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彩、斗彩、粉彩,如何区分它们

合集下载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

多图理清:瓷器中的五彩、硬彩、古彩、珐琅彩、粉彩、软彩、洋彩一、五彩的起源发展提到瓷器工艺中的五彩,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是最兴盛、最典型的两个时期(这里的“五彩”不限于“五”,意指多彩)。

这两个时期的五彩瓷相比,嘉靖万历时期器型偏大、工艺较粗、体量厚重、色彩浓艳,康熙五彩的器型更轻巧、做工更精致;工艺上,嘉靖万历五彩中的蓝色是釉下青花,康熙时期五彩中的蓝色已经有釉上蓝色,并且,康熙五彩的色彩构成更丰富,除了釉上蓝色还有红绿黄蓝紫黑金等更多彩料的运用。

下图可以一目了然:二、五彩与斗彩的区分特别要说明的是,“成化斗彩”这个说法是雍正时期才有的,在成化时期文献中叫“成化五彩”(参见之前发过的《瓷器工艺6:多导图说明白“斗彩”》一文)。

下图顺便说明一下“五彩与斗彩的区别与演绎”。

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五彩、珐琅彩、粉彩产生的先后迭代顺序1、釉上五彩是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的。

2、五彩逐渐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宫廷开始引进了国外彩料,创烧了珐琅彩。

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制坯并高温烧成白瓷器——清宫造办处彩绘、低温烧成。

但康熙官窑的主流是颜色釉(高温单色釉瓷器),民窑五彩瓷器发展的比较兴盛,很具有代表性;康熙末期,在珐琅彩的制作基础上又出现了粉彩的烧制工艺,当时的粉彩分为: 白地粉彩瓷器; 绿、黄、紫三彩加上胭脂红彩的运用。

到雍正时期,五彩已不是主流,风格主要是仿成化;同时珐琅彩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粉彩仍是雍正朝的主流。

乾隆时期,集成雍正朝基础上,珐琅彩、粉彩瓷都有极精致的出品,粉彩依旧是主流,工艺上更高精、更丰富,在粉彩基础上增加了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集于一件器物上;粉彩瓷的用途上也涉及更多领域,比如宗教(菩萨像、五供、贲巴壶、戒牌)、文房用具(笔洗、笔杆、印盒、笔筒)用器比较多。

乾隆中后期对景泰蓝的兴趣替代了对珐琅彩的热爱。

乾隆之后的清朝各代,造办处的珐琅彩已不再重现,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移至景德镇。

明清瓷器绘画技法

明清瓷器绘画技法

明清瓷器绘画技法
明清瓷器绘画技法主要包括青花、五彩、斗彩、矾红、金彩和墨彩等。

1. 青花: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然后施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

其特点是清新雅致,层次分明,有水墨画的效果。

2. 五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是一种以红绿黄紫黑五种彩色瓷料为主,兼用金银等金属色调的釉下及釉中彩绘,或加使用另外白灰蓝等颜色组成的丰富复杂的彩饰工艺。

特点是比较艳丽夺目,但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下,颜色的变化很大。

3. 斗彩:是指在成型的素坯(一般为青花)上,用多种色彩进行绘制纹样,再罩以透明釉或者其他低温颜色进行烧制,这种工艺的特点就是各种色彩相争辉映,形成一种五彩缤纷的景象。

4. 金彩和墨彩:这两种技法都比较少见,金彩一般是在一些重要的部位添加金色的花纹以增加器物的价值,而墨彩则是以黑色线条勾勒出山水人物或者花鸟虫鱼等图案,艺术价值很高。

5. 低温颜色釉的装饰技法:这种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釉料在窑里二次烧制而成,每件颜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美丽光泽。

6. 书意点缀类的诗文书画绘画技法:这种技法常见于明代景德镇窑瓷器,通过运用利如斧劈的线条,表现娴熟的书法和绘画技巧,增添了瓷器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明清瓷器的绘画技法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有些甚至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技艺水平才能完成。

这些技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瓷器的美感,也体现了当时制瓷业的高度发展水平和艺术价值。

粉彩及斗彩及五彩和珐琅彩区别

粉彩及斗彩及五彩和珐琅彩区别

2、斗彩:斗彩别名"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顾名思义,就是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勒出文饰的轮廓线,烧成后用彩料填色.也有用青花做局部渲染.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想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
3、五彩:五彩可以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纯釉上五彩 很容易识别,最容易和斗彩混淆的就是青花五彩.青花五彩是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成,而斗菜是以青花勾勒图案轮廓.
以上两例,不难看出,是说康熙五彩的红绿彩色甚浓厚,故日硬彩,雍正粉彩是有粉而匀之,浅淡而美观,曰软彩。 建国以后,《中国的瓷器》一书把五彩和粉彩的区别说的较为清楚。文日:“古彩与粉彩,都统称五彩。古彩为我国的传统装饰,在技法上是单线平涂,呈色方面则浓艳而不刺目,使用颜料也是就地取材。如用皂矾(以陈为佳)作矾红,以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黄色,以铅粉石末入铜花配成绿色,以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以洋翠为上,广翠次之,以矾红为主色。
粉彩本于没骨画法,其所用原料,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颜色几种,如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其洋绿、 洋黄、洋白,翡翠等色,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项配成。”以上所讲区别,
一是技法,五彩是单线平涂,粉彩是没骨画法;
二是颜料用法,粉彩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了几种颜料,胭玩家仔细观察每个细节,以免造成损失。五彩、粉彩和粉彩的名称不同,颜料也有区别,文献记载也多不同,现摘录数则于下:《陶雅》云:“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日硬彩,雍正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属以他质之淡计。”《饮流斋说瓷》日:“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色彩甚浓,釉箔其上,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逸。”
从本馆所藏清康熙五彩花卉草虫碗和雍正粉彩人物笔筒等彩绘相比较,我觉得,康熙五彩碗画面配合紧凑得体,花卉草虫画得生动自然,比较明五彩更显艳丽动人。但和雍正粉彩笔筒相比,五彩碗颜色单调,红是红,绿是绿,很少层次感,雍正粉彩笔筒画面就柔和淡雅,因粉彩料中掺

一文看懂彩瓷的主要品种

一文看懂彩瓷的主要品种

一文看懂彩瓷的主要品种
1 五彩
五彩也叫硬彩,因其色彩比较硬朗,没有粉彩的柔和。

五彩创烧于明代,康熙时又发展出青花五彩,如下图
2 粉彩
粉彩在颜料种加入了粉质,借鉴中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

3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4珐琅彩
珐琅彩起源于西方,珐琅一词为音译,英文名为famille rose。

珐琅彩专指为官窑烧制,制作工艺极为严谨,先由造办处设计造型,通过后交与宫内制作木样,再次通过后送至景德镇御厂制胎。

烧制好后运回造办处设计图案,珐琅作绘图烧制。

题词,印章,题款有专人设计,专人临摹于上。

浅谈斗彩与五彩的区别

浅谈斗彩与五彩的区别

青花五彩指釉 下青花 和釉上 多种色彩相结 合的彩绘 。 一般 以红 、 黄、 绿、 紫及 釉下青 花为五种 主要色调 。这种组合 不 同于 成化斗彩 和 釉上 五彩, 而 是 以青 花釉下彩作 为彩 色的一种 , 代 替釉上 蓝色 与釉 上 彩其 他各色 组合设 色于应有部 位, 不受 轮廓线 的限制, 亦 不是机械 的 拼凑 图案, 而 是 自由发挥 的设色彩 绘 。釉 上彩 绘的 比例 占主要地位 , 多 于斗彩中釉上彩 的比例 。
可分 为两种 : 一 种是借鉴 “ 景泰 蓝” 工艺 的掐丝填料 技法 , 先 用青色 料 在胎上绘 出纹样 的轮廓 线, 罩上 透明釉烧 成淡描青 花瓷器 , 再在釉 上 青花 的轮廓 线内填 以多种色彩, 然后人 炉烘烧而成 。另一种是用青料 在胎上绘 出纹样 的局部 , 罩上透 明釉烧成后 , 再根 据纹饰设 色的需要 在釉 面上绘 、 点、 填、 覆不 同 的彩 色, 再人 窑烘烧 , 使釉 下青 花 与釉上
的说法 。 直 到清中期《 南窑 笔记》 里才 出现 “ 斗彩” 一词 , 且 能 与实物对 证, 这是后人研 究彩瓷 唯一 可资借鉴 的文 字资料 。 但 因其叙 述不够伞 面, 所 以也常见 引起误解或混 淆。至晚清时期 瓷书对斗彩 的说法就更 不确切 。 即使雍正 、 乾隆时 内务府 造办处档 案中有关斗彩瓷 器的记事
彩绘构成 完整 的画面 。需要 注意 的是 ,这种绘 制方法 是以青 花为 主
体, 以釉 上彩作 为填衬 、 拼 凑和点缀 。以上 这两种绘 制方法统 称为斗
彩, 有时也称 前者为“ 填彩 ” 。 五彩则 可分为 釉上五彩 和青花五 彩两大类 。釉上 五彩乃绘 画于 已经烧成 白釉瓷 器的釉面 之上, 经7 O c 一8 O c的炉火 两次烧制 而成 。 般 以红 、 绿、 黄、 蓝、 紫五 种色彩 描绘纹 饰, 但每 件器 物根据 纹饰 对 设色 的要求, 不 一定 五彩 皆备 , 有的只用二 三种彩色 。

浅谈斗彩与五彩的区别

浅谈斗彩与五彩的区别

浅谈斗彩与五彩的区别作者:吕旸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10期摘要: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类即达数十种,其中著名的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和斗彩以及各种色地彩、素三彩。

彩瓷品种和装饰内容的丰富,为陶瓷生产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明成化斗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彩瓷之冠,世所瞩目,而名品又绝大多数收藏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故人们极难见到成化斗彩的全貌,以致把斗彩与五彩混同。

关键词:五彩;斗彩;瓷器;青花一、何谓五彩与斗彩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饰工艺。

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南窑笔记》著述中,“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从实物用彩的方法分析,填彩也应属于斗彩一类,都是以釉下青花勾画轮廓,再于轮廓内填人釉上彩的,有使釉下彩与釉上彩相互斗妍斗艳之效果。

斗彩创始于明宣德时,成化时成就突出。

明成化斗彩在绘制方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鉴“景泰蓝”工艺的掐丝填料技法,先用青色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上青花的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然后人炉烘烧而成。

另一种是用青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局部,罩上透明釉烧成后,再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在釉面上绘、点、填、覆不同的彩色,再入窑烘烧,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画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绘制方法是以青花为主体,以釉上彩作为填衬、拼凑和点缀。

以上这两种绘制方法统称为斗彩,有时也称前者为“填彩”。

五彩则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釉上五彩乃绘画于已经烧成白釉瓷器的釉面之上,经70 C—80 C 的炉火两次烧制而成。

一般以红、绿、黄、蓝、紫五种色彩描绘纹饰,但每件器物根据纹饰对设色的要求,不一定五彩皆备,有的只用二三种彩色。

青花五彩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彩绘。

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釉下青花为五种主要色调。

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还在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

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还在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

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还在傻傻分不清?一文读懂中国的瓷器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彩瓷特别是官窑彩瓷价格上升较快,引来大批藏友的关注,但是随着收藏品的增多,疑惑也越来越多。

很多的藏友可能都听说过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

其实这些都属于彩瓷范畴,彩瓷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这么多的彩也非常容易搞混。

那么到底怎么区分它们呢?五彩五彩和青花同时期诞生,都创烧于元代后期。

但是,由于五彩的工艺比青花复杂,青花是釉下彩,一次成型,画上图案后罩上釉一烧就行,成本较低。

五彩要二次入窑,就是要先烧好一个素器,出窑晾凉了再画上彩色图案入窑,并且第二次入窑的烧结温度不能高于第一次,否则就成废品,因此,五彩的成本比青花高。

而且元末明初的时候,文人们普遍认为五彩比青花俗气,因此五彩在当时没有被高度重视。

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彩都非常少见,当时是青花的天下,彩瓷以斗彩为主。

这里简单区分一下五彩和斗彩。

在感觉层面,五彩热烈,斗彩柔和;在技术层面,五彩是平涂的,直接把彩涂上去,斗彩是勾勒的,就是先用青花勾一个边,再把彩轻轻填进去。

五彩的迅猛发展是在嘉靖万历,一个是和嘉靖笃信道教有关,另一个是由于商业发展市场繁荣民间活跃,于是媚俗不可阻挡。

明末清初由于社会动荡,各类瓷器生产都比较低调,到了康熙时,由于国力强盛,不用计较五彩二次入窑的成本了,所以这类瓷器迅速增多。

同时技术上有一个重大突破,用釉上蓝取代了青花,不必事先画好青花了,在某种意义上也降低了成本。

康熙朝的五彩更加注重细节表达,相对明代瓷器精致了不少。

在色泽上不强调过渡,红是红,绿是绿,不会由浅红到深红过渡,明确表现出创作意图。

藏品出手可加老李微信gz_3467由于康熙五彩的色调强烈,较之康熙晚期发明的粉彩,它被称为“硬彩”,粉彩被称为“软彩”,所谓硬彩就是颜色不犹豫、不暧昧。

经历了康熙朝的辉煌后,随后便开始了它的落幕时刻,首要原因就是雍正审美的改变,这位趣味高雅的皇帝,对五彩斑斓的瓷器已经失去了兴致。

五彩瓷器鉴定真知堂-分清斗彩与五彩瓷器鉴定必须要

五彩瓷器鉴定真知堂-分清斗彩与五彩瓷器鉴定必须要

五彩瓷器鉴定真知堂-分清斗彩与五彩瓷器鉴定必须要瓷器鉴定真知堂:元代以来,彩绘瓷器代替了青瓷白瓷,成为了我国瓷器使用和收藏的主流。

彩绘瓷器又分为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瓷器。

釉下彩绘瓷,指的是把彩绘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的瓷器,主要品种有青花河鱼釉里红两种,清初还有一种釉下三彩瓷器,比较少见。

釉上彩绘瓷器,主要有五彩,粉彩·,广彩等。

斗彩属于釉下彩和釉上彩结合器,早期的五彩,由于是用釉下青花反应蓝色,不是釉上蓝彩,所以也属于釉上釉下结合器。

明成化斗彩花鸟纹高足杯斗彩瓷器群众基础深厚,但如何区分斗彩五彩,一般收藏爱好者还真不太清楚。

五彩粉彩广彩,本文暂且不论,我们来说说如何区分斗彩和青花五彩。

斗彩这种说法,年纪不大。

在明清两代瓷器书籍中很少见到斗彩的说法,一般都称为成窑五彩或青花间装五彩。

直到清中期的《南窑笔记》才出现斗彩一词,但后来沿用者也不多,清宫造办处档案还是称为五彩。

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记:“圆明园来帖,太监刘希义交来成窑五彩瓷罐一件(无盖)。

传旨,着做木样呈览。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

”清五彩花卉纹杯(大明成化年制款)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

《南窑笔记》的作者则说:"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

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

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清代朱琰著《陶说》中云:“古瓷五彩,成窑为最,其点染生动,有出于丹青家之上者。

画手固高,画料亦精。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五色斑斓 多彩绚丽

五色斑斓    多彩绚丽

明代五彩特点
• 青花五彩 • 明朝的五彩叫“青花五彩”, 它还离不开青花 • 大明赤绘 • 晚明的五彩以红绿两色为主, 色彩表达比较简单, 不强调过多的色彩。
• 有明一朝,一共二百多年,只有万历时期 的五彩可以和青花抗衡,原因:
• 第一、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充斥市井,整 个社会都崇尚奢靡。
• 第二、文化审美的趋势。(含蓄、婉转、 通俗、直白,由小众向大众发展。)
4400万 港币
辉煌的康熙五彩
• 五彩发明于元朝晚期,到明朝发扬光大。清初顺治 虽然也有,但到了康熙时迅速增多,主要跟经济有 关系,康熙时期生活开始富足,不再计较五彩二次 入窑的成本。 • 与明五彩相比,康熙五彩发生了哪些变化? • 第一、它的色彩变得非常丰富,不再局限于红绿两 色,还有蓝、黄、紫、黑,等等。 • 第二、康熙五彩用釉上篮代替青花,这是技术革新。 • 第三、康熙时期的画工生动细致,一改明只重色彩 不重形貌的特征。 • 第四、是它的典型特征,色泽强烈,不犹豫,不暧 昧。
五彩和斗彩
• 五彩热烈,斗彩柔和
• 五彩是平涂的,斗彩是勾勒的(什么是勾勒呢? 就是先用青花画一个边,然后再把彩轻轻填进 去。五彩就是直接彩涂上去的。) • 明朝中期以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彩 都非常少见,不怎么生产。当时是青花的天下, 彩瓷也以斗彩为主。嘉靖、万历以后,五彩瓷 又骤然增加,主要原因是商业发展迅速、市场 繁荣。
五色斑斓 多彩绚丽 ——五彩
• 彩瓷的种类: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
五彩和青花同时期诞生,五彩却没有青 花有名气,是因为青花具备诸多优势:
• 青花是釉下彩,一次定型。画完图案以后, 罩上釉一烧,就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成本 较低。 • 彩瓷要二次入窑,就是先烧好一个素器, 出窑以后,晾凉了,在画上彩色的图案, 第二次入窑烧,成本较高。第二次入窑的 烧结温度一定不能高于第一次。 • 彩瓷被文人认为是很俗气的一件事

斗彩与五彩,色异道不同

斗彩与五彩,色异道不同
然而,笔者以为这件瓷器兼有两者特点,故有两种不同叫法仍不足取,这其中亦有历史称谓的沿革问题。“斗彩这个名称,不见于明代的文献记载,《博古要览》《敝帚轩剩语》《清秘藏》《长物志》等都只有成化五彩或‘青花间装五彩’的名称。传世的成化斗彩瓷器,清代基本上都藏于宫廷中,但雍正、乾隆年间的内务府档案内,也不见成化斗彩之名”。斗彩是后来才有的名称,明清时所谓“五彩”也混杂着“斗彩”的意思。
可见,明清谓之五彩,后人方有斗彩之分。而这件器物,既运用了斗彩的青花勾线法,又未脱宣德以来五彩的自由设色本质;既没有完全尝试典型斗彩的青花双勾,青花又不纯粹作为一种色彩;因此称之为“五彩”或“斗彩”都不是错误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吕成龙在《明代斗彩瓷器概论》中认为,釉下暗划图案线条,再于釉上暗划轮廓填彩,属于特殊的青花五彩瓷器,对斗彩工艺的出现有重要影响。而青花双线勾出轮廓的做法才是比较典型的成熟斗彩。如果抛开青花勾线不谈,斗彩和五彩的定义之中,最容易产生混淆的是斗彩绘制方法中的第二种与青花五彩。因为这两种绘制方法中,青花都是作为色彩而出现的,只不过前者中青花作为色彩画面的主体部分;而后者中青花只是作为纯粹的一种颜色,视需要而使用。因此,两者基本上是以青花的使用比例区分,而人们对使用比例大小的定义往往不同,也因此难免产生分歧。
斗彩创始于明宣德时,成化时成就突出。明成化斗彩在绘制方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鉴“景泰蓝”工艺的掐丝填料技法,先用青色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上青花的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然后入炉烘烧而成。另一种是用青料在胎上绘出纹样的局部,罩上透明釉烧成后,再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在釉面上绘、点、填、覆不同的彩色,再入窑烘烧,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绘制方法是以青花为主体,以釉上彩作为填衬、拼凑和点缀。以上这两种绘制方法统称为斗彩,有时也称前者为“填彩”。

如何区分五彩瓷与粉彩瓷?

如何区分五彩瓷与粉彩瓷?

如何区分五彩瓷与粉彩瓷?【文藏来答】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

又称“古彩”、“硬彩”。

五彩,含多彩之意。

特点是颜色丰富繁多,五彩斑斓。

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为主,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锰等金属盐类。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图题诗杯|源自《紫禁城》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

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

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

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图题诗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图题诗杯|源自《紫禁城》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图题诗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图题诗杯款识|源自《紫禁城》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图题诗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图题诗杯|源自《紫禁城》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种之一,始创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朝盛行,它以柔和细腻见长,有别于五彩的强烈光彩,称为“软彩”。

清代雍正时期粉彩器已成为彩瓷的主流产品,其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绘制精堪,构图疏雅简洁,纹饰具有纤细的柔态,用笔工细,画风深受恽南田没骨法的影响。

粉彩杏林春燕纹瓶高32.7 口径7.2 足径14.1厘米粉彩杏林春燕纹瓶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中国古代时每年考进士时,正值三月杏花开放,当时诗人把杏花称为“及第花”。

燕古代叫玄鸟,有吉祥鸟之称。

杏花与飞燕组成图案,即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称为“杏林春燕”。

此器画法清雅,敷彩新嫩,画意生动,动感强烈,意境闲适恬静,为雍正粉彩器中的上品。

木纹釉粉彩人物图笔筒高14.7 口径18.9 足径18.3厘米木纹釉粉彩人物图笔筒器呈筒状,圆口,直壁,平底,外底中心内凹呈玉璧形。

乾隆粉彩、珐琅彩、斗彩、五彩瓷器比较

乾隆粉彩、珐琅彩、斗彩、五彩瓷器比较

乾隆粉彩、珐琅彩、斗彩、五彩瓷器比较乾隆粉彩乾隆时期,(1736---1795)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期,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

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

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成为可能,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分明的色泽,石,木及各种动植物的色调和质感都能够准确细致的加以表现.乾隆粉彩的特征与仿制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

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

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

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

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乾隆粉彩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

斗彩 粉彩

斗彩 粉彩

鬥彩是一種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彩結合而成的品種,青花在釉下勾勒紋樣的全部或大部分輪廓線,釉上添五彩,高低溫二次燒成,青花在彩繪中有決定其他作用,鬥彩瓷器在宣德時期初露端倪,發展到成化時期更趨成熟,但流傳下來的很少,早在明代嘉靖,萬曆時期就更名貴,因此,從明代嘉靖開始仿製持續不斷,但以清康熙、雍正、乾隆時的仿品為上乘,其中尤以雍正的仿品為妙,這三朝的鬥彩不僅數量多,品質高,而且工藝精,出現了繼明代成化之後又一個生產鬥彩器的高潮。

傳世產品主要有兩類,一類為仿成化製品,一類為清代的流行器。

康熙本朝流行的鬥彩器在彩繪技法上仍承襲成化鬥彩的風格,紋樣採用平塗勾勒的技法,紋繪的色彩微微越過釉下青花的邊紋向外滲透。

在色彩的運用和具體施彩的工藝上有了本朝的鮮明特徵,康熙朝創燒了黃地,灑藍地等鬥彩器,使其種類更加豐富多彩。

雍正朝是清代鬥彩瓷器燒制最成功的時期,其器皿從紋樣佈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的工整度均比康熙進步,其成就主要反應在兩個方面:1、在傳統的鬥彩呈色中增加了金紅,並在鬥彩中融入了粉彩的渲染技法,不僅增加了色彩,而且打破了“成化鬥彩一件衣,花朵五陰陽向北的特點。

2、雍正的鬥彩繪畫較以往的更為精細,釉上的各種色彩都準確無誤的填於紋樣輪廓線內。

乾隆鬥彩器具有器形的變化多端,裝飾華麗繁縟,色彩絢麗繽紛的特點,除通體一種鬥彩裝飾外,乾隆時期的鬥彩還常與其他品種組合的裝飾是前所未有的,金彩在乾隆鬥彩中廣為運用,金彩的流行是乾隆鬥彩顯得更加富麗堂皇,乾隆以後鬥彩瓷器的生產雖未停止,但製作工藝日趨衰退,圖案工整呆板,缺少變化。

粉彩是清康熙末年出現的一種低溫釉上彩,是五彩進一步發展與昇華的結果。

通俗來說,就是彩色顏料中加鉛粉,然後在瓷器上繪畫,使圖案更加有立體感,粉彩的工序是先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用墨線起稿,然後在圖案內填上一層可作溶劑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將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低溫燒成粉彩瓷器充分吸收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運用各種豐富的彩料,使畫面方格近於寫實,瓷面光澤透亮,每一種顏色都有豐富的層次,粉潤柔和,秀麗雅致,粉彩所用的顏色種類多達十餘種,每種彩料又根據不同的畫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種色彩。

教你分清: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浅绛彩、新粉彩

教你分清: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浅绛彩、新粉彩

教你分清: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浅绛彩、新粉彩◆◆◆ ◆◆◆釉上彩作为一个瓷器鉴赏术语,陶瓷爱好者们一定常常听见。

但是对于釉上彩的分类,却有很多人不甚了解,比如五彩、斗彩、粉彩、浅绛彩等,这些都都属于釉上彩瓷器吗?彩瓷器应该如何分类呢?今天,就来跟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吧~一、五彩五彩又叫硬彩,属于釉上彩的一种。

五彩器的色彩比较硬朗,颜色不丰富,绘画以平涂为主,不进行渲染,没有浓淡之分。

五彩并不限于五种颜色,细分可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

其中青花五彩极易与斗彩相混淆。

常见的五彩中,青花只当作青色使用,色料外围没有轮廓线。

二、斗彩斗彩一般是在釉下用青花勾画轮廓线,然后在青花勾线内填以彩料低温烘烧而成。

它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

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

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

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青花在釉下勾勒纹样的全部或大部分轮廓线,釉上填五彩,高、低温二次烧成,青花在彩绘中有决定其他色彩的作用。

也有从“斗彩”字义来解释的。

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

“斗”,意即凑在一起,故称之为“斗彩”。

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

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三、珐琅彩珐琅彩也叫料彩,釉面有油质感和玻璃质感,立体感强,但没有粉质感。

画工多用渲染法。

因为珐琅彩的制作过程没有用到氧化铅工艺,因此,器物上绝无蛤蜊光。

所绘图案轮廓线比较清楚彩料有很好的流动性,画面明朗、纯净。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五彩与斗彩的工艺联系与区别

五彩与斗彩的工艺联系与区别

五彩与斗彩的工艺联系与区别首先看釉上五彩与斗彩。

釉上五彩作为五彩品种之一,与斗彩关联不大。

它是从金代磁州窑系烧制的红绿彩制品发展而来,于明代弘治、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发展成熟,装饰技法较为独特,多在釉下胎上刻划图案概貌,再于釉上进行施彩,轮廓以矾红或黑彩勾勒,彩色常用孔雀绿、矾红与黄色。

布局疏朗,画工细腻,色彩鲜丽典雅。

嘉靖时期釉上五彩的色彩稍为丰富些,流行蜜蜡黄、大绿、淡绿、橙红与枣皮红色,显得非常绚丽浓重。

天启、崇祯时期的釉上五彩多为民窑制品,绘画随意洒脱,有文人画风格。

其次看青花五彩与斗彩。

青花五彩属于五彩品种,始烧于明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在明嘉靖、万历时期得以高度发展,历经明末沉寂至清代康熙时期达到鼎盛。

如馆藏品中这件清康熙青花五彩花蝶纹笔筒,通体以青花五彩绘画图案。

青花作为一种色彩画出山石、草丛、枝叶等,由于采用了“墨分五色”的绘画技法,青花色阶变得十分丰富,色泽多变,浓淡有致,深浅相宜。

釉上红、黄、褐、绿彩补画太阳、花卉、竹子、蝴蝶、蜻蜓等,层次清晰,更富立体效果。

清康熙青花五彩花鸟纹笔筒斗彩与青花五彩可谓是同宗同源,均始烧于明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

以西藏萨迦寺收藏的一对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为例,其外腹所饰莲池鸳鸯纹中,既有釉上彩之红花与绿草,也有釉下青花与釉上赭黄彩结合绘制的鸳鸯。

除了青花毛发外,还有青花水波纹,足墙亦饰一周青花海水纹。

此器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兼为早期青花五彩与斗彩瓷器的代表之作。

宣德以后,青花五彩与斗彩均曾一度衰落,但在成化时期斗彩产量大增,并达到鼎盛,无论质量之精、技艺之高还是艺术境界等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而青花五彩则是在嘉靖、万历时期才开始高度发展,并迎来了烧造的高峰期,无论装饰繁密程度,还是绚丽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及热烈奔放的艺术风格,均与成化斗彩形成鲜明对比。

清乾隆斗彩宝相花如意耳尊另外,青花五彩与斗彩除了工艺技法上识别外,还可从其发展脉络上进行把控分析。

如清代康熙时期民窑青花五彩工艺水平颇高,而斗彩则未得以充分发展。

浅谈怎么看懂粉彩和五彩?分清楚才算入门

浅谈怎么看懂粉彩和五彩?分清楚才算入门

浅谈怎么看懂粉彩和五彩?分清楚才算入门五彩又叫硬彩,始于明嘉靖时期,它是通过将不同颜色带玻璃质的彩料,在瓷器釉面上进行作画,二次进窑烧造完成。

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等带有玻璃质的彩料。

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二月杏花)清康熙传统的五彩瓷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烧成后在素白瓷上以红、绿、黄、紫、黑等彩描绘纹样,然后入彩炉烘烧而成,称为釉上五彩;另一类是在成型好的坯料上以青花料描绘图案局部,并为釉上彩图案布局定位,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釉上以勾线填彩或没骨法绘出图案其他部分,然后入彩炉烘烧而成,称为青花五彩。

嘉靖朝御窑五彩瓷器五彩瓷器烧制始于元代,兴于明代,到了清代烧制水平几乎达到巅峰。

元代五彩瓷的釉色以红、绿或者红、绿、黄彩居多,其中是以红色为主色调并勾勒全部纹饰的轮廓,绿色映衬,黄色点缀,画面较为浓艳。

明万历五彩龙纹笔架明早期基本继承元代的传统工艺也主要以红、黄、绿为主要颜色做装饰,但随着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到宣德年间,开始出现了工艺较为复杂的青花五彩的品种。

到明代中期,逐渐有了独具时代特征的五彩,像成化五彩瓷,采用釉下青花描绘轮廓,在釉上在轮廓内加彩,这也就是早期“斗彩”称谓的来源。

康熙五彩攒盘清代五彩较前代五彩有了较大发展,除了继续沿用明代的红、黄、绿等颜色釉外,还加入了蓝彩(其浓艳程度超过青花)和黑彩,改变了明代釉下与釉上结合的青花五彩烧制技法,减少了烧制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五彩的产量。

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彩色,除了白地五彩和青花五彩以外,还增加了豆青地的五彩、米地五彩、蓝地五彩、黑地五彩、红地五彩等等,烧制品种多样,纹饰趋于多样,颜色更加娇艳动人。

粉彩特征介绍粉彩源于珐琅彩,早期被称为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个品种,始创于清康熙晚期,在雍正时期发展到鼎盛,造型、施釉、彩绘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粉彩绿里荷花形杯粉彩瓷器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经过多种技法将颜色晕开,然后用低温烧成。

瓷器之五彩,粉彩,珐琅彩三种您能分清楚吗?

瓷器之五彩,粉彩,珐琅彩三种您能分清楚吗?

瓷器之五彩,粉彩,珐琅彩三种您能分清楚吗?第一点,从创烧时间上来说,“五彩”瓷器创烧于元代,而“珐琅彩”和“粉彩”创烧于康熙时期,比“五彩”瓷器晚了几百年的时间。

第二点,从用料上来说,“五彩”瓷器的用料是瓷器专用的彩料,而“珐琅彩”的用料原本是专门用于“铜胎掐丝珐琅”的珐琅料,与专门用于瓷器的彩料质地、属性、成分等都不相同;“粉彩”则是加“玻璃白”打底对“珐琅彩”进行稀释与渲染,使得色彩更富于深浅浓淡的变化从而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性、层次感和纵深感。

第三点,从烧成温度来讲,“五彩”略高,属于彩料中的“高温釉”,也称“硬彩”;“珐琅彩”略低,与“玻璃”的熔点差不多,最高不能超过摄氏900度,也称“软彩”;“粉彩”与“珐琅彩”相差不多。

第四点,从成品观感来看,“五彩”硬朗而色彩单调,只有“红、绿、紫、黄、蓝”等屈指可数的几种,而且色调单薄,色彩的饱满度、丰盈度、靓丽度、莹润度、鲜艳度、醇厚度都很差,给人以“勉为其难”“气血不足”、“发育不良”之感;而“珐琅彩”则“软糯可人”,色彩丰富,几乎达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境界和地步,而且色调醇厚,色彩的饱满度、丰盈度、靓丽度、莹润度、鲜艳度、醇厚度都已抵达极致、无以复加的程度,给人以“游刃有余”、“气血充盈”、“发育极至”、“无可复加”的程度。

“粉彩”以“玻璃白”打底和渲染,不单纯是为了节省珍贵无比的“珐琅彩”彩料,更重要的是“粉彩”规避了“珐琅彩“与“五彩”的“通病”:没有过渡色、没有衔接色、没有承接色,使得画面严重缺乏层次性和层次感、远近感、立体感。

第五点,从艺术成就的角度看来讲,“五彩”最低,“珐琅彩”最高,“粉彩”次之。

第六点,从智慧人生的角度来讲,“都是创新产物,都是领军产品”应该是“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第七点,从价值评判的角度来讲,“珐琅彩”居首,“粉彩”次之,毕竟是“被稀释的珐琅彩”,不是吗?“五彩”殿后。

我是“以瓷惠友”,对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实践经历与经验,并已就相关问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中国传统彩瓷文化,斗彩,五彩,珐琅彩等制作工艺

中国传统彩瓷文化,斗彩,五彩,珐琅彩等制作工艺

中国传统彩瓷文化,斗彩,五彩,珐琅彩等制作工艺
斗彩是一种装饰手法,她的工艺,是先用青花勾线,上釉以后烧成,再在釉上,线的范围内填彩,之后进行二次烧制。

斗彩运用的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手法,斗彩的名称确定的也很晚,沈从文在讲陶瓷的文章里面用的是“豆”,古代还经常用“逗”。

清雍正斗彩鸡缸杯
五彩不是指五种彩,而是多种颜色彩,唐三彩也是五彩的一类,古代技术有限,颜色数量较少。

五彩特点:颜色强烈,大红大绿,几乎没有过渡,后来也被称为“硬彩”,这跟当时的技术限制有关,没有办法去非常充分得调整单一色彩的色阶。

元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
珐琅彩是历史上最为名贵的彩瓷品种,在清代康熙时期,西方有画珐琅的传统,传入国内,康熙十分喜欢,并将其运用到瓷器上。

珐琅彩又被称为瓷胎画珐琅,相应的还有铜胎画珐琅(景泰蓝)。

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
明宣德景泰蓝缠枝莲香炉
粉彩:在轮廓线内先打上一层玻璃白,和釉的颜色又不大一样,涂完白色再涂粉红色,再在粉红色较淡的地方用水去洗。

典型的粉彩风格,花朵显体积感与厚度,颜色有明显过渡,由白色到粉红色,这是粉彩最突出的特点。

清雍正仿木纹釉墨彩高士策杖图笔筒。

中国的瓷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中国的瓷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中国的瓷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古瓷的分类瓷器是由陶器发展演化而来的。

人类在原始社会便能制陶,直至汉代发明了釉料,人们将陶器表面饰以釉,这便是瓷器。

但汉代的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瓷,只是涂有釉的陶器。

直到唐代,真正经过高温烧制的瓷器才出现,从此,中国的瓷器业开始兴盛发达。

中国的瓷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青花瓷中国的青花瓷素来倍受收藏者们的青睐,在大型拍卖会上,经常以百万元成交。

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是青花瓷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青花瓷精品,但由于传世数量不多,量少而质精,因而市价惊人。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器多为小型饰品及日常生活一类,图案多为龙凤、缠枝莲、云鹤、花卉、山水等题材,做工精细、纹饰秀雅,也是人们钟爱的收藏品。

斗彩斗彩是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而成。

斗彩容易和五彩混淆,其实要分清两者并不难。

斗彩的所有花纹皆经过青花勾勒轮廓线,再经色料添入轮廓线内,而五彩中的青花只当作青色使用,色料外围没有轮廓线。

所有斗彩器中,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器最为珍贵,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烧造斗彩必须入窑两次,增加了烧制成本,而且破损率高,一般只有官窑才会不计成本地制造。

清代雍正、乾隆两代的斗彩也很出色。

近年的拍卖市场上很少见到成化斗彩器,清三代的斗彩器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为众多人争相收藏。

珐琅彩珐琅彩瓷的色彩稳定、鲜艳,画面表现细腻、层次分明,造型多以碗、盘、罐为主。

现今传世的珐琅彩数量稀少、烧制精美,以清代雍正、乾隆为鼎盛时期。

粉彩清代的制瓷业,在中国传统的斗彩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粉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华丽的风格,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五彩、斗彩、粉彩,如何区分它们
五彩为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锰等金属盐类。

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再在彩炉中经770?800℃低温二次烧成。

烧成后的色彩呈玻璃状有坚硬的质感,又称“硬彩”,是相对于粉彩而言。

五彩是景德镇窑在宋元釉上彩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明洪武时期已有青白釉红绿彩标本,宣德时期采用了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如西藏萨迦寺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

成化五彩多为釉上彩,很少用青花相衬。

嘉靖五彩主要是青花五彩,色彩鲜艳。

万历五彩,以其图案繁密,色泽浓艳著称。

清代五彩以清初康、雍二朝为最佳,康熙蓝彩浓艳程度超过青花,黑彩如黑漆一般,器物色彩鲜艳,光泽透明。

雍正五彩设色浅淡,釉色闪青。

雍正以后因为粉彩的盛行,五彩很少被烧造,生产出的瓷器也多为仿明五彩而出现,故又被称为“古彩”。

瓷器釉上彩的一种。

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

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1]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

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
为主的彩瓷。

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

嘉靖、万历朝五彩施彩特点是:大量采用釉上矾红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线勾描纹样轮廓,画面浓重艳丽。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除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外,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广泛应用,使之色彩更为瑰丽多姿、浓艳夺目。

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绘外,还在各色颜色釉器及各种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雍正时期,粉彩盛行,五彩趋于衰落,所见多为小件器,画意较精细,不似康熙五彩粗犷豪放。

乾隆以后则基本上不见单独的五彩瓷器,而多与粉彩、珐琅彩等并用。

斗彩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

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
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

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

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

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字。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

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

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

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

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

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粉彩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
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

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珠山八友”留下很多粉彩画的瓷器珍品,其领袖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
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

新中国成立后,粉彩瓷更有长足的发展,许多具有健康、清新、大方特色的新作琳琅满目。

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

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

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

正式绘制时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

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