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 人民日报观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前沿追踪
■电池可以比纸还薄
美国莱斯大学研发出一款厚度比纸还要薄的电解质电容器。

它具备可弯曲、容量大等特点,能够在万次充放电或千次弯折之后仍保持76%的高电池容量。

这种新型电解质电容器由一种名为“多孔镍氟化物薄膜”的材料构成,可让电离子在其中自由通行。

研究团队认为这将是下一代电子设备的主要供电设计。

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在向大屏化、轻薄化发展,同时一些随身智能设备也更加迷你化,而又小又轻薄的关键是电池材料技术。

如果这一技术产品能够实现批量生产,将会带动智能设备的创新浪潮。

■热感触控技术
让触摸屏无处不在
德国慕尼黑一家名为Metaio的公司,正在开发热感触控技术。

这种技术结合了热感成像和增强现实功能,可利用热感摄像头追踪用户触摸的热感信号,然后将人接触的表面变成可交互操作的触控屏,带来壮观的虚拟现实效果。

想象一下,你轻点门板,
就会产生虚拟密码画面,不再需要实体密码锁和触摸屏就能开门,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巨大的触控屏。

(图一来自Metaio官网)
评:热感成像和增强现实功能的结合已进入技术攻坚阶段,要转化成应用产品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但未来应用前景巨大,如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都有希望整合这种技术。

■高科技智能足球增色世界杯
巴西世界杯前夕,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智能足球教练”的产品。

这款足球内置传感器,可在球移动时进行数据追踪,确定位置、速度以及轨迹等等,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上传到手机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踢球者提升点球、传球、长传、角球、射门等技巧。

该产品还可在应用程序上进行“难度挑战”设定,将挑战成果进行社交分享。

(图二来自阿迪达斯官网)
评:一家传统的运动用品制造商也开始尝试用互联网技术改进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搜集和展示,而是借助智能数据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提高某项技能。

这样的创新精神,让互联网更多影响生活。

■现实版“魔镜”来了
镜子,作为人们日常穿衣打扮必不可缺的生活物件,也将迎来智能化改造。

国内一家众筹网站推出了名为“那刻智能镜”新项目。

这款智能镜能够连接操控其它家庭智能硬件、汇聚订阅各类信息、进行情感化语音交流等等,是一款搭载了安卓系统、WiFi、麦克风和扬声器的“魔镜”。

(图三来自点名时间网站)
评:智能镜子是智能家居系统的一部分,未来不只是镜子,其他生活家具、电器都有可能被物联网重塑。

“魔镜”的创新,在于它把自己变成了连接与显示的“中心”,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屏幕和操作系统,使智能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民网研究院汇编点评)
报告显示,六成90后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近半数人不到15分钟查看一次手机
90后的移动数字生活
以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移动互联网主力人群。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90后用户通过手机几乎可以轻松玩转衣食住行;同时,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近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的丰富,90后用户通过手机几乎可以轻松玩转衣食住行;另一方面,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根据此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在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的6.2亿网民中,24岁以下占31%,以9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移动互联网主力人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之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也是最大的移动网民群体,90后的网络化生活状态值得关注。

时间都去哪儿了
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21%的用户每天玩游戏超过2小时
90后是指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年龄在15至24岁之间的青年。

他们生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除了生活条件上的
优越,还享受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革命。

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周艾青是典型掌上生活的90后。

作为应用达人,她的苹果手机里有63个应用,平板电脑里有79个,从娱乐、社交到学习、阅读,无所不包。

她每月300兆流量是最低值,这还多亏了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大都覆盖了免费WiFi。

等地铁、等公交、等待开始上课……这些等待的时间她都用手机来打发,哪怕是等电梯、等红绿灯这样短暂的时间也不放过。

刷朋友圈、聊天、玩游戏、看电子小说、看视频……周艾青估算,每天这些零零碎碎被打发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4小时。

《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近半数90后用户患有“手机恐慌症”,不到15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有近两成的人甚至不到5分钟就要查看一次手机。

这些花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时间都被用来做什么了?
在游戏方面,报告显示,有超过九成的被调查90后每天都会玩游戏,超过四成的用户每天玩至少1个小时以上,有21%的用户每天玩游戏时间甚至超过2小时。

通过手机看视频也是消耗90后时间的大头。

调查显示,如果按照一集电视剧时长40分钟、一部电影100分钟来计算,每天有26.6%的90后用户用手机看三集以上连续剧或一部以上电影。

他们都喜欢看些什么呢?数据显示,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是排名前三的类别。

美剧、韩剧、日剧都有大量粉丝,各种大片也从院线被搬到个人手机上,综艺节目也正逐渐成为很多90后的挚爱。

“这些视频的总体特点是可以打发足够的时间,不会让用户感到无聊乏味”,业内专家分析。

掌上生活很精彩
90后成手机网购生力军,“移动钱包”是“标配”
对于90后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掌上生活并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还可以是学习、教育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早已驾轻就熟数字化打理自己的一切。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朱利是90后口中常说的“学霸”代表,平板电脑和电纸书在他看来都是学习工具。

印象笔记、西班
牙语词典、汉语词典等学习型应用在他的移动装备中占了大多数,“去自习时为了减轻负重,我会把一些资料存在平板电脑里”。

进入移动应用商店,应用种类几乎覆盖了人们日常所需,健康、理财、教育、购物、出行……热门应用下载量动辄以千万乃至亿计。

90后大学生谢飞感叹说,“现在很多东西都已被移动终端取代了”——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时不会再翻字典,而是打开有道词典、金山词典;想看书又不想买书时,就用手机下载电子版或者看金读阅读器;想去餐厅吃饭先打开大众点评搜搜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最好再去团购一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网购战场也开始由个人电脑转向手机等移动端。

对90后而言,虽然刚刚步入社会,购买力不是很强,但他们依然是手机网购的生力军。

报告显示,每周用手机购物的90后达25.1%,34.4%的90后手机购物频率为每月1至3次,从来不用手机网购者仅16.0%。

网购产品的类别则五花八门,服装、鞋帽、书籍、电子产品、生活用品、虚拟物品、化妆品、食品所占比重都不小。

“移动钱包”也几乎成了90后的“标配”。

报告显示,76.4%的90后都使用过支付宝钱包,而新近逐渐兴起的微信支付使用者也超过了三成。

周艾青说,自从淘宝客户端出现“手机专享价”
后,她几乎都会用手机支付。

“新兴事物在90后群体当中非常有市场,因此,对众多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开发者而言,90后用户是最有价值的‘小白鼠’”,有业内人士直言。

继续驻扎还是调整距离
90后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每天多次使用手机搜索的占74.9%
在利用移动应用管理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90后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

以搜索为例,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吃喝玩乐,抑或查阅学习资料,搜索引擎成为越来越多90后“自然而然”的选择。

报告显示,一天当中多次使用手机搜索的90后用户占比高达74.9%,从来不用的仅为0.1%。

今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曾发起一项“暂别手机24小时”体验活动,有30名学生报名参加。

结果,近半数人仅在半小时后就拿起了手机。

在这场体验开始3小时后,就因所有体验者中
途“退场”而提前宣告结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指出,社会交往是构成和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网络社交中,交往双方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是借助各种网络工具,以一种“身体缺席”的方式进行互动。

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正冲击着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

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主任张大生说,“社会越来越开放,科技产品绚丽登场,学生们对新产品充满好奇,想触摸的心态很正常。

关键是怎样培养自律意识,让他们在与新生事物接触时懂得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这需要全社会的责任心,更需要全社会的智慧”。

事实上,有人已经产生了“逃离移动互联网”的想法。

最近,朱利正在努力减少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

“信息接触得越多,越感觉世界太吵,各种观点、消息混杂在一起,有时分辨不清真假对错,不如专心对待自己的生活”,他说,“移动互联网是挡不住的潮流,能享受科技盛宴、提高生活工作效率是我们的幸运,但如何让它更好地服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政府信息公开,媒体转型契机(新媒观察)
尹世昌
《人民日报》(2014年06月05日14 版)
再优秀的信息源,也无法“脱媒”。

这是因为,信息越庞大、越复杂,读者越要倚重媒体对信息的整合解读能力
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应当成为优质数据服务商
媒体一片“转型”声。

这声音不仅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包括新闻网站等“次新”媒体。

但是,怎么转?往哪转?众说纷纭。

其实,很多“富矿”就在身边,用好了,媒体可能杀出血路,迎来春天。

政府信息公开,就提供了一座开采成本低、预期收益大的“露天煤矿”。

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各类官方信息潮水般涌来。

如交通运输部网站,2013年就发布信息12万余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主动公开基础数据库43个,数据量166万条;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库,包含统计指标3万多个、数据量
600多万笔……
政府信息公开赢得了掌声,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如此海量的信息,普通公民如何迅速、准确地获取自己需要的那份呢?
政府部门做了不少努力: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办主题专栏……但是,让老百姓拿智能手机把各部门客户端逐一下载?微博、微信公号逐一关注?各家网站逐一查询?显然,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现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搜集、整理、分析信息。

受限于人力、财力,政府信息公开的服务质量提升尚需要时间,但媒体依托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深度加工的服务,抢占竞争先机,已刻不容缓。

是媒体登场的时候了。

媒体不只是一张纸、一块屏幕、一个网站,受众期待媒体提供的,不单是“易碎品”新闻,而是范围更广的信息类产品。

除了把“旧闻”打包,把媒体数据库作为产品提供给用户,媒体还要主动发掘、整理、解读信息。

来自政府的公开信息,正是这门“生意”的重中之重。

媒体不能满足于当政府信息的二传手,而要从数据库中深度发掘有用信息。

其实,开掘政府公开信息富矿,已有早行人。

不少人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播报空气污染程度的应用。

这类大受欢迎的应用,数据就来自环境保护部实时发布的二氧化硫、细颗粒物(PM2.5)等6项污染物监测数据。

政府无疑是信息最主要的来源。

但是,再优秀的信息源,也无法“脱媒”。

这是因为,信息越庞大、越复杂,读者越要倚重媒体对信息的整合解读能力。

媒体向受众提供政府公开信息产品,有四大优势:首先是有一批编辑记者,是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人才;其次是坐拥宝贵读者群;再次是有媒体品牌,为数据可信度背书;最后是长期以来与政府部门建立的关系,了解政府部门运作。

这恰恰是媒体当下最大的竞争者“自媒体”所欠缺的。

所以,媒体升级服务、实现转型的契机,或许就在于此。

而且,让政府信息公开搭上媒体快车,既有政府推动,又有媒体商业动机,组成多动力来源的“动车”,有利于实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的目的。

这对社会舆论环境也有正效应,有力的事实数据可以杜绝谣言满天飞。

载体在变,环境在变,“内容为王”的道理没有变。

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应当成为优质数据服务商。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专家的媒体不应当被抛弃。

希望看到有媒体勇敢迈出第一步,成立数据部门,试水数据服务。

重庆市荣昌县委书记谢金峰
借力新媒体解决老问题(问政·看领导干部用网)
《人民日报》(2014年06月05日14 版)
“网络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中连“干线”。

领导干部必须实现从“被动看网”到“主动学网”,再到“积极用网”的转变,在老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一座心心相印、永远在线的“连心桥”,开通一趟方便快捷的“直通车””
今年4月9日,家住重庆荣昌县谢家花园的周先生收到电力公司通知,针对他反映的小区部分住户电费分摊问题,县发改委已完成改造方案和预算审查,将于近期下达改造计划。

“没想到在微博中不经意提出的问题能这么快得到解决”,不少网友发出感慨。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问题的解决源于一次县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的全程“微直播”。

而像这种借力新媒体、解决老问题的例子,在全县已经很多。

中心组学习会,不能仅仅就学习而学习,还要查找和解决问题。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今年以来,荣昌县对县级领导班子的学习会进行改进,利用政务微博全程直播,就是用网络的平等、互动、分享,实现与群众的零距离,倒逼我们提高办事效率,让更多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通过每季度一次的学习会“微直播”,一方面让群众了解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过程,提升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县级领导班子“开门纳谏”的渠道,近距离倾听百姓心声。

老百姓有了什么烦心事、不平事,往往最担心的就是投诉无门、处理无果。

我们通过网络信访受理,投诉人可以足不出户就把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

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可视化、能倒查的诉求与表达平台。

“上访不如上网,写信不如微信”,已成为网友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

我们开通了官方微博,在荣昌县公众信息网上设立“县长信箱”“网上互动”和“领导留言板”等,对一些重大项目和重要决策,要先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这些年来,县城边上的小滩桥暂缓修建、荣昌大道建设、成渝高铁荣昌站房设计方案等一批项目,都是在充分听取民意、吸纳民智后做
出的决策。

网络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中连“干线”。

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会化新媒体的发展,网民结构与社会主流人群逐渐合流,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领导干部必须实现从“被动看网”到“主动学网”,再到“积极用网”的转变,此乃时代所需,形势所迫。

借力新媒体,解决老问题,必须尊重网民主体地位,努力提升各级干部与网俱进、用网络执政的本领。

近期,我们还将在县委研究室设立“民意咨询收集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全媒体时代,在老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一座心心相印、永远在线的“连心桥”,开通一趟方便快捷的“直通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