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

合集下载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府文化管理的创新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府文化管理的创新

[ 作者简 介】 李康化 (9 1 )男 , 江省温 州市人 , 17一 , 浙 上海交通大 学国际与公共事务 学院 副教授 , 从 事文化 管理 、 主要 文化
产 业研 究 。
[ 中圈分类号 】 2 [ G10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0 3— 0 1 20 )4- 13— 6 [ 10 7 7 (06 0 0 4 0 收稿 日期】 06- 3—0 20 0 2
件, 并对当代社会的政治、 军事、 经济生活产生 巨大影 者 , 文化市场的繁荣依赖于各类文化生产要素, 包括资 响。当前, 中国正处于政治、 经济 、 文化全面而深刻变 金、 技术、 设备、 劳动力以及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各类 革的转型期, 原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 已远远 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 因此 能否实现政府文化管理的创 新, 能否及时、 有效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 化, 将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立起社会 主义文化新秩序的头等大事。
原 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 , 已远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变化所提 出的要 求。 当前 , 系统思 维和 公共管理等理 论的指 在 导下 。 政府 文化 管理 应进行 导向式管理 , 以管理 的创新推动 文化 的创新 , 包括 体制文化 、 在 角色定位 、 管理 体制、 运行机制 和管理模式等五个层 次上建构政府 文化 管理创新 的体 系。 [ 关键词 】 政府 ; 文化 管理 ; 创新
当今 世界 , 文化 的重要 性 日益凸显 。越 来越 多 的 有识 之士认识到文 化在人类社 会发展过程 中不可或缺
其次, 文化领域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 , 如何建立文化国 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 运营好这批资源, 实现国有资产 的保值增值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 中的一大难点。再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分析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分析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分析摘要: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都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也应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建立起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助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深入剖析当前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高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水平,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一、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改革的压力。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的必要性体现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新常态要求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引导力度,通过改革创新的举措,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孵化新动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的必要性还表现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

然而,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政策不公等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民营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加大就业的力度也是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要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劳动者就业创业,实现可持续就业。

最后,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加强产业合作和区域协调。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i 为空谈 。
首先是政府 职能的创新 。在 以物为核 职能管理创新 的一个基本准则 。 务, 而在以知识为本源的社会 中, 由公 共管 们 看到 的社 会组织 形态 , 是典 型的能级 组
7 强有力 的支撑 。否则 , 两个转 型都将 心 的社会 中 , 这 政府管理往往是重管理 , 轻服
论 引导机 制 , 善 特殊 人群 管理 和服 务 的法 完
制 。社 会化 网络的本质 是建立人 与人之 间的
联系, 时, 同 社会 化 网络无 论在 知识 、 信息 领 域, 还是作 为社会化 商业媒体 和社 会舆论 , 都
是 现代社 会建设 的重要 方面 。虚 拟社会和社 会 网络 已经成为 常态 , 无论是 实名与否 , 这些 人都会 在网络上运 行 , 运行 中怎么引导 , 这是 我们社会管理创 新的重要方面 。 其 四是 社会管 理手段 的创新 。现代科技 是现代社会 的物质基础 , 现代社 会建 设及 管理
经 济转 型是 从传 统经济 向低 碳 、 可持 理逐 步 向公共 服务转 型 , 这是 现今政府 社 织管理结 构 , 社会 活动主要 由分层分 级 的
2 C U N XN EI 0 8 8 H A G IK J2 1. 1
创新论坛・ I 专栏l
管理界 面负责 。在 以知识 为核心 的现代社会

中, 这种集 中式的社会 组织形 态将 直接受 到挑
战。社会组织的本质和结构将产生重大蜕变 ,
简 讯・
分散 的 自组织形 式将成 为社会组 织的重要形
态 。在 一些领域 , 例如文化 、 科技 等甚至成 为 主要的组织形式 。在一个 自组织的社会 中, 每 个人既是 被管理者 , 也是一个 真正 的管理 者 。 简单 的行政控制 和严格 管制 的管 理方式将受

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都面临着社会转型的挑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转型过程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本文将从挑战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转型对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带来的影响。

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是一个全方位的发展过程。

然而,社会转型会面临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前后差距明显,导致社会不稳定。

例如,在我国的经济转型中,一些地区的发展速度很慢,而另一些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2.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在转型过程中,由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导致了一些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例如,在我国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之间的冲突方面,就导致了许多矛盾。

3.政治制度的改革:在转型过程中,政治制度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改革本身就是十分具有争议性的事情。

因此,在转型过程中,一些人会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改革。

这些挑战都对社会转型的进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的行政协调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行政协调是指领导中不同部门之间合作的过程,是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采取的某种合作机制。

在社会转型时期,行政协调机制必然会面临各种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行政协调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变革。

1.强化领导部门之间的合作:由于各个领导部门之间有竞争的情况出现,因此我国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重视社会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参与更加广泛,因此我国在行政协调中注重社会的参与,更加重视民间组织和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

3.加强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对于行政协调至关重要,可以保护公众的利益,便于公众对领导采取行动。

社会转型期推进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社会转型期推进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

社会转型期推进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摘要: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而深刻变革的转型期。

我国政府本来就有的文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当下的新时代和新环境之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现今,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应该是一种引导式的管理,以管理观念创新带动文化理念创新,在包涵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三个方面中,培植出我国政府文化管理的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文化管理;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50-02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而深刻变革的转型期。

转型期的到来是跟随着创新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只有创新才能为转型期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也只有创新才是转型期发展的生命之源。

在转型期中,我国政府在文化管理当中起的作用应该是一种宏观式的、引导式作用,以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代替陈旧的管理思想,以一种崭新管理体制代替陈旧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发展,我国政府文化管理的进程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一、社会转型期推进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从国际的角度来观察,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处在大发展的变革期当中,单极世界格局在悄然发生改变,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的多样化、大融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文化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占的比例、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各国在保持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特性、安全性的要求变得愈发急迫,同样的,我国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和保护我国中华文化独特性方面的要求也更加急切。

从我国国内角度观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

政府工作的创新与转型

政府工作的创新与转型

政府工作的创新与转型政府工作的创新与转型是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转型。

本文将从政府工作的背景与现状、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路径和转型的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政府工作的背景与现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力量,政府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传统模式下的政府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挑战。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流通使得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加剧了政府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因此,政府工作亟需进行创新与转型。

二、创新的必要性政府工作的创新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创新能够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政府工作面临着大量的繁琐事务和复杂问题,在传统模式下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决策制定滞后等问题,而创新能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其次,创新能够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社会问题与治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政府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创新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多样化、复杂化的治理挑战。

再次,创新能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政府的形象不仅仅是行政能力的体现,更是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的体现。

三、创新的路径政府工作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在政府组织和人员管理上进行创新。

政府要优化组织架构,实施适应性管理,引入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构建创新型的政府团队。

其次,要在政府决策和公共决策上进行创新。

政府应该借鉴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开放、包容的决策机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再次,要在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上进行创新。

政府应该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注重公共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经济转型升级政策解读

经济转型升级政策解读

经济转型升级政策解读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与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随着该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经济模式的挑战也逐渐浮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了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产能过剩行业的整合,以减少无效产能。

其次,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资源配置的监管,鼓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

其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此外,政府还鼓励大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优化营商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中国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简化企业注册流程,缩减审批时间,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其次,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市场秩序的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人才培养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国政府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行政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行政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行政管理的创新和实践行政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管理形式,其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然而,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进行行政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行政管理的创新和实践,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行政管理的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行政管理需要不断地创新。

下面是一些创新的方式:1.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政管理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势。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服务社会。

数字化转型还能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强政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征集公众意见等方式,让社会大众更直接地参与到政策制定和管理中来。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政府的民主性,提高政策制定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是行政管理的核心。

为了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事项、提高服务水平等方式来提升其服务质量。

4.创新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政企合作、PPP模式、社会化组织等方式来实现创新管理模式。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效益,满足新时代的管理需求。

二、行政管理的实践行政管理的创新需要有实践作为支撑。

下面是一些行政管理实践的例子:1.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在许多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新加坡为例,其已经开始实施“智慧国家”计划,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医疗、数字文化等方式来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将这些成果应用到行政管理中来,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2.社会参与社会参与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政府通过开展公众参与活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等方式,积极推进社会参与,有效地降低了政治风险,提高了政府的民主性和管理效率。

3.政府服务政府服务在丹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丹麦,政府通过开展在线服务、自助服务等方式,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满意度。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对政府转型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

因此,“十二五”时期,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1.新时期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意义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

与之相对应,我认为,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战略规划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因此,管理创新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战略规划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是指管理者和组织者通过思考,在衡量影响组织未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组织创设目标、前进方向、焦点和一致性的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政府等公共部门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共部门能否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绩效,甚至还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公正性。

1.2公共政策能力。

公共政策能力不强,缺乏操作性,是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通病。

这表现在:政府部门缺乏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的领导者,战略规划制定出来以后,领导者往往出于尽早看到战略实施效果的迫切愿望而匆匆上马,甚至认为制定实施计划是在浪费时间或延误战机;一些政府部门好大喜功,不结合自身资源状况来制定政策,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分步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往往凭借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而很少运用科学的量化的标准。

1.3资源管理能力。

资源管理能力是指政府部门获取、配置并有效使用管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能力。

每个公共组织至少都应该拥有四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硬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除此之外,还应该拥有必要的软性资源,包括信息、制度以及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等。

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与消解

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与消解
4 0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 赧
2 1 第 期 01 4 年
转变为 “ 社会人 ”,社会 结构 的转变对 社会 管理 灵 问题 。但新 时期我 国社会 组织管理仍面 临着社
带来不少难题 。其 中最突 出的问题是在政府和分散 会 管理 主体 身份 的合 法性缺 失、生存 空间狭 小、 的“ 社会人”之 间,原有 的单位 组织管理 网络被弱 社会组 织形态衔接 转换 的复杂 性、社会 弱势群体 化,而新 的社 区管理 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 来,以 阶层 自治组 织培 育等 问题 。与强政府相 比,发 育 至于在部分 地 区和某 些环节 出现 了管理缺 失的现 迟滞 的社会 组 织仍然 无法有效克服 政府失灵和 市
迫 的现 实课题 。
社会 转型与体 制转轨交 织在 一起 ,使 中国社会 转
型呈现 异常复杂 的局面 。特 别是 在市场化 的进程


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 中国几千年积累起来 的文明美德 几乎被冲 击 得 荡然 无存 ,社会 对道德 约束 的底 线被 击穿 了。
从 社 会 变 迁 的 角度 看 , 中 国社 会 已进入 快 如果道德 约束力下降 了、撕 裂了,再多法规可 能 速转型 的新 阶段。在这个 阶段 ,是 一个 “ 黄金发 都不 能解 决 问题 。 因此 ,经 济转轨和社 会转型 的
个 平均 主义盛行 的 国家 ,转变为贫富差距现象严 政府 的干预 由 “ 有形”变为 “ 无形”。由于政府 重、基尼系数大大超过 国际警戒线 的国家。20 年 在社会 管理 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并直接从 事大量 08
下半年,亚洲开发银行公布 的 《 亚洲的分配不均》
微 观而具体 的社会管理 活动。政府疲 于应 付各种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起到了经济主导和计划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政府的角色也逐渐从计划者转变为市场监管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府角色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一、政府在计划经济阶段的主导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经济领域起到了主导作用。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宏观调控来引导和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实行集中领导和统一规划。

政府拥有大量的资源和权力,能够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并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规划经济和推动发展,以实现国家整体利益。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角色转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政府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

政府逐渐退出直接经济活动,放宽了对市场的干预,鼓励市场竞争和创新,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政府加大了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市场秩序的维护和规范,以确保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1. 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加强了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推行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监管机构,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2.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同时,政府还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环保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政府角色变化的影响政府角色的变化对中国经济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角色转变,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

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能够有效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如何推动政 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

如何推动政 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

如何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如何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人民群众对政府治理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成为了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这不仅关系到政府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更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要推动政府管理创新,首先需要转变管理理念。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往往是以管理为中心,强调控制和指挥。

而在新时代,应当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为人民服务。

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实施管理时,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不能仅仅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而要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让城市建设更加符合人民的期待。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也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

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因此,需要对政府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可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减少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

另一方面,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明确各自的事权和财权,提高行政效率。

比如,在一些地方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就是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通过建立电子政务系统,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员流动情况,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也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与创新

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与创新

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进步的潮流,政府管理必须进行现代化转型与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政府管理现代化转型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一、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对于提高管理效能、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现代化转型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常常注重行政层面的事务,运作效率较低。

通过引入现代化技术和管理理念,政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等,提高办事效率和效能。

其次,现代化转型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最后,现代化转型对于推动国家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政府在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管理,都需要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手段来促进国家发展。

二、政府管理现代化转型的策略实施政府管理现代化转型并非易事,需要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和措施:1. 强化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和社会治理者,注重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角色的转变。

2. 推进数字化转型。

政府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数据整合和互联互通。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需要引进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并扶持年轻干部,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

4. 促进政府与社会协同发展。

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的合作,形成政府与各界合作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除了现代化转型,政府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以下是一些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1. 推动政府服务创新。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服务的创新,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供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管理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安徽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转型安徽中的管理创新”专场研

管理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安徽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转型安徽中的管理创新”专场研
21 第 1 0 2年 期
理论 建 设
Th ry eS ar eo R e ch
NO , .1 20I 2
( 总第 1 7 ) 3期
G n r lN . 3 e ea o 17
管理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强大动力
— —
微省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 鬟理 徽中的管理创新’ 溯讨会观点综述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理论指导
社会赋权上 , 化政治体制改革 , 深 完善社会 主义 民主 , 加 强公 民社会 和 民间组织建 设 ,为公 民的社 会参 与 “ 增 能 ” 宣城市委党校伍万云运用 社会学 、 。 管理学 的基本 理
论, 分析指 出现行社会 管理存 在突 出问题 主要有 : 管理
新对农村特殊群体 的管理与服务 。 安徽建筑工业 学院黄 家豪认为 , 社会管理 主要是 对人 的管理 与服务 , 做好农
村 特殊人 口的管理与服务尤其重要 。 提升农村社会管理 能力 的一个 相对有 效便捷 的途径莫 过 于将 农村 老人组 织起来 , 立 自主治理 的组织——老人 协会 。对社会福 建 利 的强烈需 求 , 村庄 共 同体 的存续 , 第三种 力量 ( : 注 从 农 村走出去 , 在党政机关 、 企事业 单位 工作 , 但仍然关 心 家乡发展 ,并想方设法为家 乡争取村外 资源的那些人 ) 以及农 村精英 的呼唤等 因素是老 年协会 建立 的动 因 , 老 年 协会 通过对下一代教育 , 调解邻里 纠纷 , 值勤巡逻 , 协 助 开展计划生育等社会 活动 , 助推农村社会管理。
公, 缓和 与化解 社会矛 盾与 冲突 , 进社会 凝 聚与社会 增 共识 ; 在社会 阶层结构 与 阶层 关系 上 , 除可能存 在 的 消 社会排斥和 阶层壁垒 , 构建“ 橄榄 型” 社会结构 。此外 , 在

新经济的主要形态特征及政府管理创新

新经济的主要形态特征及政府管理创新

新经济的主要形态特征及政府管理创新当前,以互联网、3D打印、新能源、大数据、生物科技等发展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正在我国蓬勃发展,影响不断加深,也给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新经济的典型形态“新经济”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

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的主旨演讲中首次提到“新经济”: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此后,发展“新经济”先后被写入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谈及新经济的培育发展。

通常认为,新经济不仅包括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通过应用新科技实现转型发展的传统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新经济”统计指标,“新经济”具体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新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达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为14.1%,高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

我国新经济形态众多,以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领先全球。

对我国新经济进行粗略统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是发展最为成熟的新经济形态,已经紧密融入和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撮合货物交易的阿里巴巴,撮合信息交流的谷歌、百度,撮合人际社交的平台Facebook、微信,撮合服务交易的携程、Airbnb.余额宝、美团等等。

目前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中,有60家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平台类业务。

2017年,我国平台企业数量超过100o家,电子商务交易额接近30万亿元,预计2030年平台经济规模将达100万亿元。

平台经济依托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消除了因地理、物理因素以及信息沟通不畅而增加的交易环节,通过建立扁平化的交易渠道,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二)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主要存在于交通出行、住宿等服务业领域,包括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民宿等。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

谈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对政府转型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

因此,“十二五”时期,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1.新时期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意义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

与之相对应,我认为,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战略规划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因此,管理创新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战略规划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是指管理者和组织者通过思考,在衡量影响组织未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组织创设目标、前进方向、焦点和一致性的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政府等公共部门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共部门能否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绩效,甚至还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公正性。

1.2公共政策能力。

公共政策能力不强,缺乏操作性,是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通病。

这表现在:政府部门缺乏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的领导者,战略规划制定出来以后,领导者往往出于尽早看到战略实施效果的迫切愿望而匆匆上马,甚至认为制定实施计划是在浪费时间或延误战机;一些政府部门好大喜功,不结合自身资源状况来制定政策,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分步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往往凭借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而很少运用科学的量化的标准。

1.3资源管理能力。

资源管理能力是指政府部门获取、配置并有效使用管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能力。

每个公共组织至少都应该拥有四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硬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除此之外,还应该拥有必要的软性资源,包括信息、制度以及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等。

数字化转型在政府和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在政府和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在政府和行政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趋势。

在政府和行政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数字化转型对政府和行政管理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一、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转型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数字化平台使得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

民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应用完成各种行政事务,无需亲自前往政府部门排队办理。

这不仅减少了民众的时间成本,也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能够帮助政府实现数据共享和整合。

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可以实现实时共享,避免了信息孤岛的问题,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二、数字化转型加强政府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对政府和行政管理至关重要。

数字化转型使得政府部门拥有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泄露和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因此,政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数据加密、网络审计和安全漏洞修复等措施,以保护政府和民众的信息安全。

三、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提升了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民众的需求,从而做出更为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能够促进政府的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展创新性的政策试点和试验,快速掌握新技术和新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新动力。

四、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数字化转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数字化时代,政府可以借助数字平台与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信息共享和互动,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开放和共享,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运营中来,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

地方政府的创新与转型

地方政府的创新与转型

地方政府的创新与转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的职能与使命也在不断演变与转型。

如何促进地方政府的创新与转型,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也关乎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和民生保障的改善。

一、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地方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其中,建立起法规完善、清晰明确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制度创新的基础。

地方政府应在营商环境的改善上下功夫,建立起按照规则行事的市场机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应更加注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集群的建设,打破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壁垒,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经济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政务服务,推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是地方政府创新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

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政务服务,推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如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和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号召力和管理能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促进政务服务的升级和优化。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标准,让市场主体更加便捷地获取政务服务。

在推进权力下放和简政放权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约束干部和公务员的行为,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切实增强城市治理能力城市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进行转型和创新的重要环节。

地方政府需要将城市治理纳入到整体转型和创新之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发挥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包括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以及增强城市内部协调发展的能力,使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家园。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应增强城市环境治理的能力,在城市环境患病时开展切实有效的处置,保护城市的生态和文化资源。

加强城市安全治理,完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转型,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政府管理革新的三大问题

中国政府管理革新的三大问题

中国政府管理革新的三大问题一、宪政转型: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宪政是近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宪政不同于宪法,但与宪法具有密切的关系。

宪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实施宪法和维护宪法、发展宪法的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

即以宪法为基础。

通过法治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民主政治理念和制度的总和美国学者丹莱夫认为,“宪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秩序,即限制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

”宪政是对政府最高权威加以约束的各种规则的发展。

这是从宪政与公共权力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理解。

还有学者从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角度来理解宪政。

认为宪政“一方面是要保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是要制约公共权力:”美国学者路易斯亨利则从权利、权力、制衡、法治、司法公正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宪政,他认为:宪政意味着一种有限政府,那政府只享有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为了人民同意的目的,而这一切受制于法治;它还意味着权力的分立以避免权力集中和专制的危险;宪政还意指广泛私人领域的保留和每个个人权利的保留;另外,宪政也许还要求一个诸如司法机构的独立机关行使司法权,以保证政府不偏离宪法规定,尤其是保证权力不会集中以及个人权利不受侵犯。

由此可见,“宪法至上”是法治的核心和首要原则,宪政下的一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源于宪法和法律,这是立宪政府的基本精神。

可以认为,标准的立宪政府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宪法规定了施政的基本规范,据此能够限制政府;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据此公民的确有权监督政府。

总之,宪政是和近代民主政治相联系的一个概念。

在现代法治国家。

宪法是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民主与法治要求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威只能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法治在实质上和形式上都表现为宪治,即宪政如果说民主的目的是促进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那么法治就是通过法律规范和限制政府的规模和范围,保护公民权利不受政府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的侵害宪政不仅具有政治和社会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对政府转型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

因此,“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新时期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意义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

与之相对应,我们认为,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战略规划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因此,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也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战略规划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是指管理者和组织者通过思考,在衡量影响组织未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组织创设目标、前进方向、焦点和一致性的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政府等公共部门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共部门能否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绩效,甚至还影响到公共部门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公正性。

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受到渐进模式的影响,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习惯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政府部门的应有任务、方向及战略,导致了在很多重要的领导领域没有公共目标或者方向模糊不清,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利益,根本经不起竞争的考验。

另一方面,已有的战略规划往往缺乏整体的思考,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之间,整体和局部战略之间缺少有机整合,由此导致政府部门内部职能不明,协调不灵,彼此无法适应,从而丧失互补性。

2、公共政策能力。

公共政策能力是指政府部门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管理创新行动方案的能力。

公共政策能力不强,缺乏操作性,是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通病。

这表现在:政府部门缺乏根据自身实际来制定的领导者,战略规划制定出来以后,领导者往往出于尽早看到战略实施效果的迫切愿望而匆匆上马,甚至认为制定实施计划是在浪费时间或延误战机;一些政府部门好大喜功,不结合自身资源状况来制定政策,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分步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往往凭借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而很少运用科学的量化的标准。

3、资源管理能力。

资源管理能力是指政府部门获取、配臵并有效使用管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能力。

每个公共组织至少都应该拥有四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硬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除此之外,还应该拥有必要的软性资源,包括信息、制度以及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等。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资源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但仍然有待提升。

突出表现在:虽然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中央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政府部门普遍缺乏具有战略思维的管理者,人力资源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比例都与管理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政府的体制、组织结构,制度设计与管理创新的要求不匹配。

4、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是指将战略规划具体执行的能力,是将理想的目标转化为可见的现实的能力,项目管理是从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借鉴的概念,它在政府部门中被证明同样能提高绩效。

项目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中的运用处于起步的原始阶段,项目管理能力也相对十分低下,在项目的实施中,政府部门对于时间、成本、收益、风险的关注甚少,项目管理极其不规范: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之际,研究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这一课题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1、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中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范式,将政治与管理整合起来,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遵从威尔逊和古德诺开辟的范式,认为政治和行政是两个相互分离的领域。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传统由于自身的缺陷,不断受到理论的批判和现实的挑战,正逐步走向整合。

政府的管理创新研究,将管理看作一个全面的过程,它要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系统地考虑组织的长期目标和未来远景,将组织的使命、价值、目标相结合,将战略制定与绩效管理、绩效评估和责任机制结合起来,强调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它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被动消极的执行命令的弊端,关注行政的政治性,强调行政在战略制定上的优势和重要性,将政治和行政看作必然联系的环节。

2、超越传统公共行政学仅仅重视中低层管理的局限,将政府部门高层管理与中低层管理融合起来。

传统的政府部门是按照韦伯式官僚制组织特点建构起来的,强调层级节制的等级秩序,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依据。

在这种等级金字塔的组织中,管理的高层和中低层严格按照金字塔层级进行缓慢的信息沟通和命令传达,有权作出决策的是位于顶端的上级,下级的任务是执行。

这种缺乏整合的组织形式,不仅会带来信息的扭曲、行动的缓慢、决策的滞后、效率的低下,还会造成中下层人员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激励。

政府的管理创新则强调组织所有成员对于组织目标、使命和愿景的参与,强调高层和中低层之间的沟通和整合。

3、摒弃传统公共行政学仅仅重视内部科层组织的弊端,将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将组织看作一个静态和封闭的系统,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组织的内部结构上:他们关注组织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节制的等级秩序、如何制定严密的法令规章和工作标准,而忽视了组织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忽视了公共行政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

政府的管理创新,不仅关注组织内部的资源和结构,环境分析同样是一个研究重点:创新管理认为任何组织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与环境的持续相互作用之中,外部环境是组织实施创新战略的依据和基础:政府创新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内外整合的过程。

二、新时期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1、培育政治领导人的企业家精神,激发其成就需求,发挥其政治远见和管理经验优势,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实践。

管理创新是一种前人所未经历的开创性事业,为此,政府必须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实施人才资源国内培养和国际引进相结合的战略,致力于培养政府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政府部门管理者,尤其是政治领导人,既要紧密结合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又要着眼现实、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潮流,积极开展战略研究,方能在实际的管理与领导活动中提高自己战略思维的素质与创新能力。

2、强化知识分子与政府之间的联合,重视知识精英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头脑。

这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有参与管理的能力,他们比一般的底层民众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有更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有参与管理的热情,他们以得天独厚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素质,以超越自身的济世胸怀和宽阔视野,对社会政治生活有强烈的责任感。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知识精英的作用,高层管理者中间出现了不少高学历背景甚至海外学历背景的人才,各层级的参谋部门也开始引进知识精英。

目前,要进一步强化知识精英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激发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参政议政意识,呼吁他们抛弃政治冷漠的态度。

其次,政府要建立开放、自由、多样、有保障、制度化的渠道,鼓励更多的知识精英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最后,对于体制内知识精英的各种建设性的建议和决策要真正的采纳,而不是流于形式,装点门面。

3、扩大公民参与,培养和借鉴民间的创新力量。

对于提升政府管理创新来说,公民参与的意义在于,可提供创新所需要的智慧、知识以及信息。

公民参与可以集中民众智慧,吸收不同领域知识,并为政府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从而提升政府管理创新能力。

因此,首先,政府要加强与公民的对话,通过与不同利益、政策观点的公民进行讨论和协商谈判,政府不仅可以获取群体智慧,还有利于增强共识感和责任感,实现公共利益。

其次,政府要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就是在充分遵循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对公民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其可以按一定的程序实际操作,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参与,使公民参与经常化、制度化。

最后,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充分尊重公民的人格和合法权利,承认公众在公共管理运行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公民参与。

4、改革传统公共管理垄断模式的弊端,适当引入政府间竞争,形成政府管理创新的外在激励与内在动力机制。

竞争机制的缺失正是政府部门诸多弊端的症结所在。

对于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能力来说,市场竞争机制的最大作用在于为政府提供一种外在激励,促使政府考虑竞争激烈的外在环境,进而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动力,不断的创新,提升管理能力。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国家的普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克服政府失灵的办法。

我国也开始大量借鉴西方“企业化”政府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引入竞争机制。

但是,由于政府管理创新的公共性,我们一方面要利用现代化的治理工具,不断改进政府的运作模式,改进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最终实现一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另一方面,要注重在公共战略中的有序竞争,引入竞争的配套措施,建立公共责任制,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并精心管理,为所有的竞争者创造平等的竞技场。

5、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的政治资源与优势,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政府管理创新是建立在对组织资源和优势的准确判断之上的。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资源和优势,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新时期提升我国政府管理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经济上,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增。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是掌握运用政治权力的中枢和核心,一方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为政府管理创新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权力来推动社会发展。

在社会上,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感、对政府权威的较高认同感等等,对于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6、创建学习型政府,促进政府的知识更新和自我完善,塑造“模仿一学习一创新”的知识增长链条。

现代社会人们称之为知识社会,一个政府的学习能力如何,尤其是学习知识的能力如何,对未来政府管理的创新和组织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习型政府通过不断的学习、模仿,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信念、态度、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的应对能力,获取一种长期效能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型政府的精神实质就是集体创新,而创新正是组织活力和竞争力的来源。

在新时期建立学习型的政府,首先,应该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建立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知识传播和学习成果共享的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