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创新与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管理创新与现代教育理念作者:黄海宏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4期【摘要】学校管理创新过程中要有现代教育理念,一要贯穿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二要遵循规律,强化学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三要教研兴校,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育学校管理教师教研创新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这是学校管理者必然要实践并思考的重大课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应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增强课程意识,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开发,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教育本质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学校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改革以往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一项社会活动,成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事业。
以人为本,它要求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
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发展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已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塑造出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做人并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以人为本,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观。
一要尊重、信任教师。
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体贴、情感上沟通、人格上尊重。
二要激励教师。
转变教育观念,爱心对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三要发展教师。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更不可能有学校的发展。
河北衡水中学学校管理
河北衡水中学学校管理(一)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运行机制n更新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n创新管理模式: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
n完善管理措施:降低重心改变职能建全机制细化管理: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评价机制、反馈机制强调合作共同提高:以级部主任为核心的年级质量协作体、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质量协作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质量协作体、以学生干部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协作体。
n优化管理机制:级部、处室职能n级部作为一个管理实体,拥有评聘教师、奖金发放、评优选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相对独立的工作权,级部主任属于中层干部。
n处室职责:宏观调控、业务指导、评价考核、后勤服务等,促使三个级部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如:“八个一”活动Ø每天至少和一名老师进行一次交流Ø每周至少和一名学生进行一次交谈Ø每周至少发现一个问题Ø每周至少发现一处亮点Ø每周提出一条工作好建议Ø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Ø每周至少每年级参加听一次课Ø每月至少实施一项工作新举措(二)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改革三个转变”、“五个要让”、“四个注重”、“五为主”的教学原、三年分级教学目标:“四个注重”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三个转变Ø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Ø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Ø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个要让Ø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Ø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Ø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Ø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Ø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五为主教学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红线思维为主攻问题为主轴三年分级教学目标高一夯实基础和谐发展高二凸显优势自我发展高三超越目标跨越发展减少学科授课时数,增设阅览课和学科阅读课。
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引言文化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是由大学校园里的师生长期共同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在引导的激励,是一种以隐性为主的文化。
它包括:智能性文化(人文讲座、辩论赛、办报等)、观念性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素质型文化(指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
国内外著名的大学都特别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人生定位。
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急剧变迁,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初有建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文对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了一些思考。
一、思想意识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在学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学校一样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
因此,学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
首先,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校园文化意识。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办学品味之所以存在差异,实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跟校长自身的理想信念、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人格品质是分不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因此值得强调,学校管理者应该增强文化意识,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作用,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树立起“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例如:设立论坛、举办教育思想培训班、不定期举行论坛活动等,以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使命感,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
注重管理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注重管理创新,促进学校发展管理创新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要发展,管理必须创新。
唯有如此,学校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地创新,学校才能适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
只有在学校管理积淀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学校才能走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创新,追本溯源,还是教师和学生管理的创新。
下面本人结合学校管理中的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队伍管理中的创新(一)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1.更新观念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都将发生变化,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我们的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创新学生,学校才有出路。
2.评价体系是培养教师创新的动力源泉。
知识分子重名义,很看重学校、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作为管理者,应把评价体系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利用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创新。
要培养创新教师,就要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创新”精神为宗旨的定性评价。
改变传统的定性评价标准,建立以“创新”为宗旨的定性标准,整个教学效果评价,既要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又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既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既要考查学生答卷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多方面、多角度地评价了教师教学效果,才能激励教师的创新精神。
3.创新学校思想工作,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加工好学生的灵魂,首先得建设好“师魂”,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创新型教师必备的基础条件。
在工作中努力探索新方法,采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多渠道开展思想工作,管理者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教师,为教师排忧解难。
将师德问题与教师专业工作相结合,指路子、教法子、加担子,使问题在正确的行为中得到解决,对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承认和鼓励,对德才兼备的教师及时提拔和大胆使用,给教师更多的信任和尊重、关心和理解,以营造和谐公平的氛围。
用“四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用“四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1. 引言1.1 四新“四新”是指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新工具,是教育领域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角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
四新理念的提出,旨在引导教师拥抱新思维、应用新技术、掌握新知识、运用新工具,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理解和运用四新理念,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变革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塑造更具竞争力和魅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新与双师型的结合,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将进一步探讨四新与双师型的结合方式以及四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具体实践,希望能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双师型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指由专职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教育团队。
专职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能够提供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服务;而行业专家则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技能培训。
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特点在于能够有效整合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提高教学与就业的衔接度。
双师型教师团队还能够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通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合作,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的共享,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双师型教师团队将成为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四新理念的提出四新理念的提出是指在当今教育领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新文化、新科技、新业态、新教育”,简称为“四新”。
这种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当今社会,文化、科技、业态和教育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提出“四新”理念,旨在结合文化、科技、业态和教育,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
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学校管理制度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发展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
首先,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过去,学校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教育过程的规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而现在,学校管理制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学校管理者应尽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之二是强调教育的创新和多元化。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教育创新。
例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设在线课程或远程教育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之三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教育机构,而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重要节点。
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实际社会项目和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之一是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管理者应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学校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指导,提供社会福利和资助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最后,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之二是倡导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
学校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的功利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提供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总之,学校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和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
1树立教 育是服 务 的教育 观 。教 育为 人 民服务 .
的重要 内容 是为 每一个 学 生 的全 面和 谐发 展服 务 。 教 师要不 断提高 自身 的教育 能力 。教师 的责 任是创 造 适 合学 生 发展 的教 育 .不 是 选 择 适 合 教育 的 学
维普资讯
更新教育现愈
树 盂 正 确 的 掌 昆 想
◇ 都 日达
到 充 分 发展 的教 育 , 扬 长补 短 的教 育 , 是 填平 是 不 补 齐 的教育 。要 引导学 生 发现 自己的优 势 , 发现 自
己 的 兴 趣 , 现 自己 的 特 长 , 现 自己 的 不 足 。把 培 发 发
一
、
正确认识 “ 主体 、 个性 、 现代 ” 的教育理念
主体 , 即明确 学校 、 师 、 生在 教 育过 程 中 的 教 学
主体 地位 , 充分 发挥 各 自的 主动 性 、 积极 性 和 创 造 性 。个性 . 即承认 人 的差异 性及 存在 的 不 同优势 和 潜 能 , 校要 营造 良好 的心 理环 境 , 学 坚持 因材施 教 , 为每一位 师生 的发展奠 基 。现代 , 即教学 内容 、 教育 方 法 、 育 评价 与 现代 教 育 技术 的有 机 融 合 . 高 教 提 教 育现代 化 的水 准 。为 了有 效贯 彻 这个 教 育理 念 , 我 们引导 教师开展 教育 观念 的学 习 和讨论 。
个 学 生 的 潜能 充 分 发挥 , 长充 分 体 现 , 性 充 整状 态 , 善过 程 , . 调 完 促 进 发展 的评价 观 , 善学 校管 理工 作制 度 。评 价是 完
中学学校管理经验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学校管理的心得体会。
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同学们的支持。
以下是我对中学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学校管理的灵魂。
作为中学学校管理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 坚持全面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2. 尊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4. 强化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我们要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师资力量的稳定。
2.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 营造良好的教师工作氛围。
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4. 实施教师评价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我们要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关注学生学业发展。
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校长应在学校管理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小学校长应在学校管理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作者:谢家文来源:《教师·下》2015年第06期当前,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教育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走向现代化,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教育管理的内容,都经历着一个巨大的改革。
这就成了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认为制约小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的管理,为此,小学校长应在学校管理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把握住新时代对学校的要求,摒除学校管理中的缺陷,创造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以创新管理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一、现今学校管理的现状当前,一些小学在教育方向、教育宗旨、教育手段等方面存在误区,素质教育年年岁岁喊,应试教育依旧扎扎实实抓。
师生实现“减负”仍是个遥远的“梦想”。
其背后的原因固然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但主观上主要是学校管理创新的不足和缺失。
(1)小学校长教育观念不新。
作为一校之长理应成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但部分小学校长对新课程知识学习不够,对教育法律法规了解不透,对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洞察不深,因而在新课程改革中难以成为管理创新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只有校长积极去倡导新理念、新方法,并积极用新理念、新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学校管理创新才能变成现实,才能变成全校的共同行动。
(2)一些小学办学特色不明显。
一些小学没有根据学校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以及学校老师学生的特点规划学校特色,而是“千校一面”。
校长办学思想没有特色,将导致学校难以办出特色,创出成果。
(3)小学管理“开门办学”不足。
按照现代组织学、管理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
但从总体上看,小学管理缺乏创新开放的机制,大多都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
虽热衷于建立“家长学校”,但真正的家校联系还是偏少,家校互动常满足于一个学年开一次家长会。
只有让教师“走出去”“引进来”,建立起创新开放办学体制,才能把教师、家长请进学校一同参与管理,学校创新发展。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已——记一次名校长培训后的所思所想
综合论坛早闻要到中国四大古城南京培训,这里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心怀期盼,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步伐,在福建省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下,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工程小学名校长一行相聚美丽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百草园进行了第四次集中理论研修,本次研修以“校长办学理念凝练”“扩大教育视野,提升学校管理能力”为主题,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承办,研修形式包括专题讲座、一线名校长经验分享、学员交流研讨、教育考察等。
一次学习一次感悟:一、采他山之石以攻玉此次培训,我仅参加了两天,但是这两天专家讲座的培训让我受益非浅。
在简短而隆重的开班式后,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会长周成平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名校长成长的案例分析》的讲座。
他与我们分享了12位全国知名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案例,对他们的办学历程、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其中有:追随陶行知创办行知学校的杨瑞清、“情智教育”的孙双金、“简约教育”的薛法根、课程改革先驱者的刘希娅等校长,他们的办学坚守与办学智慧,开拓了我的教育视野。
下午,南京晓庄学院高忠教授为我们作了《学校诊断方法与学校改进》专题讲座。
高教授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较新的教育评价研究领域,讲座中“诊断”“改进”两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始终,“诊断”一词来源于医学界,任何一所学校都存在瓶颈期要想永葆生机和活力要定期体检,高教授整个讲座结合具体的案例,从“什么是学校诊断”“如何进行学校诊断”“什么是学校改进”“如何进行学校改进”四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诊断学校的内涵、种类与方法,针对诊断出的不同问题,提出了学校改进的不同策略与方法,为我今后办学的诊断与改进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次日上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培养基地导师严华银教授给全体学员带来《表达力,优秀校长思想之翼》讲座。
创新教育与学校的管理创新
创新教育与学校的管理创新摘要:分析了创新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关系阐述了学校管理创新的含义指出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意义及应注意到的问题关键词:创新教育管理创新全社会都在呼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没有生机相活力。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同样,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管理创新定义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思,新的理念从产生到实际操作运用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实施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2、制度的创新:学校管理应当依据内外教育界提出的最新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教育人员、学生、教学工作、德育、体育卫生、财产与财务,校园文化等涉及各个方面进行创新管理,并且指定出新的制度规章。
3、实践的创新:依据学校管理创新,要不断完善和加强适宜于现代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系统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以期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接轨。
二、学校管理现状分析目前,学校的管理模式还被禁锢在旧的传统意识之中,“习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或分配的任务去完成,与现今的时代步伐极不合拍,不具备迎接新世纪教育挑战的能力。
”成为了管理改革创新的巨大阻力。
具体表现为:第一,学校的管理者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还是按部就班以自己的管理经验来进行新的工作。
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脱节,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应付性的对待上面要求及检查,认为改革就是要向上级部门要求自主办学权利,或者是对学校内部的人员精简,工作任务的提升,很少能考虑到管理体制,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现代教育管理有哪些新理念?作为校长应如何运用它指导学校
现代教育管理有哪些新理念?作为校长应如何运用它指导学校管理实践?要有现代化的意识,与时俱进思想观念、教育观念以及新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首先,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点,必须具备现代的教育观念。
“三个面向”为现代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在现代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
作为学校领导核心的校长,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的素质,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成功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这些虽然要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来完成,但更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现代教育的观念。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校长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方向。
它是现代教育中校长的典型特征,它是校长领导学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备精神品质,作为校长应当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创造性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能力。
他不只是追求变革,而且能够带领全校所有成员热心地参与变革并不断取得变革的成功。
第二、作为一名校长必须有清醒的办学理念。
当今,中小学现代教育的进程加速,社会与学校联系密切,办学自主权加大,学校的办学理念越加重要。
校长必须找到适合于本校的清晰的办学指导思想、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独特的办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校长在学校及教育发展中责任重大,校长的办学理念中,他的现代教育办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着明确的办学理念的校长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有关政策,更能准确而有效的在其所在学校执行政策,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校工作,才能逐步形成先进的理念,更加有利于学校的管理。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怎样,校风怎样,学风怎样,各种活动开展得怎样,培养的人才质量怎样?从根本方面来说,取决于校长的办学理念。
校长如何搞好学校管理的思考
关于校长如何搞好学校管理的思考“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学校的校长,处于领导者、组织者的地位,集合了职、责、权于一身。
担负着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发展而不懈努力,学校追求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离不开校长的管理工作,管理水平对学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合理利用教学各种资源,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组织和协调全体员工进行工作,实现办学目标的过程。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所在,搞好学校管理工作是基本的职责。
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就需要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本人在任校长工作的多年实践中,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的拙见,与同仁共同思考。
一、校长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进行学校管理。
校长对教育的理念关系到学校的教育发展状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校长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这是搞好学校业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思想保障。
(一)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长对管理学校的总体看法,有办学的规划和教育目标,激励学校员工积极工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校长有了正确的办学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
有些学校校长,千篇一律地用教育改革的口号作为办学理念,没有吃透改革的精神,表面上学校管理的理念紧跟改革走,实际在教学中出现空洞、盲目的教学现状,这种管理流于形式主义,没有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管理,缺乏自己的办学理念。
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每个校长都应表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体现不同的学校管理。
小组要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结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找出适合本学校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学校管理,从而突破学校自身的条件限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校长的观念的转变拓展了办学新思路,实现了管理目标。
同时,校长要把理念内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名优秀的校长要让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教育观,统一在一个办学理念之下,才能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
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和推动力量不可忽视。
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不仅可以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还能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具体方式,并探讨其对教育创新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作为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教育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决策过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学校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改革方案。
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同事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教育问题,相互借鉴经验,促进教育创新的发展。
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学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对推动教育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应该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会、社团、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创意和建议。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促进教育创新的发展。
学生可以组织讨论会、研讨会等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三、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学校教育改革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参与家长会、义务工作、与教师的密切联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改革。
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期望和需求,为学校提供反馈和建议,同时也能够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措施。
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引领与倡导学校管理者是整个教育改革过程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们的积极引领和倡导对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教师如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教师如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其改革的进程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在学校教育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教师究竟应当如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呢?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教育观念,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教育改革。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参加各类培训和研修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再者,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当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的文化和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教师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改革中,教师和家长应当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改进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改进一、背景介绍学校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内部运转的重要依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学校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亟待创新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2.1 传统管理制度过于僵化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以行政命令和规定为核心,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过于僵化,难以适应学生及时变化的需求。
2.2 教学评估和考核体系不科学传统的教学评估和考核主要以学科知识考试为主,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狭隘的评估体系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3 分权不够,学生参与度低传统学校管理制度中,决策和权力主要集中在校长和教师手中,缺乏对学生的参与和倾听,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三、创新与改进策略3.1 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通过引入弹性的管理制度,学校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学校的运行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2 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应该建立起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估和考核体系,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和潜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3 加强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应该建立起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事务的决策制定中,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创新实践案例4.1 学校协同管理制度某高中引入了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参与的协同管理制度,每学期召开协商会议,共同商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评价等问题,推动学校的有效运转。
4.2 多元化评价机制某小学建立了多元化评价机制,包括学业考试、作品展示、社会实践等,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路径。
4.3 学生自治组织某中学成立了学生自治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校会议、教育品质评估等决策和活动中,通过讨论和表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校的民主化进程。
五、创新与改进的影响创新与改进的学校管理制度给学生带来了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能力。
2023校长年度工作总结模板(2篇)
2023校长年度工作总结模板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____教育方针、政策,精心组织教师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加强德育工作,狠抓安全工作、教学质量、教师管理、常规管理、班级管理工作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天班,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因此,本学期师生平安过渡,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现总结如下:一、统筹各项工作,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学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因此我们加大了学校创新管理力度,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在内部管理中实施校长负责、校务会参与、教师监督的民主治校的管理体制。
凡学校重大事情,均要通过校务会讨论,教师会通过,确保了决策的准确性,保证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公开。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校务会成员主动服务意识,使领导班子成为学校工作的坚强核心。
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实行参与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岗,谁主管谁负责,进一步增强校长为中层服务,中层为老师服务,老师为学生服务,一切工作为学校发展服务的主动服务意识。
使领导班子成为了一个敬业勤政,团结协作,作风踏实、办事公正,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集体。
加大对校务会成员的考核力度,提高要求,为其他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办学行为1、切实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抓好行为规范教育,走精细化管理之路。
(1)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学工作量、考勤、业绩等方面的考核,形成规范化、制度化;(2)号召全体教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关注学校事务,关心学校发展,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4)、加强特色建设,实施素质教育。
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
关注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身体健康,培养富有创新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敢于质疑的学生。
三、集中精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学党支部工作总结_2
中学党支部工作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x年以来,学校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直接指导下,学校班子成员、党员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监督保证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稳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加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在工作内容上有新的特色,在工作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在方法载体上有新的变革,努力开创了我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过去的一年,学校以“创文明单位,建和谐校园”为工作重点,抓好抓实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工作,落实和推行绩效工资制,坚持“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确实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塑造学校的新形象,学校党组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以“建和谐校园”为中心,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1、抓好中心组学习中心组学习有计划、有制度、有记录、有教材、有重点、重实效,学习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文献、党风廉政建设、现代学校管理策略等,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领导成员理论学习有笔记、有心得,使我校领导班子成为了学习型的领导班子。
2、抓好全体党员学习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安排,支部按计划、定时间,较系统地组织党员学习了俞正声强调贯彻落实胡锦涛重要讲话和中纪委全会精神改进党员干部作风要见五个成效的讲话、温总理最温暖最振奋人心的十句话等。
我校党支部自9月下旬起,认真组织,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整个学实活动进展顺利,氛围浓厚,主题突出、效果明显。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二是系统学习与精读相结合;三是听党课与开展讨论相结合;四是学习理论与学习先进典型相结合;五是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
通过学习,党员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良好的学习风气(包括自学)已经形成,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的氛围日趋浓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管理创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如果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必然无法落到实处。
通过市局组织的《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校长读书活动,受益匪浅。
结合我校的教育实践,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
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处处事事思考学校的管理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服务。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基本准则。
在确立这一基本的管理理念之后,我们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突破口。
老师与学生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对矛盾,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观念是把学生置于被管理的地位,将老师的意志、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老师”和“学生”只是一种称呼,至多是尊称和谦称的关系,不代表任何权力涵义。
除了人格平等,老师和学生一样贫乏,也一样丰富。
老师的丰富在于其知识的丰富和人生经验的宽广深刻;贫乏在于对学生的了解贫乏,不同的教师教学经验也不同;学生的丰富在于其作为青少年形成中的经验和行为的自足性,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追求,贫乏在于其经验,这为师生交往提供了一种生活机会。
思想观念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我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原来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只重视抓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学生个体爱好特长的发展,学校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老师见物不见人。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在新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艺体教育、科普写作、兴趣活动有声有色,各项竞赛活动获奖颇丰,成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一大亮点。
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逐渐发展为特长,而且这些特长不断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扬,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树立师生互动、交往平等的教育观念1.加强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实践对指导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而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管理主义的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个别学生与教师形成对立面,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成为我校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所以我们把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相信,只有在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交往揭示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观念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我们在这种交往中,深刻的体会到: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更是一种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放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力,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注重开放,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更不是配合老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教学进度或教学任务,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三、树立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即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去主动获取知识,老师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协作者的身份出现,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个性,这就是主体性教学的观点。
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新观念。
1.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实施民主教学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的参与环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课堂教学中应充溢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便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因此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与学生情感沟通,构建一种师生共进退的良好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动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其次,在课堂上要创设开放的人文环境。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重答、补充、发问、争论、再想。
要做到:第一要尊重每个学生,把他们个个当人,平等对待,相信他们个个是天才。
第二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是宝贵的,却也是脆弱而娇嫩易受伤的,教师的一句善言,鼓励也许可造就成一个天才,一时语伤或许就会扼杀了一个英杰。
第三,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力争提供给人人表现的机会,不要总是只抽举手(或成绩好)的,而对那些不举手的(存在犹豫心)却冷落课堂难问津,这样天长地久,班上的含羞草会遍及天涯,而爱回答问题的也会逐渐失去依衬,而使一大部分学生失去兴趣。
第四,给与你的每一个学生恰当的关注,让他感受到你的关爱,让他知道你时时关注着他的进步,伶听着他的声音。
再次为了成功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平时师生情感的交流,民主相处亦是实现课堂主体性参与的平台。
例如,我们要求在课间、闲暇时候,一有机会接触到学生就要同学生谈心,说说笑笑,消除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的心理,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的情感,学生亲近你、接纳你、信服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便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同时要求教师语言必须富于情趣,有吸引力。
一句话,课堂需要的是奏鸣曲,而不是催眠曲。
2.因此制宜,设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主体性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但学生的参与程度除上所述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适合于学生进入主动参与的情景。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要获以某种知识,就要把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领略学科知识的真谛。
因此,主体性教学,首先应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科知识的原型,寻找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的事例,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去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从记忆中获取或巩固了这部分知识、技能。
3.加强操作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动是一种思维,一种技能,一种探究,一种创新,一种动力,一种掌握,一种美。
让学生看得见,认得清,学得乐。
通过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探索的快乐,发现真理的愉悦,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容易形成知识的相互联系。
适时适度的操作可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更能体现学科实践性这一本身特性。
为此我们每年都二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配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建立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并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1.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也的确造就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
但我们的传统的教育不大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
学习者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
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材提出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动手操作掌握的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只有今天勤于动手,经常实践,明天才能大胆改革,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