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合集下载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分类】问答正文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1:请简要介绍《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2011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对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系统推动。

三年来,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

上海市等地“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医学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得到缓解;特别是2013年底,卫计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加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从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以及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看,医学教育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困难。

突出表现在:一是医学教育学制学位多轨并存,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是临床医学人才标准化、规范化培养制度建设,特别是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支撑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的育人机制、条件保障亟待完善。

此外,医学教育如何全面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把握发展节奏,优化调整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工作。

临床教学工作总结——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临床教学工作总结——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临床教学工作总结——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2023年,医学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成为了医学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学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转变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

一、加强临床实践教学,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医学专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我们针对教师、医生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加强教师和医师的临床指导,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具体包括:1、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医患沟通培训课程体系,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纳入学生必修课程之中。

通过模拟病人演练、医患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增强医生的人文素质。

2、建立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我们采用先进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和医师共同使用的电子病历,让学生在规范临床操作的同时,掌握电子病历的管理和应用技能。

3、提供实践机会我们积极与各大医院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和临床实践机会,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采用“课堂反转”模式,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教师控制教学进度和内容,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我们通过采用“课堂反转”模式,实现了主动学习和课程自主管理的目标。

1、开展创新型教育理念课程在培养传统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开展创新型的教育理念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与科研思维培养”、“医疗服务与管理创新”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拓宽了学习视野,增强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采用多媒体技术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工具,打造互动化智能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医学教育中,教学质量管理是关键,是保障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

我们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具体包括:1、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我们每年都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医教协同旨在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而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有效平台。

在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中,围绕医教协同这一核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步形成了“一个方向、两种能力和三个结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与临床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医教协同;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创新素养一、引言教育部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加强医学院校教育改革,推进基础与临床结合,为以后临床实践教学打基础[1-3]。

因此,医教协同以质量为核心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该校在医教协同的模式下,将临床上的医学知识和医学职业素养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人才培养的衔接。

二、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定位思考传统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不足[4-6]。

医教协同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的素质[7,8]。

该校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形成以培养具备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应用人才为方向的指导,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和学会实践创新的`能力,使基础实验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7]。

三、改革的思路和办法1.实验课程设置采用层层递进、不断提高的模式。

该体系可概括成为采用基础实验、人体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的五个模块,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组建专业化的师资人才储备。

拥有高素质的师资人才储备是关键[5]。

该实验中心现在已经拥有145人的实验课的教学师资人才队伍,其中专职教师系列为12人,兼职教师为107人,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已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队伍结构。

3.开放实验场地,搭建实践创新基地。

构建实验教学平台,成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要求和准备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要求和准备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要求和准备【摘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验经验,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耐心细致的指导技巧。

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团队和实验条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和规范,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教师专业知识、实验经验、实验态度、指导技巧、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安全教育、实验操作规范、教师团队、实验条件、实验教学质量、高素质医学人才。

1. 引言1.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要求和准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验经验至关重要。

只有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才能够灵活应对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教师还需要具备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耐心细致的指导技巧,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准备好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是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保障了实验条件的完备,才能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规范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师团队和实验条件的支持,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2. 正文2.1 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

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

势, 我们作为《 信息检索》 课的教师必须走 在时代 的前列。
参考文献 :
有效学 习。③《 信息检索》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 , 检索技
巧及信息素养都是从 实践 中培养出来的 , 开展网络环境下 的
[ 1 】余效诚. 关于 网络 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 系. 天津工业大学学 报 ,
2 0 。 1 3 :2 2 . 0 2 2 ( ) 2 — 5
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 医学人才的开放性 实验教学平 台
张 静 , 增桓 ,熊梦 辉 。, 耿 红梅 。 周 ,金春 华
(1 南 方 医科 大 学公 共 卫 生与 热 带 医学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1 . 广 15 5 2 南方 医科 大 学学 校 办公 室 。 东 广 州 5 0 1 ; . 广 1 55 3 南 方 医科 大 学设 备 与 实验 室 管理 处 , 东 广 州 5 0 1 ; . 广 1 5 5 4 南 方 医科 大 学基 础 医 学 院 , 广 东 广 州 5 0 1 ) . 1 5 5
馆杂志,0 7() 20. . 2
f 张晓蕾, 中. 6 1 崔立 网络环境下 的 自主创新学 习模式建构 . 高等 教育
研 究 ,0 7() 20 . . 1
养及创新精神。⑤根据不 同的教学情境 、 同的教学内容 中 不
采用不 同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 有时还要借鉴传统 教学 中 的教
编辑 , 任鸿 兰
ZHANG Jn ZH oU n - u n , oNG e g h i,GENG n - e3 I Ch n h a ig , Ze g h a XI M n - u Ho g m iJ N u - u 4 ,
f.c o l f u l e l n rpc l dcn :. p r n fL b rtr n g me t 1S h o bi h at a dto ia op c h me iie 2De at me t a oaoyMa a e n; o 3T eP eie tOfc ; .c o l fB scMe ia ce c s o te dc iesyGu n z o 0 1 , ia .h rsd n f e 4S h o a i i o dc l in e, uh r Me ia Unv ri , a gh u51 5 5Chn ) S S n l t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方案 , 学 生 可 利用 开放 实验 平 台进 行 实 施 和 修 正 。

实验 教 学 管理 体 系 的建 立 与 优 化
基础 医学实验教学 示范 中心成 立 于 2 0 0 4年 , 隶属 于南 京 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学 院分管教学 的副院长兼实验教学 示范 中心 的主任 , 另 中心有 常务副 主任 、 副主任各 1名 。实
年) 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 . 增 加 了开 放 性 实 验 和 科 研 暑 期 训 练 项 目。 为 了弥 补
门好的实验课 开设应按照实验大纲 的要求进行 , 故在
实验开设之前 , 学院要求各系 、 室修订实验 大纲 , 且要求 大纲 中体现出适 应现代 医学教育培养 目标 的内容。此外 , 实验教
管理。 二、 实 验 教 学 内容 的 更 新 与 改进
2 . 开展了研究生实验教 学。“ 十一五” 期间 , 南京 医科 大 学利用 国家级 基础 医学 实验教 学 中心和 国家级 “ 实验 课程 群” 教学团队的人 员支撑 , 既建立 了近 4 0 0 m 的大 学生创新 性实验开放平 台, 又开设 大学生创新 实验课。建立 了具有研 究性学 习特点 的实验教学新方法。在此过程 中 , 涉及 的环节 是: 导师遴选一 安排教 学计划一科研选题一课 题实施一论 文 写作 与答辩 或文章写作与发表等 。每年我校约有 5 0个本科 生创新 团队在 平 台上 进行 探 索性 实 验 , 学 生受 益 率 达 3 0 0 人/ 年 。目前 , 本科生在此 平 台上 已完 成论 文近 5 0篇 , 其 中 S C I 收录 4篇 。另有 1 0名学 生参加 了首届 和第二 届大学 生 全国基础 医学设 计 大赛 , 7名获 一 、 三等 奖。此外 , 《 构建 基

融合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总结

融合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总结

融合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总结篇一:正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医学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结合融合和创新的理念,总结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概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应该涵盖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

课程体系应该符合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情况。

二、融合创新1.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融合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例如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合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融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融合国际化理念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需要与国际接轨,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融合国际化理念,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安排1.实验操作课程实验操作课程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核心。

在课程安排中,应该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操作规范和流程、实验数据分析等。

2.实验设计课程实验设计课程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课程安排中,应该注重实验设计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解读等。

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08年01月第3卷第2期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 ealthcare InnovationJanuary,2008Vol,3No.2实践教学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是医学高专教育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培育高技能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不可缺少的关键平台。

我们始终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严格遵循医学高专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深化医学实践教学改革,从实践教学方法、内容、管理等层面的改革创新入手,在构建体系,形成机制,健全制度,改进方法上狠下了功夫,有效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积累丰富了实践育人经验,踊跃探索了实践创新之路。

一、体系建设原则在构建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新起点、高标准和优质量的设计要求,坚持以下建设原则:1.突出特色原则由于办学特色是医学高专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我们在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打造和壮大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体系构建特色,并始终按突出这种构建特色的原则,与时俱进地建立完善高技能应用型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效。

2.应用至上原则我们坚持应用至上的原则进行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体系的专业特色与内涵要求,使之成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多专业共用的医学实践教学平台。

如基础医学实验平台、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医护临床技能实训平台、医院实习实训平台等。

3.优化组合原则坚持优化组合原则,目的在于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按课程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通过有机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巧妙建成按学科专业整合要求设置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注重规范建设我们以学校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根据医学实践教学特点,遵循医学高专实践教育规律,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做到了:1.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狠抓相应制度建设我们一直把学习省内外医学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放在重要位置,将勤奋学习作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不断建立健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从2005年起,通过连续两次修改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较好地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使实验实训考核、实验设备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管理、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废品、毒品处理办法、实验实训信息与档案管理、生产实习管理条例等制度实用配套,成效显著。

【免费下载】云南省教学成果奖

【免费下载】云南省教学成果奖

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省级特等奖(3项) 1.民族政治学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 云南大学 周 平 方盛举 赵春盛 王燕飞 2.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宁 乎 郝吉明 瞿广飞 陈建中 唐晓龙 3.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朱有勇 胡先奇 王云月 何霞红 陈斌 省级一等奖(30项) 1.以全球医学基本要求(gmer)为标准,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昆明医学院 丁仲鹃 奚春睿 雷雅燕 朱 红 董宝财 2.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云南大学 王世普 梁 宇 姚绍文李 彤 柳 青 3.围绕统计学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探讨统计人才培养新模式 云南财经大学 石 磊 王力宾 李兴绪 费 宇 雷健敏 4.旅游管理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及实践 云南大学 田卫民 杜靖川 吕宛青 杨桂华 李 洁 5.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基础医学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昆明医学院 孙 俊 李树清 李 明 郭泽云 王文林 6.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刘 坚 陈志青 金黄斌 赵玲玲 何光煜 7.面向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伊继东 武友德 吴雁江 魏 红 明庆忠 8.西南林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西南林学院 刘惠民 姚孟春 赵龙庆 赵乐静 廖春华 9.培养云南省“云药”产业需要的中药类系列人才专业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中医学院 李庆生 贾 勇 钱子刚 郭兆刚 杨国祥 10.提升内涵突出特色增强教学实力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大学 李霁良 曹秋娥 丁中涛赵逸云 杨靖华 11.构建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平台 昆明理工大学 陈君若 王春荣 李白良刘美红 王胜民 12.建设特色鲜明的生物学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 云南大学 肖 蘅 叶 辉 王跃华王若南 程立忠 13.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 陈劲松 朱发刚 刘晓耕叶明菊 杨 波 14.面向工程校企结合三方互动的电力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束洪春 纳学梅 陆建生丁 炜 寇 伟 15.创新教学管理突出理工特色强化质量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昆明理工大学 纳海莺 陆建生 陈扬建邹永松黄丽 16.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云南艺术学院 陈劲松 张 勇 彭 瑶 李海华何璞 17.结合云南生物资源产业优势建设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吴伯志 邵宛芳 李文祥杨焕文 李佛琳 18.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张 雄 侯德东 杨卫平刘应开 杨卫国 19.基于“禁毒防艾”的《大学生性健康》课程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价 云南财经大学 张河川 郭思智 和平英欧阳慧蓉 张金甫 20.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 和少英 刘劲荣 陈 斌罗海麟 熊光红 21.云南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与应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罗 骥 李 渝周晓俊 郑新兴田云鹏 2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段万春 介 俊 董毅明陈渝秦开大 23.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姜润生 李 松 杨玉萍于建云 杨 凌 24.高职高专教育“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夏昌祥 杨丽敏代祖良 谭红翔 25.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晏 杉 杨金华刘创明 周荣英秦 溱 26.招生一培养一就业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云南农业大学 唐 滢 晏丕振 洪树琼刘鸿高 段青松 27.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黄晓明 王石健虎智猛 王 磊刘永刚 28.基于地域特色的土建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程赫明 李莉萍 费维水孙 俊 屈本宁 29.就业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 普林林 甄朝党 董 兴马永涛 冉德君 30.搞好东南亚语种群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战略 云南民族大学 甄朝党 杨光远 陆 生刀承华 周德才 省级二等奖(69项)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一以民族健身操推广教学为例 云南民族大学 寸亚玲 方 桢 赵静冬 黄光伟 金旭东 2.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为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云南民族大学 马丽娟 张桥贵 李若青 赵学先 何叔涛 3.禁毒学(教材) 云南警官学院 于燕京 张义荣 莫关耀 骆寒青 王建伟 4.透视辩论一大学生智辩入门指导(教材) 楚雄师范学院 王锡林 5.写作教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成果 昆明学院 尹相如 王昆建 吴跃辉 石 静 6.“三位一体、定点互动”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邓忠汉 尹康平 徐 东 李忻琪 李德光 7.以专业建设促进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 王红斌 杨 敏 戴 云 高云涛 叶艳青 8.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曲靖师范学院 巴春生 荀关玉 朱谷生 高文进 杨 筠 9.直面云南水利特色强化立体实训培养边疆水利应用人才 云南农业大学 文 俊 龚爱民 林志样 王春彦 王 龙 10.高校多元化网络教学环境构建及应用 云南大学 邓世昆 董立昆 李红灵 张月芬卫纯 11.“金属矿开采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叶加冕 王育军 况世华 翁春林 段永祥 1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云南中医学院 吕 峰 王志红 李永强 何丹 张潍纤 13.综合实用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昆明学院 李晋德 李宗梅 王昆建 齐 逾 杨 平 14.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管理模式探索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红梅 那金华 付金峰 明 月 15.联合办学培养一专多能实战型法医学人才 昆明医学院 刘 清 李利华 瞿勇强 韩晓华 李建京 16.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李昭明 张卫平 火寿平 杨立峰 王一帆 17.云南财经大学“读写议”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云南财经大学 李国疆 旷锦云 石福荣 林 云 胡 琦 18.“aai”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和应用一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为例 云南大学 任新民 陈国新 李维吕 刘亚建 鄢显俊 19.医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李 燕 张爱云 李瑞民 张毅萍 邵维庆 20.以教学研究推动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增强 云南大学 李国忠 杨 霞 杨雪芹 牟少华 秦庆峰 21.学分制综合教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李树坚 陆自强 饶志坚 张海涛 袁永华 22.中外合作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云南财经大学 刘尔思 张洪烈 潘雪冬 钟 伟 杨淑香 23.数据库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云南大学 刘惟一 周永恒 王丽珍 岳 昆 梁 洁 24.化学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红河学院 刘 卫 易中周 闵 勇 张举成 严和平 25.校企合作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云南财经大学 李严锋 周少方 郭思智 王力宾 冉文学 26.云南民族民间舞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 朱 红 徐 梅 曾金华 袁 蓉 殷宏光 27.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李正跃 雷兴刚 陈建斌 李树坚 刘 勇 28.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张云钢 王雪莲韩 越 赵宗泽 许 玲 29.科研支撑林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西南林学院 陈宝昆 王昌命 杨 斌 黄晓园 戴志荣 30.西部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模块教学研究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杨世强 王荣媛 郝兴跃 李玉琼 刘 艳 31.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陈明清 韦 嘉 倪锐志 赵 卫 何 黎 3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结合教学研究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 钢 王红伟 彭 戎 曹 宇 雷必钢 33.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学生能力培养新途径 大理学院 吴建新 白 丽 田昆仑 郭宪国 申元英 34.创立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构建能力本位本土化课程 玉溪师范学院 张汉东 孙 燕 程 斌 陈江晓 孙丹婷 35.热带园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杜 巍 李宏伟 毕廷菊章靖 陶 川 36.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岗位导向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宏进 宋麓明 邢忠义 张发龙 张嘉智 37.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 汪 帆 杨思娅 杨 芬 刘品华 38.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云南大学 杨 军 宗 容 施继红 裴以建 蒋慕蓉 39.地方综合性艺术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 陈 勇 郭 浩 丁煜伦 付 梅 段晋昆 40.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及其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楚雄师范学院 陈兰香 赵天培 陶汝林 吴永社 段连鑫 41.医学临床教学基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昆明医学院 杨达宽 夏晓玲 何 勤 敖丽娟 唐新明 4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宋 智 夏 锋 唐 荣 刘桂芳 熊志坚 43.云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与实践 云南省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张国华 董云川 刘康宁 44.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课程与实验室建设探索与实践 昆明学院 张明清 窦志萍 岳怀仁 郝旭霞 黄继元 45.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 云南农业大学 杨 毅 雷兴刚 饶志坚 洪树琼 曹志勇 46.“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 云南师范大学 周本贞 陈 路 李申文 罗 文 邬 农 47.提高化工类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 昆明理工大学 周梅村 余旭亚 杨庆云 宋鹏云 顾丽莉 48.西部地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郑勤红 罗致含 罗利佳 何 斌 张绍宗 49.测绘工程技术专业递进、组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苟 伟 黄 涛 殷 英 董 云 50.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郭 震 王 涛 朱维宗 化存才 黄永明 51.构建教学平台促进团队发展探索与实践 西南林学院 胥 辉 王昌命 李永和 费建国 郭盘江 52.三年制煤矿机械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研究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赵瑞安 邓开陆 季 春 张书征 庄 严 5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模块化”大学语文教学新体系 云南农业大学 洪树琼 李 伟 黎 文 李荣兴 董华 5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全过程、链锁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应用 云南大学 姚建文 张建民 王克岭 张 霓 陶小龙 55.《民族传统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饶 远 陈 敏 陈 斌 左力 熊亚兵 56.英力克:创建英语语言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段平华 沈紫拉 杨丽萍 王晓芸 杨润生 5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 大理学院 赵金元 施福昆 李鸿昌 鲍宏光 58.新型中医临床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云南中医学院 秦国政 张 宏 叶建州 苗晓玲 李世辉 59.以专业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大理学院 钱金袱 段利华 林椿榕 李鸿昌 李 彬 60.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玉溪师范学院 高卫国 高 洪 谢永安 莫晓辉 陶 琳 61.中医方剂学多维立体化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云南中医学院 秦 竹 熊洪艳 张 胜 李 铭 马凤丽 62.《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曲靖师范学院 高小和 蔡 燕 臧国书 郭兴良 朱堂锦 63.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 黄青松 万 舟 张长胜 龙 华 杨立功 64.师范院校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师范大学 龚 明 林卫东 李忠光 范丽仙 许 波 65.西部农科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萧风回 高 洪 文 斌 余佳祥 周 玲 66.临床医学肿瘤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昆明医学院 隋 军 黄云超 王绍尧 刘志敏 蒋永新 67.开发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玉溪师范学院 程 斌 聂锐新 赵兴武 刘 林 陈琍琍 68.边疆农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 雷兴刚 戴志明 郭华春 段 纲 赵燕妮 69.科研教学结合,建设一流的道路交通虚拟现实教学演示与探索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 熊 坚 万华森 秦雅琴 郭凤香 贾现广。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扬州大学
20 土木工程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
东南大学
21 深化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培养机械工程创新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
22 水利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
河海大学
23 构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一流实践创新平台,塑现代石化工程师 江苏工业学院
24 基于高层次学科平台的道路交通类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东南大学
注:根 据得票
序号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一等奖)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药科大学
2 经济学人才培养集成创新模式
南京大学
3
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 建与实春 程建军 李北群 刘慧旻 陈敏东
丁言仁 何宁 王文宇 周丹丹 张瑛
汪祖杰 王家华 蔡则祥 张维 卢亚娟
徐康宁 李东 朱志坚 陈良华 孙晓林
钱锋 熊宏齐 叶善专 孔祥翔 孙贵宁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8 现代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实习体系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
19 微生物生物学课程群研究型教学新体系建立与实践
戴勇 张铮 韩冰 顾惠明 吴慧媛
41 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立体化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闵敏 吴凌娇 宋卫 姚琪 王莉
42 全程参与、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汽车服务类人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3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化工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4 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基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基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本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情景化的、仿真模拟的临床技能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在推进新医改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负起的社会责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高等医学教育正承担着培养卫生人才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关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两个最重要、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要承载和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高等医学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适应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期待,针对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确立“保人民健康就是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理念,对新医改方案中“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推进新医改这一惠民工程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负起的社会责任。

1 现状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首要的是教育。

“医学教育改革要走在医改的前面” 的观点已是相当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医改中需要大量的社区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人才,但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培养出的人适应不了基层的具体需求。

据卫生部发布的《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披露,至2008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698万人,其中:卫生人员达60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万人。

在这9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23%。

对基层医疗急需的全科医生而言,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其中,我国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合格的就更少,仍有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师。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基础医学人才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基础医学人才

职称或 高年资讲 师中选 出思想 政治素 质好 , 高度责 有 任心的教 师 作 为学 生 导 师 , 确规 定 导 师 的 工 作 职 明 责, 要求他 们 在 思 想 上 和学 习上 给 予学 生 指 导 和 帮 助 。这样 , 在导师 的指导下积极参 与实 验室 的科 学生
框架 ,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了 良好 的
家的基 础 医学理 科 人 才 培养 基 地 , 多年 来 始 终 以 培 养创新 型 医学 人才 为核 心 , 人才 培 养模式 、 在 教学 改 革 和教学 管理等 方 面进行 了积极 的探 索 与 实践 ,并
取得 了显 著成 果 , 步形 成 了 医学 人 才 培养 的基 本 初
2 早 期进入 实验 室 , 养 科研 兴趣 培
基础 。
1 早期接 触 专业 , 坚定 专业 思想
研活动, 感受科研气氛, 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兴趣 ; 使他 们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 中去 , 形成初步的科研思
路; 培养 了科研 实 践能 力和 与他 人协 作 的能力 ; 用 利 各种途径 主动学 习 的能 力也有 了一定 的提高 。 3 早期 参与 科研 , 培养创 新 意识 创新 思维 是科 学 发 展 的原 动 力 , 学 生 早期 接 让
出版 社 ,0 4 1 3 1 . 2 0 :1 —1 8
件 , 法简 单 可行 、 作 和控 制 起 来 非 常得 心应 手 。 方 操 我 们研制 的 用于基 础 医 学 的 多媒 体课 件 , 课 老 师 上 提 供相 应 的文本 和 图 片素 材 , 只需 要 简 单 的几 个 步 骤 就能 生成 电 子 教案 和 p t 灯 , p幻 目前 该 软 件 平 台
为 了更好 地 培 养具 有 创 新 能 力 、 践 能 力 的高 实

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领域的日益深入,医学信息工程已成为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

医学信息工程旨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管理、医学影像处理、医学数据分析等领域,为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传统的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环节的培养,无法满足现代医学信息工程领域对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科研能力薄弱等方面。

有必要对现有的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医学信息工程领域发展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构建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医学信息工程是将信息科学与医学相结合,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医学领域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医疗系统的日益普及,对于具备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弥补目前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满足社会对医学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推动医学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构建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通过分析现有的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挖掘创新型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的研究旨在提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在医学信息工程领域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培养高水平医学信息工程人才提供可行的模式和方法,为我国医疗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推动医学信息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医学信息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以适应社会对医学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建设实践与探析

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建设实践与探析

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引入多种实验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实验教学等,增强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
趣味性。
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未来展望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
体系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涵盖生物学、化学、医学等 多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 限制,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都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实验中的各种 情况,让学生在实验前就了解可能遇 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降低实验 风险,提高实验安全性。
04 新医科背景下基 础医学实验教学 的成效与反思
实验教学成效的评估与反馈
评估指标明确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PBL教学方法,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分析、解 决问题,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PBL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小组讨论形式,需要学生相互协作 、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科研项 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05 总结与展望
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总结与启示
01
实验教学地位逐渐凸显
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广泛认知,实验
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02 03
实验教学体系逐渐完善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在新医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 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形态学立体化教学体系

构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形态学立体化教学体系

教学管理构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形态学立体化教学体系张宏颖,邹 原,张嘉宁,王华新,王洪海,李连宏*(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辽宁大连116044)[摘要] 探索与研究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形态学立体化教学体系。

在建立综合化的医学形态学课程体系基础上,以4A数字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为核心,通过培养教师树立创新化的教学观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采用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医学形态学立体化教学体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医学形态学;创新能力;立体化;网络教学 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2.11.04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701(2012)11-0081-0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实验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因而如何建立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突出以学生为本,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行创新学习,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

要想把创新学习变成实际行动,必须采取教育创新的举措,建构创新学习平台。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和新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课程系统的教学体系。

自1997年以来,立体化教学模式已被运用到我国多个领域的高校教学当中[1-3]。

迄今为止,有一百多篇有关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在CNKI(中国知网)发表,但其中涉及医学教育的很少,其主要涉及内科学、儿科学、医学寄生虫学和细胞生物学,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利用网络教育模式完善主体教学,增加学科信息量;(2)设计开放性实验,增加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敏感度;(3)构建学生科研模块,培养创新型人才。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建设与效果评价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建设与效果评价

骤地 进行 教学 实验 室技术 人员 的培 训 、 修和 引进 , 进 不 断更 新知 识结 构和 实验技 术 。 中心 将科 研 中常用 的分 子生 物学 技术 ( 白质 的分 离 、 取 与鉴 定 、 蛋 提 酶促 反应 动力 学和 核酸 的提 取与鉴 定 ) 开设 为综合 性实 验 , 为 将 研究 生开 设 的分子 生物学 实验 课程 、 分子 免疫 学 、 组织 学实验 技术 、 现代 病 理学实 验技 术等课 程 , 向基 础医学 专业 高年 级学 生开 放 , 加强 了学 生 的 基础 科 研 能 力 的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实验 教学 是 医学教 育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理论 教 与 学相 辅相 成 , 全面 提 高 医学 教 育 质量 方 面 有 着不 可 在 替代 的作 用 。为 了培 养适应 新世 纪要求 的高素质 创新 型 的医学 人才 , 将单 一 学科 的实 验 教学 实 验 室 建 成新
大学 的实验 教学 中心 ” 为行动 目标 , 在主 管领 导的 主持
收 稿 日期 : 0 0 0 ~ 4 2 1— 5 2
学、 设施 优 良和教学 内容先 进 的大 型 现代 化 生 物 医学
实验 教 学 中心 , 为促 进 医 学生 知 识 、 力 、 质 的协 调 能 素
发展 , 特别 是创 新 能力 的提 高 提供 了 良好平 台 。 目前
E ma :h n y n b mu e u e — i za g a@ j .d . n l

燕 , : 础 医学 实验 教 学 中 心 在 创 新 型 医 学 人 才 培 养 中的 建 设 与 效 果 评 价 等 基
1 中心 的 建设 、 展 思 路 与 目标 发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A sr c : n o a o h pr f a o ,a d i i a p r n bet f h a p sf ig T ein v t ea d vra l t e t b t t I n v t n i tes it n t n n n i ot t u jc o ec m u c . h oa v n es te a ns a i s io a i ts m a s t an n i i l
o d c le g n e n n e ga u t s h v oh c r i h o eia o n a in,a d a sr n r cia b l y a d i n v t e a i — fme i a n i e r g u d rr d ae mu t a e b t e t n t e r t lfu d t i a c o n to g p a t la i t n n o a i bl c i v i
t. n o d rt c iv h ri i g tr e , t i p p rma e l a h r i ig s h me o e v r ai n n o a ie t e t f sl c y I r e o a h e e t e tan n ag t h s a e k s ce r te t n n c e ft e s t e a d i n v t a ns i t a - a h l v l r y c r i g t h h r c eit so d c n i e r g e u ai n,a d t e nr d c st e me h d f ul i g u h p n n r ci e o dn ot e c a a trs c fme i a e g n e i d c t i l n o n n i i t u e h t o s o i n p t e o e i g p a t h t o b d c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医疗行业的需求。

目前,传统的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相对薄弱。

如何构建一种更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希望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一种更符合医学本科生培养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学是一个高度的专业领域,要求医学本科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医学人才。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这种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更容易受到社会的青睐,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挖掘这一模式的价值和潜力,为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1.3 目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挖掘医学本科生的潜力,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满足医学领域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能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构建医学生临床技能多元化教学体系 探索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构建医学生临床技能多元化教学体系 探索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2002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围绕国际医学教育标准,顺应21世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及医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要求,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系统整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全方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较强竞争力的出色医生”为办学目标[1]。

在该教学模式中,以临床技能中心为主体的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2],为整个新模式的顺利实施与成功起到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创新临床基本技能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了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全方位提升了临床技能中心功能。

1改革内容1.1立足精品课程,构建多元化临床技能教学体系2005年,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设置的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成为国家目前唯一以该名称命名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和外科学总论、急救医学、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及精神病学等学科基本技能教学整合为一门课程。

该课程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通过6年来的改革及实践,已经提升为集本科教学、临床培训、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临床技能教学体系。

临床基本技能课程首先主要面向在校医学生,培训医学生学时数是学院所有课程学时之最;该课程也是临床教学人员培训的参考课程,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多次举办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经验交流的研讨班,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的临床培训作用;另外,将社区实践教学纳入“临床基本技能”课程计划,将社会实践与教学课程有机整合,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课程教学的延伸。

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同时强化基础与临床,科研与社会等各方面能力培养,以及参加扶贫、宁养、社区培训等社会工作,形成纵横交错,浑然一体的立体临床医学技能体系。

在临床基本技能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构架上,教师把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主要从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技术改进,到评价系统革新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医学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变得至关重要。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创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

首先,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创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实习经验、实践项目等。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医学技能,并培养创新思维。

其次,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跨学科合作。

医学领域日益复杂,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因此,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合作。

这可以通过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或项目来实现。

例如,与工程学院合作开设医学器械设计课程,与生物学院合作开展基因编辑研究等。

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医学领域发展的动力,需要有具有创新思维的医学人才。

因此,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引入创新思维的培养内容,例如开设创新与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因此,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培养课程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开设沟通技巧培训课程、组织团队合作项目等。

这样的综合能力培养将使学生在医学领域更加全面和优秀。

总结而言,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跨学科合作,培养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修平教授
–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医学融 合性课程体系改革》首位完成人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实验》 教材主编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生发表SCI论文
创新实验项目建设
• 要求:
– 创新性 – 综合性 – 可行性 – 有一定深度 – 作出视频
• 以专职人员为主体 – 实验室建设 – 设备维护 – 平台运行 – 综合性课程组织实施 – 实验准备
教学团队-领衔专家
• 高英茂教授
– 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6) – 系列实验教材总主编 –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材主编及课
程负责人 – 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全面改革》首位完成人
加强实验中心内涵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刘传勇 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内涵建设
• 平台整合 • 课程体系 • 教材建设 • 网络资源 • 运行机制
• 教学团队 • 实验项目 • 自制设备 • 教研成果
平台整合
• 医学形态学平台 • 医学机能学平台 • 医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平台 • 临床基础平台
综合性实验课程
医学形态学实验 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医学机能学实验
临床技能综合训练
教材建设
• 编写与综合性课程对应到系列教材
– 每门教材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 三个部分
– 涵盖了医学基础所有实验教学内容 – 2007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网络资源-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
基础、综合、创新相结合是实验课程体系
理论-实验 课程
解剖学-解剖学实验 组织胚胎学-组织胚胎学实验 病理学-病理学实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遗传学-遗传学实验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 免疫学-免疫学实验 寄生虫学-寄生虫学实验 生理学-生理学实验 药理学-药理学实验 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实验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 诊断学-诊断学实验 手术学-手术学实验 实验核医学-实验核医学实验
• 建设方法
– 自由申请 – 评审择优 – 经费支持
创新实验项目库(网页)
自制设备
发明人
徐红岩 徐红岩 李莉 李莉 尉春晓 陈融 刘萍
专利时间
一种多功能家兔固定装置 一种医用啮齿类动物通用灌注手术台
一种医用肠系膜微循环恒温盒 实验动物吸入麻醉显微外科手术台
改良头皮输液针 多功能实验动物手术台 低流速液滴光电计数器
以实验核医学专业实验室为平台, 创建实验核医学课程本科教学体 侯桂华 宋静 张超 梁婷 系
辐射与示范-质量工程项目(1)
山东大学医学院立项的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
项目名称
数量
经费(万元)
第一批特色专业(临床医学)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80
1
50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1
50
8
80
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4
40
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级教学团队 “十一五”规划教材
合计
2
2
60
17
360
辐射与示范: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
山东大学 教务处
山东大学 设备处
山东大学 医学院


教学指导 委员会
实验室建设 专家委员会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 实验
综合创 新实验
大学生 创新
各学科
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 以兼职人员为主导(学科教师) – 实验教学改革的规划和实施 – 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和课程建设 – 5 2009.4 2009.3 2008.9 2008.4 2007.1
多功能实验动物手术台
正面图
反面图
实验动物持续吸入麻醉显微外科手术台
医学生理液滴红外光电自动计数检测装置
成果获奖
等级
成果名称
一等奖
基础医学创新性实验课程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 创新
场景式教学在《显微外科学》选修 课中的应用
二等奖
构建医学专业形态学实验教学创新 体系新平台
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主要完成人
高英茂 刘传勇 于修平 胡维诚 苑辉卿 马剑峰 徐红岩 李应全 王立祥 刘萍 王增涛 朱磊 丰荣杰 朱小雷 刘志波 马保华 张廷国 张立平 张庆莉 禹卉 周玉琴 刘克敬 李景新 崔敏 马雪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