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解读一、题材特征(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都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3)常见意象:闲居、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阴晴、夕阳、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流水等身边之事、眼见之景。

二、内容情感(一)内容:随意出现的身边之事、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贬、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的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

(二)情感:(1)寄情山水,对宁静和平、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

(2)生活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伤感、偶得、诙谐自嘲。

(3)对现实哀怨不满、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酬赠应答之作,关心祝福、怀念同情他人,表白自己的心志情操,或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④用典抒情。

四、鉴赏指导(一)即事抒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

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

(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

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

诗词鉴赏_景与情关系

诗词鉴赏_景与情关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 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 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 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 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 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 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 然不是悲哀的了。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轻轻 宕开一笔,以壮阔而悲凉的景象收 束全诗,将不尽之情以不尽尽之, 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 姿”。
相关链接:以情结景
• 所谓“以情结景”就是诗的前面大 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 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 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 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 回味无穷。
[题型——描绘画面类] 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答案】①描绘了一幅优美宁 静的画面:②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 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 水之上。
描绘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题
• 思路:画面名称 + • 步骤: 描写一幅……的画面 内容
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 蘋满汀洲人未归。
这首词前四句写景,结尾两句 直抒胸臆,以情结景,使抒发的 感情由隐而显,实属点睛之笔。
二、从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角度分析下 列诗歌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乐景乐情

借景抒情的诗句

借景抒情的诗句

借景抒情的诗句篇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

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

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

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

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

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

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

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中的景与情+学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中的景与情+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学案: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二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中的景与情【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2.提高对古诗中景与情的鉴赏能力【学习过程】一、考点解析景情关系(1)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①触景生情。

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③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若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④以景结情“以景语结情语”(宋,张炎)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⑤“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⑥“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离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2)内在联系:①景、情正村;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借景抒情的古诗及赏析

借景抒情的古诗及赏析

借景抒情的古诗及赏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古诗是一种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也是文学史上最经典的流派之一。

按古代文学理论来看,古诗有五大类型,其中之一就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主要是通过描绘自然界,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追求、景观温柔和失去等情感。

由此可见,借景抒情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文学形式,能够激发人们强烈的情感。

陶渊明《登鹳雀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典型的借景抒情诗篇。

诗中描绘的是陶渊明登上江陵鹳雀楼,远眺城头群山,充分体现出了浓浓的大自然情怀。

陶渊明的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而且融入了自然情感,尤其是对帝王无情的反思。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启发读者及时改变,不要把功过统统归到帝王身上。

此外,诗中充满怀旧之情,意指无情而苍白的城市,反映了陶渊明对家乡的思念和爱恨情仇。

此外,唐代的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一首具有借景抒情风格的著名文学作品。

诗中,王维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抒发自己对家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赋予了离家别乡的人们一个安慰。

诗中,充分显示出了王维对家乡和兄弟的思念与不舍,也表达了王维在异乡生活中怀念故土的情感。

岑参《孤烟直》也是一首浓郁抒情的诗作,其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突出。

诗中描写的是岑参看到一缕孤烟时所产生的回忆,凭借一缕孤烟的抒情,唤起一个熟悉的温馨气氛,令人怅惘。

诗中潇洒的体现出一个当时社会现实的反应,同时也令人感受到异乡令人惆怅的情绪和抒情。

因此,借景抒情是古诗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它能够表达作者对具体景色的情感,把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完美表达,利用自然界的景物构成艺术的意境,向读者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态度,激发读者的情操感受。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说借景抒情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文学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古诗词中的情与景

古诗词中的情与景

古诗词中的情与景一、古诗词中的“情”“情”,即情感,是作者通过笔下的生活现象或画面传达出来的情绪感受。

“情”有多种:亲情、友情、爱情;对人民、社会、国家、民族的感情;激越之情、豪放之情、温柔之情、愁苦之情。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喜、怒、愁、惧、爱、憎、欲”等七情。

1、喜:喜悦、喜欢、喜庆。

喜自然——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喜人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杜甫《喜达行在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喜国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怒:愤怒,愤懑。

对敌人之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对昏庸朝政之怒——杜甫的“三吏”“三别”;对贪官污吏之怒——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自己之怒——杯汝前来!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辛弃疾〈沁园春戒酒〉)3、愁:忧愁,忧愤,忧虑(1)乡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觐《乡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情愁——A爱情(离愁别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B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更能让读者进一步反思人生哲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七种古诗词写景的方式,帮助高考生深入学习古典诗词。

第一种写景方式:直接描写这是最常见的古诗词写景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

表现为作者直接描写自然或人物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直接描写方式例子:暮色苍茫看势滞, - 《将进酒》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登高》杜甫第二种写景方式:抓住特定景物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一个具体的景物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深入描写这个景物的特点来阐述自然美的感受。

通过突出某一个特定的景物,来呈现整个自然景象。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抓住特定景物方式例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木兰诗》匿名木兰当户织, 描述的是一种寂静、空灵的氛围:在静静的夜晚,唯一听见的是温柔、忧伤而又无奈的女子叹息声。

第三种写景方式:借景抒情古典诗词有时借助环境、某个景观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被称为借景抒情。

通过将已知景物与抒情的心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顶峰的诗意效果。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方式例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静夜思》李白这里的月亮完美地借景表达了作者的离愁,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岁月变迁的无常与不可控。

第四种写景方式:意象联想这种方式比较难解释,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空灵、抽象和哲思。

这种写景方式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词汇和意象来暗示和引导读者产生感受。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意象联想方式例子:花底滑钱庄,绿水东流。

桃花不言下自成蹊。

-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这里以花、水、桃花为起点,以抽象化的逻辑来表现自然的诗意。

第五种写景方式:以人为龙头,写自然和社会的交往这种写景方式借助人文元素,将自然和社会幻化成互相交错的场景。

通过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尊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通用)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陈志新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1、触景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是触景生情式。

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借景抒情

按景与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借景抒情手法可分为以哀景写 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四种。一 般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 乐情的写法。以哀景抒哀情的诗最多,而以哀景衬乐情极其少 见。
• 2.以乐景写乐情

绝句(其一) 杜甫
•鸳鸯。
•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之时。全 诗以乐景写乐情,阳光普照,山青水碧;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泥 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鸳鸯静睡。诗人在工笔细描的明媚春光中,流 露了对欣欣向荣自然美景的喜爱,反映了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情怀。
• 3.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这是一首以乐景写哀情的思乡诗。
• 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令人目迷神夺的色彩灿烂美景。漫江碧波荡漾,白翎水 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朵朵红艳无比鲜花,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 旺火。而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只慨叹岁月匆匆,归期遥遥。以客观景物与主 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
借景抒情
•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 景物来抒情。借景抒情是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较多的表现手法。
• 回忆课本中借景抒情的诗句 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4、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 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后者是哀景写乐,以哀

古诗词之借景抒情

古诗词之借景抒情

古诗词之借景抒情作者:陈邦辉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1年第51期【专题解说】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诗人常常借助于特定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借景抒情所写的“景物”往往将几种景物融合在同一画面中,构成诗歌的意境,进行烘托或渲染,而且这个景物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物,而是渗透了诗人情感的“有情之景”,都染上了作者的情感。

这些景物共同形成了一个渗透着诗人情感的特定意境。

诗人就是借助这个特定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古人借景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景抒发身世情怀。

古代文人大多命运坎坷,即便是才华横溢的李白,文武兼备的辛弃疾,亦不免沉浮潦倒,郁郁难平胸中块垒。

借景抒发自己的坎坷人生,壮志难酬的情绪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风景。

阅读鉴赏这样的诗词就需要注意把握景物之中的“情”,认清诗人背后的“景”。

2.借景抒发人生感慨。

我国古代诗歌中,落日、明月、清风、细雨、小草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古代文人往往“缘景明理”,借助于眼前之景,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生活的启迪和思考。

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3.借景抒发家国命运。

文人自古就有关心国家兴亡、关心百姓疾苦的优良传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反映到诗歌中的这些美好的情感,诗人往往用景物描写来加以烘托和渲染,更加突出表现诗人的这种情怀。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眼见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之景,鲜花盛开小鸟啾啾之景,不禁触景生情,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

【诗歌展示】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宋]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复习之
古代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人物 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诗 歌 形 象
借以 表达 主观 感情 的载 体
事物形 象(咏 物诗) 景物 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五)从观察的角度 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 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 空间的上下 结合 高低结合 (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 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 触觉或通感 (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 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 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意象作用
思路:作用+内容+意境+情感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 上有这些作用: 营造氛围 \借景抒情 \塑造意境 \奠定情感基调 \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以景衬境 ,以景衬情 )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 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偏重写景的诗歌)
形 象 鉴 赏 · 景 与 物
物象: 写物 ——托物言志
景物形象
景象: 写景——借景抒情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形 的情感或思想 象 鉴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赏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 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借 景 抒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 情 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 与 愁等)。 托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 物 言 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志 异 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同 感情。

借景抒情古诗

借景抒情古诗

借景抒情古诗借景抒情古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借景抒情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借景抒情古诗1一、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四、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题“独坐”,一“独”字为全诗的抒情和描写定下了基调,但首句却用一“众”字开头,然后从众到“尽”,第二句再转出“孤”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心头上无限孤单寂寞的思潮。

最后鸟飞云散,以山比人,仿佛“山”也孤独,与作者同病相怜,共处寂寞之境。

这样不仅把敬亭山写活了,也鲜明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真是自然天成,匠心“独”运。

五、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旅途所见,创造出一个雄浑壮郁的意境;后四句是面对这壮阔宏伟的月夜江流图和目前自身的处境抒发感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凝聚着、浓缩着诗人心中的多少悲苦和不平。

诗的情景交融得妙合无痕,突出了一个忧叹身世而又未肯忘记壮志的孤苦伶仃的诗人形象.六、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借景抒情的古诗及赏析

借景抒情的古诗及赏析

借景抒情的古诗及赏析抒情是诗歌写作中最美好的艺术表达。

在诗歌表达中,作者可以从景物中汲取自然之美,用文字抒发其心情,传达自己的感受。

抒情艺术不仅涉及诗歌,还有散文、小说等,它至今仍然是一种相当流行的写作风格,诗人们也用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歌通常以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要数唐宋的抒情诗歌了。

唐宋的抒情诗歌一般以自然风景引起作者的感受,由此引出诗人的自身状况,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类抒情诗歌往往伴随着诗人的怀念、恋情、哀怨等情感,说明中国古代文学抒情的艺术表达方式。

唐宋时期的抒情诗歌,以僧人李白、陆游等人的诗作最为典型。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用美好的自然风景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情绪,抒发出自己的思念之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陆游也有许多经典的诗作,如《江南春》《乡思》等等,通过描写江南的葱翠欲滴的春景,将作者的思念之情抒发的饱满:“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除了唐宋抒情诗歌,宋代还有一种为入世文学抒情诗歌文言文抒情诗。

文言文抒情诗以文言文的形式抒发感情,抒发诗人对于琐碎事物的把握和不朽的情感。

其中,大宋诗人苏轼的抒情诗作《赤壁怀古》便是最典型的文言文抒情诗。

诗中以“赤壁”为抒情载体,蕴含深刻的怀古之情:“大江茫茫去不复,长恨楚王宅不还。

楚宫南北阙,潮落古今难寻。

”此外,宋代还有一种新兴的抒情诗歌词曲诗。

词曲诗带有浓厚的口头文学特色,以抒情咏叹的方式带出情感,诗人借助乐曲来表达心中无限感受。

当时风靡一时的《青玉案》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词曲诗作之一,故事充满感伤和无奈:“凤栖梧,声声慢,报道行乐事。

珠帘掩,罗幕联,谁家新燕子?”此外,明清时期的抒情诗歌也不能忽视。

在明清时期,抒情文学也开始精进和变化,比如结构上的变化、表达方式的变化等。

明代的抒情诗歌的特点是抒发诗人的自然和抽象的联想,表现诗人的感情更加沉稳和抽象,比如欧阳修《竹枝词》:“蒋经国前贤略,今相国栋梁各落。

高中语文古诗 景物描写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 景物描写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景物描写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中的景物描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描写法:直接对景物进行描述,点明景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直接描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2. 比喻法: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景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通过比喻春风为画笔,将江南两岸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3. 借景抒情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诗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情。

4. 情景交融法: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和自得。

5. 象征法:通过景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中的桃花潭水象征着作者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高考语文中古诗借景抒情手法复习指导含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中古诗借景抒情手法复习指导含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中古诗借景抒情手法复习指导含例题解析知识梳理1.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是诗人带着强烈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的间接抒情方法,因此又称“融情入景”或“缘情写景”。

借景抒情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

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诗人通过客舍紧紧封闭、春寒阵阵袭来、杜鹃声声悲鸣、夕阳徐徐西下四种景象构成的凄清意境抒发了凄厉无穷的羁旅之愁。

2.借景抒情分为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四种方式。

以乐景写乐情,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其一)》),诗人工笔细描的飞燕衔泥、鸳鸯静睡之景,流露了对初春时节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自然美景的喜爱情怀,反映了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以哀景写哀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飘移的行舟、拂动的柳丝、凄寒的晓风、暗淡的残月构成的凄清淡净画面中,寄寓着词人浓重的离愁别恨。

以乐景写哀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春风骀荡,杨柳飞舞,美好春色留人沉醉之时,却是征人远戍、黯然离别之际。

以哀景写乐情,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北风呼啸,雪花漫天,冰天坼地的寒冬,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3.触景生情也叫因景生情,是诗人由所见的景物激发出情感,并且情感完全融合在景物中的间接抒情方法,触景生情就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和“见”表明诗人无意望山,与采菊时忘情自得的闲适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意境。

4.移情于物也叫移情于景,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的借景抒情方式,如“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又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离别之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借景抒情中地景、情关系●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地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地景物来抒写内心地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地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地心情.b5E2R。

●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地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地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地新鲜感”.p1Ean。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地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地乐观旷达.“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地孤独寂寞地;“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地冷清意境.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地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地精神及老当益壮地情怀.DXDiT。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前四句描写静夜里地荒村,陋室内地贫士,寒雨中地黄叶,昏灯下地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地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RTCrp。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地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律诗地前四句,写西汉时地“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地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这后四句,写边防将士地昂扬斗志,风格豪放,气宇沉雄,令人鼓舞,一点也没有愁眉苦脸地样子.但是,这样地豪情正是借助于前面地哀景反衬出来地.5PCzV。

景象愈是凄烈荒凉,愈反衬出百折不回地英雄气魄.若改成丽日晴天,春风和畅,反而衬托不出雄伟博大地气象来.哀景对于反衬某些豪情是有特殊妙用地.jLBHr。

《诗经·采薇》篇中更是有情、景反衬地经典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地样子.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ē):雪下得很大地样子.)当初离家出征地时候,心里是悲伤地,却用杨柳春风这样地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地路上,心里是高兴地,却用大雪纷飞这样地严寒景象来反衬.xHAQX。

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地士卒心里是“乐”地,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地时候,他地心里不只是单纯地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地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地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地感情.LDAYt。

一二句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地环境条件和紧张地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地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地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地,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地将士形象.这里,所谓地“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地了.Zzz6Z。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地情地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dvzfv。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所以,尽管情和景之间地关系有多种形式,但实际上两者是相合为一地,惟其相融相契,才称之为“诗”,才是历代诗家追求地高境界.rqyn1。

●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地一种,表面上写地是一种欢乐地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地情绪.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地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地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地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地艺术效果.如:Emxvx。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地是凄凉哀怨地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地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地,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地反衬作用:盛开地红花和寥落地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地盛衰之感;春天地红花和宫女地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地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地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地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地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SixE2。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地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地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地反衬,显得更有余味.6ewMy。

《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kavU4。

后两句状写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生动,摹写精当.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地纷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地感受.y6v3A。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地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地春光景色地描写,透露出了思归地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M2ub6。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0YujC。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地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地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地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地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地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地作品.eUts8。

如欧阳修地《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地青草与和暖地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地离愁别绪这一哀情.sQsAE。

又如李煜地《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地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地凄凉.GMsIa。

●景、情正衬情、景正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地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地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地心情,而用令人感伤地景致来抒发内心地悲苦之情.TIrRG。

●以哀景写哀情《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地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7EqZc。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地这首《偶题》,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地作品.诗人创作此诗时,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诗人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地如秋之景,他地诗笔“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眼中地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地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地.lzq7I。

《题金陵图》(唐)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地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地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地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地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地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地作品.zvpge。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NrpoJ。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地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地笳声和羌管,既希望取得伟大地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绕着妻儿.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地情绪.词中所写地悲凉凄怆地景象,充分配合当时地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1nowf。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fjnFL。

写老兵,由“十无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地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地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地悲哀.tfnNh。

●以乐景写乐情《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地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地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地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地长安道上地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HbmVN。

《风人松(题酒肆)》(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V7l4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