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遇到不少问题与困惑,我觉得主要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吃透教材,紧扣课标,转变观念,大家共同探究研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驾驭课堂,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维知识目标。
现将我自己的一点见解罗列如下,以供共商:第一:新课程涉及内容多,模块教学跨度大,专题教学对学生要求高,难度大,课时紧张。
学生开始时较盲目,课时紧张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基础知识欠缺难以理解抽象的政治文明史。
第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科目多,分配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知识能力较差的同学跟不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认为是不重要的科目。
学习历史的目的也不明确。
一直以来的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不能勤于思考,讨论和探究,学习效果不明显。
第四:学生难于查找资料,知识储备太少,学习方法不当,仍停留在初中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上。
对知识不能有效的联系整合,知识一盘散沙,缺乏体系。
对于以上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对策,如下:第一: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把“教本”变为“学本”,教不仅仅是为了考而是为了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多在教学设计上多费功夫,变“学会”为“会学”。
第二:版本多,难度大,内容多,教师应理解研究大纲、课标、本地区的考试说明。
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多补充相关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校应加大课程资源的投入。
例如:图书、设备、影视资料、网络资源、或者实地考察的机会。
教师学生应利用现有的资源吸收知识培养能力。
第四:教师应改变在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注重知识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第五:改变“难、偏、旧、繁”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现状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六:抓主干、抓线索、注重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第七:据跳跃性、大跨度的特点,可灵活地避免教学习惯,发展时序的绝对性,呈现方式的相对性。
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困惑
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困惑小学科学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和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教学资源的匹配问题。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这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同时,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可能跟不上课程内容的变化,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材料。
2. 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采用更多的互动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创新能力。
这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家校合作的加强。
新课标强调家庭在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作用,需要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
这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面对这些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与同行交流经验、利用网络资源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共同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新课程教材处理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新课程教材处理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1、新教材中的一些老篇目的内容和注解与旧教材中的有很大的出入,我们该如何处理。
特别是一些古文,比如必修五《逍遥游》这篇课文中的“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从字形到字义的解释,新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2、如何使新教材与高考考试有机结合起来。
现在我们学的是新课文,接受的是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教育模式,而对学生进行检测的却是旧的知识、旧的考试模式。
新的教材怎样才能与新的考试结合起来,而新的高考究竟是何种模式我们教师心中一团漆黑。
3、课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课堂无限开放。
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
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实际上使初中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费的境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
4、合作成了说法而不是做法部分教师片面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字招牌”,仿佛课堂上不用“ 小组合作学习” 就不是新课堂了!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
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
其结果只能是学习合而不作,各自为战,用个人意见替代小组观念。
有的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
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
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5、.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
版本 . 同版 本新 教 材 的素材 选 取有 较 不
大 差异 . 同一 知识 点还 出 现 了不一 样 对
价 方案还 很模 糊甚 至缺失 。新课 程评 价
方 案 的缺失 . 先 表现 为 高考 方 案 出台 首
的诠释 。这 种课标要 求 的模糊 性 和教材 版 本 的多 样 性 使 我们 很 难 把 握 教 学 内
未来 , 资源 、 息 、 对 信 师资 、 费 要求 较 经
高 .其 整体 设计 理 念 以城市 为 中心 . 即 使 在 一定 程度 上考 虑 了农 村 的情况 . 但
总体 上 与农 村特 别 是 贫 困 地 区实 际 情 况 相去甚 远 这 种 以城市 为中心 的课 程 理 念 与 农 村 课程 资源 匮 乏 之 问 的矛 盾 非 常突 出 . 而且 教材 编 写缺 乏对 农村 实 际的 深 刻认 识 .无 论 从教 材 的 内容 设
嵌 窗 ¨ n ih 0 @ 理论 之 I Z ou u h
困 惑
陕西省旬 邑县第二高 中 赵军珂
新 课 程 改 革 已 经 进入 全 面 实施 阶
段 .学 生 多元 发 展 成 为 教 学 的最 终 目
计。 还是 教 学 资 源 建设 . 高 高 凌 驾 于 都
度令 人质 疑 . 课程 实施 最 终要 归 结 于 新 怎样 的 课程 评价 。 们心 中无数 。课 程 我
容 的广度 和 深度 。另一 方 面 , 由于新 教 材不 仅重 构 了教 学 的知识 框 架 . 而且 增 加 了许 多体 现学科 时 代性 的 前沿 知 识 . 从 狭 义 的教学 资源 看 . 够与 新教 材 配 能 套 使 用 的图 片 、 习 、 练 多媒 体 课 件 等 资 源 严重 匮 乏 。面对 如此 状况 . 我们 无 所
新课改的困惑
新教学环境带来的困惑
技术组:徐勇作为新进的技术教师,学生素质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的变化,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得到指导:1、课程的定位困惑
学生绝大部分的素质都很好,学生能很快的处理所学的知识,这是我这一学期来最大的感受。
但由于技术课的特殊性,学生来源的差异性,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困惑。
技术课是仅仅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课,所以技术课在学生中的位置,仍然显得极不重要。
学好学不好无所谓,所以就变成了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2、新课程改革的困惑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以导为主,所使用的教材,为大家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学生探索学习。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明显地感到,虽然理论上是一套套的,但更多的是令人陌生的、生吞活剥的概念,感觉听起来就磨拳擦掌,做起来却——无从下手。
3、专业技能急需提高
通用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属于全新课程,仅仅一本教材,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案例可借鉴,没有培训提高,所以业务不熟急需提高。
对于全新课程教材的把握,目标的确定等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感觉迷茫。
学习新课程的困惑与收获
学习新课程的困惑与收获学习新课程是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的挑战。
新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困惑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然而,面对困惑,我们也能从中收获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本文将探讨学习新课程时的困惑,并分享一些应对困惑的方法,以及从中收获的一些好处。
第一节:困惑的来源及表现学习新课程时,我们往往面临各种困惑。
首先,新的教学内容可能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太一致,导致我们对新内容的理解困难。
其次,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可能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适应,这也会使我们感到迷茫和困惑。
此外,新的学习任务可能更加复杂和繁多,让我们感到压力倍增。
这些困惑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以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1. 对新知识的难以理解:新的教学内容可能涉及到一些陌生的概念和观念,导致我们无法迅速掌握和理解。
2. 学习效果不佳:由于学习方法的改变,我们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高效地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3. 学习时间不足:新的学习任务可能更加复杂和繁多,我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节:应对困惑的方法面对学习新课程时的困惑,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并克服困难。
以下是一些应对困惑的方法:1. 主动请教老师:如果我们对新的学习内容感到困惑,可以主动请教老师。
老师通常会很乐意为我们解答疑惑,并给予我们指导和建议。
2. 寻找同学帮助:有时候,同学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我们不懂的知识点,找他们请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内容。
3. 多做练习和实践:通过多做习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加熟悉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避免学习时间不足的情况出现。
第三节:学习新课程的收获虽然学习新课程会带来一定的困惑,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收获。
首先,学习新课程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
课程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困惑及解决思路
课程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困惑及解决思路
在课程发展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困难、困惑以及相应的解决思路:
1.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课程内容可能跟不上时代步伐。
解决方法是建立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审和更新,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更新,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满足现代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解决思路是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资源,采用项目制学习、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教学质量评估难题**: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是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可以尝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还应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4. **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课程质量。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进修交流、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5. **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可能导致某些课程发展受限。
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课程重要性、学科发展趋势及学生需求合理分配教学设施、经费和技术支持等资源。
6.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或目标感不强,影响学习效果。
对此,可从课程设计上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以上都是课程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具体实施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持续改进。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学习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把“自主”变成“放羊”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在教师必要的讲解、计划和引导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练习,没有具体要求,练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练到底,满堂练,成为典型得“放羊式”教学。
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
这些做法,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主得权利,课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于是一些体育教师就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这种场景在目前一些公开课上可谓司空见惯。
--探究学习被泛化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趣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方式的,无需探究、考究的偏要去探究、考究,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价值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廉价的表扬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体育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你很聪明”、“你真棒”的话语不绝于耳。
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无论怎么错都不能批评,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新课程教学中困惑与对策论文
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改革如同一缕春风,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孩子们创设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以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吸引了所有教师的目光,大家纷纷尝试,可以说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但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如何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中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使用。
课堂上,学生们人人参与,互动合作,这样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启迪和享受。
但实施合作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很多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往往成了摆设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要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
四是合作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总之,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浓厚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太浓厚,学习的热情不高。
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和问题
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和问题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而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新课标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惑和问题。
二、新课标落实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1. 教材选用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教材选用问题导致了很多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教材有更高要求,但是目前市场上好多教材并没有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在选用教材时也存在差异性。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在授课时感到困难。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传统讲解式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讲解-练习-检查”模式也需要进行改进。
3. 教师培训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培训问题,导致很多老师在授课时感到困难。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很多老师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在教师培训时也存在差异性。
4. 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导致了很多家长和学生感到困惑。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和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些要求;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
三、解决新课标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1. 教材选用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材选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材审定工作、推广优秀教材、鼓励教师自主编写教材等。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
3. 教师培训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师培训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老师的素质;开展定期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交流活动,促进老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新课改下的课堂困惑和建议
新课改下的课堂困惑和建议
1. 课堂困惑:
-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如何真正实现学生主导式学习?
- 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平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如何因材施教?
- 新型教学模式下,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2. 建议:
- 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
-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 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方案。
-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 营造良好师生互动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只有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应对
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应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应对课程改革如一股春泓,滋润着教育这块绿地。
在这块绿地上,我们与新课程同行,同新课改晤谈,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
在这块绿地上,我们学习新理念,研究新课程,走进新教材,尝试新教法,拥有新课堂,创造新经验。
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又遇到了诸多困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困惑之一教材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巨大,其国家教材无法满足各地区学生的需求。
如数学二下教材,认识钝角、锐角,教材呈现的一幅图是上海黄埔大桥,目的在于说明钢索与桥面形成的角是锐角,两组钢索之间形成的角是钝角,由于这个实例远离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师感到十分棘手。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本的思想,把教材作为凭借,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于是,教师就把学生带到滑滑梯前,实地指导观察,现场传授知识,学生兴味十足。
困惑之二教材要求超越学生能力小语《大纲》要求: 1 2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_00~_00个,每课书仅识字就要达到10 _个以上。
识字量之大与学生年龄之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加上识字的枯燥无味,学生头疼,老师心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1)、看图识字,借助实物识字,读童谣、讲故事、猜字迷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2)、让学生建立识字袋,识字本,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建立识字展示台,评选识字大王,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困惑之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根深蒂固,只有专攻,缺乏学科间的融合,不善于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课堂呆板,效率低下。
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很显然,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为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走校本教研之路,打造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其主要作法:(1)、从上网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入手到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系统地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
关于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困惑
关于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困惑
小学英语新课标自实施以来,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但同时也给一些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
这些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课程目标的转变: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
仅仅是语法和词汇的记忆。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从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新课标增加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要求学生在
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
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
型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这对习惯了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
教学方法。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
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
的最终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5. 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网络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这要求教师具备
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
面对这些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交流学习、自我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教师解决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进行充分的国际比较、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中小学目前课程的现状和某些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需求,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与六个具体目标,描绘了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远景。
新课程中的新教材首先体现出了定位准确。
新教材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综合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高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自然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发展学生的身心并进;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使学生认识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视理性和精神。
其次体现出理念全新。
1、打好不同的基础,让不同的学生各获最佳发展。
在设计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求而设计了选修课。
2.新教材在强调师生的信息交流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
3.改革封闭式教学,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维活动的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内涵,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
那么新课程带给我们什么呢?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和博大无私的广阔的胸怀,教不了;没有勤钻研、善反思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志愿要坚,思想要灵,行为要笨"的全新理念,绝对教不好。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角色行为必须变化。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新一轮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血液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
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有关部门将周期性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叫许饿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彻底改变"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局面,
必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大基础"的价值取向,教师和学生必将随新课程的发展而发展。
新课程将带给我们很多很多……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向教师提出哪些挑战?教师的教学方式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个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这样的学生,怎么会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怎么能够不唯书、不唯师,怎么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新课程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变化。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行为注意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庞维国先生将"自主学习"概括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汇总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生(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新课程带给我们是有效的教学。
它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即良师益友。
教师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教师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些好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它不仅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
传统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