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策略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策略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策略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其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常常给生产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策略,以期为水产养殖生产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健康管理1. 选择优良种苗:良好的种苗是防止病害的基础。

在选择种苗时,应选取身体饱满、活泼健康的个体,避免选择有明显疾病迹象的个体。

2. 环境优化:水产养殖环境的良好管理对于预防病害起着重要作用。

要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或网箱,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过度密度养殖。

3. 合理投喂:合理投喂可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并减少环境污染。

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计划,避免过度投喂和乱投乱放,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均衡。

二、病害防控1. 观察与监测:养殖户应定期观察水产动物的行为和外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可以使用专业仪器监测水质参数,及时调整水体的PH值、溶解氧等参数。

2. 防护措施: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利用生物控制和物理防护来预防病害的发生。

例如,加装钢丝网、使用防鸟网等方式可以防止鸟类入侵,引起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3. 预防接种:针对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三、病害治疗1. 早期治疗:一旦发现水产动物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2. 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细菌性疾病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药物等。

3. 联防联控:对于疫情严重的区域或养殖场,可采取联防联控的方式,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总之,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策略是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健康管理、病害防控和病害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水产养殖产能和质量,保障水产品的安全和市场竞争力。

动物疫病防治思考及建议

动物疫病防治思考及建议

动物疫病防治思考及建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动物不仅是人类的伙伴和劳动力,也是人类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动物疫病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

动物疫病不仅对动物健康和福利造成威胁,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健康威胁。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疫病防治的思考1.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疫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预警对于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成为了疫病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疫病的传播情况和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动物疫病是跨国界的,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在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方面,各国应加强合作,建立起全球化的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共同应对动物疫病的挑战。

3.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需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共同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出贡献。

1. 提高动物卫生管理水平在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中,提高动物卫生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要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要加强饲养动物的健康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要加强对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管,防止疫病的传播。

2. 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疫苗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提高疫苗的效力和覆盖率,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动物的定期接种工作,保障动物的免疫力水平,减少疫病的传播。

3. 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4. 加强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疫病的爆发往往是突发事件,加强应急预案和救援能力,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建立完善的疫病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高防控工作的应对能力,保障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事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与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怎样做好防控措施动物疫病是指在动物中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不仅给动物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利益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防范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疫病监测与报告动物疫病的防控首先要加强疫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疫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当地动物疫情信息。

同时要加强动物疫病的报告制度,确保动物疫病的发现及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

首先要注重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场地、器械等进行消毒,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要做好动物的饲养管理,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拥挤造成动物之间的接触传播。

此外,还要确保动物饮水卫生,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与消毒。

三、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动物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要加强动物疫苗的接种工作。

要从科学角度制定疫苗的接种计划,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动物的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程序。

同时要注重疫苗的质量管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加强动物疫病的检疫动物疫病的检疫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动物进出口的检疫工作。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动物检疫制度,确保所有进出口动物都经过检疫合格。

同时要加强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

此外,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管,避免野生动物传播疫病。

五、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动物疫病的防控需要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册、宣传片、讲座等方式向养殖户传达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动物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从而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六、加强合作与交流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8.06•【文号】农渔发[2003]29号•【施行日期】2003.08.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通知(2003年8月6日农渔发[2003]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渔业主管厅(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最近,一些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水生动物检疫时发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些养殖场的鲑鳟鱼类和金鱼分别感染了鱼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和鲤春病毒病(SVC),其中北京的几个养殖场发生了大量死鱼情况。

IHN和SVC是急性水生动物传染病,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必须申报的水生动物疾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传染病,可对鲑鳟鱼类和鲤科鱼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影。

向水产养殖业发展。

对此,三市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养殖场采取了控制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并已着手开展传染源的调查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保护我国渔业生产安全和生物安全,维护水产品正常贸易秩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地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和信息沟通,积极配合开展水生动物疫情监测工作,根据情况制定监测计划。

对监测中,发现IHN、SVC等严重水生动物疫情的,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立即上报上级水生动物防疫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并同时报当地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当地水生动物防疫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二、开展对《渔业法》、《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普法宣传,加强对水产养殖人员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水产养殖、经营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动物防疫意识。

水产养殖安全保障措施

水产养殖安全保障措施

水产养殖安全保障措施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强对水产养殖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从水源保护、疫病防控、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几个方面阐述水产养殖的安全措施。

一、水源保护水是水产养殖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保护好水源是确保水产养殖安全的首要条件。

首先,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硫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防止污染源进入水域,并合理控制使用化学物质的浓度和种类。

其次,禁止在水源周围进行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建立水洁净区域,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

最后,加强水域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湿地和岸线,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污染物的流入。

二、疫病防控水产养殖疫病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加强疫病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饲料和种苗的质量监管,选择病害抗性较强的品种,避免带入病原微生物。

其次,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除废弃物和死亡动物,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此外,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开展定期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监测和控制导致疫情暴发的因素,如温度、酸碱度、养殖密度等。

三、环境监测水产养殖环境监测是评价养殖水域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环境风险。

应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测体系,从环境质量、水产生长情况、养殖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

此外,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实时性。

同时,倡导绿色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环保型养殖场建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食品安全水产养殖产品是我国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加大对合格生态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其次,加强对养殖水产品的检测,包括化学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关指标的监测,确保产品达到国家标准,并对不合格产品采取限售、召回等相应措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0.12.09•【文号】办护字〔2020〕107号•【施行日期】2020.1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办护字〔2020〕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近期,我国多地陆续发现大天鹅等野鸟感染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部分省区发生岩羊小反刍兽疫疫情,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保障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履职尽责,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二、加强野外巡查,严格落实监测责任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把各项监测防控措施落细落实、落实到位,按照“强化责任、突出重点、分区施策、狠抓落实”的方针,及时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

重点加强对驯养繁殖场所以及鸟类等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取食地、越冬地等区域和场所的监测巡护,加密监测频率,加大巡查密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死亡情况,第一时间报(送)检,第一时间报告信息。

三、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联防联控的重要性,主动与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定期开展工作会商;及时通报信息,联合开展监测排查等监测防控工作,做到实时监控、信息共享、早期预警、快速反应。

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妥善做好应急处置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辖区内野生动物生物样本采集的审批备案制度,依法依规开展样本采集和使用监管。

渔业养殖中的养殖风险管理与防控

渔业养殖中的养殖风险管理与防控

渔业养殖中的养殖风险管理与防控渔业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养殖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疾病爆发、市场波动等。

为了维护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必须积极进行养殖风险管理与防控。

本文将重点探讨渔业养殖中的风险管理与防控策略。

一、市场风险管理与防控市场风险是养殖业中最为常见且最具挑战性的风险之一。

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给养殖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养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多元经营策略:养殖企业应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养殖品种或市场,而是通过多元化养殖或扩大养殖品种来分散风险。

2. 建立市场预测与信息收集机制:养殖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预测和信息收集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以便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

3. 合理定价与销售渠道选择:养殖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成本,合理定价,同时选择适合自身的销售渠道,以提高销售效益和降低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冲击。

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防控自然灾害是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如台风、洪涝、干旱等。

自然灾害对养殖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设施破坏: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养殖设施被毁或损坏,导致养殖生物脱逃或死亡。

为减轻这一风险,养殖企业应加强养殖设施的抗灾能力,如加固鱼塘、防护网等。

2. 水环境受污染:自然灾害可能导致降雨引发洪水,造成水体污染。

为防止养殖环境受损,养殖企业应加强养殖区域的环保控制,确保水质安全。

3. 养殖生物死亡: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养殖生物死亡率的增加。

为减少这一风险,养殖企业可以选择抗灾能力较强的养殖品种,加强生物养护和疫情监测等措施。

三、疾病爆发风险管理与防控疾病爆发是养殖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病害的爆发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疾病爆发风险,养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养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考调研报告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考调研报告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思考调研报告近年来,新开发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种类不断增加,一些新品种的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不能及时同步,部分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一些较为常见的水生动物疫病出现发生率高、感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现象。

此外,近年水生动物新发疫病不断出现,也给当前的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水生动物疫病危害日益严重的现实,我们急需切实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水生动物疫病现状水生动物疫病是指水生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目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用手册》记录的水生动物疫病共计36种,其中一类动物疫病2种,二类动物疫病17种,三类动物疫病17种。

根据《____我国水生动物重要疫病状况分析》,____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的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结果为:全年共监测到发生疾病的养殖种类63种。

其中,鱼类39种,虾类10种,蟹类3种,贝类6种,藻类1种,两栖/爬行类3种,其他类1种。

主要的养殖鱼类和虾类都监测到疾病的发生。

近年危害我国养殖鱼类的主要疫病、新发外来疫病以及目前国外关注的疫病有9种,其中8种是病毒性疾病,1种是寄生虫病。

经测算,____年我国水产养殖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8亿元,比____年减少42亿元,约占渔业产值的3.2%,约占水产养殖产值的4.2%。

黑龙江省近几年在承担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项目中,所送样品经检测发现有鲤春病毒血症和鲤浮肿病。

____年全省组织开展的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监测面积11万亩,共监测到水生动物疾病14种,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疾病7种。

二、水产行业疫病防控面临的问题(一)养殖从业者养殖理念和技术需要更新。

随着养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在增加,特别是在现阶段,环境污染还在加剧,极端气候毫无规律地出现,养殖生产者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为水生动物疫病爆发带来较大的风险和隐患。

水产疫病防控实施方案最新

水产疫病防控实施方案最新

水产疫病防控实施方案最新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由于水产疫病的存在,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水产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制定了最新的水产疫病防控实施方案,旨在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抗病能力,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疫病监测和预警是水产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网络,加强对水产养殖场的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疫病的蔓延趋势和变化规律。

同时,建立疫病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病的扩散。

二、加强养殖水质管理养殖水质是影响水产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水质有利于水产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我们将加强养殖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养殖水体清洁,避免水质污染,提高水产的抗病能力。

三、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水产的健康。

我们将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场地清洁和消毒,清除养殖场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保障水产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四、加强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是防控水产疫病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对水产进行规范的疫苗接种,提高水产的免疫力。

同时,严格控制药物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残留,保障水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养殖技术的提升对于水产疫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我们将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和技术水平,教育养殖户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管理,减少疫病发生的可能性。

六、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政府的监管和支持是水产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加强政府对水产疫病防控工作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水产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水产疫病防控实施方案的最新制定,将有力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抗病能力,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将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措施,确保水产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
一、防疫管理
制定并执行防疫计划,按照不同季节和疫情动态,定期进行全面防疫检查。

完善水生动物的繁殖、养殖、加工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防疫工作有效进行。

对防疫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

二、检疫与监测
对引进的水生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无疫病带入。

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水质、病原微生物等情况。

对水生动物进行定期抽检,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疫情报告与处理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对病死水生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传播。

对疫情进行分析总结,查找原因,改进防疫措施。

四、消毒灭菌
对养殖水体、养殖设施、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对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防止病源带入。

对水生动物的饲料和饮水进行灭菌处理,保证食品安全。

五、饲料与饮水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养,保证水生动物健康生长。

定期检查饮水质量,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处理过的饲料和饮水。

六、健康检查
对水生动物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对检查出的患病水生动物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做好健康检查记录,为后续防疫工作提供依据。

七、废弃物处理
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对病死水生动物及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传播。

水生动物检疫工作总结报告

水生动物检疫工作总结报告

水生动物检疫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的快速发展,水生动物检疫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水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单位积极开展水生动物检疫工作,不断加强防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单位水生动物检疫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疫意识。

我们通过举办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了水产养殖户的防疫意识。

养殖户们对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积极配合我们的检疫工作。

二、加强检疫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疫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成功发现并控制了多起水生动物疫病疫情,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

三、加强防控措施,确保水产健康。

针对不同的水生动物疫病,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消毒、免疫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水产品质的监督检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加强合作交流,共同防控。

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水生动物检疫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总的来说,我单位在水生动物检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监测手段不够先进、防控措施不够全面等。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水生动物检疫工作,不断提升防疫水平,为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措施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措施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措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措施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提高,养殖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饲料质量问题、疫病传播等因素,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控制环境污染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环境污染是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水体污染可能导致水产品生长发育异常、养殖动物疾病爆发等问题。

因此,要加强水源保护,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监测,及时排查和处理可能的环境污染隐患,降低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其次,加强饲料管理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饲料质量是影响养殖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劣质饲料可能含有有毒物质或致病菌,对养殖水产动物和食品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饲料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测,确保饲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加强饲料使用管理,严禁使用过期饲料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

饲料的配送、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好防潮、防鼠虫等工作,确保饲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加强疫病防控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养殖水产品疫病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和水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养殖水体中的疫病病原体可能通过水源、饲料、污染的设备等途径传播,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问题。

因此,要加强水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养殖场防疫制度。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的爆发。

同时,要提高养殖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加强预防接种,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

此外,加强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

监管部门应加强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检验,确保养殖水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加强养殖场的管理,进行定期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养殖水产品,要严厉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及防病思路

中国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及防病思路

中国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及防病思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防疫体系搭建。

1.相关部门层面的监管。

当前水禽病防控的主要难点和防控策略

当前水禽病防控的主要难点和防控策略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水禽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 鸭病毒性肝炎等)、细菌性疾病(如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 肠杆菌病等)和寄生虫性疾病(如球虫病、吸虫病等)。
发病原因及危害程度
发病原因
水禽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病原体传播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饲养 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水源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水禽病的发生。
危害程度
水禽病对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方面,水禽病可导致大量水 禽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部分水禽病病原体可能感染 人类,引发公共卫生问题。
国内外水禽病疫情现状
国内现状
我国是水禽养殖大国,水禽病疫情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禽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
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
加强饲料和水源管理
01
严格饲料质量控制
选择优质饲料原料,加强饲料加 工和储存环节的管理,防止饲料 霉变和污染。
02
保障水源安全
03
推广科学饲养技术
选择远离污染源的水源,定期对 水质进行检测和消毒,确保水源 安全。
根据水禽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 ,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提高饲 料利用率。
推广新型疫苗产品
01
02
03
加快新型水禽病疫苗的 审批和上市进程,确保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新型疫苗的宣传推 广力度,提高养殖户对 新型疫苗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开展新型疫苗的应用示 范和推广工作,为养殖 户提供现场观摩和学习
的机会。
完善疫苗接种程序和规范
制定详细的水禽疫苗接种程序和规范,确保接种 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

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

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安全是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持续运行和发展的基石,而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

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管理机制,对于保障农林牧渔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防控措施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在风险防控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该制度可以包括劳动安全与健康、防火防灾、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2. 加强培训教育:对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风险防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急处置方法等。

3. 强化设备维护:定期对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要建立设备维修和更新的制度,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加强技术管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比如,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利用无人机进行环境监测等。

5. 加强协同合作: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协同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和应急事件。

可以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演练和交流,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二、应急管理机制针对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管理措施: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不同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等,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

2.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工作。

指挥中心应具备完善的通信设备和信息系统,并建立应急联络机制,方便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作。

畜牧业风险与防范

畜牧业风险与防范

畜牧业风险与防范一、引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畜牧业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疾病传播、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

为了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畜牧业风险的种类和防范措施。

二、畜牧业风险的种类1. 疾病传播风险畜牧业中常见的疾病有口蹄疫、禽流感等,这些疾病的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动物检疫、定期疫苗接种、建立疫情监测系统等。

2.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对畜牧业产生直接影响。

建立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如牲畜避难场所、水源保障系统等,可以减少灾害对畜牧业的影响。

3. 市场波动风险畜牧业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都会带来风险。

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可以降低市场波动对畜牧业的影响。

三、畜牧业风险防范措施1. 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动物饲养、疫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规定。

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养殖计划,提高养殖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2.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畜牧业生物安全水平。

3. 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畜牧业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加强与养殖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的合作,形成稳定的市场供应链。

5. 提高养殖者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对养殖者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组织养殖者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畜牧业风险。

四、结论畜牧业风险的防范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以及提高养殖者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畜牧业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保障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措施

防疫与检疫 | Prevent epidemics and quarantine792018.22·人”的动态管理。

同时,制定村级动物防治员绩效考核办法,要求村级防治员必须认真执行动物防疫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定,规范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提高工作责任心。

对考核合格的村级防治员继续聘用,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调整和清退。

3.2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目前,全县村动物疫病防治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技术业务不高等问题。

但是由于工作的需要,必须通过加大其技术培训力度,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好开展动物防疫的防疫的基本技能操作,同时又能掌握阉割、疫病诊疗等技能,必须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证书》,此外,从事合法的动物诊疗活动还必须领取《动物诊疗许可证》,如果接受委托检疫时还需考取委托检疫员证。

同时,兽医体制的改革还要考取执业兽医资格等[3]。

3.3 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要将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并根据实际需要确保防疫经费到位,并用于购买防疫用疫苗、器械和防疫设施,使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所用器械都是较为先进实用的,促进开展动物防疫的工作积极性。

4 结束语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由于自身的优势,成为目前农村动物疫病防治的主要力量。

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提高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的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的经济待遇,才能促使他们为动物防疫做更好的工作,为畜牧经济的发展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1] 樊廷明,唐利斌,余丽花,等.浅析通达乡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4):55,79.[2] 仇璋明,石志荣.关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6):43-44.[3] 张仁,吕艳晶,宋国翠,等.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现状及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0,6(4):11.0 引言近年,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各种动物疾病越来越多,动物疫病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阻碍畜牧业扩大出口、影响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是为了保护水生动物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这些规定和程序旨在确保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以及保护水生动物免受病原体和有害生物的侵害。

本文将对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探讨。

首先,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因此,制定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可以保护水生动物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水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此,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应包括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措施,如保持水体的清洁、控制水温和pH值、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2. 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是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素。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应包括对养殖环境的管理措施,如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和无污染、定期清理底泥和残渣、控制养殖密度等。

3. 疫病监测与预防:水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预防是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水生动物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疫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疫病防治药物的使用和隔离等,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4. 法规和标准制定: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应包括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

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可以规范水生动物养殖和管理的行为,保障水生动物的健康和水产品的安全。

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和完善制度文件:水生动物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相关的制度文件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2.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水生动物疫病的监测体系,包括建立疫病监测点和监测方法,制定疫病监测的指标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以渔为本、创新发展。

一是推动创新发展。

着力推动园区科技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园区渔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通从科技强到渔业强、资源强到产业强的关键通道,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园区渔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是丰富旅游产品。

镜泊湖冬捕节被原农业部评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树立并提升了镜泊湖的品牌形象。

同时,我们在西湖岫建立了休闲垂钓区,连续几年举办全国垂钓大赛,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珍珠门推出了“聚网捕鱼”观赏项目,为区域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

在镜泊湖旅游核心区推出了冰下小网捕鱼表演项目,极大地丰富了镜泊湖的旅游产品,区域特色渔猎文化旅游开发初具雏形,产业融合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是积极开发新产品。

抓住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有利契机,借鉴千岛湖经验,大力谋划镜泊湖特色鱼品产、加、销综合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建立活鱼静养区,保证充足的活鱼供应,增建2000平方米年产能500吨以上的鱼品加工车间,配套完善冷链配送环节,延长和完善产业链。

2018年采用独家秘方制作,创新挖掘生产“红罗鲢”系列产品,投放到哈尔滨、北京市场,得到了北京首农集团的认可,前景非常可观。

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红罗鲢”系列产品加工业将会成为企业的支柱产业。

三、绿色发展、生态友好。

一是科学规划主养品种。

以“镜水”牌有机大胖头为主打产品,扩大花鲢的投入比例。

每年在镜泊湖大湖、西湖、西沟水域投放近40万公斤鳙鱼种,把花鲢比例提高到50%,利用天然饵料进行“人放天养”,采取捕大留小的“轮捕轮放”方式,生产网目控制在5吋以上,既保证稳产,同时又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

每年产量可达到100万公斤,实现收入近1000万元。

二是发展地方优质品种。

池沼公鱼目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也可出口日本,国内市场每吨在10000元以上。

我们利用西湖岫18000亩水面,通过地产培育加引进的方式进行池沼公鱼养殖生产,每年可生产成鱼10万公斤,为企业增收100万元以上。

通过进一步抢抓“互联网+”快速发展机遇,深度开发渔业多种功能,扩大绿色水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在发展品牌渔业、发掘渔业文化等方面下功夫,持续走专业化、产业化、生态化绿色发展之路,有助于助推企业向全链条升级、全环节增值方向发展。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李庆东 刘万学(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水产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尤其是水生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往往会对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水产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从黑5水生动物疫病具有种类多、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难以治愈等特点。

防治水生动物疫病有效方法是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早发现,实施隔离、消毒措施,避免病原的扩散、传播。

“早发现”这一环节对控制、扑灭水生动物疫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水生动物疫物的早发现则有赖于完善的疫情监测机制的建立。

水生动物疫情监测是指按照《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规范》(SC/T7020-2016)要求,在各水产养殖区域内设立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点,设定测报员,开展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预报工作。

通过及时发现、分析、报告、公布疫情有关信息,使有关人员能尽快了解情况,及早制定主动监测方案,采取防范措施并对疫情做出迅速反应。

水生动物疫情监测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流行。

建立疫情监测机制来应对传染病疫情是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切实有效的做法,近些年我国水产养殖业也在不断地建立健全疫情监控机制。

就建立疫情监测机制而言,法律法规是依据、人员和机构是基础、资金和技术是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为建立疫情监测机制提供了依据。

当前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在机构调整中要确保测报人员和机构的稳定性;二是要增强对水生动物疫情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测报专项经费的投入,提升测报人员技术手段和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水生动物疫情监测机制,加强我省应对水生动物疫病的能力,造福广大渔业生产者。

二、积极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苗种产地检疫是指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水生动物进行疾病检疫工作,来防止水生动物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是从源头上控制水生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最有效方式。

农业农村部渔业管理局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黑龙江省也要乘势而上,构建全省的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队伍,实施苗种产地检疫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构建黑龙江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队伍,省渔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明确职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省渔业渔政局要明确负责全省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检疫工作职能。

二是建立检疫机构。

可借鉴其他省份的一些做法,通过对省内各市、县渔政部门职能的完善,以市、县渔政部门为主体设置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可在县渔政科、渔政股基础上加挂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由此机构负责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

三是依法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

依据《农业部关于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1]25号),做好黑龙江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官方兽医的确认工作。

在完成官方兽医的确认后,按照《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农渔发[2011]6号)开展黑龙江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

三、加强绿色生态养鱼技术的应用推广黑龙江省各级渔业部门要在养殖生产中不断发现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效率高的单位或个人典型,通过对他们疫病防控生产经验的研究总结,形成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可复制的绿色生态养鱼模式,在全省应用推广。

从目前看,黑龙江省可重点推广以下疫病防控技术:一是有益微生物水体调控技术。

养殖期通过在水体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和适量的糖类,增加水体的有益微生物群落比重,形成有益微生物的优势菌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清理水体和底质的残饵、粪便及有机质,促进氨氮和亚硝酸氮转化,从而改善养殖环境状况,降低病原菌感染和病毒病诱发风险。

二是抗病微生物功能饲料技术。

利用筛选的抗病功能微生物,进行饲料原料发酵或添加到颗粒饲料中,制成抗病功能饲料,可针对性地对相应的病害进行防控。

三是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防治技术。

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包括黄芪、大青叶、6持鱼体健康水平,抵御病原感染与疾病暴发。

杜尔伯特县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孙晓扬(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杜尔伯特 166200)杜尔伯特县是黑龙江省渔业大县。

新世纪新阶段,杜尔伯特县努力实现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同时实现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渔业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是制约杜尔伯特县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文就如何围绕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杜尔伯特县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今后杜尔伯特县在发展渔业经济上,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名特优水产品基地建设、休闲渔业基地建设、综合渔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特色水产业发展战略”, 突出创建杜尔伯特水产知名品牌,调整渔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强化水产行业管理,努力推进杜尔伯特县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围绕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工作一是引导、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一头连接生产基地,一头连接市场。

培育水产品加工业,是发展现代化渔业的重要内容。

要在规范、提档现有石人沟水产品加工水平的基础上,继续面向低值大宗水产品,进一步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加工方式,在保证水产品均衡上市的同时,在水产品深加工及方便食品加工、配送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低值大宗水产品的加工转化,提高附加值。

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深入探索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渔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杜尔伯特县渔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加强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

因湖制宜,调整、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以杜尔伯特县特色名优水产品和引进的名优水产品作为主导产品,发展规模化特色养殖,形成杜尔伯特县特色水产品养殖、增殖小区。

以烟筒屯、克尔台泡湖为重点建设河蟹、泥鳅、田鸡、龙虱、葛氏鲈塘鳢增养殖小区;以连环湖、龙虎泡、阿木塔泡为重点建设大银鱼增养殖小区;以卧牛泡、六合泡、姜家围子泡、齐家泡及敖林、胡吉土莫、白音诺勒泡湖为重点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小区;以沿江乡镇和石人沟泡湖为重点建设乌鳢、鲶鱼、黄颡鱼、蒙古红鲌增养殖小区。

三是引导、规范休闲渔业和综合渔业。

要把休闲渔业、综合渔业作为渔业多元化发展的一条新思路,并采取措施加以指导和规范。

因地制宜地在城镇周边、路边发展餐饮、垂钓业,在天然水域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各种辅助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同时,要继续挖掘休闲渔业的内涵,突出休闲理念,推动休闲渔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引导大中型水产养殖场(户),发展鱼、畜、禽结合的综合渔业,提高渔业水域的综合效益。

二、围绕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一是抓渔业科普培训。

以科普之冬活动为载体,组织各乡镇、水产企业水产科技干部和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