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作者:李志刚来源:《河北渔业》2019年第08期摘要:为探索纵肋织纹螺苗种繁育技术,2016年利用25kg亲螺进行了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并对纵肋织纹螺的繁殖习性、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纵肋织纹螺为雌雄同体,受精卵产于卵囊内,卵囊黏附于固着物表面。
纵肋织纹螺的卵囊呈圆片形状,直径2~4mm,每个卵囊内有受精卵8~40粒,在水温20~2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6~8d发育成为面盘幼虫。
面盘幼虫经18~24d培育,变态成稚螺。
试验共培育出平均壳高4.6mm的纵肋织纹螺苗种1060万粒。
关键词:纵肋织纹螺(Nassariusvariciferus);繁殖习性;生态习性;人工育苗纵肋织纹螺(Nassariusvariciferus)俗称海锥,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1]。
纵肋织纹螺栖息于潮间带及潮下带泥砂质海滩表面,以死亡的海产动物如鱼、虾、蟹等为食。
纵肋织纹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小型经济螺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关于纵肋织纹螺的研究甚少,在其繁殖生物学、生态及苗种繁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为探索纵肋织纹螺苗种繁育技术和滩涂增养殖的可行性,2016年,我们在东港市新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初步试验,培育出平均壳高4.6mm (壳高范围3.2~7.5mm)的纵肋织纹螺苗种1060万粒,并对纵肋织纹螺的繁殖习性、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试验用亲螺采自丹东近海。
于繁殖季节利用网笼诱捕方式采集纵肋织纹螺,选择壳高2.5cm以上的个体作为育苗用亲螺。
1.2方法1.2.1水质处理育苗用水来自海参养殖池。
海参养殖池面积6hm2,水深2.2m,利用涨潮时将海水泵入海参养殖池,再经沉淀、沙滤后进入育苗车间,由于沙滤效果较差,水质不清,采用生物过滤方式对沙滤水进行二次净化,以保证育苗用水质量。
织纹螺
主要事件
中毒
禁售
织纹螺(4张)2007年4月7日晚,6位患者陆续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就在两个小时前,他 们是聚餐的同一桌食客。这是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凶手”是织纹螺。
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往年福建省的其它地区就有发生过织纹螺中毒的事件,中国国家 有关部门已明确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2012年7月20日,由于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织纹螺中毒,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禁止销售 和食用织纹螺。原卫生部2012年公告(2012年第13号)明确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 纹螺。
谢谢观看
近年来,由于海水养殖及工业废和及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南海、东海、渤海和黄海均 在不同的季节频繁发生赤潮。赤潮中大量繁殖的藻类有些能够产生毒素,织纹螺由于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 藻类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 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据了解,织纹螺引起中毒死亡率极高,且没有特效解毒药物。浙江省食品安全办已紧急通知全省各地,要求 全省各农贸市场、菜场禁止出售织纹螺,餐饮单位禁止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并要求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严 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制度,查验原料是否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2012年7月20日,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 卫生部提醒,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 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食用习俗
食用织纹螺的多是东南沿海地区,在福建莆田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吃螺过节的习俗。据说,福建省沿海居民一 直都很喜欢炒织纹螺这种小海味,特别是莆田,家乡人都认为它是下酒的好菜,尤其在端午节前后都爱食用织纹 螺。
中国近海爱尔螺亚科九新记录(腹足纲:骨螺科)
贝壳较 大,内唇轴上无齿 ……… …… ……… …
… … … … … … … … … … …
爱 尔螺属 E g ltx raaa
狸 螺 属 L t i aJ u sa me 1 8 aa e o se u , 8 3 x n
贝壳小 或 中等 大 ,多呈 纺锤 形 或菱形 ,壳 质
结 实 。螺旋部呈 圆锥状 。壳表 雕刻有 明显 的纵肋
张 素 萍
( 中国 科 学 院 海洋 研 究 所 青 岛 2 6 7 ) 60 1
提 要
为 了全 面 了解 中国 沿海 骨螺 科( r ia) Mui d e、爱尔螺 亚科 ( raa xn e c E g l a ia )的物种 数 t
量 、分布 状况和 生活 习性 ,完成 中国沿 海骨螺科 的系统分 类学研 究,采 用传 统的形 态分 类方
和 细螺 肋,肋 上通 常具 覆瓦状 排列 的小鳞 片或 短
刺 ,螺层 中部 常形成 肩 角 。壳 口近 卵 圆形 或卵 三
模式 种
L txe alt in o se u ,18 aa i aa e aJu sa me 3 n x 8
( To h n m r ts n s 1 4 ) = rp o b i u d, 4 i f a Hi 8
列 … … … … … … … … … …… 狸 螺 属 L txe a aa in
了 2种 ;张福绥 (9 6报 道 了 4 。 由于部 分种 17 ) 种
类 的归属 和种 名使 用? 乱 ,并存 在着 同物 异名 现 昆 象 ,因此作 者参 考 了 目前较新 的软体 动物 分类 系
关键 词 腹 足纲 ,骨螺科 ,爱尔 螺亚科 ,中 国新 记 录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9.08.009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李志刚(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丹东118002)摘要:为探索纵肋织纹螺苗种繁育技术,2016年利用25kg亲螺进行了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并对纵肋织纹螺的繁殖习性、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纵肋织纹螺为雌雄同体,受精卵产于卵囊内,卵囊黏附于固着物表面。
纵肋织纹螺的卵囊呈圆片形状,直径2-4mm,每个卵囊内有受精卵8-40粒,在水溫20-25J条件下,受精卵约经6-8d发育成为面盘幼虫。
面盘幼虫经18-24d培育,变态成稚螺。
试验共培育出平均壳高4.6mm的纵肋织纹螺苗种1060万粒。
关键词:纵肋织纹螺CNassarius variciferus');繁殖习性;生态习性;人工育苗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俗称海锥,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⑴。
纵肋织纹螺栖息于潮间带及潮下带泥砂质海滩表面,以死亡的海产动物如鱼、虾、蟹等为食。
纵肋织纹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小型经济螺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关于纵肋织纹螺的研究甚少,在其繁殖生物学、生态及苗种繁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为探索纵肋织纹螺苗种繁育技术和滩涂增养殖的可行性,2016年,我们在东港市新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初步试验,培育出平均壳高4.6mm(壳高范围3.2-7.5mm)的纵肋织纹螺苗种1060万粒,并对纵肋织纹螺的繁性、性进行初和,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试验用亲螺采自丹东近海。
于繁殖季节利用网笼诱捕方式采集纵肋织纹螺,选择壳高2.5cm 以上的个体作为育苗用亲螺。
1.2方法1.2.1水质处理育苗用水来自海参养殖池。
海参养殖池面积6hm2,水深2.2m,利用涨潮时将海水泵入海参养殖池,再经沉淀、沙滤后进入育苗车间,由于沙滤效果较差,水质不清,采用生物过滤方式对沙滤水进行二次净化,以保证育苗用水质量。
东海蛾螺科(软体动物:腹足纲)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东海蛾螺科(软体动物:腹足纲)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张树乾;张均龙;张素萍【摘要】通过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采集的蛾螺科标本,发现了在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调查时于冲绳海槽水深850-1685m深海处采集的3号蛾螺科标本.经研究发现为一新记录属深海蛾螺属Bathyancistrolepis的一新记录种车轴深海蛾螺Bathyancistrolepis trochoideus (Dall,1907).文中对其贝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齿舌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5(046)002【总页数】3页(P295-297)【关键词】腹足纲;蛾螺科;深海蛾螺属;东海新纪录;冲绳海槽【作者】张树乾;张均龙;张素萍【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深海蛾螺属 Bathyancistrolepis, 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 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 蛾螺科Buccinidae。
Habe等(1968)以产自日本的Chrysodomus trochoideus Dall, 1907为模式种建立了该属。
据以往报道, 该属蛾螺仅分布于日本沿海, 主要特征为: 贝壳薄, 卵圆形, 白色, 被有黄色壳皮;螺旋部相当低, 由 5个螺层构成; 体螺层大、膨圆;贝壳表面具粗细不均的螺肋; 壳口大, 呈卵圆形;前水管沟短, 弯曲。
到目前为止, 该属仅发现一种,即: 车轴深海蛾螺Bathyancistrolepis trochoideus(Dall, 1907)。
作者在整理1978年和1981年于东海冲绳海槽采集的蛾螺科标本时发现了这一东海新纪录属种。
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
中国阿勇螺属一新种记述(前鳃亚纲,新进腹足目,倍唇螺科)
中国阿勇螺属一新种记述(前鳃亚纲,新进腹足目,倍唇螺
科)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腹足纲中最大的亚纲,贝壳发达,多为螺旋形。
神经系统的侧、脏神经连结交叉成8字形,因而又称扭神经亚纲。
多数种类有厣,本亚纲的种类多为海生,从潮间带的高潮区直到深海都有分布。
一部分生活于淡水,在江河、湖泊小溪、小塘等有水的地方都可发现。
极少数种类为陆生。
新进腹足类(学名:Caenogastropoda;caeno-,意思就是“新近”)是腹足纲之下的一个生物分类学演化支。
旧作新生腹足总目,是最早由Cox于1960年提出,其中包含了很大数量海生腹足纲的种群,也包括少量在淡水及陆地生活的物种。
倍唇螺属:
壳中型到小型。
螺塔低呈圆筒形,螺塔高呈纺缍形。
壳表有光泽和美丽的斑纹。
缝合处狭窄有沟槽。
壳口宽阔的有角质口盖,壳口狭窄的没有口盖。
水管沟深。
壳被侧足包围。
两形态类型织纹螺(Nassarius)的鉴定
织 纹螺 的分类 极 为混乱 ,如我 国大 陆记 录有 2属 2 9 种 ,台湾 省则 记录 有 1 1属 5 种 , 在 同种异 名和 同 1 存 名 异种 的现象 ( 立哲 等, 0 5。 蔡 20 )
序列存 在较 大 的变异, 0 b 7 9 p的 DN 片段 上共 有 4 A 0个 位 点变异,其 中 3 变异 位点 为 密码 子 第三 8个
位碱 基,个体 间的碱 基 差异在 2 3 b 之 间;贝壳 变异 与 D A 变异 不存在 关 系,同类型 的个体在 — 5p N DN 序 列上差 异较 大,不 同类型个体 的差异却 极小 ;在 基于 C 基 因序 列构建 的 系统树 中两 类型 A OI
为 西格 织纹螺( as r ss u oess,另 一类 型与前 者在 内唇和 外唇 形 态上存在 明显差异但 其他 特 N sa i i i rni u qj ) 征基 本相 同。比较 了两类 型个体 的齿 舌形态,并对选 取 的 5个 个体 的 C 基 因序 列进行 了研 究 。结 OI 果表 明,两 类型个体 的齿 舌形 态基本 一致,齿列数 5 — 6 3 6排,中央齿 上缘 小齿 8 1 — 2枚;C 因 O I基
新 腹 足 目( e g s o o a,该 科 种类 在我 国沿 海广 为 N o at p d ) r 分 布,历来 也作 为食用 对象 。但有 的织 纹螺种 类体 内
含有 毒 素,时常 因误食 引发 中毒事 故 。开展织 纹螺 的
分类 研究 ,能够 为预 防织纹 螺 中毒 提供基 础资 料 。但
的个体 明显 聚为 一支。依 据 5条 C O I基 因核 苷 酸序 列推 导 的氨 基 酸残基序 列完全 相 同。齿 舌形 态
这种螺千万别吃可致命 织纹螺为什么会中毒
这种螺千万别吃可致命织纹螺为什么会中毒织纹螺最好不要吃,本身没毒,但有时候海洋一污染,有毒的藻类一多,被螺吸进体内积累,人吃了就中毒。
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毒藻繁盛,什么时候没有毒藻,为了保险直接不吃最好。
织纹螺,仅指甲盖大小,但误食可能引起头晕呕吐,甚至死亡!潜伏期最短仅5分钟!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毒性是因摄食有毒藻类被毒化。
近日台州捣毁一织纹螺批发大户,刑事拘留6人。
提醒:不买不吃,误食出现口唇麻木等,立即就医。
提到螺丝,相信这是很多的朋友们都喜欢吃的吧,特别是夏天到了,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再来一盘螺丝,那真的是完美。
但是小编要提醒你,并不是每一种螺丝都可以吃的,这种螺千万别吃小心致死,快和小编一起去看看是哪种吧!织纹螺,仅指甲盖大小,但误食可能引起头晕呕吐,甚至死亡!潜伏期最短仅5分钟!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毒性是因摄食有毒藻类被毒化。
近日台州捣毁一织纹螺批发大户,刑事拘留6人。
提醒:不买不吃,误食出现口唇麻木等,立即就医。
它是什么?为何不能吃?和普通螺丝如何区分?连续的悲剧福建莆田,2岁男童康康(化名)已经深度昏迷10几天,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5月7日中午,他爷爷带着孙子康康吃了织纹螺,午休醒后,两人全身乏力,紧急送医。
孙子因年龄小、食用较多而病情危重,只能靠呼吸机呼吸。
医院方面表示,织纹螺毒素是一种麻痹性贝类神经毒素,暂无特效解毒药。
毒素会导致神经肌肉麻痹,最致命的影响就是对呼吸肌的麻痹,会激发呼吸和心跳骤停,导致严重的脑缺氧。
小孩病情危重,在送医期间就出现了呼吸和心跳骤停的情况。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男童非常有可能就此成为植物人。
而就在去年6月20日,福建同样有一位老人,在海鲜市场地摊买了织纹螺。
吃完不久就出现四肢麻木、吞咽困难等中毒现象,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
但至今仍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
食用症状有的人在食用时,一边吃一边就有反应:舌头、嘴角开始发麻,说话变得口齿不清,整个面部直至全身麻木。
中国近海爱尔螺亚科九新记录(腹足纲:骨螺科)
中国近海爱尔螺亚科九新记录(腹足纲:骨螺科)张素萍【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07(038)006【摘要】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沿海骨螺科(Muricidae)、爱尔螺亚科(Ergalataxinae)的物种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性,完成中国沿海骨螺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骨螺科标本进行整理、分类,共鉴定出爱尔螺亚科7属,18种,其中9种为中国新记录.爱尔螺亚科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海区,通常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水深5-200m左右的岩礁、沙、泥沙或砂砾质海底.作者依据Houart等(1995,2004)报道的分类方法,对我国沿海分布的爱尔螺亚科部分归属及种名使用混乱的种,如珠母爱尔螺Ergalatax margariticola、黄口帕斯螺Pascula ochrostoma、筐格螺Muricodrupa fiscella等常见种重新分类,分别将其归属于爱尔螺属(Ergalatax)、帕斯螺属(Pascula)和格螺属(Muricodrupa).【总页数】7页(P542-548)【作者】张素萍【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212【相关文献】1.中国近海鱼篮螺属的分类以及种名修订(腹足纲,蛾螺科) [J], 张树乾;孙启梦;张素萍2.中国近海刍秣螺亚科的研究(腹足纲,骨螺科) [J], 张素萍3.中国近海核果螺属和小核螺属(腹足纲,骨螺科,红螺亚科)的分类研究 [J], 张素萍;张福绥4.中国近海荔枝螺属的研究(腹足纲:骨螺科) [J], 张素萍;张福绥5.中国近海豆滨螺属Peasiella(腹足纲,滨螺科)两物种的分类学研究 [J], 李晨;亓鲁;孔令锋;李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半褶织纹螺的毒性及毒素组成分析
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半褶织纹螺的毒性及毒素组成分析罗璇;于仁成;王晓杰;周名江【摘要】为确定中国沿海不同地区织纹螺中的毒素成分,本研究在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设立了多个采样点,对采集的半褶织纹螺样品进行了毒性测试和毒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集的织纹螺样品毒性范围为2-664MU(mouse unit)/g湿重,其中,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的织纹螺样品毒性远高于其它地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方法对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进行分析,在各地的织纹螺样品中均检测到了河豚毒素(TTX)及trideoxyTTX、4-epiTTX和anhydroTTX等衍生物,但各种毒素成分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自江苏省连云港市和浙江省舟山市采集的织纹螺样品中,TrideoxyTTX是主要的毒素成分,TTX和其它两种毒素成分次之;而自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及福建省宁德市和莆田市采集的织纹螺样品中,TTX的含量最高.采集自江苏省连云港和浙江省舟山市的大部分织纹螺样品中,肌肉组织的毒素含量最高,其次是消化腺组织,其余组织中的毒素含量最低.高毒性成分TTX的最高值主要出现在肌肉组织或消化腺组织中.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地的有毒织纹螺中毒素成分基本一致,而各种毒素成分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织纹螺的毒性与高毒性成分TTX的含量有关.【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6(047)002【总页数】9页(P327-335)【关键词】织纹螺(Nassarius spp.);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毒素组成;LC-MS【作者】罗璇;于仁成;王晓杰;周名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R155.51织纹螺(Nassarius spp.)是一类海洋腹足类动物,腐食性, 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潮间带及海底(Britton et al, 1994a, b)。
常见海边动物
腹足纲1.Thais luteostoma 黄口荔枝螺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前鳃亚纲 狭舌目 骨螺科形态特征 形似疣荔枝螺 中等大小 呈纺锤形 壳质坚实。
壳黄褐色 有纵走紫褐色花纹。
壳面具细而低的螺肋 肩部具结节。
壳口呈长却囿形 内黄色 幵有少量的紫褐色的斑块。
体螺层较膨大。
整个壳面生有许多细密的螺纹呾生长线。
外唇薄 具角质厣。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低潮区。
该种为肉食性 以双壳类为食 为贝类养殖业的敌害。
2.Nassarius succinctus 红带织纹螺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前鳃亚纲 狭舌目 织纹螺科形态特征 贝壳略呈纺锤形 壳质较坚硬 壳面较光滑。
壳表面贫白色 体螺层上有3条褐色色带 其余螺层有2e条。
螺层约9层 螺旋部较高 体螺层中部膨胀 基部收窄。
在缝吅线紧下方有一条螺旋形沟坟 在体螺层的基部也有10多条螺旋形沟纹。
壳口却囿形 内面黄白色 具3条红褐色色带。
前后各有1个深沟 内缘下方生有l列细齿。
内唇弧形 其上缘贴覆在体螺层上 边缘具细的小齿。
具角质厣。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呾浅海区的泥沙质海底。
3.Thais clavigera Kuster疣荔枝螺贝壳呈纺锤形,壳质坚厚。
螺层约6层。
螺旋部每层的中部有一列疣状突起,在体螺层上有5列,上方的2列不发达。
壳口呈卵圆形,内常具粒状突起及肋,厣角质。
壳色紫褐,具白色条纹和斑点。
生活于中、低潮区的岩石缝间及石块下4. Rapanavenosa 脉红螺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骨螺总科形态特征 贝壳略近梨形 高100 140毫米。
螺旋部小 体螺层膨大。
壳面密生低而均匀的螺肋 向外突出形成肩骨。
壳面黄褐色 有棕色点线花纹 壳口桔红色。
5.香螺壳坚实而厚,略纺锤形。
壳塔圆锥形,螺层约6.5级,体螺层急剧增大。
螺层具明显而均匀的螺旋线,有较粗大的纵肋线,缝合线显著,生长线不明显。
壳口淡黄色,具粗细不等、深浅不同的棕褐色条纹。
壳内面灰白色。
6.朝鲜花冠小月螺朝鲜花冠小月螺贝壳近球形,高21毫米,黄褐色。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 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加。
大连地处黄海西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海洋生物。
在对大连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时,发现了属于织纹螺科(Nassarius)的三种新记录种,为对该地区海洋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
本文将对这三种新记录种进行介绍和描述,以期对该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织纹螺属Nassarius为腹足纲织纹螺科下的一个属,是一类寄生在沿海海水中的腹足动物。
该属物种分布广泛,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和浅海底泥质或砂质海床,以腐肉和腐殖质为食,是一类重要的底栖动物。
织纹螺属的物种通常体型较小,外形呈长圆形或卵圆形,壳面光滑或具有细小的螺纹,色泽多为黄褐色或暗褐色。
它们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成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热点对象。
在大连地区的海洋调查中,我们意外发现了三种织纹螺属Nassarius的新记录种,分别为大连织纹螺(Nassarius dalianensis)、大连拟织纹螺(Nassarius dalianensis simulacrus)和大连异织纹螺(Nassarius dalianensis heteroclites)。
这三种新记录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证据。
大连拟织纹螺(Nassarius dalianensis simulacrus)是一种与大连织纹螺相近的物种,外形和生活习性都与大连织纹螺相似。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壳体的纹理和颜色上。
大连拟织纹螺的壳体表面呈暗褐色,并具有微细的螺纹,与大连织纹螺的黄褐色光滑壳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种物种的发现为该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材料。
浙江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学研究
浙江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学研究尤仲杰;张爱菊【摘要】对浙江沿海采集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共有织纹螺科动物1属13种,其中1个新种,1个未定种.【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27)003【总页数】13页(P253-265)【关键词】浙江沿海;贝类;织纹螺科【作者】尤仲杰;张爱菊【作者单位】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12;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211;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湖州3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基础科学第 27 卷第 3 期2008 年 9 月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Oce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V01.27No.3Sep.,2008文章编号:1008-830X(2008)03-0253-13浙江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学研究尤仲杰1,2,张爱菊 z,3(1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12;2 .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 315211;3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湖州 313001 )摘要:对浙江沿海采集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共有织纹螺科动物 1 属 13 种,其中 1 个新种,1 个未定种。
关键词:浙江沿海;贝类;织纹螺科中图分类号:Q959.21文献标识码: A AStudyof theFamilyNassariidae(Mollusca)ofZhejiang Coast YOU 2hong-jie"2,ZHANGAi-ju2'3 (1.NingboAcademyof OceanandFishery, Ningb0 315012; 2.Facultyof lifeScienceandTechnology,NingboUniversity,Ningb0 315211; 3.ZhejiangInstitute of FreshwaterFisheries,Huzhou 313001, China) Abstract: Thispaperdeals with Nassariidae(Mollusca)collected fromthe Zhejiangcoast.The13 identi- fiedspeciesbelongt01 generaandl newspecies. Keywords:Zhejiangcoast;mollusca;Nassariidae织纹螺科 Nassariidae 是蛾螺总科 Buccinoidea 的重要类群。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 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是一类分布于大连沿海地区的海洋软体动物。
近日,研究人员在对该地区的海洋生物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三种新的织纹螺属Nassarius物种的记录。
这三种新的记录物种将为大连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介绍的是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中的一种新记录种——Nassarius perpinguis。
该物种已在一些国家的海域被发现,但在大连沿海地区的记录却相当稀少。
Nassarius perpinguis外形呈棕黄色,体型略小,通常生活在海岸线附近的沙质或泥质海底。
其壳体表面有细密的螺纹,整体显得十分光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丽。
通过对Nassarius perpinguis的记录,为大连沿海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次是Nassarius albus,这也是大连沿海地区新的织纹螺属Nassarius物种记录。
Nassarius albus与其他织纹螺属Nassarius物种一样,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常栖息在海床淤泥中。
该物种的壳体颜色主要为乳白色,壳体表面有平滑的螺纹,具有一种简洁而雅致的美感。
Nassarius albus的发现为大连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新的元素,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对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三种新记录种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新的记录物种丰富了大连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这也提示我们,大连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各种生物物种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这片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连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促进各种生物物种的健康生存和共存。
除了对大连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记录和研究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海洋环境的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挑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 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近年来,随着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深入,人们对于大连沿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连沿海新发现了三种新记录种的织纹螺属Nassarius (腹足纲织纹螺科),为当地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带来了新的发现和认识。
织纹螺属Nassarius是一类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其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域的浅海海底。
它们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包括各种底栖动物和有机废弃物。
这次发现的新记录种的织纹螺属Nassarius,为大连沿海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并且对于当地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三种新记录种的织纹螺属Nassarius,它们分别是Nassarius pulicarius、Nassarius rotae和Nassarius siliquensis。
这三种新记录种的织纹螺属Nassarius在大连沿海的分布范围并不广泛,所以它们的发现对于了解该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标本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了这三种新的织纹螺属Nassarius的形态特征、生境环境等信息,为它们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Nassarius pulicarius是一种中型的织纹螺,其壳体具有明显的条纹,壳口圆润,形态优美。
它们主要生活在海底泥沙质地的海域,是一种典型的底栖生物。
在大连沿海的海底质地中,Nassarius pulicarius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
其生活习性和觅食方式也一直是研究人员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其生活习性和食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Nassarius rotae是另一种新记录种的织纹螺属Nassarius,其特点是壳体中具有旋转的条纹,形态上与其他种类有所区别。
在大连沿海,Nassarius rotae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底栖生物,它们多生活在海岸线较为陡峭的海域,以藻类和有机废弃物为食。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
大连沿海织纹螺属Nassarius(腹足纲,织纹螺科)三种新记录种ZHAO Jing;WANG Lu-ping;WU Jiang-yi;YU Xiao-feng;JIANG Da-wei;LI Duo-hui【摘要】在整理分类近年来大连沿海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时,鉴定出属于织纹螺属的3个大连沿海新记录种: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inarus(Phillippi,1851)、群栖织纹螺Nassarius gregarius(Grabau&king,1928)和胆形织纹螺Nassarius pullus (Linnaeus,1785).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及浅海或稍深的沙质、泥沙、软泥或岩礁质海底.【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腹足纲;织纹螺科;织纹螺属;大连沿海;新记录种【作者】ZHAO Jing;WANG Lu-ping;WU Jiang-yi;YU Xiao-feng;JIANG Da-wei;LI Duo-hu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织纹螺属Nassariu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新进腹足目Neogastropsda、蛾螺总科Buccinoidea、织纹螺科Nassariidae[1]。
一般个体较小,成体贝壳高度在8~35 mm之间[2]。
本属动物常栖息在潮间带至浅海的沙、泥沙质海底或岩石间,适应能力较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区,从温带、亚热带到热带海区均有分布[3]。
织纹螺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报道的约有31种,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但根据初步调查发现其在东海、南海和南沙群岛等海域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更高[2]。
织纹螺科动物主要以其他海洋动物的尸体为食,在底栖群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时,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越来越被人类关注[4]。
织纹螺味道鲜美,深受我国沿海居民喜爱。
海洋常见螺分类
西格织纹螺织纹螺科NassariussiquinjorensisA.Adams贝壳呈卵圆
西格织纹螺织纹螺科Nassarius siquinjorensis(A.Adams)贝壳呈卵圆形,壳质较坚硬,壳高28毫米,宽15毫米。
螺层约10层,缝合线较深,螺层呈阶梯状。
壳面刻有比较发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
纵肋和螺旋纹在体螺层中部一般不清楚,而基部明显。
在缝合线的紧下方有一条较深的螺旋沟,把纵肋的上端划成一列结节状突起。
壳表黄白色,杂有褐色斑,在体螺层上有3条褐色色带。
壳口卵圆形,内面淡黄色,具有十余条明显的肋纹。
外唇弧形,下方多少向外反折,边缘具十余个齿尖状突起,位于下端者较发达。
内唇较薄,贴于壳轴上,外侧边缘游离,内缘具许多褶叠,褶叠在上、下两端者较发达。
绷带明显,与体螺层的基部之间形成一道深沟。
前沟短而深,后沟小。
具角质厣。
生活在数米至数十米水深的沙或泥沙质海底,见于南海。
日本也有分布。
粒织纹螺织纹螺科Nassarius graniferus Kiener贝壳短小,呈卵圆形,壳质坚硬,高16毫米,宽10毫米。
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呈波纹状。
贝壳的腹面几乎被厚的滑层所掩盖形似盾面,背面刻有小而整齐的颗粒状突起。
体螺层具有较明显的颗粒突起5列,最长的一列有6个突起。
在颗粒突起列之间具有1—2条波状细螺沟。
壳面白色。
壳口小,卵圆形,内面洁白色,具清楚的螺纹。
外唇弧形,有略为加厚的镶边,上端有一颗粒状突起,下部有一小的缺刻。
内唇向外扩张贴覆在体螺层上,形成一个宽厚光亮的纯白色滑层,甚为美丽。
内唇的基部有一小的褶叠。
前沟小,甚深,呈“V”字形,后沟相当狭小。
暖水种,生活在潮间带沙滩上,见于我国海南岛和西沙群岛。
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
方格织纹螺织纹螺科Nassarius clathratus(Lamarck)贝壳粗短,略呈球形,壳质坚硬,高29毫米,宽20毫米。
螺层约8层,缝合线深,呈宽沟状。
螺旋部较低瘦,体螺层特别膨大。
壳面刻有纵横交叉的深沟,形成许多发达的结节突起。
结节突起近方形,在体螺层通常有10横列,每一横列约有20个。
中国沿海几种重要织纹螺种名修订
中国沿海几种重要织纹螺种名修订张素萍;杨静文【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0(041)005【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一直存在着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或混淆等现象,它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织纹螺的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实验等相关研究.为了解决我国沿海织纹螺种名使用混乱和部分种名无法准确鉴定等问题,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以及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补充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Zeuxis) semiplicatus (A.Adams,1852)是Nassarius (Z) sinarus (Philippi,1851)的同物异名;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semiplicatoides Zhang et You,2007是秀长织纹螺Nassarius(Z.) oveolatus (Dunker,1847)的同物异名;而光织纹螺Nassarius dorsatus (R6ding,1789)和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 (Pulteney)的学名是误定,它应是塔氏织纹螺Nassarius (Zeuxis) thachi Dekker,2004和节织纹螺Nassarius (Niotha) nodiferus (Powys,1835).作者对上述几种织纹螺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确认,对齿舌的齿式排列和齿舌的形态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依据目前较新的文献资料,把我国沿海4种重要织纹螺的种名进行了澄清和修订.【总页数】5页(P791-795)【作者】张素萍;杨静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212【相关文献】1.对青海省几种重要玉石统一名称的建议 [J], 张满事2.从李属植物的分类进展看几种重要药用植物学名的修订 [J], 梁颖;裴瑾;万德光3.东海蛾螺科(Buccinidae)三新记录种及一种名修订 [J], 张树乾;张素萍4.中国近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两新纪录种及常见种名修订 [J], 孙启梦;张树乾;张素萍5.黄海北部两种蛾螺(腹足纲,蛾螺科)种名修订 [J], 张树乾;张均龙;张素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荔枝螺属一新种记述(腹足纲,新腹足目,骨螺科)
荔枝螺属一新种记述(腹足纲,新腹足目,骨螺科)
陈志云;尤仲杰
【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
【年(卷),期】2009(034)003
【摘要】笔者在整理浙江沿海荔枝螺属Thais Roeding,1798标本时,经形态分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发现1新种,即大渔荔枝螺
Thais(Stramonita)dayunensis sp.nov.,隶属于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骨螺科、红螺亚科、荔枝螺属、Stramonita亚属.文中对新种的形态特征和栖息环境进行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总页数】4页(P568-571)
【作者】陈志云;尤仲杰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 315211;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 315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9.212
【相关文献】
1.浙江沿海荔枝螺属(腹足纲:骨螺科)分类学研究 [J], 尤仲杰;陈志云
2.中国海笔螺属(腹足纲,新腹足目,笔螺科)记述 [J], 李宝泉;李新正
3.中国沟颈螺属一新种记述(腹足纲:柄眼目:艾纳螺科) [J], 陈德牛;张国庆
4.中国金丝雀螺属研究及一新种记述(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艾纳螺科) [J], 陈德
牛;周卫川;罗泰昌;张卫红
5.四川拟锥螺属一新种记述(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巴蜗牛科) [J], 吴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腹足目 Neogastropoda Wenz,1938 织纹螺科 NassariidaeIredale,1916 织纹螺属 NassariusDuméril,1806 NassariusDuméril,1806:166[7]. 模式种:Buccinumarcularia Linnaeus,1758 特 征 :贝 壳 小 型 ,呈 长 卵 圆 形 或 纺 锤 形 . 螺 旋 部多呈圆锥 形,体 螺 层 较 大.壳 面 通 常 有 多 条 明 显 的 纵 肋 ,在 纵 肋 之 间 具 有 细 的 螺 肋 ,二 者 交 织 成 布纹状.壳表 具 结 节 突 起 或 平 滑,常 有 色 带. 壳 口 卵 圆 形 或 长 卵 圆 形 ,外 唇 厚 ,内 缘 常 有 放 射 状 的 细 螺 肋 ,内 唇 光 滑 或 有 结 节 ,上 部 近 后 沟 处 通 常 有
作 者 简 介 :赵 静 (1985- ),女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渔 业 资 源 和 海 洋 生 态 学 .E-mail:663184@qq.com. 通 讯 作 者 :姜 大 为 (1963- ),男 ,教 授 研 究 员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 研 究 方 向 :捕 捞 学 和 海 洋 生 态 学 .E-mail:jdw6331@163.com.
«河 北 渔 业 »2019 年 第 6 期 (总 第 306 期 ) ○ 环 境 与 资 源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9.06.013
大连沿海织王 路 平 ,吴 江 奕 ,余 小 凤 ,姜 大 为 ,李 多 慧
(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 大连市水产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87)
摘 要 :在 整 理 分 类 近 年 来 大 连 沿 海 采 集 的 织 纹 螺 科 标 本 时 ,鉴 定 出 属 于 织 纹 螺 属 的 3 个 大 连 沿 海 新 记 录 种 : 半褶织纹螺 Nassariussinarus(Phillippi,1851)、群 栖 织 纹 螺 Nassariusgregarius(Grabau & king,1928)和 胆 形织纹螺 Nassariuspullus(Linnaeus,1785).它们 主 要 生 活 在 潮 间 带 及 浅 海 或 稍 深 的 沙 质、泥 沙、软 泥 或 岩 礁质海底.
关 键 词 :腹 足 纲 ;织 纹 螺 科 ;织 纹 螺 属 ;大 连 沿 海 ;新 记 录 种
织 纹 螺 属 Nassarius 隶 属 于 软 体 动 物 门 Mollusca、腹 足 纲 Gastropoda、新 进 腹 足 目 NeoG gastropsda、蛾 螺 总 科 Buccinoidea、织 纹 螺 科 Nassariidae[1].一般 个 体 较 小,成 体 贝 壳 高 度 在 8~35mm 之间 . [2] 本 属 动 物 常 栖 息 在 潮 间 带 至 浅海 的 沙、泥 沙 质 海 底 或 岩 石 间,适 应 能 力 较 强, 广 泛 分 布 于 世 界 各 海 区 ,从 温 带 、亚 热 带 到 热 带 海 区均有分布 . [3] 织纹螺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 报 道 的约有 31 种,南 北 沿 海 均 有 分 布,但 根 据 初 步 调 查发现其在东海、南 海 和 南 沙 群 岛 等 海 域 生 物 资 源量和多样性更高 . [2]
织纹螺科动物主要以其他海洋动物的尸体为 食 ,在 底 栖 群 落 中 扮 演 重 要 的 角 色 . 同 时 ,对 环 境 变 化 敏 感 ,可 作 为 环 境 监 测 的 生 物 指 标 ,越 来 越 被 人类关注 . [4] 织 纹 螺 味 道 鲜 美,深 受 我 国 沿 海 居 民 喜 爱 . 但 是 ,近 几 十 年 来 ,食 用 织 纹 螺 中 毒 事 件 时 常 发 生 ,而 且 危 害 范 围 较 广 ,严 重 的 还 会 导 致 食 用 者 死 亡 ,引 起 了 国 家 卫 生 部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及 国 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国外关于织纹螺的研 究 和 报 道 较 多 ,在 分 类 、系 统 发 生 、种 群 动 力 学 、繁 殖生物学及毒性方面均有涉及.我国对织纹螺的 分 类 、系 统 发 生 和 毒 性 等 方 面 也 有 一 些 研 究 ,但 多 集中在南方沿海(如浙江、福建、海 南 等 地) , [1,5-8] 对北方沿海研究较少.笔者对近几年在大连沿海
Nassarius (Zeuxis)semiplicatus (A.AdG am)[10],1989:68,pl.Ⅶ ,fig.13.
— 33 —
«河 北 渔 业 »2019 年 第 6 期 (总 第 306 期 ) ○ 环 境 与 资 源
一枚肋状齿.前 水 管 沟 较 宽 短,缺 刻 状,厣 角 质, 褐色. 2.1 半 褶 织 纹 螺 Nassariussinarus(Phillippi, 1851)(图 1)
采集的织纹 螺 标 本 进 行 了 整 理 和 比 对,发 现 了 3 个大连沿海新记录种.
1 材 料 与 方 法
本文所观察标本主要为笔者近年来开展大连 沿 海 底 栖 生 物 调 查 所 得 ,部 分 海 域 分 布 信 息 ,来 自 相关参考文 献.本 研 究 中,笔 者 用 游 标 卡 尺 对 所 观察标本进行了 测 量,并 在 体 式 显 微 镜 下 对 其 贝 壳的外部形态特 征 进 行 了 观 察 和 描 述,利 用 数 码 相机对贝壳进行了拍照.本研究依据的系统为 Bouchet和 Rocroi[9]制定的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