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农村中学生思想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农村初中教育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后进生”的存在。
所谓“后进生”,即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动力低下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不仅影响自己的发展,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实现教育转化,是农村初中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于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策略应具体针对他们的问题,采取综合、个性化的教育措施,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力并提升学习成绩。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教育转化策略:一、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后进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是教育转化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1.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控力等。
1.3 进行积极的激励,如赞扬学生的进步、给予奖励等。
1.4 利用个人兴趣和爱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在教育转化过程中,采取个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1 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2.2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运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 做好学生情感的引导和辅导,关心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心理健康。
三、社会参与教育农村学生普遍缺乏机会接触到社会,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转化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并体验其中的工作和生活。
3.1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3.2 紧密联系当地乡村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农田劳动、农产品加工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3.3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转变农村思想的措施
转变农村思想的措施
以下是几种转变农村思想的措施:
1. 加强教育: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加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观念,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
2. 加强宣传:加强宣传,发挥媒体、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宣传党的优秀文化和先进典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代文明观念和思想品德。
3. 强化法制建设:加强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务宣传,强化执法力度和管理规范,打击非法行为,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4. 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村级组织、合作组织、企业等形式,促进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培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提高组织能力和凝聚力。
5. 加强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工业、农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转变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
如何改变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第一、激发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
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
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
第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
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第三、创设学生发挥特长的舞台。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学生”来说同样是强烈的。
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
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比如组织“演讲比赛”,“体育竞赛”、“才艺表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
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
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第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建议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建议赵桃华内容摘要:农村初中学校在校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千万农村家长的心,涉及千万农村家庭的幸福,更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因此,关注和改善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是当前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提出改善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建议,以便有效进行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农村学校农村初中生思想状况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进入了新的社会。
现代青少年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受到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初中学生尤为突出,其当前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受享乐主义思想影响,害怕困难、不思进取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仿效能力强,受好奇心的驱使,容易受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所影响,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独立性初步形成和极力想摆脱依赖性的交织期,缺乏正确的辨别力和自制力,一味地仿照、模仿,形成攀比、讲排场、比享受的不良习惯。
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初中学生,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民得到了实惠,家庭生活条件好转,给学生的零花钱不断增多,追求高档享受的现象在不断增多。
比如:穿戴要求名牌、生活要讲究价格昂贵的美味佳肴、花钱大手大脚,不停地从家长手中要钱同伙伴挥洒,轮流举办生日大餐的现象在学生中翛然流行起来,一些学生不顾家庭承受力,纷纷邀请同学回家过生日。
初中某校一男生,请同学回家过生日,买了一个三层的大蛋糕,杀了两只鸡、两只鸭,还买了酒菜等,共花了六百多块钱,一帮同学猜码、行令到深夜。
过后,其父母觉得太浪费,教育他以后别再过这样的生日了。
他居然对父母说花你们六百块钱换我的尊严值。
无独有偶,某校一女生,为了请同学回家过生日,竟把家里准备买化肥培玉米的钱花光了,过后,其父母只好东挪西借才能凑足买化肥的钱。
农村中学思想汇报
农村中学思想汇报
一、引言
近年来,农村中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教师,我
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扎根乡村、积极进取,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农村中学的现状分析
1. 人才短缺
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给学校教育品质和发展带来困难。
2. 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农村中学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影响学生
的成长和发展。
三、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教育是农村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农村中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
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未来,应
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加强农村中学的思想教育工作
1.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建立健全的思想教育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全面
发展。
2. 增加优质师资
吸引优秀师资到农村中学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想引领。
五、结语
农村中学的思想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希望农村中学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品德的新时代农村青年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农村中学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适应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不及时采取转化策略,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学困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往往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缺乏自信心。
学校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诉求,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得到关爱,从而从心理上得到调整。
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
学困生往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适应,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设置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设立转化策略专题讲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学困生在学习上面临许多问题,初中毕业前的准备会讲解转化方法比较全面近些年的一些实用经验和问题应对办法。
老师要运用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讲解学习方法、时间管理、阅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座的形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学困生转化策略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动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要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引导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通过个别辅导,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农村中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可以有重视心理健康、个性化学习、专题讲座和个别辅导等方面的举措。
有针对性地采取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最终实现学业的顺利转化。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建议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生活,学校要利用好校园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培养抗挫折能力,坚持做到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调节学生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消费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榜样教育,利用革命前辈的先进事迹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质和顽强的自理能力以及独立意识。
三、当前初中生容易接受外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但不能辩别是非好坏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期,这段时期学生接收外来信息的能力非常强,但抵制腐蚀和诱惑的能力低,他们感性能力强而理性能力低,往往所接受到的信息能促使学生思想发生转变,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比如,电视节目中英雄勇士的豪情壮志、武侠人物的唯我独尊以及强盗团伙
【参考文献】
1郭瞻予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读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2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编印:《广西中小学校德育读本》,2006年12月。
3李铮 姚本先主编:《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2003年5月第七次印刷)。
4岑国桢编著:《中小学生的心理与辅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二、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太强
在农村,由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计划生育意识淡薄,认为孩子少,现在条件又好,作为家长应该更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因为自己小时候太苦、太累,于是尽量改变孩子现在的境况,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全方位、全面地发展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于是,家长便尽量包揽孩子在生活中应该自理的一切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话可以说,让孩子做,孩子们肯定是不能完全做好的,再加之长期的说教,不付诸行动和实施示范,孩子没有得到锻炼,也真的不能做了。如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的孩子没做过家务,衣服不会洗,没帮父母做过农活。有一些寄宿生,星期天从家里背回一大袋换洗的干净衣服,到了周末,又把一大袋脏衣服背回去给父母或爷爷奶奶洗。即使做了,也达不到家长们的要求,与其听家长唠叼说做不好,不如懒懒性子不动。家长呢,与其叫他又做不好,不如自己亲自操作,省得费口舌。长此下去,自然由不会做变为不愿做再转换为不做,自然而然,孩子们没有得到独立参与实践的锻炼,依赖性就增强了。
论农村初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2014年1月总第303期摘要: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特别是针对农村后进生,要做好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这项辛苦而艰巨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满腔热情,“反复抓,抓反复”,使后进生不断进步。
本文对农村初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后进生;思想转化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1.家庭原因(1)家长素质偏低。
孩子成长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而优化家庭环境的着眼点是提高父母素质。
然而,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所生的孩子不一定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孩子。
因此,无论文化程度高低,父母都应该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
有的父母思想意识不对,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将来能赚到钱就能立足于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由于父母素质低,教育效果差,他们的孩子也容易成为后进生。
(2)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疏于管教。
在农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
可是,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更严重的是,很多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比如缺少关爱、身心发育不全、学习成绩不佳等,最后成为了后进生。
(3)父母离异,家庭不完整。
随着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
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或表现出来,也可能埋藏在心底,如果不能及时开解,他们的性格会出现问题。
很多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学校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对学习与生活失去信心,内心空虚,这时他们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导致对学习更没有兴趣。
2.学校管理失当(1)学校德育管理失效。
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改善了学校的秩序,但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表面上非常服从与配合,但心里却非常抵触。
浅谈如何转变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思想
浅谈如何转变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思想摘要:就目前的农村学校教育来说,落后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以及其他客观原因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如若不及时转变学生的这种厌学思想,不仅会降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学习,更甚者就会出现早退、逃课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为此,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分析学生产生厌学思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出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厌学思想;农村初中;初中生;学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并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农村初中教学活动中,一些产生厌学思想的学生,对任何学科都无法产生应有的学习兴趣,他们要不就是逃避学习,要不就是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肆意打闹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这些不良行为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就需要分析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因素,既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又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观念,进而消除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
一、农村学生产生厌学思想的分析个体行为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厌学也是校园中存在的一种现象问题,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家庭、学校以至于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初中是学生心理健成长的关键时期,升学的压力让学生喘不过气来,虽然国家已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一些教师与家长依旧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成绩的提升才是学生今后的出路,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的课业压力愈发沉重。
同时,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造就更好的生活环境就会外出打工,导致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一定的缺失。
此外,很多学生还会被灌输“读书又什么用,挣钱才是王道”的思想,让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从内而外的产生了厌学的思想[1]。
1.转变农村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策略1.创新趣味课堂教学,构建良好学习氛围在农村初中教学活动中,多数学生产生厌学思想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单一无趣,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运用应试教学法,让学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转化学生思想工作总结
如何转化学生思想工作总结要转化学生的思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工作总结:1.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机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表扬他们的进步和优秀表现来提供积极的反馈。
同时,在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一张表扬信、一颗小糖果或其他小礼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思想转变需要从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上着手。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促进其思想的转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并思考和总结学习的效果。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转化学生的思想,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故事讲解、实验演示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转变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等,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5. 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每个学生的思想转变都是个体化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境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对于习惯性消极思维的学生,可以进行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等。
在工作总结中,可以具体列举转化学生思想的工作措施、方法和效果。
通过这些工作总结,可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并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中学生的农业和农村意识
培养中学生的农业和农村意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远离了农业和农村生活,对农村和农业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少。
然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培养中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意识非常重要。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我们的根基,只有加强中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国家的农业资源和促进农村的发展。
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农业和农村意识,从教育体制改革、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培养中学生农业和农村意识的根本途径。
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同时,应当引导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教师交流和资源共享,让城市中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工作。
此外,对于教师要加强培训,提高其对农业和农村知识的掌握和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增加农业和农村相关的内容。
可以将农业和农村知识融入到各科目中,如将农业科学融入到生物学课程,将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融入到社会学课程。
此外,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农业体验课、乡村振兴课程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农业和农村,在实践中感受农村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中学生农业和农村意识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的现状和发展。
在社区服务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让学生了解农民在农村振兴中的作用,培养他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此外,学校可以与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开展实践性的农业调研和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和农村的认知。
总结起来,培养中学生的农业和农村意识既需要教育体制改革,也需要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的支持。
通过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我们能够为中学生创造更多了解农业和农村的机会,提高他们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中学生对农业和农村事务的兴趣和热爱,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培养更多的精英人才。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一、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社区实践活动是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农村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地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农村的现实情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农村文化传承活动: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另一个途径是开展农村文化传承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农村传统手工艺和技能,如织布、编织、竹编等,激发学生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开展农村访问活动: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开展农村访问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村家庭进行访问,了解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现象,通过亲身接触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开展社团活动: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也是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农艺社团、环保社团、志愿者服务社团等,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各种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五、创建德育课程社区:德育课程社区是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创建德育课程社区,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德育课程参与学习,如品德培养、家庭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加强师生交流:师生交流是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关键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师生交流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七、开展农村文化体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农村文化体验活动,如农民摄影比赛、农村美食制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农村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农村的了解和认同。
八、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形式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建立起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农村初中是农村孩子接受初中教育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在农村初中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存在着与城市初中的不同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足所导致的。
如何在农村初中实现德育生活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一、加强家庭德育农村是一个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的地方,在农村初中开展德育工作就要重视家庭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获取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农村初中应当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帮助,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道德素质培养,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家庭德育,需要农村初中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微信群、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学校还可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庭德育沙龙等活动,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家庭德育知识,并帮助他们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加强社会实践德育农村初中的学生通常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小社区中,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较少。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还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社会公益机构,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关注。
通过社会实践德育,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很多道德知识,增加他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道德素质。
三、开展课程德育课程德育是农村初中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融入一些道德教育元素,引导学生端正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可以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通过一些经典的文章或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与传统。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是指在农村初中学校中,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通过日常生活、课堂教育、社团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下面是关于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一些途径,共计1000字。
一、课堂教育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集体行动中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互助互爱。
2. 建立德育课程,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日常生活1.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制定学生的课间操、课堂纪律等,让学生习惯于自律和遵守规则。
2.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如清扫卫生、绿化校园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价值,并培养勤劳勇敢的品质。
三、社团活动1. 开展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帮助老人、为农民工子女辅导功课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设立学生社团。
开设各种学生社团,如小记者团、文艺团、科技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组织校内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
通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家庭教育1.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规范学生行为,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2. 定期组织家长会,交流学生的学习和品德情况。
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家校携手育人的目的。
五、学校文化1.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各种评优竞赛,如德育之星评选、文明班级评选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建设和谐文化氛围。
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礼仪,弘扬爱校、爱国、爱社会的精神。
浅谈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思想方法
浅谈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思想方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好与坏,前进与后退等,而且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同是一个班,有尖子生,也有学困生。
俗话说:“十个手指都有长短”。
提起学困生,每位班主任老师都会感到头痛,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老师最经常,最棘手的一项工作。
学困生是学校领导的一块心病,也是班主任最感到头痛的事,同时也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
学困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去面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由于各种因素,在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困难生,他们有的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有的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习惯较差等,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信心等不良特征。
学困生的存在成为困扰每个教师的一大难题,也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教育不当,留守儿童多,缺乏家长教育,农村学困生比例相对较大。
农村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落后的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二、具有胆怯心理。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一连串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三、具有压抑心理。
多数学困生也想学好,家长也很希望他们成才。
但由于基础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四、具有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进步。
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子,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农村初中是培养未来农村人才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在农村初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往往面临着与城市学校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展生活化的德育工作,是当前需要着重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一些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乡村情怀,增强家乡归属感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们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依恋。
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乡村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乡村风光,感受乡村发展的变化和成就。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家乐、乡村游等地体验农耕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二、结合当地农村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农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结合当地的农村文化来开展德育工作,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和认同。
在农村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农民画、编织技艺等特色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明白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可以安排专题教育,通过讲述当地的传统故事、民间传说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开展志愿活动,促进学生实践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成长在家庭环境中,很多孩子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开展志愿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活动,了解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养老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等地开展志愿服务,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注重生活化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作风正派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也应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生活化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可以设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德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引导学生学会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等。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随着农村教育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提升,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而生活化的途径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下面就探讨一下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一、发挥农村教育资源优势农村的德育生活化要求利用好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园,参与农耕活动,感受农村劳动的辛苦,培养孩子的勤劳和实践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德育生活化还需要注重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实际的社会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农村初中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环保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还可以接触到各种社会问题,比如贫困、环境污染等,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培养团队精神。
三、强化家校合作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德育生活化。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沙龙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比如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这既可以增加学校的力量,也可以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让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是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的有力助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转化农村中学生思想
作者:杨维红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年第02期
一、抓住家长,把握良机,上门做工作
农村中学学生辍学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长造成的。
一些家长存在“三看三比”的思想,一看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比是否能跳农门。
二看有无靠山,比条件好坏。
三看养女不中留,白花钱,比眼前实惠,捞大钱。
不做好这些家长的工作,学生就难以上学,若按常规家访,劝说工作难于做好,必须找特殊的时机,趁喜庆之时登门做工作,还可动员亲友曲线做工作,或发动学生干部群体上门做工作。
俗话说:人逢喜事心情爽,这时上门做工作,家长易于接受,学生容易做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思想波动,分别做工作
期中、期末考试前后是学生思想波动最大的时候,这时班主任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做工作。
学生考前是“二紧三怕”:一是心情紧,怕考不好家长面前交不了差,二是时间紧任务大,怕考不出应有水平,老师怨,同学笑。
考后则是“三松二垮”:考好了,骄傲自大松思想、松时间、松干劲;考差了,则垮情绪,垮斗志。
对此,考前要分别对上、中、下三类学生鼓励、开导。
考后及时找考好考败的学生,帮助总结分析,肯定长处,指出不足。
对压力大、情绪特别低落的学生要跟踪,反复开导、鼓励,要亲自上门与家长配合,切忌责备、埋怨,让他们放下包袱,变压力为动力。
三、抓住差生,重点做工作
只要抓住差生,重点做好工作,就能转变一个带动一批。
差生有两类:一是成绩差,但纪律好,能吃苦。
这类学生一般接受能力较差,基础薄自卑感强,只要让他们去掉自卑,扬起自信心,授以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笨鸟先飞。
另一类是调皮捣蛋的,这类学生脑子灵活,操纵力强,影响大。
对这类学生要找“带头人”,个别谈、群体帮,注意发掘闪光点,允许反复,不歧视,多做工作,久而久之,就能转变一个带动一批。
四、平时相处存心做工作
学生的思想转化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关键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帮助。
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存心做工作,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关系,经常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一道练晨跑,课余多与学生闲聊,到食堂询问伙食,进寝室嘘寒问暖,这样易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在不声不响中做好了。
五、学生困难时及时做工作
困难之时见真情,如果班主任能及时地、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的困难,学生会终身不忘、感恩戴德,视你为知己。
当你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后,还有什么思想工作做不好呢?
班主任平时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困难,对于学生思想精神上的困难只要加以启迪、鼓励、开导就可解决。
对经济上的困难,要慷慨相助、不遗余力、尽力为之、一帮到底,切不可不闻不问,甚至表里不一。
还可发动教师、学生捐助,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使他自觉意识到班级的温暖,从而放下包袱,振作起来。
六、发动已毕业的学生配合做工作
初中学生的思想不成熟,也不稳定,他们在初中阶段的思想经历、举止行为有着共性和特性,这些是代沟较深的教师、家长无法了解的,而刚刚毕业已经就业或还在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却刚刚经历体验过,所以,发动已毕业的学生以切身感受来做在校初中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是最实际、最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怎样操作呢?如,请已毕业的学生在班上谈体会、谈打算,授意他们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与某些学生结对子,了解思想、做好工作;另外,班主任通过书信把班上学生的情况分别通报给已毕业的某些学生,让他们也通过书信与班上学生结成帮教对子配合工作,然后从已毕业学生那里反馈信息,这样师生联动,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能水到渠成了。
七、调动科任老师共同做工作
科任老师从某科的角度来说,要比班主任更深地了解学生,能更有效更实际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老师汇报班上学生情况,请教治班良策,争取科任老师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科任老师联系会,集中分析学生情况,筛选出转化的重点对象,把转化对象落实到每个科任老师头上,并与科任老师一道拿出具体的转化措施,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
这样,班主任就能宏观调控全班,微观调控每个学生,就能得心应手地驾驭班级管理与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