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复习题汇总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0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直觉性的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_前言语阶段__”。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一来确定,还应该根据一--和-------来选择。
7.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8.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3.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4.“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5.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6.“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8.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9.语言学习的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差异。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 250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精选)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形式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用技能三方面综合考虑2、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的特点:社会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实践性、不平衡性3、语用能力: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活动教育观5、学前儿童活动教育观:①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②通过多种语言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形式的发展③要注意发挥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殊性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教育主体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7、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①遗传素质(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②语言环境③语言教育④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 9、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10、影响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速率的因素不同性别、缺乏聆听语言的机会、缺乏表达训练的机会11、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内涵①满足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②创设幼儿开放而平等的语言学习环境③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12、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目13、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谈话活动、讲话活动、语言教育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14、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原则①充分了解幼儿语言状况的原则②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围绕语言教育目标原则③围绕语言不同领域活动因素相会渗透原则④语言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为活动的过程的实施留有余地15、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步骤:活动名称、幼儿情况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16、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①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②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③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示范不能限制幼儿的思维、注意运用隐形示范、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第二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1、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㈠环境理论的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两种信号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①模仿说-阿尔波特②强化说③中介说-斯塔茨㈡先天决定理论①LAD理论(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②自然成熟说-论内伯格㈢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①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②社会相互作用论-布鲁纳、鲁利亚、班杜拉③社会交往说-鲁纳、贝茨2、0-3岁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①言语行为原则②略前性原则③扩充原则④语境匹配原则⑤良好原型原则⑥迁移性原则⑦容错原则⑧无察觉原则3、幼儿语音教育的内容①培养幼儿准确的听音能力②教会幼儿正确发音③教会幼儿按照普通话的声调讲话④培养幼儿的言语表情⑤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修养4、幼儿词汇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的词汇、教幼儿理解词的意义、教幼儿正确的用词5、幼儿积累的词汇:消极词汇、积极词汇6、词汇教育的具体途径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词汇②通过观察丰富幼儿的词汇③运用教学游戏(智力游戏)进行词语练习④运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词汇教育⑤通过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进行词汇教育第三章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教育性、文学性、浅易性、趣味性3、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的特点①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培养婴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浓厚兴趣②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③利用各种途径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④让幼儿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机构第一层次:学习文学作品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5、学前儿童故事的选材要点①主体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②情节具体生动有趣,有起伏,按一般顺序记述③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易于学前儿童理解、喜欢④故事要有针对性⑤故事要有利于训练学前儿童创新思维,留给学前儿童想象的空间 6、学前儿童故事活动过程设计①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故事②教师生动有感情地第二遍讲述故事③理解故事(描述性、思考性、假设性三层次提问方式)④围绕故事开展系列创造性语言活动7、学前儿童故事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指导要点p47(1)利用多种形式积累学前儿童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2)教师讲述故事语言要规范、完整、生动形象;(3)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围绕故事主题开展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充分调动学前儿童各种感官,采用视、听、做结合法,发展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4)学前儿童故事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儿童理解、体验作品,所以三层次的提问设计应准确、恰当;(5)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为主,教师应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多给学前儿童自我感知体验、大胆想象和表述的机会。
2023-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8)
2023-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8)2023-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8)盗传必究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语言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
(×)2.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3.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4.有关幼儿词类掌握的研究表明,幼儿先掌握实词。
(√)5.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6.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7.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
(×)8.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9.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
(√)10.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11.表演法是指教师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
(×)12.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13.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14.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15.用实物或直观教具是谈话情境的创设的常见方式之一。
(√)1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日常生活中的讲述、有计划的讲述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三种。
(×)17.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18.“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电大考试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附答案
《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A.语法B.词汇C.句子D.语音D()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结构强调“结构先于语言”语言结构是发生性的它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A.行为主义B.先天论C.认知相互作用论D.社会相互作用论C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A.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B.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C.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D.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语言运用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二是()。
A.语言情境B.语言形式C.语言内容D.语言规则A在幼儿教育机构中( )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
A.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 B.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 C.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 D.集体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B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目标的是()。
A.检查或鉴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或判断达成情况B.及时让教师明确、发现现实与预定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C.帮助教师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革措施D.检查教师的工作以进行适当的奖罚D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 B.书写的技能 C.纠错能力 D.辨字能力A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B.前图书阅读经验C.前绘画经验D.前文字辨认经验B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B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C.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学科知识D.学科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A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规范去学习()A.自由语言B.规范语言C.书面语言D.口头语言B所谓( ),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南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南》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选择题1.()是人们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能够理解不同句子的含义。
A.语言运用B.语言形式C.语言内容D.语言能力2.“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的习性学家()对动物的“印刻现象”进行研究后提出,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习得某种能力的时期。
A.格塞尔B.劳伦兹C.蒙台梭利D.华生3.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将关键期称为“敏感期”,认为在敏感期中幼儿最容易吸收外界环境中的事物,发展某种心理能力。
A.格塞尔B.劳伦兹C.蒙台梭利D.华生4.以()和勒内伯格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发展先天论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过程,是人类基因自然展开的结果。
A.阿尔伯特B.布鲁纳C.斯金纳D.乔姆斯基5.以阿尔伯特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认为语言是在环境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童通过模仿他人的话语和运用来学习语言。
A.认知主义者B.结构主义者C.行为主义者D.人文主义者6.以布鲁纳和()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交互作用论者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和发展的,儿童从一出生就有着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期待说话。
A.阿尔伯特B.班杜拉C.斯金纳D.乔姆斯基二、判断题1.语言是以语音或符号形象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组织多样化的语言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
(√)4.6岁“狼孩”在被解救时未能发展出人类的语言,但通过后天训练,“狼孩”可以再获得人类的语言,具有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
(×)5.“双语”在教育中指的是两种语言同等重要、共同使用的语言环境,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上表现为能同时产生和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国家开发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
国家开发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3.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4.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的语言能力。
(√)5.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6.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
(√)7.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8.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9.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10.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11.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12.视听讲做结合法中,“视”、“听”要为“讲”、“做”服务,在“讲”、“做”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3.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14.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15.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
(×)1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17.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1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题
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
S 实物讲 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 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X )
S 示范模 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 一般不需要孩子创新。× ??
S 示范模 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 习模仿的榜样, 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
H 行动研 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随着研究与 实践的进程逐步加以调整。( X )
H 后天环 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J 集合哨 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
J 讲述的 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 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
基础之上。√
J 讲述活 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 J 教师在 创设谈话情境时, 应多用摆设, 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启发
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X )
S 双语学 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 √) S 思维活 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
言而单独进行。√
T 他人评 价法客观性强、可信度较高,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 与推广,所以应频繁进行。× ??
T 谈话活 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 的特别途径。× ??
Y 语言角 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认读 汉字或练习运笔。× ??
Y 语言教 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
??
Y 语言能 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 ??
Y 语言是 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 ?? Y 语言是 先天遗传的, 生理上正常的孩子, 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 X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语言是人类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能够开启孩子的智力潜力和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知识点,并给出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形状与颜色1. 请问下面哪个是圆形的?A. 正方形B. 矩形C. 圆形D. 三角形答案:C. 圆形2. 下面哪个是红色的?A. 蓝色的B. 绿色的C. 黄色的D. 红色的答案:D. 红色的二、动物与声音1. 请问下面哪个动物会“汪汪汪”叫?A. 猫B. 鸟C. 狗D. 鱼答案:C. 狗2. 下面哪个动物会“喵喵喵”叫?A. 香蕉B. 鸟C. 猫D. 狼三、字母与发音1. 下列字母中,哪个字母的发音与其他三个不同?A. AB. BC. CD. D答案:B. B2. 下列字母中,哪个字母的发音与其他三个相同?A. MB. NC. OD. P答案:A. M四、衣物与季节1. 下面哪个季节适合穿外套?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D. 冬天2. 下面哪个是夏季常穿的衣物?A. 大衣B. 毛衣C. T恤D. 棉衣答案:C. T恤五、数字与数量1. 下面哪个数字是最大的?A. 1B. 5C. 3D. 22. 下面哪个数字是最小的?A. 10B. 8C. 6D. 2答案:D. 2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基本的形状、颜色、动物、声音、字母、发音、衣物、季节、数字和数量等方面的知识。
语言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方法。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观察环境、玩耍游戏、阅读绘本等方式,帮助孩子巩固和扩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除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础知识,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唱歌跳舞等方式,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为孩子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资料之简答题(2).doc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资料之简答题(2): 复习资料(1620)14.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了共读活动?(1)选择适龄的读物;(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5 )善用故事录咅带;(6)釆用多种参与形式。
15.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胡和早期阅读四个方而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冃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H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只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冇。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Z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
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晶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
利用图1$、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16.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冃标应遵循哪些原则?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牛决定性影响。
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A.语法B.词汇C.句子D.语音答案: D2.()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结构,强调“结构先于语言”,语言结构是发生性的,它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A.行为主义B.先天论C.认知相互作用论D.社会相互作用论答案: C3.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A.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B.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C.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D.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 A4.语言运用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二是()。
A.语言情境B.语言形式C.语言内容D.语言规则答案: A5.在幼儿教育机构中,()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
A.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B.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C.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D.集体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答案: B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目标的是()。
A.检查或鉴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或判断达成情况B.及时让教师明确、发现现实与预定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C.帮助教师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革措施D.检查教师的工作以进行适当的奖罚答案: D7.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B.书写的技能C.纠错能力D.辨字能力答案: A8.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B.前图书阅读经验C.前绘画经验D.前文字辨认经验答案: B9.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答案: B10.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题.doc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题判断题“××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 XX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X )“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X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X )“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 X)“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就可以自己阅读。
(X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0— 3 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B 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物化现象。
( X)B 表演法是指教师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 X )C 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C 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
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C 出生 21 天— 5 个月的婴儿,有大量“玩弄”声音的现象,此阶段为非自控音阶段。
×??C 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C 词汇量是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
√C 词汇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儿童智力水平较高,词汇量就越丰富。
√D 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按拼音排序)一、填空1.(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3.(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4.(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5.(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6.(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7.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三种。
8.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______单词句(独词句) _阶段,然后进人(双词句)阶段,再进人(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9.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复述和朗诵)、(表演)、(创编)。
10.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11.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2.符号的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人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任意性强制性)。
13.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14.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有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
15.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1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17.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8.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19.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0.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21.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第二(用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第三(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
2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2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2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
2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2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27.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____前书写)_以及_____外语)_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28.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言)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语发生)阶段。
29.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0.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单音发声_____、___音节发声________和_____前词语发声______。
31.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亲子共读)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32.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______,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_____。
33.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订。
34.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6.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37.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
38.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39.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40.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二、判断1.“××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2.“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3.“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4.“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5.“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了三个特性:经验性、新奇性、趣味性。
√6.“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7.“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8.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9.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10.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
×11.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
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12.出生21 天5 个月的婴儿,有大量" 玩弄"声音的现象,此阶段为非自控音阶段。
×13.词汇量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
√14.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15.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16.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17.儿童的生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整合的基点。
√18.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9.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20.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21.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
×22.分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23.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24.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25.根据评价材料的不同,对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
×26.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27.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28.间接信息评价法是指利用录像、录音、照片或者文本式的活动实况笔录、教育手记等信息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29.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30.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
√31.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32.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
×33.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34.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35.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36.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
( √)37.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38.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39.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40.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41.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42.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43.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44.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
√45.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46.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47.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48.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49.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50.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51.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52.为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