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态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癌症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观察进展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癌症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观察进展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癌症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观察进展摘要】临床关怀是由社会各个层次的医生、护理人员与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团队,其主要负责向临床病人与家属提供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方面的支持。

目前,临床中临终关怀护理干预措施广泛应用其中。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癌症晚期患者,以下报道中,就针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措施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出有效的临终关怀护理措施,以此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临终关怀;癌症;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01-02癌症晚期患者是指治愈没有希望的患者,属于生存时间短的特殊群体,患者自身不仅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家属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

有学者研究表明,临终关怀护理不仅能够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适,减少患者家属的压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需要与干预策略进行探讨,确定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需求,提高临床临终关怀服务水平,以此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家属压力。

1.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需求除了癌症带给患者的疼痛之外,患者自身还会出现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等减退,知觉与意识改变等现象,很容易产生抑郁,悲观与自暴自弃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癌症晚期患者的预估生存时间较短,且花费较大,很多患者与家属均存在巨大的压力,且产生放弃个人需要与调整家庭角色的心理现象。

由于家属对患者健康状况改变的应对力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影响。

为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减轻患者疼痛,给予患者营养以及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等手段来促进患者舒适,改善患者舒适度,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目的[1]。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让患者家属对死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鼓励患者家属表达情感,对患者进行生活照顾,满足患者的所有需要,以此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

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DOI:10.19793/j.cnki.1006-6411.2021.03.006工作单位:1.442000㊀十堰㊀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2.442000㊀十堰㊀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3.442000㊀十堰㊀湖北医药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杨微微:女,硕士,护师李亚玲: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9-11-23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杨微微1㊀李亚玲2㊀袁㊀杰3㊀余丽丽1㊀雷㊀赛1摘要㊀本文对癌症患者死亡教育的研究现状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从开展死亡教育计划㊁家属支持计划㊁医患互动平台及开展死亡教育课程培训等方面总结了干预措施,以期为促进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发展提供借鉴㊂关键词:肿瘤;死亡教育;综述近年来,癌症对我国人群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1]㊂调查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存在严重的心理困扰的癌症患者有50%左右[2]㊂癌症患者自杀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与患者心理苦痛无法得不到缓解显著相关㊂因此对癌症患者开展死亡教育,使其能够向死而生,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其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提高生存质量㊂国外的死亡教育已经发展成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我国的死亡教育目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癌症患者的死亡教育研究近年来也不断增加㊂因此本文对癌症患者的死亡教育发展现状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促进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发展提供参考㊂1㊀死亡教育的定义死亡教育(或称死亡学教育)旨在引导和帮助人们科学地㊁艺术地认识死亡㊁对待死亡,以及利用死亡学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3]㊂开展死亡教育作为深切的关怀系统,并非告诉人们如何去 死 ,而是对患者进行深入的关怀,使之更好地活着㊂尤其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其对死亡产生正确的认知,帮助其建立恰当的死亡观,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向死而生,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努力去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4]㊂2㊀癌症患者死亡教育现状2.1㊀国外发展现状㊀国内外癌症患者死亡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异㊂在美国㊁英国等西方国家,死亡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系统的课程体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已十分成熟㊂英国医务委员会将死亡教育培训纳入医学生的培养标准化内容,使医务人员能够对临终患者和家属进行照护管理[5]㊂全社会的积极参与㊁社会团体的高度响应是日本死亡教育活动的特点[6]㊂韩国系统化的死亡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较完善,能通过各种方式对癌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如集体讨论与分享㊁观看视频㊁情感倾诉等,另外还证实了合理设计的死亡教育计划能够有效增加癌症患者希望和精神健康[7]㊂2.2㊀国内发展现状2.2.1㊀港台地区㊀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由于受国外死亡教育活动影响较早,死亡教育发展较好㊂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开始推动善终服务活动等生死教育活动的香港地区,并将死亡相关的教育培训纳入大多数高等教育院校课程体系,使得民众一直具有较强的死亡质量意识[7]㊂引入死亡教育理念后的台湾地区,构建了有本土传统文化特色㊁以死亡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生命教育体系,以临终关怀与生死相关议题为主题进行开展㊂目前,台湾地区共有4l所院校已经设立生死教育相关的多类课程[9]㊂2.2.2㊀内陆地区㊀内陆地区由于民众普遍将死亡看作是避讳话题,因此针对死亡教育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对临终关怀的相关研究报道[9]㊂近年来随着癌症患者自杀事件频发,社会各界对癌症患者死亡教育的关注逐渐增强;已逐渐有较多研究者开始对癌症患者开始了死亡教育需求㊁死亡态度等的调查分析研究以及结合安宁疗护开展干预措施的研究㊂生前预嘱[10]㊁安宁疗护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也将促进死亡教育的发展㊂3㊀癌症患者死亡教育的影响因素3.1㊀社会因素㊀虽然死亡教育作为安宁疗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下发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11],死亡教育广泛的社会支持仍然不足㊂受我国传统 重生忌死 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民众普遍存在重生避死的观念,缺乏对死亡教育的认同感,甚至普遍排斥,导致死亡教育从社会生活㊁家庭教育中基本缺失,严重阻碍了死亡教育的发展[12],加上 谈癌色变 的社会环境,民众对癌症缺乏正确的认知,对癌症患者开展死亡教育所面对的挑战比普通民众更大㊂3.2㊀患方因素3.2.1㊀心理因素㊀患者获知患病时往往会产生复杂的负性心理反应[12],惧怕肿瘤会夺走生命㊁愤恨肿瘤长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㊁感到悲观失望㊁陷入极度痛苦中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休克㊂癌症患者最基本的心理变化是心境压抑㊁情绪变化多端㊁意志较薄弱,对周围的人㊁事㊁物表现得格外敏感[13]㊂如果贸然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可能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甚至演化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妨㊃51㊃当代护士2021年1月第28卷第3期(下旬刊)碍治疗;甚至使患者产生厌世的心理,引发悲剧,同时也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影响㊂3.2.2㊀认知因素㊀受到重生避死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人生的认知只置于生上面,对死则采取回避态度㊂癌症患者对死亡的认知便是不吉利,也正是由于对死亡话题的回避,使人们对死亡恐惧更加严重,同时给死亡教育的发展增加了障碍[4]㊂现代西方的死亡教育开展的目的是帮助学习最大限度坦然地面对死亡,努力地寻求宗教式的灵魂和自我认识的超越㊂我国癌症患者的死亡教育应在帮助其建立合理死亡认知的基础上,由死始㊁以生终,重在生的价值,战胜死的恐惧,提高生存价值㊂3.3㊀医务人员因素3.3.1㊀心理因素㊀在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问题上医务人员常有矛盾心理,害怕因破坏患者的希望影响其治疗依从性[14]㊂大部分癌症患者的自我防御心理系统往往能使患者很快从诊断初期的怀疑和愤怒中平静下来,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㊂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可采取措施增加患者心理弹性,使患者能够对治疗心存希望,帮助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对待疾病[15]㊂而对患者开展死亡教育,则有可能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医患关系㊂3.3.2㊀专业化教育和培训不足㊀医院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与生死相关事件接触最直接的场所,医务人员即死亡教育责无旁贷的教育者㊁实施者和推广者[6]㊂我国的死亡教育目前仍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尽管有部分院校率先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也仅限于死亡本质知识㊁临终关怀㊁死亡相关伦理㊁死亡文化等内容,但总体教学未形成系统化,内容泛化㊁简单零散[16]㊂专业化教育的不足使医务人员对死亡教育的知识储备存在不足,临床工作中针对医务人员的死亡教育专项培训较少,使得死亡教育实施缺乏动力㊂建议将死亡教育相关知识融入技能在岗前培训㊁任职教育㊁年度考核㊁继续教育等场景,必将促进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发展㊂4㊀干预措施4.1㊀死亡教育计划㊀研究发现,适当设计的死亡教育计划可以降低癌症患者对死亡的恐惧程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思考生死的真正意义,减轻临终患者的不安情绪[7]㊂希望和精神健康水平提高,作为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希望和精神福祉的手段[17]㊂特别是在癌症复发后,患者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也明显增加㊂死亡教育可以帮助识别不同类型的恐惧和焦虑,音乐疗法㊁阅读疗法和艺术疗法可将夸大的恐惧降低到正常水平,可以帮助癌症患者更充分地度过余生;而和医务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㊁温暖的信任关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18]㊂研究表明,采用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能够使得原发性肝癌晚期病人的消极情绪有效改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19]㊂医护人员应加强生死观的教育,引导晚期癌症病人对将要面临的死亡做好准备,对患者有计划地进行死亡教育,帮助其舒适有尊严地离开㊂4.2㊀家属支持计划㊀癌症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样对家属的情绪状态㊁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有严重的影响[20]㊂研究发现,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同时给予家属死亡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死亡,使其能更好地照顾和支持晚期癌症患者[21]㊂对癌症家属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状态[22],帮助其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正确面对患者的疾病和现实,并且帮助患者注重生命的高质量,实现癌症患者进行死亡教育的意义[23]㊂日本的家庭临终关怀中开展死亡教育研究显示,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的接受度,能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度过患者生命最后的时间[23]㊂4.3㊀医患互动平台㊀癌症患者由于治疗周期较长,病情普遍较重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患者的心理负担更重,承受着身心双方面的困扰[25];医患双方增加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26]㊂死亡教育作为较敏感的话题,更需要医患双方建立在良好的信任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开展死亡教育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支持,也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㊂研究发现,通过医患互动微信平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死亡态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7]㊂4.4㊀死亡教育课程培训㊀医务人员是死亡教育的先行者和推广者,而护士则作为接触癌症患者最久㊁提供服务最多的人群,应该更多地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关爱和尊重患者[28]㊂研究表明,死亡教育培训能使护理人员对癌症晚期临终患者的态度有效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正向改变,在临床真正开展临终关怀得到助益,并且促进癌症患者死亡教育的发展[29]㊂死亡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系统性的构建,从医学生开始了解死亡相关问题,协助其正确认识和面对自我和他人之死,得到死亡相关能力的训练,以更科学健康的心态安排和处理疾病和死亡等问题,更好地适应医㊁护工作岗位,为下一步的死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和指导[30]㊂研究指出,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培训可以作为临床护士为成人癌症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指南[31]㊂5㊀小结国外的死亡教育是从小学开始,构建了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癌症患者对死亡的态度更坦然㊂国内近年来随着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长期存在死亡禁忌,对死亡的回避和恐惧导致死亡教育发展受阻;多数关于癌症患者死亡教育的研究停留在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死亡态度的调查及癌症患者对死亡教育的需求,且已有少数针对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干预方法和医学生死亡教育课程设计㊂未来我国研究者可基于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借鉴国外死亡教育的发展模式,不仅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源,以及学校教育资源,针对普通人和医学专业人员分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达到死亡教育真正目的:向死而生㊁让人认识生命㊁珍惜生命及敬畏生命;将死亡教育纳入医务人员入职培训㊁继续教育项目,丰富培训形式,探索如何促进癌症患者死亡教育进一步发展,以达到生有质量㊁死有尊严,使癌症患者的生命虽有时限㊁价值无限,无憾舒适地离去㊂㊃61㊃TODAY㊀NURSE,January,2021,Vol.28,No.3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GilliganT,CoyleN,FrankelRM,etal.Patient-ClinicianCommunication: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Con⁃sensusGuideline[J].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Official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2017,73(31):O2017752311.[2]㊀ZaboraJ,BrintzenhofeszocK,CurbowB,etal.Theprevalenceofpsychologicaldistressbycancersite[J].Psychooncology,2001,10(1):19-28.[3]㊀杨巧菊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㊀迟西琴,迟品伟.论死亡教育中的死亡认知原则导向问题[J].医学与哲学(A),2016,37(8):77-80.[5]㊀MenyahE,BohraP.Callforintegratedapproachtodeathedu⁃cationinUKmedicalschools[J].MedicalTeacher,2015,38(6):1.[6]㊀罗羽,张慧兰.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03):175-179.[7]㊀KimBR,ChoOH,YooYS.TheeffectsofDyingWellEdu⁃cationProgramonKoreanwomenwithbreastcancer[J].Ap⁃pliedNursingResearchAnr,2016,30:61-66.[8]㊀WongWY.TheConceptofDeathandtheGrowthofDeathAwarenessAmongUniversityStudentsinHongKong.[J].O⁃mega,2017,74(3):304-328.[9]㊀王健.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3:44-48.[10]姚惠芳,刘永彪,顾小燕,等.肺癌病人生前预嘱的认知及行为调查[J].护理研究,2020,34(7):1176-1180.[11]刘世晴,吴金凤,林振平,等.江苏省33所医养结合机构安宁疗护现状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3):7-10.[12]张慧兰,王丹,罗羽.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护理学报,2015,22(11):29-32.[13]姜永亲著强万敏.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6.[14]ProdHommeC,JacqueminD,TouzetL,etal.Barrierstoend-of-lifediscussionsamonghematologists:Aqualitativestudy[J].PalliativeMedicine,2018,32(5):1021-1029.[15]陈琳琳,周娜,黄旭倩,等.希望水平在中年癌症病人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研究,2019,33(8):1305-1308.[16]KastbomL,MilbergA,KarlssonM.Agooddeathfromtheperspectiveofpalliativecancerpatients[J].SupportiveCareinCancer,2017,25(3):933-939.[17]安碧,吴婷容.晚期肿瘤患者临终死亡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49-50.[18]DeekenA.[Deatheducationasawayto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cancerpatientsafterarelapse][J].GantoKagakuRyohoCancer&Chemotherapy,1995,22(Suppl1):22.[19]周晓丰,魏攀.基于生命意义的死亡教育在原发性肝癌病人晚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研究,2019,33(5):893-896.[20]蒋晓睿,周庆.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11):1290-1292.[21]李永红,王彦哲,高晓霞,等.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3):1812-1814.[22]余彩玲,孙强,蔡晓清.死亡教育联合人文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4):504-508.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04.028.[23]李永红,王彦哲,高晓霞,等.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3):1812-1814.[24]KawagoeH,KawagoeK.DeatheducationinhomehospicecareinJapan.[J].JournalofPalliativeCare,2000,16(3):37-45.[25]刘生敏,陈丽萍,万学英,等.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5):1-4.[26]杨微微,李亚玲,袁杰,等.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2):204-209.[27]林琴,唐丽娟,林鸿珍.医患互动微信平台对晚期胃癌患者死亡教育效果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35-37.[28]任晓华,关琼瑶,秦亚辉.云南省某肿瘤专科医院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5):5-8.[29]唐鲁,周玲君,李玉香,等.‘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构建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4):1-7.[30]张慧兰,王丹,罗羽.军医大学医学生死亡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21):63-67.[31]ZhaoSX,QiangWM,ZhengXN,etal.Developmentofdeatheducationtrainingcontentforadultcancerpatients:Amixedmethodsstudy[J].JournalofClinicalNursing,2018,27(23-24):4400-4410.(本文编辑:张和群)㊃71㊃当代护士2021年1月第28卷第3期(下旬刊)。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与进展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与进展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研究进展学生:海南医学院专接本班:冯建南指导老师:袁爱华【摘要】众所周知,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领域, 其发病率日趋增长,最近统计表明死亡率已居各种疾病导致死亡的第1位【1】晚期癌症患者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折磨,对患者来说,想要康复几乎不可能的,大多是会感受到死亡的临近,在这个时期他们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临终护理的目的就是将临终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使患者免受疾病痛苦,为其提供持续性照顾及安全的护理环境,从身,心等方面给序照顾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使他们能够安详地、舒适地或带着永恒的盼望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

本文针对临终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晚期癌症临终护理研究进展1. 临终护理的意义“临终护理”(hospice care)一词源于英文,也称“临终关怀”,指护理人员在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下,通过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综合性服务,减轻临终病人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维护其尊严,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安宁、平静地度过人生的阶段,并为其家属提高心理精神的支持。

现代人不但要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且高质量的死也渐受重视,这就是所谓的临终护理【2】。

临床资料显示,癌症晚期病人5 %身体有中度或重度疼痛,其中约有1/ 3 的病人有难以忍受的疼痛,而且相当部分病人由于前期疾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精力和时间,陷入了绝望、疼痛、贫困的角色,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就会在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中遗憾地走向人生终点【3】,而临终护理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解除心理问题和灵性上的问题,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

同时,临终护理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慰藉和支持【4】,临终护理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料,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5】,同时也是一门由医学-护理学-伦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所组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浅谈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位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位患者,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精心的心理疏导和护理,能够使患者正确对待人生的最后阶段,正确看待死亡,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晚期;癌症;病人;心理护理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需要负责一些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癌症患者一旦进入癌症晚期阶段,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而且还需要忍受巨大的心理折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何让晚期癌症患者正确看待人生的最后阶段,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好好度过这段时光,是每个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现本文结合社区卫生院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近几年本卫生院共收治癌症晚期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手术病理所证实。

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2~75岁。

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心理特点分析通过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发现癌症晚期患者具有以下心理特点:2.1否认心理当知道自己已经处于癌症晚期时,患者常常会有侥幸想法,觉得自己不会这么倒霉,会迫切求医,寻求最好的药,最先进的方法为其治疗疾病。

这种心理状态持续时间较短。

2.2愤怒心理当已经明确自己的病无法医治时,患者会想为什么这样的事会落在自己身上,会经常抱怨、挑剔甚至斥责医护人员与家属。

表现为生气、愤怒,充满怨恨与嫉妒的心理,难以接近。

继而不与医护人员合作。

2.3忧郁、恐惧心理当患者发现自己越来越近死亡的时候,觉得再做什么也改变不了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继而表现出明显的忧郁和悲哀,不好好吃饭、睡觉等,整日处于恐惧、焦虑、悲哀的情绪之中,有时甚至会想要自杀。

死亡教育对肿瘤医院护生死亡态度的影响

死亡教育对肿瘤医院护生死亡态度的影响

死亡教育对肿瘤医院护生死亡态度的影响护理学院护理学14级【摘要】目的探讨开展死亡教育对肿瘤专科医院临床实习护生死亡态度的即时影响。

方法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应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死亡教育,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DAP-R)量表(修订版)作为评价工具,于死亡教育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

结果死亡教育后自然接受、趋近接受评分高于死亡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教育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评分低于死亡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肿瘤医院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有利于引导护生客观地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死亡教育;护生;死亡态度;肿瘤医院死亡教育是指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1]。

预计到2030 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25%,中国开始正式步入“老龄社会”[2]。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的质量和死亡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3]。

中国大陆的死亡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受传统的思想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人们忌讳谈论死亡,尽管关于死亡教育的研究有增多的趋势,谈论死亡相关话题的人也不断增加,但是大陆医学院校和医院几乎没有开设死亡教育课程[4]。

护生是护士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其临床实习和未来的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面对死亡的情境和接触重病与濒死患者,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特殊”的治疗和关怀。

既往研究指出,护理人员若不能对死亡客观的认识,不具有良好的死亡适应心理,则在护理濒死患者或面对死亡患者时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较易产生冲突,并引起焦虑及恐惧情绪[5]。

这就要求护生具备正确的生死观和坚定的心理素质,这对刚刚从医学院走向临床的护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开展死亡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死亡教育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影响

死亡教育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影响

死亡教育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徐翠花,孙雪岩,徐立芳【摘要】目的研究死亡教育对肿瘤科临终关怀护理工作的影响。

方法开展死亡教育,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效果,心理承受力及对死亡的恐惧程度,对患者及家属调查,了解其满意度,对死亡知识的接受力等,比较接受死亡教育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结果通过调查,无论护士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心理压力小,能坦然面对死亡。

结论死亡教育使人们不再认为死亡和濒死是需要回避的事情,肿瘤科临终关怀护理职业是接受死亡的职业,护士又是特殊的死亡教育者。

现代社会要求护理人员应科学地面对死亡,为患者提供临终照护,使患者安详、坦然、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关键词】死亡教育;临终照护;护理人员;影响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1]。

近年来,尽管医学发展迅速,但是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肿瘤科护理人员需要经常面对濒死患者,在临终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死亡的认知表现直接影响到工作中的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而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会直接显露护理人员对临终患者的关怀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自身对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对死亡知识的心理承受力,对死亡持反感态度,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并且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临终患者症状的评估和相关护理知识,缺乏与临终患者的沟通技巧,或害怕死亡,觉得碰到患者死亡是晦气的,不吉利的,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临终关怀工作,同时也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针对这一现状,采取对肿瘤科护士进行死亡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至2008年淄博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对63例临终患者的临终照护,通过问卷调查、护士座谈等形式,了解死亡教育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对护士心理承受力的改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等。

生命回顾在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教育中的应用

生命回顾在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教育中的应用

生命回顾在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教育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生命回顾在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终末期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死亡教育,对两组患者对死亡的态度评分、死亡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低,p<0.05,对死亡的态度要强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生活质量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生命末期的肿瘤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让患者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生命回顾;终末期;肿瘤患者;死亡教育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1】,但是对患者治疗以及疾病的发展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会无法接受其患病的实施,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负面情绪十分严重的患者可能会自杀或者产生其他严重的问题。

在实际临床之中护理人员往往只关注患者的疾病情况,希望能够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被忽视【2】。

如果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死亡教育,尽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死亡。

生命回顾指的是让患者去回顾自身的人生经历,引导患者去感受生命新的意义,改变患者对于死亡的态度,让患者在生命末期对于生命不再是恐惧、焦虑、绝望,在本次研究之中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终末期的肿瘤患者采取生命回顾的死亡教育,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具体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终末期肿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有男性患者55名,女性患者45名,患者的年龄在45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55.9±2.6)岁。

“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对医学生死亡态度影响的有效性研究

“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对医学生死亡态度影响的有效性研究

“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对医学生死亡态度影响的有效性研究作者:黄丽群倪娜张黎张恩马艳艳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8年第01期本文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QN02)【摘要】文章介绍了运用“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对医学生开展死亡教育,验证该模式对医学生死亡态度产生的影响状况。

其结果证明,“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能显著减轻干预对象的死亡焦虑、恐惧感,明显改善死亡逃避的态度,显著促进干预对象的中性死亡接受。

所以,“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值得在医学院校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医学生;“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死亡态度;影响2015年,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人群死亡质量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71 位,13亿多的中国人死亡问题成了社会大问题。

[1]大力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是解决目前居民死亡问题的关键所在,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016年4月全国政协召开“推进安宁疗护”座谈会,旨在推动和促进我国人民的舒适、安宁、尊严死亡实践的开展;2017年2月国家卫计委连续下发多个文件,并将上海、北京、四川、河南、吉林作为安宁疗护的试点地区,这标志着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临终关怀在全国的广泛推广指日可待。

[2]目前,全民死亡意识的缺失成为了制约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改善人们的死亡观,是促进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井秀萍、贾静等人的研究也证实开展死亡教育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好在基层开展临终关怀。

[3]死亡教育作为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知识对人们进行的生与死的教育,帮助人们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死观,既不畏惧死亡,也不欣赏死亡,进而更加珍惜生命。

[4]如何培养一批懂得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专业死亡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死亡教育的关键;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易于掌握和推广的死亡教育模式是促进死亡教育的当务之急。

临终关怀护理对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临终关怀护理对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临终关怀护理对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郑娟(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对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

观察组给予临终关怀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SAS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能缓解其负性心理状态,减轻疼痛症状。

【关键词】原发性晚期肺癌临终关怀护理心理状态疼痛程度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3-0376-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3.045肺癌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肺癌患者发现和就诊是已处于晚期,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1]。

晚期肺癌患者不仅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本研究探讨了临终关怀护理对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以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

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0.12±4.35)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7例,小细胞肺癌8例。

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0.15±4.36)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8例,小细胞肺癌7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以生命意义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以生命意义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以生命意义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作者:周敏,张艳玲,徐晓霞来源:《右江医学》2021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以生命意义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于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2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生命意义为基础的死亡教育,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疼痛评分、简明心境量表评分(POMS)及死亡态度。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QOL和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O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显著,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显著(P<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POMS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疲劳、精力外,两组患者紧张、抑郁、愤怒、慌乱和自尊感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死亡态度的各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死亡态度各个维度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乐观、正确面对的比例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恐惧的比例下降更明显(P<0.01),而绝望、无幸福感两个维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生命意义为基础的死亡教育能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改善死亡态度,减轻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死亡教育;生命意义;生命质量;死亡态度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1.11.007Effect of death education based on meaning of life on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ZHOU Min, ZHANG Yanling, XU Xiaoxia(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ZhengzhouUniversity〔Henan Tumor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8, Hen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eath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mean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Methods242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treated in a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hree A-level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from February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121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death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mea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n,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score , pain score, 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 (POMS) score and attitude towards dea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QOL score and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QOL scores in both groups increased, and the degree of in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while pain scores decreased, and the degree of de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P < 0.01).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M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fatigue and energy, scores of tension, depression, anger, panic and self-esteem in the two groups improved, except fatigue and energy,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ch score (P < 0.01).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attitudes towards dea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attitudes towards death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all dimensions in both groups (P < 0.01), the proportion of optimistic and correct fa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oportion of fear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P < 0.01),while the proportion of despair and unhappi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differences were all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Dea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meaning of lif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help patients improv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death,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death education; meaning of life; the quality of life; attitude towards death晚期癌症在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1],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过程痛苦,且只能短暂延长生命。

死亡教育在临终关怀科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死亡教育在临终关怀科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死亡教育在临终关怀科癌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摘要】针对癌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不仅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癌症患者晚期护理的温馨护理。

那么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进行对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慰藉癌症患者的身心,本文则从死亡教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让癌症患者认识死亡、减少其恐惧感等方面做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临终关怀;死亡教育;癌症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364-02工业革命之后十七世纪初期,临终关怀死亡教育在西方世界逐步兴起,提出这一理论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香港和意大利均就林中关怀相关的死亡教育学科和相关的教学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比这部分国家,我国针对临终关怀项目的研究比较晚,天津医科大学在1988年7月13日才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中心,并针对病患的临终关怀为相关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专门的病房。

本课题就死亡教育在临终关怀科室中的研究和发展做了相关的探索,并根据我国临终教育的实际,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1.临终关怀科中的死亡教育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对病患群体临终的关怀越重视越能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和医疗的完善。

我国以天津市为试点城市,首先开展了临终关怀想管科目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并选择天津医科大学作为死亡教育的改革试点。

现代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死亡教育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主要的目的时对每一个病患充分的给予尊重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顾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也体现着医生的职业道德。

死亡教育学科要求学生充分分析每一位病患,并根据其不同的个性针对性的制定临终关怀的方案和计划,并制定出想管的目标,为那些重症的病患减轻一定的心理压力。

2.我国死亡教育在临终关怀科中的发展应用基本情况从临终关怀项目开始发展到现在,我国大部分的省和市等均先后开设了想管的项目部门。

死亡教育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况作用的临床观察

死亡教育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况作用的临床观察

死亡教育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况作用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住院,知晓病情、依从性好,能配合医生治疗的30例恶性肿瘤患者。

干预方法:1.提供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

2.进行健康教育:正确认知、面对恶性肿瘤疾病,面对死亡。

3.明星座谈:讨论交流经验,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拟订康复计划。

4.心理疏导治疗:理解疏导患者,随时解除其消极,悲观,紧张,抑郁,焦虑的情绪。

结果30名患者问卷均完整合格进入结果分析。

死亡教育后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惧、抑郁、偏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教育前(t=4.21-7.27,P<005)。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板)(Death Attitude Profile_Revised,DAP-R)和心理痛苦温度计量表(distress ther-mometer,DT)的评分也明显低于教育前((t=3.07,P<005;t=4.82,P<005)。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面对死亡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显著。

死亡教育可实践恶性肿瘤患者改变既往的讳死观,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属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了心理慰藉。

因此,结合我国国情的死亡教育方法,在优质护理病区给予晚期肿瘤患者死亡教育非常有必要。

标签:晚期肿瘤;死亡教育;心理护理死亡教育的定义死亡教育是一个探讨生死欢喜的教学历程,这个历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借着对死亡课题的讨论,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和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显示,每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历约380.4万历,死亡病历229.6万历,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由7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蒋晓睿;周庆【摘要】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6例晚期癌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教育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教育组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的同时实施个体化死亡教育,连续4w,教育前后两组均接受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评.结果死亡教育后,教育组SAS、SDS评分较教育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是晚期癌症患者家属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通过死亡教育可明显缓解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抑郁,减少其对亲人死亡的担忧、悲观和恐惧,改善其生活质量.【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11【总页数】3页(P1290-1292)【关键词】死亡教育;癌症;家属;焦虑;抑郁【作者】蒋晓睿;周庆【作者单位】610041成都,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6晚期癌症患者或长或短都要经历一个预期死亡阶段[1]。

患者的心理状况,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常常被忽视。

其实,癌症患者家属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并不亚于患者本人,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心理疏导,无法适时调整情绪,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2]。

死亡教育就是改变人们对死亡的态度,由被动、单向的对死亡焦虑、恐惧,不可预知,转为客观而正面的认识,用较为积极的心态正面接受生命的终止[3]。

本研究旨在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死亡教育,以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96例晚期癌症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均为患者直系亲属(每例患者入选1人),且承担照护患者的主要责任,能理解并自愿完成所有测评。

纳入标准:患者诊断符合晚期癌症标准;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既往精神病史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身体疾病者。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帮助临终患者安详、舒适、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以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方法:收集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期癌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

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增加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的内容。

结果:干预组选择“老年时死亡”(2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选择“不应维持植物人”占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想到死亡时的感觉,干预组和对照组出现劣性感觉者分别占36.92%、49.23%,两组患者都存在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回避心理。

结论:把死亡教育贯穿于健康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死亡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减轻患者对死亡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凡是生命都要經过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

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了死亡的过程,才能激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晚期癌症患者面对疾病不能治愈的现实,对死亡的预期和接受要经过一个非常艰难的心理历程,而患者和家属没有科学的死亡观,对死亡持否认态度或极度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在临终阶段无法接受死亡将至的事实[1]。

那么如何帮助临终患者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让他们树立对生命和死亡的正确态度和观点,更好地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期癌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

对照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24~67岁;其中宫颈癌16例,鼻咽癌16例,结直肠癌11例,乳腺癌6例,肝癌3例,脑胶质瘤2例,淋巴瘤2例,其他9例。

中年男性晚期肝癌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现状研究进展

中年男性晚期肝癌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现状研究进展

中年男性晚期肝癌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现状研究进展王娟【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22)017【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死亡教育;中年;男性;家属【作者】王娟【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原发性肝癌(P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具有发病率高、生存率低、复发率高、年轻化、男性多于女性等特点[1]。

在世界癌症发病率中排第 5 位,病死率居第 3 位,在我国癌症排序中居第 2 位。

早期症状比较隐匿,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确诊时往往发展到了肝癌晚期[2]。

中年男性是一组特殊人群,是家庭、社会的中坚力量,处于事业或工作的最佳年龄;同时承担着保护家庭的重要责任,突然面对死亡时,他们往往无法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死亡,同时一旦离世,对家属的打击巨大[3]。

以往死亡教育的研究多侧重于患者本身,而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和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面临治疗的决策、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对原有的生活和工作也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更要经受亲人即将逝去的痛苦。

故在面对晚期癌症患者增多这一社会现象,家属的死亡教育也逐步成为一种社会需要。

但我国的死亡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积极有效开展家属的死亡教育工作仍存在诸多的问题,现将内容综述如下。

1.1 死亡教育背景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4]。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在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就已基本普及死亡教育。

英、法、德、荷等许多国家在大、中、小学也开设死亡教育课,并开展相应的研究。

港台地区的死亡教育发展虽不及西方国家,但发展较为迅速,短短20年左右,研究成果丰硕且实践开展也较成功[5]。

由于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原因,我国大陆地区的死亡教育相对落后,自20世纪80年代才被学术界关注,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年代初,才将死亡教育付诸实践,并大多局限于医学院校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个月内下地行走者比术后3个月后下地行走者的股骨头坏死率明显增加,建议术后应卧床3个月。

Alberts[7]通过体外试验测定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只承受25%的应力,而75%的应力由骨折本身所承受。

手术后3个月内,患者骨折未愈合,下地活动时导致股骨颈承受相当大的应力,不但影响骨折愈合,而且还会导致后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吴国正等[8]认为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肢不负重应半年以上。

张玥等[9]报道患者教育能显著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同时也发现部分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差。

郑循香[10]报道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对所患疾病及健康知识的了解,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显示护理延伸组依从性评分平均23.88分,对照组平均14.08分,护理延伸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更强,即护理延伸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照组患者比护理延伸组患者提前下床、患肢负重、弃拐或/和未按照医嘱复照X线片。

术后10个月时股骨颈骨折愈合率护理延伸组是94.23%,对照组是81.25%,说明护理延伸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高。

护理延伸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愈合率较高,认为是与患者严格遵从医嘱卧床和拄拐,使股骨颈在骨折愈合期受到的剪切应力小密切相关。

术后第1年时股骨头坏死率,护理延伸组3.85%,对照组18.75%。

术后第2年时股骨头坏死率,护理延伸组10.64%,对照组29.27%。

对照组的股骨头坏死率比试验组的高,推测与对照组患者提前患肢负重密切相关。

两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率术后第2年比第1年都有所升高,是因为股骨头坏死多数都发生在伤后1~2年,且股骨头坏死Ⅰ期(Ficat分期)X线片不能发现。

总之,本研究通过护理延伸强化了患者对股骨颈骨折的认知、提高了患者遵从出院医嘱的依从性,避免了患者提前患肢负重对骨折愈合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和降低了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参考文献:[1]黄小强,廖永华,常尚毅,等.下地时间对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2):1072‐1073.[2]CanaleST,BeatyJH.Campbell′soperativeorthopaedics[M].12thed.USA,StLouisMo:Mosby,2012.[3]吴俊,罗从风,曾炳芳.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及其治疗现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2):73‐75,107.[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01.[5]周靖,党育,张培训,等.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5):703‐706.[6]危杰,毛玉江,贾正中.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212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3):142‐144.[7]AlbertsKA.Prognosticaccuracyof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scintimetryafterfemoralneckfracture[J].ClinOrthopRelatRes,1990(250):221‐225.[8]吴国正,毛兆光,胡居恒.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再发股骨头坏死原因初探[J].创伤外科杂志,2000,2(1):54.[9]张玥,赵中海,周丽萍,等.患者教育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为状况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0,15(4):195‐198.[10]郑循香.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164‐165.(收稿日期:2013‐08‐07 修回日期:2013‐10‐15)·临床护理·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态度的影响倡李永红,江智霞,高晓霞,王章琴,王彦哲(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医院,贵州遵义563003)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4.02.0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348(2014)02‐0244‐03 晚期癌症患者在逐渐步入临终阶段时不仅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而且还要面对死亡的精神及心理威胁,患者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因此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死亡教育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死亡教育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缓解焦虑的情绪,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患者认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通过医务人员的关爱、亲人的关心、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产生心理的满足、精神的舒缓,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态度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对患者实施临终护理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Ⅲ、Ⅳ期癌症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

干预组男36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1±12.9)岁;其中鼻咽癌18例,宫颈癌13例,结直肠癌8例,淋巴瘤8例,乳腺癌3例,脑胶质瘤3例,其他12例。

对照组男38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0±12.6)岁;其中鼻咽癌16例,宫颈癌16例,结直肠癌10例,乳腺癌3例,肝癌3例,淋巴瘤3例,脑胶质瘤3例,其他11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目前生理、目前心理、家中讨论死亡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及内容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除常规健康宣教外还增加死亡教育和临终护理服务的内容,方法如下。

1.2.1 知识讲解 将患者集中在一起,由专家讲解肿瘤的基倡基金项目:贵州省卫生厅2009年度科学技术基金项目(gzwkj2009‐1‐023)。

 作者简介:李永红(1966-),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肿瘤临床护理研究。

本知识、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特点、临终关怀的理念、死亡的定义及国内外死亡教育状况等内容,运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讲解,结合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1.2.2 健康宣教 在健康宣教中贯穿死亡教育相关内容,责任护士根据分管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地进行引导、暗示和讲解,指导患者认识生命的客观性,珍惜有限的时光,更好地提高生活的质量。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宣传手册、图片等资料,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需求,为患者实施有效的临终护理措施。

1.2.3 召开交流会及现身说教 将患者集中在温馨、安全、舒适的病友之家房间中召开交流会,让他们介绍自己患病的亲身经历、情绪、睡眠及饮食等的变化,相互倾诉、鼓励和帮助,共同探讨和分享抗癌的经验和体会,并请效果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克服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配合治疗,勇敢地面对疾病和死亡。

通过交流课题组成员可以解答患者的疑问,收集到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对死亡的态度等资料,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

1.3 调查工具及评分标准 调查工具采用崔以泰等[1]提出的死亡态度调查问卷A型部分。

内容包含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本人信仰、目前生理、目前心理、家中讨论死亡等)和个人对死亡、濒死的态度两个部分。

个人对死亡、濒死态度共有18个条目,其中正向题回答“非常同意”得分7分、“同意”得分6分、“有点同意”得分5分、“有点不同意”得分3分、“不同意”得分2分、“非常不同意”得分1分;负向题得分相反。

课题组成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并予指导,调查表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个人对死亡和濒死态度采用x±s描述,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其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个人对死亡、濒死的态度个人对死亡、濒死态度持顺应、接受的情况,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15%、24.62%,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对死亡、濒死态度持排斥、不接受,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85%、7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个人对死亡、濒死的态度[n(%)]组别n顺应、接受排斥、不接受干预组6530(46.15)35(53.85)对照组6516(24.62)49(75.38)2.2 死亡态度调查内容的序位得分 两组均是“当死亡来临时将会准备好”、“能清楚的预期终有一天自己会死亡”、“能接受自己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当死亡发生时会和别人讨论”分别排在最后4位,见表2。

表2 死亡态度调查内容的序位得分(x±s)内容干预组序位对照组序位朋友临终时,会探视他5.42±1.5414.80±1.732“死亡是生命的结束”的想法不会令其不安5.32±1.4925.00±1.571如果得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愿意有人告知5.21±1.6734.66±1.794曾经躲避过一个快要死亡的朋友4.86±1.7444.75±1.693视死亡为尘世苦难的解脱4.34±1.7053.97±1.796不会在乎年轻时死去4.16±1.9663.74±1.967不会被濒死的感觉困扰4.14±1.8474.19±1.855如果知道一个朋友快要死了,愿意告诉他3.98±1.8383.50±1.8111濒死过程中的疼痛令其害怕3.81±1.7393.72±1.808如果知道一个朋友快死了,会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3.68±1.58103.68±1.6410缓慢死亡过程中的身体恶化情形会觉得不安3.45±1.83113.09±1.7014如果得知一个普通朋友快要死了,会觉得不舒服3.42±1.72123.72±1.789“当人快死时能力会受到限制”的这种想法令其不安3.39±1.81133.23±1.8113如果一个濒死的人说他快要死去,会觉得焦虑3.33±1.71143.45±1.5512当死亡来临时将会准备好2.38±0.79152.37±0.7015能清楚的预期终有一天自己会死亡2.31±0.92162.28±0.9117能接受自己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2.29±0.83172.03±0.7318当死亡发生时会和别人讨论2.28±0.76182.29±0.72163 讨 论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每个人的必然归宿,只有正视生死观才能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