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免费专享]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ADC=180°.
知识点五: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5.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⑴d<r?点在OO内;(2)d=r?点在OO上;(3)d>r?点在OO夕卜.
6.直线和 圆的位
m¥方
宀护¥方位置大糸
相离
相切
相交
图形
l®1
[GDI
公共点个数
0个
1个
2个
数量关系
d>r
d=r
dvr
知识点六: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解•
(2 )因式分解法:可化为(ax+m)(bx+ n)=0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
解•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为x=
2.一元二次方
b曲4ac(b2-4ac>0).2a
程的解法
(4)配方法:当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糸数为1, 次项糸数为偶数时,
也可以考虑用配方法.

先用其他,再用公式
(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 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 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垂径定
理及其推

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平移
4.平移与
解析式
的关系
x/_ov2向左(h<0)或向右(h>0)2向上(k>0)或向下(kv0)2
常”>y=a(x-h)—、y=a(x—h)2+k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一、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矩形1、矩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矩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菱形1、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菱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定理: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正方形1、正方形的性质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正方形的判定定理:l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l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l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l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l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l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l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五、等腰梯形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六、三角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实数】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在九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涉及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数与代数1. 整数运算:整数加减乘除的规则及性质,同时学习了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2. 分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约分等方法。

3. 实数运算:实数的运算律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绝对值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了解了实数轴的相关知识。

4. 幂与指数:幂的定义和性质,指数与幂的关系及规律,学习了幂的乘除法则以及零次幂和一次幂的特殊性质。

5. 根式与整式:根式的定义和性质,整式的运算法则,熟悉了多项式的加减法规则。

二、几何与图形1. 角与直线:学习了角的类型和度量,认识了同位角、对顶角、余角等概念,同时也掌握了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

2.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熟悉了角平分线、中位线、高线等重要线段与特殊点。

3. 平面镶嵌:学习了平面上的镶嵌图形,通过分析规律解决镶嵌问题,提高了观察和推理能力。

4. 圆与圆内接四边形:圆的相关概念与性质,学习了圆的弧长、扇形面积等计算方法,深入理解了圆与四边形的关系。

5. 空间几何体: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名称与性质,掌握了棱、面和顶点的概念,了解了棱柱、棱锥、球等重要几何体。

三、函数与方程1. 平移、伸缩与反转:学习了函数图像的平移、伸缩与反转规律,掌握了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的特性。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与性质,了解了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3.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熟悉了方程解的概念和解集的表示方法。

4. 一元二次方程:学习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熟悉了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等概念,同时也了解了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关系。

四、统计与概率1.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习了数据的整理、统计和表示方法,掌握了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重要概念。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必看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必看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必看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运用,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二次根式1 二次根式:形如 ( )的式子为二次根式;性质: ( )是一个非负数;2 二次根式的乘除: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 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第三章旋转1 图形的旋转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第四章圆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2 垂直于弦的直径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 圆周角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 d=r点在圆内 d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1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1)如果根号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数,先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写成分数,再用有理数分母化简。

(2)如果根号是整数或代数表达式,先把它们分解成因子或因子,再把能带动根号的因子或因子赶出去。

3、同类二次根式将几个二次根转化为最简单的二次根后,如果根的个数相同,则称这些二次根为相似二次根。

4、二次根式的性质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二次方根的混合运算和实数的混合运算是一样的。

首先是乘幂,然后是乘除,最后是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数括号(或者先去掉括号)。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最高次为2的未知数的积分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是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方程。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旋转一、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二、中心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2+bx + c = 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2=p(p≥0),解得x=±√(p)。

例如方程(x - 3)^2=4,则x - 3=±2,解得x = 1或x = 5。

- 配方法。

- 步骤:先将方程化为ax^2+bx = - c的形式,然后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b)/(2a))^2,将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x+(b)/(2a))^2,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x^2+6x - 7 = 0,移项得x^2+6x = 7,配方得x^2+6x+9 = 7 + 9,即(x + 3)^2=16,解得x = 1或x=-7。

- 公式法。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

其中b^2-4ac叫做判别式,记作Δ。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如方程2x^2-3x - 2 = 0,其中a = 2,b=-3,c = - 2,Δ=(-3)^2-4×2×(-2)=9 + 16 = 25>0,则x=(3±√(25))/(4)=(3±5)/(4),解得x = 2或x=-(1)/(2)。

- 因式分解法。

- 把方程化为一边是零,另一边是两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然后使每个因式分别为零,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例如方程x^2-3x+2 = 0,因式分解得(x - 1)(x - 2)=0,则x - 1 = 0或x - 2 = 0,解得x = 1或x = 2。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数学是一门精密而又有趣的学科。

在九年级上册,同学们将继续学习数学的各个方面,从代数到几何,从函数到统计,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代数1.整式:九年级上册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整式。

整式由常数项和各种代数项组成,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学习整式可以培养代数思维和推理能力。

2.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若干个因式的乘积叫做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解决各种代数问题的重要方法,需要掌握常见的因式分解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是代数中的基本概念。

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如一元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等。

二、几何1.平面几何:九年级上册的几何部分主要涉及平行、垂直、相交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还要掌握平面角的概念,如同位角、对顶角等,并能够灵活运用几何证明方法。

2.图形的性质:九年级上册还会学习到各种图形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要能够辨认和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图形的问题。

3.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是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熟悉各种几何体如立方体、棱镜、圆锥、圆柱等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能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函数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九年级上册数学的核心内容。

要掌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分析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对称性等。

2.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九年级上册函数的重要类型之一。

要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能够通过相关数据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进行函数方程的确定等。

3.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也是九年级上册函数的一大篇章。

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以及二次函数方程的解法,并能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统计1.统计数据的分析: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九年级上册数学内容的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
最全)
1. 有理数与整式有理数与整式
- 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法则
- 整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2.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 恒等方程和条件方程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3. 函数与图像函数与图像
-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
- 函数的增减性和奇偶性
- 函数的概率和函数的平移、翻折、对称变换
- 函数图像的特点和简单的函数图像绘制
4. 图形的性质图形的性质
- 平行线与相交线
- 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 常见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5. 相似与全等相似与全等
- 相似的概念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 相似比的计算
- 全等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6.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 角的概念及角的度量
- 反义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特殊值
- 三角函数的图像
- 三角函数的性质及简单的计算与应用7. 圆圆
- 圆的定义和性质
- 圆上的弧和弦
- 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查阅和复习。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一、数与式1.整除与质数整除:若a和b是整数(b≠0),则存在唯一的整数q,使得$a=q\\cdot b$,则称a能够被b整除,记作b|a。

例如15|75。

质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称为质数。

例如2、3、5、7、11等。

2.数的性质与运算数的符号:正数、负数、零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到原点距离的非负值。

数轴:用于表示数并对数进行排序的一个直线。

加减乘除: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3.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由数及表示数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数或量。

多项式:由有限个代数式用加减法连接起来得到的式子二、方程与不等式1.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次方程: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 eq0,b为常数,x为未知数。

一次不等式:形如ax+b>0或ax+b<0的不等式,其中a eq0,b为常数,x为未知数。

2.二次方程与不等式二次方程: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 eq0,b,c为常数,x为未知数。

二次不等式:形如ax2+bx+c>0或ax2+bx+c<0的不等式,其中a eq0,b,c为常数,x为未知数。

3.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绝对值方程:形如|ax+b|=c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绝对值不等式:形如|ax+b|>c或|ax+b|<c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三、平面几何1.平面图形及其性质点、线、面、角、圆、多边形、三角形等2.图形的计算面积:扇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同心圆等周长: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3.相似与全等相似:两个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两图形相似。

全等:两个图形的对应的三边和三角分别相等,两个图形全等。

四、统计与概率1.统计学基本概念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基本概率:试验结果中期望发生的结果所占的比率。

初三上册数学难点总结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难点总结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难点总结归纳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初三上册数学内容的难度逐渐增加,涉及的知识点也更加复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和归纳初三上册数学的难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代数与方程在初三上册数学中,代数与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一个难点。

同学们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加减消去、乘除消去等方法,将方程化简为最简形式,从而求得未知数的值。

此外,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也是一个难点。

同学们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且通过解方程得到问题的答案。

这要求同学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二、平方根与勾股定理平方根与勾股定理是初三上册数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同学们需要掌握求平方根的方法,包括试探和计算机辅助求解两种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同学们需要能够将问题中的数据运用到求平方根的过程中。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

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三种表述形式,并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

此外,同学们还需要理解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初三上册数学的一大难点。

其中,同学们需要掌握频率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并能够根据图表来分析、比较和总结数据。

概率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也是初三数学中的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掌握事件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实际应用。

在解决概率问题时,同学们需要能够确定样本空间、事件以及事件的概率,并能够灵活应用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四、几何与三角形几何与三角形是初三上册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需要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同时,同学们还需要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海伦公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

此外,圆的相关知识也是初三上册数学的一个难点。

同学们需要掌握圆的周长、面积以及扇形、弓形的计算方法。

最全数学九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精选6篇)

最全数学九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精选6篇)

最全数学九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精选6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较全数学九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精选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单元圆篇一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如图中的AB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途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4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过圆心垂直于弦直径平分弦知二推三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四、圆的对称性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初三上册最新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上册最新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上册最新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一、代数与函数1.1 代数式的定义与解释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等组成的符号组合。

它可以表示数或表示一类数,例如 2x 表示一个数和它的 2 倍。

1.2 代数式的分类代数式根据代数式中包含的未知量的个数分类,分为一元代数式和多项代数式。

一元代数式只包含一个未知量,如 3x;多项代数式包含多个未知量,如 3x + 2y。

1.3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分为四则运算和代数式的合并。

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合并代数式是将同类项结合,如 3x + 2x 可合并为 5x。

1.4 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将代数式中包含未知量的等式称作代数方程,如 2x + 3 = 9。

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量取值,使得等式成立。

1.5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函数是一个集合,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可以用表格、图像和公式等方式表示。

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显示出来的曲线。

1.6 函数的性质与运算函数有奇偶性、单调性、增减性等性质。

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加、减、乘和除,可以通过函数的公式进行运算。

二、图形与几何2.1 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构成的图形,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性质,可以判断四边形的种类。

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构成的图形,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性质,可以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例如,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3 圆的性质与计算圆是平面上的一类特殊图形,有半径、直径、圆心等属性。

圆的周长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圆的面积是圆与圆心之间的面积。

2.4 空间几何体的认识空间几何体是三维几何体,例如立方体、棱柱、棱锥等。

它们有不同的性质,可以通过计算体积和表面积来认识它们。

2.5 三视图与正交投影三视图是通过将一个立体图形分别投影到三个不同的平面上得到的展开图。

正交投影是一种可以保持原来图形形状和大小的投影方式。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圆的面积s=π×r×r其中,π是周围率,约等于3.14r是圆的半径。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2πR.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R的平方).S代表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

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二)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三)1、矩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3、矩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初三数学重点知识点(四)1、正方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实数1.有理数1.1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2 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1.3 性质:有理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4 相反数、绝对值:一个数的相反数是与它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与零的距离。

2.无理数2.1 定义: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称为无理数。

2.2 性质:无理数不能精确表示,只能近似计算。

2.3 常见无理数:π、√2、√3等。

3.实数3.1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称为实数。

3.2 性质:实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代数式1.代数式的概念1.1 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1.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函数等。

2.单项式2.1 定义: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2.2 项的系数:单项式中字母的系数是该字母前的数字。

3.多项式3.1 定义:有两个或以上项的代数式称为多项式。

3.2 多项式的度: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称为该多项式的度。

4.函数4.1 定义:对于每个输入值,都有唯一输出值的代数式称为函数。

4.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等。

三、方程(含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1.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1.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2.二元一次方程2.1 定义: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二元一次方程。

2.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3.方程组3.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方程组成的解集称为方程组。

3.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等。

四、不等式(含不等式组)1.不等式1.1 定义:用“>”、“<”、“≥”、“≤”等不等号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1.2 解法:同方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减,异方向不等式需要变号。

2.不等式组2.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不等式组成的解集称为不等式组。

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 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 程.一般形式:ax 2+bx+c=0(a ≠0)。

注意:判断某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应首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知识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对形如(x+a )2=b (b ≥0)的方程两边直接开平方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X+a=±b∴1x =-a+b 2x =-a-b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k ≠0)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为一般形式;②移项,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③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④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化原方程为(x+a )2=b 的形式;⑤如果b ≥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b<0,则原方程无解.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aac b b x 242-±-=(b 2-4ac ≥0)。

步骤:①把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a ,b ,c 的值;③求出b 2-4ac 的值,当b 2-4ac ≥0时代入求根公式。

4.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理论根据:若ab=0,则a=0或b=0。

步骤是: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乘积的形式,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5.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⑴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强调a ≠0.因当a=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⑵ 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注意:①先化方程为一般形式再确定a ,b ,c 的值;②若b 2-4ac <0,则方程无解.⑶ 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 +4)2=3(x +4)中,不能随便约去x +4。

2024年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课本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知识点一:分式的化简与运算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对分式进行化简和运算。

分式是指有分子和分母的数,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化简分式就是把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分式简化为最简形式。

而分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需要注意分母的处理。

知识点二: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指开方后含有根号的表达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其中包括二次根式的化简、加减乘除等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应用问题。

知识点三:比例与相似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用等比例或不等比例关系来表示。

比例的性质有比例恒等式、比例分配定理等。

而相似是指两个图形的形状相似,但尺寸不同。

相似的判定条件有AAA相似判定、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

相似的应用问题包括影子问题、海伦公式等。

知识点四: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指通过两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建立平面上的坐标系。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性质,以及直线、线段的坐标表示和距离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五:平行线与比例线段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内错角、外错角等。

同时也介绍了平行线上的比例线段,包括比例分割定理、垂直分割定理等。

知识点六: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指对应边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包括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全等三角形的AAA、SAS、SSS等判定条件。

知识点七:数中的代数思想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代数运算与代数式的应用。

代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指数运算等。

代数式的应用包括解方程、列方程、应用题等。

此外,课本还包括了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用来巩固和练习所学的知识点。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另外,还有一些拓展性和综合性的题目,用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整数的加减法
-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 整数加法中的进位和借位
- 整数减法中的退位和补位
2. 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数轴与绝对值
- 数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性质
- 数轴和绝对值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 线性方程组
-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特点
- 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法和消元法
- 线性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百分数
- 百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转换
-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相似与全等
- 相似和全等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 相似和全等的性质
- 相似和全等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以上是初三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一般地,对于形如)0(2≥=a a x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a x a x -=+=21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p x =2或)0(2≠=+m p a mx )(形式的方程,如果 p ≥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移项;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3)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4) 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2.2.2 公式法知识点一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0(02≠=++a c bx ax ,如果 042≥-ac b ,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aacb b x 242-±-=,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 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的过程。

(3)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① 方程化为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一般a 化为正值 ② 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 求出ac b 42-的值;④ 若042≥-ac b 则把a,b,c 和b-4ac 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042<-ac b ,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式子ac b 42-叫做方程)0(02≠=++a c bx ax 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ac b 42-=∆,22.2.3 因式分解法知识点一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 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进而转化为求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 因式分解法的详细步骤:① 移项,将所有的项都移到左边,右边化为0;② 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可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③ 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④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 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2.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了解)若一元二次方程02=++q px x 的两个根为1x , 2x 则有 q x x p x x =-=+2121,若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有两个实数根1x ,2x 则有ac x x a b x x =-=+2121,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是指设元,也就是设出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含义,然后列代数式表示这个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1)数字问题三个连续整数:若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1,x+1。

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若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

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则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2)增长率问题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平均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1(±2)a=xb(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式有:①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②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③利润=成本×利润率(4)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2=++(a b cy ax bx c,,是常数,0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二次函数()2=-+的图象与性质y a x h k(1)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的图象与性质:a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y ax(2)2=+的图象与性质:上加下减y ax c(3)()2y a x h=-的图象与性质:左加右减(4)二次函数()2=-+的图象与性质y a x h k3.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性质(1)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2)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x a=-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4. 二次函数常见方法指导(1)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①画精确图 五点绘图法(列表-描点-连线)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 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②画草图 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顶点. (2)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平移步骤:①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② 可以由抛物线2ax y =经过适当的平移得到。

具体平移方法如下:【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平移规律: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3)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①一般式:.已知图象上三点或三对)(y x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②顶点式:.已知图象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③交点式:.已知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通常选择交点式.(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①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2-+⎪⎭⎫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②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③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5)抛物线c bx ax y ++=2中,c b a ,,的作用①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②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abx 2-=,故 如果0=b 时,对称轴为y 轴;如果0>a b(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 如果0<ab(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③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的位置当0=x 时,c y =,所以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故如果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如果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 如果0<c ,与y 轴交于负半轴.知识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5.函数c bx ax y ++=2,当0y =时,得到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因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决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3)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这时,则方程没有实根.6.拓展:关于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知识(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c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h x =与抛物线c bx ax y ++=2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c bh ah ++2).(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离. (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5)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2y kx ny ax bx c=+⎧⎨=++⎩的解的数目来确定: 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 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6)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两交点为()()0021,,,x B x A ,由于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故acx x a b x x =⋅-=+2121,()()a a ac b a c a b x x x x x x x x AB ∆=-=-⎪⎭⎫ ⎝⎛-=-+=-=-=444222122122121知识点四: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7.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题中存在的公式、内含的规律等相等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去研究问题.在研究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具有实际意义.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把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数据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 (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关系式;(4)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一 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