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作家的些年

合集下载

返本归真,新农村文学的“农民书写”——以著名作家贺享雍的创作为例

返本归真,新农村文学的“农民书写”——以著名作家贺享雍的创作为例

作者简介 : 范藻( 1 9 5 8 一) , , 研究方向 : 文艺美学 和文化传播 。
6 3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作 立 意 的农 业本 体观 念
“ 农 民书写” 应该关注什么?尤其是新世纪中国 农村天翻地覆 的变化 , 中国农 民弃 旧图新的选择 , 使 得这 种 书写有 了更 加 广 阔 的关 注 空 间 , 可 以写 农 民 进城 务 工和 外 出 打 工 , 可 以写 农 民下 海 经 商 和 投 资 办厂 , 可 以写农 民竞选干部和参与政务 , 还可以写农 民失地后的艰难 、 致 富中的辛 酸、 恋爱时的苦涩、 堕 落前 的挣扎和休闲时的潇洒 , 等等。可以说 , 凡是当 今 都市 人所 经 历 的生 活 , 也 是 农 民们 所 能 够 拥 有 的 生 活 。那 么 , 这 里就涉及 到一个什么 才是 “ 农 民 书 写” 的标 志性 问题 ? 毫无疑问, 农业 , 应该是“ 农 民书写” 的标志性选 材 。农业 , 不 仅是 历史 上 中华 民族 延 续 的基 本 产业 , 所谓 “ 以农立 国” , 而且 是现 实 中 国社 会 的首要 问题 , 所谓 “ 无 农不 稳 ” 。作 为一个 土生土 长 的农 民作 家贺 享雍 , 当然最 明白农业是 中国乡村社会 的本 体性存 在, 因此 在他 的小 说 中也 就 顺 理 成 章 地 成 为 了 中心 话题 。在今 年 9月 中 国作 协 召 开 的 “ 贺 享农 村 题 材 小说研讨会” 上跨越时代地研讨 了他上 1 9 9 7 年 出版 的《 苍凉后 土》 与2 0 0 5年出版的《 土地神 》 , 这两部 长篇小说都有一个 共 同的关注点: 土地——中 国农 民赖以生存 的根本。《 苍凉后土》 写了老年农 民余中 明承 包 的 责 任 田越 多 就 越 是 贫 困 的 “ 土地怪 圈 ” 。 《 土地神》 写了年轻农民牛二为了成为一方土地的尊 神而不择手段 。乃至他新世 纪以来创作的《 怪 圈》 、 《 遭遇尴尬》 、 《 猴戏》 等莫不是将忧郁 的 目光投 向他 熟悉而又无奈 的农业 问题 , 以及折射 出的种种社会 现象。可以说 , 贺享雍小说 由题材 的选取到主题 的 开掘 , 无不遵循“ 立意的农业本体观念” , 这既是他的 感性 积 淀所在 , 也 是他 的理 性思维 所致 。 贺享 雍在 “ 农 民书写 ” 立意 上 所坚 持 的“ 农 业 本 体 观念 ” 对新 世 纪 的中 国文 坛 的乡 土 文 学或 农 村 题 材小说 , 究竟有 哪些有益 的启迪 意义呢?首先是契 合 了基本 国情 的现实状 况 。 中 国有 九 百六 十 万平 方 公 里 的土地 , 其 中百分 之九 十 以上 的都 是 乡 土 , 中 国 有十二亿多人 E l , 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 的都为农 民, 中国有无数新兴的产业, 但农业是最古老、 最重要和 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产业 。生活在这样一块土地上的 作家不关 1 5 、 , 这一有关 国计 民生的基本问题 , 能说他 有社会责任感和道义 良知感吗?当然任何一个作家 写什么 , 一般而言我们无权干涉 , 但是当一个作 家他 写的农村题材或乡土文学 , 我们 就有权力质 问和有 义务提醒 , 在他所有的写作 内容里 , 农业所反映和表 现出来 的问题应该是他创作立意 的本体性要求 , 即 从选材到构思、 从谋篇到行文 , 从人物塑造到主题开

那年夏天 巴山

那年夏天 巴山

那年夏天,巴山·晓晴(记实散文)华东那年夏天,地处大巴山深处铁路线上许多小工区,先后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编辑近日来来核实稿件。

命凡参与撰写《大巴山里的年轻人》稿件的工友,近期不安排出差或探家,守岗待命。

接听电话的值班人都做了记录。

将来到大巴山铁路的那位编辑叫王晓晴。

事情缘起那年春上。

安康铁路分局宣传部李康平,召集了一些文学爱好者(如今叫文学烧友)商议,是否可以凑在一起,分头各自写一些沿线小工区工友们的生活和工作实录,一来是练笔。

二来也算是繁荣山区铁路文化建设的一种探索。

那年头,大巴山铁路沿线职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及条件异常艰苦。

尤其是巴山工务领工区,地处襄渝铁路中段,大巴山腹地,承当维护管内50多公里线桥设备。

这段线桥,集中了襄渝铁路中“桥梁最高;隧峒最长(巴山隧道长5.3公里)曲线半径最小;线路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差中最差”的“六之最”,人民铁道报记者曾概括为“空中铁路,高山地铁。

”恶劣而复杂的铁路线桥和地理条件,必然要求这里的铁路职工要付出更大的维修养护工作量,承受更低劣的生活煎熬。

文化娱乐基本靠酒,猜拳吆喝就是文艺生活。

电视机收不到视频信号,唯有收音机可以传播山外的声音。

还有总是慢半期的各类文学期刊,在工友们之间传来转去。

唯独《人民铁道报》最及时,随快慢客车转换传递发行,消息到大巴山工友手里只比北京慢五六天光阴。

那年夏天,大巴山铁路通车不久,崭新而简约。

就象大巴山铁路的年轻人一般,青春而单纯,简朴且耿直,乐观向上向前。

恰值共和国1985年至1988年前后左右的黄金时段。

举国人民盼着国家富强,国家领导更急切让人民生活富足温饱。

在大巴山的铁路沿线,无论机关与基层,一律深蓝色铁路制服,见不到穿世界名牌戴高级手表的,自然分辨不出大小王。

干部们大都发端于基层,大都会干工人们手里的活儿。

因而,工友们大都听从干部的指挥。

一趟生活供应车每月贯穿全线一趟,干部和基层深山沿线工友的伙食及日用商品形式内容差异不大。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我们又知道屈原的生平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屈原个人生平简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屈原个人生平简历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早年经历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

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

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

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初露才华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新华人,诗人。

1932加入“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

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

主要诗作《白玉苦瓜》《等你在雨里》。

2.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诗人。

代表作《雨巷》中国现代抽象派诗歌的代表。

3.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著作《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4.莱蒙托夫(1814—1840)俄国诗人。

代表作《诗人之死》《恶魔》。

休斯(1902—1967)美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

5.鲁迅……略6.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渔火》《花街》《荇水荷风》。

7.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8.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

主要作品《寂静的原野》。

9.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10.王鼎钧(1927)台湾散文家。

《评红豆诗人的诗》小说《单身汉的体温》。

11.张抗抗,浙江杭州人。

小说《灯》《分界线》《爱的权利》。

12.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13.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家、诗人。

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现有剧本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4.魏明伦,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易胆大》《巴山秀才》。

15.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

16.勒曼,美国剧作家。

17.墨子(前476—前390),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18.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与孔子并称“孔孟”。

19.孟子……略20.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文学家。

21.《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吉祥的歌唱——《阿吉迦萨》专辑赵维娜

吉祥的歌唱——《阿吉迦萨》专辑赵维娜

——聆听《阿吉迦萨》黄枰我对藏族音‎乐情有独钟‎,曾几何时,《洗衣歌》、《神鹰》、《高原红》、《卓玛》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作品也‎如我沧桑的‎面孔,刻下了岁月‎的年轮。

几年来,我依稀在期‎待一个新的‎声音,2012年‎,在新春来临‎之际,我终于如愿‎以偿,那就是赵维‎娜演唱专辑‎《阿吉迦萨》的出版。

“都说是携手‎相伴,更有那情意‎深长,红颜消尽为‎谁老,只为唐蕃世‎代安康。

这一走千古‎绝唱,这一走史留‎华章。

阿吉迦萨拉‎,恩爱天下祈‎祷汉藏吉祥‎…”这就是赵维‎娜专辑主打‎歌曲《阿吉迦萨》(刘忠寿词天骄曲),一曲吉祥的‎歌唱。

阿吉迦萨,藏语,文成公主之‎意。

歌曲《阿吉迦萨》以唐代文成‎公主的故事‎为题材,表现了藏汉‎的历史深情‎,唱出了藏汉‎民族的传统‎友谊。

赵维娜演唱‎专辑以《阿吉迦萨》为名,是她的艺术‎风格、演唱方法,甚至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体现。

赵维娜,青年歌唱家‎、民族声乐硕‎士。

2003年‎,赵维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师从兰卡卓‎玛教授,学习民族声‎乐艺术。

2008年‎师从解放军‎艺术学院著‎名声乐教育‎家孟玲,2009年‎以民族唱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攻读艺‎术硕士,师从泽仁雍‎珠教授。

经过严格的‎声乐训练,赵维娜在民‎族声乐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她嗓音甜美‎,演唱技巧成‎熟,表演风格多‎样化,是一位优秀‎的女歌手。

赵维娜出道‎以来,参加了各种‎大型活动,获过很多荣‎誉。

参加过西藏‎电视台春节‎晚会、全军文艺汇‎演、海南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等;参加四川首‎届双拥文艺‎晚会,演唱主题歌‎并荣获特等‎奖;参加中国艺‎术家协会“百花迎春”颁奖晚会并‎演唱主题歌‎;曾获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北京卫视阳‎光国际传播‎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创作和演唱‎一等奖、四川音乐学‎院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比赛一等‎奖、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荣誉‎。

巴山蜀水哺育的音乐奇才

巴山蜀水哺育的音乐奇才

台收音机 , 边听边记谱 , 硬是把 l O万多个音符组成 的庞大而复
杂 的总谱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 , 交付排演。人们惊叹不已, 都夸他
是“ 金 耳朵 ” !
演奏它们, 既体现我们民族的风格, 又与国 蓉
际接 轨 。”
巴山蜀水哺育的音乐奇才
今年五月, 他的首张C D由中国科学文 ’ 胃 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发行 , 这张 c D收入他 毒 壹
编写的小提琴 曲 《 川江》 《 西部 民歌 五首 》 辉 霞
《 凉山风情》 《 康定情歌变奏曲》 《 彝寨之夜》
《 蓝月亮》 《 十面埋伏》 《 西皮散板与赋格》 照 每
等 ,以上 曲 目中 , “ 川 味 ”作 品 占了很 大 比
重。 亩 磊 杨宝智深情地说 : “ 我爱 四川 ,四川是 永 经
三 十年 来 , 杨宝 智 在北 京 、 上海 、 天津、 南京 、 武汉 、 贵 阳、 昆明 、 成都 、 厦 门等地 的音
. .
乐( 艺术 ) 院校多次举办弦乐艺术讲座 , 指挥
过1 0 0多场歌剧 。 他作 的乐 曲还 由中 国著名
演奏 家在 中 国大 陆 、 台湾 、 美国、 德 国、 法国、
当我打开收音机 , 听到小提琴协奏 曲《 川江》 那动人心魄的旋 律时 , 恍 然 置身 万里 长 江之 滨 。那 缥缈 的 帆影 , 雄 浑 而深沉 的船夫 号 子 … …向我 昭示 那一 段远 去 的岁月 。 我 知道 , 这是 著名 弦乐 艺术
家杨 宝智 教授 的作 品 。
杨 宝 智早 年师 从 中央音 乐 学 院 院长 、 杰 出小提 琴 大师 马 思聪 。
音 乐 学 院 院长 、著 名作 曲家吴 祖 强欣 然 作

巴山今日见清秋——刘婧、周毅《张中信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研究》序

巴山今日见清秋——刘婧、周毅《张中信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研究》序

巴山今日见清秋——刘婧、周毅《张中信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研究》序李明泉(四川省文联,四川成都610012)摘要:张中信是执着耕耘大巴山这块历史文化土壤的重要作家。

刘婧、周毅合著的《张中信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研究》以张中信现有所有作品为对象,从文学地理学研究角度,用文本细读为主、作家研究等方法,以作家籍贯地理、作家活动地理以及作品描写地理为主要内容,结合作家的生平轨迹,整体性地开展较为全面的作家作品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从文化地理角度书写文本的许多思考。

“大巴山文学”作为与新时期同步生长的一种独特文学现象,显示出独具文学地理禀赋的地域文学流派,需要寻找立足巴山超越巴山的突破点,探索建立新的艺术思维座标系。

关键词:大巴山文学;张中信;文学地理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248(2020)04-0032-03“巴山今日见清秋,河汉无声天际流。

我亦乘槎问牛斗,此心刳尽一虚舟。

”借用宋代四川双流人郭印《秋日即事》一诗,表达我对刘婧、周毅合著《张中信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研究》出版的欣喜与祝贺之情。

早在1994年1月,我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发表《开掘与超越——论大巴山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文中指出:“大巴山文学’是一个不周密概念。

巴山渠水这块方圆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满神秘而多变、蛮荒而富饶、愚昧而现代的矛盾综合现象”。

[1]17巴山之苍劲雄浑、渠水之清婉柔丽构成了大巴山文学在巴山土壤的美学风格:豪放与柔丽,彪悍与清纯。

这些因素不断碰撞、渗透、转化、融合、发展,大巴山文学上显示岀有别于秦岭文化、平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乡土个性,除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外,其审美遵循现实主义精神,挖掘了巴山特色的美学矿藏,在文坛独树一帜。

我认为,“一个文学流派或一个作家群或一个地域文学现象的岀现与确立,总是在某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汇集着一批与历史与现实纵横相比能呈现出自己特色的作家作品,并在逐渐地为整个社会所认可。

《巴山夜雨涨秋池》读后感

《巴山夜雨涨秋池》读后感

《巴山夜雨涨秋池》读后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作者在四川巴郎山度假时,雨夜之景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为线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们智慧与勇敢的生活态度。

读完这篇散文,我被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所震撼,同时也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与处世之道。

文章开篇,朱自清以叙事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了巴山秋雨的夜晚。

他描绘了大雨倾盆、黑暗深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同时,他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刻画了雨夜中水池的面貌。

作者用“秋波闪闪”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池的美丽。

这种细腻而独特的描写方式,让我仿佛亲身置身在那个夜晚的巴山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巴郎山村民的故事。

虽然他们生活贫苦,但是他们勇敢乐观,积极面对困境。

文章中形容了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他用稚嫩的口音与智慧的讲话方式,诉说着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悟。

他告诉作者,“大山、大河、大桥,都成全了我们。

”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使我感慨良多。

虽然村民们生活在贫瘠的山区,但他们并不丧失乐观向上的精神,而是通过与大自然的共生,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这篇散文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告诉我,即使生活困苦,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正如散文中所描写的巴山村民一样,他们勇敢地面对大自然的考验,努力寻求办法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们并没有因为困境而放弃,而是通过与大自然的互动,从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这种乐观与坚韧的品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同时,这篇散文还让我领悟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雨夜中,看着雨水倒下,汇集成溪流流入秋池,宛如一曲天成的乐章。

这种宏大而壮丽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朱自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巴山村庄周围的自然景观,让读者跟随他的笔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这也唤醒了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巴山夜雨涨秋池》这篇散文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迪。

巴山楚水凄凉地全诗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全诗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全诗鉴赏《巴山楚水凄凉地》这首诗啊,真的是让人读了心里五味杂陈。

咱们说,诗词就像一杯好酒,有的醇厚,有的却带着淡淡的忧伤。

你看,这首诗的开头,就给人一种很深沉的感觉,仿佛是身处巴山楚水之间,四周都是那种宁静又有点凄凉的景象。

想象一下,山在那儿,水在那儿,周围的景色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真是让人忍不住感叹。

这诗里的意境呢,简直是画面感满分。

那种山的高耸,水的清澈,还有那淡淡的云雾缭绕,简直让人想起了古老的传说。

你一旦沉浸进去,就像走进了一幅古典的山水画,画里的人物或许正徘徊在那柔和的风中,手中捧着一壶酒,低声吟唱。

说真的,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常常想,如果能在这样的地方待上一天,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不过,诗的情感并不单单是美好的景色,还有那种淡淡的忧伤。

哎,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表面看起来风和日丽,心里却有说不出的烦恼。

诗中那句“凄凉地”,真是一下子戳到我的心坎上。

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人心中的孤独。

你说,人在外漂泊,总会有那种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去的怀念。

这个时候,就算是站在再美的山水旁,也难免有些无奈。

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有意思,简直是字字珠玑。

那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达,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诗人并没有用那些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简单的文字,将深邃的情感传达了出来。

就像我们平常聊天时,明明话不多,却能让对方感受到浓浓的情谊。

这样的诗,读起来就像跟老朋友喝酒,越聊越投缘。

咱们再聊聊诗中的意象。

巴山、楚水,这些地名不仅仅是地点,更像是一种象征。

它们代表着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归属感。

诗人把这些地方当成了心灵的家园。

试想,人在外打拼,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心里总会有个声音提醒自己要回去看看那些熟悉的地方。

即使这份归属感在外面再怎么模糊,心里总是有那么一块土地是永远无法割舍的。

诗的给人留了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人们对过往的追忆。

生活啊,常常就是一场告别。

我们在忙忙碌碌中,难免会错过一些东西。

朝向大巴山的深情书写——王敦贤散文漫评

朝向大巴山的深情书写——王敦贤散文漫评

2631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朝向大巴山的深情书写——王敦贤散文漫评◎马忠摘要:从大巴山走出的王敦贤,始终以大巴山儿子的态度鞠躬故乡)在他的作品中,描绘最多的是关于大巴山生活画卷,质朴、率真、方言土语趣味无穷,向读者展示一幅幅真实自然的图画,以大巴山生活体验为脉络,诠释折射出作者的生活背景,情之所系。

关键词:王敦贤散文大巴山情结关于童年生活经历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文学评论家季红真认为:一个在乡土社会度过了少年时代的作家,是很难不以乡土社会作为审视世界的基本视角的从大巴山走出的王敦贤,始终以大巴山儿子的态度鞠躬故乡。

在他的作品中,描绘最多的是关于故乡大巴山生活画卷,质朴、率真、方言土语趣味无穷,向读者展示一幅真实自然的图画,以大巴山生活体验为脉络,诠释折射出作者的生活背景,情之所系"也许因为我们是巴中老乡的缘故,所以王敦贤的散文总让我有一种亲切、熟悉、温暖的感觉"他的散文,文字细腻、质朴、流畅,自然而不做作,朴素而不浮华,字里行间充溢着“浓得化不开”的大巴山情结"读他的散文,犹如品尝“包谷酒”,口味绵醇,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王敦贤散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已有多位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评价,这里,我仅就《行者笔记一王敦贤散文选》⑵、*何处是故乡>[3]两部散文集,谈谈他散文中随处充溢着的大巴山情结"大巴山地处四川东北部,其独特之处,是因它的高、大而闻名,山脉风情万种、千1跋评述264般旖旎、绵延不断,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就位于其间。

这里有很厚重的历史和人文。

生于斯,长于斯的王敦贤,既受其特有的自然环境的浸染,也得到其人文底蕴的培植。

童年的经历为他积攒了太多的质朴内核和文心灵气。

因而,其文学作品中,总是与大巴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是他的散文文本文化标识一大巴山文化的符号尤为明显。

这些文化符号包括大巴山的风俗、话语、地名等诸多元素在内,成为一个地域文化内在表现载体。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巴山夜雨时

北岳文艺出版社新近浓墨重彩地为吴佳骏出版了四部散文集,如此现象在出版界是不多见的。

沿着《我的乡村我的城》《小魂灵》《小街景》到《小卜辞》这样的次第,篇幅从长到短,内容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哲思,体例从传统散文到散文诗,涵盖了当下散文的多种文本实验,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散文家的写作抱负。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篇幅的渐短,语言的锋刃被打磨得越发锐利,携着金属的锋芒和寒光,像匕首一样从生活表面穿透到内里,展示了一个个生活横切面。

视角也从单一的“我”转换为全景的“他”,虽然被冠名为一系列“小”,但情感却脱离了散文中常见的小情小爱,转向了更深的悲悯和苦难。

纵观近几年的文坛,散文作家的突围姿态最为亮眼,他们不满足于沿袭散文的传统,在篇幅上向极长和极短两端探索,在手法上借鉴小说、戏剧、诗歌等,不断拓展着散文的边界。

虽然也引发了各种争议,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们比小说家做了更多的努力。

吴佳骏给我们提供了又一例证。

《我的乡村我的城》中的散文篇幅都较长,能看到作者对传统散文所做的突破,着意扩充散文的容量,努力使散文趋向厚重。

在《夜晚知晓一切秘密》中,作者在不眠之吴 言却话巴山夜雨时视野——吴佳骏四部散文新著印象夜的所思所悟,同窗外众人的生活困顿相间杂,让散文从个人转向了众生;《关于垂钓的痛苦和哲学》,将《圣经》中上帝创世纪的七日对应于国庆长假陪姨丈垂钓的七天,从一个官场失意的官员身上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像野狗一样生存》中是一个命运多舛,边诵念佛经边虐待狗的失落者,作者显然用了当下散文常见的笔法,虚构了“路野”这样一个人物名字,寓意他飘零的命运;《天空上有鸽子在飞翔》用了不多见的第二人称“你”,刻画了一个遭遇牢狱之灾失去过自由的人,对天空和飞翔的向往。

这些文本实践是多样的,突破了传统散文“我”的媒介,尝试了多种视角。

作为一个常年游走于大都市和小村镇的人,也作为一个穿行在文坛各个层面的文学编辑,两者之间的奇妙的对应关系,为吴佳骏提供了广阔的文学体验,使他的散文具备了丰富性。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长风破浪①会有时,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大海。 [注释] ①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 有大志。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云 帆:高高的帆。③济:渡。 [评析] 最后两句在沉郁中振起,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鼓励 人们奋发图强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注释] ①金樽:金酒杯。樽,盛酒的酒杯。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 物。④直:同“值”,价值。 [评析] 以叙事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是一首庆祝饮酒的诗 歌。 停杯投箸①(zhù)不能食, (面对这美酒佳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 拔剑四顾②心茫然③。 抽出宝剑四下看,心里(十分)茫然。 [注释] ①箸:筷子。②四顾:四下看。顾,看。③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水调歌头 1.寓哲理于抒情中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 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创造了一个 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 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人生哲理。

巴山夜雨语文课文

巴山夜雨语文课文

巴山夜雨语文课文
摘要:
1.介绍巴山夜雨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巴山夜雨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3.探讨巴山夜雨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总结巴山夜雨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巴山夜雨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语文课文,其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

这篇文章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夜巴山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从文学价值和意义上来看,巴山夜雨无疑是一篇佳作。

文章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巴山的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在巴山夜雨中,作者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主题和情感表达。

文章的主题是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而情感表达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来展现。

作者通过描绘雨夜巴山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巴山夜雨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以具体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上的追求,热爱自然、感悟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综上所述,巴山夜雨是一篇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意义的语文课文。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巴山的美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地域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地域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内容提要:巴山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域性文学创作流派,文章从打造巴山文坛品牌的文学意义,总结地域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建设地方精神文明的文化作用,探寻文学运演规律的美学精神诸方面提出了巴山作家群研究意义之所在;并且指出了地域文学的美学价值在于:从空间上看是在溶入世界文学的浪潮过程中显示它独特的民族风貌,从时间上看是在追踪未来文学的发展趋势中展现它强烈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巴山作家研究意义美学的神巴山腹地莽莽苍苍,渠江流水浩浩汤汤,这是一块饱经沧桑、钟灵毓秀的家园,二十世纪下半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这里的山川大地和文人学士的才情、神思、灵感,于是他们用握惯了锄头、锤子和粉笔的手让体验和反思、激情和思想、现实和憧憬变成一首首诗歌、一篇篇小说、一页页散文、一幕幕戏剧,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报刊杂志上,为复苏的中国文坛洒下了一阵密集的“巴山夜雨”。

这就是被评论界和文化界称之为的“巴山作家群”,他们达县师范专科学校七七级中文系“星光文学社”的田雁宁、谭力、张建华和当时达县地区文化界的宋小武、陈官煊、杨翰端、李贵、杨贵云、贺享雍等为代表迅速崛起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实力和影响的当代文学的“巴山文学流派”。

星移斗转,时过境迁,随着九十年代后文学轰动效应的失却,当年颇具实力的巴山作家群已再难排兵布阵,发起集团冲锋。

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探寻地域文学运演规律,在新世纪开始的今天,在中国文学重铸辉煌的今天,“巴山作家群研究”意义何在?究竟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一,文学意义:打造巴山文坛品牌巴山渠水地灵人杰,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古代的李白、元缜、李商隐在这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现代的张爱萍、魏传统、梁上泉从这里步入革命道路和登上文坛,更不用说享誉中国当代文苑的的巴山作家群,其中有雁宁、谭力、宋小武、陈官煊、张建华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他们构成了巴山文坛厚重的历史和瞩目的成就。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名师教学课件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名师教学课件

叶子
位置 墙上

如何爬 (提取关 键动词)
学习单Βιβλιοθήκη 颜色嫩红 嫩绿样子
写法
朝下 均匀 不留一点儿空隙
观察细,按顺 序,抓特点,动静 结合。
那些叶子绿得(
),看着(
)。叶尖(
),
在墙上铺得(
),没有(
)的,也不留(
)。一
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册第 2题、第3题。
课堂小结
嫩茎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wěi
弯曲 枯萎 牢固 蜗牛
爬山虎 操场 占地 嫩红 一顺儿 均匀 重叠 空隙 茎上 叶柄 枯萎 瞧不起 牢固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 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默读课文,思考:如果请三名同学朗读课文, 你怎么分配他们的朗读任务?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爬山虎”是一种 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 的植物。也叫巴山虎、 常春藤。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 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如《隔膜》《线 下》等,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 等,童话集《稻草人》等。
jīng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 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 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 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 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 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山作家的些年
陈官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达县地区(今达州市包括巴中市)崛起了一个巴山作家群,这个作家群的亮相,惊动了中国的整个文坛。

长春电影制作厂,《当代》《十月》《星星》诗刊,《天津文学》《红岩》《长江文艺》等大型文学刊物以及《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蕾出版社等各路编辑闻讯而动不远万里相继来达县组稿。

巴山作家群崛起之前,达县地区的文艺创作已隐隐约约露出了曙光。

不过,那时只是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气候,没有团体起飞。

从文学体裁来讲,那时候以诗歌最为活跃。

我和达县一些作者已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姜华令,郑屿人,张奉堂,周秉汉,刘成见(冰舟),李克刚,孙和平,王钖才,何吉明,邓之杰……一批文学青年都曾在《解放军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成都晚报》《四川农村报》《四川文学》《星星》诗刊以及本地的《通川报》等报刊频频亮相。

后来,从达师专毕业的谭力、田雁宁、张建华分配到地区几个文艺单位,从此,小说诗歌齐头并进。

接着贺享雍、杨贵云、王敦贤、李怀贵、王从学刘秀品、李祝星、宋小式、何世进、彭万洲、杨翰端……也先后入列,巴山作家群便应运而生。

巴山作家群最小的当数谭力、雁宁等以“雪米莉”为笔名的系列
小说,那时在十亿人口中产生了轰动效应,可以说,在全国文学界除了“雪米莉”独霸无人出其左右,几个穷小子也因此变成了富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我曾在达县和广州、深圳来来往往,无论到什么地方,我都要光顾书店和报刊亭,凡是我光顾过的书店和报刊亭没有一处没有“雪米莉”的作品。

当我问及最近什么书最畅销,众口回答只有三个字“雪米莉”。

有一次,我从广州回达县,在火车上见到一个邻座的小青年正在如痴如迷地读雪米莉的小说,我问他这书写得怎么样?他说写得太好了,在众多作家中最喜欢雪米莉。

我告诉他我和雪米莉是一个单位的,他抬起头来看了我好久,那眼神告诉我;您吹牛吧,这么鼎之有名的大作家您竟敢说你和他是一个单位的,该挨棒。

1999年3月我去了美国回盐湖城,一天女儿带去一个美国书店,不经意间,发现书架上成列着巴山作家群的作品,其中包括谭力,雁宁,贺享雍,何世进的小说,我留意了一下,除巴山作家群的作品外,其他中国作家的作品寥寥无几,后来又发现我的一首儿童诗被选入美国中文学校第四册的《语文》课本。

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巴山作家走出国门》寄回国内发表在《四川日报》上。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巴山作家们有的在继续铸造辉煌,有的改行了。

今天的巴山作家群又输入了不少新鲜血液,他们正在
超越大哥大姐们,为了节省篇幅,就不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点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