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12.56m
2 2 2
判断 :
× 〔1〕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 〕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 , 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 〔4〕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第3课时 天安门广场〔1〕
01 情境导入
本节课我们从天安门广场入手继 续学习从差别的位置观察物体 , 同 学们要知道从差别的方向观察的物体 都是什么样的 , 能够判断一个照片 是从什么地方拍摄的。
直径d d=2r r=d÷2
轴対称图形 , 有无数条対称轴
C=πd或者C=2πr
3、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4、圆环的面积 S环=πR2 -πr2或者S环=π(R2 -r2)
4
対称轴
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対称轴。 圆的対称轴有无数条。 半圆的対称轴有1条。 圆环的対称轴有无数条。
常见轴対称图形的対称轴数量
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菱形
对称轴数量 1条 1条 1条 3条 2条 4条 2条
图形 等腰梯形
圆 环形 扇形 半圆
对称轴数量 1条
无数条 无数条
1条 1条
下面的表格你会填吗 ?
圆的半径(r) 圆的直径(d) 圆的周长(C) 圆的面积(S)
4cm
5dm 2m
8cm
10dm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 3 课时 空间与图形
(一)复习位置与方向有关知识
位置与方向
1、确定物体的位置。 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 要先确定方向 , 再确定
距离。 2、在平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要先确定方向 , 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标准确定距离。 位置确定后要标注出物体的具体位置与名称。 3、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教学内容教科书P113第4题,完成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三”中第14~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整理、比较,促进对确定位置、圆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2.在经历空间和图形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运用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圆及组合图形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圆规、剪刀。
▶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提出问题1.交流资料,构建框架。
师:同学们,你们课前整理了本学期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一下,看看谁梳理得科学、有条理,相互检查是否存在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课前能够整理出位置与方向(二)和圆两个单元的知识,包括一些概念、公式以及知识之间的一些关系。
师:在本册教科书中,图形与几何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课件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教学提示】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内,进行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对本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个环节,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圆的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知道了各内容的知识框架,现在来说说,每个框架里有哪些具体的知识点?教师引导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提炼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3.复习位置与方向(二)。
【教学提示】每个知识点需要教师提示,有序提示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师:在位置与方向(二)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我们该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该如何描述呢?【学情预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说出“↑”表示北,可以用距离和方向、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
2.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3.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授: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单元:百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
2. 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授: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单元: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几何图形。
2.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几何模型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几何模型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授:讲解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24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空间几何的基础知识》教案
2024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空间几何的基础知识》教案教案:2024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空间几何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和立体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2. 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3. 掌握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方法;4. 能够在平面和立体中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
教学重点:1. 平面和立体的特征和区别;2. 常见几何图形的命名和特征;3.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者黑板;2. 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图片;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告诉学生今天将学习关于空间几何的基础知识;2. 让学生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有哪些,可以举例让学生回答。
二、学习平面和立体(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展示平面和立体的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2. 解释平面和立体的定义,确保学生理解。
三、了解几何图形的命名和特征(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征;2. 让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老师的解释,尝试命名不同的几何图形。
四、分类和比较几何图形(20分钟)1. 继续使用课件或者黑板,将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并介绍它们的特征;2. 在平面图形中,进一步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的分类和特征;3. 在立体图形中,重点介绍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的特征和区别。
五、几何图形的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绘画、设计等;2. 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要求其中包含多个几何图形。
六、巩固练习(20分钟)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平面和立体的特征和区别,以及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表现出色的学生,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
六年级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以及反思
六年级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以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平面图形复习(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2)圆的性质和圆周率的概念。
2. 第二课时:立体图形复习(1)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
(2)圆柱、圆锥的性质。
(3)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3. 第三课时:图形变换复习(1)平移、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2)轴对称的概念和应用。
4. 第四课时:位置与方向复习(1)坐标系的认识。
(2)位置与方向的表示方法。
(3)坐标与图形变换。
5. 第五课时:面积与体积复习(1)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2)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3)面积和体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注重练习设计,分层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复习中提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交流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复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系统地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3. 图形的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4. 图形的位置:坐标、方位、地图等图形位置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图形位置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测量和位置的基本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2. 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3. 2. 图形的变换4. 3. 图形的测量5. 4. 图形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位置。
2. 提高题:综合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主题为“空间与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的关系。
具体内容涉及: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准确测量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
3. 培养学生图形的平移、旋转能力。
4. 使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并能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的测量方法,特别是体积和角度的测量。
2. 图形的平移、旋转的理解与应用。
3. 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模型、测量工具、坐标系图板。
2. 学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测量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巩固测量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图形的平移、旋转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的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位置定位。
板书设计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
2. 长度、角度的测量方法。
3. 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4. 图形的平移、旋转。
5. 坐标系的建立与应用。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3课时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实例,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丰富的操练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对图形测量方法和坐标系应用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即图形与几何。
课程内容将涵盖基本的几何图形识别、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以及空间与位置等知识点。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方式,理解和运用几何知识,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测量方法,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描述:学生对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可能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图形的测量方法:学生在测量图形的面积、周长等参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3. 图形的变换规律: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规律可能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几何图形模型、尺子、量角器、直角三角形板、圆形板等。
2. 学具:学生用尺子、量角器、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具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讲解图形的测量方法和变换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测量、剪纸、拼图等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 “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引入新课:第一行是平面图形,第二行是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
结合实物整体感知长方体。
PPT课件出示例1的实物图。
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逐一点击PPT课件,显示它们的形状) 师:生活中随处可见形状为长方体的物体。
你能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吗?2。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几个面?把长方体放在桌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指出:长方体有前、后、左、右、上、下,一共6个面,从不同的角度看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因为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出它的三个面. 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一条线,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它的棱。
(课件闪烁一条棱,出现文字“棱“)师:三条棱相交于一个点,大家用手摸一摸。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课件闪烁一个顶点,出现文字“顶点“)3.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出发,参考以下的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空间与图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能够熟练地画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圆的认识2.圆的周长3.圆的面积4.圆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2)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圆形物体,如风扇、灯罩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关注。
2.圆的认识(1)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画图等方式,感受圆的特征。
(2)讲解圆的定义、圆的各部分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圆的周长(1)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π约等于3.14,r为圆的半径。
(2)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等方法,求出一些圆形物体的周长。
(3)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车轮的周长等。
4.圆的面积(1)讲解圆的面积公式:S=πr²,其中π约等于3.14,r为圆的半径。
(2)让学生通过剪贴、拼接等方法,将圆转化为三角形或正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引导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圆形物体的面积,如圆桌、圆形花园等。
5.圆的运用(1)讲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车轮、钟表表盘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2)强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课后作业(1)让学生画出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记录下它们的半径、周长和面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2页及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物体的位置表示方法,圆的特征、特性.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复习知识】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
(1)按方向、距离确定;(2)用数对确定.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12d.
2.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3.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4.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5.扇形的认识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3页第4题.
(1)分析: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形围墙的周长.
C=2πr=2×3.14×1=6.28(km)
(2)正北,2km
(3)3.14×1×1-3.14×0.2×0.2=3.0144(km2)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第14题.(1)略.
(2)小猴住在小熊的东偏南50°,距离是400m;
小象先向西偏南40°走300m到小猴家,再往东走400m到小鹿家.
小鹿先向西走400m经过小猴家,然后向北偏西40°走500m到小熊家. (3)略.
第15题.(1)1∶2 (2)π∶1 (3)2∶3 2∶34∶9
第16题.
(1)图一:C=πd=3.14×1.8=5.652(m)
图二:C=πd=3.14×(1.8÷2)×4=11.304(m)
图三:C=πd=3.14×(1.8÷3)×9=16.956(m)
(3)白铁皮剩下面积一样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单元第5、6课时练习.
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二、复习圆的知识
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πd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本课时我们复习了位置和圆的知识.这堂课的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以下的关键:一是确定位置的方法,二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但要向学生强调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相互混淆.我正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的,即先大致复习全部内容,然后重点强调这些知识点.并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这样就基本达到了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