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用自然保护地捍卫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推广版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污 染物排放严重,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生态破坏加剧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日益严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 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
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机制和法律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 在诸多漏洞和不足。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对策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概述 •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法律法规 •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政策措施 •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实践案例 •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挑战与对策
01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概述
定义与概念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指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对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区、生 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活 动进行强制性管控的边界和范围。
北京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实施交通管制等措 施,确保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之一。
资源利用上线案例
节能减排
浙江省杭州市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降 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资源的高 效利用。
水资源管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水 资源管理和调配,确保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指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环境权益,在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 基础上,对环境质量、生态功能、污染物排放等所做的强制 性标准或规定。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意义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脆弱区和自然保护 区等区域的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附件 1《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漂亮中国,依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定义】本办法所指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 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第三条【责任分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政策和标准。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统一监管,统一开展监测评价、监督执法、督察问责。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相关主管部门 ,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与管理工作.第四条【协调机制】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协调解决工作中浮现的重大问题,指导各省(区、市)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严守工作。
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专家委员会。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建立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协调机制.第五条【管理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辟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遵循生态优先、严格管控、奖惩并重的原则 ,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辟活动。
根据主导生态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管理,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第六条【落实优先地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制定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对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各类规划和政策措施要及时作出调整。
申论范文: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申论范文: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绿色发展底线申论范文: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绿色发展底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大量的工业污染、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央政府提出了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绿色发展底线的重要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首先要加强立法保障。
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的标准和红线。
对于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严厉追究责任,使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和修复,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力度。
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获取生态环境的数据和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和执法,确保其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违法行为的产生。
第三,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使每个公民都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培养公众绿色消费的习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通过教育引导,让人们明白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形成人人都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第四,要推动绿色发展模式。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培育绿色消费市场。
通过绿色金融的发展,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全球层面上,推动制定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国共同遵守。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申论范文:保住生态底线行稳致远发展3篇
申论范文:保住生态底线行稳致远发展3篇申论范文:保住生态底线行稳致远发展1申论范文:保住生态底线行稳致远发展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然而在近些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愈加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如何保住生态底线并谋求稳定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在过去,由于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甚至出现了如污染、气候变化等因人类活动导致的严重问题。
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保护问题的严重性,始终将其放在首要位置考虑。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培育低碳经济,重新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
同时要注重对环境保护法律的落实,完善各项法规和政策,鼓励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并为此营造条件,打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既形成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又改善了自然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在于理念转变,也需要在发展道路上进行选择。
发展中不断伴随着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该建立环保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新型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确保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政府的指引下,各行各业的机构应该重视环保工作。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规章,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发展环保经济,特别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推广低碳型绿色工业,减少大气及水污染;区域性的经济中心以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健康不受损害。
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宣传环保方面的知识,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度,同时还要对违规行为划定明确界限,通过各种机制来推动环保行为的产生。
全国生态日宣传方案
全国生态日宣传方案一、主题宣传语1. 呼唤绿水青山,全民共护生态。
2. 绿色中国,生态梦想我们共筑。
3. 保护生态,让未来更美好。
4. 生态日,从我做起,共建美丽家园。
5. 守住生态底线,守护幸福生活。
二、宣传活动1. 生态教育展览:组织各地生态科普、环保机构参与,展示生态保护的知识与成果,吸引公众参观。
2. 生态影视展播:在各地开展生态题材电影、纪录片的放映,引导公众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3. 生态志愿者招募:组织生态志愿者招募活动,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并向他们提供相关培训。
4. 生态主题讲座:邀请生态环保专家、学者等开展生态主题讲座,向公众传递生态知识和保护技巧。
5. 植树活动:组织大规模的植树活动,动员公众亲自行动,参与到城市和乡村的绿化行动中。
6. 生态文化展演:举办生态文化展演活动,展示生态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创新,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7. 生态体验活动:开展户外生态体验活动,如野外考察、生态旅游、亲子生态营等,引导公众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环境。
8. 生态公益捐赠:组织公益捐赠活动,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改善工作,倡导企业和个人为生态事业贡献力量。
三、宣传渠道1. 电视、广播:通过央视、各地方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广泛传播生态日相关宣传活动。
2. 报纸、杂志:在全国和地方性报纸、杂志刊登相关宣传报道、专题文章。
4. 宣传单张:设计创意宣传单张,在各大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发放宣传。
5. 展览展示:利用全国各地的展览馆、广场等场所举办生态日展览展示活动,向公众展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
6. 社区、学校活动:利用社区、学校活动宣传生态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以上为全国生态日宣传方案篇,旨在通过多种宣传活动、不同渠道的传播,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促进全民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一、活动主题:共建美丽中国,关爱生态环境二、活动时间:每年6月5日全国生态日(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三、活动地点:全国各地四、活动对象:全国各地居民、学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广大群众五、活动内容:1. 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品:制作生态环保宣传海报、宣传册、宣传单张等宣传品,向全国各地派发,鼓励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每天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一点贡献。
环境保护法——生态红线
04
生态红线的保护与管理
生态红线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建立保护区域
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明确保护范围 ,禁止开发建设。
强化监管力度
加强生态红线区域的监管,对破坏 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促进生态恢复
积极推动生态恢复工程,采取植被 修复、水域治理等措施,促进生态 环境的改善。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方式,加强 公众对生态红线保护的宣传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生态红线划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建议一
加强生态红线划定的科学性和 系统性,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建议二
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各 部门的职责和利益关系,确保生 态红线区的划分和管理的一致性 和有效性。
建议三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执法和 监督机制,对违规开发和建设行为 进行严厉打击。
生态红线划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01
02
03
问题一
一些地方在生态红线划定 中,往往只考虑了自然生 态系统的保护,而忽视了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问题二
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和协调不力,导致生态红 线区的划分和管理存在矛 盾和重叠。
问题三
生态红线划定后的监管不 到位,一些地方存在违规 开发和建设的现象。
生态红线在《环境保护法》中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是法律约束的刚性 底线。
生态红线的作用是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定生态保护区域 ,制定生态保护措施,保障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恶化。
《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红线的具体要求与规定
《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红线的划定做出了明确规 定,要求各级政府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划定生态红 线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标准。
我国开始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19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在北京市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一组长长的多米诺骨牌构成了世界灭绝动物公墓,每一块倒下的骨牌就代表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
地球正因为拥有丰富多彩的生命才独一无二地存在着。
但我国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仍在持续,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达21.4%,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例高达65.4%。
动植物灭绝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密切相关。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是要明确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环保部负责人表示,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实践、根据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能够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边界更为清晰,明确哪里该保护,哪里能开发,对于落实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他说。
红线,是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的实线初春时节,走进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满眼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11.9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2%。
”青原区环保局副局长王昭荣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这一区域就实行最严格的管控,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一条生态保护红线,要能够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
这条线应该怎么划?哪些区域要进入红线?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陆军介绍,从2012年起,环保部就开始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也开展了相关试点。
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份都已开展了这方面工作,江苏、天津、江西等10个省份已公布本地的生态保护红线,吉林省还计划将东北虎豹生态廊道和白鹤、丹顶鹤等候鸟迁徙栖息地区域等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
只有具备明确的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才能清晰落地、便于管理。
红线,是必须严防死守的高压线划定红线是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才是关键。
意见提出,实行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哎呀,生态保护红线这个话题,听上去好像很严肃,但是别着急,今天我们就轻松聊一聊,看看怎么才能让这个看似“高大上”的话题,变得贴近咱们的生活。
说到生态保护红线,大家可能会想,哎,什么红线啊,怎么那么严肃?其实吧,就是一种保护我们大自然的“底线”。
要是这条红线破了,咱们的环境就会遭殃,甚至连空气、水源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这条红线可不是随便画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未来。
想想看,咱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哪一样离得开大自然?要是大自然的底线被破坏了,咱们能好过吗?所以,大家要明白,生态保护这事儿,关乎咱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那怎么才能守住这个“红线”呢?光说不练可不行,我们得从小事做起。
你看啊,首先就是要保护好自然的原生态环境。
比如说,森林、湿地这些地方,咱不能随便乱砍乱挖。
你想想,森林是咱们的“肺”,湿地是咱们的“水池”,要是这些地方都被破坏了,空气差了,水源不清了,咱们能好吗?所以呢,首先得从保护森林和湿地开始,不能让这些生态“宝贝”被破坏了。
不仅如此,咱们还得注意控制污染,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大城市里,车来车往,工厂满天飞,空气中常常弥漫着灰霾。
这可不行啊,空气污染可直接影响咱们的健康。
你说你走在大街上,深吸一口气,结果吸进来的不是清新的空气,而是满满的灰尘和有害气体,真的是让人心情一秒钟跌到谷底。
所以啊,减少污染,咱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作为。
比如说,多坐地铁,少开车,减少碳排放;或者咱们尽量不买那些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餐盒什么的。
虽然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大家一起努力,环境不就能变得更好嘛!有时候啊,有些人会觉得,生态保护这事儿离自己很远,或者说,咱们不过是个普通老百姓,能做什么呢?大家完全可以从身边做起。
比如说,你家里有空闲的地方,可以种点花草,种点树,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大家一起做,积少成多,咱们的家园不就变得越来越美好了吗?你看,那些大自然中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植物,都需要我们来保护。
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
守住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红线”是全国“一张图”管好生态环境的基础,需要上下联动和各部门协调协作《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爱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是党中心、国务院对生态爱护作出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支配。
生态爱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平安的底线和生命线。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进展,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峻、生态系统退化,可持续进展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由于国土空间开发和爱护不协调、不同步,一些应当爱护的地方没有爱护,不该开发的地方却被开发,“山水林田湖”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这造成部分重要的生态资源退化消逝,生态产品供应力量下降,生物资源流失严峻;也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空气重污染频发、江河湖泊难有清亮。
划定并严守生态爱护红线,实施精准爱护,已经成为当前爱护自然生态、提升环境质量最紧迫的任务。
《若干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各地划定“红线”的工作将全面启动。
“红线”划定,看似是简洁的技术工作,却是全国“一张图”管好生态环境的基础。
“红线”不仅要将需严格爱护的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空间统一划入,更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全面梳理区域资源环境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进一步明确国土空间格局、生态优势和进展定位,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进展、绿色进展。
这一专业性强且非常简单的工作,需要上下联动,也需要各部门协调协作,要坚决避开“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切实将“红线”划准划好。
生态爱护红线之所以成为“红线”,在于其约束作用,在于其强制性爱护的功能。
发挥生态爱护红线的底线作用,必需让“红线”落地并实施严格监管,对任意转变国土空间用途坚决说“不”,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
比如,区域规划、经济社会活动都要与“红线”对标,确保不踩红线不越红线。
当然,还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入手,做好过程监管和责任追究,让“红线”成为高压线;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和其他激励制度,推动形成自觉维护生态平安的社会氛围。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名词解释 概述及应用场景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名词解释概述及应用场景1. 引言1.1 概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一种管理措施。
该制度通过划定一条红线,明确规定了不能超越的生态保护区域,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生活。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加剧,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进行名词解释和概述,介绍其背景和意义。
然后,将详细探讨该制度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农业与农村发展以及工业与能源开发等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最后,文章将总结讨论要点,并提出未来该制度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理解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并通过分析其应用场景,揭示其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该制度的名词解释和概述以及具体领域中实际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将有助于推广该制度,促进全球生态保护的进程,并为未来改善和扩大该制度提供思路与建议。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名词解释:2.1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国家和地方级别确定的一条重要边界线,用于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限制人类活动对特定区域的扰乱程度,确保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和恢复。
它可以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水源涵养区等各种生态要素,并以具体标准和规范来约束开发建设活动。
2.2 制度概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范和政策措施。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设置红线,严格遵循限制性开发原则,加强对特定区域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监控与管控。
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导向等途径来确立并实施相应的工作机制。
2.3 名词解释:- 特定区域:指针对不同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在国家或地方级别内进行科学调研评估后划分出来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的地区。
- 限制性开发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特征,结合生态承载能力,对特定区域内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设活动施加一定的限制和条件,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管理方面经验
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管理方面经验说到生态保护红线,大家可能一开始都会有点懵,脑袋里浮现的也许是“环保”这两个字母,看似深奥,其实简单得很,咱们把它拆开来理解。
生态保护红线,说白了就是一条标定的“安全线”,用来划定一些不能动的区域。
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关乎大自然的底线,也关乎我们自己能否活得好。
如果这些红线没守住,地球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结果就是咱们的环境恶化,气候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极端天气不断,那咱们自己也会跟着遭殃。
所以,这条红线就像是咱们生活的保险丝,一旦超越了,后果可想而知。
好啦,话说回来,很多地方为了保持生态红线,真的是下了大力气的,不仅设立了严格的保护措施,还建立了一些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咋说呢,有点像是给大自然定了规矩,给我们人类也定了规矩。
比如说,有些地区为了保护湿地,根本就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开发。
你看那片湿地,一旦被破坏,原本生活在那里的鸟类、植物可能就没地方待了。
那种生态系统的损失,真不是说来就来,可能影响几代人的生活。
所以,很多地方相关部门早早就开始管控,连火车站附近的沙漠地带都做了特别的生态保护规划。
而这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人类的活动管理。
毕竟,大家都知道,生活不易,经济要发展,赚钱要靠大家。
因此,很多时候相关部门一方面想要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又得考虑地方的经济发展。
你说,这不是头疼的事儿吗?每当面对这种矛盾时,相关部门和各地的环保机构往往会做出很多努力。
比如说,出台一些“绿色发展”的,鼓励企业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进行生产时,要有更高的环保标准,甚至有些企业不达标,根本不给你开工。
这就像在打乒乓球,相关部门那边不停地反击,企事业单位也得有足够的反应速度,才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让人感到比较有趣的是,很多地方还会根据红线内的生态特征,把不同区域分成不同的保护等级。
有的区域生态价值非常高,简直就是“人间宝藏”,那自然保护就更严格一些,啥都不能碰,连草都不许踩。
有效应对我国自然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治理论坛Chinese Cadres Tribune 812021.01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对策建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保护等重点领域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研究推进立法进程,完善生态安全制度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为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贯彻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将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空间管控、优化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城镇化、规范人类活动的总体蓝图,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加快构建和完善陆海统筹、“天地空”一体、上下协同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完善自然保护地巡查、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以管理促保护,向管理要成效,夯实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的基础。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持续开展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有效应对我国自然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张生辉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副主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自然保护地立法博弈
39□ 本刊记者 刘芯邑自然保护地立法博弈“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导致管理布局失衡、条块分割,因此将自然保护地纳入全面的法律框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前副所长欧阳华。
图/刘芯邑“我国亟需一部科学有效的自然保护地法律来捍卫生态安全底线。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致公党成都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罗霞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
所谓的“自然保护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自然保护小区等。
作为“自然保护地法”草拟研究组的成员,罗霞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就曾建议将《自然保护地法》列入立法计划。
“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导致管理布局失衡、条块分割,因此将自然保护地纳入全面的法律框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罗霞说。
单薄的安全底线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威胁,而捍卫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手段,就是维护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多样性。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唯一的长江濒危鱼类保护区让位给了小南海水电站;总数不足1000头的长江江豚,2012年记录在案的死亡总数达到了39头,成排的江豚在山东寿光羊口渔港等待出售;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野蛮“开路”;罗霄山千年迁徙鸟道一天内就被打下一吨野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采砂、采金……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县委书记李烨此前曾表示,自然保护区保护不力,首先遭殃的就是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是一个方面,非法捕猎更是直接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
此外,湿地经济利用价值高,最易受到经济发展的威胁。
李烨坦言:“当前,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地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加上分布格局不合理,很多重要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40区域没有建立足够的自然保护地,致使我国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用自然保护地扞卫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推广版
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东北虎分布现状
428-502 tigers
2005年俄罗斯远东,有430-500头野生东北虎,中国20头左右 430-500 Tigers in Russian Far East, 2005
长白山与俄罗斯南部东北虎生境相似,保护需要 在这个大区域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地网络才能有 效恢复东北虎的数量
用自然保护地 捍卫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
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 2012.12
十八大精神要求
• 国家的总体布局上升为五位一体:
–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 生态文明建设
• 十八大要求: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 过程,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利用
例,演示如何利 用I类严格保护类 、II类栖息地物种 管理类、III类自然 展示类、IV类限 制利用类,建立
连通性,形成栖
息地保护网络,
实现区域保护目 标。
自然保护地管理类别和现有类型之间的关系
·各类自然保护地名字不变,行政主管机构不变; ·每个地方需要界定一个管理类别; ·监督机构按照管理类别管理标准来监督。
功能分区与管理类别结合使用的相关性
管理类别 Ⅰ类:严 Ⅱ类:栖息地/物种 Ⅲ类:自然
功能分区
格保护类
管理类
展示类
核心区
>80%
>80%(允许人为干 预改善栖息地质量)
>20%
Ⅳ类:限制 利用类
>20%
缓冲区
主要用于人 类旅游、休
闲
主要用于自 然需要。这里 以虎为例介绍
严格保护类 不允许人类干扰
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重要保障
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重要保障东方鹳在唐山曹妃甸湿地觅食。
新华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他多次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及群众和民生。
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将成为未来中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核心战略任务。
记者:什么是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如何定义?王: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反过来也会深刻影响人类自身。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元素相互协调,相互依存,某一环节的破坏都会对整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生态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及时消除,最终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风险隐患;相反,构建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基础也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重要保障 3王夏晖: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态空间安全边界受到挤压。
生态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是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
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大量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加大,原本提供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受到挤占,对部分地区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根据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结果,近十余年来,全国灌丛、草地等自然生态空间明显减少;“长江双肾”鄱阳湖、洞庭湖等河湖湿地面积萎缩,部分中小河流断流长度增加、周期加长;海洋自然岸线比例呈现下降态势;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仍需完善,一些受威胁的动植物物种尚未达到有效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丧失、流失的趋势尚未根本遏制。
二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功能偏低。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2.96%,仍远低于全球30.70%的平均水平,且乔木纯林面积占比过高,混交林比例偏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但天然草地资源仍处于下降态势,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占1/3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大部分区域 的利用方式 无利用
1. 这套体系将利于建立管理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地内的执法。 2. 利于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监督标准,加强监督 3. 要有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否则无法实现所有自然保护地统一规划、无法改善 保护管理水平
IUCN和建议的我国自然保护地分 类体系的差异
Ⅰ Ⅳ Ⅱ Ⅲ Ⅴ Ⅵ 六类法 Ⅰa 严格自然保护区 Ⅰb 原野保护地 栖息地和物种管理地 国家公园 自然纪念物 陆地/海洋景观保护地 生态功能保护区/资源 保护地 四类法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严格保护类 栖息地/物种保 护类 自然展示类 限制利用类
自然保护地管理类别和现有类型之间的关系
· 各类自然保护地名字不变,行政主管机构不变; · 每个地方需要界定一个管理类别; · 监督机构按照管理类别管理标准来监督。
现有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 风景名 森林公 湿地公 地质公 管理类别 胜区 园 园 园 区 + + + ++ +++ I类 + + ++ ++ II类 +++ +++ ++ ++ + III类 + ++ +++ + ++ IV类
工 资福 利(包 括了 基本工 资、保险、公积金、绩效)
级别
职业类型
大型保护地的局长 局长,大型保护地的副局长
6级 5级
普通工资水 较高工资水 平 平 5600 7100
4900 4300 3500 3000 2500
6400
4级
3级
副局长、高级技术员
中层干部、执法干警、会计、 中级技术员、站长 技术员、出纳、员工、巡护 员 巡护员、后勤
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东北虎分布现状
428-502 tigers
2005年俄罗斯远东,有430-500头野生东北虎,中国20头左右 430-500 Tigers in Russian Far East, 2005
长白山与俄罗斯南部东北虎生境相似,保护需要 在这个大区域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地网络才能有 效恢复东北虎的数量
表2:森林为主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的人员和经费需求估算方法
低干扰程度(1个站约150平方千米)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大小分段(平 方千米) 计算数据采用的保护站数量每平方千米的平均数 参考计算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大小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在编工作人数 无地区或民族补贴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年度工资福利支出 有地区或民族补贴 有取暖费 每平方千米年度常规保护管理费用 无取暖费 办公和宿舍用房建筑面积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立管理机构初期投入) 中干扰程度(1个站约100平方千米)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大小分段(平 方千米) 计算数据采用的保护站数量每平方千米的平均数 参考计算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大小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在编工作人数 无地区或民族补贴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年度工资福利支出 有地区或民族补贴 有取暖费 每平方千米年度常规保护管理费用 无取暖费 办公和宿舍用房建筑面积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立管理机构初期投入) 高干扰程度(1个站约50平方千米)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大小分段(平方 千米) 计算数据采用的保护站数量每平方千米的平均数 参考计算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大小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在编工作人数 无地区或民族补贴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年度工资福利支出 有地区或民族补贴 有取暖费 每平方千米年度常规保护管理费用 无取暖费 办公和宿舍用房建筑面积 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立管理机构初期投入) 75~225 1 150 0.1267 4,976 7,256 5,011 4,859 31,238 50~150 1 100 0.1900 7,464 10,884 7,404 7,176 46,857 25~75 1 50 0.3800 14,928 21,768 14,585 14,129 93,714 225~450 450~750 >=750 2 4 6 300 600 900 0.1067 0.0933 0.0867 4,152 3,674 3,363 6,072 5,354 4,923 4,327 4,308 4,290 4,199 4,196 4,186 工作人员每人平均70平方米建筑面积 25,515 150~300 22,207 300~500 20,429 >=500
维持栖息地的连通性
• 不仅仅是老虎
– 藏羚羊、黄羊——大量迁徙性有蹄类 – 雪豹、豹——所有大型猫科动物 – 大熊猫、黑熊、狼——大型食肉动物 – 白鳍豚、江豚、大量鱼类——大量迁徙性水生 动物 – 大量迁徙鸟类……
• 这些物种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也对生 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发挥关键作用
• 以岷山生物多样 性保护优先区为 例,演示如何利 用I类严格保护类 、II类栖息地物种 管理类、III类自然 展示类、IV类限 制利用类,建立 连通性,形成栖 息地保护网络, 实现区域保护目 标。
2. 存在的问题: 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薄弱 • • • • •
保护 + 经营
职责混杂导致保护工作被弱化 人员上:受地方制约严重 保护经费上:缺乏 执法权上:无全面执法权 导致破坏行为没有制约机制
人员不足
• 2011年全国各种自然保护区的人员总数是 39,823人,平均每人负责保护管理36.16平 方公里。而这个人数中包括了许多从事经 营活动的人员。 • 国家级保护区平局人数仅仅50人,省级为 20人,县级自然保护区基本为代管
常规日常运作费用
• • • • • • • • • • • • • • 野保站数量、人数 保护管理机构人数 房屋总平米数 汽车数(辆) 水电、房屋维修、办公室耗材 设备更新 汽车维修费(一辆车每年3万) 汽油费(包括从事巡护、科研、监测、宣传的用车开支) 通讯费、接待费 野外工作补贴+餐费 野外装备、野外耗材 出差费用 社区工作费用 宣传品、标牌、标语的等印刷安装等费用
首先认识到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价值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保护了90%以上的森林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中的大量游客限制在栈道上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中大片供观赏的森林被保护下来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受到严格保护的森林
张家界森林公 园保护下来的 森林为下游提 供了重要水源 未来湿地公园 将在生态功能 上发挥重要作 用
5800
5000
2级
1级
4500
4000
•图4:有2个保护站的保护管理机构人员框架
常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 • • • • • • 工作人员数 野保站用房和保护管理局用房(70m2/人) 每平米2000元建筑费用、1000元装修费用 电脑在总部1人1台,每个站2台 卫星电话、GPS、数码相机、望远镜 单反相机一套 汽车+摩托车(总部2-3辆,1站1辆)。海洋 和湖泊类型以快艇换汽车 • 其他设备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2005)
•供给功能
•调节功能
•文化功能
•支持功能
•食品和纤维 •淡水 •水能 •燃料 •药品 •观赏和环境用植 物 •遗传基因库
•气候调节 •水资源调节 •侵蚀控制 •水质净化 •废弃物处理 •人类疾病控制 •生物控制
•文化多样性 •精神和宗教价值 •知识系统 •教育价值 •美学价值 •社会关系 •感知 •文化遗产价值 •休闲旅游
布局欠合理的原因
• 过去的保护强调的是严格保护,因此无法 在人口较多、干扰大的地方建立大而多的 自然保护区 • 没有充分发挥允许利用的管理类别的作用
许多地方迁徙的雁类和鹤类需要农田作为冬 季摄食点 Migratory geese and cranes rely on cropland for winter feeding in many areas
• 生态安全底线必须能够保障足够大的地方 ,以养育足够多的生物多样性来实现最基 本的生态服务功能。
右图是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现状,与左图生物多样 性优先保护区域格局之间差距非常大,说明我国很 多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未能得到良好的自然 保护地覆盖,我们需要弥补保护上的空缺
紫色和粉红色是 面积大于 2000km2和1万 km2的自然保护区, 主要在西部和北 部,绿色和蓝色 是面积小于20km2 和5km2的自然保 护区。显示自然 保护区在分布格 局上的缺陷
• • • • • • • 自然保护区 2600多 (约占国土面积的15%) 风景名胜区约900 (近2%) 森林公园约2277 (>2%) 国家湿地公园约213处 国家地质公园约138处 水利风景区(1300余处) 自然保护小区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
• 国际 – 世界遗产地(自然和混合14处) – 国际重要湿地37处 – 世界地质公园24处 – 生物圈保护区30处 • 将来一定会有更多: – 国家公园 – 公益保护地 – 社区保护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布局不够合理
2. 保护管理机构缺乏人员、经费、执法 权 3. 保护管理工作监督不足 4. 社区惠益分享不够公平
1. 布局不够合理
鹳形目迁徙鸟类越冬地重要区域
鱼类重要区域
自然保护地是实现这些区划目标的最重要手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中国生物多 样性保护战 深圳基本生 重庆四山生 略和行动计 态控制线 态功能区划 划 重庆
但是
• 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内放牧、采菜、采 药、偷猎极为普遍 • 修路、筑坝、建化工厂等大型干扰活 动也时有发生
保护地保护不住生物多样性
2012年的案例
•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小水电开发;
• 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因小南海 水电站建设被迫调整;
• 环评公示期施工的辽宁盘锦滨海公路试图 穿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的核心栖息 地;
自然保护区的现有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