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非合理流动的原因与影响探析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流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流动的问题与对策

1 、 地域 间经济文化基础存在差异 相对 于中西部地 区, 东部地 区不仅 经济发达 , 且具有完 善的文 化服务体 系 , 居 民对 于公共教 育需 求更大 , 政府及相关部 门提供公 共教 育质量更高 , 因而教育 发展水 平相对较高 , 导致 了大量 教师 向 东部 沿海地区迁移 。 2 、 城 乡二元 的社会 经济结构影响 受我国长期形成 的城 乡二元结 构影 响 , 城市 和农村 有 明显 的 差距 , 这 种差距 对于农村教 师 当前 以及后代 的发展都具有 潜在 的 消极影 响。加 之城乡二元 户籍 管理 制度 以及劳动 就业制 度 , 在 城 乡之 间筑起 一道偏袒 城市居 民的壁垒 , 导致教 师合理流动 的机会 变小 , 农 村 教 师 的身 份 地 位 很 难得 到 改 变 。 3 、 学校管理存在 缺陷 很 多学校 , 尤其是农村学 校领 导缺乏人本意识 , 极大地 挫伤 了 教师 的积极性 , 为 了追 求公平 、 开放 的工作 环境 , 不少优 秀教 师选 择 向管理水平更加先进的学校流动 。 二、 师 资 流 动 的政 策 工具 分 析
( 二) 促 进 城 乡教 师合 理 流 动 的 对策
关 于政策工具的研究最早 起源 于社会 科学领域 , 它 是人们 在 研究 政策 目标 与实现 目标 的途径 、 手段 或方法之 问的关系 时提 出 的一个概念 。政 策工具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 , 为便 于本文研究 , 将政 策工具分为限制性和扩展性政策工具两大类 。 ( 二) 我 国当前义务教 育的政策 工具 分析 1 、 限 制 性 政 策 工具 限制 性是指将资源从部 分 目标 群体转 移到另一 部分 群体 , 进 行 资源的又一次配置 和重 组 。一般 包含 两方面 内容 , 首 先规 制或 是 禁 止 某 一 目标 群 体 的 行 为 , 其 次 对 没有 遵 守 行 为 规 范 的人 实 施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近几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普及义务教育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就在这种庞大的教育市场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就像冰箱和空调等家电供不应求一样,我国现阶段的义务教育也出现了供求失衡的现象。

本文将从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现状和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1.资源不均衡: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不均衡会导致城市和农村孩子在受教育方面的状况差距很大。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也导致了老师的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的老师人数明显不足,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2.管理和监管制度不健全: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但由于管理和监管制度不健全,一些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也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情绪。

3.家长选择学校的心态:还有一些家长往往会把孩子送进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而这些学校大多分布在城市中心或者名校密集区域。

这种倾向导致了名校、城市学校的入口战争非常激烈,导致名校、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过剩,而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却不足。

二、现状分析1.城乡教育差距: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2.招生难题:一些名校、城市学校的入口难度非常大,但是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却面临教育资源过剩的问题。

3.老师的分布不均:我国的一些地区老师人数明显不足,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教学质量不稳定:很多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无法得到相应的教学资源,导致了教学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配套设施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同时,为较为贫困的家庭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对于老师人数不足的地区,我们应该多方面地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备选。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综述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综述

理 学和文化学视 角分析 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现状 3Z. 义务 教育阶段 教师流动 的因素, , 影响 5 t 即政策 因素、 管理 因素和个人因素; 同时 , 还提 出了相应的疏导途 径, 包括加 大农村教 育的政策扶持 力度 , 改革教师人 事制度和社会保
障制度 , 小城 乡教师工资差距 以及增加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 缩 关键 词 : 教师流动; 义务教育阶段 ; 合理流动 中图分类 号: 6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6 4— 65 2 1 ) 6— 0 2— 4 G4 A 17 7 1 (0 1 0 0 7 0
目前 我 国正 处 于社 会 转 型 期 , 农村 的城市 化 进
易产生流动意愿甚至流动行为。
( ) 文化 学视 角对 问题 的研究 四 从
程也在不断加速, 导致城市人 口 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
对城 市 中 的教育 也 带来 了巨大 的挑 战 , 新学校 、 新校
研究者从文化学视角指 出, 教师 的“ 向上位 单
王平平
邹海瑞 :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 师流动问题研究 的综述
他们认为“ 心理契约” 是教师流动的隐性动力H , j如
果 教师 主观上 感觉 到 这 种 心理 契 约 的 破裂 , 很 容 便
原因; 从微观上讲 , 有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 1城 乡二 元结 构及教 育政 策偏 向影响教 师流动 .
动 的关 键性 因素 。
我国的城乡户籍制度造就了城乡二元结构 。韩 淑萍指出, 这种长期存在于我 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 教师无序流动 的社会 制度原 因【 。此外苏文静在 1 剧 了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 的负 面影响, 例如政府对 公立学校政策的倾斜、 对重点学校政策的扶持 、 对优 势地区教师保 障政策的偏 向l 1 。所 以, 重点地 区、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主要成因包括:
1. 地理位置和城乡差异。

由于我国经济地理结构的不平衡性和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对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具优势。

2. 资金和资源不均衡。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规模不一,有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特别是经济困难地区的学校更为突出。

3.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同。

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补贴,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

2. 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规则和评价体系,以保证各地区、各级别学校均衡获得教育资源。

3. 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质量。

4.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5. 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积极发挥社区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全民素质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探析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探析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探析摘要:追求教育公平公正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直接影响到整个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有多方面原因。

从教育政策引导层面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四种措施:一是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二是打破教师资源的地区条块分割;三是建立与完善优质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四是加大对薄弱学校扶持的力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合理化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在提升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既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

可见,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合理化配置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分析近年来,政府和教育界比较关注义务教育实施中教师资源的配置,在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虽然情况比较前几年有所改观,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资源在数量上出现“集聚”与“短缺”并存的状况从教师资源数量方面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出现了“集聚”与“短缺”并存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在东部发达城市或地区出现教师超编现象,而在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出现师资不足的现象。

笔者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则对贵阳市进行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报告。

报告反映:贵阳市教师总量虽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实际上是“缺编”、“超编”共存,教师资源分布和教师学科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在资源分布上,城镇热点学校缺编,薄弱学校反而超编,农村学校因规模不足既缺编又超编;在学科结构上,农村学校普遍缺少英语、计算机、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而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师富余。

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1]。

2教师资源在质量上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近年来,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水平相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教师资源在质量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农村教师素质整体上相比城市地区落后。

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一、教师交流轮岗中的问题(一)流出校与流入校师资管理的利益冲突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职工实行聘用(聘任)制度。

教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在合同期限内,教师占用学校编制名额,校长对教师拥有人事管理权。

同时,教师和学校的聘用关系还决定了校长对教师同时拥有聘用权和管理权。

校长聘用教师占用了学校的编制,因此,教师应该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

当前,我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执行以人事关系不变的方式为主,即在教师人事关系属于流出校的情况下,教师本人暂时到流入校进行教学工作,流出校校长“聘用”教师,流入校校长“使用”教师。

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决定了流出校校长对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存在潜在的不配合。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执行是以县(区)为单位进行师资的均衡配置,应该由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县(区)根据师资实际分布,统筹安排教师流动到质量低下的学校。

但在实际执行中,主要由县(区)级教育局人事部门确定教师流出校和流入校的名单,由流出校确定参加交流轮岗的教师,这使得流出校实际掌握了控制参加教师交流轮岗的教师质量的权力。

因而通常情况下,校长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为了保护学校的利益,很难做出决定让优质教师外流,因此也影响到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目标的实现。

现行的教师聘用制度导致县(区)政府对教师的管理权有限,首先不能强制教师离开原岗位参加交流轮岗,其次不能越过校长直接调用师资,这两点直接导致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实施权力的受阻,而流出校成为实际的政策资源提供者和把关人。

在政策执行中,流出校与政府权力比肩,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利益冲突力量,对政策的执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二)职称晋升政策的变动对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失去吸引力职称晋升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是对其专业水平的认可,也是其努力工作,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师职称晋升条件应该指向对其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要求,而非刻意给教师设置门槛。

教师交流轮岗与职称晋升的“捆绑”似乎为其执行提供了资源保障,但是,笔者在实际调研中却发现,多年来职称晋升制度的变迁已经饱受诟病,以职称晋升“诱导”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实际效用并不明显。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论文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论文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论文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论文[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差别发展模式在事实上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平等,尤其是师资配置的不平等。

以山东省为例,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其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反映;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乏;教师分配政策中的城市本位;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政府层面来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增加农村教育投入、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完善教育监督机制等是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关注点。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叉务教育;师资配置社会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教育平等作为社会平等在教育上的体现,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但教育平等是相对的,教育不平等是绝对的。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城乡教育平等的基础和保障。

但目前山东省城乡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基于研究需要,本文探讨在微观领域即同一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校际师资配置不合理现象。

一、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的表现(一)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教师比例小教师学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教师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

2008年山东教育绿皮书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城乡教师学历层次差距很大。

如:2005年具有本科学历的农村初中教师只占26.02%,而城市是64.36%;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小学教师只占43.88%,但城市是79.20%。

职称水平可以反映教师的执教水平和从业能力,农村教师职称水平也低于城市教师。

2007年,城市初中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是19.25%,而农村初中仅为8.14%;城市小学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是2.07%,农村小学仅为1.25%。

(二)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向。

2007年,城市初中教师中50岁以上的占5.45%;农村初中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7.91%。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困境与出路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困境与出路

浅议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困境与出路摘要: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呈现单一的流向,而且流动机制不灵活,流动政策不健全。

这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师管理的原因,还有物质利益诱导的原因。

因此,通过政策为导向,制约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通过健全机制,规范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思想认识,是解决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基本出路。

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差距;教师流动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28-02随着教育差距尤其是城乡教育差距日益悬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焦点课题。

①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教师流动,即师资流动,指教师在不同地域、区域及学校之间,由原来的工作状态转换为另一种新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这种工作状态的变化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岗位及服务对象等因素来决定。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是指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在农村与城市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流动。

一般表现为城乡教师不合理的单向流动,即农村向城市、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教育水平低的区域向教育水平高的区域的流动等。

一、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据近几年城乡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教师流向单一。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合理的单向流动:②从主体来看,主要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流动;从校际间来看,主要是从普通流向示范性学校,非重点流向重点学校;从区域来看,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镇,城镇流向城市;从贫困、落后的地区流向发达的地区;从地域来看,主要是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第二,流动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有的教师流动机制主要通过派用制和教师聘任制调节。

第三,流动态度差异明显。

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已经有十余载,但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现象有一定规律,呈现出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特征。

解决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对于健全义务教育体系,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义务教育教师存在较大的流动。

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工作者的总体变动比较显著。

近年来,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较多,不仅从城市流向农村,甚至大量义务教育教师也从城市流向偏远地区,从大城市流到农村,从一线城市流向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也并不稀奇。

另一方面,一些义务教育教师也会由于家庭原因,考虑到保障,改变居住地偏向于城市,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甚至到一线城市。

其次,义务教育教师存在趋向性流动。

由于中小城市的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遇突出差距,也导致在义务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员的流动有所聚集。

一些义务教育教师开始从深山老林地区移动到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小城市和农村到一线大城市。

最后,义务教育教师阶段性流动。

义务教育教师大量倾斜于新入职、新上岗和初涉义务教育领域的人员,其中较大一部分是来自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每年的9月1日也是义务教育教师入职的大好时机,也成为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特殊潮流,而农村义务教育则几乎是新老教师的变更期间的窗口。

综上,当前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现象存在着区域性、趋向性和阶段性特征,如何稳定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成为学校、政府机关和义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针对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在政策立论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加大社会负担力度,在实施改革和拔高计划时,充分考虑义务教育教师的实际收入,将增加部分义务教育教师的收入列入政府计划。

其次,加强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义务教育教师到偏远地区认真从事义务教育,并给予合理的经济激励,同时关注义务教育教师在偏远地区的社会需求,为教师提供具体的实施措施。

最后,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的家庭环境,以及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推动习惯流动义务教育教师的意识运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事业,在加强义务教育教师的社会保障的同时,积极丰富义务教育教师的业余生活,加强对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文化修养的培养。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

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

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

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2024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2024

引言概述:城乡教育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质量差异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城乡教育差异进行深入调查并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1. 城市教育资源优势-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 城市学校设施完善- 城市教师数量充足2.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学校数量不足- 农村学校设施简陋- 农村教师缺乏3.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影响- 农村学生教育水平低- 城市学生优势进一步扩大- 农村学生晋升机会少二、师资力量的差异1. 城市教师队伍的优势- 城市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多- 城市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 城市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2. 农村教师队伍的劣势- 农村教师培训机会有限- 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 农村教师缺乏教学经验3. 师资力量差异的影响- 农村学生教学质量低- 城市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更多- 农村学生缺乏优秀的榜样和指导三、教育内容的差异1. 城市教育内容的优势- 城市学校开设更多专业课程- 城市学校的校外活动更多样化- 城市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农村教育内容的劣势- 农村学校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农村学校校外活动相对较少- 农村学校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3. 教育内容差异的影响- 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 城市学生更有综合素质- 农村学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四、学校环境的差异1. 城市学校环境的优势- 城市学校安全保障较好- 城市学校设施齐全- 城市学校文化氛围浓厚2. 农村学校环境的劣势- 农村学校安全保障相对薄弱- 农村学校设施简陋- 农村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3. 学校环境差异的影响- 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较差- 城市学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激励机制五、解决方案的探讨1.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提升农村教育设施和师资水平- 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2. 改进农村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优化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 加强农村学校的校外活动- 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3. 提高农村学校安全保障和学校环境- 加强农村学校的安全意识和管理- 向农村学校提供更多设施和资源- 增强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氛围总结:城乡教育差异的存在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分配、师资力量的差异、教育内容的差异和学校环境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有关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的思考

有关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的思考

有关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的思考摘要:在追求教育公平和谐发展的今天,农村教师流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不仅会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发展,而且会拉大义务教育城乡差距,造成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充分认识农村教师流动的现象及影响,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问题,促进农村教师的合理流动,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教育均衡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30-02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薄弱的农村中小学中始终存在着严重的教师流动不合理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尤其是对本就处于弱势的农村教育。

教师需要流动,但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流动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

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中加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充分认识农村教师流动的现象及影响,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问题,促进农村教师的合理流动,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影响教师流动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大规模从农村流往城市的问题,即“单向流动”,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的教师流动是正常的,但是,目前农村教师大量单向流动的状况却是极不合理的。

试论西部地区城乡教师非合理流动的制度原因和制度创新

试论西部地区城乡教师非合理流动的制度原因和制度创新
国城乡基础性义务教 育资源配 置的重要 因素之一 ,师资 队
教 育属 于准公共产品 , 不完全受市场经济左右 , 更多的 是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指导和调控. 为了更好 地实现城 乡教 师合理流动 ,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 促进教育公平 , 以人 为本 , 结合我国城 乡教 师流动 的现状 ,出 台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的 制度是重要前提 , 这是 由制度的功能决定的.
1 当前 西部 城 乡教 师 流 动存 在 的现 状
制度是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 的行 为模式或社会规 范体 系. 『 1 _ 制度是约束人的一种行为规件 ; 其次 , 制度能够提供人 们关 于行动 的信息 ,并为个人选择提供激 励系统 ; 第三 , 制度是 一种 限制 , 制定规则 的 目的也 在于 限 制约束主体的机会 主义行 为 ,将人们 自由活动的范 围限定
在制度规定 的范 围内 , 使人们获得更大 的效用等等 . 而制度 也是一把双刃剑 ,不合理 、不健全 的制度又将增加交易成 本, 不能有效 限制约束 主体的机会 主义行 为 , 阻碍人们在制 度规定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效用戒 国 目前 中小学教师人 事制 度极不完善 ,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 2 . 1 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 2 . 1 . 1 教师 的身份 的不确定性 . 教师的身份 、 地位是教师 队 伍建设 的根本性问题 和建立城 乡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时需要 考虑的前提 因素.教师是人类社会 发展 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 教 师 职 业 的产 生 源 自于社 会 需 要 ,社 会 性 是 教 师 的根 本 属 性. 因为教师从产生之 日起 , 就担负有特定的专 门代表社会 化育下一代 的责任和使命 . 《 教师法》 中指 出“ 教师是履行教 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然而并未 明确教师的身份 和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城乡教师轮岗交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效果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参考。

1. 城乡教师数量不均衡在我国,城市的教师数量普遍较多,而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

这种城乡教师数量不均衡的情况导致了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时城市教师较容易被调动到农村地区,而农村教师很难有机会到城市地区交流学习,这加大了农村教师的教学压力。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包括教学设备、教材、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交流往往会面临教学条件的不足,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

3. 城乡教师交流不足由于城市教师普遍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交流,且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缺乏,导致城乡教师交流的机会比较少。

这使得城市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农村地区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也影响了他们对于农村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4. 交流效果不明显在一些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交流后,由于教育资源和条件的匮乏,导致他们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经验也不能有效地传播给当地的老师。

农村教师到城市地区交流的机会较少,也难以获得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机会。

二、改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措施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包括教学设备、教材、师资力量等方面,以改善农村教师的教学条件。

这样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交流时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设立奖励机制政府和学校要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地区交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也要鼓励农村教师到城市地区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3. 加强城乡师资力量交流政府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城乡师资力量交流,鼓励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相互交流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一、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乡差距明显。

尤其在教育领域,城镇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开始实施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旨在加强城乡教育师资力量的平衡发展。

实际情况是,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尚未得到充分落实。

一方面,城乡差距较大,城市教师对农村环境的不适应和农村教师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成为了阻碍教师轮岗交流的主要原因。

在教育政策、管理机制、薪酬待遇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也使得教师轮岗交流难以实现。

二、存在问题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城市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通常要高于农村教师。

如果城市教师来到农村学校,可能会感到工作环境降低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而农村教师去到城市学校,可能会感到自己水平不够,无法胜任新环境下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教师间交流的意愿和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轮岗交流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薪酬待遇不平等城市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通常要高于农村教师,这也是制约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于薪酬待遇的差异,教师对轮岗交流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即使有了想要参与交流的意愿,也会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而放弃。

3.管理机制不完善城乡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也成为阻碍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问题。

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差异,这就给轮岗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关部门对轮岗交流的规范管理也不尽完善,各地区的管理方式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

三、改进措施1.保障教师的职业身份和待遇要解决城乡教师轮岗交流中的薪酬待遇不平等问题,首先需要统一教师的职业身份和待遇,建立统一的薪酬体系。

这样可以激发教师间轮岗交流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保障教师的基本利益。

2.建立轮岗交流鼓励机制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中,应当建立一套鼓励机制,给予参与交流教师一定的津贴或补贴。

这样可以增加教师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轮岗交流政策的顺利实施。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doc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doc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沈雁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8期[摘要]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在当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有效配置,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探索。

浙江省湖州市的现状和做法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原因对策[作者简介]沈雁(1978- ),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比较教育研究。

(浙江湖州313000)[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基于公平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09B66)[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2-0049-02一、湖州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基本现状(一)从总体数量上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专任教师在数量上的分布均趋向于城市,学生和专任教师在农村的比重均低于30%。

2009年,城乡平均生师比为17.13,城市生师比略高于城乡平均水平,但城、乡生师比总体差距不大。

①(见表1)(二)从学历层次上看湖州市城、乡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89.31%和84.84%,学历整体分布呈现良好态势,但城、乡教师②的学历差距还是很明显。

(见表2)从表1、表2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农村教师群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52.4%,而城市占61.77%;农村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人数占15.17%,而城市仅占10.7%。

事实上,统计数据中的学历是指专任教师的现有学历,而非第一学历。

由于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学历为进修后学历,而且相比城市,农村在吸引高学历教师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专任教师学历差距远比数据显示大得多。

(三)从年龄分布上看湖州市总体上城乡专任教师的年龄分布较为合理,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在中青年专任教师数量上低于城市近5.4个百分点。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教师流动率问题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教师流动率问题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教师流动率问题引言:教师流动率是指教育行业中教师离职与招聘之间的比率,它对整个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高流动率已经成为久病难愈的问题,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将探讨导致教师流动率增加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改善这一现象。

一、原因分析:1.工作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长时间工作、复杂任务和责任重大使得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疲。

由于缺乏适当的工作平衡和支持制度,他们往往选择辞职寻找更好的机会。

2.薪酬不公:尽管社会对于优秀教育人才存在一定需求,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

低薪水甚至延迟发放工资成为了许多教师离职的直接原因,这削弱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忠诚度。

3.缺乏职业发展机会:许多教育机构往往忽视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缺乏提供持续培训和晋升机会。

这让教师感到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没有更好发展前景的情况下选择了流动。

4.办学环境差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

某些学校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如管理混乱、资源匮乏或者遭受社会压力。

这种学校环境不仅影响人们选择该校就业,还经常导致离职潮的爆发。

二、解决方案:1.改善薪酬待遇:提高教师薪资是减少流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入,确保给予教师们合理而稳定的收入,同时也要确保工资及时发放。

此外,家长和学生也可以通过购买额外服务(如补习班等)来给予教师一定的经济支持,提高其收入水平。

2.建立专业发展机制: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注重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

这种投资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

此外,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晋升制度也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3.改善学校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规范化招聘程序、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和提供良好的工作福利等。

有效地管理学校资源并建立清晰明确的目标可以增强组织稳定性。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

教师流动管理制度一、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

然而,教师的流动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流动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教师流动的原因1. 个人发展需求:教师希望通过流动获得更好的职位、薪资或学术研究机会。

2. 工作环境不满:教师对当前所在学校的工作环境不满意,希望能够转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3. 家庭因素:教师可能因为家庭原因需要调动到更近的地方,以便更好地照顾家人。

三、教师流动给教育系统带来的问题1. 师资流失:教师的流动可能导致学校师资不稳定,缺乏长期稳定的教学队伍。

2. 学校运作不稳定:频繁的教师流动可能导致学校组织结构不稳定,学校运营受到影响。

3. 教学质量下降:教师流动可能导致学生面临过多的教师变动,对学生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教师流动管理的重要性1. 教育质量保障:对于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流动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确保师资的稳定。

2. 学校稳定运作:通过合理的流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学校的组织结构稳定,为学校的稳定运作提供保障。

3. 提高教师满意度:流动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投入度。

五、教师流动管理制度的设计1. 流动申请程序:设立标准流动申请程序,包括申请表格、评审流程等,确保流动申请的公平与公正。

2. 流动机制:制定流动机制,明确流动的条件和标准,避免流动盲目性。

3. 流动需求调查:定期进行教师流动需求调查,根据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学校需求来制定流动计划和政策。

六、教师流动管理的挑战1. 规范流程:确保流动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避免流程中的非专业人士干预及滥用。

2. 平衡需求:流动管理要平衡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学校的整体需要,确保流动对教育系统有利。

七、国际经验与借鉴1. 支持转岗培训:以西方国家为例,可以通过提供转岗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更顺利地适应新工作环境。

2. 建立教师储备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建立教师储备制度,为流动管理提供更稳定的教师来源。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教育行业中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加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因分析1.地区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差距。

发达地区通常能够拥有更多的高质量教育资源,而相对落后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2.经济差异:财政投入是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相对贫困地区经济条件较差,政府投入相对有限,难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

3.人口流动:在人口迁徙和城乡差异明显的情况下,教育资源难以跟随人口流动进行合理配置。

大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高质量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则因资源匮乏面临教育滞后的问题。

二、影响分析1.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地区之间教育机会的分配存在明显差异。

学生就学机会的不公平现象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固化,阻碍了社会流动性的实现。

2.教育质量不均衡:由于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于某些地区,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3.人才流失: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优秀人才往往会选择去相对发达地区发展。

这导致了资源匮乏地区进一步缺乏人才支持,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应对措施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

这包括提高财政投入、制定有关政策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2.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教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动教育公平:建立健全教育公平机制,打破地区之间的教育壁垒。

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吸引优秀教育资源向资源匮乏地区倾斜,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府 确保 了流通渠 道 的畅 通 。 因此 合理 的流动 制 度 与 国家教育 发展 的规 划密 切相关 。 ( 二) 政 策 因素

义 务教 育 阶段 城 乡教 师 非 合 理 流 动 的 原
因分 析
笔 者 以为 , 在 义务 教 育 阶段 , 城 乡教 师 的流 动
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 教 育政 策是政府 解决各
才 能更好 地完 成社 会 使命 。当下 关 于教 师 流 动原
因的主流观点是教师行业薪资待遇 的偏低 , 校际、
城 乡之 间 的 巨 大利 益 反 差 突 出 。薪 资 、 福 利 以及 社 保 的巨大 落差成 为 了农 村教 师 快 速 流失 的 重要
而且 , 教师的身份归属不明确 , 造成了政府宏观管 理教师流动以实现师资均衡调配的障碍问题。此 外, 非正式制度惯性也使教师合理流动 的软性 制 度受到束缚 。例如 , 大众对教师职业 的传统认知 , 教师个人的职业认知以及信任危机等问题都严重 制约着教师 的合理流动 。由此 可见 , 整体性制度
这 些 制度 时 , 还 缺乏有 效 的监督 和 指 导 , 这也 在 一
看, 我国义务教育 阶段城 乡教 师之间的流动仍存 在较为明显的单向、 无序 、 盲 目等不合理现象。对
此, 本文拟就其原 因与影响作一简略探析。

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 的全理流动。某些经济发达 地 区制定相关 的政策鼓励教师 流动, 这都源于政
第3 1卷第 4期
V0 1 . 3 1 . No . 4

攀 枝花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P a n z h i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年 8 月
A u g . 2 0 1 4
教 育与教 学研 究 ・
义 务教 育阶段城 乡教 师 非合理流动的原 因与影响探析
的“ 部门人” ( 或系统人 ) , 而是实质上 的“ 单位人” ( 或学 校人 ) 。 u 教师 的福 利待 遇全 由学 校操 控 , 所 涉及的医疗保 险、 失业保险、 退休 金等 , 全部 由学
国教育政策还存在着社会保 障制度不健全 、 教师 人事管理制度 不完 善等问题 , 对我 国教师 的流动 产生障碍。 L 2 近年来 , 随着教师聘任制 的出现以及
二 元 结构是 影 响 城 乡 教师 无 序 流 动 的重 要 原 因 , 并 且 在缺乏 全 国性 的教 师流 动法 规 的情 况 下 , 我
我 国现行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中, 教 师与学 校在法律上 的主体平等地位还没 有确立 , 教师并
不是 真正 意义 上 独立 的 “ 社会人 ” , 也 不 属 于 完 整
育之 间的差距 。
[ 关键词] 义务教育 ; 教师流动 ; 原 因;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G 6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5 6 3 ( 2 0 1 4 ) 0 4— 0 0 7 4— 0 4
在知识经济社会 , 人才流 动已成为人力资源 市场 的一 个 普 遍 现 象 。近 年 来 ,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 的不 断发展 , 原本作为我 国 教 育 系统 内部 人 才 的教 师 , 也 开 始 参 与 到 人 才 流 动中, 教师流动 日趋频繁 , 尤其是城乡教师之 间的
流动表 现得 更加 明显 和 突 出 。但从 目前 的情 况 来
化的方案可 以替换。无社会化管理 的聘任 制, 则 不 可避 免地 造 成 了教 师 的不 合 理 流 动 , 这 也 是 必 然 的社会现象。在聘任教师 的相关制度里 , 不仅 有人事聘任制度 , 还包括户籍制度、 社保制 度、 劳 动合同制度等 , 而政府及 相关部 门在贯彻和落实
1 0 Y J C 8 8 0 1 4 5 。
作者简介 : 叶柳( 1 9 8 6 一) , 女, 四川渠县人 , 硕士 , 研究方向 : 教育基本理论 、 高校德育工作 。
7 4
第3 1 卷

柳: 义 务教 育阶段城 乡教 师非合理流动的原因与影响探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4期
策 文件 与实 践 执 行 之 间 存 在 着 巨 大 落 差 , 并 且 出 现“ 好学 校选好 教 师 , 好 教师 选好 学校 ” 的 问题 , 这 主要 是 因为 缺 乏 必 要 的 监 督 机 制 以及 配 套 措 施 。
改革 , 这 为教师 的 自由流动 带来 了契 机 , 也对 学 校
校单独提供 , 这种人事聘任制度所体现出来 的“ 可
操作性” 覆盖面之广 , 相关部门也无合理化、 制度
收 稿 日期 : 2 0 1 4一 O 5—2 9
和教师的双方选择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但是政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 0 1 0 年度青年 基金项 目“ 绩 效工资 背景下 四川 农村小 学教师 工作满 意度 的调 查研究 ” , 项目 编号:
种 教育 问题 、 调节 教育 系统 中 各 种 利 益 关 系 的重
之所以会出现单 向、 无序、 盲 目等不合理现象 , 其
主要原 因有 以下几 方 面 。
( 一) 制度 因素
要手段和工具。教育政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 流动的途 径 , 规 定着教 师流动 的各种界 限 , 在我 国, 教育政策往往决定着教师 的流动倾 向。城乡
叶 柳
( 四川文理学 院, 四川达州 6 3 5 0 0 0 )
[ 摘要] 我 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之 间的流动 之所 以会 出现单 向、 无序 、 盲 目等不合 理现象 , 其主要 原 因在 于制度 、 政策 、 社会 、 家庭、 个体等方 面因素 的影 响。义务教 育阶段城 乡教师 的非 合理流动既 损害 了有 限教 育 资源 的利用效率 , 不利于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 同时也影 响了农 村教师队伍 的稳定 , 进一步扩大 了城 乡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