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课件-2018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考点复习课件2

合集下载

赢在高考2018高中生物一轮参考课件:3-2 细胞的能量“

赢在高考2018高中生物一轮参考课件:3-2 细胞的能量“
但不能用于 ADP合成ATP。 C
C.乙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能量2可以来自蛋白质水解
解析
答案
-1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4.ATP合成酶是细胞中常见的蛋白质,它由两部分组成,F0为嵌入 生物膜的疏水端,F1为生物膜外的亲水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1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能磷酸键中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叶绿体
ATP 的水解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由表可以看出,ATP的合成和ATP的水解在所需的酶、能量来源、 能量去路和反应场所方面不尽相同,因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不是 (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
-3一 二
巧学妙记 直接能源ATP,五种元素来组成; 腺苷磷酸高能键,易断重建行功能。 4.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
ATP
ADP+Pi+能量
5.ATP的来源 (1)动物和人: 细胞呼吸 。 (2)绿色植物: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4一 二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1)过程
-5一 二
图1
图2
-1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A.图1中X表示含氮碱基,若X为鸟嘌呤,则可表示G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 化学能 C.UTP、G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直接由物质氧化获能产生 的 D.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 关闭
图1中X表示含氮碱基,若X为A,则表示ATP;若X为G,则表示GTP;若X为U,
(2)反应式: 量 。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

学法大视野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12-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学法大视野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12-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顺序
数目 排列
2.染色体数目变异
配子
受精卵
受精卵
3.单倍体、多倍体的判断技巧
单倍体
4.生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判断正误 (1)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 ,是有利变异 (2014·江苏高考,7A)(× ) (2)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2014·江苏高考,7B)(× )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 ,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2014·江苏高考,7C)( × )
2.育种方法归纳
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项目 发生 时期
产生 原因
应用
基因突变
①有丝分裂间期 ②减Ⅰ分裂前的间期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
基因结构的改变 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①减Ⅰ分裂后期 ②减Ⅰ分裂前期
交叉互换、自由组合 ↓
基因重新组合
杂交育种
2.“三看法”判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一看亲子代基因型 ①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 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 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二看细胞分裂方式 ①如果是有丝分裂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 果。 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发生了基 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的类型
(1)自由组合型 ①发生时间:减Ⅰ后 ②重组类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③图示
(2)交叉互换型 ①发生时间:减Ⅰ前期 ②重组类型: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导致同一 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 ③图示

备考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课时2考点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生物膜系统

备考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课时2考点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生物膜系统

第2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课时2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考点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生物膜系统1.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醒(1)生物膜系统是针对细胞而言的,不是生物体内的全部膜结构,如口腔黏膜、胃黏膜等属于体内的“膜结构”,但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2)原核生物、病毒等无生物膜系统。

(3)类囊体膜、囊泡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

2.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1)结构和组分基本相似(2)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如图所示:(3)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为例)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和部分激素3.模型构建,理解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基础自测1.生物膜系统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

(×)2.生物膜之间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3.CO2的固定、水的光解、蛋白质的加工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4.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和核膜组成。

(×)5.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细胞膜蛋白运输的途径可能是: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6.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要用荧光标记法。

(×)7.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会发生动态变化。

(√)8.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都通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9.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10.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具有不同的分子组成[2022河北,T2D]。

(×)11.参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2021海南,T2C]。

(×)情境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都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都对细胞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中的酶只能在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内部发挥作用,这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将细胞分隔成若干个小的区室,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附录:生物学四大基本观点 (共12张PPT)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附录:生物学四大基本观点 (共12张PPT)

(4)组织、器官、系统、种群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结构特点是与其繁殖和基因自由交流的功能相 适应的;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也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单位, 它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是与其繁殖功能密切相关。 (5)群落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6)生态系统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组成, 还包括它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这些结构是与其三方面的 功能相适应的。这三方面的基本功能是指: 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三 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适应的观点 例如,根吸收的水分可以用于光合作用和有关的代谢活动,就可以保证植物 体整体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没有根吸收水分,也就没有了植物体的整 体的代谢活动的顺利进行,反过来,植物根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要靠叶的 光合作用合成,还要通过茎的运输才能到达根部被根利用,才能保证根的正 常生命活动,这就体现了植物的根与植物体的整体之间是相适应的。再如, 如果将植物的树皮进行环剥,破坏了茎的运输功能,植物体就要面临死亡;
(2)亚显微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细胞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均是与功能相适应的。如内质网膜在细胞中的广泛分 布是与其功能适应的;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是与其有氧呼吸的功能相适应 的;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是与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的,叶绿体的类 囊体薄膜上分布有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各种酶,可以吸收光能保证光反应 的进行,基质中存在着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可以使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3)显微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与功能也是相适应 的。例如各种分泌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肌肉细胞含有大量的 线粒体;再如神经元的结构与它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是相适应 的。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端 (即感觉神经末梢 )可以感受刺激,并可以向轴突 构成的运动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还与髓鞘细胞的功能有 关,它可以起到绝缘的功能,避免神经纤维之间的相互干扰。红细胞的形态 结构是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的。首先从数量来看,血细胞中它的数量 最多,能输送大量的氧气。从形态上来看,两面凹的圆饼状使它的表面积增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二)
生产者同化量464.6
3)要点突破,为什么一般不超过5 个营养级?
①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③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 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同化量 = 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 +
呼吸消耗的 + 分解者利用的 +未被利用能量
二、能量传递中的极值计算
1. 食物链中有关计算
在食物链中,若题干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
已知 较低营养级
未知
①求“最多”,则按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10%流动
①求“最多”,则按1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2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
已知
例:在下图的食物链中,A增重1kg,C最少增重多少,最多增重多少?若已知为C增重1kg,求消耗
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4)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 5)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者
呼吸作用
1)每一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去路是有差别的。 2)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途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主要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注意:也流向分解者 4)生态系统能量的散失:通过所有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变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精讲复习课件:小专题三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及其拓展 (共24张PPT)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精讲复习课件:小专题三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及其拓展 (共24张PPT)

膜外,B 错误;当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
进出速率相等,但是此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并不相等,漏 斗内是稀释了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所以液面静止时鱼 鳔膜内溶液浓度>膜外,C 错误;鱼鳔膜能让水分子通过,不 允许蔗糖分子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 一种半透膜,D 正确。 答案:D
【针对训练】
1.(2016 年江苏南通一模改编)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实验 装置探究鱼鳔膜的通透性。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等高,实 验中观察到漏斗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增大 B.水分子只能由鱼鳔膜外进入膜内
C.液面静止时,鱼鳔膜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针对训练】
3.观察在 0.3 g/mL 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
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B.洋葱央液泡失水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处于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会因失
水而导致原生质层收缩,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故 A 错误;洋葱表皮细胞处于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 质壁分离,证明洋葱表皮细胞为活细胞,故 B 正确;质壁分离 过程中,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中央液泡失 水,故 C 错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故 D 错误。 答案:B
D.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
解析: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蔗糖分 子不能通过。当鱼鳔膜袋里面装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时,水 分子进入鱼鳔膜的速度比出来的速度快,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会 上升;随着液面的上升,蔗糖溶液对鱼鳔膜的压力增大,会阻 止水分子进入,液面上升的速度会逐渐下降,直至不再上升, A 错误;水分子可以由鱼鳔膜外进入膜内,也可以由膜内进入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广西专)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广西专)
答案:D
例2 (2011·江苏)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 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 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 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 成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有关 知识。细胞核内具有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功 能的物质是D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 所,蛋白质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由于线粒线内膜的功能比外膜更复杂,并分 布着多种蛋白质类的酶,所以内膜上蛋白质 的含量要远大于外膜;人体细胞中的高尔基 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动 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 体有关。答案:C
功能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动、 植物 细胞
单 层
蛋白质: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
运输、 形成有关;与植物
加工
细胞壁形成有关
膜 多种水解酶,分解多种物质
(细胞“酶仓库”消化系统)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 “装配机器”)
中心体
动物 细胞、
无膜
低等
植物
细胞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2.细胞器的分类

动植物都有的细胞器
(3)载体的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
①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它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 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也不 同;
②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 的某物质的载体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 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要点2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各种细胞器比较
3.细胞结构图像的辨别
(1)显微、亚显微结构图像的判断
①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 图 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像 ②未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普通 中 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高三生物讲评课课件ppt

高三生物讲评课课件ppt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反馈,对学生进 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 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05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计划制定
制定长期计划
调整计划
根据高考要求和学科特点,制定长期 学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和任务。
根据学习进度和效果,适时调整学习 计划,以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分解短期计划
将长期计划分解为短期计划,如每周 或每日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更好地执 行和完成学习目标。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传递给下一代,并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表达为蛋白质,进而影 响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适 应性和生存策略,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
生物进化的证据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 。
寻求帮助
遇到学习困难时,积极寻求老师、同学或家长的 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4
模拟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
01
02
03
知识点覆盖
分析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确保知识点覆盖全面,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难度评估
对试题难度进行评估,了 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 遇到的困难。
题目类型
对试题类型进行分析,包 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 题等,以便于针对性地讲 解。
答案解析
详细解答
对每道试题进行详细的解 答,包括解题思路、方法 、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 解题过程。
02
讲评练习题
解题思路分析

高考生物第一轮高频考点复习课件: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共50张PPT)

高考生物第一轮高频考点复习课件: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共50张PPT)

2.(2011·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属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是在细胞外进行的;细胞代谢所产生的CO2、尿素等终产物需经 内环境再由相应器官排出体外,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 突触间隙,即组织液,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组织液、血浆和 淋巴三者的关系为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处于渗透平衡;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 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④O2 、CO2 进出细胞都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 低浓度,所以O2浓度最高的部位应为肺泡,依次是毛 细血管内血浆、组织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浓度 最低,O2 在此被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还原 产生水,一共穿过了11层膜(肺泡2、毛细血管壁4、 红细胞2、组织细胞1、线粒体2);CO2 的浓度情况正 好相反,线粒体中浓度最高,肺泡中最低,一共穿过 9层膜(O2需进出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而CO2 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的方式运输)。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一、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 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友情提醒】1.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 只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 基酸、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
1.内环境及其成分之间关系如图
(1)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淋巴和血浆,其他细胞(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 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深化突破
2.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 (1)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曝晒,质量减轻→自由水散失,代谢减弱。 (2)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大部分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 理活性。 (3)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大部分结 合水。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大部分结合水的细胞丧失生理活性。
2.如图甲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乙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 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甲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甲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 最多的元素为图乙中的b
深化突破
C.图乙的正常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 物有关 D.若图甲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 为C、H、O、N
深化突破
考向1 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含量 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作用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 元素 B.组成各种化合物中的化学元素都有C,故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不同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D.占人体细胞干重和鲜重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O
2.细胞中的无机盐
深化突破
深化突破
归纳提升 (1)无机盐离子中Na+、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至关重要,人 体血浆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Na+、K+对细胞内外渗透压大小所起的作用不同。Na+主要维持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深化突破
1.判断三种条件下细胞内水分变化规律 (1)环境恶化——自由水↓,结合水↑。 (2)细胞衰老——自由水↓,结合水↑。 (3)生命活动增强——自由水↑,结合水↓。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苏教版课件:必修二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5讲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苏教版课件:必修二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5讲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百日冲刺试卷五)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 表示玉米纯系品种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品系①为显 性纯合子,表现型为果皮黄色、长节、胚乳非甜、高茎、黄色胚乳,②~⑥均只有一 个性状属隐性纯合,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
解析 (1)4个纯合品种组成的两个杂交组合的F1的表现型相同,且F2的表现型及其 数量比完全一致,由此可推断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还需满足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 的、受精卵的存活率相等等条件。两种杂交组合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若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抗锈病、感锈病和无 芒、有芒的基因,则F1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 F2自交后代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 其对应F3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 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 有芒=3∶1。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2 P37~4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把握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解题关键。
2.(必修2 P57T2改编)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 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 B.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 D.F1 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
答案 (1)②和④ ①和④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⑤和⑥的两 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白色 PpSs (3)a.用绿茎和紫茎玉米相互授粉,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b.如果子一代植株均表现绿 茎,则绿茎为显性;如果子一代植株均表现紫茎或同时出现紫茎和绿茎,则紫茎 为显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

真核生物:
@《创新设计》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不一定”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不一定都含叶绿体,如蓝藻 (2)真核生物不一定都有线粒体 ,如进行无氧呼吸的蛔虫 (3)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 (4)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蓝藻、硝化 细菌(需氧型的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虽然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剖题探法·突破考点
与病毒有关的知识整合
@《创新设计》
1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考点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及细胞学说
1.细胞多样性的体现及原因 (1)体现: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如原核细胞与真 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的细胞。 (2)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__蛋__白__质____分子不同。 (3)根本原因:__D_N__A___的多样性(不同生物间)及_____基__因__的__选__择__性__表__达_____ (同种 生物不同细胞间)。
@《创新设计》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 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第1版】品味“走近细胞”易错点,规避思维的陷阱
(5)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 物”旋转180°就是“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 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6)凡观察颜色深的标本时,光线应强;观察颜色浅的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 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7)观察透明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时, 视野要亮。 (8)测微尺在目镜上,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相同。 【第4版下部分】 “显微镜”核心考点一览无余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八单元 第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八单元 第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命题点 2
对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其内环境稳 态的理解
4.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
系。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 Y 中渗透压会升高
B.X 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 Z 进入 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 X 的 pH 降低
D.X、Y、Z 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血液流经肝脏组织细胞时,组织细胞会消耗部分氧气, 导致 a 处的氧气含量高于 b、c 处,A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和血浆,通过调节 可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淋巴、组织液和血浆能保 持动态平衡,B 正确;①中的有些物质不能进入②和③,如① 中某些用于生命活动的酶,C 正确;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 胞的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从而维持细胞正常 的形态,D 正确。 答案:A
考点 1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基础梳理] 1.体液的组成
自学教材 把握命题来源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用示意图表示内环境 3 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3.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③第8单元第0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③第8单元第0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知|识|链|接1.神经元(1)神经元错误!结构模式图如下:(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1)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弧(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a.效应器,b。

传出神经,c。

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f.感受器,g.神经节。

(2)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①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d]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②图中有3个神经元。

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深度思考1.结合下图分析破坏c处,刺激a处机体有感觉吗?骨骼肌还会收缩吗?提示机体有感觉,骨骼肌不能收缩.2.某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受损,但刺激腿部皮肤时,有感觉但不能运动,其反射弧受破坏,可能是哪部分结构?提示效应器、传出神经。

题|组|微|练题组一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过程,A项错误;喂食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而食物引起味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B 项错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中,无关刺激多次和非条件刺激结合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项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上都不相同,D项错误。

答案C[技巧点拨]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反射”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1)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2)要有适宜刺激(含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题组二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2.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解析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02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02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02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考纲解读】【知识梳理】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a.统一性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差异性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元素的含量不同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是______。

②在细胞干重百分比中,最多的是______。

2.元素缺乏症状B(硼)促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缺硼会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Mg是合成_________分子的必需元素。

Fe是合成_________分子的必需元素。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

4.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

自由水的作用有①细胞内良好的__________;②参与许多生物__________;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细胞中的无机盐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形式。

无机盐的作用是①组成_______________;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____________;③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2018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讲

2018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讲

• 1.对于酶、激素、神经递质而言,哪些物 质在发挥作用后应立即降解或转移? • [提示]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应立即 降解(神经递质也可被转移至突触前膜内重 新利用),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及性质不变。 • 2.加热和加入催化剂都可加快反应速率, 两者原理一致吗? • [提示]加热为反应供能,催化剂降低反应 活化能。
酶的作用 催化DNA转录产生RNA 分解纤维素
分解果胶 催化RNA形成DNA单链 将两个DNA片段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连 接起来 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使磷酸 二酯键断裂 催化酪氨酸合成黑色素
解旋酶
催化DNA复制过程中DNA碱基间氢键的 断裂
[高考警示] 酶的作用机理 酶和其他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分析 如下: (1)图中 ac 和 bc 段分别表示无催化剂和酶催化时反 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 (2)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 则 b 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 1.酶的本质和作用
内容 产生部 活细胞内产生 位 解释 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 ,其他细胞都能产生酶
可在细胞内、细胞 可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作用场 外、生物体外发挥 但不能来自于体外,只能 所 作用 由细胞合成 酶的本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合成原料是氨基酸或核糖 质 ,少数是RNA 核苷酸
内容 酶的功 生物催化剂 能 作用机 降低化学反应的 理 活化能 ①高效性 酶的特 ②专一性 性 ③作用条件较温 和
• 2.酶的本质
化学本 质 合成原 料 合成场 所
蛋白质 绝大多数是 __________ 氨基酸 核糖体 __________ RNA
少数是__________
核糖核苷酸
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高考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8课-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共102张PPT)

高中生物高考高考生物(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8课-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共102张PPT)

12
of
22
12
八 组 题讲 透
(1)(多选)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 (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DF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 第18课 第(1)题 为1∶1 P145 C.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D.F1自交得F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E.F1自交得F2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9/16 F.F1自交得F2中,重组类型个体所占比例为3/8 G.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自由组合
第18课 第(3)题 P146
解析: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 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析,⑤正确;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 了假说的正确性,但杂交实验并不是他第一次运用的,在他之前,也有很 多学者做过植物和动物杂交实验,⑥错误;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长达十几 年,可看出他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⑦正确;故B项正确。
23
of
22
23
小积累
第18课 小积累 P147
24
of
22
24
(4)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请回答: AaBBDD,F1测交后 ①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________ 乳白花∶黄花=1∶1 。 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让白花(AABBDD)与黄花(aaBBDD)杂交,F1基因型为AaBBDD, 表现型为乳白花,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d∶aaBbDd=1∶1, 所以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乳白花∶黄花=1∶1。

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的输入、输出2_7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的输入、输出2_7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差异性 。 5.不同微生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表现出很大的_______ 选择透过性 膜,生 总结: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_______________ 物膜的这一特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判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 (× ) (2)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
若 S1 溶液浓度大于 S2 溶液浓度,则最初单位时间内由
S2 → S1 的水分子数多于由 S1 → S2 的,随着溶质的扩散,最 终 S1 和 S2溶液浓度相等,外观上表现为 S1溶液液面先上升 后下降,最终 S1 和 S2 溶液液面持平;若 S1 溶液浓度小于 S2 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
3. 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 Ca2 、 Mg2 和 SiO4 4 的
+ + -
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
(1)实验结果:
同种无机盐离子 的吸收有差异。 ①不同植物对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种植物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吸收也有差异。 不同无机盐离子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 选择性。 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高于血液中碘的含 逆 (填“顺”或“逆”)相对含量梯 量,说明碘进入细胞是______ 度运输的。
物质通过。
(2)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的比较: ①原生质层是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 ,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 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此结构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 细胞中。 ②原生质体是去除植物细胞壁后所剩下的具有生物活性
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专题2-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专题2-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2-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考情分析】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3.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通过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理解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通过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核心素养分析】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科学思维: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特点;模型与建立:建立渗透作用的实验模型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社会责任:根据渗透作用和物质运输的原理指导灌溉和施肥【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易错辨析】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a.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b.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通过。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原理②现象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 B。艾弗里实验中将 S 型细菌中的荚膜多糖、蛋 白质和 DNA 等提取出来, 分别加入到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DNA 时,R 型细菌才能转化成 S 型细菌,这 证明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该实验中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都是不 定向的; 将 S 型细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实现肺炎双球 菌的转化。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
C. 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 S 型活细 菌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 S 型活细 菌由 R 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解析:选 A。体内转化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 S 型 细菌存在转化因子,没有得出 DNA 是转化因子的结论。

[ 深度思考] (1)分析噬菌体增殖的条件。
提示:①模板:噬菌体 DNA。 ②合成 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③合成蛋白质 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2)实验结果异常分析。 ①用
35
S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含有较高放射性的
走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误区 误区 1 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 细菌的 DNA 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 因重组。
误区 2 并非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 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 都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 R 型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 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
1.(2016· 长春高三质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 下: ①将无毒的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 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 DNA 和蛋 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2009· 高考广东卷)( )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 外培养等技术。(2015· 大连模拟)(
答案:(1)(×) (2)(√)
)
(3)(×) (4)(√) (5)(√)
题组二
考点诊断
(1)格里菲斯(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 遗传物质。(2013· 高考江苏卷)( )
(2) 肺 炎 双 球 菌 的 转 化 实 验 能 证 明 DNA 是 遗 传 物 质 。 (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 )
(3)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2· 高考福建卷)( )
考点研析 体验高考
题组冲关 演练提升
课时规范训练
第1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最新考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死亡 不死亡 死亡
(2)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 “转化因子” ,将无毒 的 R 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பைடு நூலகம்
R型活细菌 R型活细菌
R型活细菌
(2)结论:S 型细菌的 稳定遗传的物质。
DNA
是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
[ 深度思考] (1)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提示: 比较项目 操作人 细菌培养场所 巧妙构思 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 小鼠体内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 细菌作对照 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基(体外) 将物质提纯分离 各自观察
2. (2016· 滨州模拟)艾弗里将 R 型细菌置于含 S 型细菌 DNA 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 S 型肺炎双球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 的物质 D.将 S 型细菌的 DNA 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 S 型细菌
误区 3 加热并没有使 DNA 完全失去活性 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 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噬菌体:
35S
35S 32P 32P
(2)侵染细菌
2.实验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 实验: ①S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 型菌+ 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 ④S 型菌+ 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
解析:选 B。①中 DNA 酶水解 S 型菌的 DNA,所以 R 型 菌不能转化成 S 型菌,所以小鼠存活;②中加入 S 型菌,所以 小鼠死亡;③中高温加热杀死 R 型菌,无活菌存在,所以小鼠 存活;④中 S 型菌被高温加热杀死,无活菌存在,所以小鼠存 活。
结果观察 实验结论
小鼠是否死亡 S 型细菌体内有转 化因子
培养基中菌落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
(2)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①所用实验材料相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 体内转化实验的延续。 ③两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题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