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抒情诗词的抒情方法浅识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描写自然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感情,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白玉关》,通过描写秋夜的寂静和园中的美景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抒发个人感受:诗人通过倾诉自己的心情、抒发内心的思绪和感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诗人对过往往事物的回忆,来表达思乡之情。
3. 描写人物形象:通过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表达诗人对某个人物的喜爱、思念或者对他人的关爱。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描写武则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爱慕之情。
4. 构思比兴:通过运用寓意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表达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增强抒情的力度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登高的形象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5. 抒写心理感受:通过描写内心的矛盾、挣扎、痛苦等情感体验,表达诗人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写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沉的忧伤和哀思。
这些方式在古诗中常常同时运用,相互交织,以形成丰富的抒情效果。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浅谈古典诗歌的抒情模式
“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通过极言故乡之遥,困深宫时间之
臂寒。”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久来反映宫女的苦闷生活和悲愤感情;李白 《早发白帝城》以
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关山月》:“戍客望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遭贬遇赦的欢快心情,则是对客
古典诗歌抒情模式还有很多,如以乐写哀,以动写静、视听通感等等,
即脱胎于此。
本文仅从以上三个方面给予说明,以此求教于大方之家。
后人多用此法,孟郊为最:“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送别崔纯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2010·11 总第 123 期 职业技术
93
三、瞻望弗及
后一类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瞻望弗及”语出《诗经·邶风·燕燕》,即写卫君送妹远嫁情景。“远送
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诗的后两句,紧扣“夜雨”,遥想他日重 于野”,送了一程又一程,妹妹已走远了,卫君还在瞻望,虽瞻望弗及,仍伫
逢,剪烛夜谈,回忆倾诉今宵面对这“巴山夜雨”思念你的情景。从时间上 立原野,瞻望寻觅。通过描写长久伫立目送亲人远去,虽视力不及仍在努
想异地之思此地”,“或在今日想他日之忆今日”。 前一类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首
抒
心理时空完全取决于主观感受的变化,服务于抒情的需 要。不同心情对时空的感受不同,有时是对客观时空反方面的 夸张变形,有时则是对客观时空正方向的夸张变形。前者如陈
诸如此类的诗还有很多,如杜甫《月 夜》:“ 今 夜 鄜 州 月 ,
式
日春花秋月的怀恋,越是怀恋过去,便越觉眼前时光的漫长、难 耐。而《诗经·周南·汉广》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来抒发“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痛苦;张 祐《何满子》
古典诗歌抒情的方法
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借古抒怀、托古讽今)、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或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对比、虚写、象征等。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我们学过的许多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都有对这种手法的使用。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情感与景物一致,就是烘托,如果不一致,就是乐景写哀情(反衬)。
三、托物寄意。
托物寄意,就是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寄托于对某一物的描写,也就是借助对某....一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对所描写之物的喜爱、憎恶之情..........................,或借物喻人(也属于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
它可具体分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等三种手法。
四、借古抒情。
所谓借古抒情,就是借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
请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词,在整首词中作者所怀之古乃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周瑜。
词的上阕虽没有直接写周瑜,却是为下阕写周瑜做铺垫,或者说是通过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众多的豪杰(........“.多少豪杰....”.)来烘托下阕要出现的主角周瑜..............。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案】①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点)
②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
③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
情怀。(评)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最后两句是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
【答案】
①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明技巧)
②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释运 用)
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析作用)
二、间接抒情
含义: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借其他对象(景、物、人、事)表 现出来。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移情); 融情于事:借古讽今、用典、(即事抒情);
(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概念: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 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作用:委婉、深沉、形象、感人。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答案】①托物言志。②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 ”“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③这是以乐景反衬出诗人漂泊的感伤和浓厚的思乡之情。
浅谈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浅谈诗歌中的抒情手法当人们追求内心情感的释放,抒情手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诗歌,则成为了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媒介。
抒情手法在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能让人的感情在读者的心中产生共鸣,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诗歌中的抒情手法。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诗歌抒情手法中常用而且更具象征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比喻表现情感,不仅能向读者凸显情感的深度,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诗人写出的情感。
比如,唐代诗人李商隐一句”冰肌玉骨,自在锁愁肠”中的“冰肌玉骨”就是一种比喻,把女子素雅清丽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而象征则更加常用,它是通过象征物的性质和特性来表达人物情感。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到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的“白发”和“愁”就是一种象征,用以代表上了年纪的人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思考。
二、对比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抒情手法,它使情感更加鲜明。
通过材料的对比,表现出更多的情感色彩。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篇诗以草原为背景,用草的生命旅程与人的生命道路的比较表达了人离别时内心感受的悲痛。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增强情感,放大效果的表现方式。
它可以让场景处于极端的状态,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唐代诗人杜甫用夸张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妇有恨,不敢问来人。
”这样的句子,为描绘自己的孤独之情,放大了自己的心情,让读者深感其情感的力度。
四、抒怀抒怀是表达诗人自己情感的一种手法,它之所以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是因为它让读者知道诗人的真实情感,从而使读者感知到这些情感在自己心中的感受。
苏轼《江城子》中的这句话:“恨无常带人如梦,闲嗟世事谁人省。
”其中的“闲嗟世事”便是他对世事烦扰的抒怀,它把他自己的情感表露无遗。
综上所述,抒情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诗歌中的各种抒情手法,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和启发读者的感受,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力量。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古诗十九首》抒情方式探究
《古诗十九首》抒情方式探究《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收录了十九首优美的诗歌,其抒情方式探究《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收录了十九首优美的诗歌,这些诗歌以抒情为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在抒情方式上,这些诗歌有着独特的特点,探究其抒情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
在《古诗十九首》中,许多诗歌都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通过以景生情,借助自然景物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这首诗通过描绘河畔青草、园中垂柳等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对楼上女子的爱慕之情。
在《古诗十九首》中,许多诗歌还通过叙述具体的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以事抒情,用叙述性的语言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经历或所见所闻。
例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这首诗通过叙述浮云遭遇飘风的事件,表现了诗人对人生不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古诗十九首》中,也有一些诗歌通过阐述道理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以理抒情,用说理的语言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体验或思想认识。
例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首诗通过阐述生命的短暂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劝诫人们要及时行乐,不要虚度光阴。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方式丰富多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具体事件和道理的描写和阐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探究这些抒情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还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的杰作,由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
这十九首诗以其独特的抒情方式,深刻地反映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以及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思绪。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古典诗词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例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 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讽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 金陵怀古 王珪
• • •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 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 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其抒情手法
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冷寂静的画面中 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思念之情。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 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客居他乡 的忧愁。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 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 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 有道, 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 条运河。 ②迷楼:隋炀帝筑。 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4分)
(直接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节选自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日是归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乐景反衬哀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古代抒情诗词的抒情方法浅识
古代抒情诗词的抒情方法浅识古代抒情诗词的抒情方法浅识语文港曾源工作室古代抒情诗词的抒情方法浅识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志,声也。
诗可以言志,抒情诗更充满炽烈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的迸发,在古人是颇讲究的,我们不妨把这叫做抒情的方法,本文试图谈一谈这些方法。
一、情以物兴情以物兴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朱熹为《诗经》作传,就阐述了这种方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或者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感情,无不是客观事物引起人的主观体验之产物。
刘勰的“情以物兴”,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说客体用于主体而发生感情。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兴”的手法。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事物使诗人产生新的感情。
二是客观事物引发了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感情。
前者如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日几时有》。
这是诗人面对中秋佳节“月圆”“人欢”“酒酣”的场面,忽然想到自己阔别多年的弟弟——子由,刹时,一缕离情别绪涌向心头,于是挥毫作诗。
这正是客观事物景物使诗人产生了一种离别远怀的感情。
还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
显然,主体——诗人体验完全因客观生活图景而生。
即情以物兴。
后一种情况,如柳宗元的《七绝》:“海畔尖山似剑茫,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同寄京华亲故》)这里很明显是秋天“海畔尖山”触动了诗人之乡愁,但秋山与乡愁并无必然内在联系,仅仅是由形体上的联系而起了一种触化剂的作用。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和柳永的《八声甘州》也属于此类。
至于范仲淹之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情以物兴”手法的运用。
二、直抒胸臆古代有一些抒情诗歌,将景物化入诗人的心胸,直接抒发炽烈的感情。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 的感伤。
以乐景衬哀情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以乐景衬哀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哀景衬乐情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 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 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高考真题(2011年江西卷)
• • • • • • •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一句以 乐景写哀情,后一句以哀景衬哀情。
怀古伤今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 • • • 春日秦国怀古 周仆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注]①周仆(?~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 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古 诗 鉴 赏 之 抒 情 手 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探究古代诗歌的抒情表达与语言美感
探究古代诗歌的抒情表达与语言美感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抒情表达和细腻的语言美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究古代诗歌的抒情表达和语言美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一、抒情表达的特点古代诗歌的抒情表达是其独特之处。
抒情是指诗人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古代诗人通过抒情表达来传达他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古代诗歌的抒情表达具有直观性和感性。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读者带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简洁而直观的词句,使读者能够立即感受到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
其次,古代诗歌的抒情表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他们通过对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诗句中蕴含着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最后,古代诗歌的抒情表达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古代诗歌常常以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使得诗歌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诗人通过巧妙的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樽不老。
……”这些押韵的词句使诗歌具有了音乐般的美感。
二、语言美感的体现古代诗歌的语言美感是其独特之处。
语言美感是指诗歌通过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感受。
首先,古代诗歌的语言美感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上。
古代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种拟人的表达方式,使诗歌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古诗中抒情技巧
古诗中抒情技巧
古诗是文学艺术中的珍品,其中不乏抒情之作。
那么,古诗中的抒情技巧有哪些呢?
一、形象比喻
比喻是古诗抒情中经常使用的手法。
好的比喻不仅可以让读者理解诗歌的情感,还能够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比喻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深刻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二、对景写情
对景写情是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古诗中经常使用这种手法。
例如《登高》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洋溢着欣喜和豪情。
三、意象交融
意象交融是多种意象交织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例如《山行》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通过山水交融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抒发了一种既清新又深邃的情感。
四、感情饱满
古诗的抒情具有感情饱满、情感真挚的特点。
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表达,而是通过诗人对内心深处的感受的感悟和领悟,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体验和理解,凝聚成一种富有感染力和感人心魄的情感。
例如《悯农》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
场景,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敬意和同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总之,古诗中的抒情技巧丰富多样,不同的手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和美感。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古诗词中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我国古代诗歌大多是抒情诗。
人生在世,常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的感动或源于自然界的“物象”,或来自人世间的“事象”。
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或喜或怨,或哀或乐,酸甜苦辣,各种情意在心中涌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
那么,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的呢?有哪些规律可寻呢?一富于形象、注重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抒情诗中,一个个饱含作者情意的物象、事象叫做“意象”,它们和谐地组成一幅幅画面,叫做“意境”。
这意境实际上就是诗人心灵感动的原因和过程。
诗人心灵的感动是因外物引发的,而不是起于某个抽象的说教,所以诗人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也必然要形容摹写这些外物形象,而读者也正是通过这些意象,去想像那些曾经感动了诗人的物象、事象,进而了解诗人的内心,并且自己也随之产生心灵的感动启发。
因此,诗贵形象,诗歌的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二古代抒情诗的内容,不外乎情、事、景、物,其中“事、景、物”属于形象,所谓“诗贵形象”,就是要用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表达抽象的“情”。
因此,古代诗歌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意”(情、志)与“象”的关系。
古代诗人是怎样沟通形象与情意之间的联系的呢?早在《诗经》中那些作品产生的年代,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就娴熟地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现情意,把“意”与“象”巧妙地结合起来。
最初,“赋”、“比”、“兴”是指一首诗开头所用的情意感发的方式,后人将“赋”、“比”、“兴”用得广泛化了,在一首诗歌的中间或结尾运用这三种手法,也都称为“赋”、“比”、“兴”了。
“赋”,是“直言”,直接就说出来。
既可以写景叙事,也可以述志抒情,要表达什么,就直接叙述描写出来,属于直接抒情。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通篇用赋的手法,其中有事有景有情,都是直说出来的。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或比拟。
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古代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特有的韵律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人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深切体验。
在古代诗词中,抒情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字里行间的情感流露,使读者共鸣并引发情感共鸣。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直抒胸臆,情感直接表达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往往直接而真实,通过直接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他直接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和思绪:“铮铮铁马入空城,油幕微霜雪满旌。
此身只待浮生快,何事长向别人争。
”这样的直抒胸臆方式,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杜牧内心的澎湃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冲击力。
二、咏史抒怀,情感与历史相结合在古代诗词中,咏史抒怀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通过借古发怀,将自身的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展现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例如,宋代文学家晏殊的《玉楼春·春景》一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唐代花间派女词人红楼名剑落英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美好的怀恋之情。
这种将个人感情与历史相结合的抒情方式,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又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意义。
三、抒发离别之情,展现别离之痛古代诗词中抒发离别之情也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方式,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表达别离之痛,使读者与作者一同感受离愁之情。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别》一诗,以别离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别后心情的起承转合,深刻表达了离别之痛:“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这样的描写方式不仅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四、以景抒情,形象抒发情感以景抒情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以形象化的方式来展现内心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通过描绘高楼之上的壮丽景色,在形象化的表达中抒发出对壮观美景的感叹和对人世的思考。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了景物的美好,又能够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抒情方式多种多样,在直抒胸臆、咏史抒怀、抒发离别之情和以景抒情等方面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抒情诗词的抒情方法浅识
教学参考
0721 0614
古代抒情诗词的抒情方法浅识
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志,声也。
诗可以言志,抒情诗更充满炽烈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的迸发,在古人是颇讲究的,我们不妨把这叫做抒情的方法,本文试图谈一谈这些方法。
一、情以物兴
情以物兴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朱熹为《诗经》作传,就阐述了这种方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或者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感情,无不是客观事物引起人的主观体验之产物。
刘勰的“情以物兴”,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说客体用于主体而发生感情。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兴”的手法。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事物使诗人产生新的感情。
二是客观事物引发了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感情。
前者如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日几时有》。
这是诗人面对中秋佳节“月圆”“人欢”“酒酣”的场面,忽然想到自己阔别多年的弟弟——子由,刹时,一缕离情别绪涌向心头,于是挥毫作诗。
这正是客观事物景物使诗人产生了一种离别远怀的感情。
还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
显然,主体——诗人体验完全因客观生活图景而生。
即情以物兴。
后一种情况,如柳宗元的《七绝》:“海畔尖山似剑茫,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同寄京华亲故》)这里很明显是秋天“海畔尖山”触动了诗人之乡愁,但秋山与乡愁并无必然内在联系,仅仅是由形体上的联系而起了一种触化剂的作用。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和柳永的《八声甘州》也属于此类。
至于范仲淹之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情以物兴”手法的运用。
二、直抒胸臆
古代有一些抒情诗歌,将景物化入诗人的心胸,直接抒发炽烈的感情。
如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英雄末日,壮怀激烈,一代悲剧跃然纸上。
虽无景语,但垓下四面楚歌之困境是可以因情想见的。
还如辛弃疾的《永遇乐·江口北固亭
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诗人借廉颇之典,抒发自己年逾古稀,但壮志未改的雄心大志。
诗中虽无“景语”,但诗人白发苍苍,独步北固亭仰天发问的图景如在眼前。
像这一类型的诗歌,还有陆游的《示儿》,曹操的《龟虽寿》等,感情炽烈,客观景物已化入情意之中,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三、物以情观
艺术心理学把这种方法叫做“移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这两句诗,正是“移情”方法的形象说明。
“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
”(薛昂夫《送春》)客体消逝了,但感情仍存于主体之中。
载于主体的感情是有相对独立性的。
它不仅反映客体,也作用于客体。
“诗人是感情的宠儿”。
(郭沫若语)因此,“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把这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感情现象,概括为“物以情观”(《文心雕龙》)。
这在艺术观察和艺术构思中,是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的。
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小枫一夜偷天酒,却请孤松掩醉客”。
(杨万里《秋山》)“史恐夜深花睡去,故绕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显然,诗人们把心中的惜别和亲花之情“外射”到蜡烛,海棠和小枫之上,因而,他们会悲伤、能睡眠、懂羞愧,成为艺术世界中物化了的感情或转化了的物象。
使无生命的物体具有了艺术生命,收到了其妙无比的艺术效果。
这种移情的艺术方法,在复杂的艺术创造中还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移情情况。
艺术效果更高一着。
《红楼梦》中佳句:“冷月葬花魂”就包含了双重移情,人为主体,花和月是客体。
首先,人之“魂”移入“花”,于是“花”有了“魂”,然后,“花魂”又移入“月”中。
于是主体的冰清玉洁之情化入花又化入月中。
形象更加清晰明彻。
这种注情于景或传情入色的感情活动,诗人的主导性很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转视物外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抒情作品的意境,其情调是由主体所外射的感情决定的。
四、借景抒怀
借景抒情之作,颇有代表性的要数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幅画里面,主体根本没有出现,诗人似乎纯客观地描绘了寒江独钓之景。
其实不然,只要细心揣摩体味,就会感到一股处于孤寂而又不安于孤寂的谪居之情沁人心脾。
这里,主体所载之情化入景物之中,诗人的形象隐在景物的后面。
借景抒情作品的特点,就是没有明显的表情之语——情语。
如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诗人没有直
抒胸臆,但号称“一世之雄”(苏轼《前赤壁赋》语)的曹操的伟大政治抱负却溢于辞表。
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在这里,景以情观,景由情择,景为情化,正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五、情景交融
在形象思维中,主体同客体有时是交互作用的。
艺术心理学称主体作用于客体为感情之“外射”,而客体反作用于主体为感情的“内模仿”。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这种交互作用的极致,则是物我同一。
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
元人景元启有一道吟梅花的小令,写他在艺术构思之间达到物我两忘或物我同一的境界:“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
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再山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月色朦胧之中,薄明之窗纱透过疏疏朗朗的梅影,这样别样清佳的景色使诗人如痴如醉,对窗望梅出神,以致引起妻子的嗔怪。
其实,诗人进入了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境界,他同梅花已经融为一体了。
主客体同一化,有时是整体范围内的,有时是局部范围内的。
如《红楼梦》中黛玉的《秋窗风雨夕》最后四句:“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里客观景物是秋雨滴沥湿窗纱。
然而,由于人与物——秋风秋雨的黄昏的交互作用,在诗人艺术境界中,主体的泪水同客观雨滴化为一体。
雨耶?泪耶?难以区分,也不必区分。
还有众所周知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客观景物是雨后日出,情人送别。
因此,是“无情”中“有情”。
诗人利用“晴”与“情”的谐音,因而产生联想;但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说,二者虽“异质”却“同构”——情人的送别之情有如温暖的阳光,暖人心脾。
因此,在诗人的艺术境界里,达到了情与景和谐的极致。
从而使诗句千古流传,成为绝唱。
∙ (0721 061205)
∙ (0720 073131)
∙ (0720 072808)
∙ (0720 072600)
∙ (0720 070943)
∙(0720 070619)
∙ (0720 070257)
∙ (0720 065942)
∙ (0720 065317)
∙ (0720 06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