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
中国抗战史上著名战役 淞沪会战中国有可能赢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抗战史上著名战役淞沪会战中国有可能赢吗
导语: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如果看过凇沪会战的过程,就会对日军军舰猛烈的炮火留下深刻印象。
经常有一个师拉上去后才几个小时就伤亡过半的记载,这就是日军军舰造成的,中国军队固然英勇奋战,领导层的意志也很坚决,可是这样拿人命去填也挡不住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装备差距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1932年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它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周围驻扎设防,这样中国政府就无法在上海修筑坚固的永备防御工事,本来就敌强我弱,再连防御工事都没有,这城市还能守的住吗?实事求是的说,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之后,上海就不是能用兵的地方了,可是老蒋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且寄希望于欧美列强的干预,一定要在上海打这一仗,结果洋人坐视不管,失败是必然的,不过这也都是事后诸葛亮了。
这个根据当时的环境是没有可能,但不排除有人为的因素占有多数。
首先是军伐势力不统一,人民的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好。
像淮海战争就
生活常识分享。
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战役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战役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也被认为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的开端。
该战役发生在1937年8月至11月的上海及临近的淞沪地区,对于抗击日本军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淞沪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的残暴侵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组织和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淞沪会战成为中国人民开展全面抗战的标志性事件。
二、日军入侵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上海进行全面进攻,日本空军以及海军陆战队对上海进行了激烈的轰炸和登陆。
此次进攻是日本侵略军扩大军事行动的一部分,目的是夺取上海并迫使中国政府妥协。
然而,中国军队和民众都毅然进行抵抗。
三、中方抵抗中国国民党政府及中国军队迅速组织抵抗,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在上海、淞沪地区的城市战斗中,中国军队通过巷战、铁丝网和阵地工事等手段有效地抵御住了日军的进攻。
中国军队壮烈的牺牲精神和顽强的抵抗意志,给日军的进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四、中国军队的进攻在日军入侵初期,中国军队主要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然而,伴随着战局的发展,中国军队在上海和淞沪地区逐渐转入主动进攻。
他们采取了有效的战术,进行突袭、反突袭和夜间袭扰行动。
中国军队发动的反攻行动成功地减轻了部分城区的压力,同时也给日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五、国际关注与援助淞沪会战的爆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
各国媒体纷纷报道这次战役,并对中国军队的抗击举行了赞扬。
国际援助也开始向中国流入,一大批军火、物资和志愿者纷纷前来支援中国。
这种国际关注和援助对于中国军队和人民的士气和信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胜局的逆转淞沪会战在战局初期,中国军队处于被动局面,但是通过顽强的抵抗和反攻,中国军队逐渐转入主动。
中国军队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同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支持。
最终,这场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使得日本军队在上海地区受挫,中国抗战的士气大振,为后续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淞沪会战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事件起因是,8月9日,驻上海日军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顾中国卫兵的劝阻,乘军用汽车企图冲入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进行挑衅。
机场的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开枪将日军官兵2人击毙。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日本政府一方面派员与中国政府谈判,麻痹中国,一方面则加紧制定作战方案,向上海增派军队。
日军准备就绪后,8月13日,即以上述事件为借口,向上海中国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在张治中等将军的率领下,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奋力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淞沪会战:
背景:日军占领平津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
经过:“八一三事件”后,日本海陆空军逐渐增至二十多万。
中国军队投入总兵力四十多万,初期冯玉祥任总司令,后来蒋介石亲任总司令。
战斗非常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共消灭日军六万多人。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937年八一三事变(精简版)
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八一三爆发的背景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侵占平津以后,又准备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
8月9日,日军蓄意制造事端,派遣驻上海陆战队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滕要藏乘军车闯入虹桥中国军用飞机场,遭到中国守卫士兵的阻拦后,他们竟开枪打死一名机场卫兵。
中国军队进行自卫反击,当场将日军官兵二人击毙。
日本帝国主义以虹桥事件为借口,命令大批日军陆续登陆,派飞机在沪宁、沪杭线上空侦察。
八一三与淞沪会战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以租界和黄埔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击闸北一带,中国军民奋起反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4日,日守军开始总攻,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组织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张治中决心扩大战果,对日本侵略军发起全线进攻,出动空军轰炸虹口日军司令部,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中文名称:淞沪会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日军获胜,上海沦陷时间: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地点:中国上海人物:蒋介石松井石根中方进攻1937年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
“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14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已改称独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防守上海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的任务。
日军于16日退守江湾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中日相持8月20日,新建立的第3战区以“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之敌人,并打破其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为作战目的,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8月20日晨,苦战了6天的87和88师在36师宋希濂部,刚从西安抽调过来的增援下调整了进攻方向前敌总指挥陈诚视察前线后和张治中决定,在重大伤亡的代价下于8月21日突破日军阵地纵深一度攻下汇山码头,有望围歼敌海军陆战队;但因敌增援部队已陆续登陆抵达,攻击部队顾及左背侧翼受威胁而终止进攻分兵反登陆,失掉了一次或许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
8月23日大批日军部队云集吴淞口外及浏河口陆续登陆。
第6集团军任王敬久为淞沪围攻军前敌总指挥,王敬久遣88师和独立20旅右翼军攻击虹口方面之敌,36师和87师左翼军进攻杨树浦方面。
是日夜,日军约2个师团兵力在优势舰炮和航空兵支持下于张华滨至川沙口一带强行抢滩登陆,守备该区域之警察总队被迫后退,虽经87师和教导总队第2团反复抗击,但日军于24日3时仍攻破殷行镇,从而淞沪铁路至殷行镇之间国军北面防线裂开,但又经国军反复争夺,36师于26日16时再度夺回殷行镇,将北面防线暂时稳定。
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
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7年11月至12月期间。
该战役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的激烈战斗。
本文将介绍淞沪会战的背景、战役经过以及对抗战形势的影响。
一、战役背景淞沪会战的爆发源于日本侵略者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北部和中部城市,希望通过攻占上海来迅速结束对中国的侵略。
淞沪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日本侵略者南下的重要阻击点。
二、战役经过1. 中国军队的抵抗中国军队积极抵御日军的进攻。
他们组织起来,在大后方的支援下,建立了坚固的防线。
中国军队尽管装备和战术上劣于日军,但以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优秀的军事指挥,给日本侵略者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困扰。
2. 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日本侵略者出动了大量兵力和先进的武器,对中国军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攻击。
尤其是日军的飞机和舰队配合紧密,从空中和海上进行全方位的压制和进攻。
然而,中国军队仍以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3. 战役的结束与影响淞沪会战持续了数周,最终中国军队不得不撤退。
尽管中国方面最终未能守住上海,但淞沪会战作为中国抗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对抗日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全国范围内激发了更多的民众加入抗战,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后来的大规模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战役的意义淞沪会战的胜败虽然对双方的战略有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志向和顽强抗战的形象。
通过淞沪会战,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自己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增强了国内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关注。
同时,该战役也促使中国军队和政府进行了战略和战术层面的总结,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总结: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该战役激发了更多的中国人加入抗日战争,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志向和顽强抗战的形象。
尽管淞沪会战最终失利,但它对中国军队和政府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后续战斗的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军淞沪会战
会战简介
•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 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 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 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 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 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 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 面战争。即使当时国力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 马上投入全面战争。例如随即大量增加公债发行,并发 起了日本全国性的“消费节约运动”。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当 时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商港,每年对外贸易额占全国二分 之一以上。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 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 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 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双方共有 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 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48个师和24个旅 6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蒋介石
日方高层的会战计划
• 日本当时执行的是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石原莞尔制定的《国防国 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首先对苏联已经放弃 了进攻战略,取而代置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 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 的字眼,就是说在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与苏联谈判,不与其 交恶。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 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 油和橡胶。那玩意全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千万不能和 美国人翻脸。只要不和英美翻脸,石原认为英美会默认“满洲 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个日本人控制的满洲,正好为英美消除 了共产主义南下的忧虑。 对华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 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也就是说:挑动在西 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 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 国人,争取把手伸到“东印”(荷属殖民地东印度群岛,是如 今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供应,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 终战争”。日本30年代早期的计划中还有海陆军联合攻占武汉 的计划,但在石原的这个计划中,鉴于中国政府的实力已有所 加强,日本已经放弃了一旦开战就攻占武汉的计划,因为那是 日本国力所不允许的。
淞沪会战——简介
淞沪会战——简介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在上海的陆战队的存在。
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
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八·一三”事变。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党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三个德械师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增援,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军增援部队在中国军队侧后方上陆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军陆战队,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军队统帅部,这时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方便,且能避开机动力占优势的日军。
而且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外国租界,在这开战极有可能引起大国势力的干涉,如果打的好,可能在外国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
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
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力的。
这样中日双方在上海一地不断投入军队,此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
日军投入5个师团1个旅团达20万人,鏖战两个月后,日军的依靠强大的火力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但此时中国虽败而不乱,10月20日,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11月5日军第10军10万人在金山卫登陆,中国统帅部因幻想九国公约签字国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时机,但此时西方国家绥靖之风盛行,称中国军队主动在上海非军事区挑起战争为破坏和平,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
高中历史 淞沪会战简介时间
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淞沪会战若干问题分析导读:1937年“8.13”淞沪会战被认为是中国走向全面抗战的标志,在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中日双方动员兵力超过一百万人(日方动员兵力约25万人,伤亡4万余人;中方动员兵力约75万人,伤亡25万余人),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以往为提防蒋介石利用抗战消灭异己,各路军阀更多采取敷衍应付态度);更重要的是,淞沪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也将日本拖入战争泥沼。
1937年8月13日晨9时15分,日舰重炮向我闸北轰击。
日海军陆战队一部,由天通庵及横浜路方面,越过淞沪路冲入宝山路,向我驻西宝兴路附近的保安队射击。
我军为自卫计,予以抗击。
“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地面作战经过及若干问题分析一、双方战前战略态势分析1、双方兵力与战力:中国军队方面:总兵力约五万人A、陆军:八十七、八十八、卅六师、独二十旅、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队、炮兵二团又一营。
B、海军:各式舰艇约十艘。
C、空军:可支援战斗之飞机约二五0架。
日本方面:地面总兵力约一万五千人。
A、陆军:步兵一个大队约二一00人,在乡军人约叁六00人。
B、海军:舰艇叁十多艘,陆战队约叁二00人,另抽调舰艇人员约叁千人加入陆战队。
C、空军:约有百馀架新式飞机。
就兵力数量而言,中国军队优於日军约二倍以上,但日军战力火力较强。
2、双方兵力位置:日军可由长江口南岸及杭州湾北岸实施两栖登陆,然後突穿中国军队两翼阵线,师於京沪线上,截断中国军队补给线及退路,并完全包围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临江面海,无处可突穿,也没有足够的打击兵力,乘日军於两翼登陆处於分离之际予以各个击灭。
3、双方兵力与其补给线之关系:中国军队主要基地在南京,补给线主要为京沪线及嘉兴─吴兴─南京之线,补给线与作战正面垂直,但受日空军干扰。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抗日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这场战役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地点在上海与崇明岛一带的淞江河口地区。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抵抗精神,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战前准备在淞沪会战之前,中国军队严密部署,加强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防御工事建设,并进行了兵员调配和武器装备的布置。
中国将领刘峙抱定决心,希望借此机会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进攻,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2. 日军入侵1937年8月,日本军队无视中国政府的抗议,对上海发动了突然进攻。
日军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同时使用了空中和水上力量,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中国军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采取战斗阵地,利用堡垒和掩体等遮蔽物抵御敌人的进攻。
3. 中军顽强反抗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顽强反抗精神。
他们集中火力,将敌人的进攻阻止在了各个著名的防线上,如淞沪防线和张贵防线。
中国士兵不惜牺牲自己,保卫土地和家园。
4. 主动出击在会战初期,中国军队主要采取防御姿态。
然而,在日军企图突破淞沪防线时,中国军队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对日军实施反攻。
中国军队利用地形和巷战战术,成功打击了日军的行动能力,迫使他们放弃了进攻计划。
5. 双方谈判由于中国军队的奋勇抵抗,日本军队认识到自己无法迅速攻占上海。
为了避免继续的伤亡和损失,日本军队主动向中国发起谈判。
这也是淞沪会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军队取得了战略优势。
6. 胜利和意义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这场胜利意义重大,首先它是中国军队遭遇日军侵略后的首次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其次,这场战役阻止了日本军队对华东地区的扩张,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最重要的是,淞沪会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坚定的抗战决心,为之后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基础。
淞沪会战过程
淞沪会战过程参加了淞沪会战的拉锯战阶段。
中国军队利用地道战术,顽强抵抗了日军的进攻,使得日军无法迅速占领上海。
中国军队还采取了伏击和炸弹袭击等多种战术,对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但是,由于中国军队装备和训练的劣势,拉锯战阶段的战斗非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日军反攻阶段:1937年9月下旬,日军开始反攻,准备彻底占领上海。
中国军队在反攻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最终还是无法挡住日军的进攻。
10月26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结束了淞沪会战。
尽管中国军队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他们的英勇抵抗和顽强战斗,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为中国民族工业向后方转移争取了时间,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在11月6日晨,日军从___入侵,直指米市渡和松江。
中国军队第六十七军奉命增援,展开了激烈的血战。
军长___亲自到前线指挥,双方拼杀竟日,阵地三失三复。
然而,在8日傍晚,松江城之东、南、西三门均被日军封锁,___率部在猛烈的炮火和空袭下,从北门撤退。
最终,松江沦陷,沪杭铁路也被截断。
苏州河南岸阻击战也是中国军队退兵时的一战。
日军依仗空中和地面的炮火优势,狂轰滥炸。
中国军队顽强抗击,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然而,到11月9日,日军攻陷了龙华,11日又渡过黄浦江,进占了浦东。
中国军队在南翔以东的苏州河南岸阵线已被敌突破,呈现全线动摇之势。
江阴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由地面部队、要塞炮兵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共同进行,持续多日的激烈战斗。
这也是___在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
然而,到12月1日,日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突破了中国军队防线,江阴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终结。
在淞沪战场上,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日军投入了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了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___、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为了保家卫国,护我中华,___一声令下后,全国各地都在往上海运兵,各条铁路公路都在把部队往淞沪战场上送。
淞沪会战过程
淞沪会战过程一、淞沪会战简介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企图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
1937年8月13日,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主动采取反击发动了淞沪会战。
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在装备训练都处于劣势地位的条件下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足足将日本侵略者的步伐拖住三个月之久,给了日本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打破了它三个月击败中国的迷梦,打乱了其侵华战略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向后方转移争取了时间,大大打消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二、事态发展1937年8月9日,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要藏驾车强闯虹桥机场,被守卫的中国土兵击毙。
事件发生后,日本一方面通过外交交涉,逼迫中国撤退驻沪保安部队,销毁市区的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不断增兵上海,准备发动进攻。
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淞沪会战爆发的导火线。
我军进攻阶段:虹口、杨树浦一带的攻围战——淞沪会战的最初10天,中国军队紧紧抓住日军主力尚未到达上海的有利时机,先发制敌,围攻盘踞于虹口与杨树浦的日军据点。
张治中统率的第九集团军在空军的配合下,经过多次激战,基本扫清了日军之外围各据点,把日军驱压在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等几个狭小的阵地内。
为抢占主动,8月13日我第9集团军87,88师出动坦克,重炮开始进攻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8月14日空军和海军进攻日军舰队,上海日军数量处于劣势,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国民党军无法达成重大突破。
14日下午,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在江湾爱国女校指挥作战时,被日军炮弹击中,当场壮烈殉难,这是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高级将领阵亡的第一人。
长江江阴水道和黄浦江水道封锁线——为防止日军沿长江西上,威胁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1937年8月11日至9月25日,中国海军动用军民千余人、舰艇十余艘,费时二月,将近300余艘旧兵舰、商船和民船沉于江阴水道和黄浦江水道,构筑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江水道封锁线。
淞沪会战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 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自卫抗战
淞沪战场(6张)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为确保首都安全,中 国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 队。
后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 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 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 ,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
受挫
上海守军在闸北堡垒内同日军巷战 8月下旬,中国各部队继续围攻盘踞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杨树浦等据点 的日军,新抵达战场的中国军队精锐之师第36师迅速投入战斗,在战车掩护下攻入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再次出动 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我军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威猛,面对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工事而一筹莫展。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第八战队 (鬼怒号、由良号、名取号)、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第一水雷战队(川内号、第9驱逐队)、第1警戒队 (八重山号、坚田号、保津号、二见号、 栂号)第2警戒队(势多号、热海号、比良号、鸟羽号、莲号、栗号)。
对美国则是“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本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 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只要不和英美翻脸,石原认为英美会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个日本人控制 的满洲,正好为英美消除了共产主义南下的忧虑。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淞沪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淞沪会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抵抗行动,以中华民族的英勇斗争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淞沪会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介绍淞沪会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展示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和无畏奋斗精神。
淞沪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被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次正面战役。
起因可以追溯到同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借机进一步侵略中国领土。
随着日本军队逐渐向上海推进,中国军民在日军进攻面前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而这一战役发生的地点恰好位于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和交通枢纽南京之间,因此具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淞沪会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8月13日至9月26日,日军对上海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中国军民在城市中进行了殊死抵抗,并取得了一系列战果。
然而由于日军的主力逐渐增加,中国军队的抵抗力量受到了削弱。
第二阶段是9月27日至11月13日,日军主力集中对南京方向发动攻势,中国军队开始撤退。
最后,第三阶段是11月14日至12月1日,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最终停止了进攻。
淞沪会战的结果虽然中国军队最终失去了上海,但他们的英勇抵抗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支持。
这场战役表明中国人民对于侵略者的抵抗意志坚定不移,同时也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野心和残忍性。
淞沪会战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爱国热情,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奠定了基础。
总结而言,淞沪会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展示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精神。
尽管最终失去了上海,但中国人民的英勇表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淞沪会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的决心。
通过这场战役,中国人民彰显了坚定的抗战意志,展现了他们不畏强敌的勇气和决心。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深烙印在中国的历史中。
淞沪会战的故事200字
淞沪会战的故事200字
淞沪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中一场极为重要的大型会战,又被称为八一三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首次大规模交锋,也是整场中日战争中战斗最为惨烈、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激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百万军队投入战斗。
日军调动了9个师团22万人的兵力,我国军队则投入了73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
双方在淞沪地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我国军队以伤亡25万余人的代价,成功使日军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沪会战的故事,是一段充满英勇与牺牲的历史。
我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顽强的抗战精神,为保卫国家、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抗日战争中的战斗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战斗重要战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斗——淞沪会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浴血奋战的反侵略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与中国人民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取得许多重要的战役胜利。
其中,淞沪会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一大重要战役,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和中国的南部沿海城市,南京也沦陷。
面对日本军队的侵略,中国人民决心奋起抵抗。
在这种背景下,淞沪会战爆发了。
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阶段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斗以淞沪两地为主战场,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殊死搏斗。
淞沪会战在华东战区总指挥蒋中正将军的率领下展开。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通过顽强地战斗,成功地将日本侵略者阻止于上海地区,保卫了华东的抗战大后方。
淞沪会战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战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鼓舞了全国人民钢铁般的意志和斗志,为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抗日战争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在这场战斗中,八百壮士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
这一班勇敢无畏的中国士兵,在长时间的激烈战斗中,以自己的身躯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抗日斗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淞沪会战的胜利对于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迫使日本军队停止向西方扩张,并有效牵制了日本军队在其他地区的行动。
其次,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促使更多的人加入抗日战争行列,并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淞沪会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和军队将日本侵略者击退的重要里程碑。
它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意志,也为后续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淞沪会战的胜利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战斗的意志,看到了他们付出的牺牲和奉献。
这场战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不可磨灭的一页,它将被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永远激励着我们坚守国土、捍卫和平的信念。
总而言之,淞沪会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不仅取得了胜利,更对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
“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
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
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
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
八一三事变的历史事件介绍
八一三事变的历史事件介绍八一三事变是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那么你了解八一三事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一三事变的简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八一三事变的简介关于八一三事变,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企图进一步扩大对华夏的侵略而在其上海发动的一场事变,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上海事变。
当然其八一三的由来是因为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的8月13日,即卢沟桥事变之后。
下面来看看八一三事变简介。
根据八一三事变简介可以看出1937年的8月9日这一天,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陆两军的一个长官带领着自己的事变开车强行冲进了中国的军用机场虹桥机场,因为这一次行为不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律,所以当时的机场卫兵对两人的做法采取的行动是当场击毙。
这也就是八一三事变发生的导火索。
在两人被击毙后,上海当局立即派遣中方代表前往与日本军方进行交涉,要求双方就这一事件采取外交的方式解决。
但是日本军方并不愿意以外交方式解决,他们甚至提出要求,让中国的军队从上海撤兵,同时将其在修建的一切军用设施拆除,当然除了对中方的提出无理要求外,日本还开始向上海增派兵力。
同年8月13日,日军并不满足他们目前在中国的所得,便以当时的日租界和军舰为其军事基地,开始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面对这样强势的进攻,中国方面军并不恐惧,他们在华夏国民的支持下,与日军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会战,这也就是八一三事变。
当然关于这次会战,日军威胁到的不仅仅是中方的利益,同时还有英国和美国的在华利益,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得不调遣军队,加入到战争中来。
也就是说,八一三事变,使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抗日阶段。
八一三事变的经过八一三事变是日本侵华的一场战争,那么八一三事变经过是怎样的呢? 下面就来看看八一三事变经过。
1937年,企图进一步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日本政府方面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滋挑事,试图挑起战争。
同年8月,日本海军将领带领其部下驾车冲进了中国上海虹桥机场,并被当时的机场保安击毙。
中国的抗日历史事件有哪些_中国的抗日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的抗日历史事件有哪些_中国的抗日历史事件简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唯一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的抗日历史事件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抗日历史事件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
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计划。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
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企图进一步侵占上海、南京。
8月13日凌晨,驻上海日军以冲入虹桥机场的水兵被击毙为借口,由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突向驻八字桥一带的中国守军进攻;同时,日本军舰也开始炮轰上海市区。
14日拂晓,张治中指挥第87、88师予以还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军陆战队及其司令部,炸伤旗舰出云号。
同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精选推荐
淞沪会战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抗⽇战争时期,打破⽇军“三个⽉灭亡中国”战略部署的是下列哪⼀战..”主要考查你对⼋·⼀三事变,正⾯战场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考点的理解。
⼋·⼀三事变,正⾯战场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考点名称:⼋·⼀三事变,正⾯战场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事变:⼜称“⼋⼀三”淞沪抗战,是⽇本帝国主义为⼋⼀三事变扩⼤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13⽇爆发,即第⼆次上海事变。
⽇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13⽇⼤举进攻上海。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
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万⼤军投⼊淞沪战场。
⽇军兵⼒也增⾄三⼗万。
11⽉5⽇,⽇军⼀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
中国守军被迫撤退。
12⽇,淞沪陷落。
抗⽇民族统⼀战线的主要特点:1、它是在⽇本企图灭亡中国的情况下,在共产国际反法西斯路线的影响下,在中共的积极倡导并采取⼀系列正确措施的推动下,国共互相让步共同抗⽇的产物。
2、⼴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统⼀战线中阶级成分⾮常的复杂,因⽽统⼀战线内部有复杂的阶级关系、有⽭盾尖锐的⽃争,甚⾄出现了军队之间的武⼒摩擦。
3、是代表两个阶级利益的两个政权和两个军队的合作,并未形成统⼀的国民政府和联合统帅部,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合作,采取遇事协商的特殊⽅式处理共同的事务。
⽇本对东北与华北的侵略⽅式的不同:⽇本侵略东北,发动九⼀⼋事变,直接进⾏武装侵略;⽇本侵略华北,制造华北事变,采⽤武⼒威胁、外交讹诈的⼿段,压迫国民政府屈服以达到侵略的⽬的。
正⾯战场的抗战主要战役:⼋⼀三事变:1、⽬的: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2、经过:8⽉13⽇,⽇军进攻上海,11⽉占领上海,12⽉攻陷南京。
3、影响:9⽉,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作宣⾔,抗⽇民族统⼀战线正式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
“八一三”淞沪会战事件简介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
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
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
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
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
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
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
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
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
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
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等部,作战任务
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
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
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
第87师攻占
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
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
与敌反复争夺。
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
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
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
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
第
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
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
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
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
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
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
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
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
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
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
断调整部署。
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
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
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
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
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
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
尽管日军在
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
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
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
包围。
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
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
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
至此,战役结束。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
月。
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
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
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
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
各界群众
都组织了救亡协会。
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
全国各界民众积极支援上
海抗战。
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和福建省民众组织的慰问团,都到前线进行慰劳。
海外华侨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到10月16日,捐款已达330余万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也从战略上配合了淞沪抗战。
因此,淞沪会战,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