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必备10篇)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必备10篇)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第1篇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医院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医院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院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医院应当设置(确定)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开展防火检查。
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展一次防火检查。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二)日常防火巡查工作落实情况;(三)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医护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四)消防控制室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五)消防设施设备运行和完好有效情况;(六)电气线路、燃气管道定期检查情况;(七)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八)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应当督促整改。
三、开展防火巡查。
医院应当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并明确巡查人员、部位。
医院住院楼(部)、门诊部等白天应当每两小时至少开展一次防火巡查,住院楼(部)、急诊部夜间应当至少开展两次防火巡查,其他场所每日应当至少开展一次防火巡查。
重点巡查以下内容:(一)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情况;(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四)消防控制室和住院楼(部)、门诊部、药品库房、实验室、供氧站、高压氧舱、胶片室和锅炉房、发电机房、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在位;(五)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四篇)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1、把爱国卫生运动列入卫生室工作日程,认真抓落实,成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2、使用门诊日志,有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灭菌记录,对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
3、认真搞好室内、环境和个人卫生,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搞好污物、垃圾处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4、建立每日清扫和每周大清扫的卫生制度,节假日大搞卫生活动。
5、认真抓好卫生检查、竞赛、评比,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诊断室工作制度1、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脱岗。
2、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3、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
4、保持环境整洁,落实消毒措施。
5、开展便民服务,服务热情、耐心,树立良好医德。
治疗室工作制度1、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凡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
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5、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天更换____次(器械消毒液),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液经常保持____%的浓度。
6、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每日更换。
7、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____周者重新灭菌。
处置室工作制度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
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
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
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____周者重新灭菌。
医疗机构医院院内各项制度目录
22、临床住院医生职责
7、治疗室工作制度
8、病房安全制度
8、换药室工作制度
9、治疗班工作制度
9、检验科工作制度
10、换药室工作制度
10、检验师工作职责
11、患者入院、出院工作制度
11、医务科工作制度
12、物资、器材管理制度
12、三级医生查房制度
13、护理查对制度
13、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14、护理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批准制度
14、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5、护理应急管理预案
15、药房查对制度
16、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6、化验室查对制度
17、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规范与质量监管制度
17、B超心电室查对制度
18、手部卫生规范与质量监管制度
18、医生交接班制度
19、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
19、监护室工作制度
20、供应室护理管理制度
20、美容外科主任职责
21、病区监护室护理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医院院内各项制度目录
临床各项制度
上墙各项制度
1、病房管理制度
1、供应室工作制度
2、会议制度
2、整形外科管理制度
3、交接班制度
3、麻醉质控制度、麻醉审批制度、麻醉性镇痛药管理制度4、执行医嘱制度4、垃圾物处理制度5、分级护理制度
5、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6、病房药品管理制度
6、病房管理制度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疗机构十大安全管理制度内容
医疗机构十大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医疗机构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组织,为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
下面是医疗机构十大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一、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预防事故发生的工作流程、安全培训考核、安全评估等,确保全员知晓并按规范执行。
二、风险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医疗活动的风险最小化。
三、人员岗位分工制度:医疗机构应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避免权责不清导致的事故发生。
四、资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对设备、药品、耗材等资产进行登记、使用和维护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作。
五、应急预案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六、病历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书写要求、保存期限和隐私保护等,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七、医疗安全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器械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求、医疗事故案例分析等,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八、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九、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包括定期检修、保养和维修,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十、安全监测和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安全监测和评估制度,包括对医疗活动、医疗设施和医疗人员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提前预警和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医疗机构十大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涵盖了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应急管理、医疗信息管理等。
医疗机构规章管理制度(范文汇总7篇)
医疗机构规章管理制度(范文汇总7篇)医疗机构规章管理制度篇1一、会议纪律规定1.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须到办公室处签到。
2.参加会议必须穿戴整齐,佩戴工作牌,凡迟到,缺席、早退有事应向会议主持人请假。
3.开会期间必须做好会议记录,会后按要求传达会议精神或按保密纪律执行。
4.保持会议期间安静,手机均应关机或是调至静音,开会期间手机不得响动。
5.如有违反会议纪律情况,视情况给以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
二、会议制度1.院办公会原则上每周一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会议时间可作变更。
由院级领导主持、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
传达上级指示,医院重大问题研究、决策,布置近期重点工作安排和前期工作总结,听取行政职能部门有关工作的执行情况汇报,讨论处理医院日常行政、业务工作的协调和督查。
由院办通知并作会议记录。
2.周例会原则上每周一召开一次。
遇特殊情况会议时间可作变更。
由院长主持,院级领导、职能、临床、医技各部门主任、护士长参加。
凡参加会议者均应做好记录,会后在各科认真传达。
会议内容:传达上级指示、规定,小结上周工作,布置下周工作,听取各科室的工作汇报和反映、协调解决各科室问题。
3.科主任例会科主任例会原则上每月一次,由分管院长主持,主要内容为总结当月工作,包括医疗质量、重危患者管理、制度落实、服务态度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情况,布置下月任务4.护士长例会由业务副院长或护理部主任主持,每月一次,各科室护士长参加。
总结上月护理工作,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布置下月护理工作。
5.职能部门、科室、门诊内部办公会议有关职能部门、科室、门诊可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由本部门负责人负责建立晨会、周会、月会制度;检查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以及我院有关决策的落实情况,解决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征询住院顾客及家属的意见,研究和按排下一步工作。
6.临时办公会议在医院经营和医疗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由总经理或院长主持召开现场临时办公会议,组建临时项目工作组,迅速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
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加强医疗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生产责任1.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3. 全体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三、安全生产管理1.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2.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
4.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5. 加强消防管理,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6. 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
7.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四、安全生产流程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医疗机构应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2. 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安全隐患排查。
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4. 安全防护设施维护。
定期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5. 消防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6. 危险化学品管理。
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
7. 医疗废物管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6篇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6篇一、工作制度(一)门诊工作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卫生法律法规,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依法执业。
2.严格遵守医疗护理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3.将本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悬挂于醒目位置,执业地点、执业范围、负责人等登记项目发生变化,提前申请变更。
4.按照核准的诊疗项目执业,完成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工作任务,主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
5.认真、规范、准确地书写门诊病历,填写门诊日志。
6.对病员认真检查,合理治疗,科学用药。
对疑难病人2次门诊不能确诊者,及时转上级医院。
对急、危重病员,给予优先接诊,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7.认真开展诊所内部设备、设施消毒工作,依法处置医疗废物、废水,保证医疗安全。
8.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诊治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医务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整洁,佩戴胸卡。
保持诊所环境清洁。
9.依据国家有关价格政策,制定合理的各项业务收费标准并公示,收款后出具正规合法的票据。
10.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二)病历书写制度1.对就诊病人书写门诊病历,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病历书写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纠错规范。
2.病历书写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以蓝黑墨水、碳素墨水或黑色签字笔签写。
3.病历由亲自参与诊断、治疗的具有合法资质的'医务人员签名。
无资质人员不得签名。
4.门诊手册封面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5.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等检查资料应及时归入门诊病历。
6.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依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7.急诊病人经过紧急检查处理稳定后即刻书写病历,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8.急诊留观患者应记录留观记录,重点记录观察期间病情变化和诊疗措施,记录简明扼要,并注明患者去向。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内容完整文档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内容完整文档一、医疗机构管理制度1. 组织架构1.1 医疗机构层级结构医疗机构应设总院和分院,总院下设各个科室。
1.2 领导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医务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负责决策与管理。
2. 内部管理规定2.1 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包括接诊、诊断、治疗等环节,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2 安全与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设立安全与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医疗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2.3 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病历、病案等信息的准确保存和传递。
3. 人事管理3.1 岗位设置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架构,设置各项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3.2 人事配置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量和人员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岗位职责1. 医生1.1 诊断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2 手术操作医生应具备手术操作的技能,并在手术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护士2.1 护理照顾护士应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照顾,包括测量体温、给药、更换伤口敷料等。
2.2 协助医生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各项医疗操作,保证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3. 行政人员3.1 文件管理行政人员应负责医疗机构文件的管理,包括归档、整理、存档等工作。
3.2 组织协调行政人员应负责医疗机构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会议安排、资源调配等。
以上为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内容完整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医疗机构管理规章制度10则(精选10篇)
医疗机构管理规章制度10则(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致辞、合同协议、管理制度、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疗机构管理规章制度10则(精选10篇) 篇一、医疗机构管理规章制度10则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制度xx年xx月xx日•医疗管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目录•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卫生清洁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应急救援管理制度01医疗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医疗质量标准和要求,包括诊疗规范、操作流程、护理常规等。
制定医疗质量标准和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诊断准确性、治疗有效性、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安全、药品安全、医疗设备安全等方面,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实施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事故防范工作,通过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完善流程等措施,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和报告。
医疗安全保障关注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机构应关注社会和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提供更加贴近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包括改善就诊流程、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开展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机构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医疗服务改进02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护理质量评估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基础。
总结词护理质量评估包括病人满意度、护理效果、护士职业素养、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期进行评估,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详细描述护理质量评估总结词护理安全控制是保障病人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必要手段。
详细描述护理安全控制包括病人身份识别、药品管理、操作规范、消毒隔离等方面。
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确保病人安全和医疗质量。
护理安全控制护理服务流程总结词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4篇)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4篇)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篇一一、购进药品时应选择已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作为供应商;参加药品集中招标的医疗机构应在中标企业购进药品。
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应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合法资质进行验证。
应索取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和供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的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
并对供货企业销售人员进行网上核查。
三、应有明确的书面质量条款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书。
四、购进药品应索取合法票据(发票、供货清单),并做到票、帐、货相符,票据和凭证应按规定保存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五、购进药品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等,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
六、购进进口药品应同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并加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同时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七、购进胶囊制剂应按照政策要求向供货企业索取电子版质量检验报告书。
章罚则篇二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六条,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药品、器械和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至二万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医疗机构未取得《计划生育手术许可证》、《整形手术许可证》或者《性病诊治许可证》,擅自开展相应业务的,由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至二万元罚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医疗机构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出卖医疗机构有关批准书、许可证、资格证书和转承包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吊销其相关的'证照,或者取消行医资格,并处以五千元至二万元罚款。
医疗机构18项核心制度管理
医疗机构18项核心制度管理一、人员管理制度:1.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招聘、选拔、培训、考核、聘用、晋升、薪酬等人员管理方面的制度,确保医疗机构拥有合格的、适应岗位要求的人员。
2.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责,确保人员在岗位上高效、有序地工作。
二、质量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体系:确立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机制,包括质量目标和指标的建立、质量管理流程的规范等。
2.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不良事件进行规范管理,包括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的程序。
3.医疗巡查制度: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巡查,确保医疗行为符合规范和法律要求。
三、医疗服务管理制度:1.诊疗规范制度:制定医疗机构的诊疗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科学。
2.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患沟通行为,加强医患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3.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的书写、归档和保密,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设备管理制度:1.设备采购和验收制度:确保医疗机构采购的设备符合质量和性能要求。
2.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五、安全管理制度:1.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的医疗环境,包括安全消防、清洁卫生等方面的管理。
2.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六、信息管理制度:1.信息保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如病人的个人隐私等。
2.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确保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1.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医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2.行为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包括服务态度、言行举止、患者隐私等方面的要求。
医疗机构的18项核心制度管理是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
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医疗机构能够规范人员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设备安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
医疗十八项核心管理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管理制度1. 罚则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内的各项惩罚措施及适用条件,包括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
2. 奖励制度: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出色表现给予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 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符合标准,包括医疗操作规范、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
4. 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安全,包括对危险物品的妥善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5. 病案管理制度:对病案的记录、归档、保密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 药品管理制度:监督医疗机构内药品的采购、存储、使用和销毁等环节,确保严格的药品管理流程。
7. 设备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内的医疗设备进行采购、维护、保养和更新等方面的管理。
8.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晋升、福利待遇等进行管理,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9. 财务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包括资金使用、管理及相关报表的编制等。
10. 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包括电子病历、电子支付、远程会诊等方面的管理。
11.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适用于特定病种的临床治疗路径,提高医疗效果和效率。
12. 意外事件管理制度:建立意外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传达和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
13.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规定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原则,保护患者权益并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14. 卫生检查和评估制度:定期进行医疗机构的内外部卫生检查和质量评估,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15. 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危急值的报告和追踪机制,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处理和跟踪。
16. 医疗费用管理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对患者收费和退费的规则和流程,确保合理的费用管理。
17. 个案讨论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病例讨论,提高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
18. 绩效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他们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绩。
医疗机构日常规范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机构日常规范管理制度范本医疗机构日常规范管理制度范本【8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用到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医疗机构日常规范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借鉴参考。
医疗机构日常规范管理制度范本(精选篇1)1、各科室负责人要认真抓好本辖区的卫生保洁工作,积极组织并带头参加周末卫生大扫除。
2、各科室要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所有医疗垃圾必须装入黄色垃圾袋,交专人收集。
禁止一次性工作帽、手套、棉签、纱布等医疗垃圾乱丢乱扔。
3、各科室室内要保持整洁干净,无蜘蛛网、无蟑螂、无烟头、无“牛皮鲜”,地面无垃圾,墙面无灰尘,无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六面光。
4、各科室清洁用具要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各科室室内禁止吸烟,全体工作人员要成为“戒烟劝导员”,把“无烟医院”落到实处。
6、各科室要负责保持辖区内公共设施完好,如有损坏要立即报告相关职能科室。
7、各科室要做好室外包干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做到无杂草、无垃圾。
8、各科室要协助保卫科做好车辆整治工作,不乱停乱放,要定点停放、秩序井然。
确保急救通道畅通无阻。
医疗机构日常规范管理制度范本(精选篇2)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
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救人为主、患者至上的原则,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核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章医疗机构的登记与执业第四条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第五条医疗机构执业,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不得超出诊疗科目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益。
第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第三章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药品管理、医疗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状况的稳定。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医疗机构的服务与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关心、体贴和尊重患者。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预约制度,方便患者预约就诊。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确保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保证病历的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规定5篇
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规定5篇管理制度具有社会属性。
因而, 社会主义的管理制度总是为维护全体劳动者的利益而制定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规定,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规定篇1门诊工作制度一、门诊医生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二、工作中要做到体贴关心病员,热情主动、态度和蔼,用文明语言、热心解答病员的询问。
三、诊断、检查疾病要认真细致并做好门诊病人登记,做好疫情报告。
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
四、门诊处方、观察病例要严格按照处方和观察病例的书写要求与格式书写。
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遗嘱。
五、对危重、难以确诊的患者及时请上级医疗机构医生会诊或提出转诊意见。
六、对高烧病员、极危重、老幼病人应优先安排就诊。
七、门诊应该保持清洁整齐、不断改善门诊环境。
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知识。
八、医生要采取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合理用药,尽量减轻病员负担。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治疗室工作制度一、保持室内清,每做完一项处理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
除医生和被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进入。
二、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分开。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带工资帽及口罩。
四、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两次。
五、无菌物品必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必须重新消毒。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消毒记录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换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七、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八、配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九、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需做药敏试验者必须做药敏试验。
特殊药品要反复核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十、注射、处置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药房工作制度一、调配处方前必须查对患者的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服用方法、禁忌症等,审查后方能调配。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机构的管理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机构的管理在当前社会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重要关切。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医疗核心制度。
这些制度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的十八项核心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医院执业许可制度:医疗机构必须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及备案登记。
这一制度保证了医疗机构的合法性和专业性,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医师执业资格证,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注册程序,方可合法执业。
这一制度确保了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医疗水平,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 规范服务项目及定价机制: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及其价格。
这一制度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防止了过度治疗和价格虚高的问题。
4.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报告与调查、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等。
这一制度促进了医疗机构的自我监督和提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5. 医疗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医疗机构必须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供有关协助。
这一制度有助于及时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
6. 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药品采购审批及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合理使用。
这一制度保护了患者的用药权益,同时遏制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的腐败现象。
7. 医疗器械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疗器械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这一制度保障了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使用。
8. 诊疗行为规范制度: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执行诊疗规范,诊断与治疗必须有科学依据,不得滥用药物和检查,患者的个人隐私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这一制度遏制了不合理医疗行为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医疗机构综合服务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综合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综合服务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机构患者及员工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提供综合服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管理机制,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设立质量检测部门,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并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和考评机制,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服务质量考评工作。
第二章服务项目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和要求,明确规划其服务项目,包括医学检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护理等,确保服务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合理设置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服务费用,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收费标准,明示对患者或者其家属收费的项目和标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对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服务项目。
第三章服务质量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推行全员参与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便利性,提高服务效率。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检测机制,对医疗服务进行定期质量检测,确保服务质量可控可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满意度评价制度,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时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政策,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患者权益。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处理机制,追究相关责任,并对医疗事故后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整改,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人员固定、专机专用,确保传染病直报系统网络畅通。
二、加强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三、正确掌握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对明确诊断的传染病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时限及时上报,不得漏报、迟报、瞒报、谎报、误报疫情。
四、认真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及时登录、录入“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五、经常上网练习操作,每日至少2次。
熟练掌握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及时做好本地的传染病统计分析工作。
六、加强疫情自查、核对工作,确保市、乡、村三级疫情相符。
七、做好本单位疫情报告管理,认真使用各种疫情管理表格,加强门诊日志质量,规范使用。
八、奖罚分明,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漏报、迟报、瞒报、谎报、误报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根据卫生部规定,自2004年1月1日,全国实行甲、乙、丙类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网络直报工作的实现,提高了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
为确保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特制定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
一、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责任报告意识,努力做好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直报、非典网络直报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三、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当发现地段辖区内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按规定的程序、时限进行报告。
四、经常上网操作练习,精通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五、疫情直报人员认真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审核的内容主要有:1、传染病报告是否及时,报告卡项目填写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逻辑错误等。
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必须填写病人的出生日期,系统自动生成年龄;病人现住址栏要填写详细;14周岁以下的儿童请填写家长姓名;成年人应填写身份证等。
3、报告卡的“现住址”及“详细地址国标”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4、报告卡重卡要及时删除,不得跨月。
六、及时登录直报系统,录入已审核的传染病报告卡。
七、加强疫情自查、核对,做到不漏报、迟报、瞒报、谎报、误报疫情,确保市、乡、村三级疫情相符。
八、加强门诊日志使用的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对辖区内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一般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追踪和管理每天要进行收集、记录、汇总。
九、认真做好疫情统计分析、资料整理等各项工作,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制度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需进行网络直报的病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除法定传染病以外的需进行网络直报的病种: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手足口病、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及不明原因疾病。
(按丙类管理)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疫情管理组织,制定疫情管理制度。
五、对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漏报。
传染病报告列入科室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漏报一例一票否决,严重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责任。
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一、由主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和有关科室人员组成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加强领导、责任明确、人员固定、专机专用,确保传染病直报系统网络畅通。
二、加强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新入院职工、进修医师和实习学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
三、做好传染病的报告和登记工作,凡有诊治传染病的科室,均要建立传染病登记簿并有专人负责。
四、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要齐全、字迹清楚、地址要详细。
五、各科室疫情监督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并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每月对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一次自查,自查结果上报门诊部(保健科)。
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检查员,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为确保疫情按时报告,专职人员每日到门诊有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
报出后的传染病要进行登记,传染病卡片做好存档。
七、疫情管理专职人员每旬检查出院登记一次,并与各科室核对疫情一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全院进行一次检查。
八、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区疾控中心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九、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化验登记,字迹清晰项目齐全,门诊部每月检查一次,检查结果与科室综合目标责任制挂钩。
十、疫情管理专职人员对每月上报传染病进行一次统计分析,传染病发病情况上报分管领导。
十一、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流调及疫情应急处理工作。
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和管理制度一、加强领导、责任明确、人员相对固定,建立有院领导、防保科或病案室负责人及具体专业工作人员组成的领导班子,确保因病死亡病例报告及时、准确。
二、定期对全院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临床医生进行培训。
三、各住院及门诊科室出现死亡病例要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医院盖章后交之家属,并保存好存根。
四、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及亡病人登记簿,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要及时、准确。
死亡病例的死因按照ICD—10要求统一进行编码。
五、建立完善的死亡病例报告制度,建立急诊、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簿,死亡病例报告责任科室要有工作规范,对因病死亡病例七日之内必须进行网络直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病例报告卡填写项目要齐全,字迹清晰要符合逻辑,对所报的死亡病例进行详细登记、核对,并由专人负责。
六、乡镇医疗单位每月例会与疾控中心进行核对,保证报告质量。
七、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迟报、漏报、瞒报、谎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八、做好相关科室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对死亡病例报告要进行周、月、季自查,防止漏报发生。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为确保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特制定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
一、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责任报告意识,努力做好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直报、因病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三、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双休日、节假日、工作日8小时之外,医生发现传染病报医院总值班室,由医院总值班室通知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
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当发现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按规定的程序、时限进行报告。
五、疫情直报人员熟练掌握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严格按照当日确诊的传染病当日进行网络输入,认真审核、及时、准确录入传染病报告卡,确保传染病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
六、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因病死亡报告等相关知识培训。
建立传染病诊断和报告登记。
七、做好资料备份工作,每月将传染病疫情导出后,以电子文档保存。
八、加强疫情自查、核对,不漏报、迟报、瞒报、谎报、误报疫情,确保市、乡、村三级疫情相符。
九、加强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使用的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加强门诊日志和疫情报告的管理工作。
二、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建立门诊日志,加强对医院门诊病人的管理,提高法定传染病的报告质量。
各门诊科室均建立门诊日志登记簿,登记项目要齐全,字迹要清楚。
三、门诊日志基本项目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14岁以下填家长姓名、医生签名。
四、各医疗机构的门诊部负责门诊日志的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查。
全院门诊日志由直报人员统一编号、统一保管,发放时以旧换新,并建立门诊日志收发登记。
五、各门诊科室的登记率与挂号室核对要达到95%以上。
六、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门诊日志的登记质量和传染病报告的核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