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课 蜀道难(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21 新人教版必修3[导学新概念]这个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
风格,指的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李白和杜甫的诗,我们已经学过若干首,李白的豪放飘逸风格,杜甫的沉郁风格,我们早已有所领略。
为了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的,须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要复习背诵以往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并尝试品味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是要认真学好本单元课文,要熟读成诵,一边诵读一边品味诗中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一点分析。
三要参读《语文读本》第五册所选李白和杜甫的诗。
要用心去读,读得多一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些诗,也应力求背下来。
需知:背得越多,记诵的速度越快。
《蜀道难》,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
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
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
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资料显示屏]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
詹钅英先生《李白诗文系年》推翻众说,论证了此诗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诗中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
应是天宝初年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前后所作。
〖HTK〗(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xx年第24期)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
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风人之义远矣。
(明·胡震亨《李诗通》)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才气挥霍,顿宕不休,如南海明珠,随地倾出万斛也。
高中语文 第4课 蜀道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语文教案
《蜀道难》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
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不同时代的人反复来写的同样题材,在文学批评中叫“母题〞,诗文、小说、戏曲创作中往往有之。
因为有了原型,就不难找到可歌可咏的话题;但又因为是古老话题,就更需新的创造,藉古出新。
乐府诗题就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每一代人都希望翻出新意来。
李白的《蜀道难》就是这样一首翻出新意的传世佳作。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
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
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全诗豪情奔放,想象丰富奇异,极具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色,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本诗,建议采用下面的方法:〔1〕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分析章法结构。
掌握结构,对领会诗的主旨,对记诵全诗很有帮助。
分析结构,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内容,二是形式。
就内容来说,先写蜀道开辟之难,再写蜀道旅途之难,后写蜀道人事之难。
就形式来说,诗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语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我们理清层次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课文解读噫吁嚱①,危乎高哉!蜀道②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攀登蜀道是多么艰难,难得胜过上青天!①噫吁嚱:yīxūxī, 即“噫!吁嚱!〞“吁嚱〞又写作“于戏〞,同“呜呼〞。
②蜀道:一般指自陕西进入四川的山路。
)[ 诗的开头这几句,不是直接描写蜀道,而是写对蜀道之难的惊诧感受。
诗人先连用两个浸透着强烈感情的咏叹词语,接着又用一个夸张性的比喻,惊呼蜀道高峻危险,比登天还难,为全诗定下雄放豪迈的基调。
]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②茫然③!〔蚕丛和鱼凫这些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离我们多么遥远多么茫然。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一首经典的古诗,李白的《蜀道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为《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它不仅仅在诗歌的形式和技巧上表现出色,在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本人教授《蜀道难》的完整教案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本文的语言技巧和韵律,增强诗歌欣赏能力。
3. 了解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律,加深诗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2. 理解李白的情感和文化背景对本文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内容1.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a. 师生共同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体验。
b. 通过诗歌的字面和隐喻,引导学生探究人生苦难和坚韧不拔之间的关系。
c. 利用情感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历史上的挫折和困难,拓宽视野,共同找到积极向上的策略。
2. 学习赏析技巧和语言技巧。
a. 列出诗歌的韵律和特点,例如押韵和对句的运用等。
b. 分析语言的隐喻和象征含义,例如关于风景和人物描述中的象征意义。
c. 探究李白的语言技巧和诗歌艺术,了解其在唐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探究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a. 分析文章中关于道路的描述,如路况和交通工具的使用。
b. 了解唐朝时期的路线和开发情况,以及路线如何影响了文化、军事和经济交流。
c. 通过唐朝时期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了解文化传承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手段1. 书面材料:《蜀道难》的诗歌文本和文化背景介绍。
2. 视觉材料:图片、地图和影片等展示唐代时期的文化特征和交通状况。
3. 情感教育材料:个人经历和经典书籍等,帮助学生体验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带来的成长和启迪。
六、教学效果的评估1.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在散逸行人途中,途经岷江沿途,经泸州、江油、绵竹、成都等,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抵达目的地。
《蜀道难》以雄浑恢弘和苍凉壮美的艺术形象,结合自身经历和对南北文化的比较,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一、教学目标1.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内容、意义,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认识并学习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4.鼓励学生涉猎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和思想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1.对文本的感悟和分析。
2.对蕴藏在文本中的形象、节奏和情绪的理解。
3.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蜀道难》的意象和情感。
2.承接性句式的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1.情感阅读法:在阅读《蜀道难》时,老师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倾听、体验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解释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和精髓。
3.分析法:通过以句、词、字为单位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本重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先播放一段关于《蜀道难》的视频介绍,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
2.阅读与讲解: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老师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讲解:(1)文本背景介绍诗人在西川,因庐山一别,即连日感慨,触景生情,通过对那些在蜀道上苦于辛酸、苦到痛不欲生的人的感叹,表达了自己的壮志和国家统一的心愿。
(2)重点句子分析在阅读诗歌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嗟乎”的使用非常频繁。
例如,“嗟乎,前人误我,使我西来难此路”,这一句子可以看出,这道路并不是只为现在的读者苦难,古人也同样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如果不能直达意义,读者们借此诗也不一定就是赞叹《蜀道难》的历史长河,而是对于自己生活在当下的一种反思。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蜀道难教案篇一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本篇课文是一首古风体裁的诗歌,诗人李白通过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从高险、惊险、凶险几个方面,将蜀道的抽象之“难”,以具体的物象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大胆、奇特瑰伟的联想力,正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艺术特点。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首古风诗歌,因而重心在诵读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难”难在何处?3.感受李白诗风的豪迈特点,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奇险雄壮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李白诗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蜀道“难”在何处,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通过诵读课文首句导入:“噫唏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高中语文《第4课 蜀道难》教案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深切了解李白其人,明白得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一、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周而复始逐层深化的情感节拍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二、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讨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一、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二、探讨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式:1、朗诵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以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判——“子,谪神仙也!”引出教学文本。
二、初读文本,粗品诗意。
(一)、《蜀道难》解题:《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于乐府旧题。
那个歌曲的内容确实是歌咏蜀道的艰巨,行旅之辛苦。
《乐府解题》:“备言蜀山之阻。
”(PPT展现)(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形。
学生集体朗诵,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三)、朗诵指导:1、教师指正个别易读错的字音。
2、提问学生:朗诵应注意的要素。
朗诵要素:节拍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
(PPT展现)3、以首段为例,教师示范并指导朗诵。
“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情感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
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说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
“噫吁嚱”是惊异之辞。
“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
“乎”“哉”,皆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那么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表达调读。
“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间,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精品教学设计)
蜀道难【背景资料】一、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清廉乡。
从李白自叙青年时代的阔绰生活看来,他的家庭可能原是一个富商。
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在青年时曾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但总的说来,受纵横家及道家的思想影响较深。
这些思想支配着他的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自己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
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
后来寓居安陆。
以后的十年间,又北上太原,西人长安,东至鲁郡,结识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
据传他初到长安时,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因而誉满京师。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玉真公主等的荐举,被召人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不过翰林毕竟是个号称“清秘”而不预实权的职位。
时值玄宗后期,老迈而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
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
他既不安于充当侍臣,又受到同僚中人的谗毁,仅在宫廷里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
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接近了帝王权贵,观察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及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使李白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
他的一些抨击现实的诗篇,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离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及梁宋、齐鲁、幽冀,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
安史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磷邀请参加了幕府。
至德二年(757),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
李白受牵连坐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
61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蜀道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的: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5.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李白生平概述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二、李白思想、性格李白儒、道、侠融合为一。
(一)儒家思想对他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他理想崇高,信念豪迈。
儒家思想造就了李白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
“学而优则仕”“安社稷”“济苍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政治抱负,并为这理想而奋斗一生。
如下列诗句都体现了他这一理想。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大鹏赋》),“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送外甥郑灌从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二)李白或许是历代著名诗人中受道家和道教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
由于家风和社会习气的濡染,李白自幼崇信道教,学仙求道、服食炼丹,几乎贯穿其一生,因此,李白,他1、笑傲王侯,傲视权贵。
(1)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力士脱靴,国舅研磨,贵妃拂纸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4蜀道难第一课时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 3月 1日课题蜀道难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识记文章写作的背景并能正确区分本文依照: 2018 年高考纲领剖析:认识并掌握要点的构造。
常有的古代文化知识,挑选整合文中信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课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依照: 2018 年高考纲领剖析:归纳内容要难点点,归纳中情意思。
正确解读文本,挑选整合信息,剖析思想内容、组成特点和语言特点。
一、知识目标:原因:古1.识记文章背景及诗人平生。
诗文阅读2.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区分本文的构造。
是高考重二、能力目标:点题型。
1、思想能力:学习经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文章的有关背景知识,培育学生筛目标选、剖析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能力:利用工具书,联合书下说明,读准字音,疏导粗心,从而理解课文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默写《琵琶行》第一检查记忆状况,评默写,互换批阅,增强记忆 3 分钟三分钟段价总结小考结果校正错误考纲规定的“正确使用词语”部分1李白的有关背景资 1 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 4 分钟承接结料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果环节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并2 增补相应知识。
况。
增强记忆3 大屏幕展现系统2、在书上记录具的完好的背景资体的知识。
料。
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2做议讲评环节3做议讲评环节4讲堂总结提升环节自由朗诵课文巡视学生课本,检查预习状况朗诵课文1、指引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诵课文。
2、大屏幕展现相关读音及图片。
剖析手法1、学生自己找出要点句子赏析2、点拨:主假如句子的手法。
3、评论总结学生所答。
总结本课有关知识。
总结本课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学生读课文,标着要点字词读音及自然段。
1、抽签指名朗诵。
2、集体朗诵。
3、小组为单位朗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课程教学设计
蜀道难授课人:陈原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领会诗歌奔放磅礴的气势和宏伟豪迈的情感基调。
2、通过朗诵诗歌,加深对李白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体会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2分钟)“行走”在如今说来是一个很文艺很小资的词。
我们常说,行走在山水间,行走在都市里。
远离工业文明的骚扰,行走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追求、一种个性选择。
然而在古代,即使是封建时代巅峰的盛唐,行走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的仅仅是造物赐予我们的双腿。
那时的行走,总是跟漂泊,跟落魄推不开干系。
贬官才会去边疆,流民才会离家乡,况当时大唐盛世,谁愿意离开繁荣的长安而去那些山水险恶之地呢?大诗人李白却是不一样的。
他的骨子里刻着动荡,宿命中写着流离。
李白的行走,是他一生的主题。
于是《行路难》诞生了,于是《侠客行》诞生了,于是,《蜀道难》诞生了。
跨越千年的时光,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彼岸回望盛唐,回望那个青春豪迈的时代,我们能清晰地看见李白和他的“大诗人”的称号。
那么我们今天便从李白行走的足迹开始,探究李白“大诗人”之大,大在何处?是因为他创作的诗歌多吗?还是因为他名气大?我们便从这首《蜀道难》开始,看一个端倪。
二、诵读分析。
(6分钟)虽然我们现在已不复见李白当日的风采,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薄纸上存留的诗篇间,感受李白诗歌的魅力。
好诗是应该在不断的诵读间被感知被理解的。
下面,我们先来一起欣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朗诵的《蜀道难》,大家在欣赏的同时,做两件事情:1、哪些诗句能引起你的想象,你觉得写得精彩?请划出来。
2、《蜀道难》如何体现着“大诗人”李白之“大”?(欣赏朗诵)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艺术家的朗诵中感受到这巴山蜀水的一片险峻,回到刚才的第一个问题,哪些诗句引起了你们的想象,你们觉得写得精彩的?就如饮一口好茶,需要一个回味的时间。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学习目标1. 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掌握唐代大规模修筑蜀道的背景,以及道路艰险的原因等相关知识;2. 分析和理解《蜀道难》诗歌中的文学技巧,尤其是表现手法和意境。
第二节:教学重点1. 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2. 文学技巧和表现手法3. 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第三节:教学重点分析1.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唐代大规模修筑蜀道,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和军事防御。
通过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蜀道难》这首诗歌的文化内涵。
2.文学技巧和表现手法“崔九堂”用“打景阳冈”和“飞檐走壁”等高难度技巧,开拓了诗歌表现形式。
这表现了《蜀道难》中的文学技巧和表现手法非常出彩。
3.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有更好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蜀道难》。
第四节: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课前讲解蜀道历史和文化通过知识点讲解、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讲述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步骤二:阅读《蜀道难》并解析语言特色对诗歌涉及的语言、词汇、修辞技巧等进行解析,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和探讨。
步骤三: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风景特色通过图片、PPT等展示方式,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风景特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
步骤四: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在理解了《蜀道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指导,引导学生尝试创造类似的意境。
第五节:教学将点的拓展1. 与古代文化相关课程的串连2. 鉴赏其他经典文学作品3.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爱好第六节:教学总结通过教学,《蜀道难》这首经典诗歌的风格和深刻内涵,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唐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使他们体验到文学艺术的魅力通过对《蜀道难》的教学,我们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唐代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和美好。
高中语文 4 蜀道难(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语文4 蜀道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语文4 蜀道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语文4 蜀道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蜀道难。
高中语文 第4课 蜀道难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蜀道难[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X的艺术特色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二、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法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4、多媒体影音[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2[活动] 生诵读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明确] 雄浑、豪放4 [活动]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①“噫吁……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说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那么全诗主旨自明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假设有余音,以发人深思[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表达出来了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PPT展示〕李白的这种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1.赏析第一小节〔1〕[提问]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明确]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2〕 [提问] 哪些句子可以表达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参考]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小结]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X、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这也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说明]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诵读指导[小结]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X,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表达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5〕[活动] 生再齐读整个第一小节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2.赏析第二小节〔1〕[活动] ①这是第一小节,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鉴赏了一下接下来看二小节,第二小节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2〕[提问] 这两处描写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明确] 描写了蜀道的险〔3〕[提问] 这两处文字是怎样来变现蜀道的险峻的?[明确]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X:“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小结]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4〕[活动] 生齐读3.赏析第三小节[提问] 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明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蜀地凶险[活动] 生读这几句话,感受蜀地的凶险读出紧X的语气[小结] 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险阻,猛兽如此的凶恶[提问] 如果让你们进蜀山,走蜀道,你们会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答害怕〕[明确] 雄奇可怖〔PPT展示〕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给我们营造的奇特的意境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三秦民谣怎么写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三秦民谣》〕〔PPT展示〕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提问]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事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处?[明确] 相同:夸X 不同:想象神话传说侧面描写虚写映称[小结] 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X,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手法多样造意境奔放的激情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X 神奇的传说〔PPT展示〕四、精读揣摩意蕴之奇[提问] 那么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请看教材注释①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表达了他的意图?[明确]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PPT展示〕[提问] 这三个句子中那些字需要重读?[明确] 何时不可胡为早[活动] 分组朗诵看来是极力劝友人不要去那么这是不是全诗的所有意图呢?〔PPT展示〕:写作背景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PPT展示〕[明确] 言外之意两种解读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PPT展示〕[小结] 李白是在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幽愤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PPT展示〕结束语:全体诵读,感受诗人的这幅心肠吧。
高中语文 第4课《蜀道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3分钟〕
朗读 正音
〔3分钟〕
教师出示课件
以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常识记忆情况
〔3分钟〕
蜀道难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2、解释加黑的字:〔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确定目标
〔1分钟〕
学生讨论互助学习
〔10分钟〕
教师明确
〔2分钟〕
试着背诵第3段
〔5分钟〕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8分钟〕
师生共同小结
〔4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五、课后训练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某某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某某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某某;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明确:分为两层。第一层:〔问君西游……使人听此凋朱颜〕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第二层:〔连峰去天……胡为乎来哉!〕描绘蜀道山水的险恶。
〔2〕“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明确:“君〞可能是虚拟的,借用“君〞——一个虚拟的人——说话的方式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内容,突出地说明诗人的主要意图。
〔3〕这一段中哪句话起到了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⑶颈联中的哪个字是诗眼,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导学案1新人教必修3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教案课题名蜀道难课型新课称第1课时【学法指导】朗读、自学、合作、研究【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认识诗歌写作目的。
2、熟读诗歌,读准字的读音,读出节奏。
3、掌握诗歌中要点自此读音和用法,整体感知诗歌。
【学习要点】熟读诗歌,读准字的读音,读出节奏。
【学习难点】掌握诗歌中要点自此读音和用法,整体感知诗歌。
【教课过程】一、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李白,唐朝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名。
诗风雄奇豪放,感情豪放,想象丰富,形象鲜亮,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诗题解说《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唱蜀道的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对于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唐朝孟棨的《本领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录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赢得“谪仙”雅号的事。
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略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
李白年青时多模拟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先人为能事。
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常常似阴铿。
”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诗歌,大概作于唐天宝初年。
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能够互相印证。
由于贺知章的欣赏,李白名望大振,此后确立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能够说是他的成名作。
二、自学纲要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噫吁嚱()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抚膺()巉()岩喧豗()...飞湍()砯()崖崔嵬()...吮血()咨嗟()...2、给以下诗句区分节奏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情景
思
1.作家作品和诗题诠释2.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学生自读。
1.回顾旧知,填空补充
2.根据课前预习和刚才对课文的诵读感知,思考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1.基础感知
2.课文感知,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把握
议
1、正音:
噫吁凫猱扪膺巉嵬等
2、解释加点词,疏通文意:
噫吁嚱/危/于/何/茫然/尔来/秦塞/当/鸟道/横绝/地崩山摧壮士死(所用典故:)/天梯/钩连/回/高标/冲波/逆折/回川/尚/愁/何/盘盘/萦/扪参历井/仰胁息/膺/坐
重点
1.梳理诗歌第一段,了解大意。
2.理解为什么说蜀道“难”,“难”在何处?
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蜀道“难”,“难”在何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
导
蜀道艰难险阻,无论是通行还是战争,自古这里就充满着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墨客对此不乏感叹之辞,那么蜀道究竟有怎样的传奇和艰险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看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
《蜀道难》
课题名称
《蜀道难》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阅读诗歌作品,了解其体裁特点,把握其情感。
考试大纲描述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分析综合C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文本探究
诗人为何感叹蜀道“难”?诗人是如何写出蜀道之“难“的?
1、正音
2、根据课文下面的注解,学习小组讨论解释关键字词,完成对课文文意的疏通。
疏通文意。
展
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展示内容
展示讨论结果
展示学习成果,质疑、纠错,探究学习。
评
纠错,进一步梳理难句难点
学生整理
梳理、点拨、提升
检
两道选择题,学反思
教学后完成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4.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材内容分析
疏通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较难理解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让学生掌握整首诗歌的大意。
学生分析
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合作自学能力。
学习目标
1.梳理诗歌第一段,了解大意。
2.理解为什么说蜀道“难”,“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