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资料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于1919年传入东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品种抗性差等原因,锦州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局部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也造成玉米籽粒品质降低。

一、病原菌及生活史玉米丝黑穗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真菌。

该病菌以冬孢子形态越冬造成第二年的传播危害。

冬孢子主要在耕层土壤中越冬,有些冬孢子则会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及玉米秸秆中越冬。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冬孢子可存活2-3年。

夏季,春玉米雌穗吐丝,冬孢子开始陆续成熟,发病的雌雄穗黑粉包成熟破裂散出的黑粉,就是冬孢子。

冬孢子呈黄褐或暗紫颜色,为球形或近球形状,单个体积非常小,直径为10μm左右,冬孢子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在成熟以前经常汇聚成孢子球,被菌丝所组成的薄膜包裹,成熟后孢子球破裂冬孢子分散。

冬孢子萌发所需温度17-32.5℃,适宜温度25℃,氧气缺少时冬孢子不易萌发。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为28℃。

冬孢子萌发最适的酸碱度为弱酸性,中性及偏酸性的条件也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但碱性环境会抑制冬孢子的萌发。

丝黑穗病病原菌有明显的对侵染作物的选择性,侵染玉米的丝黑穗病病原菌不能侵染高粱,但侵染高粱的丝黑穗病病原菌能够侵染玉米,只是侵染力非常弱。

冬孢子在春季萌发后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

玉米播种后,种子在发芽期或出苗期病菌开始侵染,在玉米2-8叶期均可侵染植株。

侵染时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开始侵入玉米,快速扩展到茎部并且沿生长点侵染扩散。

玉米花芽分化时,病菌进入花器原始体侵染雌雄穗,破坏玉米植株的雄花、雌花。

有时菌丝扩展较速度低于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菌丝没能侵入植株生长点,会出现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没有发病的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玉米穗变黑、变腐,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治呢?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原因
1. 病原菌感染: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玉米赤霉菌和玉米赤霉
毒素菌,它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导致玉米
丝黑穗病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湿度、土壤条件等。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3.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
容易感染病原菌,从而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
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和繁殖,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3. 喷洒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喷洒一些有效的农药,如三唑酮、多菌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保持田间
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病原菌感染、环境因素和玉米品种
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洒农药和加强管
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言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探讨,以帮助农民有效预防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

一、病害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高温潮湿的气候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在这样的气候下,真菌病原体更容易在玉米花部定殖和繁殖,导致丝黑化。

2.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黑穗镰刀菌(Gibberella zeae),它以侵染玉米丝部为主要特征。

丝黑穗镰刀菌通过玉米花柱部进入玉米胚胎,破坏具有养分的丝,导致玉米丝变黑。

3.玉米品种:一些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较低,容易感染。

4.土壤条件: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会为丝黑穗镰刀菌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病原菌的繁殖。

5.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丝黑穗镰刀菌的生长繁殖。

二、防治措施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病害防范•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适当空气流通和湿度控制,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2. 合理施肥管理•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植物的自身抗病能力。

•避免氮素过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过量的氮素会导致玉米组织松软,易受病原菌侵染。

3.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巡查:定期巡查玉米田,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便于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对玉米田进行航测,及时获取病害的分布情况,提前预警。

4. 环境调控•架设防雨棚: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架设防雨棚可以减少病菌传播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种植间作物:采取合理的间作措施,如与大豆、甘蓝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从而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防治这种病害,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它的发生原因以及可行的防治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玉米丝黑穗病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其发生机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这篇文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玉米丝黑穗病的特点,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遏制其发展。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1. 天气条件: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发生与大气温度和湿度相关。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从而促使病害的爆发。

2. 环境因素:农田土壤的酸碱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也会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酸性土壤、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特点1. 苗期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苗期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小的黑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且会因病原菌的侵染而导致叶片枯黄、干枯甚至死亡。

2. 成熟期症状:在玉米成熟期,受感染的玉米穗会出现黑色、干枯和扭曲的症状,丝也会变成黑色。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外观,还降低了玉米的品质。

三、有效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抗病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适度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增强玉米的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病害监测与防治:定期巡视玉米田,查找患病植株,及时追踪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受感染的植株,应立即将其移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环境调控:保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促进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5. 农药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遵循使用说明,并在使用后适当的时间内进行农产品安全期控制。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和治疗新办法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和治疗新办法

办法2023-11-06CATALOGUE 目录•玉米丝黑穗病的基本概述•玉米丝黑穗病的传统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的新办法•玉米丝黑穗病的治疗方法•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和治疗建议01玉米丝黑穗病的基本概述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玉米的果穗和雄穗,导致玉米减产和品质下降。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通过带菌的土壤、种子、肥料等途径传播,在玉米幼苗期侵染,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定义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玉米植株的抗病性降低,如品种抗病性不强、土壤中菌源量多、气候条件适宜等。

病菌在土壤中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通过玉米幼苗的表皮或根系侵入,在玉米植株内生长发育并扩展,最终导致玉米果穗和雄穗受害。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果穗和雄穗上,受害果穗变短、变粗,基部膨大,内部充满黑粉状物,顶部稍尖,呈圆锥形。

受害雄穗则变短小或分枝极多,呈簇状,内部充满黑粉。

黑粉散出后残留丝状物,易断。

02玉米丝黑穗病的传统防治方法选择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和深耕及时清除病残体通过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以及在种植前进行深耕,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在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和病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030201使用杀菌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种子处理在种植前使用杀菌剂对土壤进行处理,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土壤处理在玉米生长期间,使用杀菌剂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喷药防治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农药,具有环保、安全、无毒等优点,可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增加有益菌群通过施用有益菌群的微生物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群数量,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03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的新办法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选育抗病品种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选育出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抗性的品种。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培训农民技术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玉米丝黑穗病的识别、预防和治疗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 制病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
玉米种子未经过消毒处理,直接播种,导致病菌随种子进入土壤。
拌种不规范
使用药剂拌种时操作不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
气候条件的影响
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增加。
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病原菌迅速繁殖和传播,增加了侵染机会。
利用拮抗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进行 抑制或杀灭,从而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
0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
土壤中菌源的残留
上一年的玉米残株
上一年的玉米残株未被清理干净,残留的病菌在土壤中越冬 ,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
肥料带菌
使用未经高温发酵的带菌肥料,如秸秆肥、沼渣等,增加了 土壤中病菌的数量。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2023-11-04
目录
• 玉米丝黑穗病概述 •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 •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实践建议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注意事项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未来展望
01
玉米丝黑穗病概述
玉米丝黑穗病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玉米丝黑穗病在玉米种植区广泛分布,特别是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药剂防治
拌种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可以有 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预防病害发生。
VS
喷洒药剂
在玉米抽穗前3~5天,喷洒药剂可以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常用的药剂有萎锈 灵、羟锈宁等。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能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普遍产生,尤以北方春播区,西南丘陵山区和西北灌溉区受害较重。

一样年份田间发病率3%~10%,重病田可达60%~70%。

那么玉米丝黑穗病有哪些症状及发病规律?如何防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症状该病表现在成株期一样是在玉米抽雄吐丝后表现出典型症状:发病植株一样比正常植株稍矮且细。

多数病株雌穗发病较多,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细,近似纺锤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全部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

早期苞叶一样不破裂,黑粉也不外露,后期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二、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粪肥,再次是种子。

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第一侵入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幼芽出土前是病菌侵染的关键阶段。

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

三、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一样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病。

2、调剂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采取地膜覆盖技术。

3、拔除病株和摘除病瘤。

发觉病株、病瘤,尽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减少菌源。

4、公道轮作。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有机肥要充分堆沤发酵。

5、药剂防治。

坚持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最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药剂拌种或选用含防治丝黑穗病药剂包衣的种子。

以上就是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介绍,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重要病害,近年来产生较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种植户们要引发重视,注意视察,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缺失。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3 加 强 田问 管 理 。 由于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属 于 典 型 . 土壤传 播 、系 统侵 染性 病 害 ,所 以,加 强农 业栽 培 231 搞 好 轮作 。按 各 地 块 去年 、前 年 发病 情 况 , .. 以及 当 地种 植 条件 ,合 理 安排 轮 作 期 和种 植 品种 , 病 重 地 块( 株 率 >2%) 种 植 高 抗病 性 品种 ,或 病 O 应 者 与谷 子 、 大 豆 、 薯类 等 作 物 实 行 3年 以上 的轮 作 ; 中等病情 的地块 停种 玉米 1 ,然后 换种 抗病 年
的 斋 茎
原 产 量高, 均可 面 人 耕地 积较少 原因, 等
造 成 不 能 合 理 地 进 行 轮 作 ,导 致 土 壤 中


的 原 逐年 增 尤 是 病品 病 菌 积累 多。 其 感
种连作时,土壤菌量就迅速增加。
, 1 品种 的抗 病 性 存 在 差 异 。在 同一 地 ^ - 3
是 很 理想 ,加 之 农 民对 玉 米 拌种 防病 意 识 较 差 ,
防 块 相同 栽 理 件下, 种的 及 的 培管 条 品 抗
、厶
病 性不 同,其 发病率 有显 著的差 异性 。 口 在 同一 播 种 条 件 下 , 高度 感 病 品 种 病 株

等 不 抗 丝 黑 穗 痫 。连 年 大 面 积 种 植 感 病 品种 是造 成丝 黑穗病 大面 积发 生 的主要 原因 。 1 栽 培 地 理 条 件 差 异 。 同一 品种 及 同一 管 理 水 . 4 平 ,播种 在不 同 的地 块 ,其发病 程度 存在 差异 。
l 播种 过 早 。玉米 丝 黑穗 病属 系 统性 侵 染病 害 , , 5 病 菌| 要侵染 时 问为播 利- 至 3叶 期 ,此 时 的气候 三 后 条件 发生程度 密 切相 关 。土壤 偏千 和气 温偏 低极 利于 该痫 的发 生 。而 易 县的春 季气 候条 件 却经 常 足既 早 义寒 ,特 别 是 2 0 0 0年 以来 ,连 续 出现 持续 r 的 年 份 ,大 多农 民为 确 保 全 苗 而 提 早 播 种 时 f ,仃螳 农 民趁 备 季 壤 墒恃 好 时 ,于 4月 上旬 即 u J 卜 " 始 播 种 ,而 常 播 种 期 应 4川 F ~5月 上 句 『 K J 。: 米播利I 后地 温较 低 ,加 之频 繁 的 出现 倒春 寒 人气 ,导致 玉米 发 芽、 Ⅲ : 1时问过 长 ,仃 的地块 出 苗 时 问 长达 2 5d以上 。 f 于气 温 太 低 ,造 成 幼 苗 } 】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个别年份的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可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

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苗期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

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

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可表现各种症状。

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形,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农民称此病状是:“个头矮、叶子密、下边粗、上边细、叶子暗、颜色绿、身子弯”,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成株期症状玉米成株期病穗上的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黑穗和变态畸形穗。

1、黑穗黑穗病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名为丝黑穗病。

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

2、变态畸形穗是由于雄穗花器变形而不形成雄蕊,其颖片因受病菌刺激而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能因病菌刺激而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长刺的基部略粗,顶端稍细,中央空松,长短不一,由穗基部向上丛生,整个果穗呈畸形。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属,病组织中散出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至暗紫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 μm,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在成熟前常集合成孢子球并由菌丝组成的薄膜所包围,成熟后分散。

冬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25—30℃,适温约为25℃,低于17℃或高32.5℃不能萌发;缺氧时不易萌发。

精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精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精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在玉米抽雄后才表现症状。

病株在雌、雄穗或茎、叶上形成突起的白灰病瘤,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厚垣孢子)落地越冬。

被黑粉污染的种子、肥料也能传播此病,孢子在种子发芽期间侵入芽鞘内,种子播种至出苗时间越长感病越严重。

在春季低温干旱出苗时间长时,更易发病,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适时播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可保温、保湿、吸胀,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健壮。

驱避地下虫害,隔离病毒感染。

也可与种衣剂混用;2.应注意清除病株,集中烧毁,不使用未腐熟有机肥,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500倍液形成一层高分子膜,防止黑粉传播;3.实行分带轮作,减少病菌浸染,增施钾肥提高玉米抗病力;4.如果发现病症及时使用针对性药剂配合新高脂膜一起使用高效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24・

l 部膨 大 ,顶端 小 ,不 吐花 丝 。苞 叶不 易破 ]
块 ,内部 夹杂 丝状 的 寄主 维 管束组 织 。雄 /. \ 穗 受 害 , 花器 变 形 ,颖 片 增长 呈 叶 片状 , J 黑粉 苞 , 多数仍 保 持原 有 的穗形 ,也有 以 主梗为基 础膨 大形 成黑粉 苞 的 ,外 面 包被 白膜 ,膜 破 裂后 ,露 出黑粉 ,黑粉常 黏结成 块 ,不易 分散 。 1 病 原 。玉米 丝 黑穗 病 的 病 原菌 为玉 米 丝 轴 黑 . 2 粉 菌 ,属 于担 子菌 亚 门,冬孢 菌纲 ,黑粉菌 日,轴
主要 危 害 玉米 的果穗 ( 穗 、雄 穗 ) 雌 ,受 害
— —
要侵 染时 期 ,七 叶 期后病 菌不 再侵 染 。侵入后 ,病 菌蔓延 到玉 米生 长椎 ,造 成系 统侵 染 ,并在雌 、雄 无 再侵 染 。发病轻 重 与初侵 菌源 数量 、玉 米 品种 的 过弱 时发 病较 重 。播种 至 出苗期 间 ,土壤 含水 量为 生重 ,晚 春播及 夏 播玉米 为 害较 轻 ;玉米连 作 时间 长 发病较 重 ;沙壤 地 、旱地 墒情 好 的发病轻 ,墒情
化 所 需经 历 的低 温 及 其 时 间 ,我 们 把 小 麦 分 为 冬 性 、 半冬性 或 半春 性 、春 性 几种 类 型 。 一般 来 讲 , 小麦冬 性越 强 ,抗 冻 能力越 好 。春性 品种 在冬 麦 区


般只 能春播 。半冬性 品种 或 半春性 品种 对种 植 区

秸 秆还 田地 块要特 别 注意 播后 镇压 , 以提 高 小

玉米 丝 黑穗病 是 玉米 生产 中的重 要病
菌 为主要 初侵 染来源 。施 用病 株残 体及 未腐 熟 的粪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措施1. 玉米丝黑穗病的概念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丝核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穗部。

病原菌侵入玉米的穗部后,会在玉米丝上产生黑色霉层,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气候因素,如高温多湿的气候容易造成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爆发。

其次是土壤肥力,缺乏某些养分的土壤会增加植株感病的可能性。

另外,作物连作和不合理的密植也会加剧病害的发生。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应对玉米丝黑穗病。

3. 有效防治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首先是合理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的施肥和灌溉,良好的通风透光等,以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其次是选用抗病品种,通过育种提高玉米的抗病性,降低发病风险。

另外,喷施合理的农药也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定期的病害监测和预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个人观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手段,特别是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有必要不断推进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以保障玉米的丰产稳产。

也要引起广大农民对这一病害的高度重视,增强病害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玉米丝黑穗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和减少其发生的。

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大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投入,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的深入探讨,相信你对这一病害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也期待你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玉米丝黑穗病大面积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玉米丝黑穗病大面积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梁北 阴坡 发病 率在 2 4 %, 梁顶 0 . 2 %, 梁南 向阳地 不 发 病 。 由此 可见 , 玉 米 丝黑穗 病 的发 生与 地温 相关 。
防止用带菌秸秆作饲料 , 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料。
5 . 及 时拔 除病 株 . 消灭 菌源

4 3 ・
植 保
土 肥
现代 农 业 2 0 1 4年 2 期
2 . 提 高种 子质 量 。 选 育抗 病 品种 积 极 推 广 对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具 有 良好 抗 性 的 品
种, 是解 决 玉米 丝黑 穗病 为害 最直 接有 效 的方 法 。 3 . 实 行轮 作 重 病地 实行 三 年 以上轮 作 , 可 与大 豆 、 蔬菜 、 马铃 薯、 油 料等 作物 轮作 。
介绍 防治丝黑穗 病 的知识 , 使农 户从 品种 选择 、 种 植方
式、 药剂 防治 、 田间管 理等方 面 全面得 到科 学指 导 。
些 品种 对丝 黑穗 病抗 性 弱 . 如 果 忽略 了种 子处
理, 或虽 然 使 用 了 防治 丝黑 穗 病 的药 剂 , 但 因操 作不
当, 未 按要 求 的剂 量去 拌种 , 都 不能 达 到防治 效果 。 3 . 农 药 质量 问题 在利 益 的驱使 下 , 一些 不 法分子 利 用农 民图便 宜 的心 理 。 擅 自变更 有 效 药 剂成 分 降 低 成 本 , 使 农 民用
4 . 施 用无 菌肥
中生 长慢 ,使 丝黑 穗病 菌侵 染 玉米 的概 率 大大 增加 , 最 终 导致 植株 发病 。实验 表 明 , 4月初 地 温在 1 0 . 2 ℃ 时播 种 发 病 率 在 5 6 %,而 5月 初 地 温 达 到 1 5 . 3 ℃播

浅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浅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浅谈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作者:冯德斌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12期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冷凉地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

它是以土壤传病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平均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70%-8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为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一旦发病往往全株颗粒无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

苗期发病幼苗分蘖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有的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成鞭状。

成株期病株果穗较短,整个果穗变成一个黑粉包。

苞叶破裂散出黑粉。

出穗后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症,在4~5叶上生1~4条黄白条纹;另一种植株茎秆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叶片变硬、上挺如笋状;还有一些二者兼有或6~7片叶显症。

雄穗染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

雌穗染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

偶而侵染叶片,形成长梭状斑,裂开散出黑粉或沿裂口长出丝状物。

病株多矮化,分蘖增多。

二、发病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团散黑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玉米播种后,来自土壤、粪肥和种子上的冬孢子,遇到适宜温、湿度等条件便萌发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幼芽的分生组织,最终形成黑穗。

1、土壤带菌:大部分病田为玉米多年连作,连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

玉米连作,使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日积月累,造成土壤大量带菌。

2、肥料带菌:由于农民对病田的玉米秸秆处理不当,致使肥料带菌。

用带菌的秸秆饲喂牲畜,而丝黑穗病的厚垣孢子经牲畜的肠胃后仍可存活,致使粪肥带菌;用带菌的秸秆沤粪,未经充分腐熟,孢子也仍有活力;秸秆直接还田,虽然提高了土壤肥力,但使病菌随着植株全部还入了田间;病株处理方法不当,有的农户未能及时拔除病株;有的农户拔除的病株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有的农户只注意拔除发病雄穗,而忽视发病的雌穗;有的农户将病株随意放入牛栏。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病害的特点、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特点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穗部。

病害初期,玉米穗上出现黑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黑色的斑块。

严重的病情会导致玉米丝变黑、变干,丧失受精能力,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防治方法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黑穗病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的首要措施。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2. 地力管理: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玉米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3.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注意观察玉米穗部是否出现黑斑,及时进行处理。

4. 清除病残体: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菌在残体上越冬,减少病害的传播。

将病残体集中堆放或深埋,避免病菌再次感染。

5. 合理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湿润或干旱。

过度湿润会增加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而干旱则会降低玉米的抗病能力。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寄生菌、拮抗菌等对病原菌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预防措施1. 种植前消毒: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不连续种植玉米,避免病菌在土壤中长期滞留,减少病害的传播。

3. 防虫害:及时防治与玉米丝黑穗病相关的虫害,如玉米螟、玉米象等。

虫害的存在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缺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浅析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以上。

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防治方法,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先就具体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探讨,以期能有更大的推广。

一、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当雄穗受害,多数病穗仍维持原来的穗形,部分小花受害,花器变形,颖片增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冬孢子)发病重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穗。

病果穗较粗短,基部膨大,不抽花丝,苞叶叶舌长而肥大,大多数除苞叶外全部果穗被破坏变成菌瘿,成熟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寄主的维管束组织呈丝状,故名丝黑穗病。

二、形态特征为害轻的雄穗呈淡褐色,分枝少,无花粉,重则全部或部分被破坏,外面包有白膜,形状粗大,白膜破裂后,露出结团的黑粉,不易飞散。

早期病株多表现为全身症状,植株发育不良,表现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色暗绿,稍窄小伸展不匀,生有黄白色条班;茎弯曲,基部稍粗,分蘖增多,重则甚至早死。

多数病株,前期不表现症状,植株较正常株矮'()*!+,,果穗以上部分显著细弱。

有的病株前期没有异常表现,但抽穗迟。

三、病原病理丝黑穗病菌(-./012345/21062737080)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

此菌厚垣孢子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紫褐色,表面有刺。

孢子群中混有不孕细胞。

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隔的担子,侧生担孢子,担孢子可芽殖产生次生担孢子。

厚垣孢子萌发适温是!&*)'摄氏度,低于'&摄氏度,或高于)!9,摄示度不能萌发。

厚垣孢子从孢子堆中散落后,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秋、冬,春长时间的感温的过程,使其后熟,方可萌发。

探讨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探讨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探讨玉 米黑穗病 的发 生与防治
崔 世 慧 ( 河 南 省获 嘉 县 农 牧 局 4 5 3 8 0 0 )
摘要 :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是 玉 米 生 产 区的 重 要 病 害 之 一 . 随 着 玉 米 感 病 杂 交种 的推 广 . 连 作 玉米 的 增 多 。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呈 加 重 发 生 的趋 势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 要 采 用 以抗 病 品种 为基 础 。 化 学防
5 、, 大 部分病 田为玉米 多年连作 , 连 作年限都在 3年 以 治 为 主 的综 合 措 施 , 农 业 保 健 栽 培 措 施 为 辅 的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上。 玉米连作, 使在土壤 中可存活 2 ~3 年 的玉米丝黑穗病菌 日积 关键词 : 玉米; 病 害; 发生: 防 治 月累 , 造 成土 壤 大 量 带 菌 。长 期 连 作 , 使病害加重 。 玉 米 作 为 主 栽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 哑玉米 , 俗称灰包 、 乌霉 , 在华北 、 作物 , 倒茬 困难 , 病 原菌连年积 累, 遇 到合适的气候 条件 , 就 导致 东北、 华 中、 西南、 华 南和 西北 地 区普 遍 发 生 。 此病 自 1 9 1 9年在 中 发 病 。 国东北首次报道 以来 , 扩 展蔓延很 快, 每年都有不 同程度发生 。 从 5 . 2 肥 料 带 菌 中 国来看 , 以北 方春玉米 区、 西 南丘陵 山地 玉米区和西 北玉米 区 部分农 民对发生病害的玉米秸秆处理不 当,致使肥料带菌 。 发病较重 。一般年份发病率在 2 % ~8 % , 个 别地 块达 6 0 %  ̄7 0 % , 损 用带菌 的秸秆作饲料 ,丝黑穗病原菌经牲畜 的肠 胃后仍可存 活, 失惨重 。2 0世纪 8 0年代 , 玉米丝黑穗病 已基本得到控制 , 但仍是 致使粪肥带菌 ; 用 带菌 的秸秆沤 粪, 未经充分腐熟 , 病原菌也仍有 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 活力 ; 秸 秆直 接 还 田 , 虽 然 提 高 了土 壤 肥 力 , 但 使 病 菌 随 着 植 株 全 l 、 病状 部 还 入 了 田问 。 主要 侵害玉米 雌穗 和雄 穗。一般 在 出穗后显症 , 但有些 自交 5 . 3 病 株 处 理 方 法 不 当 拔除病株 不及 时; 拔 除的病 株随意堆放 在 田间地 头; 个 别农 系在苗期 显症 , 在4 ~5叶上生 1 ~4条黄 白条纹 ; 另一 种植株 茎 秆下粗上细 , 叶色 暗绿 , 叶片变硬 、 上挺 如笋状 ; 还有 一些二者 兼 户只注 意拔除发病雄穗 , 却 忽视发病 的雌穗 ; 有 的农户将病 株随 有或 6 ~7片 叶显 症 。 雄穗染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 ; 有 的 花 意放入牛栏 , 这些 做法 增加了田间菌源量 。 器变 形增生, 颖片增 多、 延长; 有 的部分花序 被害 , 雄花 变成黑粉 。 5 . 4品种抗病性低 目前 生 产 上 高 抗 黑 穗 病 的 品 种 很 少 , 连 年 大 面 积 种 植 感 病 品 雌穗染病较 健穗短 , 下部膨 大顶部较 尖 , 整 个 果 穗 变 成 一 团 黑 褐 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 有 的增 生 , 变成绿色 枝状物 ; 有 种 是 造 成 丝 黑 穗 病 大 发 生 的主 要 原 因 。 的苞叶变狭小 , 簇 生畸形 , 黑粉极少 。偶而侵染 叶片, 形成 长梭状 5 . 5 气 候条 件 斑, 裂 开散 出黑粉或沿裂 口长 出丝状物 。病株 多矮化 , 分蘖增多 。 是近年冬季呈暖冬气候, 非常有利 于病原菌越冬 。二是播 种期低温 , 土壤 干旱 , 种子在土 壤中存 留时间长, 玉米 出苗慢 , 造 2 、 病 原 菌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的病 原 菌 为 丝 轴 团 散 黑 粉 菌 。属 于 担 子 菌 亚 成病 原侵染机会增 多 , 加 之近年 5月上 旬气温异常偏 高 , 降水稀 少, 有利 于病 菌 发 育侵 入 , 使得发病较重。 门, 冬孢菌纲 , 黑 粉 菌 目, 轴 黑 粉 菌属 。 3 、 侵 染 途 径 5 . 6防 治措 施 不 力 组织领 导不到位 , 技术服 务不及时 , 未能及 早发现和 解决生 玉米丝 黑穗病 的病 原茵的侵染 途径主要 以冬孢 子侵入土 壤 中或、 混入肥料 或粘 附在种子上进行越冬 。病害首次侵 染主要是 产 中存在 的问题 , 从而造成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 。忽视药剂拌 通过带菌的土壤 , 病 害也可通 过带菌种 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 由于 种 。 由于农 民不掌握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 不做种子处理 , 白籽下 玉米生长锥生长较快 , 菌丝扩展较慢 , 未 能进 入植 株 茎 部 生 长 点 , 地, 给病菌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有 拌 种 药 剂 不 对 路 , 多 是 防 治 苗期病害的药剂, 对 丝 黑 穗 病 菌 防 治 效 果较 差 , 导 致 发 造 成 部 分 病 株 只 在 雌 穗 发 病 而 雄 穗 无 病 的现 象 。 幼 苗 期 侵 入 是 系 地 下 害 虫 、 统侵染病害 。玉米播后发芽时 , 从玉米 的 白尖期至 4叶期都可侵 病 。 6 、 防 治 措 施 入, 随玉米 植株生长发 育, 进 入花芽和 穗部 , 形成大量 黑粉 , 成为 丝黑穗 , 产 生大 量冬孢 子越冬 。玉 米连作时 间长及早播玉 米发病 6 . 1 选用抗 病品种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 的主要措施是 以抗病 品种为主, 各级技 术 较重 ; 高寒冷凉地块易染病。 4 、 发 病 规 律 部 门要做好 品种筛选推荐工作 , 对多年证明不抗病的 品种要坚 决 病菌 以冬孢子散落于土壤 中、 混入牲畜粪便或 附着于种子表 淘汰 。 面形式越冬 , 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 该病 的发 生以土壤传病 为主 , 6 . 2农 业 措 施 精耕细作 , 适时抢墒 播种或薄膜覆 盖 , 促 进早 出苗 、 出壮 苗 ; 冬孢子在土壤 中可存活 3 年左右 , 土壤 中结块 的冬孢 子 比分散 的 存活时 间长 。 用病株残体或带菌的土沤粪未经腐熟或用带菌 的病 田间发现病株在未 散苞前及 时拔 除病穗并集 中销毁 。 6 . 3轮 作 倒 茬 株喂养牲畜 , 均会造成粪肥带菌, 而施用这些 带菌的粪肥 , 引起玉 米 发 病 的几 率 会 大 大 增 加 。种 子 表 面 虽 带菌 量 不 多 , 但 仍 是 病 害 对发病严 重的地块 必须进行轮作倒 茬, 实行大豆 、 玉米 、 高 减少发病机率 。 远 距 传 播 的重 要 途 径 。 从 玉 米 种 子 萌 发 开 始 到 5叶 期 前 是 玉 米 受 粱 等作 物 进 行 轮 作 , 侵染 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 幼芽至 3叶期 以前最 易侵染 , 5叶期后 6 . 4药 剂 处 理 选用对丝 黑穗病 防效好 的立 克秀 、 速保利等农药拌种 。具 体 受侵染很少 , 或不再侵染 。 侵 染 部位 为胚 芽鞘 、 幼 根 颈 以下 部 位 及 1 0公斤 玉米种 子用 2 % 立 克秀 湿拌种 剂 3 0克或 2 % 速保 利 根部 。 病菌侵入后 , 蔓延在 生长 锥的基部分生组织中, 花芽开始分 用法 : 0  ̄2 5克拌种, 病害严重地区可适 当增加药量 。 化 时, 菌丝 向上蔓延进入花蕾原始体 , 有 叫生长锥生长较快 , 病菌 可湿 性粉剂 2 蔓延较慢 , 未能进八雄花序 , 而 只在 果穗 上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 ,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 的饲料来源 , 作为 国内种 植面积最 广的经济 、 粮食作物 , 以其 高产 、 种植 区域广泛 、 用途 多样 等特点被广 大种植 户所 青睐 ,而在农 户种植过程 中因对 部分病虫害不慎 了解 , 无法做到积极预 防与治疗 , 造成 了减产 或玉米质量降低等 现象 , 对农户 的经济也造成 了一定 的损 失 , 在此 ,笔 者 将 对 玉 米 种 植 过 程 中 常见 的 黑 穗 病 的 发 生 原 因及 防治方法进行详 细介绍 ,以供广 大农 户和农业工作者们作为 参考依据 。
着性。
2 传 播途径 和发 病条 件
病菌 在土壤 、 粪肥或种子上越冬 , 成 为翌年初侵染源。种 子带 菌是远距 离传播 的主要 途径 。厚垣 孢 子在土 壤 中存 活 2 — 3年 。 幼 苗 期 侵 入 是 系 统 侵染 病 害 。 玉 米 播后 发 芽 时 , 越 冬 的厚 垣孢 子也 开 始 发 芽 , 从 玉 米 的 白尖 期 至 4叶期 都 可 侵 入 , 并 到达生长点 , 随玉米植 株生长发育 , 进 入花芽 和穗 部 , 形成 大量 黑粉 , 成为丝黑穗 , 产生 大量 冬孢 子越 冬。玉米连作时间 长及早播 玉米发病较重 ;高寒冷 凉地 块易发病 。沙壤地发病 轻。旱地墒情好 的发病轻 ; 墒情差 的发病重 。侵染温 限 1 5 — 3 5 ℃ ,适 宜侵染温度 2 O 一3 O ℃, 2 5 ℃最适 。 %不 利 其 发 病 。
( 百担 1 5 %干拌种剂 ) 或 1 5 %ws ( 可湿性拌种剂 ) 。 种子 1 0 0千 克用有 效成 分 6 0克 ,即 1 5 %的商 品量 4 0 0克 。3 )烯 唑酮 ( d i n i c o n a z o l e 、 速保利 、 ¥ 3 3 0 8 一L ) 为1 2 . 5 剂型 2 4 0— 4 0 0克 。 种 子处理方法 除了干拌种剂 型可用拌种器直接拌种外 ,其它可 湿粉剂均以湿润拌种为宜 , 即将药剂加入按种子重量的 4 %水 中, 调配成药液拌种 。也可稀米汤代替水 , 调制药液以增加粘
情况, 分 别 选 用 下 列 药剂 进 行 种 子 处 理 : 1 ) 三 唑酮 ( t r i a d i me f o n ) 种子 1 0 0千 克 用 商 品 药 量 3 2 0— 4 0 0 可。 2 ) 三唑醇 ( t r i a d i m e n o l 、 B a t a n 、 羟锈 宁 ) 有 B A Y T A N 1 5 D S
品种中 , 应搞好多种抗原的合理搭配 , 防止 品种单一化带来的 病菌小种或其它病害 。 3 . 2 药剂 拌种 , 在 7 0年代 后期 , 残效 期长 、 内吸性 强的 三唑类 杀菌剂 的投产 ,为种子处理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提供 了 可 能 性 。 目前 先 后 在 生 产 上 推 广应 用 的药 剂 有 三 唑 酮 ( 粉 锈 宁) 、 三唑醇 ( 羟锈宁 ) 以及 烯 唑 酮 ( 速保利 ) 等, 可 以根 据 当 地
3 . 3 改进 栽培措施 , 玉米丝 黑穗病 主要 是土壤 、 粪 肥传 病, 土 壤 中病 菌 厚垣 孢 子 积 累越 多 发 病 越重 。 因地 制 宜 采 取栽 培措施 ,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 并尽量 减少侵染来 源 , 可 以减 轻 发病 。这些栽培措施对某些 当地无高抗 品种或又无药剂拌种 的边 远 山 区尤 为 重 要 。 1 ) 控制菌源 , 重病地块实行 大面积轮作 ; 秋季深 翻土壤 , 将病残组织深埋土 中; 施 用不 带病 残组织 的净粪作基肥 , 减少 土壤 中的侵染源 。 间苗定苗时选用大苗壮苗 , 剔除病弱苗和畸 形 苗 ;出穗 后 割 除 病 雄 穗 和 病 果 穗 装 塑 料 袋 内 ,带 出 田间 深 埋, 防 止 厚 垣 孢 子在 土壤 中扩 散 与 积 累 。 这些 措 施 对 减 少 当 年
1 病 原特 性
S p h a c e l o t h e c a r e i l i a n a ( K u h n ) C l i n t . 属真菌 担子 菌亚 门 , 黑 粉菌 目, 轴黑粉菌属 , 丝轴黑粉菌 。 冬 孢 子 黄 褐 色 至赤 褐 色 , 球 形或近球形 , 直径 9 —1 4微米 , 表面有刺 ; 冬孢 子间混有 无色 不孕细胞 , 直径 7—1 6微米 ; 冬孢 子在成熟前集合成孢子球并 有 菌 丝 组 成 的 薄膜 所 包 围 , 成熟后分散 ; 冬 孢 子 萌 发 产 生 4个 细 胞 的担 子 , 侧 生担孢子 ; 担孢子 无色 , 单 胞 椭 圆形 , 直 径 7— 1 5微 米 , 担 子 孢 又 可 芽 生 次 生 担 子 孢 子 。冬 孢 子 萌 发 适 温 为 2 7—3 1 ℃, 低于 1 7 ℃或 高 于 3 2 . 5 ℃不 能 萌 发 。在 缺 氧 时 不 能 萌发 。冬孢子萌发率 与成熟 度有关 , 外部孢子早成熟 , 萌发率 高。 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 侵染 玉米 的专化型不侵染高 梁, 侵染高梁的专化型虽能侵染玉米 , 但侵 染能力很低 。病菌 以冬 孢 子 在土 壤 或 粪 肥 或 沾 附在 种 子 表 面 越 冬 。冬 孢 子 在 土 壤 中 能存 活 2 —3年 以 上 。病 害无 再 次 侵 染 。
| 挚
浅 析 玉米 黑穗 病 的发 生原 因及 防治 方 法
姜 国 强
摘要 : 王米黑穗病 又称 黑粉病 、 瘤 黑粉病, 俗 称乌霉, 玉米 丝黑穗病 又称哑 玉米。是我 国春 玉米区重要病 害。 在 华北、 东北、 华 中、 西南、 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 生。
关键词 : 玉米 ; 黑穗 病 ; 病 害; 症状 ; 特性 ; 种植 ; 药剂 ; 防 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