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设计(1)
2021年《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 ___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
生: ___。
2、师:你对 ___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3、出示 ___ ___,教师简介 ___:伟大的 ___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
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
生:有两万五千里……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 ___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自豪地读课题。
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
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
同学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 ___。
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
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
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
……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 ___乐观主义精神。
生……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年级下《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七律长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七律长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2. 掌握七律的写作形式和技巧;3. 培养学生爱国、勇敢、冒险、团结、勤奋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七律长征》的诵读与理解;2. 七律的写作形式与技巧;3. 学生勇敢、冒险、团结、勤奋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2. 如何掌握七律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播放《七律长征》的诵读视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气息和创作背景。
2. 探究环节:(1)了解长征:a.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重要路线和经过的地域。
b. 介绍长征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反思长征所传达的团结、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2)理解七律长征:a. 解读诗歌中的音韵变化、格律排布、意象和意义。
b.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感悟和归纳的能力。
c. 分析《七律长征》的写作风格与主题,引导学生掌握七律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3)写作体验:a.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以“长征”为主题创作一篇七律诗。
b. 通过同伴讨论和老师指导,互相学习和提高写作水平。
3. 总结反思环节:a.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b.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体悟,回顾长征精神对自己成长和学习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七律长征》的诵读视频;3. 长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4. 七律写作素材和参考案例。
六、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诵读和理解表现;2. 学生的写作和展示表现;3. 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体悟。
2024最新-《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2023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3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七律长征冀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2.教学方法多样化:本案例采用了图片展示、故事引入、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通过提问、讨论和解答,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中。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本案例设立了多种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表演、讨论、探究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2.设立一些评价指标,如诗歌背诵、理解程度、团队合作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品质。
3.通过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七律长征》全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学习欣赏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七律长征》,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培养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革命题材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理解诗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欣赏古诗词: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欣赏古诗词的心得,培养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生字词:略3. 诗句解析:略4. 诗歌背景: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答案:略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长征的历程,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讲故事、演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歇台子小学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1.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七律·长征》一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七律·长征》的阅读与理解,诗歌背景及作者的介绍,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以及相关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七律·长征》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题材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以“长征”为主题的诗歌,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内容:诗歌背景:长征作者:毛泽东韵律:七律意境:壮丽、豪迈3. 朗读技巧:节奏、语气、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长征”为主题,写一首七言绝句。
2. 答案示例:红军长征万里征,千山万水映征程。
战胜艰难勇向前,英雄气概永传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关于长征的讲故事比赛,让学生了解更多长征的历史故事。
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朗读技巧的指导3. 作业设计的难度与答案示例的恰当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长征的艰辛历程,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七律·长征》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七律·长征》全文解读;3.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4. 词语解析:艰险、千山、万水、尽开颜;5. 课文朗读与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七律·长征》的全文内容,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与节奏;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分析,词语的深入解析;2. 教学重点:《七律·长征》全文内容的理解,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征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诗歌背景,带领学生朗读《七律·长征》;3. 课文解读: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讲解重点词语;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感悟;5. 例题讲解:讲解与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如成语、修辞手法等;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七律·长征》;2. 内容:课文重点词语、韵律与节奏、红军长征路线图;3. 形式:图文结合,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七律·长征》,并背诵全文;(2)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1)略;(2)红军长征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千山万水,最终取得胜利;(3)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七律·长征》的内容,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长征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了解长征精神。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七律.长征 ▎冀教版(1)
2.大渡河遇到了什么艰难?出示视频,帮助理解“寒”。
3.指名感情朗读
【“暖”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理解“暖”字表达的红军的欣喜;让学生通过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感受“寒”字表达的红军的惊险与悲壮。】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毛泽东写下这首诗的第二天,他便在排以上的干部会上进行激情朗诵。请听——
想读读这首诗吗?
二、初读,读顺诗文
1.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读诗,读出节奏。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理解诗文。
1.默读,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的意思。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2.谈谈对诗题的理解。从哪看出红军长征胡艰难?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和水?圈出来。
2.理解“逶迤”。出示图片,用什么词形容?五岭跨越四省,纵横千里,一路都是崎岖的山路,翻越它,难吗?就是这样的难以翻越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3.课件出示:乌蒙图,这就是乌蒙山。如果此时又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乌蒙山,你又会想到哪一个词?就是这样的难以翻越的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图片理解重点词语“逶迤”“磅礴”,体会五岭的长,乌蒙山的高大,体会红军大无畏的精神。】
4.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红军的无畏乐观)
5.是啊,你逶迤的五岭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你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手指板书)这就是只等闲。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4“暖”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理解“暖”字表达的红军的欣喜;让学生通过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感受“寒”字表达的红军的惊险与悲壮。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冀教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书面文字、观看影像、图片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下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在这个教案我们依据诗词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方面做了尝试,在诗词中的许多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补充相关的信息资料,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深化情感,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2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1、懂得诗词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
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回忆《忆秦娥娄山关》激趣导入,了解七律诗特点。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是谁吗?生:(学生回答)毛泽东师:对!关于毛泽东你知道多少?生:毛泽东是《忆秦娥·娄山关》作者。
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着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诗这位伟人《七律长征》。
2、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你有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请问老师什么是七律?师:好你的问题非常好?七律是诗体名。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数数总共几行?每行有几个字?生看书后回答:诗句一共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以生为本,关注学情:由于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针对有些字词不太容易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加强预习。
2、抓住关键,研读感悟:在品读诗文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抓住"不怕"这个看似平淡实则掷地有声的词来作为研读的主题,使自主感悟的空间尽量地最大化,最优化。
二、教材理解:1、新课标对本文的教学要求:(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长征"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文本解读: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
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
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