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蒽环类药物相关研究进展

蒽环类药物相关研究进展

蒽环类药物相关研究进展蒽环类药物是一种抗瘤谱广且高效的抗肿瘤药,对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肺癌、卵巢癌、软组织肿瘤、肝癌均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去甲氧柔红霉素和米托蒽醌等,属周期非特异性药,其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

随着G-CSF等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蒽环类药物的单次使用剂量和化疗周期数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急性剂量限制性毒性-骨髓抑制可得到有效的防治,而其慢性剂量累积限制性毒性-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使用,使得复发或转移的肿瘤患者不得不使用其它药物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

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蒽环类药物,近年来在提高表阿霉素临床疗效与降低其心脏毒性反应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标签:表阿霉素;疗效;毒性;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使许多肿瘤患者获益,但是临床工作中还有很多病人对靶向药物无效,需要用化疗药物治疗。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乳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肿瘤辅助化疗的基石,在联合化疗中应用有效率明显提高。

目前很多乳腺癌辅助治疗的一线方案都包括了蒽环类药无[1]。

蒽环类药物中表阿霉素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卵巢癌、软组织肉瘤、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急性白血病等[2]。

但其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剂量累积有明显心脏毒性,心脏毒性有急性、亚急性、慢性、迟发性之分,急性及亚急性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室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及心包炎-心肌炎综合征;慢性心脏毒性以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为主要表现,多不可逆,可发展为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迟发性心脏毒性多在结束化疗1年以上发生,以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隐匿性心室功能障碍多见,多于应激状态下发病,如手术、感染、妊娠等[3,4]。

且传统的小分子化疗药缺乏特异性,可杀伤正常组织细胞。

因而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拓宽现有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波赛链霉菌合成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

波赛链霉菌合成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
f 物资源保 护与利用 湖南省高校 重点实验 室,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 学学院,吉首 4 6 0 ) 植 10 0
摘 要 :蒽 环 类 抗 生 素 (nhay l e nii i) 治疗 急 性 非 淋 巴细 胞 性 白血 病 、恶 性 淋 巴瘤 、 肉瘤 、 乳 腺癌 等 方 面 有 着 很 a trc c n s t o c在 i a bt 好 的疗 效 ,成 为 临床 首 选 药 物 。波 赛 链 霉  ̄(t po y e P cf 是合 成 柔 红 霉 素 、 多 柔 比星 、 表 阿 霉 素 、 表 柔 红 霉 素 、 洋 红 Sr tm cs “ Pf ) e p “
He i —C, h nQ —u, i h —in , h agDac u , a gKe n hnY -u n a V C e i iLuZ uxa g Z u n — n Hu n dC e i a g Jn U h h a g
( yL b rtr r n ev t na dUt iaino ln su c s Ke a o aoyf sr ai n iz t f a t o re , o Co o l o P Re
m ai na tl m ph m a a c m a a d b e s a c r te o lg n y o ,s r o n r a tc n e .S rpt myc spe c tu st e ti po t n p ce yn h szng e u e i s i he b s m ra ts e is s t e i i
d o o amio cn ec) Su iso ebo y te i a dp twa n ie r go ia t ep o u t b p u eis e x c r n my i , t. tde nt is nh ss n ah y e g n e n f o ci r d cs y . h i b v e ct u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抗肿瘤药正从传统的非选择性单一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着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飞速发展使肿瘤本质得以逐步阐明和揭示;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的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当今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以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为主攻对象;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靶点(酶、受体、基因);大规模快速筛选;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组合化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DNA芯片、药物基因组学等。

抗肿瘤药物正从传统的非选择性单一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1.烷化剂抗癌作用的烷化剂可分为以下几类:氮芥衍生物、硝基脲衍生物、乙撑亚胺类、甲烷磺酸酯类、三氮烯咪唑类和肼类【1】。

1.1亚硝基脲衍生物(卡莫司汀的合成)【2】以脲素为原料,经缩合、开环、氯化、亚硝化而得到目标化合物,这种方法原料易得且价格便宜,操作比较方便。

此产品为广谱抗癌药,对何杰金氏病和急性白m病有较好的疗效,对乳腺癌、肺癌、脑瘤和癌的骨转移等也有一定疗效。

1.2乙撑亚胺类(噻替派的合成)在三乙胺存在下,硫氯化磷于低温无水苯中和乙烯亚胺缩合得到粗产品,经过石油醚重结晶纯化。

这类物质对乳腺癌等有较好疗效,局部刺激性小,选择性高,是直接注入肿瘤内的首选药物。

1.3甲烷磺酸酯类衍生物(白消安的合成)【3】以硫脲为起点经三步反应,即甲基化反应,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合成白消安,首先以甲苯为溶剂,硫脲和硫酸二甲脂反应生成甲基异硫脲(有一定的溶解度,反应后,可直接加水)。

再往水溶液中加适量氯仿或苯,在0℃下通氯气至饱和。

最后以吡啶作催化剂。

在0~150 qC下,4一丁二醇和甲烷硫酰氯反应得到白消安粗产品。

最后用丙酮重结晶后可得白消安精品。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f co s a d p e e t a u e fc r it x c 1 g fa t r c c i e c e t e a e tc . a t r n r v n me s r so a d o o i0 o y o n h a y l h mo h r p u i s n
sg i c n l n r q e ty a v r e r a t n i a do 0 io o y Th s r ve s mma i d t e c i i e t r s me h n s , ik i n f a ty a d f e u n l d e s e ci s c r i t x c l g . i e iw u i o rz h l c f a u e , c a ims r e n l s

78 ・ 3
齐 鲁药 事 ・Qi hr a uil far2 o 2 No 1 l P am c ta A fi 0 0V 1 9, . 2 u e c s 1 .
蒽 环 类抗肿 瘤药 物 心脏 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 究进 展
俞 淑 文 。 张 宁 , 丽 筠 崔 慧 斐 , 凤 山 , 邱 , 王
12 性心脏毒性 .慢
慢 性 心脏 毒 性 临 床 较 为 常 见 , 出 现 在 多
治疗 一 年 内 , 现 为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和 ( ) 肌 病 , 为 不 表 或 心 多 可 逆 改 变 , 床 发 病 隐 匿 , 死 率 高 达 4 [ 。慢 性 心 脏 毒 临 病 8 ? ] 性 的 发生 与蒽 环 类 药 物 的 累 积剂 量 密 切相 关 , 目前 尚 无 有 效
A S RAC An h a y 1 e r n ft emo tc mmo l s d a d e a ty c r t ee f c n ia c rd u s b tt e rmo t B T T: t r c ci s a e o eo h s o n n y u e n x c l u a i fe t t n e r g , u h i s v a c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蒽环类药物作为抑制细胞生长的抗生素,在半个世纪前被发现,当今以多柔比星为代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不幸的是,该类药物引起的心脏副作用使肿瘤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大于肿瘤复发。

尽管心脏肿瘤学近年来已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没有能力充分预测肿瘤治疗所带来的相关心血管副作用,导致了低估或过度诊断心脏毒性,甚至有时不恰当的终止了肿瘤患者的生命救治。

《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实用指南》将肿瘤相关心血管毒性分为9类: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心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和卒中、肺动脉高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抗肿瘤药物挽救生命的同时预防或减轻心脏毒性,促进潜在心血管副作用与抗肿瘤治疗最大效益的平衡,是心脏肿瘤学的治疗目标[1-5]。

现对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传统生物标记物国内外学者对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因素[6]。

肌钙蛋白作为心脏唯一的结构蛋白,是心肌特殊同源异构体,缺血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溶胞浆池快速耗尽。

当心肌细胞受到破坏时,进一步使肌钙蛋白释放入血。

因此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害,超敏肌钙蛋白因更敏感被广泛应用作为心肌缺血的早期标志。

研究发现所有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中Hs-cTnT值均正常,且在不同累积剂量分组中其数值并无区别,甚至当NT-proBNP升高和/或EF中度降低时,其值仍正常[7]。

与之相似的研究,对比NT-proBNP和cTnT值对预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价值,发现所有患者中只有NT-proBNP值异常,且在该值升高的亚组中,LVEF值下降更明显[8]。

这表明了cTnT和Hs-cTnT并不是监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理想敏感指标。

但值得关注的是cTnT可以作为急性心脏毒性的检测指标,有研究发现在cTnT升高的患者中,LVDD在6个月时有明显改变(P=0.0026),而在NT-proBNP明显升高的患者中,并未观察到任何ECHO值的改变[9]。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药物生物技术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2011,18(6):559 562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蒽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马毅敏,陆园园,邢莹莹,奚涛*(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到很多新化合物,其中许多结构新颖的蒽环类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

文章对近年来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的蒽环类代谢产物进行了归纳,并展望今后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蒽环类化合物;抗生素;抗肿瘤活性中图分类号Q51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915(2011)06-0559-04海洋放线菌作为海洋微生物中一个重要的类别,被认为是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重要的来源。

据报道大约有23000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由微生物产生,其中超过10000个化合物由放线菌产生,即所有微生物来源的活性代谢产物,45%来自于放线菌。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1世纪分离自海洋放线菌的新型化合物的数量是上个世纪的两倍还要多。

跟陆生放线菌一样,海洋放线菌也将成为医药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来源。

微生物代谢产物是最重要的肿瘤化学治疗药物[1],它们最早出现在1940年,海洋放线菌中,大部分的化合物由链霉菌属产生,其中许多次级代谢产物都是有效的抗生素。

备受关注的抗生素有: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和平阳霉素、烯二炔类抗生素力达霉素等。

其中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等蒽环类抗生素是最有效的抗肿瘤化合物,比其他的化学治疗药物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癌症[2]。

它们被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以及肺癌[3]。

1海洋放线菌来源的蒽环类化合物蒽环类化合物都拥有醌类的骨架,由芳香环状结构组成的刚性平面再通过一个氧-糖苷键连接一个氨基糖[4]。

蒽环类化合物是通过插入DNA双链,形成复合物来抑制DNA或者RNA的形成。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激 酶 )影 响 A P产 生 。 它 们 也 可 下 调 肌 浆 网 C “ 一A P s , T a T ae
m N R A表达 , 从而降低 心 肌收缩 力。能 量产 生受 损将 降低 心 肌细胞有效 收缩能 力 , 如果 和严 重将导 致细 胞死亡 。蒽环类
药 物治 疗 结 束 后 依 然 会 存 在 线 粒 体 D A和 呼 吸链 受 损 , 可 N 这 导致 发 生 延 迟 性 心 肌 病 。
性淋 巴细胞 性白血病完成 蒽环类药物治疗 6年后心脏的异 常
的 发生 率 为 6 % 。 5
少量的具有生 物活性 的游离铁 , 而铁 蛋 白作 为心 肌 细胞 内铁
2 致 病 机 制
的主要储存 形式 , 以防止铁游离逸 出,பைடு நூலகம்可 避免对组 织和细胞 的
损 伤 。在 病 理 条 件 下 , 些 还 原 剂 可 动 员 铁 蛋 白 使 之 释 放 有 某 活 性 的 F“ , 进 氧 自 由基 产生 , 而 对 心 肌 产 生 毒 性 作 用 。 e 促 从
浆 网及肌 膜上 , 蒽环类 药 物可通 过使 细胞 膜 的通透 性增 强 、
N 一 a 交 换 增 强 、 膜 与 肌 浆 网 钙 泵 失 灵 三 条 途 径 , 胞 a c 质 使
轻其不 良反应 , 提高肿 瘤患者的整体生存 治疗 。
1 流 行 病 学
浆 中游离 C 浓度异常升高 , a 导致细胞钙超载 , 从而导致 细胞
告 了阿霉素心脏毒 性 , 此后学 者们针 对蒽 环类药 物致心 脏毒
性 的发 病 机 理 、 床 表 现 、 险 因 素 、 测 方 法 和 防 治 手 段 进 临 危 监
行 了系 统 研 究 , 在指 导 临 床合 理 应 用 蒽 环 类 抗 肿 瘤 药 物 , 旨 减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生技基1班罗洋0942043032摘要: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其种类繁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入,一些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抗肿瘤抗生素不断涌现,这些抗生素抗肿瘤活性强、选择性高、毒性较低,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抗生素抗肿瘤进展正文:波赛链霉菌合成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研波赛链霉菌是合成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红霉索、洋红霉素、13-脱氧洋红霉素等多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牛素的最重要菌株。

链霉菌是一类革兰阳性菌,具有复杂的形态分化周期,能产生种类繁多的次级代谢产物[1]。

寻找新的抗生素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筛选抗生素的研究热点。

波赛链霉菌隶属链霉菌属,该菌能合成蒽环类抗肿瘤化合物柔红霉素[2],随继国内外学者以波赛链霉菌为重要的工程菌株,对其活性代谢产物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随后分离出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阿霉素、表柔红霉素、洋红霉素、13-脱氧洋红霉素等一系列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波赛链霉菌合成的蒽环类抗生素在对波赛链霉菌产抗生素的研究领域中,有多种抗生素被发现的报道,尤其以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为主。

柔红霉素,柔红霉素,又称道诺霉素、红保霉素、红比霉素、红卫霉素、柔毛霉素、正定霉素等。

多柔比星多柔比星又称亚德里亚霉素,羟基柔红霉素、亚法里亚霉素、羟基红比霉素、14-羟正定霉素、多柔比星等,是柔红霉素在C-14位羟化的衍生产物。

表柔红霉素和表阿霉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波赛链霉菌改造,合成了表柔红霉素和表阿霉素洋红霉素,波赛链霉菌突变株能合成一种蒽环类抗生素洋红霉素,又称卡柔红霉素,卡米诺霉素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对急性白血病也有功效,其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小。

13-脱氧洋红霉素,从利用生物化学手段诱导的突变体中分离出蒽环类抗生素13-脱氧洋红霉素,能有效抑制p-388鼠科动物白血病,在体外显示出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其中三阴乳腺癌是最为恶性的亚型之一。

含蒽环类化疗药物是一种经典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接受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一、含蒽环类方案的介绍含蒽环类药物是指一类含有苯并[a]蒽醌类结构的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嵌入DNA分子双链中,干扰DNA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

常用的含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ADM)、表柔比星(EPI)和长春新碱(CTX)等。

含蒽环类方案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经典化疗方案。

在新辅助化疗中,含蒽环类方案通常与顺铂(DDP)等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减小肿瘤体积,增加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提高肿瘤切除的手术切缘阴性率,并明显改善预后。

二、三阴乳腺癌的特点三阴乳腺癌是指ER(雌性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其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恶性和侵袭性,易产生远处转移,且预后相对较差。

临床研究表明,三阴乳腺癌对激素受体、靶向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的反应较差,因此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治疗手段。

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三阴乳腺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含蒽环类药物可针对三阴乳腺癌的受体阴性状态,通过DNA干扰等方式抑制癌细胞增殖和分化,达到化疗的效果。

四、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及对策含蒽环类药物虽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皮肤反应等。

此外,含蒽环类药物还有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和肺纤维化等重要不良反应。

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对于骨髓抑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调整剂量;对于恶心呕吐可应用抗呕吐药物;对于心脏毒性可实时监测心电图等生化指标;对于肺纤维化可定期进行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五、结论。

麻醉处理对葸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麻醉处理对葸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p r o t e c t i v e d r u g s i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t h e s a f e u s e o f nt a h r a c y c l i n e s i n c h e mo t h e r a p y . Nu me r o u s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u n — d e r g o i n g c h e mo t h e r a p y a l s o r e q u i r e s u r g e y, r d u r i n g wh i c h 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i s c o mm o n l y u s e d . Va r i o u s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n t h a t p r o p o ol f a n d s e v o l f u r a n e , t h e mo s t c o mmo n l y u s e d g e n e r a l ne a s t h e t i c s , p r e s e n t a s i g n i ic f a n t p r o t e c t i v e e fe c t i n my 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i a—r e p e r f u s i o n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t o : J i n c h e n g L I ; E — ma i l : 1 U c h e n g g @1 6 3 . c o m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研究及防治的进展分析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研究及防治的进展分析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副作用研究及防治的进展分析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nthracylinc, ATC)自上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己成为血液病及实体肿瘤治疗中不可替代的基石药物,但其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心脏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并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因此早期有效的监测手段将对ATC所致心脏毒性有积极意义。

目前关于ATC所致心脏毒性的检测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木文综述如下。

1发病机制蒽环类药物属于细胞毒性药物,主要以静脉注射形式给药,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各期细胞均有作用,其中5期的早期细胞最为敏感,作用机制是嵌入DNA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裂解,同时也干扰DNA和RNA多聚酶活性,阻碍DNA和RNA的合成。

蒽环类药物造成心脏病变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

1. 1自由基损伤学说既往的大部分研究认为蒽环类药物对心肌的损伤与其在体内形成大量自由基有关。

蒽环类药物中的蒽酮基团在多种酶系的作用下,还原为半酮自由基,然后经一系列电子传递过程生成超氧阴离子轻自由基(OH-),从而对多种细胞产生强烈的损伤作用。

Simunck等认为活性氧在心肌内产生,蒽环类药物可促进苷元循环,经过氧化还原作用和活性氧形成蒽环铁螯合物,因其与心脏磷脂的亲和力较高,故结合后可导致细胞器膜功能损伤而产生心脏毒性。

1. 2钙超载及能量代谢障碍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中的C a2+大部分储存在线粒体及肌浆网等处,它对维持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有着重要作用。

蒽环类药物经激活肌浆网上的C a2+通道,使其释放到胞浆中的C a2+增加,从而影响心电活动导致各种心律失常,此为钙超载。

蒽环类药物还可抑制心肌细胞肌浆网膜上的C a2+ -APT酶基因表达,使其活性降低,使肌浆网摄取C a2+的能力下降,导致线粒体产生的ATP减少,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加重细胞损伤,甚至可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1. 3铁离子代谢紊乱CusackBJ等研究发现,铁调节蛋白与失效应原件结合的改变可能是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另一重要机制。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的常用药物,它们分别属于微管抑制剂和DNA损伤剂类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而联合使用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本文将对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1. 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微管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微管,导致微管聚合失调,阻止细胞有丝分裂,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紫杉醇还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2. 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是一类DNA损伤剂,主要通过与DNA发生共价键结合,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蒽环类药物还能够抑制DNA拓扑异构酶,阻碍DNA的超螺旋结构的解旋,进而导致DNA链的断裂和细胞死亡。

二、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1. 临床研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疗效。

该联合方案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还能够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联合使用后,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还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

2. 作用机制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紫杉醇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微管,阻止有丝分裂,而蒽环类药物主要通过损伤DNA诱导细胞凋亡。

两者的联合使用可以同时影响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DNA复制,从而产生更强的抗肿瘤效果。

3. 耐药性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避免肿瘤细胞对单一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紫杉醇还可以通过抑制MDR蛋白,减少药物的排出,从而提高对蒽环类药物的敏感性。

4. 副作用虽然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及防治研究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及防治研究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及防治研究高甫;耿翠芝【摘要】蒽环类抗肿瘤药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抗癌药物,阿霉素及柔红霉素是该类药物的代表,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目前该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均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同样有效等显著特点,是多种化疗方案的核心.无论在乳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复发转移治疗和早期乳癌术后辅助化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提高治疗效果,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的剂量通常较大,其化疗不良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故随着应用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尤其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一旦出现明显的心肌病变,往往患者预后较差,有时病死率高达48%,故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02【总页数】5页(P178-182)【关键词】抗肿瘤药;蒽环类;药物毒性【作者】高甫;耿翠芝【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河北石家庄 05600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河北石家庄 0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6.696蒽环类抗肿瘤药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抗癌药物,阿霉素及柔红霉素是该类药物的代表,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

目前该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均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高、对乏氧细胞同样有效等显著特点,是多种化疗方案的核心。

无论在乳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复发转移治疗和早期乳癌术后辅助化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为提高治疗效果,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的剂量通常较大,其化疗不良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

故随着应用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尤其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一旦出现明显的心肌病变,往往患者预后较差,有时病死率高达48%,故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

浅谈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

浅谈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药物与临床 ・
20 年 6月第 4 第 6 07 卷 期
Wol H ah g= r el Di d t e
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 7.% 18,对照组显效率 5.9 0o , 6
治疗组显效率 明显优于对照 组 (< . 5 PO 0 )对照组有效率( 7 5 ) 8 .% 比治疗组有效率(0 6 ) 9 . % 略低 ,但无统计学差异 ( > . 5 : P00 ) 再出血率 两组 比较 也无 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有 2患者出
疗肝硬化 并上消化道 出血疗效观察 [] J .中华 实用 内科杂
志 , 1 9 , 1 () 4 0 9 7 7 7 : 2.
落,为凝血过程创造了条件,又使体液与血小板诱素研究进展
王 晓 雷
( 宁省朝 阳市药品检验所 辽
12 0 20 0)
[ 要] 蒽环 类抗肿 瘤抗生素是一类非常有效且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应用转铁蛋 白受体单抗f R M) 摘 n=— 为栽体的免疫导向
现轻度腹痛,未影响治疗 。 2讨论
得以发挥,有助于血凝及血小板凝集后不能解散而起到止血作 用。减少胃酸对于血小板凝聚及其他血液凝固机制 的不利因素,
It1  ̄1 - 了氢离子向胃 粘膜内逆扩散造成的胃 粘膜进一步损害, 同时
— 一
也减少了胃蛋白酶活性, 从而有利于胃粘膜屏障的重建和控制出 血啪。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及奥美拉唑在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上 有协同作用,能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因而联合用药对肝硬化并
溶解作用 ,从而使生长抑素既能有效止血,又能防止 出血。奥美 拉唑能明显抑制胃酸的分泌,其通过抑制壁细胞分泌小管的 H + 卜 一T AP酶,使胃酸分泌 的最终环节受阻,其抑制作用强而

蒽环类药物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现状及进展

蒽环类药物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现状及进展
通讯作者 :金润铭 ,Email:jinrunm@qq.tom
的优势 ,且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因此临床上 DNR 和 DOX仍 占重要地位 ,研究重点也在于它们的抗肿 瘤机制及心脏毒性机制 ,以及寻找更好的使用策略
· 6 。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3年 2月第 18卷第 1期 J China Pediatr Blood Cancer,February 2013,Vol 18。N【1_1
柔 比星 ,DOX)。DNR和 DOX分子 结 构 上 的 唯一 区 别 是 ,DNR的一 个支链 为 甲基 基 团 ,而 DOX 为 乙醇 基基团 ,见 图 1。这个微小 的差别 导致 两种药物在 抗肿瘤谱上有很大不 同。DNR主要用 于急性淋 巴 细 胞 白血病 (ALL)和 急 性髓 细 胞 白血 病 (AML):而 DOX则 主要用 于 治 疗 乳 腺 癌 、儿 童 实 体 肿 瘤 、软 组 织 肉瘤 和 侵 袭 性 淋 巴瘤 等 。 和其 他 抗 肿 瘤 药 物 一 样 ,蒽 环类 药物 也 会 发 生 肿 瘤耐 药 现 象 和药 物 毒 性 作用 ,后者主要包括慢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 因此 ,DNR和 DOX推荐 的最大 累积剂量 目前设 置 在 500 mg/m 左 右 。
脏毒性 作用包 括 心 律失 常 、心脏 收 缩 或 舒 张功 能 异 护作 用¨ 。但也 有报 道 右 丙 亚 胺 在 霍 奇 金 淋 巴瘤
常 ,以及心 肌肥厚 、扩 张性 心肌病 等 。根 据 发生 时 间 的不 同可 以分 为 急 性 、慢 性 和 迟 发 型 心 脏 毒 性 J。 慢性 和迟发 型 心脏 毒性 与 药 物 的 累积 剂 量 相 关 j。
率 J。另一项 随 机对 照研 究 在 首 次 复 发 的 AI L患 儿中进行 ,研究者发现 ,MIT相对于 IDA可以明显提 高总体生存率 J。但总体上 ,这些药物在抗肿瘤作 用和心脏毒性方面较传统 的 DNR和 DOX没有明显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研究进展ppt课件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研究进展ppt课件

蒽环类药物分类——心脏毒性
Classification of the drugs
First group Grade 2-3 very high mortality
Second group Grade 1-2
high mortality
Third group Grade 1
very low mortality
14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诊疗概要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预防 或减少
治疗
1、右丙亚胺可有效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2、限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或改变给药方法或使用脂质体
蒽环类药物可减少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
1、吸氧 2、对症处理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
1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机理
机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自由基 → 线粒体损伤 →
ATP、GTP生成↓ 干扰Ca++转运 膜结构改变 酶活性改变 ……
❖ 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 形成含蒽环类药物-三价铁复合物的自由基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7; 8:1039-1058. Pharmacological Reports 2009;61:154–171.
肿瘤治疗原则
疗效
(DFS, OS)
毒性
(QoL, non-Hem & Hematologic toxicity)
获益
损害
=
评估治疗指数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相关毒性
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达到毒性最小化
1
药物心脏毒性并非小概率事件
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8-31T12:23:45.5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作者:赵小翠韩燕霍朝辉杨包臣[导读] 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的防治方案中应用率较高,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心脏毒性,故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赵小翠韩燕霍朝辉杨包臣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方向 300222摘要: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的防治方案中应用率较高,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心脏毒性,故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但若能清楚其临床特征,并加以药物干预,那么将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本文从蒽环类药物产生心脏毒性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药物干预手段方面入手,阐述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措施;药物干预;临床特征蒽环类药物主要是指去甲氧柔红霉素、阿霉素以及柔红霉素等药物,属于临床一线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白血病、骨肉瘤及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蒽环类药物具有的心脏毒性日趋明显,轻则表现为无任何临床表现的偶发心电图异常,重则引发心力衰竭,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

但目前尚不明确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损伤的病机,现阶段受到普遍支持的可能性原因包括自由基氧化、心肌细胞钙离子超负荷或线粒体释放色素C等[1-2]。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越来越多新类型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死亡率趋于下降趋势。

这也成为蒽环类药物所导致的心脏毒性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之一。

本文详见蒽环类药物产生心脏毒性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药物干预手段阐述如下。

1.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可将心脏毒性分为三大类,其一为急性心脏毒性,多在蒽环类药物给药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生。

其二为慢性心脏毒性,是指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1年后出现的类型。

其三为应用包含蒽环类药物在内的化疗药物数年后出现心脏毒性[3]。

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肿瘤会出现合并症之一的急性心脏毒性,多在给药后7天发生,听诊或心电图可见其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心律不齐的情况。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进展钱璟【摘要】蒽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有效的化疗药物。

本文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新剂型的开发等方面阐述了蒽环类抗生素的研究近况。

% As chemotherapy drugs, 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advances of 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mechanism of action,adverse reactions,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ulations.【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2页(P57-57,58)【关键词】蒽环类;抗生素;抗肿瘤【作者】钱璟【作者单位】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杭州 3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4蒽环类(Anthracycline)抗生素[1]是由一个四环的发色团(糖苷配基)通过糖苷键与一个或多个糖或氨基糖连接而成。

不同的蒽环类物质,其配基或糖互有差异。

自1957年分离出第一个蒽环类抗癌药柔红霉素(Daunorubicin)以来,蒽环类抗生素已经成为了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最为有效的化疗药物。

其他主要代表药物还有多柔比星(Doxorubicin)、表柔比星(Epirubicin)、阿柔比星(Aclacinomycin)、吡柔比星(Pirarubicin)、米托蒽醌(Mitoxantrone)以及伊达比星(Idarubicin)等。

1 蒽环类抗生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蒽环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柔红霉素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对神经母细胞瘤和横纹肌肉瘤亦有效;米托蒽醌适用于恶性淋巴瘤、乳腺癌、急性白血病、膀胱癌等的治疗;伊达比星适用于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及复发治疗、难治性患者的诱导缓解以及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二线治疗。

中国蒽环类药物特性专家共识

中国蒽环类药物特性专家共识

中国蒽环类药物特性专家共识蒽环类药物是在肿瘤内科治疗发展历程中具有⾥程碑意义的药物,得到了⼴泛应⽤,即使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是很多实体肿瘤和⾎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础性药物。

为了进⼀步规范蒽环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系列《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专家共识》,包括《中国蒽环类药物特性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淋巴瘤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病专家共识》与《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专家共识》等。

蒽环类药物是在肿瘤内科治疗发展历程中具有⾥程碑意义的药物,得到了⼴泛应⽤,即使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是很多实体肿瘤和⾎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础性药物。

为了进⼀步规范蒽环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系列《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专家共识》,包括《中国蒽环类药物特性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淋巴瘤专家共识》、《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病专家共识》与《中国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专家共识》等。

1 蒽环类药物的发展历程蒽环类抗肿瘤抗⽣素(anthracycline anti-cancer antibiotics)或称蒽环糖苷类抗⽣素(anthracycline glycoside antibiotics),于1950年由H.Brockmann所命名,指的是化学结构上具有7,8,9,10-四氢丁省醌-5.12(7,8,9,10-tetrahydrocenequinone-5,12)⾻架的各类糖试,四氢丁省醌部分即苷元(aglycone),又称为蒽环酮(anthmcyclinone)。

蒽环类药物,以阿霉素、表阿霉素和吡喃阿霉素为例,基本结构为蒽环与⼀个氨基糖以糖苷键相连(图1)。

从化学结构分类,蒽环类药物属于抗肿瘤抗⽣素,是由微⽣物产⽣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

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

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

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蒽环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广泛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

紫杉醇是一种微管聚合抑制剂,被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癌症,尤其是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常需要通过化疗来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侵袭性,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蒽环类药物和紫杉醇作为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两种药物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特别是它们对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

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抗肿瘤免疫中起到关键作用。

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辅助T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它们各自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了解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讨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我们招募了XX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化疗,另一组接受单一化疗方案。

我们分别在化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外周血采集,分离T淋巴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表型分析,并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情况。

通过对T淋巴细胞表型的分析,我们发现,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化疗组的CD4+辅助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CD8+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略微下降,调节性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

这表明,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化疗可能会影响患者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布。

与此我们还检测到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化疗组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IL-2和IFN-γ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而IL-10的分泌量无显著变化。

这说明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化疗可能会增强患者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