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学案 (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2内能热传递教案苏科版(new)
二、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地关系。
(2)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会用公式Q = cm△t计算热量。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2)根据比热的定义推导出计算热量的公式Q = cm△t,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体验用类比的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以及热量的概念.首先,联系八年级所学的分子热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内能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实验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说明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然后,结合实例说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并进一步引申建立热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热量公式:Q = cm△t教学难点: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学器材:弹簧、冷、热水、两个烧杯、墨水、滴管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一杯开水可以烫伤人体,说明它具有能量,就像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热一样,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结论: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发现,即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
二、新课学习:1、探究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的关系。
(1)阅读课文并讨论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之间的联系。
(2)归纳统一结论并完成填表:2、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3、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1)完成演示实验P41图12—20“墨水扩散"并分析内能的变化情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内能热传递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 内能热传递学案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对于一个物体,其内能的大小与其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4. 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5. 热传递的类型:传导、对流和辐射。
6.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类型,理解热传递的实质。
3. 能够运用内能和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类型。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传递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冬天手感觉冷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热传递的条件和类型,以及热传递的实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计算方法3. 热传递的条件4. 热传递的类型5. 热传递的实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定义内能,并说明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的关系。
2. 解释为什么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会发生热传递。
3. 举例说明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类型的区别。
答案: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2.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这就是热传递的原因。
3.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计算方法和热传递的条件、类型。
9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内能热传递》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2 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四、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内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汽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与煤、天然气燃烧放热和物体摩擦发热一样,都是一种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内能。
下面我们来认识下内能。
(二)讲授新课1.内能(热能)【复习】一、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的三点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观察比较】(1)运动着的足球有动能。
那么运动着的分子呢?【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2)石块由于地球吸引而下落。
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
同样通过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推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12.2内能 热传递》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做功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高温物体的做功引发学生对“高温物体具有何种能量”的思考;借助于分子动理论的复习,作为内能概念的引入;同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也给理论分析温度对内能的影响降低了难度;宏观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给类比法建立内能概念创设了条件。
重难点
重点
1.内能概念的建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教材分析
《内能 热传递》是本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第二节,学生建立宏观机械能的概念,这对于应用类比思想建立内能的概念,创设了条件;同时,初二已经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相关内容,分析温度的影响也降低了难度。热传递改变内能,同时也为比热容和热量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烧杯中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现象;
教师利用水平放置的试管装置,演示在水平方向上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现象;
温度升高,扩散现象加快,说明了什么?
分子运动剧烈,什么能量发生变化?
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呢?
我们刚刚的分析中顺着:“温度”—“分子热运动”—“分子动能”—“内能”的思路;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小组内交流分析,当温度下降时,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
课题
内能热传递
课程内容
内能概念建立、温度对内能的影响、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能量的来源”,进而引入内能,并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借助于演示趣味实验,通过逆向推理,引入内能的概念。
1.演示斯特林发动机模型:
(1)加热密封试管内的气体,手转动轮盘;观察到轮盘连续转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我以“内能与热传递”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热能的存在,并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孩子们亲手操作,观察和感受热能的传递,从而达到理解内能的目的。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可以传递的。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冷水、温度计、气球、彩纸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包括热水、冷水、温度计、气球、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感受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引发他们对热能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亲自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从而理解热能的传递。
4. 讨论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热能的存在,并理解了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同时,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多加练习。
12.2内能热传递—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12.2 内能热传递—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在设计这堂《内能热传递》的物理课,我深入考虑了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以情境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两种方式。
2. 重点: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金属棒、火焰、光屏。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拿出一个热水杯和一个冷水杯,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差异。
然后提问:“为什么热水杯的温度会传递给冷水杯,而冷水杯的温度不会传递给热水杯呢?”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棒在火焰加热下的温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课堂练习:我给出几个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五、活动重难点:1. 重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两种方式。
2.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和热传递。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课堂上,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有了基本理解,但在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以情境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境引入的设置:我选择了热水杯和冷水杯作为情境引入的道具,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温度的差异,引发他们对内能和热传递的好奇心。
12.2 内能热传递—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内能热传递教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地关系。
2、知道在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之一,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翻出热量内能减少。
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重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地关系知道在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之一,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翻出热量内能减少。
考点解析:一、内能的概念1、运动的汽车和篮球有______能。
分子在运动,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_____.压缩和拉长的弹簧具有______能。
分子也有引力和斥力,也具有____________.2、内能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分子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焦耳符号:J.二、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和温度1、实验探究:红墨水扩散实验实验中变量的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质量相同,滴入的红墨水的质量也要相同,相同时间内,看一杯红墨水扩散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就越大,因此,物体内的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就越大,所以,可以得出: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
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质量大的组成物质的分子越多,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就越多。
3、实验结论:同种物质间,质量相同,比温度;温度相同,比质量。
不同物质间内能无法比较三、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1、观察:内能都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教热量,符号是Q,单位是:J .热传递的条件:要有温度差概念解析:(1)、热量是一个动态量。
只有热传递时,才有热量。
(2)、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
(3)、内能的转移,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不能说含有热量。
3、应用例析冰化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质量______,_____热量,内能________。
《第十二章 二、 内能 热传递》学历案-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内能热传递》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内能热传递》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内能与热传递”。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热传递则是内能转移的一种方式。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内能的转移。
4.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热传递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温度变化的原因,引出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分子运动的关系。
3. 讲解热传递方式:分别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其特点和应用。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内能转移现象。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热传递过程的理解。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重点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物理书籍和网站,供学生拓展学习和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相关知识。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学生需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2.2节,即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
3. 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比热容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烤火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讲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例题讲解: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热传递、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 板书设计:内能、温度、质量、状态;热传递、方式、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计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 教案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调整(3)、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知识点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1)、物体的内能有大小吗?(2)、不同物体之间的内能的大小如何比较?(3)、同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2.(探究)内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试一试: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看一看,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2)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慢),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它的动能就越,所以,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增加,物体的内能就。
(3)比较下列各杯水内能的大小,并简要说明理由。
(a)(b)(c)(4)由此我们得到:内能的大小与和有关。
越高,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知识点3 热传递1、提出问题:看课本39页图12—17回答下面问题(1)、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勺的温度,内能。
(2)、食品放入电冰箱,食品温度,内能。
猜一猜: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快?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讨论总结:质量,状态等。
观察,思考,讨论。
说明:1、温度反映的是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2、质量反映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数目或单个分子的平均质量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调整(3)、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它的内能。
在上述过程中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2.思考:热传递是在温度(相同/不相同)的物体之间进行的,且能量从温度的转移向温度的。
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4 热量:1、定义:.热量用符号表示2.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3.由热量的定义可知:热量只有在过程中有意义.我们只能说物体多少热量,而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三、师生总结:通过本节你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生阅读自学后回答。
推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内能__热传递》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6.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的定义以及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难点:热量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1、在物理学中,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具有内能。
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
4、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
5、叫热量。
【新知导学】(一)、内能1、内能:叫热运动。
引导讨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演示实验两只用弹簧相连的小球实验方法: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类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上述的弹力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间也存在势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如同用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而不是该物体内部的一部分分子;(2)、“总和”的含义,这里的总和指的是该物体内部全部分子所具有的动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势能之和。
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问题讨论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2、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实例来讨论)投影图片(1)车胎内的气体(2)炽热的铁水(3)寒冷的冰山图片说明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小实验: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看一看,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它的动能就越大。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热传递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传递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金属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降温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原理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析热传递过程等。
6.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热传递导学案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热传递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具体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实质、热传递的类型(传导、对流和辐射)以及热效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改变方式。
2. 使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实质,能够区分热传递的类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的实质。
难点:热传递的类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烤火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单位和改变方式。
3. 实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热传递现象,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热传递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热传递的实质。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能热传递板书内容:1. 内能:概念、单位、改变方式2. 热传递:实质、类型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内能是物体分子运动的能量,其单位是焦耳。
()(2)内能的改变只能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3)热传递的实质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所有的热传递都属于传导、对流或辐射三种类型。
()2. 题目: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的是:()A. 用力推门,门由静止变为运动B. 把鸡蛋放在热水中,鸡蛋变熟C. 抛掷篮球,篮球上升D. 拉弹簧,弹簧伸长答案: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讨论和实验,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热传递的类型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学案 (新版)苏科版
内能热传递【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内能1.内能:汽油、煤、天然气等燃烧放热,以及物体摩擦发热,释放的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内能。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4.物体内能与温度: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综合增大,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要点诠释:1.内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它的单位是焦耳(J)。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内能的改变——热传递1.热传递: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温度相同。
(1)产生条件:温度差(2)方向: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3)过程: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4)结果:温度相同。
(5)实质:内能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在转移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2.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耳(J)。
要点诠释:1.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生活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例:2.热量为内能的变化量,是过程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12.2内能热传递学案新版苏科版2
课题:12.2 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讲授。
一、课前预习1、分子动能是2、分子势能是3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能量,不是少数或单个分子的能量4 由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间中,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5、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__二、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到有什么不同?任务一:内能是什么?【合作探究】:探究内能的概念图1 图2 图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 ______。
图1.运动的篮球都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_ __。
图2.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他就具有了重力势能,那么互相吸引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__________________。
图3.被压缩的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那么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上面的几幅图运用了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教案
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教案第一篇: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教案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3、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内能、热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内能、温度及热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热水杯、冷水杯、墨水四、教学设计预学案一、预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知道热传递定义、条件、实质。
4.了解热量的概念、单位、符号。
二、预学范围:P.38—P.40三、预学评价1.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2.汽车从盘山公路上山时,匀速行驶,在此过程中,汽车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都填“减少”“增加”或“不变”)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 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4.与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如同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样,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总结结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能.5.动手做一做(1)两个玻璃杯分别盛有冷热和热水各滴入一滴墨水,哪杯墨水扩散得快?(2)得出结论: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分子运动越,分子动能越物体内能就越。
[学习资料]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学案 苏科版
内能 热传递
1、 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 一个物体都具内能。 2、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 系。 学习目标 3、 结合实例分析, 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 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 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解使 用“热量”这一术语。会应用知识解释一些现 象。 班级检测目标
(选填 “减小”
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 的能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 B.物体的内能仅跟温度有关
C.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D.物体的内能和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内能越少,降到 0℃时物体没有内 能了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 所含热量越多 定大 C.0℃的冰块, 内能一定为零 会发生热传递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 )
3.同一物体所含内能的多少也会发生变化, 老师茶杯中的水的内能与上课 时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内能去哪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热传递: 能量从 的 部分传到 物体传到 部分的过程。 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
观察课本 P41 插图 12-21,阅读课本 P42“信息快递”及最后一段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勺放在热汤中,勺把温度 冰箱中,温度 后,温度 ,内能 ,内能 ; 的方式来进行的,即 ,内能 ;食品放在
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
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 储存了 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也储 存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热传递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
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内能
1.内能:汽油、煤、天然气等燃烧放热,以及物体摩擦发热,释放的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内能。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4.物体内能与温度: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综合增大,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要点诠释:
1.内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它的单位是焦耳(J)。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内能的改变——热传递
1.热传递: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温度相同。
(1)产生条件:温度差
(2)方向: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3)过程: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4)结果:温度相同。
(5)实质:内能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在转移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2.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耳(J)。
要点诠释:
1.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生活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例:
2.热量为内能的变化量,是过程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通常说物体放出或吸收多少热量。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的过程);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0℃的冰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
【思路点拨】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对不同物体来说,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答案】D
【解析】A、0℃的冰块内的分子也有动能和分子势能,因此它也有内能,故A错误;
B、不同物体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就大,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运动状况无关,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故D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材料。
举一反三:
【变式】同一物体的内能取决于()
A.物体的温度 B.物体体积的大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 D.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A
2、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B.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思路点拨】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分子的个数、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答案】D
【解析】A、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也有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故B错误;C、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C 错误;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掌握,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是中招热点。
举一反三:
【变式】(多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答案】CD
类型二、知识应用
3、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
【思路点拨】(1)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具有温差,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答案】A
【解析】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人体吸收了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A正确;B、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C、冰是晶体,0℃的冰熔化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错误;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及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一道热学综合题。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物体的内能越多,具有的功就越多
【答案】B
4、“热”字在这一章中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有时表示温度。
请说出下列几种现象中,“热”字所表示的含义。
(1)盛夏,我们感到天气很热。
(2)液化气燃烧时产生热。
(3)雪熔化成水时要吸热。
(4)摩擦生热。
【答案】温度;热量;热量;内能
【解析】天气很热,是指温度高。
液化气燃烧时产生热,是指放出热量。
雪熔化成水时要吸热,是指要吸收热量。
摩擦生热,是指转化为内能。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内能、温度、热量的概念。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指在热传递或做功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