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材全解(重难点、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材全解(重难点、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材全解(重难点、例题解析)复习内容: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以及整式加减运算.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有关概念,准确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规律,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与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列式表示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易错知题分析误区一书写不规范致误例1 用代数式表示下列语句:(1)比x 与y 的和的平方小x 与y 的和的数 (2)a 的2倍与b 的31的差除以a 与b 的差的立方。

错解(1)(22y x +)-(x+y ) (2)(2a-1/3b )÷(x+y)剖析:(1)要表示的是“比x 与y 的和的平方小x 与y 的和的数”,应该先求和再求平方即应该是)()(2y x y x +-+,而不应该是(22y x +)-(x+y )。

(2)是书写不规范,除号要用分数线代替,即应该写成3)(312b a ba --。

正解:(1))()(2y x y x +-+ (2)3)(312b a ba -- 误区二 概念不清致误例2、判断下列各组是否是同类项:(1)0.2x 2y 与0.2xy 2 (2)4abc 与4ac (3)-130与15 (4)-532m n 与423n m(5)-++()()a b a b 332与 (6)7311pq p q n n n n ++与错解:(1)(3)(4)(6)是同类项,(2)(5)不是同类项。

剖析:(1)0.2x 2y 与0.2xy 2因为字母x 的指数不同,字母y 的指数也不同,所以不是同类项。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为大家准备的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巩固理解有理数的概念;2、掌握数轴的意义及构成特点,明确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轴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直观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投影展示)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5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学生结合上述问题分组讨论,明确以下问题:1、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体现距离、方向)?2、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3、什么叫数轴?它有哪几个要素组成?4、数轴的.用处是什么?5、你会画数轴吗并应用它吗?“问题”解决:课件投影课本p8图1、2-1,同时说明其产生的过程及合理、简明的特点;结论:正数、0和负数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3、展示温度计图形,比较其与图1、2-1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温度计也可以看作将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的情形;不同点:温度计是竖直的,方向感不直观。

4、描述数轴的意义(课本p9中间,由学生阅读,并尝试画一条数轴,强调)(1)数轴的构成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2)数轴的用处是:把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课本p9图1、2-3),说明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5、归纳(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2)数轴的出现将图形(直线上的点)和数紧密联系起来,使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图直观地表示,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点连贯:教材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自然,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2.层次分明: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注重实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分布及难易程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等。

其中,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是基础知识点,难度适中;一元一次方程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较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适应数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技巧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技巧:1.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4.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四、实践能力培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实验探究: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过程,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多与实际生活相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与数学课外拓展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俱乐部等,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德育元素融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注重德育元素的融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章 有理数 教材分析

初中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章 有理数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数及其运算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本章 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与式”的起始内 容,是在前两个学段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正分 数与正小数,并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了负 数的意义,在理解有关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 算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数感和符号意识,在此 基础上第三学段通过对相反意义的量的讨论, 引入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等一系列概念, 学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 大小,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 法则和运算律,从而完成数系的第一次扩充, 形成有理数集的初步知识。本章是中学数学学 习最重要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代数式、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数学内容及其他相关学 科的基础.
• 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 绝对值的概念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减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转化为乘法等.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本章, 数轴是联系数与形的桥梁, 主要
体现在:

1.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
描述性的表述更利于 初学者理解概念
小结中给出准确定义,有利于学生 后续学习,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学生 对有理数概念形成完整认识,是一 种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
• 全书还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原教材中概念形
成和巩固以及例题的分析与解决时,总会给学
生“留空”,让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完成填空的
任务. 实践证明,这种“留空”不利于基础不
二、本章重点、难点及数学思想
•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 本章难点 是负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及对有理数运算 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 初中代数学习中运算贯穿始终,运算能力是运 算技能与逻辑能力的结合,它体现在对运算法 则和运算律的理解与使用、及选择简捷合理的 运算途径上,这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题目的结 构特点,灵活选用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进行计 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内容设置遵循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几何等,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知识点分布与难度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数与式的四则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有不同的难度层次,从基础知识点到重点难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例题。

其中,方程、不等式和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数与式的四则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4.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建议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采用直观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规律,掌握解题方法;4.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习题与复习题解析本册教材的习题和复习题设计得较为丰富多样,覆盖了各个知识点的不同难度层次。

通过练习和复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习题和复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方法的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学生重点、难点必学常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学生重点、难点必学常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学生重点、难点必学常识1.有理数:1) 任何能写成 p/q (p,q为整数且p≠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都属于有理数。

注意:有理数不一定是正数或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正分数、零、负分数、负整数都属于有理数。

2) 有理数可以分为两类:①零和正有理数;②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3) 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自然数等于正整数;a>0 等价于 a 是正数;a<0 等价于a 是负数;a≥0 等价于 a 是正数或零;a≤0 等价于 a 是负数或零。

2.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3.相反数: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 0.2) 注意:a-b+c 的相反数是 -a+b-c;a-b 的相反数是 b-a;a+b 的相反数是 -a-b。

3) 相反数的和为 0 等价于 a+b=0 等价于 a、b 互为相反数。

4) 相反数的商为 -1.5) 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1) 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0 时,|a|=a;a≤0 时,|a|=-a。

2) 绝对值可以表示为:|a|=a (a≥0) 或 |a|=-a (a<0)。

3) a/|a|=1 等价于 a>0;a/|a|=-1 等价于 a<0.4) |a| 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5.有理数比大小:1) 正数永远比负数大,负数永远比正数小。

2)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提公因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提公因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提公因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提公因式法》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为后续学习整式的乘法、因式定理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因式分解,但对提公因式法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例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公因式法。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提公因式法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详细讲解、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PPT。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提公因式法的基本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二次多项式,让学生尝试将其分解因式,从而引出提公因式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详细讲解提公因式法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给定的多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公因式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以及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学会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有理数知识的理解。

4.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

3.学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类型的有理数,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可以用哪种数学知识来表示。

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有理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接着,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有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1节几何图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识别。

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实物或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生: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师:很好,这些图形都属于几何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2.讲解新课(1)几何图形的概念师:几何图形是数学中研究的一种基本对象,它包括点、线、面等元素。

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几何图形?生:黑板、窗户、课桌等。

(2)几何图形的分类师:几何图形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

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立体图形包括圆柱、圆锥、球等。

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是平面图形,圆柱、圆锥、球是立体图形。

(3)几何图形的性质师:几何图形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四边形的内角和等。

这些性质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3.实例分析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实例,请大家分析这些实例中包含哪些几何图形。

(1)图片实例:展示一张包含多种几何图形的图片,如建筑、自然景观等。

(2)实物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实物,如球、立方体等。

4.课堂练习师:现在请大家来做一些练习,巩固我们刚刚学习的知识。

A.篮球B.课桌C.水杯A.正方形B.圆形C.球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几何图形。

五、课后作业1.复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2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件,准备好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35元,打八折后,小明又还了5元,问小明最后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出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综合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发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首先,从实例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等),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数轴的绘画以及运用。

绝对值以及相反数的运用。

科学记数法的掌握 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实例:20XX 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 ._______2=-6.20XX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的建筑面积是258000平方米,将258000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是(A.21x x ≤-⎧⎨≥⎩B.21x x ≥-⎧⎨≥⎩C.21x x ≤-⎧⎨≤⎩D. 1x x ≥-⎧⎨≤⎩20XX 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1.3-的相反数是 .2.20XX 年莆田市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学生总人数约为43000人,将43000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______.3. 不等式组2410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 C D 20XX 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1. 2-的倒数是( ) A. 2 B.12 C. 12- D. 15- 10. 20XX 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3350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元18. 解不等式213436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XX 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1. 2011-的相反数是( )A . 2011-B . 12011-C . 2011D . 120113. 已知点P (1a 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则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9. 一天有86400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秒;分析:从08到11年试卷的试题中出现的有关有理数的知识可以看出,每年的试题类型的 差不多这几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的基础上,引入负数和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有理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自然数和整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负数和分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性质,能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负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认识负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识。

4.拓展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汇总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与负数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1.2 有理数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全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如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的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拟法那么.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拟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那么来自于实际生活,浸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教学难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拟知识重点绝对值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玩耍,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假如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假如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学生考虑后,老师作如下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详细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间隔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观察并考虑: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间隔 .学生答复后,老师说明如下: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间隔只与这个点分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间隔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 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那么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详细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络.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承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考虑,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合作交流探究规律例1求以下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 的绝对有什么规律?、-3,5,0,+58,0.6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那么(见教科书第15页).稳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其中第1题按法那么直接写出答案,是求绝对值的根本训练;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进展区分,对学生的分析^p 、判断才能有较高要求,要注意考虑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别. 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那么,可看做是绝对值概念的一个应用,所以安排此例.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完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讨论.结合实际发现新知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答复相关问题: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观察并考虑: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考虑它们与温度的上下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拟大小吗?应怎样比拟两个数的大小呢?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14个数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拟,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拟,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拟法那么想象练习: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分别表示数一100和一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间隔 (即它们的绝对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明晰的图形.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规定都来于生活,每一种规定都有它的合理性数在大小比拟法那么第2点学生较难掌握,要从绝对值的意义和数轴上的数左小右大这方面结合起来来理解,所以配置想象练习,加强数与形的想象。

【初中数学】+数+轴+考点梳理及难点突破+课件+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初中数学】+数+轴+考点梳理及难点突破+课件+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考点梳理及难点突破
1.2.2 数 轴
● 考点清单解读
● 重难题型突破
● 易错易混分析
● 方法技巧点拨
返回目录






■考点一
数轴的定义及画法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
定义
轴;原点将数轴(原点除外)分成两部分,其
中正方向一侧的部分叫作数轴的正半轴;另一
侧的部分叫作数轴的负半轴
A. 文具店
B. 玩具店
C. 文具店西 40 m 处
D. 玩具店西 60 m 处
返回目录
解题通法
根据运动的方向和距离在数轴上表示出每


题 次运动结束的位置,运用转化思想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
型 成数学问题,借助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简单直

破 观地解答.
返回目录
易 ■忘记分类讨论,导致漏解图示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返回目录
续表






步骤
(1)画:画一条水平(或竖直)
的直线
(2)取: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
画法
表示数0,这个点叫作原点
(3)定: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
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用
箭头表示出来
图示
返回目录






续表
步骤
画法
(4)选: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
位长度
图示
返回目录
明跑步用的时间是9 000÷250=36(min).
答:小明跑步一共用了 36 min.
返回目录
变式衍生 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首先,从实例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等),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数轴的绘画以及运用.绝对值以及相反数的运用.科学记数法的掌握 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实例:2008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 ._______2=-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的建筑面积是258000平方米,将258000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是( )
A.21x x ≤-⎧⎨≥⎩
B.21x x ≥-⎧⎨≥⎩
C.21x x ≤-⎧⎨≤⎩
D. 21x x ≥-⎧⎨≤⎩
2009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3-的相反数是 .
2.2009年莆田市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学生总人数约为43000人,将43000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______.
3. 不等式组2410
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010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 2-的倒数是( ) A. 2 B.
12 C. 12- D. 15- 10. 2009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3350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元
18. 解不等式213436
x x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11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涉及到有理数中的知识
1 0
2 0 2
0 2 1- 0 2
1- 1- -2 0 -1
1. 2011-的相反数是( )
A . 2011-
B . 12011-
C . 2011
D . 12011
3. 已知点P (1a 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则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9. 一天有86400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秒;
分析:从08到11年试卷的试题中出现的有关有理数的知识可以看出,每年的试题类型的 差不多这几种.1. 求某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2. 科学记数法;3. 利用不 等式等知识求出解集然后用数轴表示出来.这三种题型,都是属于给分的题目.是 每年必考的题目.也是比较简单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主要内容: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型、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法运算等.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
难点: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
实例:1.计算:332746535
xy xy x xy xy +++--- 2. 先化简,后求值
3223124(32),33
x x x x x x x +--+-=-其中 3. 小明在实践课中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模型一边长为3a+2b , 另一边比它小a-b , 长方形模型周长为多少?
分析:整式的加减运算是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进行整式的加减就是将整式化简,化简的主要方法是合并多形式中的同类型和去括号.对于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重点,教学中要适当加强联系,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
难点: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
实例:1. 一个两位数的各位数字与十位数字都是x ,如果将个位数与十位数字分别加2和1, 所得新数比原数大12,则可列的方程为( )
A. 2312x +=
B. 10312x x ++=
C. ()()()10101212x x x x +-+-+=
D. ()()10121012x x x x +++=++
2. 解方程 34 1.60.50.2
x x -+-= 3.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为了拓展销路,商店对某种照相机的售价作了调整,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的利润率为 14%,如此种照相机的进价为1200元,问该照相机的原售价是多少元?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 以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 要灌输给学生两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个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这一过 程中的蕴涵的模型化(包括符号化)的思想;另一个是解方程的过程中蕴涵的化归 思想.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别题目的具体解题过程,而应关 注对于以上两个思想方法的渗透和领会,在整体上认识问题的本质.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概念;对一些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 柱、圆锥、球等);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的认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角以及角度的认识.
重点: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的概念和性质;角的概念. 难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实例:2009年莆田市中考中涉及到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的知识
13.如图是一房子的示意图,则其左视图是( )
A .
B .
C . D.
(第13题图) 正面
2010年莆田市中考中涉及到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的知识
2011年莆田市中考中涉及到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的知识
6. 如图所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形状是()
A.长方体B.三棱柱C.圆锥D.正方体
分析:本章的内容是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的学
习来发展空间观念,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