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空间与图形专项复习教案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立体图形、角、线段)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立体图形、角、线段)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分类和度量角。
(3)掌握线段的特点,能够计算线段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角的概念:角的定义、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 线段的特点:线段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立体图形的特征,角的分类和度量,线段的长度计算。
2. 难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角的度量,线段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角的分类和度量,线段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角的分类和度量,线段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立体图形模型制作,角的大小测量,线段长度计算等实践活动。
5.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彼此疑问。
6. 巩固练习:教师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0. 学生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立体图形、角、线段)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立体图形、角、线段)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2)理解角的概念,包括角的度量、分类和基本性质。
(3)掌握线段的特点,包括长度、中点和垂线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运用量角器和直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测量技巧。
(3)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2)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分类和应用2. 第二课时:角的概念与度量(1)角的基本概念(2)角的度量方法(3)角的分类和符号表示3. 第三课时:角的基本性质(1)角的大小比较(2)角的开口方向与角的大小关系(3)角的和差关系4. 第四课时:线段的特点(1)线段的定义和特点(2)线段的长度测量(3)线段的中点和垂线5. 第五课时:立体图形与角、线段的应用(1)立体图形中的角和线段(2)角和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综合练习和解答三、教学资源1. 立体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量角器、直尺、铅笔等测量工具。
3.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展示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立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示范角的度量和线段的测量方法。
3.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和记录立体图形中的角和线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角和线段在立体图形中的应用,分享解题经验。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立体图形、角、线段)
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立体图形、角、线段)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理解空间中点、线、面的关系。
掌握角的定义和分类,能够计算角的度数。
理解线段的性质,包括长度、中点和对称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立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利用图形软件或手工绘制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立体图形的认识介绍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空间中点、线、面的关系,如点在线上,线在面上等。
2. 第二节:立体图形的测量学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练习使用测量工具和技巧,如尺子、量角器等。
3. 第三节:角的定义和分类学习角的定义,包括顶点、边和角的度量。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和特点。
4. 第四节:角的计算学习计算角的度数,如使用量角器和平行线等。
练习解决涉及角的问题,如角的和差、补角、余角等。
5. 第五节:线段的性质学习线段的定义,包括起点、终点和长度。
掌握线段的中点、对称性和线段的和差。
三、教学资源:1. 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
2. 绘图工具,如尺子、量角器、图形软件等。
3. 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示范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3. 实践与练习:学生动手操作,绘制立体图形,计算角的度数和线段的性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5. 总结与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作业与评价: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一、空间1. 空间基本概念空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概念,在科学、技术和艺术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点、线、面。
点是空间中最基本的要素。
点是没有具体形状、大小和方向的,是空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线是由无数个点相连接而成,具有长度和方向。
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面是由无数个相互连接的点和线构成的,具有面积和平面形状。
平面有延伸性,可以无限扩展。
2. 空间的投影在几何学中,投影是通过垂直于某个面或线的方向,在另一个平面或直线上得到一个影像的过程。
常用的空间投影方法有平面投影、轴测投影和透视投影,其中轴测投影最为常用。
轴测投影是一种把三维物体变为二维图形的方法。
在轴测投影中,视点是固定的,通过选择不同的投影方向和投影面,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轴测图。
3. 空间中的距离在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线段长度得到的。
对于三维空间中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
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上的平方和。
在几何学中,两条平行的线之间的距离是指两条线之间的垂线的长度。
二、图形1. 图形基本概念图形是指由线和面组成的几何形状。
在几何学中,常见的图形包括点、线、面、多边形、圆形、梯形、三角形等。
多边形是由若干条线段构成的图形,并且是由多个顶点相连接而成。
根据多边形的形状和角度不同,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不规则多边形。
圆形是平面上与该物体的中心点处于同一距离的一组点的集合。
在几何学中,圆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中。
2. 图形的变换在数学中,图形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和镜像等变换进行移动和改变。
这些变换可以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或者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向一个方向移动图形。
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以某个点为旋转中心,将图形旋转一个角度。
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镜像是指沿着某条线将图形翻转。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案
第四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
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3.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4.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复习过程一、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出示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2.旋转(1)什么是旋转现象?以上图形中,有没有经过旋转得来的图形? (2)说一说这个图形是经过怎样的旋转得来的?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m(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方体有_________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方体有____________个顶点。
(7)还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
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
(1)上下每个面是____形,长____,宽____,面积是____,两个面积和是______。
(2)前后每个面是____形,长____,宽____,面积是____,两个面积和是______。
(3)左右每个面是____形,长____,宽____,面积是____,两个面积和是______。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6)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体积。
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空间与图形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课时: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哪些内容有趣?那些内容最有用?哪些还感到困难?”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回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空间与图形复习课教案
空间与图形(2课时)多边形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复习(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入领会转化思想在教学中应用,形成良好的分析解题技能。
2,课堂教学围绕“知识再梳理----逻辑再剖析-----应用再提高”的三大步骤,充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学习活动。
3,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入领会转化思想在教学中应用,形成良好的分析解题技能。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再现内容,引入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册第四单元的“图形面积”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面积的内容。
(一)1.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知识内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等……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数方格、分割法、添补法、运用重叠法的方法,也可以直接计算面积后比较面积的大小……3.公式整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4.展示部分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二)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下题:A、先回答问题,再计算图形的面积。
(单位:dm)B、算出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
(3)、算出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cm)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的面积+()这个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的面积-()的面积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采用“分割”和“添补”的方法。
(1)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方法。
《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第一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图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和分类3.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
3. 利用操作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剪裁和拼接平面图形,体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平面图形的特征。
2. 新课讲解:讲解平面图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平面图形,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描述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立体图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 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分类3. 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
3. 利用操作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拼接和观察立体图形,体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立体图形的特征。
2. 新课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立体图形,让学生学会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doc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节编排复习,其中第一节里的形、体知识以及测量知识都比较多,又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四段编排。
分层复习图形知识,沟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
复习图形知识按线角形的线索进行。
学生已经认识的线有直线、射线和线段。
线段是二年级教学的,只是联系线段的图形描述了它是直的,有两个端点,长度是可以度量的。
直线和射线是四年级教学的,通过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或向两端无限延长分别形成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一方面要突出它们都是直的线,另一方面要清楚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无端点和有几个端点。
整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可以按以前的认知线索,通过线段的端点无限延长沟通联系,体会线段是直线或射线的一部分。
四年级教学的平行与相交,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的相交。
学生举例说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只说出平行与垂直,也有可能说成平行、相交、垂直。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适当予以纠正。
从一点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把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能形成大大小小的角。
复习角的认识把这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要先出现角的图形,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使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固定不动,另一条边旋转,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从而理解角的大小是它两条边的*开程度。
复习角的分类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随着活动角从小到大地变化依次回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
第二步分别说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度数,整理这三类角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描述锐角和钝角,突出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复习平面图形,先把学过的图形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和由曲线围成的两类,又把线段围成的图形按边的数量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然后着重整理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知识。
回忆三角形的知识时,出现了两张集合图。
空间与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空间与图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P135:12~15题,P140:17、1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白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板书设计: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2、打开数学书看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
汇报交流:老师指导并归纳。
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角的度量。
我们认识了哪些线?(1)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线段: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可以度量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以度量练习:P135:12题(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直角之间的关系?1平角=2直角1周角=4直角=2平角练习:P136:13题。
(4)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的方法。
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读数:角的另一边在量角器上所对应的刻度是多少,这个角就是多少度。
用三角板拼角:75°、105°、120°、135°、150°、180°练习:P136 :14题。
(5)画指定度数的角画角:65°、100°、155°画角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相交与平行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举例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2.能准确的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及平移。
3.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4.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重点:自己整理方向与位置及三角形知识。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1.立体图。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你看到什么?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2,你又看到了什么?3.小结。
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4.出示立体图。
试着画出下面几个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轴对称图形1.出示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小结出示知识点。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关键点和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关键点和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 )(3)对称轴上的点的对应点是它本身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后,图形的( ) 和( ) 不变。
只是( )发生改变。
3.练习出示习题,让学生完成。
三、三角形1.用表格整理三角形的知识点2.出示练习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班上某位同学从不同方位照的头像图)同学们:今天我请了一位神秘的嘉宾,大家猜猜是谁?为什么大家刚开始猜不到呢?为什么老师选他的照片为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初中数学空间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空间图形教案》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十分关键。
空间图形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空间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帮助初中生巩固和拓展空间图形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知识点概述1. 点、线、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常见三维几何体的性质与特点;3. 空间图形与投影;4. 图像对称和立体镜像。
三、教学目标1. 理解点、线、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分二维与三维几何体;2. 掌握常见三维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的性质与特点,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3. 了解空间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方式,从而加强对其结构特征的认识;4. 思考并探讨图像对称和立体镜像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三维物体(如球、长方体等),引发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并让学生自由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
2. 点、线、面及其关系(15分钟)解释点、线和面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或图形表示出给定场景中点、线和面的概念。
3. 常见三维几何体的性质与特点(30分钟)介绍常见的三维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并详细说明它们的性质与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并感知不同几何体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的差异,加深理解。
4. 空间图形与投影(3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图形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投影方式。
通过供一些简单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创造性地研究空间图形投影现象,并从中总结规律。
5. 图像对称和立体镜像(30分钟)介绍平面图像对称和立体镜像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特点的图像和立体物体,让学生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
6. 活动与练习(30分钟)设计一系列课堂活动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验证推论,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掌握。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初三数学复习教案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基本术语;2. 能够根据给定信息判断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2. 根据给定信息判断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例;2. 学生准备:教材、习题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2. 概念讲解空间几何体是指在三维空间中存在的几何体,包括点、线、面和立体体。
在研究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常用到的基本术语有以下几个:(1) 相交:两个几何体有公共点。
(2) 不相交:两个几何体没有公共点。
(3) 相切:两个几何体仅有一个公共点。
(4) 内含:一个几何体存在于另一个几何体内部。
(5) 包含:一个几何体包围另一个几何体。
3. 示例分析根据以上概念和术语,我们来分析一些示例,进一步理解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1) 点和线的位置关系:- 若一条线上的点在另一条线上,则两条线相交;- 若一条线上的点不在另一条线上,则两条线不相交。
(2) 面和线的位置关系:- 若一条线与一个面相交于一点,则线和面相切;- 若一条线在面内部,则线和面相交;- 若一条线与面没有公共点,则线和面不相交。
(3) 立体体的位置关系:- 若一个立体体完全包含于另一个立体体中,则它们有包含关系;- 若两个立体体有公共的面或边,则它们相交;- 若两个立体体没有公共点,则它们不相交。
4. 练习与讨论让我们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的理解:(1) 判断以下两个立方体的位置关系:[教师出示示意图](2) 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在一个平面上,另一条边在另一个平面上,则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什么?(3) 若一个球与一个正方体有包含关系,球的半径一定大于正方体的边长吗?[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5. 拓展应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以下问题:(1) 已知一个五边形在一个平面上,另一个五边形在该平面的不同侧,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 若一个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该圆锥内切于一个球,则该圆锥的体积与球的体积之比是多少?6.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并能够根据给定信息判断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
《空间与图形》复习教案
P93~96总复习中的8、15、16、17题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熟练地辨认其余7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熟练地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方向。
2、使学生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认识角,能熟练辨认直角、锐角、钝角,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电脑课件、剪刀、正方形纸片1张
方向与路线
认识图形
1、复习方向与路线
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5题
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是简单路线图的理想,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几条路线图,求出长度,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复习测量
指名说一说1分米,1毫米各有多长?
量一量,让学生用学生尺量一量自己中指和大拇指的长
度,并记下来与同学交流
填一填
画一画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复习认识图形
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填空,全班交流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7题。
让学生用剪刀和正方形,按题意要求独立操作。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选用随堂练习。
【新课改】-人教版初三数学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3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1、量长度的复习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笃信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母亲当然谢绝了闺密的好心,于是她用做人的尊严堵上了最后一条求学的道路。
母亲站在悬崖上,在命运的追兵面前,时刻准备纵身一跳。
论文-毕业论文-写论文。
果真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母亲走投无路的时候,共产党来了,解放军来了,母亲所在护士学校整编加入了部队医院,从此母亲不仅走上革命道路,也真正成为了一个她心仪已久的自食其力的大写的人!更为幸运的是,她由此相遇了相识了相知相守自己最亲爱的人,从此携手一生且生死相依。
1949年,母亲的面前开启了幸福之门。
云开日出,否极泰来。
(原创首发)阳春三月,头刀韭菜上市了,春天阳气生发,正是吃韭菜的时节。
于是我从超市买了新鲜的韭菜,准备给全家五口人做一顿韭菜盒子吃。
机器人“小爱同学”一直反复地唱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于是我触景生情想起小时候吃母亲包的韭菜盒子。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教案目标: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案重点和难点:建立知识之间的网络图教案过程: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学过的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案时,可以先让学生罗列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梳理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图等形式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组织学生展示梳理的结果,并进行交流。
对于学生呈现的好作品,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图形与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图来。
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图形的知识网络。
)二、结合你熟悉的物体或图形,说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材呈现了三幅图,是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第一幅图呈现了一个正方形,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角度沟通联系;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
教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小学阶段学过的几种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虽然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的复习,也注意让学生适当动手操作,以实现所学内容的认识上的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线与角教案目标:1、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理解平行、相交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数学导学案-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课题: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班级:姓名:编号:6007006日期:一、学习目标:1、我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并应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我会进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并会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我能进一步正确辩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体图形的形状确定立体图形所需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二、我的整理(时间:30分钟)三、合作探究环节(时间:15分钟)四、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时间:25分钟)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时间:30分钟) 自评:师评:1、按要求先画圆,再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1) r=2 (2) 32、在一块长20m、宽12m的长方形草坪中间有一个半径为4m的圆形花坛。
草坪占多大的面积?3、淘气和笑笑练习竞走,淘气沿长为9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花坛走,笑笑沿直径为8米的圆形花坛走。
他们的速度相同,谁先走完一周?4、某钟表的时针长5,分针长6。
(1)从11时到12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从上午6时到下午6时,时针针尖走过了多少厘米?5、用圆规画出下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你能求出涂色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吗?6、车轮要转多少周?7、小明家离学校1695.5米,他每天骑自行车回家,自行车的轮胎外直径是60厘米,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每分钟转60圈,小明多长时间可以到家?。
8、图A如何变换得到图B?9、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方体图形的形状。
10、如图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立方体图形的形状,请你搭出这个立方体图形。
11、淘气和笑笑在剧院看演出。
(1)坐在二楼的淘气能看到笑笑吗?(2)笑笑坐在什么位置时,淘气才能看到她?在图上标出来。
12、在一个周长是40厘米的正方形里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后,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初中空间与图形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2)能够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将实际物体抽象为相应的立体图形;(3)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基本立体图形的识别与理解;2. 立体图形的性质与特征;3. 立体图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立体图形的识别与理解;(2)立体图形的性质与特征;(3)立体图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性质与特征;(2)立体图形的应用。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篮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在数学上如何表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立体图形。
2. 基本立体图形的识别与理解:(1)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不同的立体图形;(2)正方体:长、宽、高相等的立体图形;(3)圆柱体:底面为圆的立体图形,侧面为矩形;(4)圆锥体:底面为圆的立体图形,侧面为三角形。
3. 立体图形的性质与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2)正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3)圆柱体:有3个面,底面和顶面面积相等,侧面面积为底面周长乘以高,有3条互相平行的棱,底面和顶面圆心连线垂直于侧面;(4)圆锥体:有2个面,底面面积为圆的面积,侧面面积为底面周长乘以高除以2,有1条底面圆心到顶点的直线,底面圆心连线垂直于侧面。
4. 立体图形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体木箱,长为2米,宽为1米,高为0.5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三十六讲 空间图形的基本知识
第36讲空间图形的基本知识(分两课时)一.考纲要求1.了解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表示法,平面的基本性质,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垂直及其应用.2.会画长方形的直观图;会画立方体、长方体的直观图.3.了解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高线、母线、轴截面等概念.通过画长方体等的直观图,以此为基本模型,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与否,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可忽视。
二.基础回顾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点能确定的一个平面 (B)两点能确定的一个平面(C)任意三点能确定一个平面 (D)任意三点不一定能确定一个平面2.如图,长方体中,和平面AD1垂直的棱是_______,和棱的BB1垂直的平面是________.3.如图,长方体中,过点A1和平面A1C1垂直的平面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画一个水平放置的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的直观图.(要求正确画出图形,画图工具不限)5.等腰三角形以底边上的高线为轴旋转,其余各边旋转所围成的几何体是( )(A)一个圆锥 (B)二个圆锥 (C)三个圆锥 (D)四个圆锥三.典型例题例1.要画立方体(即正方体)的直观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以下两个表示立方体上底面A1B1C1D1的直观图,请你选择其中画得正确的一个,将它画成立方体的直观图,并标上顶点字母.(画图工具不限,不要求写画法)例2.在半径为30m 的圆形广场的中心上空,设置一个照明光源,射向地面的光束呈圆锥形,它的轴截面顶角为120°,要使光源照到整个广场,求光源的高度至少要多少m .(精确到0.1m)例3.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这个圆锥,把圆锥分成一个小圆锥和一个圆台,设小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x ,圆台的母线长为l .(1)求证;x l =r R-r(2)若x l =13,R=8,l=13,求圆台的高线长h.例4.如图,平面ABC 与平面BCD 是空间两个相交平面,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D 是平面ABC 外的一点,CD ⊥AC ,试判断平面ABC 与平面BCD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例5.某纸晶加工厂为了制作甲、乙两种无盖的长方体小盒(如图),利用边角废料裁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硬纸片,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如图),现将150张正方形硬纸片和300张长方形硬纸片全都用于制作两种小盒,可以各做多少个?四.反馈练习1.画出长、宽、高分别为4cm,3cm,2cm的长方体的直观图.2.巳知圆锥的轴截面周长32cm,底面积为36πcm2,求轴截面的面积.3.在长方体ABCD--A1B1C1D l中,如果AA1=1,AB=BC=2,求A1C的长.五.作业1.若圆台的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16π,36π经过高线的中点画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求这个截面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知识回顾:
1、图形的轴对称
①轴对称图形(1个图形)、轴对称(2个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②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2、图形的平移
特征:平移后,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图形的旋转
①特征:图形上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角度;旋转角都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绕对称中心旋转180°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2)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
(3)性质: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4)技巧:有奇数个角,有奇数个花瓣的时候肯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中心对称与轴对称
注意:把卷子倒过来看和原来图形一致,就是中心对称。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1、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C.D.
3、下列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题型二: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注意确定旋转中心:旋转中心与旋转点连接的线段占m ×n 的格子,旋转90°后占n ×m 个
格子
1、如图,将四边形ABCD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点A 的对应点
A 1的坐标是( )
A .(6,1)
B .(0,1)
C .(0,-3)
D .(6,-3)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2、如图,△ABO 缩小后变为O B A ''△,其中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B A 、,''B A 、均在图中格点上,若线段AB 上有一点),(n m P ,则点P 在''B A 上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 )
A 、),2(n m
B 、),(n m
C 、)2,(n m
D 、)2
,2(n m 3、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线的交点(格点)上,如果将△ABC 绕C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那么点B 的对应点B /坐标是 .
4、如图,线段AB 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 ′,B ′,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 上有一个点P (a ,b ),则点P 在A ′B ′上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 ).
A 、(a -2,b +3)
B 、(a -2,b -3
C 、(a +2,b +3)
D 、(a +2,b -3)
第5题图 题型三第1题图 题型三第2题图 题型三第3题图 题型三第4题图
5、如图,若将AB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090,则顶点B 的对应1B 的坐标为( )
A .)2,4(-
B .)4,2(-
C .)2,4(-
D .)4,2(-
题型三:折叠问题
折叠问题:要注意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变化,通常要设求知数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注意特殊量的使用,如等腰 三等形中的三线合一,正方形中的 角,都是做题的关键。
1、如图,在△ABC 中,∠ACB =90º,∠ABC =30º,AC =1.现在将△ABC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至△A ′B ′C ,使得 点 A ′恰好落在 AB 上,连接 BB ′,则 BB ′的长度为
2、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 =2,∠BCD =60°,对角线 AC 平分∠BCD , E ,F 分别是底边 AD ,BC 的中点,连接 EF .点 P 是 EF 上的任意一点,连接 PA ,PB ,则 PA +PB 的最小值为
3、如图,将矩形 ABCD 沿 EF 折叠,使顶点 C 恰好落在 AB 边的中点 C ′上,若 AB =6,BC =9,则 BF 的长为( )A 、4 B 、23 C 、4.5 D 、5
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O 是正方形 ABCD 的中心,顶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1,1)、(-1,1),把正方 形 ABCD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 45°得到正方形 A 'B'C'D'则正方形 ABCD 与正方形 A 'B'C'D' 重叠部分形成的正八边形的 边长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C 相交于点 O ,E 、F 分别是 AB 、BC 边上的中点,连接 EF ,若 3=EF ,BD=4,则菱形 ABCD 的周长为( )A 、4 B 、64 C 、74
D 、28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E 为 BC 上一点,CE=5,F 为 DE 的中点.若△CEF 的周长为 18,则 OF 的长为
7、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BC AE ⊥,垂足为E ,3=AB ,2=AC ,4=BD ,则AE 的长为( )A .23 B .23 C.7
21 D .7
212
二:图形的性质与图形变换
2014 年以后都是填空最后一道压轴题。
看得见的用实线、看不见的用虚线。
1、如图,正方体表面上画有一圈黑色线条,则它的左视图是( )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3、如图,是由一些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若在所搭几何体的基础上(不改变原
几何体中小立方块的位置),继续添加相同的小立方块,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还需要 个小立方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