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工作过程及原理

合集下载

oracle 触发器工作原理

oracle 触发器工作原理

oracle触发器工作原理Oracle数据库中的触发器是一种存储过程,它在特定的数据库操作(如INSERT、UPDATE或DELETE)发生时自动执行。

触发器可以用于实现数据一致性、审计、业务规则验证和复杂的数据处理逻辑。

以下是Oracle触发器工作原理的基本概述:1.定义与激活:在Oracle中,通过使用CREATE TRIGGER语句创建触发器,指定其名称、触发时机(BEFORE或AFTER)、触发事件(INSERT、UPDATE、DELETE或COMMIT等)以及作用的对象(表或视图)。

2.触发时机:BEFORE触发器会在实际操作之前执行,此时可以查看并修改将要插入、更新或删除的数据。

AFTER触发器则在实际操作完成之后执行,此时只能查看已经更改后的结果。

3.触发上下文:对于INSERT操作,触发器可以通过:NEW伪记录访问被插入的新行数据。

对于UPDATE操作,触发器同时可以获得:OLD和:NEW伪记录,分别代表更新前的老数据和更新后的新数据。

对于DELETE操作,触发器可以通过:OLD伪记录访问即将被删除的行数据。

4.执行逻辑:触发器内的PL/SQL代码会根据触发条件进行执行,可以包含任何合法的PL/SQL命令,包括对其他表的操作、控制流语句、异常处理等。

5.事务处理:触发器是事务的一部分,所以它们遵循ACID属性,并且其行为受当前事务的影响。

例如,如果事务回滚,则触发器所做的所有变更也会随之回滚。

6.实例应用:举例来说,一个AFTER INSERT触发器可能用来记录新插入数据到审计表中;而一个BEFORE UPDATE触发器可能用于检查更新的数据是否满足某些业务规则,如果不满足则阻止更新操作。

总之,Oracle触发器是数据库系统内嵌的一种自动化机制,它在特定数据库事件发生时自动执行预定义的逻辑,为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业务规则得以强制执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oracle goldengate veridata原理

oracle goldengate veridata原理

oracle goldengate veridata原理
Oracle GoldenGate Veridata是Oracle GoldenGate套件中的一个组件,它用于进行数据一致性验证和数据比对。

它通过比对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来确保数据同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Veridata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 数据抽取:Veridata首先从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抽取一部分数据,以进行比对。

这些数据可以是全量数据,也可以是增量数据。

2. 数据同步: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会被GoldenGate实现。

GoldenGate会将源数据库中的数据变更捕获并传输到目标数据库。

3. 数据比对:Veridata会将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抽取的数据进行比对。

比对的方式可以是基于行级别或者列级别。

4. 异常处理:如果在比对过程中发现了数据的差异,Veridata 会记录这些差异并生成报告。

管理员可以根据报告来查找并解决数据同步问题。

总结起来,Oracle GoldenGate Veridata通过抽取、同步和比对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数据,来确保数据同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它可以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同步问题,提高数据同步的可靠性和效率。

oracle rac dg原理

oracle rac dg原理

oracle rac dg原理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RAC)是一种在多台服务器上运行的Oracle数据库架构。

RAC允许将数据库实例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并通过高速互连网络进行通信,以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DG是Data Guard的缩写,是Oracle数据库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之一。

RAC DG原理如下:1. RAC原理:在RAC中,数据库被分为多个实例,每个实例运行在一个服务器上。

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内存和磁盘资源,但它们共享同一个存储空间,即共享存储。

实例之间通过高速互连网络进行通信,可通过Cache Fusion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一致性。

Cache Fusion技术允许在需要时将数据块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以实现高速数据访问和一致性。

2. DG原理:DG是一种数据库复制解决方案,通过将主数据库的变更传输到一个或多个备用数据库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和灾难恢复。

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并通过日志传输和应用进行同步。

主数据库将变更写入本地的归档日志文件,然后将归档日志传输到备用数据库上。

备用数据库接收到归档日志后,应用日志内容,使得备用数据库与主数据库保持一致。

3. RAC DG原理:RAC DG是在RAC架构下使用DG的解决方案。

RAC DG可以将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的实例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以提供更高的可用性。

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的日志传输和应用与普通DG相同,但在RAC环境中,传输和应用可能涉及到多个实例。

RAC DG还可以利用RAC架构的优势,通过Cache Fusion技术减少数据的传输量,提高性能和效率。

总结来说,RAC DG是在Oracle RAC架构下使用Data Guard 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的实例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和灾难恢复。

它利用RAC架构的优势,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并通过Cache Fusion技术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性能效率。

oracle主从复制原理

oracle主从复制原理

oracle主从复制原理Oracle主从复制简介•什么是Oracle主从复制?•主从复制的作用和优点•本文将深入解析Oracle主从复制的相关原理原理解析主从复制的基本概念•主从复制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复制技术,它通过将一个数据库的变更复制到其他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同步和备份。

主从复制的流程1.主库产生的变更日志被捕捉2.变更日志被传送到从库3.从库根据变更日志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数据库的同步主从复制的角色•主库 (Master)•从库 (Slave)主从复制的工作原理1.主库记录日志 (Redo Log):将所有对数据库的变更操作记录到日志中2.从库请求日志 (Archiver):从库通过请求主库的日志,将日志传送到自己的环境中3.从库重放日志 (Recovery):从库通过重放主库的日志,将日志中的操作在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执行主从复制的数据同步方式•基于物理的主从复制•基于逻辑的主从复制物理复制 vs 逻辑复制•物理复制:基于数据库的物理备份和日志传输,将改变转发到从库进行执行•逻辑复制:通过逻辑日志记录和重放,将改变在从库上进行重演主从复制的数据一致性•强一致性:在所有从库上重演的操作是按照主库上的顺序依次进行的•弱一致性:不同从库上重演的操作可能出现顺序不同的情况总结•主从复制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同步和备份技术,通过将主库的变更复制到从库实现数据的同步。

•主从复制可以基于物理备份和日志传输,也可以基于逻辑日志记录和重放。

•主从复制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但在多从库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弱一致性的情况。

以上是对Oracle主从复制的相关原理的深入解析,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读者对于Oracle主从复制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oracle19c rac机制

oracle19c rac机制

oracle19c rac机制Oracle 19c RAC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机制是一种高可用性和扩展性解决方案,用于在多个服务器上共享和处理数据库工作负载。

它提供了在单个数据库上水平分散数据和负载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本文将探讨Oracle 19c RAC 机制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步骤,以及其所提供的优势和用例。

我们将逐步回答下述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1. 什么是Oracle 19c RAC 机制?Oracle 19c RAC 机制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旨在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它通过将数据库分布在多个服务器(节点)上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服务器使用共享存储或网络互连。

RAC 使用集群技术,将多个独立的数据库实例连接在一起,共享存储和内存以处理工作负载。

2. Oracle 19c RAC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Oracle 19c RAC 采用了共享存储和节点间互连的架构。

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Oracle 实例,各自具有自己的SGA (System Global Area) 和PGA (Program Global Area)。

存储在共享存储区域中的数据可以被所有节点访问。

RAC 通过Clusterware 来管理集群节点和资源。

Clusterware 是一个软件包,用于监控集群节点的健康状况,并在节点出现故障时自动重启实例。

它还负责动态调整节点之间的负载,以及管理资源分配和故障转移。

RAC 还使用了Cache Fusion 技术来实现数据一致性和并发性。

当一个节点需要访问数据时,它会首先检查本地的数据缓存。

如果数据不在本地节点上,就会通过高速的Interconnect 网络从其他节点获取数据块。

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访问速度。

3. 如何设置和配置Oracle 19c RAC?设置和配置Oracle 19c RAC 过程如下所示:- 安装Clusterware: 首先,需要安装Clusterware,该软件包提供了管理和监控集群节点及其资源的功能。

oracle数据库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

oracle数据库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

Oracle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评台上运行。

其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是数据库领域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1.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实例和数据库。

实例是由一个或多个进程组成,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和管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数据库是由数据文件组成,用来存储数据和控制文件。

实例和数据库之间通过监听器进行通信,客户端通过监听器访问数据库。

2. Oracle数据库的运行原理Oracle数据库的运行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过程。

数据库的启动过程包括加载实例和数据库文件、分配内存、打开数据库并监听客户端请求;数据库的关闭过程包括关闭实例和数据库文件、释放内存、关闭数据库并停止监听器。

3. 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

内存结构包括数据库SGA和PGA,SGA用来存储数据库的共享数据和控制信息,PGA用来存储客户端的私有数据;磁盘结构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数据文件用来存储数据库的数据,控制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元数据,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事务日志。

4. 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包括锁和多版本并发控制。

锁是用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包括共享锁、排他锁和意向锁;多版本并发控制是一种乐观并发控制方式,每个事务都有自己的版本,可以并发访问相同的数据,不会相互影响。

5. Oracle数据库的恢复机制Oracle数据库的恢复机制包括日志文件和闪回技术。

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包括重做日志和撤销日志,可以用来恢复数据库的状态;闪回技术可以回滚数据库到历史状态,包括闪回查询和闪回表。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对于Oracle数据库的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Oracle数据库作为一种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和优化数据库。

ORACLESQL语句执行流程与顺序原理解析

ORACLESQL语句执行流程与顺序原理解析

ORACLESQL语句执行流程与顺序原理解析在ORACLESQL中,执行一个SQL语句的流程和顺序如下:1.语法分析:首先,ORACLE会对SQL语句进行语法分析,检查语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SQL语句存在语法错误,ORACLE会报错并中止执行。

2.词法分析:在语法分析之后,ORACLE会对SQL语句进行词法分析,将语句分解为最小的语义单元,如关键字、表名、列名等。

这些语义单元被存储在内部数据结构中,以供后续处理使用。

3.查询优化:在语法和词法分析之后,ORACLE会进行查询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执行计划。

查询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确定表的访问顺序、连接顺序、选择合适的索引等。

ORACLE会根据统计信息和系统设置来评估每个可能的执行计划,并选择成本最低的执行计划作为最终的执行方案。

4.查询执行:一旦确定了最佳的执行计划,ORACLE就开始执行SQL查询。

查询执行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a.打开表:根据执行计划,ORACLE会按照指定的顺序打开需要查询的表。

b.获取数据:ORACLE会根据执行计划从打开的表中获取需要的数据。

这个过程包括索引的查找、数据块的读取等。

c.执行操作:一旦获取到数据,ORACLE会执行SQL语句中指定的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等。

这些操作会在内存中进行,直到事务提交或回滚。

d.关闭表:当查询完成后,ORACLE会关闭查询过程中打开的表,释放相关的资源。

5.结果返回:最后,ORACLE将查询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这些结果可以是查询结果集、插入、更新的行数等。

总结起来,ORACLESQL语句的执行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语法分析、词法分析、查询优化、查询执行和结果返回。

这个过程确保了SQL语句的正确性和效率。

oracle 集群 原理

oracle 集群 原理

oracle 集群原理Oracle集群是指将多个数据库实例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集群的系统。

集群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共享存储:Oracle集群使用共享存储,将所有数据库实例共享一组物理数据文件。

这样,当一个实例修改了数据文件时,其他实例就能立即看到这些修改。

共享存储通常使用网络存储(如SAN)或直接连接的共享磁盘。

2. 全局资源管理器(GRD):GRD负责管理整个集群中的资源,包括数据库实例、服务、网络连接等。

GRD通过心跳机制检测实例是否正常工作,如果发现实例宕机或网络连接中断,会自动将服务迁移到其他正常实例上。

3. 数据库实例互连:集群中的数据库实例可以通过高速网络相互连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同步。

实例之间通过监听器进行通信,监听器负责接收和传递网络请求。

4. RAC架构:Oracle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是Oracle集群的常用架构,在RAC架构中,每个数据库实例都运行在独立的服务器上,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到共享存储。

RAC架构提供了可伸缩性和高可用性,多个实例可以同时处理请求,同时也可以自动故障转移。

5. 数据共享与同步:Oracle集群中的数据库实例可以共享同一组物理数据文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同步。

当一个实例修改了数据文件时,会通过缓存和重做日志将修改的数据同步到其他实例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6. 负载均衡:Oracle集群可以通过负载均衡机制,将用户请求均匀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库实例上,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负载均衡器会监控实例的负载情况,将请求路由到负载较低的实例上。

总之,Oracle集群通过共享存储、全局资源管理器、数据库实例互连、RAC架构、数据共享与同步、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实现多个数据库实例的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

oracle tde原理

oracle tde原理

oracle tde原理
Oracle TDE(Transparent Data Encryption)是一种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密钥管理:Oracle TDE使用一个称为“加密钱包”的数据库对象来存储加密密钥。

当TDE被启用时,Oracle会生成一组加密密钥,并将其存储在加密钱包中。

2. 列级加密:TDE可以对数据库表中的特定列进行加密。

当数据被写入数据库时,Oracle会使用加密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当数据被读取时,Oracle会自动使用加密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以便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原始数据。

3. 透明性:由于TDE在后台自动处理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因此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或更改任何查询。

应用程序可以像往常一样访问数据库,而无需关心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4. 数据保护:由于加密密钥存储在数据库的加密钱包中,因此只有具有适当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密钥并解密数据。

即使数据库被非法访问或遭到黑客攻击,攻击者也无法获取加密数据的明文形式,从而保护了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

总的来说,Oracle TDE通过列级加密、密钥管理和透明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数据库中敏感数据的保护,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

oracle lgwr 工作原理

oracle lgwr 工作原理

oracle lgwr 工作原理Oracle LGWR工作原理什么是Oracle LGWR?Oracle LGWR是Oracle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的后台进程,负责将缓冲区中被修改过的数据块写入到磁盘上的数据文件中。

LGWR的全称是Log Writer,它是Oracle数据库的事务日志管理器。

LGWR的作用LGWR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将数据块的修改操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持久性。

它将修改的数据块按照一定的策略写入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将日志文件写入到磁盘,从而确保即使发生宕机等异常情况,数据库也能够恢复到事务提交之前的状态。

LGWR的工作原理在Oracle数据库中,任何对数据块的修改操作都必须通过缓冲区进行。

当缓冲区中的数据块被修改后,LGWR会将这些修改操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到日志缓冲区(Redo Log Buffer)中,这个过程被称为日志写入(Log Write)。

日志写入是一个高效的过程,因为它使用的是异步写入的方式。

即LGWR不会立即将日志写入到磁盘上的日志文件中,而是先将日志写入到日志缓冲区中,然后由后台进程进行周期性的批量写入。

日志刷新(Log Flush)日志刷新是指将日志缓冲区中的日志写入到磁盘上的日志文件中。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日志缓冲区中的日志会被刷新到磁盘中:•当前活动的日志文件已满,需要切换到下一个日志文件时;•在提交事务时,需要将事务日志记录持久化到磁盘上。

LGWR的性能调优为了提高LGWR的性能,可以通过一些参数的调整进行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性能调优参数:•LOG_BUFFER:确定日志缓冲区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增大该值可以减少日志刷新的次数,但会增加内存的消耗。

•LOG_CHECKPOINT_INTERVAL:用于控制日志刷新的频率,单位为秒。

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负载情况进行调整。

•LOG_FILE_SIZE:确定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MAX_LOG_FILES:指定日志文件的最大数量。

oracle的数据读取 原理

oracle的数据读取 原理

oracle的数据读取原理
Oracle的数据读取原理主要涉及缓冲区(buffer)的使用。

Oracle使用缓
冲区来存储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块,以便在内存中进行快速的数据查找和更新,从而减少对磁盘的IO操作。

当Oracle需要从磁盘读取一个数据块时,它首先会检查该数据块是否已经
在缓冲区中。

如果是,Oracle就会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而不需要访
问磁盘。

如果数据块不在缓冲区中,Oracle会从磁盘读取数据块并放入缓
冲区。

Oracle使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来管理缓冲区中的数据块。

当一个新的数据块需要被放入缓冲区时,Oracle会选择最近最少使用的数
据块进行替换。

在查找数据块时,Oracle会使用一个叫做Hash Bucket的结构。

当从数据库文件中读取到一个数据块后,Oracle会根据该数据块的文件编号、段编号、数据块号组合到一起,通过一个内部的hash算法运算后,放到不同的hash bucket中。

每个Hash Bucket都有一个Hash chain list,保留Buffer Header中的信息。

然后通过这个list找到相应的数据块。

以上就是Oracle的数据读取原理,主要涉及缓冲区的使用和LRU算法以及Hash Bucket结构的使用。

oracle adg 原理

oracle adg 原理

oracle adg 原理
OracleADG是一种高可用性和灾备解决方案,基于 Oracle 数据库的物理备份和恢复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复制和故障切换。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Oracle ADG 的数据复制基于 Oracle 数据库的物理备份和恢复技术,即将原始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复制到备用数据库上,并通过Oracle 数据库的恢复技术进行恢复。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高可用性。

2. 数据复制和同步
Oracle ADG 通过 Redo Apply 技术将原始数据库的 redo 日志传输到备用数据库上,并将其应用到备用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复制和同步。

在这个过程中,Oracle ADG 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复制和同步,同时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数据保护和故障切换
Oracle ADG 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复制和同步实现数据的保护和灾备,当原始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故障切换将备用数据库切换为主数据库,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和灾备。

在这个过程中,Oracle ADG 可以通过 Data Guard Broker 管理工具实现自动故障切换和自动故障恢复。

总之,Oracle ADG 是一种高可用性和灾备解决方案,基于Oracle 数据库的物理备份和恢复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复制和故
障切换,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oracle mrp 原理

oracle mrp 原理

oracle mrp 原理
Oracle MRP(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系统,根据企业物料需求情况,自动生成物料清单,并进行物料预测和计划管理。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料定义:在MRP中,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原料、半成品、产品等视为物料,透过将物料依结构和需求关联分解为物料清单。

2. 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是MRP的主要输入,描述了在一定时间内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和时间安排。

它是由销售预测、客户订单、产品库存情况等综合而成的。

3. 物料清单:物料清单是MRP的重要基础,描述了产品的组成结构和从属关系。

通过物料清单,系统可以确定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和时间。

4. 库存记录:库存记录是MRP系统的基础数据之一,记录了每种物料的现有数量、预计入库量和出库量。

5. MRP计算:MRP计算是MRP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等数据,推导出原材料、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和时间,生成采购订单和生产计划。

6. 采购与生产执行:根据MRP计算的结果,企业可以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并进行采购和生产活动。

同时,MRP系统还可以对采购订单和生产订单进行跟踪和管理。

Oracle MRP系统的运行需要良好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支持,如准确的库存记录、完整准确的物料清单、合理的生产计划等。

此外,Oracle MRP系统还可以与其他ERP系统集成,实现更全面的企业资源管理。

oracle 底层原理

oracle 底层原理

oracle 底层原理Oracle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其底层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存储:Oracle使用表(table)来存储数据,表由行(row)和列(column)组成。

数据被存储在数据文件(data file)中,每个数据文件又由多个数据块(data block)组成。

数据块是Oracle 数据库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2. 数据索引:为了提高查询性能,Oracle使用索引来加速数据的访问。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可以根据某个列或多个列的值快速定位数据。

Oracle支持多种类型的索引,包括B树索引、位图索引等。

3. 查询优化:当执行查询语句时,Oracle会对查询语句进行优化,以选择最优的执行计划。

查询优化器会考虑多个因素,如索引的选择、连接顺序、过滤条件等,以找到最佳的查询执行计划。

4. 事务管理:Oracle使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MVCC)来处理并发事务。

MVCC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和修改数据库,而不会相互干扰。

Oracle还支持ACID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特性,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5. 日志和恢复: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Oracle使用日志(redolog)来记录数据库的变化。

日志记录了对数据库的修改操作,以便在系统崩溃或故障时进行数据恢复。

Oracle还使用闪回(flashback)技术,可以在不恢复整个数据库的情况下,回滚到某个特定的时间点。

6. 并发控制:Oracle使用锁机制来控制并发访问,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锁可以分为共享锁和排他锁,共享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而排他锁则只允许一个事务修改数据。

Oracle底层原理涉及了数据存储、索引、查询优化、事务管理、日志和恢复、并发控制等多个方面,这些机制共同保证了Oracle数据库的高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oracle data buffer工作原理

oracle data buffer工作原理

oracle data buffer工作原理
Oracle 数据缓冲器(Data Buffer)是Oracle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组件,用于缓存数据库中的数据块。

该缓冲器是在内存中维护的一个数据块缓存区域,它存储了最近被访问过的数据块,以提高数据库的读取性能。

Oracle 数据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数据块缓冲区选取:当用户查询或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时,Oracle数据库首先会检查数据缓冲器,看请求的数据块是否已经缓存在其中。

如果已缓存在缓冲器中,则直接从缓冲器中读取数据。

如果未缓存在缓冲器中,则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块到缓冲器中。

2. LRU算法:Oracle使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来管理数据缓冲器中的数据块。

LRU算法根据数据块的访问时间进行排序,最长时间未访问的数据块会被替换出缓冲器。

这样可以保证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块始终留在缓冲器中,提高查询性能。

3. 数据块读取和写入:当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块时,Oracle会首先检查缓冲器中是否有空闲的数据块缓存区域。

如果有,则直接将磁盘中的数据块读取到缓冲器中,供后续的查询使用。

如果没有空闲区域,则需要选择一个数据块替换出缓冲器,然后读取磁盘中的数据块到该替换出的区域。

4. 数据块的写入则遵循类似的逻辑。

当需要写入数据块时,
Oracle首先将数据块写入数据缓冲器中,然后由后台进程定期将数据刷新到磁盘中,以保证数据的持久性。

通过以上工作原理,Oracle数据缓冲器实现了在内存中缓存热数据块,并且根据访问模式动态地调整数据块的缓存状态,从而提高了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和响应速度。

oracle goldengate原理

oracle goldengate原理

oracle goldengate原理
OracleGoldenGate是一款高效的数据复制和数据集成软件,它可以在异构的数据库系统之间高速地复制数据并保证数据一致性。

Oracle GoldenGate的原理是基于数据捕获、数据转换和数据传输三个阶段来实现的。

数据捕获阶段:在源数据库中,Oracle GoldenGate通过一种叫做“事务日志挖掘”的技术来捕获数据库的变更。

当源数据库中的任何表发生变更时,Oracle GoldenGate会自动捕获对应的变更并将其记录到一个叫做“重做日志”的文件中。

数据转换阶段:在捕获到源数据库的变更之后,Oracle GoldenGate需要对这些变更进行转换,以便在目标数据库中正确地重放这些变更。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过滤和数据规范化。

数据传输阶段:在完成数据转换之后,Oracle GoldenGate会将这些变更传输到目标数据库中。

传输过程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传输方式,包括TCP/IP、HTTP、FTP等。

总之,Oracle GoldenGate的原理是通过捕获源数据库的变更,经过数据转换后将这些变更传输到目标数据库中,从而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高速数据复制和数据集成。

- 1 -。

oracle sql执行原理

oracle sql执行原理

oracle sql执行原理
Oracle SQL执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解析SQL语句:首先,Oracle会解析SQL语句,将其转换
为内部的数据结构表示,以便后续的处理。

这包括对SQL语
法的分析,语义分析,以及生成执行计划。

2. 生成执行计划:Oracle会根据解析得到的语法树和语义信息,生成一个逻辑执行计划和一个物理执行计划。

逻辑执行计划描述了SQL语句的逻辑操作,而物理执行计划则描述了实际执
行该SQL语句时所需的具体操作。

3. 数据访问:在执行SQL语句之前,Oracle首先要获取相关
的数据。

这可以通过读取磁盘上的表数据,或者从内存中的缓存获取数据。

如果需要获取的数据不存在于缓存中,那么Oracle还会执行适当的IO操作来从磁盘读取数据。

4. 执行计划执行:一旦获取了相关的数据,Oracle就会根据物
理执行计划,执行相关的操作。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连接等操作。

5. 结果返回:当执行完成后,Oracle会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

如果是查询语句,那么结果通常是一张表,如果是更新操作,那么返回值通常是受影响的行数。

需要注意的是,Oracle数据库还有很多优化器层面的处理,例如:动态SQL优化、动态查询变换等。

这些优化器会根据数
据库的统计信息、索引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对执行计划进行优化,以提高执行效率。

oracle goldengate原理

oracle goldengate原理

Oracle GoldenGate原理一、概述1.1 任务目标本文将介绍Oracle GoldenGate的原理,包括其背景、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优势等方面内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GoldenGate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1.2 背景介绍Oracle GoldenGate是一种用于实时数据复制和数据集成的软件解决方案。

它可以在不影响源系统性能的情况下,实时、准确地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复制到另一个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和一致性。

二、基本概念2.1 数据复制数据复制是指将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到另一个数据库中,保持两个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

Oracle GoldenGate通过捕获源数据库的变更日志,并将这些变更应用到目标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同步复制。

2.2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不同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Oracle GoldenGate可以支持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集成,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工作原理3.1 抽取进程抽取进程主要负责从源数据库中抓取变更数据,并将其写入到Oracle GoldenGate 的远程抽取日志(Extract Trail)中。

抽取进程采用了低影响的捕获方式,可以实时捕获源数据库的变更,而不影响源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3.2 传输进程传输进程用于将抽取进程生成的远程抽取日志传输到目标系统。

传输进程可以通过多种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递,如TCP/IP、HTTP、FTP等。

传输进程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加密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应用进程应用进程负责将从源数据库中抓取到的变更数据应用到目标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同步复制。

应用进程将远程抽取日志中的变更数据按照顺序进行应用,确保目标数据库与源数据库的数据保持一致。

3.4 冲突检测与解决在数据复制和数据集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冲突情况,即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了修改。

oracle 数据库主备原理

oracle 数据库主备原理

oracle 数据库主备原理
Oracle数据库的主备原理是指通过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
的数据复制和同步来确保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主备
数据库架构通常包括一个主数据库和一个或多个备用数据库。

主数
据库负责处理所有的事务处理和数据更新操作,而备用数据库则通
过不断从主数据库复制数据,保持与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在主备数据库架构中,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会建立数据
复制和同步的机制,以确保备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与主数据库保持一致。

这通常通过数据库复制技术来实现,例如Oracle Data Guard 等。

主备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
具体取决于业务需求和可用的网络带宽。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时,备用数据库会接管主数据库
的角色,成为新的主数据库,从而保证业务连续性。

在数据库切换
过程中,通常会进行一些自动化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操作,以确保切
换过程的快速和可靠。

此外,主备数据库架构还可以通过实现实时数据保护和灾难恢
复来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

备用数据库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
以提供地理上的容灾能力,从而保护数据库免受地域性灾难的影响。

总的来说,主备数据库架构通过数据复制和同步,以及自动化
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机制,确保了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是企业级数据库系统中常用的高可用架构之一。

oracle 并行原理

oracle 并行原理

oracle 并行原理
Oracle并行原理是数据库并行运算的基础知识,是Oracle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技术。

这个技术可以让Oracle数据库在多个CPU 上并行执行数据查找、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提高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Oracle并行原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并行查询:Oracle数据库可以并行处理SQL查询语句,将查询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分配到多个CPU上并行执行,最后合并结果。

2. 并行 DML 操作:Oracle数据库可以并行执行数据更新和删除操作,将操作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分配到多个CPU上并行执行。

3. 并行加载:Oracle数据库可以并行加载数据到表中,加快数据导入的速度。

4. 并行恢复:Oracle数据库可以并行执行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操作,提高备份和恢复的效率。

5. 并行索引创建和重建:Oracle数据库可以并行创建和重建索引,提高索引的创建和重建速度。

6. 并行排序:Oracle数据库可以并行执行排序操作,加快排序的速度。

7. 并行分区:Oracle数据库可以并行执行表分区操作,提高分区的效率。

通过理解Oracle并行原理,可以合理地利用硬件资源,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同时,在应用开发和系统部署时,也需要考虑并
行操作的并发控制和锁定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从一个用户请求开始讲,ORACLE的完整的工作机制是怎样的,首先一个用户进程发出一个连接请求,如果使用的是主机命名或者是本地服务命中的主机名使用的是机器名(非IP地址),那么这个请求都会通过DNS服务器或HOST文件的服务名解析然后传送到ORACLE监听进程,监听进程接收到用户请求后会采取两种方式来处理这个用户请求,下面我们分专用服务器和共享服务器分别采用这两种方式时的情况来讲:专用服务器模式下:一种方式是监听进程接收到用户进程请求后,产生一个新的专用服务器进程,并且将对用户进程的所有控制信息传给此服务器进程,也就是说新建的服务器进程继承了监听进程的信息,然后服务器进程给用户进程发一个RESEND包,通知用户进程可以开始给它发信息了,用户进程给这个新建的服务器进程发一个CONNECT包,服务器进程再以ACCEPT包回应用户进程,致此,用户进程正式与服务器进程确定连接。

我们把这种连接叫做HAND-OFF连接,也叫转换连接。

另一种方式是监听进程接收到用户进程的请求后产生一个新的专用服务器进程,这个服务器进程选用一个TCP/IP端口来控制与用户进程的交互,然后将此信息回传给监听进程,监听进程再将此信息传给用户进程,用户进程使用这个端口给服务器进程发送一个CONNECT包,服务器进程再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ACCEPT包,致此,用户进程可以正式向服务器进程发送信息了。

这种方式我们叫做重定向连接。

HAND-OFF连接需要系统平台具有进程继承的能力,为了使WINDOWS NT/2000支持HAND-OFF必须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ORACLE>HOMEX中设置USE_SHARED_SOCKET。

共享服务器模式下:只有重定向连接的方式,工作方式是监听进程接收到用户进程的请求后产生一个新的调度进程,这个调度进程选用一个TCP/IP端口来控制与用户进程的交互,然后将此信息回传给监听进程,监听进程再将此信息传给用户进程,用户进程使用这个端口给调度进程发送一个CONNECT包,调度进程再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ACCEPT包,致此,用户进程可以正式向调度进程发送信息了。

可以通过设置MAX_DISPIATCHERS这个参数来确定调度进程的最大数目,如果调度进程的个数已经达到了最大,或者已有的调度进程不是满负荷,监听进程将不再创建新的调度进程,而是让其中一个调度进程选用一个TCP/IP端口来与此用户进程交互。

调度进程每接收一个用户进程请求都会在监听进程处作一个登记,以便监听进程能够均衡每个调度进程的负荷,所有的用户进程请求将分别在有限的调度进程中排队,所有调度进程再顺序的把各自队列中的部分用户进程请求放入同一个请求队列,等候多个ORACLE的共享服务器进程进行处理(可以通过SHARED_SERVERS参数设置共享服务器进程的个数),也就是说所有的调度进程共享同一个请求队列,共享服务器模式下一个实例只有一个请求队列,共享服务器进程处理完用户进程的请求后将根据用户进程请求取自不同的调度进程将返回结果放入不同的响应队列,也就是说有多少调度进程就有多少响应队列,然后各个调度进程从各自的响应队列中将结果取出再返回给用户进程。

以上我们讲完了用户与ORACLE的连接方式,下面我们要讲ORACLE服务器进程如可处理用户进程的请求,当一个用户进程发出了一条SQL语名:UPDATE TABBLEA SET SALARY=SALARY*2;首先,服务器进程把这条语句的字符转换成ASCII等效数字码,接着这个ASCII码被传递给一个HASH函数,并返回一个HASH值,服务器进程将到SHARED POOL 的共享PL/SQL区去查找是否存在同样的HASH值,如果存在,服务器进程将使用这条语句已高速缓存在SHARED POOL中的已分析过的版本来执行,如果不存在,服务器进程将对该语句进行语法分析,首先检查该语句的语法的正确性,接着对语句中涉及的表、索引、视图等对象进行解析,并对照数据字典检查这些对象的名称以及相关结构,并根据ORACLE选用的优化模式以及数据字典中是否存在相应对象的统计数据和是否使用了存储大纲来生成一个执行计划或从存储大纲中选用一个执行计划,然后再用数据字典核对此用户对相应对象的执行权限,最后生成一个编译代码。

ORACLE将这条语名的本身实际文本、HASH值、编译代码、与此语名相关联的任何统计数据和该语句的执行计划缓存在SHARED POOL的共享PL/SQL区。

服务器进程通过SHARED POOL 锁存器来申请可以向哪些共享PL/SQL区中缓存这此内容,也就是说被SHARED POOL锁存器锁定的PL/SQL区中的块不可被覆盖,因为这些块可能被其它进程所使用。

在SQL分析阶段将用到LIBRARY CACHE,从数据字典中核对表、视图等结构的时候,需要将数据字典从磁盘读入LIBRARY CACHE,因此,在读入之前也要使用LIBRARY CACHE锁存器来申请用于缓存数据字典。

生成编译代码之后,接着下一步服务器进程要准备开始更新数据,服务器进程将到DB BUFFER中查找是否有相关对象的缓存数据,下面分两个可能进行解释:如果没有,服务器进程将在表头部请求一些行锁,如果成功加锁,服务器进程将从数据文件中读这些行所在的数据块放入DB BUFFER中空闲的区域或者覆盖已被挤出LRU列表的非脏数据块缓冲区,并且排列在LRU列表的头部,如果这些非脏数据缓冲区写完也不能满足新数据的请求时,会立即触发DBWN进程将脏数据列表中指向的缓冲块写入数据文件,并且清洗掉这些缓冲区,来腾出空间缓冲新读入的数据,也就是在放入DB BUFFER之前也是要先申请DB BUFFER中的锁存器,成功锁定后,再写入DB BUFFER,然后服务器程将该语句影响的被读入DB BUFFER块中的这些行的ROWID及将要更新的原值和新值及SCN等信息逐条的写入REDO LOG BUFFER,在写入REDO LOG BUFFER之前也是先请求REDO LOG BUFFER 块的锁存器,成功锁定之后才开始写入,当写入达到REDO LOG BUFFER大小的三分之一或写入量达到1M或超过三秒后或发生检查点时或者DBWN之前发生,LGWR将把REDO LOG BUFFER中的数据写入磁盘上的重做日志文件,已被写入重做日志文件的REDO LOG BUFFER中的块上的锁存器被释放,并可被后来写入的信息所覆盖,REDO LOG BUFFER以循环的方式工作。

当一个重做日志文件写满后,LGWR将切换到下一个重做日志文件,如果是归档模式,归档进程还将前一个写满的重做日志进程写入归档日志文件,重做日志文件也是循环工作方式。

写完所有的REDO LOG BUFFER之后,服务器进程开始改写这个DB BUFFER块头部的事务列表并写入SCN,然后COPY包含这个块的头部事务列表及SCN信息的数据副本放入回滚段中,我们将回滚段中的副本称为数据块的“前映像”。

(回滚段可以存储在专门的回滚表空间中,这个表空间由一个或多个物理文件组成,并专用于回滚表空间,回滚段也可在其它表空间中的数据文件中开辟。

)然后改写这个DB BUFFER块的数据,并在其头部写入对应的回滚段地址,如果对一行数据多次UPDATE而不COMMIT则在回滚段中将会有多个“前映像”,除第一个“前映像”含有SCN信息外,其它的每个“前映像”的头部还含有SCN信息和“前前映像”的回滚段地址。

一次UPDATE操作只对应一个SCN。

然后服务器进程在脏数据列表中建立一条指向此缓冲块的指针。

接着服务器进程会从数据文件读入第二个块重复以上读入,记日志,建立回滚段,修改,放入脏列表的动作,当脏数据列表达到一定长度时,DBWN 进程将脏数据列表中指向的缓冲块全部写入数据文件,也就是释放加在这些DB BUFER 块上的锁存器。

其实ORACLE可以一次从数据文件中读入几个块放入DB BUFFER,可以通过参数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来设置一次读入的块的个数。

如果要查找的数据已缓存,则根据用户的SQL操作类型决定如何操作,如果是SELECT 则查看DB BUFFER 块的头部是否有事务,如果有,将从回滚段读取,如果没有则比较SELECT 的SCN与DB BUFFER块头部的SCN如果比自己大,仍然从回滚段读取,如果比自己小则认这是一个非脏缓存,可以直接从这个DB BUFFER块中读取。

如果是UPDATE则即使在DB BUFFER中找到一个没有事务,而且SCN比自己小的非脏缓存数据块,服务器进程仍然要到表的头部对这条记录申请加锁,加锁成功则进行后续动作,如果不成功,则要等待前面的进程解锁后才能进行动作。

只有当SQL语句影响的所有行所在的最后一个块被读入DB BUFFER并且重做信息被写入REDO LOG BUFFER(仅是指重做日志缓冲,而非重做日志文件)之后,用户才可以发出COMMIT,COMMIT触发LGRW,但并不强制立即DBWN来释放所有相应的DB BUFFER块上的锁,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已COMMIT,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DBWN还在写这条语句涉及的数据块的情形,表头部的行锁,并不是在COMMIT一发出就马上释放,实际上要等到相应的DBWN进程结束才会释放。

一个用户请求锁定另一个用户已COMMIT 的资源不成功的机会是存在的,从COMMIT到DBWN进程结束之间的时间很短,如果恰巧在这个时间断电,由于COMMIT已触发LGWR进程,所以这些未来得及写入数据文件的改变会在实例重启后由SMON进程根据重做日志文件来前滚。

如果未COMMIT就断电,由于DBWN之前触发LGWR,所有DBWN在数据文件上的修改都会被先一步记入重做日志文件,实例重启后,SMON进程再根据重做日志文件来回滚。

如果用户ROOLBACK,则服务器进程会根据数据文件块和DB BUFFER中块的头部的事务列表和SCN以及回滚段地址找到回滚段中相应的修改前的副本,并且用这些原值来还原当前数据文件中已修改但未提交的改变。

如果有多个“前映像”,服务器进程会在一个“前映像”的头部找到“前前映像”的回滚段地址,一直找到同一事务下的最早的一个“前映像”为止。

一旦发出了COMMIT,用户就不能ROOLBACK,这使得COMMIT后DBWN进程还没有全部完成的后续动作得到了保障。

下面我们要提到检查点的作用,当一个全部检查点发生的时候,首先让LGWR进程将REDO LOG BUFFER 中的所有缓冲(包含未提交的重做信息)写入重做日志文件,然后让DBWN进程将DB BUFFER中所有已提交的缓冲写入数据文件(不强制写未提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