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试题讲义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2020新教材)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2020新教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2020新教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1.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少于200字)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基础知识、作文)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诗歌鉴赏选修《书愤》,默写背诵《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属相》,文学类阅读《二乘以三得八》是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题,基础知识全是课堂讲义和往届学业水平测试卷,作文属于材料作文,里面有很明显的写作提示,因此,这份试卷几乎是课内的知识,题目属于中等难度。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不少于200字)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1、选择题分层严重,最高得分20以上,最低6分,差距很大。

2、背诵默写题,部分学生最后一道题答题错误。

3、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阅读题,答题不规范,答案不完整,不会看分答题,尤其是诗歌鉴赏很严重。

4、写作题,普遍学生能抓住主旨,字数足,但得分普遍不高。

5、第19小题,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不理解英雄人物这个概念,将任课教师、班主任写入答题里。

3.考试情况:(班级全部列出,不够表格填写,请自行添加)班级授课教师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90分以上)优秀率平均分平均分排名81 杨彩霞30 86 30 86 96.9 182 杨彩霞26 58 26 58 91.6 283 邬胜芳18 45 18 45 88.1 384 邬胜芳 3 10 3 10 78.4 4二、答卷情况分析(题号不够请自行添加)题 号 1 2 3 4 5 6考察知识点信息筛选信息筛选信息筛选文言实词文言断句内容筛选题 号7 8 9 10 11 12考察知识点文言翻译炼字用典背诵小说中标题作用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手法题 号13 14 15 16 17 18考察知识点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中故事情节作用字音字形成语病句题 号19 20 21考察知识点语句连接写颁奖词写作三、今后教学启示及教学建议1、一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2、注重课内的知识讲解,指导学生复习课内知识,形成记教学笔记的习惯;3、要学以致用,将课内的知识灵活运用;4、注重书写;5、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试题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试题

灵宝一高2018—2019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清考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40个,每个1.5分,共计60分)1.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因素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2.有学者为了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晚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找到的最有利证据应是()A.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B.《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C.《诗经·国风·召南》载,“蚕妇发髻高高耸,日夜养蚕无闲空”D.传说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3.唐代元稹在《织妇词》中写道,“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说的就是为了不泄露“挑纹”绝活,竟然发生了使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嫁人的悲剧。

“悲剧”的发生反映出该行业()A.传承的保守性B.传承对象为女性C.传承的周期长D.严格的工艺要求4.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

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

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5.会馆是一个“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

身处异地的同乡商人逢年过节时把酒言欢,畅叙乡情,正所谓“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如同乡”。

材料认为会馆()A.提供了同乡商人的管理机构B.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C.便利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D.保护了客籍商人的经济利益6.“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

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昨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新闻直播间》栏目三度聚焦助残犟妈易勤的故事,神州大地到处易勤8年助残扶残、坚守良心的感人事迹。

②春节期间,不少商家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广告:凡在本店购货满500元者,本店将热忱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湖北省奖励“衣锦还乡”的新科澳网冠军李娜80万元,引发。

对此,省体育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对李娜的奖励符合现有政策和奖励标准。

④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 . 传颂敬赠质疑百家争鸣B . 传颂惠赠置疑百花齐放C . 传诵惠赠质疑百花齐放D . 传诵敬赠置疑百家争鸣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张贤亮的《绿化树》等作品,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 . 我区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区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C . 《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西方上世纪20一70年代问世的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

D .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3. (2分)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

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___。

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试卷(附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请用2B铅笔规范填涂,主观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课内文言基础知识一、必修一和必修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36分)(一)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秦军南(驻军)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在哪里)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秦王还柱而走(跑)1.B (购:重金悬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朝济而夕设版焉2.D (A 要———邀;B 倍———背;C 卒———猝)3. 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3分)()A.燕王拜送于庭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大王来何操D.以其无礼于晋3.C (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二)必修一课内文言(本题共3小题,15分)4.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类活用现象的是(3分)()①沛公军霸上②既东封郑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群臣怪之⑤又前而为歌⑥发尽上指冠⑦籍吏民,封府库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⑤⑦⑧D.②③④⑥4.【C】①沛公军霸上【n-v,驻扎】②既东封郑【名词使动,使……成为疆界】③因人之力而敝之【adj-v,损害】④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⑤又前而为歌【n-v,上前】⑥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⑦籍吏民,封府库【n-v,登记】⑧皆白衣冠以送之【n-v,穿衣服戴帽子】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每句1分,共6分)(1)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现(极,尽)(2)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3)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②顾笑武阳(回头看)6.翻译下列句子。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试题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试题

灵宝一高2018—2019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清考试高二语文第I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不同的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清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但在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探讨中所得的具体结论已暗寓戏曲演出与宗教节日密不可分的命题。

王国维采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戏剧起源于巫舞”的观念,他又考证了上古巫舞与戏剧的关系,指出在古代祭祀仪式的舞蹈中,“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先贤的论述表明节日与戏剧的起源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是世界上共通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在研究路径与方法选择上,与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大多限于正史、诗文书信、序跋、笔记等文人撰写的文献不同,研究视点从“都市戏剧”转向“农村戏剧”,更多留意地方志、会馆录、家谱、公私文书类较为零散的文献以及非文字的仪式表演、习俗,在研究方法上则引入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方法。

用大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

指出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演戏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节庆中表现对神的敬意。

他们却没有对宗教向艺术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他们的学说的影响下,国内学界开始重新评价戏曲中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小戏。

民间戏剧研究者王兆乾就将戏剧分为观赏性戏剧与仪式性戏剧,认为两者在戏剧观念、演出环境与演出习俗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仪式性戏剧原本是戏剧本源和主流,而观赏性戏剧只是支流,但传统戏剧史却将观赏性戏剧作为戏剧的主流,仪式性戏剧反成为遗漏的篇章。

高级高二(下)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级高二(下)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级高二(下)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高级高二(下)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B(泥—nì捺—nà奄—yăn)2.C(换—幻智—志含—涵)3.C〔出身:错误!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错误!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一齐:指同时或全部。

界线:指不同事物、不同范围的分界线,或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4.D(自惭形秽: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自我陶醉:不客观地自我欣赏.形影相吊: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孤独。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5.A〔B冒号改为逗号。

C句内括号放在“身上〞后。

D“《记钱钟书与围城》〞中的“围城〞应加单书名号。

〕6.D〔A“发挥民间力量〞与“民间力量……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杂糅.B“具有〞赘余。

C“犯人〞“写着〞“流放古塔〞搭配不当,将“‘犯人'在判决书上〞的“在〞改为“的〞。

〕二.7.C〔“内外〞不当.〕8.B〔原句为: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9.D〔没有因果联系,也不包含这样的信息.〕三.10.A〔构:诬陷〕11.D〔A动词,认为/连词,因为;B介词,引介出对象/比;C连词,表递进/表转折;D代词,他。

〕12.C13.D〔根据语段内容,李朝隐曾在中宗、睿宗、玄宗三朝任职。

〕四.14.〔1唉!是确实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3分〕〔2〕李朝隐一向清明正直,突然流放到远地,恐怕会使天下的人震骇。

〔3分〕15.〔1〕“忽〞“渐〞.〔1分〕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1分〕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1分〕(共3分)〔2〕此联从嗅觉、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纳凉时的绝妙之境。

最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及答案

最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及答案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bié)亲昵.(ní)打烊.(yàng)一爿.店(pán)B.咳嗽.(sou)肩胛.(jiǎ)巢穴.(xué)面面相觑.(qù)C.竦.然(sǒng)伺.候(cì)悲恸.(dòng)勉强.(qiǎng)D.瘦削.(xiāo)铺.盖(pū)坤角.(jiǎo)咂.摸(z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攫取黯淡滑溜溜恍然大悟B. 踌躅攀谈笑嘻嘻能言善变C. 眷写庾毙热辣辣鞠躬尽瘁D. 赔偿请柬孤伶伶兵慌马乱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②确定病情之后,主治医师王教授决定立即给他手术。

③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A. 权力实行凌驾B. 权利施行耸立C.权力实行耸立D.权利施行凌驾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中任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越俎代庖....的教学行为都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

B.陈奂生乘农闲的空当,打算出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C.突然,她的心怦怦跳了两下,就在一刹那间,像戳破一层窗纸似的,她百感交集....,什么都明白了。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2021年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匠吴晓画匠已经三年没上铜山了。

画匠没了铜山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生计眼看就要失了手艺,画匠心里焦急。

闺女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她哄画匠说,“爹,今天正月十六,我陪你上山吧,去看看木雕,檀香的,好闻着呢。

”画匠动心了。

换上中山装,带上礼帽,跟闺女上山了。

临行,他又带上了最近塑的几十件小玩意。

到了山门,画匠看到了一个相熟的朋友在景区门口卖香火。

画匠上去和朋友打招呼,周遭的老商户都和画匠有些交情,看见了不约而同围上来,说,“这不是画匠吗?多日子没见了?咋不来铜山了?” 画匠的朋友就上来打圆场,说,“来啥呢?泥爷泥奶都换成了木头爷木头奶了,咱庄稼人还拜个啥劲?木头里能长出麦穗来?”众人附和,画匠的脸愁苦得能拧出水来。

进得山门,画匠直奔东大殿。

东大殿里供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

画匠记得当年塑文殊菩萨的坐骑时,他还管闺女要了俩玻璃球,给青狮当眼珠子,这是多年前的事了。

闺女说,“爹,你闻闻,香吧,檀香木。

”画匠正神游呢,一下子被闺女拉回到了现实,他抬头看,眼前是一排披红挂绿的木雕神像,素白的脸,傲着呢。

他的眼睛猛然被木雕脸上的白光给刺伤了,一低头,眼泪落到了大殿的青砖地面上。

“走,走。

”他扯扯闺女的袖子,悻悻地往滴水崖去。

那个原本立在崖下,朴素得像个邻家婆婆的滴水奶奶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菩萨样的木雕神像。

画匠的心里又疼了一下。

“你带我去看看他们。

”闺女知道爹说的是谁,便带着画匠绕过一片茶园,来到几株竹子下,指着远处黑咕隆咚的山罅隙说,“诺,在那呢。

”闺女说,“爹,你别难过,出顶的泥塑还留着呢,上去看看?画匠说,“不看了不看了,早晚也要……唉!我管不了他们,看了净心疼,去人多的地方卖小玩意吧。

”闺女就把画匠带到戏台子那,摊开红绒布,把画匠塑的小玩意摆摆好,等人买。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

开春鞭春劝农,端午驱邪避瘟,金秋荐新祭祖,腊月祭灶扫尘……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

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一刀新穗、第一盘鲜果、第一把新韭、第一杯佳酿都用来祭奠先祖。

人们通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节日里,天伦之乐表现得格外充分:家人团圆,孩子们受到格外的宠爱—-端午节给孩子们涂抹雄黄、戴上艾虎以避邪气,七夕、重阳在家打扮小女儿,节日期间孩子们可以随意嬉闹而不受苛责。

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节物时品,礼尚往来,情深意浓。

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

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

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

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驱灾、避邪。

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祓禊、禳解等观念及活动,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节日的歌舞狂欢,意在娱神;以时品上供,旨在贿神;制作、佩戴各种节物,则是为了驱鬼.到后来,这些待遇慢慢地不再为神独占,而变成人神共享。

节日也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日子。

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爆竹不再只是驱鬼的手段,而是欢庆娱乐的工具;元宵节的祭神灯火,发展成供人游乐观赏的花灯;中秋拜月,变成了赏月、玩月……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如桃符、门神、辟邪剑等,因变成供人玩赏的手工艺品而获得了审美价值。

河南省灵宝市高二语文3月月清考试试题

河南省灵宝市高二语文3月月清考试试题

河南省灵宝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清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展览赛事的活跃,是新时期书法发展的重要特征。

展览不仅提升了书法的社会地位与民众关注度,也极大地激发了书法爱好者的学习热情。

在展览的推动下,书法从传统文人闲暇之余的雅玩清赏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从书斋走向展厅。

这种变化,不仅仅意味着空间的转换与形式的改变,书法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展览赛事的推动下,书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书法展仍然存在明显的偏失与缺憾。

书法创作过去是一种私密的书斋艺术,更多体现的是纯粹的个人审美认知与艺术趣味,记录的只是书家日常的书写体验,个人化的自娱自乐色彩农厚。

而如今,书法与公共展览紧密相连,随着展览赛事的频繁举办与艺术市场的升温,书法展逐渐成为检测书家艺术水准,衡量书法作品价值,引领书法创作潮流的“风向标”。

参展、获奖、成名被热衷此道的书法创作者视为艺术创作的第一要务,已直接影响书家书法创作取向与价值评判,其明显表现在书法创作以展厅效应、流行时尚、评委喜好等非艺术因素为标尺的“展览体现象”应声而出,“民间书风”“明清调”“流行书风”“二王贴学”“获奖体”“评委体”,闪亮登场,一哄而上,作品风格趣味、形式设计倾向性、模式化趋同,不少展览作者在纸张、用色、裁剪、拼贴上无所不用其极,对作品外在形式的考究远远重于作品内在品质追求,形式炫人耳目而内涵贫乏者多。

流行跟风现象导致许多展览作品给人似曾相识甚或千人一面之感,书法家个性意识与独创精神被无形的展赛之手不断消解。

从传统文人书斋式的自娱书写与私密性展示交流,转向大众公共空间的展陈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书法的形式能量、交流空间与展示效应,展览介入书法是不可回避的趋势。

就展赛对艺术传播交流推动而言,展赛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竞技模式;从展览作品所呈现的问题来看,如何利用好展赛舞台,规避各种自觉不自觉导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是对创作者艺术觉悟的考验,也是展览主事者必须认真应对的课题。

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静宁一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HY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络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场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记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

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

礼记•孔子闲居记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局部,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②歌那么不同。

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宜抒情而不适宜言事。

歌是一种群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

因此,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

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③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

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

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

因此,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

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

且由于政治演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④由于原始HY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HY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HY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2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2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三中2021~2021下学期高二月考〔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民社会的另一个特点,是更多的人力资源被激活,社会变得更平等、更合理也更有效率,因此迸发出来的活力是以前的时代不可比拟的。

科举变成了选拔人才的独木桥,这一使宋朝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视读书。

宋朝儿童启蒙读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因此,宋朝的识字率、教育普及率大为进步。

深沉的文化根底、安定的环境、优厚的待遇,使宋代成为一个文化异常兴旺的文质彬彬的朝代。

明代著名文学家宋濂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唐宋八大家,宋居其六。

全宋诗的作者近万人,是全唐诗的四倍。

宋词更是宋代文学最辉煌的代表,苏轼、辛弃疾、姜夔等词人成为后世不可能超越的顶峰。

宋代的哲学、绘画、雕塑、瓷器等,在文化上也都到达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宋代文化与以前历代最大的不同,是雅文化从俗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中国文化头一次出现群众化和世俗化倾向。

随着科举的普及和文化的繁荣,上层文化扩展到全社会,宋代平民百姓比其他朝代的人更为彬彬有礼,连井小贩说起话来,都带着几丝文绉绉。

与此同时,随着底层成员通过科举不断涌入上层社会,富于生活气息的底层文化与高雅的上层文化也开场大面积交融。

在宋代以前,中国文学一直用典雅的文言文进展创作,宋代那么开了以口语化的民间语言进展文学创作的先河。

小说、评书、戏剧等俗文化在宋代蓬勃开展。

宋代雅文化从俗文化中获得大量灵感。

比方苏东坡就非常擅长运用街谈语:“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

〞井文化的活泼自然激活了一定程度上已经僵化的雅文化,使宋代的上层文化富有生活性、感染力。

宋代书法从以前庄严刻板的碑书变为更自然洒脱的帖书,士大夫绘画首次出现了百姓的货摊、城中的店铺、民的生活,比方李嵩的货郎担图、王居正的纺车图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宋词更是将士大夫语言和民间语言交融起来,柳永等人的词受到上下层社会的一共同欢迎,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21年整理)

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21年整理)

(扫描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试题 文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试题 文

灵宝一高2015—2016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清考试高二数学(文科)参考公式:))()()(()(22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相关指数:∑∑==---=ni ini iy y yy R 12122)()ˆ(1线性回归方程系数: x b y a x n xyx n yx x x y yx x b ni ini ii ni ini ii-=--=---=∑∑∑∑====,)())((12211212K 临界值表:)(02k K p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0k0.4550.708 1.3232.0722.7063.841 5.024 6.635 7.87910.828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 为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1)1z i i -=+,则2016z=( )A.1B.-1C.iD.i -2.已知()()*∈++++=N n nn f 131211Λ,计算得()(),24,232>=f f ()258>f ,()()2732,316>>f f ,由此推算:当n ≥2时,有( ).A ()()*∈+>N n n n f 2122 .B ()()()*∈-+>N n n n f 21122 .C ()()*∈+>N n n f n 2122 .D ()()*∈+>N n n f n 222 3.有一段 “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对于可导函数()f x ,若0()0f x '=,则0x x = 是函数()f x 的极值点.因为3()f x x =在0x =处的导数值(0)0f '=,所以0x =是3()f x x =的极值点.以上推理中 ( )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结论正确4.下面结构图中,框①,②处分别填入( )A.l α⊂,l α⊥B.l α⊂,l 与α相交C.l α⊄,l α⊥D.l α⊄,l 与α相交5.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是鼠、猴、兔、猫分别坐1、2、3、4号位上(如图),第一次前后排动物互换座位,第二次左右列动物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2014次互换座位后,小兔坐在第( )号座位上A.1B.2C.3D.46.下表是一位母亲给儿子作的成长记录:年龄/周岁 3 4 5 6 7 8 9 身高/cm94.8104.2108.7117.8124.3130.8139.1根据以上样本数据,她建立了身高y (cm)与年龄x (周岁)的线性回归方程为93.7319.7ˆ+=x y,给出下列结论:①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②回归直线过样本的中心点(42,117.1); ③儿子10岁时的身高是145.83cm ; ④儿子年龄增加1周岁,身高约增加7.19cm.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B.2C.3D.47.若复数iia 213++(R a ∈,i 为虚数单位)是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为( ) A.-2B.4C.-6D.6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22sin 1cos cos 1sin 1θθθθ-+-=g ,则sin 0cos 0θθ≥≥且”时,下列假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A.sin 0cos 0θθ≥≥或B.sin 0cos 0θθ<<且C.sin 0cos 0θθ<<或D.sin 0cos 0θθ>>且9.在验证吸烟与否与患肺炎与否有关的统计中,根据计算结果,认为这两件事情无关的可能性不足1%,那么2K 的一个可能取值为( )A.6.635B.5.024C.7.897D.3.84110.设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s ,内切圆半径为r ,则2r sa b c=++;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S ABC -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2S .3S .4S ,内切球的半径为r ,四面体S ABC -的体积为V ,则r =( ).A.234V S S S S +++1 B.2342V S S S S +++1C.2343V S S S S +++1 D.2344VS S S S +++111.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它的输出结果是( )A.3B.4C.5D.612.已知数列{}n a 是正项等差数列,若12323123nn a a a na c n++++=+++L L ,则数列{}n c 也为等差数列.已知数列{}n b 是正项等比数列,类比上述结论可得( )A.若{}n d 满足12323123nn b b b nb d n++++=+++L L ,则{}n d 也是等比数列开始0k =45α=osin cos ?αα< 是45αα=+o1k k =+否输出k 结束11题图B.若{}n d 满足12323123nn b b b nb d n⋅⋅⋅⋅=⋅⋅⋅⋅L L ,则{}n d 也是等比数列C.若{}n d 满足112123[(2)(3)()]nn n d b b b nb +++=⋅⋅⋅⋅L L ,则{}n d 也是等比数列D.若{}n d 满足()nn nn b b b b d ++++⋅⋅⋅⋅=ΛΛ321133221,则{}n d 也是等比数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宝一高2015—2016学年度下期第一次月清考试高二语文第I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不同的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

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

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

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

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

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

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

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

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为了某个节日,而是为了一展胸襟,古代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自然就具有展示其胸襟,体现其怀抱的作用了。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

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

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

十岁时,见烛欹烧屋,解衣沃水以灭火,咸嗟异之。

既长,益笃于学。

蜀儒张摐道仪真,往受业其门,质以疑义数十,摐甚器之。

延祜初,科举法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

授应奉翰林文字。

拜监察御史。

是时仁宗在御已久,犹居东宫,饮酒常过度。

祖常上书请:“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

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当极调摄。

至于酒醴,近侍进御,当思一献百拜之义。

”英宗为皇太子,又上书请慎简师傅。

于是奸臣铁木迭儿为丞相,威权自恣。

祖常知其盗观国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罢之。

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

俄改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起为社稷署令。

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

久之,奸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

元统元年,召议新政,赐白金二百两、钞万贯。

又历同知徽政院事,遂拜御史中丞。

帝以其有疾,诏特免朝礼,光禄日给上尊。

祖常持宪务存大体。

西台御史劾其僚禁酤时面有酒容,以苛细黜之。

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

除枢密副使,顷之,辞职归光州。

复除江南行台中丞,又迁陕西行台中丞,皆以疾不赴。

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贞。

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

尝议:今国族及诸部既诵圣贤之书,当知尊诸母以厚彝伦。

又议:将家子弟骄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强蹶张老死苹野者,当建武学、武举,储材以备非常。

时虽弗用,识者韪之。

祖常工于文章,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

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唯祖常云。

(《元史·列传第三十》,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B.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C.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D.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5.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B.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

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C.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

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等,不能给予负面评价的称号。

D.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

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祖常勤学好读,颇有成就。

他七岁好学,有钱就去买书;参加科举考试,都名列第一;其诗文广为流传,被文宗赞为唯有的中原硕儒。

B.马祖常刚正直言,敢议国事。

皇帝沉溺饮酒,他上书劝谏皇上临朝理政;丞相铁木迭儿专横,他与同僚弹劾其十大罪状使其被黜。

C.马祖常主持事务,宽缓不苛。

马祖常罢免了苛刻的西台御史,;压下廉访司上报的孔家诉讼案,以防有碍名教。

D.马祖常为官时久,多有建议:国族、诸部既学圣贤之书,当尊敬母辈以崇尚人伦;建武学、行武举,招揽民间人才,来防备意外变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

(5分)(2)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11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释】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8.“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3)心正而后身修;;;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节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绿染戈壁梁衡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

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

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

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

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

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

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

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

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

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

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

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

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

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