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3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学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历史高三大二轮分专题复习讲义课件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新课标历史高三大二轮分专题复习讲义课件 第3讲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 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 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 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 特征。
• 2.汉字的演变 • (1)演变过程
• (2)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 范化、稳定化。
• [例1]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学家 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 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 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 (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 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3.宋明儒学
• 4.明清儒学的新发展 • (1)李贽及其思想:他自称“异端”,力图 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 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基本主张:破除对孔 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 自由。 • (2)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 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的主张 • ①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 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的设想。 •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
• [思维点拨] •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 于培养当今公民的道德规范,“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以人为本” 思想有利于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 , “和为贵”和“和而不同”思想有利于和 谐社会的构建等。
• [构建体系]
• [核心梳理] •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 1.四大发明
• 2.其他成就 • (1)数学:《九章算术》、圆周率。 • (2)天文学:《甘石星经》、浑仪、《授时 历》。 • (3)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 《农书》、《农政全书》。 • (4)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 [思维点拨] • 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政治环境

人教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学案

人教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学案

历史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三: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课标、考纲和高考趋势【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高考趋势】本专题一直以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从内容上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等内容都是高考的入题点。

复习本专题,1、是要从宏观上把握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特别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这四个时期主流思想的演变为重点。

2 、结合儒学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理解其现实意义。

同一时期中西思想比较。

3、是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观点指导复习。

二、【知识整合】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主题纵向贯通•…………………………………………………………………·考向一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1.(2017·江苏高考)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D[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符合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而朱熹的“克己”则要求克服人的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二者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

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下,A项错误。

朱熹提出人欲应该服从于天理,即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为目标,B项错误。

朱熹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C项错误。

]考向二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突出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2016·江苏高考)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C[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并非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C项正确,D项错误。

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排除A项。

收女弟子是倡导男女平等的反映,而非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

]考向三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3.(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专题1第3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83张ppt)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专题1第3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83张ppt)
专题一 古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第 3讲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知识重组 清单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二、演变历程 1.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 “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 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问题 2
对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总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 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 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1.取其精华: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 形成的优秀价值观、道德观,可以转化为 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天行健,君子 以自强不息”的有为精神;“舍生取义、 见利思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的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 思想等。它们都可以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 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5 .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话 本是元代的小说形式。 6 .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 流,出现了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等也很有影响。
二、多姿多彩的艺术 1.汉字起源与演变 (1)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 篆 (秦朝时)→隶书 (秦始, 流行于汉 )→楷书、 草书、 行书。 (2)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 定化。 (3)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四、三部农书 1.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 。 2.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 。 3.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 。

2018版 第1部分 模块1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2018版 第1部分 模块1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 儒学惨 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焚书坑儒”焚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 遭摧 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 治服务,统治者用政
残:秦 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 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 朝 秦政权 制思想,儒学遭受毁 灭性摧残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 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 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故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 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18版高三二轮复习与策略
■主题考向探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向一 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 1.(2015· 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 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儒家 思想 形 成: 先秦
特征 (1)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 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 理想化色彩 (2)没有严密的理论基 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 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 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3)孟子的“仁政”“民 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 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 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 地主阶级冷遇

2018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含解析

2018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含解析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知识架构][线索梳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

线索一 思想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线索二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线索三文学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线索四艺术成就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

考点百家争鸣1.专题通百家争鸣的阶级性提示:孔子的仁、礼思想,老子的无为主张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服务的;孟子的仁政,韩非子的法治、变革主张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

2.中外通古希腊人文主义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不同提示:考过什么①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产生的时代背景;②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主张及影响。

典例1[2016·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命题解读]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解析]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

高三二轮备考抓分点透析历史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升级版)

高三二轮备考抓分点透析历史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升级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考点扫描】【基础过关】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主要派别及其主张(1)道家:①老子:“道”、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

②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2)儒家:①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提出“正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②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③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2.重要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3)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易混易错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

(2)孔子、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其它思想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道家思想及宋明理学都试图将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细节点拨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一,神化皇权;儒家经典成为全国统一教科书;汉武帝“独尊儒术”等共同促进了儒学自汉代始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2018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专题版)文档: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含解析)

2018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专题版)文档:专题3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含解析)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网络构建※※主线解读※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

1.思想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熟(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学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4.艺术成就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

1.(2017·全国卷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阿凡题1086009()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7·海南卷·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科技文艺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科技文艺课件

项错误;材料“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说明不是宗族
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传统礼乐教化代
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重视历史和教育,故D项正确。
8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2019湖南永州一模)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
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
5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2018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
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
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
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7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019安徽芜湖三模)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
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
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
4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墨子》中的古代科技成就。材料强调了《墨子》 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其共同特点是均与日常生活劳作有密切关系, 联系墨子所代表的是平民阶层,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主要涉 及科技成果,未涉及思想内容,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 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以食……”
这意味着朱熹
A.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肯定人正当的欲求
C.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特别关注百姓生计
解析 材料说明人的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需求,体现出朱熹对 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人性的本质是恶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以食”说明可以随着人性需要进行,不是倡 导放纵私欲,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对于百姓生计的关注,故D项错误。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 现了筹算计算法。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 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2.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 (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解析 根据材料“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扬弃或终结理 学”“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 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清初三大思想家努力使儒学的基本价值观念重新 回归,这反映出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故D项正确; 理学能够约束道德人心,排除A项; 材料反映清初三大思想家努力重建儒学,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当时理学传统主流地位没有失去,排除C项。
易错角度1 百家争鸣的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
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诸子因治国方略上的主张不同而诱发的思想领域的冲 突,其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礼乐” 和“仁义”,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 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 爱 ”“ 非 攻 ” , 即 社 会 和 谐 、 天 下 太 平 。 以 韩 非 子 为 代 表 的 法 家 主 张 “以法治国”,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其主张最受统 治者欢迎。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案

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教学案

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兴起,井田制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士大夫崛起。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学案3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学案3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2)结果:儒学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也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辨
(1)主张 ①程朱理学认为
“理”是万物的本原,其方法是“格物致知 ”,
强调“仁”,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 ②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求理要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进行 内心反省。 (2)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
形式
D.第三幅作品的绘画特点是构图不讲究对称,墨
色恬淡,反映了作者偏安江南、感怀事变的心 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识别 能力。第一幅是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第二幅是 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第三幅是明清八大山 人朱耷的《松鹰图》,所以选项D的表述错误,主 要说明的是南宋时期的作品。
六、绘画艺术
1.魏晋以前:绘画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 调,画风质朴。 2.魏晋: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 了文人 画。代表人物顾恺之提出“ 以形写神”的 观点,创作了《女史箴图》。 3.唐代:画家们创制法度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 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典型作品《天王
送子图》。
4.宋代:由于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兴起。文人山水 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2)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视人
们的思想道德标准,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纪观念。 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有良知
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 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 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思想 ①否认 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④指南针:战国时制成指南仪器—— 司南,北宋

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科技和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科技和文学艺术

【高频考点1儒家的“民本”思想】高考真题示例1(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C。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从土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

故选择C项。

C【解题技巧指导】本题属于典型的新材料、新情景题,教材讲到了孟子的“仁政”,但没有涉及其具体内容。

题目通过材料提示了其内容之一,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

回答此类问题别无他途,唯有材料,认真阅读,仔细提炼,反复甄别,小心求证。

【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2宋明理学】高考真题示例2(上海卷)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A。

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

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属于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B、D两项表述错误。

故选A项。

A【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3明清进步思想】高考真题示例3(全国新课标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C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缺乏民主意识;从材料中“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故选C项。

【解题技巧指导】在解答材料型试题时,为了快速且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握材料意思,要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即解题的“题眼”。

学案3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共50页文档

学案3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共50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学案3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学案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史部分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学案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主线一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百家争鸣派别代表人物与主张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仁”“礼”学说;“德治”思想;创办私学;编订“六经”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性本善”伦理观代表人物: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学说;“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伦理观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道”的本原论;“无为而治”学说;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代表人物:庄子主张:“自然无为”观;逍遥自得的思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的法制观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2.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二、儒学思想由转型到扬弃1.宋明理学派别哲学观认识论程朱理学二程:“天理”本原论;人伦即天理“格物致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1)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命题热点突破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在考查新史学范式时大多突出几种史学范式的结合,注重历史研究的不同视角和方法。

1.用唯物史观与文明史观理解百家争鸣(1)唯物史观角度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②从阶级史观看,孔子主张社会有序,老子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

(2)文明史观角度①文明传承方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后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

②东西文明对比方面:应关注孔子等人的民本、仁政、君民观念与同时期西方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城邦民主政治主张,古罗马注重立法、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的比较。

③联系现实方面:应注意孔孟儒学中的“民本”思想与当今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思想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2.用文明史观理解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3.用唯物史观把握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演变(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利用儒家思想。

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时,吸收了儒家的大同思想,将其与西方基督教义、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进行宣传。

(2)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小变法阻力。

(3)新文化运动——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

(4)“文革”期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对儒家文化进行全民的、规模最大的破坏,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减弱。

(5)“文革”结束至今——儒学焕发新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儒学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我们对儒学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焕发出新的光辉。

例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变式探究】(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项正确。

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在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

【变式探究】(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变式探究】(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反对礼教的束缚以及主张反抗专制制度等,这些主张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的主张,故B项、C项和D项错误。

【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

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的说法错误。

【变式探究】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变式探究】(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解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决定崇拜关羽的取向,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变式探究】(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如果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道题很容易就答出来了。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的一首诗作,朱熹是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D选项。

如果不知道作者是谁,我们就要从诗句的意义来解释,诗句的后两句能发现含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宋诗的典型特征,因此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

B选项是道家思想,首先排除;A选项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表述;C选项时间错误,是宋代不是汉代,因为汉代还没有绝句。

【变式探究】(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变式探究】(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解析】“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了清代女性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命题热点突破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的考查也有增加的趋势。

(1)对科学技术的考查集中在基础性知识方面,很少上升到理论分析的层次。

(2)汉字与书画主要考查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

(3)文学是社会变革的艺术化表现,高考命题从文学作品切入,要求考生认识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高考命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认识京剧所具有的国粹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

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的心态,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表达了出来。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例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变式探究】(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传统戏剧被拍摄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C正确。

A项中“全面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的是医学成就,排除A。

B项中的“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出康熙关注西方,排除B。

D项中的“成功解决了”不符合史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排除D。

【变式探究】(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

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变式探究】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