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散文阅读习题课件
中招语文复习 专题二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
第5 页
三、答题方法 1.理解标题的含义 (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我们 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 (2)把握文章感情的出发点。 (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 (6)寻找文章的文眼。
第 12 页
二、常见题型 1.文章某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2.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方式,有什么作用? 3.某段插叙了××的什么往事?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这样处理有何妙处?
第 13 页
三、解题方法 1.提取标志性词语。有的文章在叙述上有很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可以看出记叙顺序,尤其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抓住 这些词语,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2.辨析开篇段落。文章采用的写作顺序,在开篇的段落都会有所暗示,这类方法对于倒叙的文章尤为适用。 3.抓住关键段落。这种方法适用于插叙的文章,因为插叙的段落一般都会独立成段,与其他段落有较大的区别。
第7 页
考点二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一、常见题型 1.文中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文中“××”一词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5.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6.文中多次(几次)使用了“××”一词,有什么作用?见P206~P207“典例精析”第(1)题。
第 22 页
(2)内容。即该句子所叙述或描写的内容。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揭示其与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 (3)情感。即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该句子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另外,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去深入理 解句子,是可取并且常用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3散文阅读练案32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和句子含意
⑥公羊不生崽,流放也就无尽期。苏武吹笳大概总是不成腔调,一些断 续的音,夹杂着沉默,像一头受伤的驯鹿,吃力地将一个个长夜拖走。待到 有一天苏武归汉,他会指指胡笳,说它的腔子里存了十九年的昏暗。
⑦从大使混到囚徒,苏武真是个倒霉蛋,但历史上还有比苏武更甚的人, 他就是直接从皇帝沦为阶下囚的宋徽宗。
⑧做了囚徒的人都喜欢仰面看天。天上有鸟,鸟会飞,他若变成鸟就能 重获自由,可是人怎么会飞呢?于是这个囚徒抛弃初心,转变思路,开始在天 空搜寻:他要找一只鸟,这只鸟在中国文化中叫大雁。大雁具有慈悲心,能 为受苦受难的人通风报信。他不想当囚徒,他希望有一支神武的军队将他 劫出牢笼,他要命令大雁为他传送这条求救信息——没错,是命令,这是宋 徽宗最擅长的表达方式。
⑫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境内,有些旅行者不坐火车而是自驾,一路开到 贝加尔湖,先在湖边买套娃吃烤鱼,然后就想找找苏武当年的痕迹,当然是 没有,一块碑、一个指示牌也没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关切点,但我们自 己要相信,苏武和他放牧的那群羊,就像天上的一朵云,是从此地出发,飘回 南方,飘进班固的《汉书》,最后变成我们的国民记忆的。
解析 A项,“对于能否生存下去信心不足”错误。苏武无信心的是“要不要告 诉金龟子,你已来到大汉王朝”,而不是“对于能否生存下去信心不足”。B 项,“……不能再当皇帝,只能寄情于书画”错误。结合文中第⑨段可知,宋 徽宗被囚之前,墨渍和颜料已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D项,“还被当 时的史官记载”错误。苏武牧羊是西汉时期的故事,《汉书》是东汉的班 固所作。
⑨时间向前推一推,当现役囚徒还是现役皇帝的时候,他将治理国家放 在末位,而将个人的艺术修养挪到首位,一颠倒,宋徽宗就成了大画家。他 的手和普通画家没什么两样。宫女每天将他的手浸在黄铜盆子里细心剔 刷,他的手却不可救药,墨渍和颜料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这双手, 锁定了这个男人的文化身份。他画过比大雁高贵的仙鹤,那是一幅著名的 画,大片的天空,天空的颜色如同青绿色的湖水,宫殿的屋顶彩云缭绕,彩云 之上是一群仙鹤,每只鹤的姿态都听凭宋徽宗随意摆布。他一直认为自己 可以给鸟类下令,成了囚徒他才明白,宣纸之外的鸟类根本不听他的话。他 每天抬头,日日怅怏,天空寂寞而无情,一只大雁也没有。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
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宕。
环境社会环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举例《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
自然环境概念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二、散文阅读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1.(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搭车记》,完成下面各题。
搭车记邢庆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考试中,小说和散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战中考,下面介绍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并提供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小说阅读1.形象描写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人物、事物、环境的形象描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要想做好这种题型,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仔细读题,掌握关键词汇。
读完小说后,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提示词语,来确定题目的内容和要求,避免偏离题目。
(2)注重细节把握。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还需对文章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握。
只有对文章的各个细节做到了深入阅读和理解,才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答题思路。
例题:下列句子中,对“窗玻璃上写着敝公司的名字”进行了形象描写的是:A.窗户经历了漫长岁月而显得黯淡无光。
B.窗子上不时有粘着的广告宣传单。
C.店铺墙上写满了许多荒诞的“口号”。
D.夏天显得普通而冷淡,但冬天铭刻着一些不可忘记的名字。
【答案】D2.作者观点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思想来正确判断作者的观点,掌握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1)认真审题,掌握关键信息阅读和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汇,比如:作者观点、文章主旨等,确定题目所要求的答题思路和重点。
(2)仔细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旨表达作加强分析和思考。
挖掘文章的隐含含义,领会内容的精神内涵。
例题:由题意可知,作者所对立的社会现象是:A.历史文化丧失,道德价值缺失;B.缩短贫富差距,推进社会进步;C.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待应多元开放;D.社会资源分配合理,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A3.情节分析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情节的掌握程度。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认真扫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与情节关系,理解短文中的内容和线索等。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第一类 散文阅读( 考点一、二、三、四)
范文剖析:《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 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他物质上艰苦,精神上凄苦。 因为是单干户,没有组织,思想上怀有极大的恐惧。他愿意给 作者家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 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 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 门感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 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 和尊重。老王去世几年后,作者感到当年对老王的行为“是一 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引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 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 以致后来猫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作者对这只
中心事件 是表达中心的需要), 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的亡失更为难过。因为是
提炼法 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 作者自己判断的过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
事件。这时候,就需要 不能辩诉的小生灵。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
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 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
范文剖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毕淑敏的一篇带有比喻 和哲理意蕴的关于“精神大厦建设”的散文。作者以一般家庭 ,住上三居室算是有了容身之所,来阐述我们心灵的空间也需 要三间小屋,可以盛放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己的思想。文章 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 令人耳目一新。强调布置情感小屋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让这间小屋光明温暖;布置事业小屋时,要自我寻找,要慎重 规划,使这间小屋坚固优雅;布置思想小屋时,要有自己独特 的思考,要留下自己独特的声音,使这间小屋独特丰富。当我 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后,不妨扩大 疆域,增修新舍,处理我们的精神大厦。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3散文阅读练案30概括内容情感
解析 C项,“是因为这些话会影响蚕的收成”说法错误。第九段原文说“在养 蚕这一项上,乡下人的迷信特别厉害,凡是和蚕有关系的不吉利的字,甚至 同音字,他们都忌讳说出口”,可见他们不说不吉利的话是因为他们迷信这 话会影响蚕的收成,而不是这些话本身会影响蚕的收成。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选文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他们会从心窝里漾上一丝笑意来”表现 了蚕农看着“蚕种”和嫩桑叶想象今年蚕茧有好收成的喜悦。 B.选文前四段交代了故乡农村的现状和蚕农在多重困境下仍要辛苦饲蚕 的原因,为下文具体描述“丫姑老爷”“美梦”的破灭埋下伏笔。 C.选文结尾指出乡下人的生命线整个儿断了的现实,暗示故乡陷入彻底衰 败,蚕农彻底破产的境地,既深化了中心,又和开头相呼应。 D.选文通过作者的见闻及其和“丫姑老爷”的对话,叙述故乡乌镇20世纪30 年代的社会经济变化,塑造了“丫姑老爷”这个典型的农民形象。
我们家有一位常来的“丫姑老爷”——他的女人从前是我的祖母身边 的丫头,我想来应该尊他为“丫姑老爷”庶几合适——就是怀着此种希望的。 他算是乡下人中间境况较好的了。他是一个向来小康的自耕农,有六七亩 稻田和靠二十担的“叶”。他的祖父手里,据说还要“好”,账簿有一叠。他本 人又非常勤俭,不喝酒,不吸烟,连小茶馆也不上。他使用他的田地不让那 田地有半个月的空闲。我们家那“丫小姐”,也委实精明能干,粗细都来得。 凭这么一对儿,照理该可以兴家立业的了,然而不然,近年来也拖了债了。 债不算多,大大小小百十来块吧,他希望在今年的“头蚕”里可以还清这百十 来块的债。他向我的婶娘“掇转”二三十元,预备乘这时桑叶还不贵,
注①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故 乡乌镇的风貌。②完粮:交纳钱粮,旧指交纳田赋。
中考语文2019年全国各省市散文阅读真题精选及解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精选及解析(一)江苏省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散文,完成各题。
父母的养老(郑宪法)①那天,母亲说:“我们去养老医院。
”②有没有听错?94岁的母亲,为自己,为92岁的父亲,也为忙碌辛苦的我们,提出此愿望。
因帕金森病导致行走艰困,生物钟日夜颠倒的父亲初听去养老医院,有点被惊到,心惴惴,但之后对母亲说:“你去,我去”。
③终是去了。
入门不适的是父亲,知识分子的他觉着突然失去了“自由”。
因怕摔倒,护理阿姨会阻止他随意走动;床边有高高的护栏,他视如手铐脚镣,忍不住对其踢打……此时,我们四个子女是伤感的,自責的:将父母送来此地,错了?母亲说:“没错的。
决定到这里的,是我们自己。
适应需要时间。
”她只是要我们子女有空就常来看一下父亲。
④我们常去探望。
那天,我带父亲到他们隔壁房间,见到一位背很佝偻的84岁老太。
一问,她乃是病人家属。
每天家里、医院来回,风雨无阻,服侍精神失常病痛住院的88岁丈夫。
之后,父亲抱怨减少了。
再一日,我给他们吃在家里煮好带去的鱼香肉丝面。
父亲说好吃,母亲也说好吃。
他们吃我煮的面,我吃他们在养老医院食堂烧的赤豆粥,炖蛋,冬瓜。
吃完,父亲竟来了精神,甩开我搀扶的手,自己走了几步。
母亲说你一个人不能,摔了不好。
父亲说:“我看见你倒着走路了,这年龄,不能的。
”那天他们俩说了许久的话。
⑤其实入院前,给父母检查,母亲可以不住院。
母亲说:“他脾气大,胆小。
我不在他身边不可能,”一次,父亲又闹情绪,吵回家,母亲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木然,低头,无语。
⑥一日,护理阿姨不在,我给父亲擦洗,发现在稀落的毛发下,他后颈上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父亲92岁,我才第一次看到这个隐藏的胎记。
父亲说:“儿子,你是第一次帮我擦洗。
”我内心猛一惊。
⑦意外和不幸,有时就在一切看似睛朗的日子里突降倾盆暴雨。
⑧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父亲在养老医院一次没跌倒,生物钟的日夜颠倒也大为改观。
“一片大好形势”下,那天清晨却传来了消息: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了。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含解析
第一节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考点击破小说阅读考点一 概括分析小说的情节例1 (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暖心的事[美]鲍勃·布劳顿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
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
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
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
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
”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
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
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
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
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
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
”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
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
”她说。
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
”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
”她说,“我不着急。
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
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
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
“我孤寡一人。
”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散文阅读(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
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含答案)
第二课时散文贵阳中考备考攻略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整体感知,理解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指导】1.概括要素法概括要素法,就是提炼概括文章的各要素,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或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具体概括时,可适当省略时间和地点。
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采用提问法:人物(主要人物)?皇帝、两个骗子;地点?皇宫,大街上;什么事?两个骗子骗皇帝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
据此,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
使用概括要素法,需要注意把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意思完整的陈述句。
此方法适用于对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归纳。
2.串联组合法当一篇记叙文里,所记的事不止一件时,就需要运用串联组合法来归纳其主要内容了。
所谓串联组合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件不同的事或几个不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中心事件提炼法有的记叙文所记的事比较复杂,不仅不止一件,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是表达中心的需要),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事件。
这时,就需要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纳主要内容了。
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小说写了“我”上学途中的见闻(普鲁士兵在草场操练、人们看镇公所前面的布告牌、铁匠华希特对“我”的态度),韩麦尔老师上课的情况,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等。
这些事件中,只有韩麦尔老师上课是中心事件,归纳主要内容当以此为材料。
据此我们可以把小说主要内容归纳为: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要求小弗朗士和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的阿尔萨斯人民,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与侵略者抗争。
4.题目扩展法即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散文 小说)飘逝的风筝素材
(二)飘逝的风筝(2020绍兴、义乌)徐国平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
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
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
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
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
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
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
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
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
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
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含答案)
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考点击破小说阅读考点一概括分析小说的情节例1 (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题目。
最暖心的事[美]鲍勃·布劳顿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
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
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
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
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
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
”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
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
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
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
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
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
”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
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
”她说。
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
”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
”她说,“我不着急。
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
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
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
“我孤寡一人。
”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零度绽放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
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
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
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
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
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
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
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
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
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
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
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
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
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
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
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情节概括》专题复习
【预留检测】 概括散文和小说故事情节有哪 些方法?要注意什么?
散文小说情节概括训练
中考文学作品考察知识点 一、情节结构的梳理 二、文学形象的刻画与揣摩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作品主题、情感的挖掘 五、品味、赏析 六、联想、揣摩 七、感悟、拓展
情节常见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 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③理解情节的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④考查顺叙、倒叙、插叙等的作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解题思路 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情节概括应对策略 明对象,一般应该是主要人物; 明要求,如字数、结构等; 明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因做何 事+结果怎样” 。
5分钟默读散文一 3分钟答题
散文阅读一答案: 河北省寿山村的张寿山先生因帮八路军保护粮食和武 器而被日军活活烧死。 教师点拨:这道题的难度在于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所 以只要抓住主要人物张寿山和主要情节被日军烧死即 可,但文章里写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就有可能抓不 准人物和事件了。
5分钟默读散文二 3分钟答题
散文阅读二答案: 年三十晚上,理发店老板在急着赶车回家过年的情况下,坚持为我和素不相 识的女人理发,让我感动。 评分说明:(2分)围绕记叙要素概括内容,语言简洁即可得2分。
教师点拨: 这道题要求比上面那道题宽泛一点,可以从记叙文六要素入手,即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还是要抓住主要人物是理发店老板,不是我和那个女人,主 要事件是为我们理发,关键要交代清楚时间和起因以及结果,语言表达的简洁是难点。 把握中心事件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 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 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 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 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综合分析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 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 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 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景物开篇, 烘托渲染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 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可能有烘托(多为衬托)、勾 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作用。
(二)中间句段作用 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 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 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 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 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 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 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 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 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 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 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 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 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一)开头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归纳
开篇点题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起全文,点 明题旨。
关照下文
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 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或运用特殊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文学作品阅读散文小说到石码去
到石码去(一)到石码去(2018湖州)①世上大约没有人能记起他出生的那一天人间以什么样的面目迎接他。
可我虽然满月之后就离开石码,再也没有回去过,但那一天的情景却完整无损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而且一年比一年丰富细致。
②沿海一个小小的渔镇,螺号吹出一股一股沁凉的晨雾(批注:前句平实陈述,后句诗意传情,“晨雾”可以由“螺号”吹出,全是诗歌笔法)。
爸爸出差去了,临时租借的住房又潮湿又空旷,除了粗砺的石条窗透过几线光亮,再有就是那敞开着的小门,门前几级苔痕斑斑的石阶接上路面。
可以看见几双穿木屐的大脚沉实有力地踩过,脚趾虎虎地张开,褐色的宽裤管带起腥味的风。
鱼尾甩动的大箩筐辚辚地拖过条石街,到处是闪闪发亮的鳞片。
③阳光渐渐炽热起来,石街像一条流动的火河。
临时请来帮忙的渔妇靠在门框上,被正午的倦意侵袭,渐渐打起盹来。
④妈妈的床缩在大房子的最深处,垂着蚊帐,像一艘落下帆的小船,泊在荒凉的海边,涛声时高时低(批注:以“船”喻“床”,又以海涛传声,具“鸟鸣山更幽”之静美。
作者把诗意带入现实,虽是荒凉,却令人沉醉)。
⑤外乡、独处,又怀着一个不安分的小生命。
她好幻想又多愁的气质足够让她在阵痛的间歇中体味处境的寂寞和神秘。
也许她想起外婆家她的清净的卧室,风百无聊赖地翻动遗忘在钢琴上的乐谱,自鸣钟一下一下地测量着岑寂,枕边那一册《聊斋志异》犹夹着多少狐仙和鬼异的故事呀,在她们那一帮教会女生中,她时常拿这些故事吓唬吱吱叫的姑娘们,其实多半首先吓唬了她自己。
⑥突然一阵风,凉凉的(妈妈一直这样强调,而且声明她决没有睡着),烛焰低抑,一个黑糊糊的影子隔着蚊帐撞往妈妈怀里。
妈妈大惊,猛地撩起蚊帐,只见那渔妇靠在门框睡得正熟,一只黑猫蹭过她厚实的赤脚,一窜上了街。
蜡烛快燃尽了,小小的火焰犹如一面小旗,飘动、展开、垂落 (1)⑦我在那天下午出生,妈妈那天看见了什么,谁知道呢,但从此我便有了“精灵儿”的绰号。
⑧满月之后,绸缎庄老板把他的三小姐和外孙女一同接回大都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中考真题精 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1~4题。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到石码去》
1.仿照示例,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并围绕这个词,整 合本文的相关内容。(2分) 示例:完整无损——32年了,门前苔痕斑斑的石阶、街上腥味 的风、闪闪发亮的鳞片、靠在门框上熟睡的渔妇、“我”出生 那天的情景,在记忆里完整无损。 (备选词语:“精灵儿”;木屐;永远)
的诗化而唯美的记忆里的心灵家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1~4题。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小偷车夫和老头》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A)(2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 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3分)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 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 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 的安宁。
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节 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 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 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 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 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
答案:这些叠词,从嗅觉、听觉、视觉等角度加以修饰,富有音韵美、诗 意美。
第⑮段:问题: “一耸一耸”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写出船票漂走的状态,也暗含着“我”心理的起伏和对石码的思念。
4. 上文题目是“到石码去”,但作者最终还是没去。请结合文意,探究题 目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5分)
示例:作者是想回石码去看看的,那里有她的记忆,但是回不回去并不 重要,因为思念与怀想,始终没有凋谢,只有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与丰 满。石码,已嵌在记忆,装在心里,即便记忆里的石码荒凉落后,也是 让作者沉醉的热土。作者只是想让自己的心有所依归,归于她自己臆想
这些景物与桥一起成为作者对家乡情感的寄托。
例2:我不赞同。本文是散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这样写恰恰 体现出这一特点。一方面,这些内容与桥一起成为儿时家乡的美好景色, 是作者对家乡的情感寄托。主题是鲜明而集中的。另一方面,稻田、土地、 船只、龙王庙等,丰富了散文的内容,使小镇平添了神秘的色彩,增强了
第一层:能基本理解文意,但理解肤浅且只答出一点。例1: 通过对桥事的叙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层,能基本理解文意,理解肤浅但能答出两点。例2:通 过对桥事的叙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对童年纯真生活、
对奶奶的眷恋之情。
第三层:能理解文意且思考较深入,能正确认识理解桥的象征意义。例3: 通过对桥事的叙述,表达了他对故乡、对童年纯真生活、对奶奶的眷恋之情; 通过对所栖居的土地变迁与桥的消失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环境、传 统文化消失的担忧之情。例4:桥象征着人们在城乡发展进程当中那些熟视 无睹的厚重而美好的事物(传统文化)。通过人们只顾欢天喜地发展经济,而 忽视具有悠久历史的桥消失的故事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走向现代文明的农村
文章的可读性。
【精析】第3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 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结合散文
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的特点来阐述即可。
4.作家王彬说,散文无非是一种包孕情感的文学自述而已。本 文作者想通过“桥的事”诉说些什么?写出你的感悟思考。(4 分)
示例3: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 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 面对弱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 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
珍贵的良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阅读文章《吃莲花的》
1.“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 析。 先是不理解,然后是痛恨。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土地、大自然的关系。
【精析】第4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我们在 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 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
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 动了你?为什么?(4分)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 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 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示例1: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 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 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散
心存忧虑,表达了作者再找不到故乡精神归宿时的心灵挣扎。
第四层:理解全面,思考有深度,能认识此文所揭示的社会意 义。例5:通过对桥事的叙述,表达了他对故乡、对童年纯真 生活、对奶奶的眷恋之情;桥象征着人们在城乡发展进程当中 那些熟视无睹的厚重而美好的事物(传统文化),通过对所栖居 的土地变迁及桥被拆除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环境以及 传统文化消失的担忧;同时也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人类应该
示例:“精灵儿”——“精灵儿”一个绰号,秘藏着“我”出生的情景,满 含着父母对“我”有增无减的溺爱与信任。木屐——32年了,穿木屐的大脚 沉实有力地踩过石条街的情景,印在“我”记忆深处;可也许有一天,它将 被皮鞋替代。永远——“我”对石码镇的记忆,虽然有的成长,有的凋谢,
但“我”对石码镇的感情永远都在。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 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点词分析这个句子) “专说”指的是“单说这一个”的意思,加上“七十五”这 个数词,表现了我对莲花描写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出我对
“我”怎 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文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2: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 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 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
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她伟大的悲悯情怀。
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6分)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①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②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 ③
答等
示例:①“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 ”“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示例:“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友人的意思是说:花外面的 瓣有些老,但里面的心还比较嫩,炸着吃还行。我则误解为,朋友的点 头是对我自种莲花的赞美,对我提议在家中喝酒赏花作诗的认同。我之 所以会误解朋友的意思,是因为我刚到济南,对这里的典故并不了解, 再加上我酷爱莲花,而我的朋友也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就把自己的情
的流逝,化静为动的手法,诗意的描述,尽在其中。 (2)示例①:对石码的爱,在“率真”的反应中刹那呈现。示例②:无需更多言语,
石码之爱,一问一叹,足矣!
3.从第⑩或笫⑮段中选择一处,设计一个有助于理解本文的问题,并提供 答案。(3分)
示例:第⑩段:问题:本段运用了“浓浓”“哧哧”“红红”等叠词,有 什么表达效果?
一、散文阅读 典题精 析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关于
1.阅读文本,揣摩文中“胆子”的含义。(3分)
桥的事》 (1)“胆子”指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的胆气
、胆量; (2)奶奶想找回的是“我”童年时的纯真天性,无拘无束
、率性而为的个性,勇于冒险的精神。
【精析】本文是一篇带有伤感意味的散文。 第1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 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第1处“胆子”指儿时的我顽劣 不羁,四处撒野闯祸的胆气、胆量。后两处指的是“我”童年 时的纯真天性,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个性,勇于冒险的精神。
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开发商赚取利润的满足感和失地农民获得补 偿的喜悦之情。
【精析】第2题(1)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我们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 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 分析即可。本题结合短句的表达效果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来理解句子意思即
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 +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 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
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3.有人认为,本文题为“关于桥的事”,但主要写了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 小镇拆迁等与桥无关的内容,不太妥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运用散文知识简要 阐述。(3分)
例1:我不赞同。本文是散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这样写恰恰体现出这 一特点。从表面看,这些内容似乎与桥无关,实际上时时处处皆有桥的影子,因为 文章所写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等,都是儿时家乡的美好景色,是故乡的缩影,
包含两种情感,一可理解为“真是的”,表达出对朋友不会 欣赏我所种莲花的不满;二可理解为“真的棒”,为自己所
种莲花的美感到自豪。
3.“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