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元 素》自主广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以及元素符号等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单元课题3的课后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理解题目要求,规范书写,提高解题效率。
4.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不同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5.进行一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内容包括元素符号、元素周期律、实验现象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如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等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周期律的应用。
4.引导学生学会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周期或族的特点,归纳总结规律。
-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周期律的理解。
-创设真实情境,如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周期律解释现象,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针对元素符号的记忆难点,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采用趣味性记忆法,如编写元素符号顺口溜、制作元素符号卡片等,提高记忆效果。
-定期进行元素符号默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记忆成果。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3 元素 教学课件01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3 元素 教学课件01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0 0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体内的含量。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均可产生 氧气,说明了它们均含有什么?
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
介绍:几种氧原子 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9
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
质子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知识点1 元素
HgO
O2
汞原子和氧原子 氧原子
H2O
CO2
氢原子和氧原子 碳原子和氧原子
思考:它们分子中都含什么相同原子?
知识点1 元素
把质子数为8(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的氧原子 统称为氧元素
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汞中都有氧元素
O2 H2O CO2 HgO
分子由原子来构成
物质、 元素、分子、原子间的术语关系如何表达呢?
元素
具有相同核
电荷数的同
类原子
原子
组成
构成 构成
物质
构成
分子
宏观组成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微观构成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课堂小结
元素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点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分布
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由什么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宏观组成:由什么元素组成
水由什么组成?水由什么构成?而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组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成
物质由元素来组成;

构 水由水分子构成;

物质由微粒来构成;
分 构 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子 成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统一起来科学思维: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科学探究: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元素》章节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衔接了前面的原子结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丰富的实例展示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引入,使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性质,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进入《元素》章节学习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概念,对化学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元素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难以将元素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此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程,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基石——元素。

元素,这个听起来既神秘又基础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构成了万物的基础。

想象一下,从浩瀚的宇宙星辰到微小的生命细胞,从坚硬的金属到柔软的织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它们有哪些特性?又是如何被发现和分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元素的神秘面纱吧!一、引入新课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知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
2.掌握原子结构的主要内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元素的主要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分布和应用。
4.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的推断和分析,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原子结构。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性质的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如元素知识问答、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请你们小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涵盖了九年级的化学知识内容。

本节课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命名元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元素是什么。

2. 学习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方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解释元素名称的由来和命名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素的命名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

6. 总结与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命名方式。

•展示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卷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举手等。

2.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元素的命名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命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元素的命名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元素》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元素》教材梳理

课题2 元素
一览众山小
三维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培养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

学法指导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分析几种常见的分子构成,知道不同分子中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得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等等。

所有这些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一类,称为氧元素,同理核电荷数为1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氢元素,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碳元素。

这样完全可以由自己得出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重点。

要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在学习中,最好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反复复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2.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过程,激发学生对元素知识的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元素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元素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我还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培养。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元素的概念,明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成,包括周期、族等,讲解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规律。
3.讲解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4.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重要性。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入: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
5.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些问题既覆盖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又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元素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计算和查询。
2.使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的性质。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4.创设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化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二是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我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元素》考点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元素》考点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2 元素考点一、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元素符号(考点三)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结构:7个周期16个族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3、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教学反思: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 元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 元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元素》教学设计2.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3.化学分子结构模型 6套【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含氟牙膏,可以帮助预防龋齿;同学们长身体,高钙奶肯定也没少喝;家里做饭用的加碘食盐。

这其中加的碘、氟、钙指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1 【认真聆听、思考】这些指的是元素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的常用品入手建立元素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元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加的不是分子、原子、粒子呢?环节一:微观建模,初识元素教师活动1【旧知回顾,导入课程】你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有哪些认识?【引导】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的小,肉眼难观测。

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我们今天就以这个小球作为原子,来搭建这4种分子。

【引导】同学做的很不错,那我们再进一步用这些小球表示相应的物质。

【提问】上述物质都是有许许多多的分子构成,远比我们做展示的多。

你们能数清楚,这些分子中有多少个原子吗?那有几类原子知道吗?【引导】刚才我们经历了原子→分子→物质,虽然用的原子数量多,但总体来讲也就3类。

在化学中我们通常把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学生活动1【任务一】学案上构建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的关系图。

【任务二】用不用颜色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的分子。

氧气分子(O2) 二氧化碳分子(CO2) 水分子(H2O) 甲烷分子(CH4)【任务三】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

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甲烷(CH4)【认真聆听,思考回答】不能数清楚原子。

可以知道有3类原子。

【思考回答】所以刚才所用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本环节从微观粒子的角度,通过学生使用化学分子结构模型小球自主搭建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过程,再继而将原子归类引出元素定义,即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个宏观概念。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初步运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作业的完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掌握基本的化学术语和概念。

2. 预习《元素》课程,了解元素的概念、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二、知识掌握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够指出主族、副族及零族的位置。

2. 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特别是原子序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3. 通过典型例题,学会运用元素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三、实践应用1. 完成元素周期表中前XX个元素的记忆与默写,并标注出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分类及常见化合价。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五个与元素性质相关的化学现象或化学反应,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四、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科普文章或视频,了解更多关于元素在科技、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2.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元素知识的PPT或小报,并在班级进行展示。

三、作业要求一、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时效性。

二、质量保证1. 预习复习部分要求全面复习和预习,理解并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的结构。

2. 知识掌握部分需通过例题训练,加强对元素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3. 实践应用部分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部分需学生积极查找资料、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视频等,加深对元素知识的理解。

5. 作业书写要规范,字迹清晰,避免涂改。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正确性、条理性和书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待提高四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批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纠正。

同时,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元素》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1. 理解元素的概念,并能识别常见的元素符号。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规律。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元素性质和应用的了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巩固学生需完成《元素》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包括元素的定义、分类、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等。

并熟记前20号元素的符号及基本性质。

2. 元素周期表学习学生需仔细研究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的排列顺序和周期性规律,尝试找出不同元素间的关系和规律。

3. 实践活动(1)绘制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标出前20号元素的符号和部分性质。

(2)查阅资料,了解至少五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以小组形式进行元素知识竞答,可以是线上或线下进行,内容涵盖所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并能够流利地复述元素的基本概念。

2. 元素周期表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出元素的相对位置,并能够解释其排列的规律。

3. 实践活动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尤其是对元素性质和应用部分的调研,需有详细的记录和心得体会。

小组竞答需有明确的分工和记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周期表绘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对元素性质和应用的调研深度和广度;(4)小组竞答的参与度和正确率。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收到作业后进行详细批改,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部分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会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学生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元素》这一章节的知识。

附加说明:除了本次作业,学生需注重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小组竞答环节,应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说课稿
4.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元素的神奇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元素周期表填空题,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则。
2.布置元素性质与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能够正确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3)认识常见元素,了解它们的性质、用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元素周期表的制作,并互相检查、评价。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组织学生互评,鼓励他们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通过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元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及应用。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PPT展示元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让学生对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共32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共32张

氧元素的拉丁文是Oxygenium O
碳元素
C
练习:课后习题4
铜元素
Cu 一大二小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O 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宏观意义,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意义, 既讲种类,又可讲个数
【练习】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
(1)H表示 (2)Fe表示
;也表示 氢元素 铁元素;
1个铁原子;
1个氢原子 铁这种物质;
微观意义, 既讲种类,又可讲个数
三、元素分布 按质量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
氧>硅>铝>铁
第二课时
小测
1.元素的种类由(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H表示(
)、( )
2H表示(
)
)决定的.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 原子的总称
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含量最多前四种元素是什么?
三、元素分布
约占一半
三、元素分布
1、按质量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 氧>硅>铝>铁>钙
练习:

Si
Al
Fe
Hale Waihona Puke CaC四.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三类: 金属元素 汞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 液态非金属元素 溴 气态非金属元素
B 标签上的Ca、Fe、Zn是指:
一、什么是元素?
元素是具有
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的总称 课本P73
元素的 种类由
原子的核决电定荷数(或质子数)
完成课后 P77 1 (1)
一类原子
练习
巩固练习: 碳元素 氧元素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策略及知识点归纳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策略及知识点归纳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策略及知识点归纳课题3元素【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诣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教学策略】1.元素概念在举例中导出,元素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

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

2.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同桌交流:看“蛋糕”分块,想市场份额,来理解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并知道某些元素含量虽小,但作用巨大。

3.三份资料的处理:组织学生阅读并了解以下三点。

①明确任何生物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含量均相近,建议上网查询。

②元素符号的表示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30种元素编成口诀,兴趣记忆。

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常见元素按原子序数记忆,为高中学习做准备。

③联系中文名称造字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单质存在的状态。

建议按元素分类、字母相同、偏旁一致等方式进行兴趣抄写。

4.元素符号的意义: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书写要规范。

要求学生注意易错易混的元素符号。

5.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周期和族以及元素分类的小知识。

6.做游戏:同桌根据名称报位置,在规定时间内,找对一个得1分,按积分多少评出优胜。

课外再进行比赛、评出全班人数1/4为寻元素冠军,并给物质奖励。

7.门捷列夫,何许人?看招贴画片介绍或上网查询。

【知识要点】我们根据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正是由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每种元素均有特定的符号,即元素符号,然后理解记忆元素符号的含义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以后学习化学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要点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2005福建厦门中考)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是硅元素,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很综合,包括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是与质子数相对应的,周期表中各个位置是固定的:上左的位置是原子序数,上右的位置是元素符号,中间的位置是元素名称,下边的位置是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2.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思路解析:要记住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名称。

答案:A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氧、河水
B.二氧化碳、氧化镁
C.铁锈、冰水
D.氯酸钾、二氧化锰
思路解析: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要从含有物质的角度出发,只含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物质的是混合物。

不要从含有几种元素的角度去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答案:A
4.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思路解析: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一类”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或者是质子数相同。

答案:B
5.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思路解析:单质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在这里没有说明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也就是说它有可能是混合物,也有可能是纯净物,如果是纯净物只能是单质。

但它一定不是化合物或氧化物,因为它只含有一种元素。

答案:D
我综合我发展
6.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

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是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

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③④
D.①②④⑤
思路解析:从宏观上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对于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要分清楚。

答案:B
7.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由此你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思路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对于一些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测出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有时还可以把一种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分析产物的成分,
来得出该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

我们可以从电解水的例子看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不能得出,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没有改变。

蜡烛燃烧,其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在生成物中,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那么在反应物中也有这三种元素,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没有碳元素和氢元素,那碳元素和氢元素只能来自于蜡烛中,对于蜡烛中是否含有氧,不能确定。

答案: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我创新我超越
8.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C)、硫粉(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成的。

(1)黑火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黑火药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
(2)黑火药中共含有几种元素?分别写出这些元素的名称。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个信息题,从题干中不难得出问题的答案。

答案:(1)黑火药是混合物;碳和硫是单质,硝酸钾是化合物。

(2)黑火药中共含有5种元素,它们分别是碳元素、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