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五年级数学下册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0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 页。
【设计理念】空间观念的建立,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学法指导。
在本课的教学中,提供可操作的素材,学生所接触过的与空间图形有关的生活经验是发展其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教师要有意识地联【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立体形体的开始,更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
本节课在本单元学习目标和作用。
【学情分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
学生通过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可以对周围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探索、抽象概念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概念。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多媒体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橡皮泥,塑料棒。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说一个指令,生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
站-生坐、坐-生站、坐-生站。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1、(课件出示一个点)大家看,这是什么?(生:点)(板书:点)2、(课件动态出示多个点连成一条线)你观察到了什么?(师板书:线)师:观察事物既要关注结果,同时也要注意过程。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比较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4.教师讲解: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程度。
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十、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六、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超市、家具店等,让学生观察那里的商品是如何包装和陈列的,从而应用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七、教学拓展: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等,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八、教学评价策略: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正方体的认识》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
正方体是孩子们初中化学和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在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对正方体的认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图示、实物演示等方式教授孩子们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正方体是一种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两个相对的面相同。
在这里,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把同一食品盒的六个面全部展开,帮助孩子们了解正方体的基本面体积和结构特点。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加减法运算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a³,其中,a代表正方体的边长。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标尺或单位立方体自己测量正方体的边长,然后帮助他们找到计算公式。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6a²,并且帮助孩子们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在讲解完这个公式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纸模、原材料等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理解。
老师可以通过实例来让孩子们体会正方体的应用价值。
例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模拟正方体造型玩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图示、实物演示、计算公式引导、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互动,鼓励孩子们发问和探究,营造积极、开放的教学氛围。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掌握好正方体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 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所有的面面积相等,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补充和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几何学中的基本立体图形,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1.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六个面积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S = 2(ab ah bh),其中a、b、h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8-41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以实物来认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生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第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第三: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第四:求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和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教学。
1.在情境中展开教学,发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
首先通过摸一摸,让学生运用感觉思维来认识面,棱和顶点的特征。
再通过数一数来总结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最后可以通过量一量和比一比。
认识长方体对面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相等;长方体棱分3组,每一组4条棱都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的特征。
2.通过三视图的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的观念和意识。
3.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优势,让学生在摸,量,比,测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讨论交流中,发现共同的规律,从而顺利地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体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通过三视图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对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若干。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分一分。
课件出示各种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圆锥体等。
让学生分一分,看一看,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并说一说为什么?2.想一想。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特性。
2、学会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元素。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与识别。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元素及其性质。
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与图像辅助。
2、小组讨论与互动问答。
3、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如骰子、饼干盒)或图片展示,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①详细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属性,包括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及其特点。
②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3. 互动探究
①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列出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交流。
②教师提问,例如:“所有的正方体都是长方体吗?”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4. 应用实践
①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并描述其特征。
②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家中某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物
品的尺寸,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五.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汇报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理解程度。
六.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需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区分。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模型,黑板、彩色粉笔。
2.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关教材。
3.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如图书盒、骰子等。
2. 讲授•通过黑板和立体模型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动手触摸、观察,并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判断所给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进行解释。
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容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5. 总结•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找出例子并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做准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通用6篇)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
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
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评析: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
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
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指名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师:一共是几个面?板书:6个面。
师:原来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个面。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这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物体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判断物体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4.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并标注它们的特征。
2. 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拍照片,下节课分享。
3.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特征。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分别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
3. 实例分析: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4.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及本质特征的掌握。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及相对的棱的特征认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框架,多媒体。
四单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
谈话导入
明确目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我们认识哪些立体图形?
2、通过对实物的直观,让学生亲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探究,并通过亲手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获取对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表面积问题丰富表象。
3、在探究中发现几何形体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的兴趣。
3.在探究中发现几何形体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的兴趣。
3、在探究中发现几何形体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的兴趣。
3、师:面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
4.揭示课题。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齐读课题
二、
预学效
果检测
二、预学检测
请看预学检测题单第1题,完成填空。
生看图回答问题。
三、
探究新知精准释难
三、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长方体实物,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以小组为单位,走进长方体和正方体去摸一摸、认一认、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展一展,看能发现什么?
A.长方体有6个面。
B、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C.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对面相等。
(3)、正方体6个面。
A.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B.每个面都相等——面面相等。
5、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今天,我们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要学习 3.1节的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我要让学生们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长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而正方体则是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并理解它们的性质。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预计学生们可能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我会重点讲解和演示,并让学生们通过实物操作来加深理解。
为了这节课,我已经准备好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然后,我会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来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
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模型来观察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并配合图形来展示,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包括识别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题目。
我会花大约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这节课上的收获和困惑,并解答他们的问题,同时也可能会提出一些拓展的思考题,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深入思考。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清晰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我会在讲解时使用模型和实物来直观地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学生们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他们可能对于如何描述和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感到困惑。
因此,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模型来观察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可能有些抽象,学生们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别。
教学设计:一、已有知识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画出一个平面图形并用手摸摸感觉。
教师解释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平面图形。
然后出示一些立体物体(如牙膏盒、粉笔盒等),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是否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解释这些物体不在一个面上,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学生能否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例子,如冰箱、楼房等。
二、自主探究——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1.学生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观察它们的构成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学生认识情况,然后让学生汇报。
3.教师用数一数、摸一摸等方法集体合作认识具体知识点并板书。
1) 顶点——三条棱交叉的点。
——长方体、立方体都有8个定点。
2) 棱——两个平面交叉的线段。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三组,每组长度相等——分别成为长、宽、高。
正方体有12条棱,所有棱都相等——棱长。
学生可以通过量物体的长宽高或者棱长来证明自己的观察是正确的。
3) 面——长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立方体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大小相等。
学生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或者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或者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来证明。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结论,并做集合图板书。
3.学生试着完成表格,把现在认识的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特点填在表格中。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37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的形状和数量,以及它们的棱和角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用这些特征来描述和识别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特征应用到实际的识别和描述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存在。
接着,我会用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然后,我会邀请学生们上台来摸一摸、看一看我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巩固他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的形状和数量,以及它们的棱和角的特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展示这些特征。
答案: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同的长方形,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8个顶点中有3个相对的顶点是相同的。
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混淆的情况,这是我在下一步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7页的例1、例2的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
图形。
2. 培养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
4.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直观图。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个新建的广场,很漂亮,你们想看看吗?(投影仪展示主题图)广场上
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
生:广告箱。
生:雕像座子。
……
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
生:有长方体也有正方体。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
生1:注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水?
生2:做一个广告箱大约要用多少玻璃?
生3:做这样一个纸箱要用多少纸呢?
……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
(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1. 摸一摸,认一认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
(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
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一个面上,长方体不止一个面。
师: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顶点。
师: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
2. 探索特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课件演示: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清晰有序地显示6个面。
学生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吗?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等的,正方体所有的面都相等。
师: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呢?请小组的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吧。
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们是直接观察出来的。
生2:我们是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求它们的面积得出的。
师:在长方体中,像这样相等的面有几组呢?
生:3组。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观察后汇报:我认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都是一样长的,长方体中有的棱相等。
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吧,并把相同长度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的4条
棱相等。
(边说边比划)
师: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一样吗?
师:像这样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课件出示棱的名称,同桌相互指一指。
课件展示:将一个长、宽、高不相等的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
师:再想想: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师:正方体的12条棱都是一样长,我们就不再分长、宽、高了,把它们都称作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3. 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想一想它们是一种什么图形呢?怎样判断一个物
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三、课堂活动
第37页课堂活动第1题:分类,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 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2. 练习九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分别指出其长度。
其中有特殊的长方体吗,这时
的长、宽、高还可以怎么说?
五、课后操作
小组活动: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