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分配理论
2010第十二章之1力矩分配法
上题若列位移法方程式,用逐次渐近解法: 上题若列位移法方程式,用逐次渐近解法:
10θ B + 3θ C − 240 = 0 (1) θ B + 3θ C + 200 = 0
将上式改写成
第一次 近似值
θB
24 20 2.4 2 0.24 0.2
θC
-66.67 -8 -6.67 -0.8 -0.67 -0.084源自二、分配系数D M A
θA
点有力矩M, 设A点有力矩 ,求MAB、MAC和MAD 点有力矩 B 如用位移法求解: 如用位移法求解:
SAB = 4i 1 于是可得 SAB= 3i SAB= i 1
iAD
iAB
M AB = 4i ABθ A = S ABθ A
iAC
C M MAD MAC MAB
M AC = i ACθ A = S ACθ A
M AD = 3i ADθ A = S ADθ A
∑
A
SAC MAC = M ∑S m = 0 M = ( S AB + S AC + S AD )θ A A
}
SAB MAB = M 1 ∑S
A
θA =
M M = SAB + SAC + SAD ∑S
SAD MAD = M ∑S
A
分配力矩是 杆端转动时产生 的近端弯矩。 的近端弯矩
§12-1 本章概述
3、以连续梁为例,介绍了超静定结构影响线和内力包络图。 4、超静定结构的近似法:
多层多跨刚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计算法。 多层多跨刚架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
正负号规定: 正负号规定
本章中对杆端转角、杆端弯矩、固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与位移法相同,即对杆端 杆端顺时针旋转为正号。 杆端 作用于结点的外力偶荷载和作用于转动约束的约束力矩, 也是顺时针旋转为正号。 杆端剪力的正负号规定也与位移法相同。 杆端
收益分配和股利政策
苏州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32
固定股利政策和固定比率股利政策的比较
固定比率股利政 策
固定股利政策
苏州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t
33
3. 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 指事先预测今后若干年的盈利情况,计算可供 分配的利润,按每年较为稳定和适度增长的原则, 确定每年分配的股利。
第十二章 收益分配和股利政策
第一节 收益分配 第二节 股利及其形式 第三节 股利政策理论和股利政策 第四节 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
苏州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1
第一节 收益分配
从广义上讲,收益分配包括销售收入取得 以后的成本的补偿、税收的支付以及税后利润的 分配等问题。
从狭义上讲,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将其净盈 余(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者的过程,又称利润 分配。
采用固定股利政策的不足之处: 容易形成固定负担;不利于所有者对公 司真实盈利状况的了解。
苏州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31
2.固定支付比率政策 —— 指事先确定一个比率,每年在当年税后利 润中按此比率计算应支付的股利。
优点: ➢ 股利体现公司盈利情况,股东容易接受 ➢ 股利分配与公司的现金流量相适应
缺点: ➢ 容易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 不能将股利政策与筹资决策统筹规划安排
✓ 公司应主要根据股东愿望来考虑股利的发放
➢ 理由:
✓ 股利信息传播论:发放股利 → 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及 盈利好 → 股价上升
✓ 偏爱收益论:多数股东追求现实的利益 → 应当发放 股利
✓ 消除不确定感论:“手中之鸟论”
➢ 问题:未考虑股东的长远利益和公司的发展
苏州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24
二、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
21
股票价格P与股利D的关系
马可福章12章逐节解释
马可福章12章逐节解释篇一:马可福章是当代日本著名的金融学家,他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模型,被称为“福章模型”。
12章逐节解释马可福章的《福章模型》是一本较为全面的介绍马可福章理论和模型的书籍,以下是对每一章的解释和拓展。
第一章:介绍福章模型的背景和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背景、起源以及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
福章模型最初是由日本财务学家马可福章提出的,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这一模型,用于解释股票市场的波动。
这一模型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工具。
第二章:福章模型的基本假设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市场的有效性、价格粘性和波动性等。
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可以自动调整价格,价格粘性是指股票价格不会无限制地上涨,波动性是指股票价格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这些假设对于理解福章模型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
第三章:福章模型的数学模型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数学模型,包括市场指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和风险平价模型等。
这些模型都是基于数学公式推导得出的,能够准确地描述福章模型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过程。
第四章:福章模型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应用,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这些应用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并制定更有效的投资策略。
第五章:福章模型的局限性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局限性,包括市场风险、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信息不对称是指投资者和公司之间信息的不平衡,外部性是指政府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这些局限性对于福章模型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第六章:福章模型的改进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改进,包括风险管理和信息经济学等。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市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信息经济学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这些改进能够进一步完善福章模型,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福章模型的扩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扩展,包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理论等。
分配理论
• (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家研究分配的理论结构是把实际工资看作是由“最低限 度的生活资料”所决定的“既定的量”,它是保证劳动者得以传宗 接代和社会生产过程得以重复进行的水平。 二、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马歇尔、克拉克等。 新古典经济学家更注重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核心是商品价格的决 定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受同一个原则所支配,这个原则是由追求 最大化目标的经济行为者的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决定的。 三、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萨缪尔森、库兹涅茨等。 “帕累托”最优、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 四、分享工资理论。代表人物:马丁·魏茨曼。 分享工资,是指对生产单位的利润分享,也可以看作是分红工资。 它是工人的工资与某些经济效益指标挂钩、随经济效益水平而同比 例增减的劳动报酬制度。
分配理论
——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第五组:蔡冈谕、曹利娟、王丹
Contents
• (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 • (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 (三)马克思与当代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 的比较 • (四)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 (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
1、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生产条件的一定的社 会性质和生产当事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 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 2、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由每年新追加的劳动新加进的价值, ……一部分属于或归于劳动力的所有者,另一部分属于或归于资本的 所有者,第三部分属于或归于地产的所有者。”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因 此这种分配方式不公平。 3、未来社会分配原则:未来社会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共产主 义社会的按需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理论(分配理论)
如果把社会上的人口 分为五个等级,各占 人口的20%,按他们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 额的大小可以作出右 边的表。
等 级
人口 百分 比
累 计
占总收 入的百 分比
累 计
1 20 20 6 6
2 20 40 12 18
3 20 60 17 35
4 20 80 24 59
5 20 100 41 100
OY为45度线,表明收 入分配绝对平等,称 为绝对平等线
生产资料称资本品。 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
效率,而且迂回生产 的过程越长,生产效 率越高。
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 现就必须有资本。 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 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二、关于利率(i)的决定
取决于对资本的需
求与供给。
i
(二)社会福利政策
1、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1)失业救济金 (2)养老金 (3)残疾人保险金 (4)最低生活保障金 2、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
3、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
4、对教育事业的资助。
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大学生贷款、资助学校 的科研和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5、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
边际生产力(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一种 生产要素投入量不断增加,而其他生产要 素不变,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在一个 时期内可以增加,但最终还是会递减。
W
D
O
L
L代表劳动的需求量,W 代表工资水平, D 为劳动的需求曲线。
二、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成本。包括两类:
实际成本:维持本
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
家的收入。
现代化大生产,都是厂商组合劳动、资本、 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要素加以经营的。厂商 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按照参加生产的各个要 素所发挥的功能分配给要素所有者。因此,生 产要素价格决定了厂商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在 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这正是将要素价格理 论称为收入分配理论的原因。
分配理论.ppt
1000 10 20 30 40 50 QL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随着工资率提高, 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时 间增加。而收入效应 使得劳动时间减少, 闲暇时间增多。当工 资提高的收入效应大 于替代效应时,劳动 的供给曲线向后方弯 曲。
❖ 劳动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率越高,对牺牲 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就愈愿意用多劳动来 代替多休闲。换言之,工资率上升时,不劳动 (闲暇)所蒙受的损失要大,即闲暇的机会成 本增大,因此,劳动者会以多劳动来代替闲暇。
工资率的差异—《马和驴子》
马和驴子拉着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车。上坡时, 主人狠狠地抽了马一鞭子,高声吆喝:“用劲 拉!”马不理解,说:“我和驴子一道拉车, 为什么只打我一个!”主人说:“车主要靠你 拉,驴只是你的助手。”
回到家里,主人给马送来很多好吃的食物, 却只给驴送来一把干草。驴感到很委屈,说: “我和马一道拉车,为什么只给马吃好吃的?” 主人说,“你拉车时没有花多少力气,有什么 可抱怨的?”驴子无话可说了。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满足个人的欲望,才需要商品,这 种需求是直接的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商品需求引伸 出来的间接需求,一般情况下不是直接用来满足人的某种 欲望。从对商品需求而产生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从需求 产生的来源看,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往往不能单独发挥作用,生产某商品不可能只使 用一种生产要素,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从需求 生产要素的使用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一种联合需求 或相互依赖的需求。所以,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间接的、 派生的和联合的需求。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的决定
W(元/小时)
W1
E1
W0
E0
L
O
L1 L0
(小时)
四、工会提高工资的方法
财务成本管理·课后作业·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股利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习惯于采纳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的公司是〔〕。
A.财务杠杆较高的公司B.盈利比立稳定的公司C.盈利动摇较大的公司D.盈利较高但投资时机较多的公司2.股份为了使已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尽快地实现转换,或者为了到达反兼并、反收购的目的,应采纳的策略是〔〕。
A.不支付股利C.支付固定股利3.某公司现有发行在外的一般股1000万股,每股面额l元,资本公积8000万元,未分配利润16000万元,股票市价50元;假设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市价折算,公司资本公积的报表列示将为〔〕。
4.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是〔〕。
A.股利宣告日B.股权登记日C.除息日5.企业投资并取得收益时,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这一要求表达的是〔〕。
A.资本保全限制C.超额累积利润限制6.在以下股利政策中,股利与利润之间维持固定比例关系,表达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对等关系的是〔〕。
7.某公司上年税后利润600万元,今年年初公司讨论决定股利分配的数额。
估量今年需要增加投资资本800万元。
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是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今年接着维持。
按,至少要提取10%的公积金。
公司采纳剩余股利政策。
筹资的优先顺序是留存利润、借款和增发股份。
那么公司应分配的股利为〔〕。
8.我国?公司法? 了只有在四种情形下才能回购本公司股份,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四种情形之一的是〔〕。
C.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D.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9.以下有关利润分配的讲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B.股份原那么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C.法定公积金能够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10.以下有关股利无关论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11.我国上市公司不得用于支付股利的权益资本是〔〕。
A.资本公积C.法定公积金12.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的。
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
2. 生产要素需求的决定
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类似,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是指厂商对应于一定的要素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 要素数量,或者说是指厂商为购买一定数量要素所愿支 付的价格。厂商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上对要素需求量 的大小是由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
3. 边际收益产品与边际产品价值
假定其他要素使用量固定不变,只考察厂商对一种 可变要素的需求。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对使用要 素生产产品的任何一个厂商而言,其产品销售价格不随 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厂商可以按既定价格卖出任何数量 的产品。换句话说,对任何一个厂商来说,每增加一单 位产品的销售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始终不变且等于产品价 格,即MR=P。
两者之间的差额为 VMP-MRP=(MPP•P)-(MPP•MR)
=MPP(P-MR)。
三、 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供给取决于要素所有者面对一定的要 素价格愿意且能够向市场提供的要素数量。在完全 竞争的要素市场上,要素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人数众 多,单个卖者和买者对生产要素供给量和需求量的 变化不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从厂商的角度具体 分析,由于单个厂商所愿意购买的要素数量在整个 要素市场供给量或需求量中只占很小份额,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最早提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 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 其边际生产力。后来的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进行了 改进,认为生产要素价格不仅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只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 收益)相等时,厂商才能在要素使用上达到利润最大化 。同时,要素供给也是决定要素价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图7-7所示,MFC与MRP相交于F点,F点对应的要素 量就是均衡的要素使用量QF,在与QF要素量对应的AFC曲 线上的E点,决定了均衡要素价格为PF。
分配理论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国民经济体系的 神经中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有着 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银行和储蓄部分的有关知识会在2009年高考 中有所呈现。考生要特别注意中央银行的性质 和作用、银行的作用,适度储蓄对经济的影响 及对不同个人投资方式的区分和选择。高考对 这部分知识的考查——般会结合我国宏观调控 政策的具体举措及具体事例,主要以选择题形 式进行。
增长 33.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1.8%。
环境保护支出增长99.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4.6
%,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9.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36.1%,均高于财政收入增速。据此回答3一5题。
3、材料表明①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②财政支出反映出政府的政策 ③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的
财政支出及教科文卫事业的财政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
④国家用于行政管理和国防的财政支出有较大幅度的
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主干材料体现了财政的如下作用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财政
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④财政有利于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常识
专题六:分配理论
2009年最新考点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考点32:国民收入的分配 考点33:财政收入和支出 考点34: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考点35: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考点36: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考点3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本部分知识主要是介绍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 社会产品分配,包括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国家运 用财税手段,突出表现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 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本部分特别要把握财政 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关注我国税收的性质及其对 经济增长的作用。一般会结合图片、表格,典型事 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财 政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2009年高考的核 心考点,覆盖范围比较广,灾后重建;重大工程建 设,如铁路、公路、航空及港口建设;民生经济投 入。一般会结合其他部分考点综合考查,同时也可 能会结合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等进行考查。
分配理论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2)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W
DL0
DL1
SL
E1
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W1
W0
0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不但会使工资
增加而且可以增加就业。
E0
工会增加厂商对劳动需求的主要方法
增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通过议会或其它活动来增加 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L0 L1
9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2、劳动供给
1)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
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工资下某一
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数量。
W 工资
SL劳动供给
单个劳动者劳动变化的规律:
在工资低于一定水平时 (W1),W↑→L↑; 在工资超过一定水平 ( W1 )后, W↑→L↓
W1
0
L劳动数量
10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为什么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
W 工资
SL劳动供给
W1
0
L劳动数量
11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2)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横向叠加可以得 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但竞争充分的劳动市场供给曲 线通常不向后弯曲——当工资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 量可能会减少,但新工人会加入→市场劳动供给量↑。
38
四、企业利润的决定
3、经济利润(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超过正常利润水平之上的利
润。或者说超过使企业继续处在该行业 所必须的最低限度利润之上的利润。
经济利润来自创新的报酬或者垄断的收
益。
《分配理论》PPT课件
• 工资提高,劳动供给增加;工资提高,劳动供给 由提高转为不变;工资提高,劳动供给减少。
劳动供给曲线
W S C
W2
W1
B
A W0
O L
3、劳动市场工资的决定
W
D
S
W0
E
O
L0
L
一般情况下工资水平的决定
• 4、工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 西方经济学认为,工会作为劳动供给的垄断者,控制了劳 动的供给,这样,劳动市场就是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工会可用种种方法影响工资水平。
西方经济学
牛国良 主编 孟秋菊 讲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本章提要】分配理论是解决经济学中为谁生产的问 题,也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给社会各阶层的 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沿袭的仍是萨伊和马歇尔的分 配方式。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三位一体 ”的分配公式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
• 3、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要素需求 • (1)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 •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价格是不
变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 边际收益产品。因为厂商购买生产要素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他必须使生产要素的边际 成本与其边际收益相等。这样,边际收益产品曲 线也就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而根据边际生产 力递减规律可知,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最终是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所以,厂商的生产要素需 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2)市场的生产要素需求 • 整个市场的生产要素需求是各个厂商需求之和, 所以,市场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 方倾斜的曲线。
生产力,厂商才会维持现有工人人数。
• (2)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利息
《分配理论》课件
VS
国际贸易与投资
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 配置,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收入分 配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对分配理论的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 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关 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福利水 平的提高。
分配理论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它涉及到生产、交换 、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分配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们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基于劳动价值和土
地价值的分配理论,认为劳动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们的价值
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02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揭示市场规律和消费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区块链技术
通过去中心化的账本技术,保障交易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公平 交易。
经济全球化对分配理论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全球价值链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 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促进全球经济的 互联互通。
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如马歇尔、克拉克等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认
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它们在生产中的贡献和应得的报酬
。
03
现代经济学时期
现代经济学家们如萨缪尔森、米德等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认
为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决定了资源的分配。
分配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资源合理配置
THANKS
谢谢
04
CHAPTER
周新城: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
周新城: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当前,人们对分配问题议论纷纷。
这种议论,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实际工作层面,即揭示社会上分配不公的种种现象,提出解决办法;另一个是理论层面的,即从理论上探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国情的合理的分配制度,进而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和遵循。
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后一层面的探讨,更为重要些。
为了从理论上研究分配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读一下《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著作,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
当前我国理论界在分配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种就分配谈分配,离开生产、交换、消费,孤立地研究分配的倾向。
尤其是离开所有制来研究分配问题,更是普遍现象。
这种倾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马克思在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批评说:“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围绕着分配兜圈子。
” 他批评说这是“开倒车”行为,因为他早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就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指出生产决定分配,而交换、消费对分配也有着重大影响,因而必须联系生产、交换、消费来研究分配问题。
这种“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
应该看到,分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任何物质生产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都是社会生产。
“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
”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经常喜欢把单个的个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然而像鲁滨逊那一类的故事,只是文学家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实物形态的产品运动只是人们经济关系的物质承担者。
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的研究对象不是产品运动本身,而是产品运动背后隐藏着的人们的经济关系。
分配理论的陈述——与卫兴华、谷书堂、绛锦聚、钱伯海、关柏春磋商
分配理论的陈述——与卫兴华、谷书堂、绛锦聚、钱伯海、关柏春磋商一、标题: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 - 分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是满足各种需求。
在经济学领域,人们的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如食物、住房和交通工具等,也包括非物质需求,如自由、尊重和美好的人际关系等。
因此在分配理论中,明确“需求”的概念十分关键。
基于人的基本需求,分配理论也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即权利原则、效率原则、公正原则和最小化原则。
权利原则强调一切合法收益都应该尊重个体的权利;效率原则强调在分配过程中要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公正原则强调在分配过程中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最小化原则强调优先满足社会上最需要的人的需求。
二、标题:分配制度的演进与不同制度下的收入分配差距分配制度的演进是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是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分配为主,同时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弱化收入差距。
而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收入分配主要是靠市场机制自然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也相对较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占有关系则更倾向于少数富人。
对不同制度下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制度下的优缺点。
例如,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收入分配比较平均,但是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无法激励个人的创新和创造力。
市场经济制度下,虽然收入分配的差距较大,但由于市场调节的作用,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个人的努力。
三、标题: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公平与效率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也是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经济学中,一般认为,要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但实际上,这两个原则之间常常存在矛盾。
例如,在税收政策中,增加富人的税收负担可以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但是过高的税收也会抑制富人的积极性,让人们逃税或逃避税收,反而成为效率的瓶颈。
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平衡?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办法主要有:建立渐进的税收制度、实行最小保障制和限制富人的收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 百分 比
累计
占总收 入的百 分比
累计
1 2 3 4 5
20 20 20 20 20
20 40 60 80 100
6 12 17 24 41
6 18 35 59 100
基尼系数
用公式表示为A÷(A+B)
Y
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 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 对公平;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 对不公平。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 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不 平均。
1995
1997 1996 1995 1994 1995 1998 1991 1994
53.7%
40.8% 60% 32.7% 30% 27.3% 48.7% 36.1% 35.2%
R0
O
N0
N
5.地租理论
3、地租的发展趋势
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D0→D1 土地的供给不会增加, 只能在S水平,所以,地 租有不断上升趋势
R
R1 D0 R0 O
D1
S E1 E0 N
N0
6.利润理论
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 正常利润的决定与工资类似, (经济)利润。 取决于“企业家才能”的供求 关系。 1、正常利润,即企业家才能的 企业家才能需求很大; 价格,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企业家才能供给很小; 在长期内,如果企业家得不 到正常利润,他就会退出生 企业家才能的供求曲线的交 产。 点所决定的正常利润就会远远 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工资。
心理成本:劳动是以牺牲闲暇的享受为代价的,劳动 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补偿劳动者这种心理 上负效用的费用就是劳动的心理成本。
3.劳动供给曲线
初期,工资增加,劳 动会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劳动 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工资高过一定限度, 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 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负 效用,劳动的供给量 反而减少。
国际通用的标准
基尼系数的国际比较(单位:%)
国别
中国 印度 日本
年份
1998 1997 1993
基尼系数
40.3% 37.8% 24.9%
韩国
菲律宾 泰国 南非
1993
1997 1998 1993-1994
31.6%
46.2% 41.4% 59.3%
墨西哥
美国 巴西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俄罗斯 英国 澳大利亚
i
D E S
i0
O
K0
K
5.地租理论
1、土地
(泛指各种自然资源) 特点: 数量有限 位置不变 不能再生
5.地租理论
2、地租的决定
地租由土地的供给和需 求的交点所决定。
R D S E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条垂 线,表明土地的供给不会 随地租的提高而增加,土 地的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 方倾斜。
3.工资的决定
W D S
E W0 O L0 L
4.利息理论
1.关于利息的来源
时间偏好理论—人们喜 爱现期消费,对未来难 以预期。放弃现期消费 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2.利息的作用 鼓励少(多)消费,多(少) 储蓄; 刺激企业用好资本; 抑制通货膨胀。
4.利息理论
2.迂回生产理论
迂回生产理论——先生产生产 生产资料称资本品。 资料,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 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产消费品,可以提高生产 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 效率,从而带来利息。 生产效率越高。
2.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
dU dU dY dL dY dL
3)自有资源的边际效用
dU , 表示增加一单位自有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dl
dU dU w dL dY
4)要素供给的原则
dU dU w dl dY
3.劳动供给取决于劳动成本
劳动的成本主要包括两类: 实际成本: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费用以及教育费用。
6.利润理论
3.创新的超额利润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 实行新的组合。 使它们在商业上有利可图。 每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后面, 都有许多人失败。 成功的创新出现时,一个暂 时性的垄断领域得以形成。 短期里,创新利润可以被争 取到。 很快就会被对手们和仿效者 们的竞争所消除。 当一个创新利润的来源消失 时,另外一个又会出现。
第12章
分配理论
1.生产要素的供给
1)谁是要素的供给者?
劳动——劳动者 资本——投资者 土地——土地所有者 企业家才能——企业家 拥有某种资源的消费者
2)什么是要素供给者的最大化行为?
效用最大化
资源即定性
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
部即定资源在“要素供给”与“保留自 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
用
2.生产要素供给的原则
1)效用最大化条件
消费者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 用”的资源边际效用相等。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 “要素供给” 资源边际效用是一种“间接效用”
要素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
U U Y L Y L
dU dU dY dL dY dL
I %
A
B
0 P % 100 M
洛伦斯曲线 a b c
基尼系数 最小 次之 最大
收入分配 最平均 次之 最不平均
0.4则是 “警戒水位”
基尼系数 小于0.2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绝对平等
0.2--0.3
0.3--0.4 0.4--0.5 0.5以上
收入分配比较平等
收入分配基本合理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包括五种情况:
引入一种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 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方式。
创新的超额利润是合理的, 应予以鼓励。
7、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 程度的标准。 1、洛伦斯曲线 是用来衡量
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 线。 它离开45度线越远表示社 会分配越不公平,越近则越 公平。
6.利润理论
2、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1)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只 是对从事某项事业失败可 要达到均衡状态就不存 能性的补偿,合理。 在任何形式的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 利润部分的利润。
2)垄断的超额利润
来自企业家的 创新,承 担风险,垄断。
卖方垄断:出售权,专买 买方垄断:购买权,专卖 垄断对经济的发展没有好 处,是一种剥削,不合理。
100 收入累计百分比I%
பைடு நூலகம்
A
B 0 100 人口累计百分比 P%
收入分配资料
美国统计学家M· 洛伦斯 O· 提出。 将一国总人口所得到的收 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 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 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 比, 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 口,40%人口……等所得 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 6%、18%等。
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 须有资本。 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 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4.利息理论
3.关于利率(i)的决定
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 与供给。 资本需求曲线D(投 资)与供给曲线S (储蓄)相交于E, 决定: 利息率水平为i0, 资本量为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