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之通假字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中考语文常见通假字A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C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通假字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通假字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通假字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开心。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慧。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慧。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文言通假字

文言通假字

文言通假通假字,是一种文言用字方法,也就是用一个字临时取代原来的那个字。

被取代的那个字叫本字。

在文言文中,通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音同或者音近通假用跟本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2、音异通假用读音不同的字代替本字,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

例如:将军身坚被执锐。

“被”通“披”,穿戴。

3、形近通假用形近字代替本字。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说”通“悦”,形旁不同,声旁相同,意思是愉快。

判断通假的方法和原则:1、代入检验法将答案逐一代入,结合上下文进行排除。

2、结合具体语境文言文阅读跟现代文阅读一样,也需要结合一定的上下文。

可以根据具体的字所处的前后语境进行推断。

3、加强积累积累一定量的通假字。

附录:(常见通假字)共通供,供给阙通缺,侵损说通悦,心服知通智,聪明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中学古诗文之通假字总结(之二)

中学古诗文之通假字总结(之二)

中学古诗文之通假字总结(之二)1、邀见讲钧.礼(出自《芋老人传》)“钧”通“均”,读jūn,平均,平等。

2、老人犹喜相公止.于芋也(出自《芋老人传》)“止”通“只”,读zhĬ,仅仅。

3、都户铁衣冷难著.(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著”通“着”,读z huó,穿。

4、小惠未徧.(出自《曹刿论战》)“徧”通“遍”,读b iàn,普遍。

5、以没.其身(出自《叔向贺贫》)“没”通“殁”,读mò,死。

6、而离.恒之罪(出自《叔向贺贫》)“离”通“罹”,读lí,遭遇。

7、秦王不说.(出自《唐雎不辱使命》)“说”通“悦”,读y uè,高兴。

8、故不错.意也(出自《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读c uò,安放。

错意,放在心上。

9、轻寡人与.(出自《唐雎不辱使命》)“与”通“欤”,读yú,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10、仓.鹰击于殿上(出自《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读cāng。

“苍鹰”即“老鹰”。

11、以头抢地尔.(出自《唐雎不辱使命》)“尔”通“耳”,读ĕr,罢了,语气词。

12、寡人谕.矣(出自《唐雎不辱使命》)“谕”通“喻”,读yù,知晓,明白。

13、无.相忘(出自《陈涉世家》)“无”通“毋”,读wú,不要。

1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出自《陈涉世家》)“適”通“谪”,读z hé,把有罪的人迁调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去。

15、为天下唱.(出自《陈涉世家》)“唱”通“倡”,读c hàng,倡导,号召。

16、卜者知其指.意(出自《陈涉世家》)“指”通“旨”,读zhĬ,意思,意图。

17、固以.怪之矣(出自《陈涉世家》)“以”通“已”。

读yĬ,已经。

18、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出自《陈涉世家》)“与”通“举”,读jǔ,全,都。

19、将军身被.坚执锐(出自《陈涉世家》)“被”通“披”,读pĪ,披戴。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木兰诗》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11、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12、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13、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桃花源记》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15、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核舟记》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望岳》20、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三峡》2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与朱元思书》22、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24、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马说》2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26、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2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29、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岳阳楼记》3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岳阳楼记》3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行路难》32、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34、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35、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陈涉世家》3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37、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38、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唐睢不辱使命》39、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40、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出师表》41、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鱼我所欲也》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4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鱼我所欲也》49、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曹刿论战》50、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愚公移山》51、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5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53、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古今异义鄙:肉食者鄙。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坚明约束者也 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7.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缶
38.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彩
39.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拒 纳
40.张良出,要项伯

41.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4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早
4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 臣有郤
文言文复习之一
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智
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否
或不焉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缭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9.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13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2.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 又
余年矣
133.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

134.子婴立,遂不寤

135.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 136.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

意于海内

137.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 其救败非也

138.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 弼
擂 俊 慧 昂 暇 悟肢 熟 纵熟
通假字之一——同音通假
1.廉将军…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屎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 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4.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花木黄《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4、荡胸生曾云《望岳》——曾通层。

25、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50 个中考常考文言文通假字

50 个中考常考文言文通假字

50 个中考常考文言文通假字1.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通“无”《愚公移山》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6、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7、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 《木兰诗》10 、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11 、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12 、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13 、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14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 《核舟记》15 、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 《核舟记》16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 《核舟记》17 、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18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19 、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 《望岳》20 、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 《三峡》21 、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22 、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2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 《马说》24 、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 《马说》25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 《马说》26 、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 《马说》27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28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29 、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30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31 、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 《行路难》32 、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 《行路难》33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34 、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35 、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36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37 、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38 、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39 、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40 、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 《出师表》41 、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 、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 、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46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47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48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49 、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50、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1.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2.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0.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12.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3.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14.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5.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6.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7.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8.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19.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为什么会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呢?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一、引言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将九年级文言文的部分句子使用平易近人的简体中文表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提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正文1. 《古文观止》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余亦举箚拨秮,躬亲退蚕。

通假字:我也拿起竹篾蒭,亲自退养蚕。

原文:余心既醉,目眩於乎湛冽之水,而笔从颠颉。

通假字:我心神已经陶醉,眼睛眩晕在清冽的水中,笔随着纷乱颠簸。

原文:天生骄子,然性豁达,未尝逞己也。

通假字:生来自诩者,但个性开朗豁达,从未显扬过自我。

2. 《红楼梦》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那里见得一个公子人背著通假字:那里见过一个公子人背着原文:他未免有些小激动,赶紧把嗓子付加上去道:“别吵!别吵!”通假字:他未免有些激动,赶紧放大声音道:“别吵!别吵!”原文:写回来,演一个好好儿受用。

通假字:写回来,演一个好好儿享受。

3. 《水浒传》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白日看不见爹,只好到晚上来守灵。

通假字:白天看不见父亲,只好到晚上来守灵。

原文:尔小儿蒙受尔教未曾出过孤身,尔岂识我人性大恶?通假字:你小孩蒙受了你的教诲从未独立,你难道不知道人性的邪恶?原文:其人虽不及石公胜似陈平。

通假字:这人虽然不及乔石优秀但胜过陈平。

4. 《西游记》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铁扇公主道:“有没有甚么法儿在那妖魔鬼怪老虎面前脱出网来?”通假字:铁扇公主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在那妖魔鬼怪老虎面前逃离网罗?”原文:晦气城隍,不知事关何干,诸公并非晦气城隍的死对头。

通假字:瘟神,不知其中关系如何,诸位并非瘟神的死对头。

原文:看公公三尺童颜,自有盗圣失神之故,却不知迎门一声如山。

通假字:看公公看起来年轻无比,自己却不自量力,不知道打开门的一声轰动如山。

三、结语本文通过使用简体中文表达部分句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九年级文言文的意思。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以下是一些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 案:同“按”,察看,审查。

2. 罢:同“疲”,疲劳,疲乏。

3. 颁:同“斑”,花白。

4. 板:同“版”,木板,竹板。

5. 便:同“扁”,轻车。

6. 裁:同“才”,刚刚。

7. 曾:同“增”,增加。

8. 唱:同“倡”,倡导,发起。

9. 冥:同“溟”,海。

10. 帖:同“贴”,粘贴。

11. 火:同“伙”,伙伴,同伴。

12. 父: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3. 干:同“甘”,甘心,愿意。

14. 函胡:同“含糊”,模糊不清的样子。

15. 华:同“花”,花朵。

16. 画:同“划”,划船。

17. 惠:同“慧”,聪明。

18. 要:同“邀”,邀请。

19. 与:同“屿”,小岛。

20. 亡:同“无”,没有。

21. 唯:同“惟”,只有。

22. 孰:同“熟”,熟悉。

23. 属:同“嘱”,嘱咐。

24. 造:同“燥”,干燥。

25. 知:同“智”,智慧,聪明。

26. 诎:同“屈”,弯曲。

27. 取:同“娶”,娶妻。

28. 舍:同“舍”,放下,丢下。

29. 少:同“稍”,稍微。

30. 田:同“畋”,打猎。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古义] 当中 / 夹杂着 [今义] 当中,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 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 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 “眼睛” 寡 现换用 “少” 足 现换用 “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今异义词
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 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 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必修1
《诗经》两首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名称说法变化。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小知不及大知 (2)零丁孤苦 (3)或师焉,或不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乃瞻衡宇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而征一国者 (8)夙遭闵凶; (9)常在床蓐 (10)云销雨霁 (11)汤之问棘也是已;
(通“智”) (通“伶仃”)
(通“否”)焉
(通“途”) (通“横”) (通“斑”) (而,通“能”)
• 【答案】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 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通假字
1、七年级
七上: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童趣》)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论语>十则》)
尊君在不“不”通“否”。

(《与陈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
满坐寂然“坐”通“座”(《口技》)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两小儿辩日》)
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2、八年级
八上: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
选贤与能“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
八下: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

(《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岳阳楼记》)
3、九年级
九上: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

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隆中对》)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公输盘》)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章》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愚公移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