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岁月》:乔治·奥威尔笔下的东方人形象
_在缅甸的日子_乔治_奥威尔质疑帝国及其东方主义话语
2007年第2期No.2 2007南亚研究季刊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总第129期Sum No.129《在缅甸的日子》:乔治・奥威尔质疑帝国及其东方主义话语尹锡南3[内容提要]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在缅甸的日子》体现了他对大英帝国在东方殖民事业的质疑和抨击,但他的不健康心态却又使这部小说染上了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这使他对大英帝国的质疑显得并不彻底。
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对这一小说进行检视,并将之与吉卜林、福斯特、夏洛蒂・勃朗特等人的小说文本进行比较。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在缅甸的日子》;后殖民理论[中图分类号]I413511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508(2007)02-0087-06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是30年代英国作家中最具有政治色彩的人之一。
他于190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的莫提哈利。
他的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低级职员。
与吉卜林一样,奥威尔也是童年时期即被送回英国接受殖民教育,他也是在大英帝国抚育下长大的孩子。
1922年回到印度后,奥威尔赴缅甸充任英国皇家警察,1927年辞职回到英国开始创作生涯。
1950年去世。
奥威尔不算长寿的一生创作了很多引起评论界关注的作品,如《动物庄园》(Animal Farm ,1945)和《1984》(Nineteen Eighty -Four ,1949)等,但他与东方殖民地书写紧密相关的作品却是1934年出版的《在缅甸的日子》(Burmese Days )。
这部小说非常畅销,一直深受西方读者的欢迎,如1984年上半年该书的“企鹅版”在英国卖出11000册,海外卖出130000册(不包括美国)。
这部十分畅销的小说集中体现了奥威尔对于殖民地以及大英帝国殖民命运的艺术思索。
这部小说还表现出对于东方殖民地和大英帝国一些非常暧昧的姿态,它在当今后殖民理论兴起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缅甸岁月》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在缅甸工作时的经历和观察。
这本书中不仅有对当时缅甸社会和政治的深入分析,更有对人类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强烈呼吁,表现出了乔治·奥威尔深厚的人文主义思想。
首先,乔治·奥威尔通过描述缅甸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人类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
例如,在书中他写道,“在缅甸人的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旦这个程度被超过了,他们便不能忍受了”(《缅甸岁月》)。
这种对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对人的尊严的重视。
此外,他还描述了缅甸人们对外来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反抗和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
这种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的精神同样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对人类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追求。
其次,乔治·奥威尔关注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在回忆录中,他通过描述缅甸人们对动物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来体现这种思想。
例如,他写道:“在这里,连看见一只小小的蚁都会稍稍停下脚步,不敢再踩下去……缅甸人认为任何东西都有生命,所以他们特别注意不要伤害任何一种动物”(《缅甸岁月》)。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同样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对人类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
最后,乔治·奥威尔强调了爱、友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依存。
例如,他在书中写到:“人们事实上并不情愿这样做,却必须将自己的人生托付于别人的手中”(《缅甸岁月》)。
这句话表达了人类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只有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人类社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同时,他也谈到了对他有帮助和照顾的缅甸人,强调了友谊和感恩之义。
这种强调人类之间的关联和依存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精神。
综上所述,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中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他尊重和保护人类自由、平等、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强调人类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依存,呼吁人类团结起来,追求更公正、更和平的社会。
奥威尔《缅甸岁月》的多重阐述
间权 力 , 彰 显 着 殖 民者 对 于 殖 民地 在 地理 以及 文
续 种植 更 多 的 鸡冠 花 、 百 日菊 等植 物 。口 。 从 文 化 地 理学 的观点 来 看 , “ 控 制 景观 是一 种 物 质性 行 动
也 是 一种 象 征 性 行 为 ” p 】 3 。在 殖 民地 大量 种 植 英
国花 卉 , 不 仅 是 出 于美化 环 境 的需 要 , 也 是对 文 化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 6卷 第 4期
J ou r na l o f Hua i b e i No r ma l Uni v e r s i t y
VO1 . 36 NO.4 A ug. 201 5
2 0 1 5 年 8月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诉诸 笔端 。在这部讲述殖 民地经验的小说 中, 大 英帝 国与殖 民地之间的文化政治权力结构几乎无 处不在 , 隐现 于对 空 间景 观 的描 述 、 对 人物 关 系 的 架 构 以及 人 物 心 理 的剖 析 之 中 , 为对 小 说 进 行 深
入 的文化 解读 提供 了广 阔空 间。
一
这些典型的“ 英国花卉” 与当地的凤凰木 、 素馨花 、 九重葛、 罗望 子共 同沐浴 在 在 热带 阳光下 , 争 夺 着 养 分 。地 处 欧洲 西部 的英 国属 于典 型 的温带 海 洋 性气候 , 在 当地 适 合 生 长 的植 物 在 受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掌控 的缅甸 未 必 能经 受 炎热 天气 的考 验 。有 的 英 国花 卉 经 受 不 住 热 带 的 阳光 很 容 易 被 晒 死 , 但 园丁 仍 旧不 断 地 把 被暴 晒枯 萎 的植 物 挖 出来 , 继
射象记——奥威尔
射象记一一奥威尔在下缅甸,在毛淡棉,憎恶我的人不计其数一一我竟然如此引人注目,这倒是一生中的绝无仅有。
我当时是城里一个片区的警官,当地人对欧洲人怀有强烈的敌意,常常毫没来由地使一些下三滥的手段。
要说聚众闹事,他们倒也没那个种,但要是看见有位欧洲妇女独自在市集上转悠,有人就会忍不住要往她身上吐点儿槟榔汁什么的。
虽说我是位警官,可也是个诱人的目标,总有人想方设法要作弄我一下。
有回踢球的时候,某个腿脚灵光的缅甸人给我使了个绊子,裁判(另一个缅甸人)却适时把脸转向另一边,假装没看见,于是看球的人群爆发出放肆的哄笑。
这种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到后来不管我走到哪里,都能遇上小年青们那种挂满鄙视、嘲笑的黄种面孔,他们冲着我的后脑勺嘀嘀咕咕,嘴里不干不净的,我离得越远这声音就越响,简直叫我忍无可忍。
最恶心的要数城里那好几千佛门弟子了,年纪轻轻的,成天不务正业,就知道站在街角拿欧洲人寻开心。
这种处境让我既窘困又苦恼。
因为我当时认准帝国主义是种邪恶的事物,恨不能早点儿辞职卷铺盖走人。
理论上说一一当然也是私底下说说一一我是完全站在缅甸人一边的,我完全反对他们的压迫者:英国人。
我痛恨我所从事的工作,恨到我自己都说不清究竟有多恨的地步。
这工作让你对帝国的肮脏勾当看得一清二楚:臭气熏天的牢笼;挤成一堆的、可怜巴巴的囚犯;服长期徒刑者有惶恐却没有血色的面孔;还有一些被竹子打烂又结起血痂的男性屁股;凡此种种,无不将强烈的犯罪感压在我心头,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但我又理不出个头绪。
我涉世不深、受不良教育毒害,还不得不在一片缄默之中尝试厘清我的问题一一这种缄默每一个在东方呆过的英国人都有切身体会。
甚至,对于大英帝国,我既不知道它已经日渐式微,更不知道它大大好过那些正在力争后来居上的新生帝国。
我只知道我被两种情绪夹在中间:既对我为之服务的帝国深恶痛绝,又对那些让我交不了差的无赖瘪三气急败坏。
我一方面把英国殖民统治看作无法打破的暴政,某种永远永远践踏臣民意志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觉得世界上最痛快的事情就是在哪个和尚肚子上捅一刺刀。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名作欣赏 / 院校平台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张倩[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摘 要:《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根据自己在缅甸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作品。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现出他对英国殖民主义的反对与痛恨,蕴含着奥威尔深深的“人文主义”思想,从而表达了奥威尔对缅甸人民以及全世界被殖民者的同情与怜悯。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 《缅甸岁月》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众所周知,古希腊倡导人人自由且平等;而14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将人文主义思想传遍整个欧洲大地,先哲们倡导以人文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17世纪启蒙运动开始注重理性,因而人文主义思想中注入理性的成分。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自由,宽容和理性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延伸,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所倡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观点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奥威尔对缅甸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一、乔治·奥威尔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乔治·奥威尔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其家庭及其丰富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奥威尔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出生,属于中产阶级中的下层,也就是没钱没势的中产阶级。
他们既是印度的殖民者,又是大英帝国的被统治者,就像是服务于国家的机器。
后来由于教育问题,奥威尔跟随母亲回到了英国,然而童年的印度经历,使奥威尔开始同情印度人,同情殖民地人民。
他在《我为什么写作》中曾说:“我不能够,也不愿意完全放弃我在童年时代所形成的世界观。
”这说明奥威尔从小就拥有人文主义思想。
回到英国后,奥威尔很少能见到父亲,而且他不常与母亲亲近,因而形成了一种孤僻、内敛的性格,这种性格对奥威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限制,奥威尔只能就读于普通的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的经历使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
校长夫妇经常对奥威尔进行责罚或者打骂,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恃强凌弱,运用鞭子教育法,这使奥威尔对自由与平等极其渴望。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他的作品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揭露著称。
《缅甸岁月》是他于1934年在缅甸当官时所写的一本书,书中描写了他在缅甸的生活和见闻,也展示了他对于殖民统治和人性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乔治·奥威尔展现出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对人类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和强调。
本文将从主人公的形象、殖民统治的揭露和人性的探讨三个方面,来分析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在主人公的塑造上,乔治·奥威尔展现了他对人类普遍价值和尊严的关注。
主人公乔治·奥柳尔是一个英国官员,他来到缅甸担任一个低级官职。
在这个殖民地社会中,乔治·奥柳尔身份上的优越与权力地位并没有让他变得自大和骄傲,相反,他对待当地人民充满了关怀和同情。
他不遗余力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获得福利和权益。
在他担任镇长期间,他惩罚了一位虐待当地人的印度人,并为受害者申请到合理的赔偿。
乔治·奥柳尔的行为展示了他对每个人的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观点。
在对殖民统治的揭露上,乔治·奥威尔揭示了殖民统治对人类尊严和自由的摧残和侵犯。
在《缅甸岁月》中,乔治·奥柳尔描述了缅甸殖民地的陋习和虐待,以及英国殖民者对当地人民的歧视和侵犯。
他揭示了殖民统治者对于被统治者的折磨和剥削,以及他们对于被统治者人格的否定。
在他的揭示中,乔治·奥柳尔表达了他对殖民统治的批判,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和尊严的权利,而不应该被任意压迫和剥夺。
乔治·奥威尔在书中对人性的探讨中展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他描写了缅甸人民的善良、勤劳和坚韧的品质,以及他们在殖民统治下所受到的伤害和阻挠。
他认为人性是全球共享的宝贵财富,无论人们的背景和生活环境如何,他们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
乔治·奥威尔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呼吁人们不应因为种族、地位或国籍而将其他人剥夺人性和尊严。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是一部以作者在缅甸当公务员的经历和见闻为基础的自传体小说。
在这本作品中,作者通过对缅甸殖民地社会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
人文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体系。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展示了对人的关怀和对人性的理解,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
乔治·奥威尔在书中对殖民地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对人的尊严和平等的关切。
他描绘了缅甸当地人在殖民地统治下所遭受的不公和压迫,包括严酷的劳动条件、残酷的暴力和虐待等。
他指出,这些不公正现象是违背人的尊严和平等的,认为人们应当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通过对这些不公正现象的揭示和谴责,乔治·奥威尔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乔治·奥威尔在书中对于个体的呈现和对人的复杂性的描写,展示了对人性的真实和全面的理解。
他以自己作为英国殖民者的视角和缅甸当地人的视角,揭示了不同人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等的差异和多样性。
他明确指出,人性是多元和复杂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乔治·奥威尔展示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关切。
他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对待,反对简单地对某一人或某一群体进行刻板的评价和歧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原则。
乔治·奥威尔在书中反思了自己作为殖民者的身份和责任,强调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
他揭示了自己对缅甸当地人生活困境的觉察和内疚感,对殖民统治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自己作为殖民者的行为和思想的揭示和批判,乔治·奥威尔表达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
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他关注人的尊严和平等,批判殖民主义对人的不公和压迫;他深入地理解和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呈现了对人性的全面和真实的理解;他对作为殖民者的自身身份和责任进行了思考和反思,表达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尖锐观察和批判而闻名。
《缅甸岁月》(Burmese Days)是他的早期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政治和社会讽刺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奥威尔也展现了对人类的尊重和对人文主义的关怀。
本文将从《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来探讨奥威尔对人类的关怀和尊重。
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对于殖民地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于异质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小说的背景设定于英国殖民时期的缅甸,描绘了当时殖民地社会的种种丑恶和异化现象。
奥威尔并没有简单地将整个缅甸社会描绘成恶劣和野蛮的,相反,他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些缅甸当地人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善良和正直,也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对英国殖民者的反感和不满。
在这种描绘中,奥威尔表现出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对于人类的多元性和异质性的关怀。
奥威尔在小说中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体现了对人类价值的关怀和执着。
在《缅甸岁月》中,奥威尔描绘了英国殖民官僚体系的腐败和虚伪,以及殖民地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主人公弗拉利(Flory)身为英国人,却对这种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对生活中的伪善和不公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和绝望。
在小说的情节中,弗拉利试图通过种种方式改变这种局面,不愿沦为众多英国人中的一员,他追求的是真理和正义。
这种追求正义的精神,携带了奥威尔对于人类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怀,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和追求改变的执着。
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对于对信念和自由的追求,也表现了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尊重和呵护。
在小说中,主人公弗拉利为了守护自己内心的真实信念,放弃了在英属印度的优越地位,选择了宁愿孤独地呆在缅甸。
他拒绝了众多的英国殖民官员的腐败和虚伪的生活方式,而选择了追求内心真实的信念。
在小说的结尾,弗拉利因为一次无奈的结局,而放弃了自由的追求,选择了悲剧性的结局。
“自我”批判与反思——形象学视角下的《缅甸岁月》解读
收稿日期:2020-11-01作者简介:李冬竹(1981~),女,云南龙陵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引言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的首部小说《缅甸岁月》(Burmese Days,1934)是基于他在缅甸的经历而写成,是奥威尔与东方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本小说。
国内外学者对奥威尔小说的研究重心主要在其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上,专门针对《缅甸岁月》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将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来分析这部小说。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萌芽于20世纪四十年代的法国。
2001年,孟华编译的《比较文学形象学》出版,本书共收纳了欧洲比较文学学者的13篇论述或研究形象学的论文,向中国读者系统介绍了当代形象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代表性的论文如法国学者达尼埃尔-亨利·巴柔的《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让-马克·莫哈的《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
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文化中的“异国形象”或“异国描述”,这里的“民族文化”除指文学作品之外,还包括游记、媒介报道、调查问卷等一切文字中透显出来的对于异国的“描述”(repres éntation )。
对形象学的定义是把“异国形象”置于与“社会集体想象物”(imagi-naire social)的关联之中,研究一个民族对“他者”的各种诠释(描述、想象、幻象、神话、传说等)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当代形象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四点:第一,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性,用巴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注视他者,而他者形象同时也传递了“我”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第二,注重对“主体”的研究,从原来注重研究被注视者一方,转而研究注视者一方;第三,注重总体分析,文本包含和传播的形象与历史、社会、文化语境有着密切关联,形象研究要从文本中走出来,特别要注重研究全社会对某一异国的具体阐释,即“社会集体想象物”;第四,注重文本内部研究,文本内部研究是形象研究的基础,它回答的是形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即一部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是怎样的”?目前,形象学在我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我“自我”批判与反思———形象学视角下的《缅甸岁月》解读李冬竹(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芒市678400)【摘要】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以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首部小说《缅甸岁月》中所塑造的殖民缅甸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英文原著的文本分析,结合奥威尔的个人背景、经历,及英缅当时的历史背景,尤其是通过查阅缅甸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对小说进行内部和外部研究。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作家和记者,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问题和政治体制的不公正而闻名。
他的小说《缅甸岁月》中也体现了他对人类尊严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关注。
《缅甸岁月》讲述了一位英国警官在殖民地缅甸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来揭示殖民地统治的不义和对原住民人权的侵犯。
奥威尔通过描述主人公对于殖民地实践的逐渐觉醒和改变,表达了他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
奥威尔在小说中强调了每个人的尊严和平等。
他通过描绘缅甸人民的贫穷和受压迫的生活条件,表达了对于社会阶级和种族歧视的批判。
主人公对自己作为殖民地统治者的责任感逐渐增强,他开始怀疑殖民地统治对于原住民的伤害,并从而开始站在他们一边,亲身感受到了殖民地统治对于人的尊严的侵害。
奥威尔关注人类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利的渴望。
在《缅甸岁月》中,主人公对于政治体制的不满和对权力滥用的抵抗,彰显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对于个体自由的尊重和追求。
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对于正义和人权的捍卫,他不再忍受殖民地行政机构的腐败和统治者的暴行,而是选择与原住民站在一起,为正义而战。
奥威尔关注了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
他通过小说中描写的缅甸人民的勤劳善良以及他们与殖民地行政机构的斗争,表达了对于人类共同困境和对于不公正的同情之情。
主人公在与缅甸人民的互动中逐渐理解和认同了他们的苦难,他对于人的痛苦和不幸感同身受,从而在小说中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中的同情和宽容。
奥威尔对于社会改革和人类进步的追求也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主人公在小说中不仅反对殖民地统治的不公正,还关注到缅甸社会的落后和贫困问题,并试图通过改良自身和推动社会变革来改善这种状况。
他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社会进步的希冀,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的追求。
《缅甸岁月》中体现了乔治·奥威尔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关注和追求。
通过对人们尊严和平等的强调、对自由和权利的追求、对善良与同情心的赞美以及对社会改革和人类进步的追求,奥威尔在小说中表达了他对人类尊严和人文主义理念的追求和信念。
《缅甸岁月》中主人公的精神逃离
收稿日期:2020-10-26《缅甸岁月》发表于1934年,是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评论家Hammond (1982:89)认为:“《缅甸岁月》是奥威尔最为传统的小说,也是最成功的小说。
”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两条故事线:一条是主人公木材商人弗洛里的感情发展之路,另一条是两位缅甸人竞争加入白人俱乐部的过程。
本文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第一条故事线上,以探究主人公寻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发展历程。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它以人为出发点,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秉承着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在后来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人道主义被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自由是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卢梭(1972:13)曾说过:“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
”奥威尔在创作中总是包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担忧,“奥威尔式”的主人公总是在困境中选择逃离,努力追求精神自由,弗洛里就是其中一个。
《缅甸岁月》中主人公的精神逃离□ 温晶晶南通大学[摘 要]《缅甸岁月》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是他基于自己在印度殖民地的生活见闻和感想而作。
作者通过主人公弗洛里的经历刻画出殖民主义环境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奥威尔的创作始终关注着人的生存和自由,这一点与人道主义的内涵相契合。
弗洛里在文化夹缝中挣扎,最终选择了逃离来追求精神自由。
本文试图以人道主义为理论基础,着重探讨小说中主人公弗洛里的精神逃离。
[关键词]《缅甸岁月》;人道主义;逃离[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10-0003-061 生存困境小说主人公弗洛里是英国殖民者的一员,欧洲文化已在他身上根深蒂固。
但是经过十多年缅甸文化的熏陶,他慢慢在缅甸扎根,开始欣赏缅甸文化。
弗洛里同情缅甸人被压迫的命运,深深的矛盾感和孤独感折磨着他。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作家,他以揭示人类社会的黑暗面而著名。
《缅甸岁月》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在缅甸担任警察期间的亲身经历的记录。
这部作品中融入了奥威尔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表达出一种饱含人文主义思想的理念。
《缅甸岁月》中展现了奥威尔对殖民统治的批判精神和同情心,以及对被殖民地民众的关注。
他通过描写殖民地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权力的关系,从而揭示殖民统治对当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他对殖民地的警察机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揭示了它们对当地民众的暴力和不公平待遇。
这种描写,呈现出作者对当地人民的同情和对任意统治的不满。
奥威尔对人类的罪恶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审视。
他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自己作为警察的经历,揭示了当地官员的腐败、贪婪和暴力行为。
他对这种灰暗面的揭示,体现出他对人类罪恶的批判态度。
与此他也注意到了一些善良和正直的人物,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道德良知。
这种对善良人性的赞扬和对那些坚持正义的人的尊重,显示出奥威尔对人性光明面的看重。
奥威尔还对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冲突进行了关注和思考。
他揭示了殖民地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对立,展现了困境中的人们所经历的痛苦和不幸。
他对缅甸人民的困境表示同情,并强调社会应该追求平等和正义。
他反对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对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给予了关注和声援。
在整个《缅甸岁月》这部作品中,奥威尔的人文主义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他强调人的尊严和平等,对人类罪恶的揭示和对道德善良的肯定,都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无限关怀。
他对种族歧视和阶级冲突抱有批判的态度,强调社会正义和平等的重要性。
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描述和对个人命运的观察,奥威尔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丑陋面,同时也坚信人类仍然具有善良和奋斗的潜力。
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中融入了他对人类黑暗面的揭示和对人性美好的追求。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探讨,他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关于人类社会的鲜活画卷。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是一部十分精彩的记录片,其中深刻地揭示出人文主义思想。
在本片中,缅甸的许多地方展示出十分优美的自然景观,拉尼拉离开包谷的山脉,佛教寺院的景色——这些令人难忘的景观,同时也暗示出丰富多彩的缅甸文化加深了这部片子的精彩之处。
历史到来,宗教的发展和改革,一代又一代的人类生活日常——奥威尔谆谆教导着观众去发现宗教精神与人文主义伦理关系密切,缅甸文化也早已融入了这种理念。
缅甸历史上受到各种主义的影响,从印度文化到西方文化,缅甸的文化形态也千变万化。
但奥威尔特别注重缅甸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影片中,利用宗教的视角,传播缅甸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和信仰,大量故事叙述和人文信念向观众弘扬佛教的理念。
它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宗教,而是以宗教思想为基础,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感受到受欢迎的伦理价值,以宗教和人文信仰拯救身边的一切。
在影片中,通过突显缅甸众多贫困百姓的状况,突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引导我们去思考和理解贫困与不幸在人文主义社会的密切关系。
令人惊叹的是,在《缅甸岁月》中,上至政府,下至农民,他们在遭受多年的苦难和痛苦中,仍然保持着一颗无私的心和不放弃的信念。
这就是人文主义思想——看重孤独的弱者,坚持公平的原则。
在《缅甸岁月》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我们要走的路不是容易走的,但我们希望打破贫困和苦难,去服务大众,去推动改革。
”乔治·奥威尔以此片告诉我们——在非政治化的基础上,通过人文主义思想实现社会改革和改善,也可以改变世界。
乔治·奥威尔以他心灵手巧的真挚作品传递出最珍贵的责任:“坚定信念,诚实安宁,相信所有事情都是拯救自己,也是拯救大众。
”。
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乔治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陈勇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中国曾长期被当做“反苏反共”作家,给国内读者留下他对中国充满偏见和敌视的错误印象.本文详细考察了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叙事,发现他主要利用“东方乐土”、“上海”、“中国佬”和“东亚国”等四个中国形象来表达他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极权主义和追求社会主义的政治观,从而在文学创作层面证明了奥威尔对中国的真实态度并不是傲慢和敌对,而是尊重和理解.
【总页数】18页(P57-74)
【作者】陈勇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人性中彰显和谐 --乔治·爱略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J], 董淑铭
2.乔治·爱略特作品中的“替罪羊”形象研究 [J], 李涛
3.在自由与束缚之间——解读乔治·艾略特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J], 翟永丽
4.弗朗西斯·培根绘画作品中的乔治·戴尔形象研究 [J], 唐泽鑫
5.弗朗西斯·培根绘画作品中的乔治·戴尔形象研究 [J], 唐泽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缅甸岁月》中乔治·奥威尔的幽默感和小说人物的民族中心主义的开题报告
《缅甸岁月》中乔治·奥威尔的幽默感和小说人物
的民族中心主义的开题报告
《缅甸岁月》是乔治·奥威尔于1934年写成的一部小说,以他在缅
甸的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英国官员的故事。
这篇开题报告将探讨小
说中乔治·奥威尔所呈现的幽默感以及小说人物的民族中心主义。
首先,乔治·奥威尔对幽默的运用令本书更加生动有趣。
他在书中运
用了许多幽默的描写和对话,这些幽默的元素有时是让人哑然失笑的,
有时则使人联想到他那冷峻的现实主义。
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小勃志
在缅甸的生活非常艰难,但奥威尔对这种艰难有着自己特殊的看法。
他
通过小勃志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将这种艰难变得轻松和有趣。
其次,在小说中,小说人物的民族中心主义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主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小勃志和他的上级官员们都是英国人,他们对缅甸的人
民存在着一种看不起的态度。
这种看不起的态度体现在他们对缅甸人民
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轻视中。
但是,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一味地
抨击英国人的民族中心主义,而是揭示了英国和缅甸之间的文化冲突和
身份认同的问题。
总之,《缅甸岁月》是一部充满幽默感与人文精神的小说,以其敏
锐的眼光展示了英国与缅甸之间的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的问题。
通过乔治·奥威尔一贯冷峻、幽默的风格,小说描绘出了缅甸的生动形象,让读
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首先,人类尊严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在《缅甸岁月》中,乔治·奥威尔通过对上尉英勇行为的描述,传达了对人类尊严的崇敬。
上尉不惧困难,不怕危险,他用自己的生命守卫了国旗,守卫了尊严。
在种族主义的环境中,他力挺受压迫的少数族裔,支持少数族裔维护自己的权益,他的行为体现了对平等和公正的追求,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赞扬上尉的勇气、正义和自信,表现了对人类尊严的尊重。
其次,自由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缅甸岁月》中,自由是士兵们最渴望的东西。
那些受压迫的人们,像毒在血管中流动,现在是勇敢,然而失去了他们的自由,他们不愿再生活一天。
乔治·奥威尔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刻画,表现了对自由的追求。
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由是无价之宝。
自由的追求,既能提高人类的自我认识,又可以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第三,进步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在《缅甸岁月》中,乔治·奥威尔通过描述上尉的勇敢与无畏,在表现人类的进步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上尉为了守卫国旗,并不断鼓励部队,最终实现了胜利。
这种勇气、无畏、进取精神为人类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乔治·奥威尔通过对士兵们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尽其所能去克服困难,追求进步的精神。
在描述人类的进步方面,乔治·奥威尔始终站在进步的立场上。
最后,弥合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一部分。
在《缅甸岁月》中,多样性和弥合主题占据了文学特征。
这一点从士兵们儿时玩耍、成年后被迫结盟的情景可窥一二。
通过对多个文化之间冲突和交融的描述,乔治·奥威尔表现了对多样性和弥合的追求。
在这种情况下,比起排斥或服从某一个文化,尽量理解并尊重另一种文化,是人类共存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缅甸岁月》中,乔治·奥威尔通过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尊重和支持。
缅甸岁月读后感
缅甸岁月读后感 2 刚读完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第一次听说奥威尔是因为其名著《动物庄园》和《1984》,图书馆没有后面两本我就从网上下了一个电子版的,本人不习惯读电子书,不过没办法条件限制。
后面两本书我在未来的几天内将要阅读,读一个尽量写一个,以前也读了不少,可写了读后感的太少。
怎么说读后感这个东西呢?有的时候还真是不好写,记得我读完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很想很想写一个读后感的,也写了好几次终究没能完成。
还不知道今天这个能写成什么样呢?也不管了,写到哪儿算哪儿了。
还有我最近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刚读了第一卷,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就是美国的遗产继承制度对美国民主的深刻影响,一会儿看看网上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抽空把它搬到博客供来者赏阅,我觉得说得挺对挺对的。
下面开始了: 关于小说的内容和线索就不在这里细说了,我看搜搜百科里有一会儿也会附在博客里。
看了这本书我对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当时缅甸属于印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改变了我一直以来的一种想法:要是当年中国全境被英国殖民,我们的制度发展到今日会是不错的景象。
我发现我错了。
《缅甸岁月》搜搜百科 一个脸上有一大块胎记的英国人叫弗洛里,因为这块胎记他和被多数英国人蔑称为“黑鬼”的缅甸人有了一定的交往。
也认识了一个叫维拉斯瓦米的缅甸医生,最终他没能帮助医生顺利加入英国人俱乐部,弗洛里是一个悲剧人物,最后开枪自杀(在教堂里他准备和一个叫维多利亚的女孩成亲的时候,被他包养过又被他抛弃过的女人当众大扫颜面,最后维多利亚(没人要的哦)斩钉截铁地回答:就算全世界只有最后一个男人也不会嫁给他,他觉得自己失去的最后一个拯救自己灵魂的机会,于是悲愤地自杀了。
) 在这里我得说一下“没有人要的维多利亚”此女曾经很风光后来家族落寞父母相继死去,最后流落巴黎20岁就做了一个银行家的情人,两年后她无法在巴黎混迹就远到缅甸来投靠叔叔。
可是,他叔叔都想揩她的油水。
无可奈何寄人篱下不能反抗,所以她只想找一个就嫁了。
解读奥威尔的殖民情结-文档资料
解读奥威尔的殖民情结《缅甸岁月》是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根据他在缅甸担任殖民地帝国警察(1922―1927)的经历写成。
小说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即小说主人公弗洛里与伊丽莎白的情感纠葛,并伴随着缅甸治安官吴波金与医生维拉斯瓦米争夺进入欧洲俱乐部这一副线。
玛拉美作为弗洛里的缅甸情妇在这两条线索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吴波金的唆使,玛拉美在大庭广众之下狠狠羞辱了弗洛里,从而导致弗洛里自杀,之后医生也因没有了与欧洲人的友谊作为砝码在俱乐部之争中输给了吴波金。
奥威尔对玛拉美运用了色情化、畸形化、邪恶化的处理方式,使得玛拉美呈现出贪婪、淫荡、色情的东方女性形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奥威尔对缅甸的民族运动的动荡深表同情,然而他对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指涉是一贯的蔑视,对土著人的刻画也传承了殖民小说的传统模式,是一种漫画式的讽刺。
{1}本文将着重分析玛拉美的女性形象,希望可以借此还原小说人物的合理性,驱除作者赋予的妖魔化特征,以更加深入了解奥威尔对于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
与此同时,通过解析小说主人公弗洛里矛盾的缅甸情怀来进一步剖析奥威尔不彻底的反殖民思想。
《缅甸岁月》是奥威尔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中译本直到2007年8月才在国内面市,因此,国内基于《缅甸岁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从后殖民理论出发,阐释奥威尔对待大英帝国殖民统治及自身文明的态度;利用后殖民理论分析小说中的殖民话语以及主人公弗洛里和奥威尔对于殖民话语的挑战;以及利用东方主义分析小说中对于三位东方人的丑恶刻画来探究奥威尔对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
本文将进一步探究奥威尔对东方文化的态度,但较以往的分析不同,笔者并不认为玛拉美是淫荡、贪婪、丑恶的代名词,并以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来为玛拉美的所作所为找到合理化依据,祛除其自身的妖魔化特征,还原其作为“人”所应具有的基本权利。
并通过分析奥威尔的直接“代言人”弗洛里来进一步探究奥威尔对于东方文化的双重态度及其不彻底的反殖民思想。
奥威尔小说《缅甸岁月》中的种族政治
奥威尔小说《缅甸岁月》中的种族政治
李锋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记述了20世纪初驻缅英国人的生活,进而探讨了缅甸殖民地复杂的种族关系.本文以意识形态为研究视角,分析了书中的种族政治,尤其是英国殖民当局对印缅土著行使权力的几种主要方式(包括身份建构与俱乐部制度等),以期对这部小说的主旨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把握产生这部作品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总页数】14页(P94-107)
【作者】李锋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缅甸:奥威尔如果不是回忆——小说《缅甸岁月》侧记 [J], 徐迅雷
2.奥威尔《缅甸岁月》的多重阐述 [J], 李娟
3.渐变的胎记,矛盾的心态——论《缅甸岁月》中奥威尔的殖民情结 [J], 高明玉
4.奥威尔《缅甸岁月》的多重阐述 [J], 李娟;
5.英殖民时期缅甸国内的英缅族群关系研究——以奥威尔的《缅甸岁月》为中心[J], 刘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的官员则出 自 纯粹的公德心, 使我们得以教化 , 将 我 们提 升到 同他们 一 样 的水平 。 lI在 维拉 斯 瓦 米 ”2 3
看 来 , 国主 义 在殖 民地 所 做 的 一 切 正 是 充 当 “ 帝 进
步 征程 上 的领 路人 ” 。
对 于维 拉 斯 瓦米 这 样 狂热 的亲英 派 而 言 , 能 如 获 得 欧 洲 人 俱 乐 部 的 资 格 , 与 欧 洲 绅 士 们 为 “
“ 我还 怎么 回去 , 道 叫 那 些 我 压 根 儿 瞧 不 上 眼 的 难 下贱 愚昧 的农 民嘲笑 我 、 划 我 吗? 我 曾经 是 个 波 指
却从未动摇。即使英 国和 白人是 如此 的优越 , 即便 自己 的国家 和种族 在 某 些 地方 处 于落 后 地位 , 拉 维
斯 瓦米 为何具 有如 此强 烈 的奴 性 ?这是 与生俱 来 的
“ 代言 人 ” 白人 主人 公 弗 洛 里 却 成 了殖 民者 的 救 的 星 , 突 出重 围寻 求 警 察 的援 助 , 而 化 解 了 这 场 他 从 “ 白人 老爷 ” 的危机 。“ 民主义政 权 一旦 受 到 威 们 殖
胁 的时候 , 白人殖 民者 , 管 他 同 意殖 民统 治 与 否 , 不
致 其反 殖 民 主 义 思 想 的 不彻 底 性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小说 中主 要 的 东方 人 形 象 来验 证 这 一 观 点 。
[ 关键词]反殖 民主义 ; 东方人 ; 文学形象 [ 中图分 类号]I 6 [ 1 0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83 2 1 )20 3 -2 [ 0 85 2 (0 2 0 - 30 0 收稿 日期 ]2 1 0 0 2— 1—1 1
奉 为神 明。
在弗 洛 里 和维 拉 斯 瓦米 关 于 殖 民地 的辩 论 中 ,
弗 洛里把 帝 国主义 贬得一 无是 处 , 明确 指 出 , 国 他 英
控 制缅甸 无非 就 是 为 了掠 夺 资 源 。然 而 , 拉 斯 瓦 维
米 却极力 辩护 :你 们 的商 人 开 发 我 国 的资 源 , “ 而你
他 而言 “比天 堂 还 要 难 登 的 至 圣 之 所 ”2 。 因 为 _1 Ⅲ 他 “ 倦 了用 手 指 吃饭 、 跟 缅 甸人 打交 道 … …都 厌 只
个缅 甸人 因 白人殖 民者侵 害 了他们 的孩子 伸冤 无
门而选 择 围攻殖 民者俱 乐 部 的 场景 中 , 为 奥 威 尔 作
吗 ?奥威 尔在 小说 中并 未交 待 , 而更 多 是 通 过 维 反 拉斯 瓦米 之 口描述 了英 国人 给 殖 民地 “ 脏 无 知 的 肮
野人 ” 所带来 的文 明和发展 。在 小说 中 ,多是 为 了展现帝 国主义 积 极 的现实 意义 , 因为维 拉 斯 瓦米 的奴 性 根 源 在 文 中 得 不到 明确 的解释 。吴 波金 和马拉 美希 望和 白人扯 上关 系是 追求 成为 白人 的 优越 感 , 而维 拉 斯 瓦 米 则 是从 内心鄙视 自己的种族 , 心地崇 拜 白人 , 白人 衷 将
卡多 , 白人 的妻子 … …”2∞白人妻子 的身 份 曾让 是 _ 1 她享 受到 了她 的 同胞 女性 所 无 法 想 象 的尊 贵 , 一 而
旦失去这一身份 , 自我认 同近乎崩溃, 其 并导致其最 终不 顾一 切地 去伤 害 弗 洛里 。奥 威 尔对 马 拉 美 “ 色
情化 、 畸形化 、 恶化 等艺术 方 式 的处理 ,也无 限贬 邪 低 了她作 为东 方女人 应该 享有 的人 的尊严 ”4。 l J 小说 中这 两个 极 端负 面 的形 象 , 乎 无法 跟 争 似 取 民族 尊严 的抗争 形 象 联 系起 来 , 更 多 的是 在 表 而 现这 两个 缅甸 人对 于 跟 白人 攀 上 关 系极 度 热 衷 , 在 体现 欧洲 中心 思想 和 白人 优越 论 的同 时 , 充分 体 现 了这两个 缅甸 人身 上所散 发 出来 的奴性 。而 随着小 说 的发 展 , 波金 为 了争 夺欧洲 人俱 乐部 的资格 , 吴 使 出了一切 邪恶 招数 , 陷害 他 的对 手 印度 人 维拉 斯 瓦 米 医生 , 最后 为 了阻止 弗 洛 里 帮助 维 拉 斯 瓦米 医生 而联 合 马拉美 使 得 弗 洛里 名 誉 扫地 。显然 , 一 切 这
殖 民主义思 想 的不彻 底 性 。本 文 通过 归 纳分 析 《 缅
而具 有 “ 恶力 量 ”的马 拉 美 则 是 弗 洛 里 的缅 邪 甸情 妇 , 低 贱 、 惰 、 婪 、 荡 以及 爱 慕虚 荣 , 她 懒 贪 淫 最 终 为 了金 钱在吴 波 金 的指使 下 , 在公 开 场 合 羞辱 了 曾 给予她 荣华 富贵 的 白人 老爷 弗洛 里并 直接导 致其
第2 8卷
Vo _ 8 l2
第 2期
No 2 .
兰 州教 育学 院学报 I
J URN AN HOU I T T E OF ED AT ON O AL OF L Z NS I UT UC I
21 0 2年 4月
Ap . 2 2 r 01
《 甸 岁 月》 乔 治 ・ 威尔 笔下 的东 方 人 形 象 缅 : 奥
甸 岁月 》 中所 描绘 的 东方 人 的形 象 与 特质 来 讨 论 奥 威 尔反殖 民主义思想 的不 彻底 性 。
一
、
邪恶 还是 抗争
有观点认为 ,缅甸岁月》 《 所塑造 的吴波金和马
拉美 是具 有反 抗精 神 的 东 方人 形 象 , 因为 由吴 波金
无地 自 容而选择 自杀。小说中有一句简短有力 的话 用 以描述 马 拉美 : 这 副 样 子 就 像 个 妓 女 。 _】 “ ”2 在 Ⅲ
胡 文 育
( 中山大学 南方学 院,广东 广州 507) 19 0
[ 摘
要 ]小说《 甸岁月》 缅 体现 了乔 治 ・ 奥威 尔的反 殖民主 义思 想 , 达 了其对 英 国帝国主 义行 径的质疑 和抨 击, 表
然 而, 在小说 中, 作者对 于东方人 负面形 象的刻画 , 却表 明其仍 无法摆 脱欧洲 中心主义和 白人 优越论 的影响 , 而导 从
跟马 拉美之 间充 其 量是 互 相 利 用 的关 系 : 洛 里 利 弗
纵观 全文 , 类 描 写不 在 少 数 。尽 管 维 拉 斯 瓦 此
米 受到 了英 国人无 数 的冷 遇 和羞 辱 , 其 英 国情 怀 但
用马拉 美排 遣在 异 域他 乡 的寂 寞 , 马拉 美 则 希 望 而 缠 住弗 洛 里 获 取 白人 情 妇 的地 位 和 由此 带 来 的 好 处 。马拉美 如此 卑 微地 乞求 回到弗 洛里 身 边 , 为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缘 由是 她 极 为 贪 恋 白人 妻 子 的 身 份 :
是刻 画东方 人 的奴性 、 昧 、 愚 野蛮 和懦 弱 。在 仅有 的
一
官, 他无恶 不作 , 英 国人 阿谀 奉 承 , 用 帮 英 国人 对 利 办 事 的权 力谋 求私 利 , 削和欺 压 自己的同胞 , 剥 有着 “ 鱼 的奸 诈 、 忍 和 兽 欲 ”2 。他 为 了能 够 获 得 鳄 残 _ 进 入欧洲 人俱 乐部 的资 格 而不 择 手 段 , 是 一个 对 这
当地 的方 言 , 说话 时或 用 欧 洲语 言写 东 西 时 滥用 在
民深表 同情 的 主人 公 弗 洛 里 之 死竟 是 由 “ 恶 的” 邪
浮夸 的句 子 , 一切 发 挥 是 为 了 达 到一 种 和 欧洲 人 这 平 起平 坐 的感 觉 。 _ 这 不 仅 体 现 了 吴波 金 对 于 自 ”3 己民族 的蔑视 , 而作 者在 无 形 之 中更 借 东 方 人 的行 为 和言论 展现 出其 思想 中欧洲 中 , t思想 和 白人 优越 L
是些 倒霉 下贱 的人 。 _】 了钱 之外 , 更 希 望 获 ”2 除 J 他
得跟这些在他儿时就认定 比自己的种族优越的白人 平起 平坐 的机 会 ,这 将 是 真 正 的伟 业 ”2l。他 希 “ J 艚
望 能用欧 洲人 的方 式 生 活 , 如 法农 所 说 : 穿 欧洲 正 “
二 、 国的奴 隶 帝
伍 ”2 , 自然 是一 份崇 高 的荣誉 。然 而 , 拉 斯 _ 那 维
瓦米跟 想与 欧洲 人平 起 平 坐 的 吴 波金 不 同 , 只想 他
得到会 员资 格 , 而不会 贸然参 加俱 乐部 活动 , 这一 点
使得 维拉斯 瓦米 的奴 性更 为鲜 明地表 现 出来 。而整
论 的痕迹 。
东方人 自编 自演 的 “ 剧 ” 致 。尽 管作 者 在 整 部 闹 所 小 说 中都试 图通 过主人 公弗 洛里 表现 出他对 殖 民主
义的厌 恶和 对殖 民地 人 民 的同情 , 小说 中所 描 绘 但
的东方 人形 象 , 充 分 表 明作 者 内心深 处 的帝 国情 却 怀 跟其 反殖 民主 义倾 向 出现 了 冲突 , 而 导 致 其 反 从
在2 0世 纪 2 0年 代 亚 洲殖 民地 民族 主义高 涨 、 英 国与殖 民地 民族 的关 系 最 为糟 糕 的时 期 , 治 ・ 乔
奥 威尔 作为 殖 民地 警察 在缅 甸亲历 了宗 主 国和殖 民
策划 、 马拉 美 上演 的 闹剧 直 接导 致 弗 洛 里 因 羞愧 而 饮 弹 自杀 , 这一 挑 战 白人 的行径 似乎 可 以被 看成 是 对 白人权 威 的积极 抗 争 。然 而 , 两 位 积极 抗 争 的 这
“ 抗争” 都与民族尊严没有任何联系, 反而是为了争 夺 白人 的“ 同 ” 东方 人 内部 产 生 了激 烈 的斗 争 。 认 在
因此 , 威尔 在描绘 吴 波金 和马拉美 时 , 奥 其实更 多是
在展 现 这两 人邪 恶 的一 面 , 而这些 负面形 象 的刻画 , 也 确实 证 明了奥 威 尔游 离 在 帝 国与 殖 民地 、 白人 与 殖 民者 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