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大学》的读书笔记

《大学》的读书笔记

《大学》的读书笔记《大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9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大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的读书笔记 1《大学》作为一篇千古名文,其作者曾子写出了儒家“美德”的特点。

我们先讲一讲作者曾子,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十六岁师从孔子,颇得孔子真传。

《大学》分为经文和传文。

经文是总结传文的,传文则细讲经文的重点,并在讲的过程中引经据典。

现在我们来说说经文。

经文主要讲了治国的方法。

原文是这样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意思是:古代那一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德;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而传文就是细讲这个治国方法的。

传文一共有十传。

传一讲的是“弘扬光明的品德“;传二讲“澡身浴德,日新月异“;传三讲“知其所止,止于至善”;传四讲”凡事抓住根本“;传五讲“获得知识的途径”;传六讲“不要自欺欺人”;传七讲“修身先正其心”;传八讲“齐家先修其身”;传九讲“治国先齐其家”;传十讲“平天下先治国”。

可以看出修养品德是治国的根本。

我认为修养品德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文明,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

在别人问你问题时不回答,这种行为也是需要修养品德的。

《大学》的读书笔记 2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大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大学》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句话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大学的宗旨和目标。

“明明德”,就是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则是要推己及人,去影响和教化民众;“止于至善”,是说要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这三者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的过程。

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中,让我明白了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只有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内心才能坚定;内心坚定了,才能平静不浮躁;平静下来,才能感到安稳;安稳之后,才能进行深思熟虑;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迷茫和焦虑,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一段所阐述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修养和实践过程。

格物是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是获得知识,诚意是使意念真诚,正心是端正心思,修身是修养自身品性,齐家是管理好家庭,治国是治理好国家,平天下是使天下太平。

这八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要去治国平天下,但“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修身,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而齐家,则需要我们处理好家庭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

只有把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关系处理好了,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里强调了诚意的重要性,要做到不自欺,如同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美丽的颜色一样自然而然。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是关于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探讨,更是关于人性、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反思。

在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智慧。

首先,《大学》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使人们能够具备明德、亲民、至善的品质。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更加注重自身品德和修养的提升。

其次,《大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它认为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

这种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这种方法,我逐渐培养起了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此外,《大学》所强调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八大纲领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纲领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阅读《大学》,我逐渐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

最后,《大学》所传递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中庸”等观念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观念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智慧总结。

通过阅读《大学》,我逐渐领悟到了这些观念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智慧,也更加注重将这些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总的来说,《大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领悟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智慧,也更加注重自身品德和修养的提升。

同时,《大学》所倡导的“大学之道”、“格物致知”等方法论和人生纲领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我相信,《大学》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将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和发展。

《大学》读书笔记(通用9篇)

《大学》读书笔记(通用9篇)

《大学》读书笔记(通用9篇)《大学》读书笔记篇1题目:大学读书笔记——探索知识的海洋在我步入大学的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已经迈过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的人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而我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探索知识,了解世界。

在这个阶段,我的目标是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在我开始探索这个知识的海洋时,我意识到大学是一个独特的场所。

这里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

我很快发现,与这些人交流和学习他们的经验,对我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

我开始参加各种讲座和研讨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他们分享我的想法和经历。

在大学中,我遇到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我对这些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深入研究它们。

我发现,每一种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我开始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献,参加实验室和研究项目,并与其他学者进行合作。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我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

除了学术上的进步,我也意识到了社交的重要性。

在大学中,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领域。

我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和聚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了解不同的人和文化,并帮助我在社交方面取得了进步。

在这个阶段,我意识到大学是一个独特的场所。

这里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学科和领域,让我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帮助我在学术和社交方面取得了进步。

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这个知识的海洋,并取得更多的进步。

在大学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感知识的重要性。

正如古人所说,“知识就是力量”。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机会的地方,让我可以深入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在我的读书过程中,我也深感社交的重要性。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和交流,可以让我们互相启发和支持。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大学》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篇1近日无事,便拿起闲置已久的《大学》细细品读。

品读中,被其中儒家先贤的大智慧所折服,产生写读后感的冲动。

奈何个人水平有限,在此便与诸君讨论其中皮毛。

书中,我最喜欢这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

在这段话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贤与圣人,必先治国。

国不能安定,何以明德?而治国又必须齐家,齐家在于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

家人知礼而友善,从而社会人人皆仁。

齐家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印国,一家不治,何以治大国?齐家又在于修身,以身印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如何修身?明心见性,格物致知,养成一腔浩然正气,此谓养性!宋有大儒张载,修一身仁义之躯,养一身浩然正气。

以此发下大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国泰民安之事。

到了新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齐家是未来我们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意官场的大学生来说该如何治国又是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自问,届时该如何齐家?又该如何治国?回首过去,我们是否修身?又是否养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当代青年,我认为,我们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义礼智信,养的一身浩然正气,做事问心无愧又胸怀壮志并且心系国家的人。

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等生来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壮志凌云,何苦今生无悔!《大学》读后感篇2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

大学读书笔记大全

大学读书笔记大全

大学读书笔记大全大学读书笔记大全篇1《大学》读书笔记《大学》读书笔记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学之理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篇寓言式的管理学入门教材。

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序,《大学》提供了一整套做官、做领导的方法。

做官就要做官僚,做领导就要做领导学。

读《大学》,学“经世务实”之学,做“中国式现代化”之才。

一、明明德儒家所言“明明德”是指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明明德于天下。

道德虽具有内在性,但必须通过修养内心世界才能体现在外。

《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即所有人的行为、道德均需以修身为本。

《大学》又说“修身在正其心”,人的行为取决于内心。

修身的方法就在于使人的本性纯净、端正其心,方法是诚意、正心、修身,即用理性思考去替代非理性因素,用道德修养去改善自身。

二、亲民《大学》所言“亲民”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要求统治者对人民要亲爱;二是要求人民对统治者要亲爱,亦即“爱民”。

儒家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统治者应当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与民休息,以爱惜百姓为重。

统治者应当正己惠民,以德治民。

德治的具体做法是惠而不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惠民政策的效果表现为使民、宽民、长民、安民、富民。

安民是惠民的最高标准。

惠民和安民合称为惠安。

惠安的目的是使人民亲其上而安其居。

人民对统治者亲近归附了,“家齐而后国治”。

故《大学》说:“其家率天下,其国理亦然。

”这就是“亲民”的含义。

三、止于至善《大学》所言“止于至善”中的“至善”至善”是一个理想境界。

“止于至善”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大学》认为“至善”就是“大学之道”。

“至善”就是“至真”“至善”“至美”,它是一种理想境界,是一个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最高目标。

《大学》的读书笔记

《大学》的读书笔记

《大学》的读书笔记
《大学》是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古籍,其内容深邃、精炼,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从《大学》中获得的一些读书笔记:首先,《大学》提出了人生的八个阶段,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八个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递进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实践和体验。

其中,格物和致知是基础,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积累知识和经验。

诚意和正心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阶段,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真诚和正直,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更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其次,《大学》强调了“至善”的重要性。

至善是一种完美无缺的境界,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为了达到至善,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和谐。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够真正实现至善的境界。

最后,《大学》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自省。

只有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只有经常自省的人,才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在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思想的伟大和深邃。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
追求至善的道路。

我相信,《大学》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将会一直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大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大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大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的读书笔记1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

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

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钱文忠教授讲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不是一味的保守,而是有节取中!他对于有节取中这四个字,没有作解释,所以我也不是很理解!不过他重新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话,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的启示: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样家庭就会美满、幸福、和协,家和了万事就兴;才可以集中精力去工作、去创业;最终才能够事业有成!今天看了钱文忠讲大学与中庸,懂得了不少礼记方面的事!尤其是他讽刺那些房地产商人们的的摘句和那段对大学中庸的高度概括的那句话,也就是我在小时候被三字经的那段话“做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德望与天下,必须要能治理国家,要想治理国家必须治理自己的家,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必先治理好自己的身,要像修身必先修其心,修其心必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前要知道这件事物,要知道事物必须先看到这件事物,这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同时也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道理!还有就是那段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地,有地方有财,有财方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关于《大学》读书笔记(通用8篇)

关于《大学》读书笔记(通用8篇)

关于《大学》读书笔记(通用8篇)关于《大学》读书笔记篇1在大学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篇非常重要的经典——《中庸》。

这篇经典的内涵丰富,涉及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在《中庸》中,他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概念,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简单来说,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不偏袒、不过分,保持平衡。

学习《中庸》,我深刻理解了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其中最重要的是“修身”。

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自身的满足。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自我反思,改正自身的缺点,以达到内外一致。

这和大学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都是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

另外,《中庸》还阐述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它主张“诚”、“仁”、“勇”、“智”等品质的实践,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与大学的社交理念相吻合,强调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实践中,《中庸》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学会了以“中庸之道”来平衡各种关系,使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

在学习上,我意识到要保持适度的学习压力,避免过度劳累。

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点,让生活更有节奏感。

总的来说,《中庸》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

我将会继续深入学习和理解其中的思想,以此来指导我的生活和工作。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关于《大学》读书笔记篇2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大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实践能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认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通过修身来达到至善的境界。

《大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范文

《大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范文

《大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范文在古代文化的瑰宝中,《大学》一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妙的论述,历来备受推崇。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也是现代人心灵修养的宝贵资源。

我在仔细阅读这部作品后,深感其博大精深,从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真谛和修身的智慧。

一、修身为本《大学》开篇便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观点。

它强调个人的修身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这一观点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

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我,实现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

二、诚意正心《大学》中提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身的首要条件是端正心态,而端正心态则需要真诚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诱惑和压力而失去本心,导致行为失范。

因此,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格物致知在《大学》中,“格物致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要求我们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和研究,以获得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在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知识,如何有效地获取和运用这些知识,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通过“格物致知”,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提升自我认知。

四、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中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仅是对古代君子的要求,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个体应有的抱负。

它鼓励我们从自身做起,先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然后关注社会的和谐与繁荣,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五、人生启示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思想内涵的启迪。

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不去深入探索书中前一部分,关于“知识本身即目的”的看法,学知识为求知。

知识不仅仅是达到知识以外的某种东西的方式,或是自然地发展某些技能的基础,而且是自身足以依赖和探求的目的。

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下知识与我们大学学习的某种统一的性质吧。

大学,具有理智培育的功能,教会理智对一切事物持恰当的想法,去积极探索真理、掌握真理。

理智培育就起本身来说是一个独特而充分的目的,是一种理的扩展或启示。

好吧,谈到我们现在正在读的大学,正在接受的大学知识教育。

中学的教育使人变得像只会接受事实的仪器或贮存事实的容器,一味地限定面对的冷事实。

虽然,时间久了,有的课程会增强其判断方面的能力、鉴赏的能力,但是,这些小小的收获,按作者的分析所说的,是要等到后来的时间里才会产生的。

也就是说,纯粹的知识,纯粹的经验积累的关系。

从中学思想过渡到大学思想,以学而无获为一宗旨。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尽可能多点广泛的信息。

如此,我们除了纯粹学习到的理论,也能把握适时而变的客观事实根据,从而达到具有真正的知识框架。

文中给了我们举了几个例子,关于才能的全新施展的。

用了一个比喻,像一个早已习惯于手铐脚镣生活的囚犯,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脚重新获得了自由一样。

目的在于说明,自然科学,是一门蕴含宇宙的巨大财富和无穷资源以及讲述宇宙有序进程的课程。

这一点,对于学历那么多年知识的我们,应该是没有说明可怀疑的。

另外,才智扩展中的获取经验,是一个比较被人认可的方面。

而对于宗教信仰者,如果他能正常感受无宗教信仰者的论争和思想,并将其当为“一道光芒”照亮一向被奉为至高无上的宗教,能放开自我,接纳这些论争,那么他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个世界,对世界产生奇妙无比的想象。

这里边,其实暗含着一个知识的交流过程。

通过接受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之融入我们原来的思想内容,才能达到才智扩展的一个目的。

在此,我要特别说一下,就是有关接纳相互对立的东西这一观点,又或者说是相互矛盾吧。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读书笔记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大学》读书笔记范文一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着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

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

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

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朱熹只是古代学者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治学态度。

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

这种对待学术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

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

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

“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

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

”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

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着追求,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

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

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关于孔子的《大学》读书笔记三篇

关于孔子的《大学》读书笔记三篇

关于孔子的《大学》读书笔记三篇孔子的《大学》读书笔记1《大学》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它就像老前辈一样,讲述着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

在《大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那么不得其正;有所恐惧,那么不得其正;所好乐,那么不得其正;有所忧患,那么不得其正。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内心纯粹,假如心中有怨恨,有恐惧,有爱好玩乐,有忧患,都不能使内心纯粹。

读到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

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烧烤。

在烧烤前,叔叔把我们几个小孩叫到客厅上,我们一时莫名其妙,但还是来到了客厅。

我们坐下后,叔叔就开场说了:“你们如今可要好好学习啊!不然长大会懊悔的。

”这时,叔叔停了停,望着天花板,勾起了回忆:“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生意也要和别人合伙。

几年后便合不来了。

然后,我们便拆伙了。

记得刚开场时,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

既要入货,家里又遇上装修,差点连出工资的钱也没了。

幸好坚持下来了,要不然如今我可要流落街头罗!”叔叔说完后,我百感交集,我想:假如换作是我的话,可能一天也熬不过来,更别说是熬到今时今日。

这时,我仿佛瞬间体会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在每一次失败中,我们都给予自己一个微笑,给予自己继续前进的自信心,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样我们便会走向成功。

当我们内心去掉一切的急躁,去掉一切的喧闹,我们就会心如止水。

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从烦恼中走出来,但觉得烦恼总是会来,所以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

这时我们只是心里太过执着而已,只要我们放开自己,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生才会活得更有价值。

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虽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无忧无虑的歌声成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灯。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

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生活其实是一首歌,同样有旋律的升腾跌宕。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大学》读书笔记1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除了善于动脑,还要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

生活是一个大《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与社会残酷,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骆驼祥子》这本书主要写了:祥子是一个二十来岁的车夫,祥子来自农村,为人纯朴上进,他一心想靠自己的努力买一辆洋车。

他拼命的赚钱,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省吃俭用换来了一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他只牵会了三只骆驼;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

当他又一次拉上车,是以与虎妞畸形的婚姻为代价。

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财两空,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他吃喝嫖赌、不求上进、出卖朋友……最后,他已彻底沦为社会的井底泥、败类。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古本《大学》读书笔记(网上分享)

古本《大学》读书笔记(网上分享)

《大学》0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修身为本=知本=知至】1诚意章【诚意以正心】【君子:意诚则心无人欲之私】⇨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谦=慊(疑惑)=嫌(不平于心)=厌(饱足)】⇨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厌然、躲闪样;安然;和悦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诚意-{必须}慎独(诚于中,形于外[德润身,心广体胖])-诚意-身修】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言宣)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修身貌】瑟兮僴兮者,恂xún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成貌】有斐君子,终不可(言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切磋的原意打磨牛角,琢磨的原意是打磨玉器】【瑟是庄重严谨的样子;僴是待人宽厚的样子】【相貌堂堂、威严大方的样子】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诚意,为何强调“不忘”呢?】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言是)天之明命。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承载着深邃的智慧和哲理,对个人修养、社会秩序以及治国理政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初读《大学》,只觉文字晦涩难懂,再读之时,结合自身经历与思考,方能领略其中一二精髓。

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便点明了大学的宗旨。

“明明德”,即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则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是要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这三者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

在个人修养方面,《大学》强调“修身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天子,还是普通百姓,都应以修身作为根本。

而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诚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当心中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等情绪时,心就无法保持端正。

只有心正,才能意诚,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虚伪、不做作。

“诚意”要求我们做到“毋自欺”,即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讨厌恶臭就像讨厌恶臭一样,喜欢美丽就像喜欢美丽一样,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违背自己的内心,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

而《大学》告诉我们,只有诚意正心,才能真正做到修身。

“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基础。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事物的研究和探索,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

然而,格物致知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思考能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在家庭关系中,《大学》提出“修身齐家”的理念。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中小学生关于《大学》300字的读书笔记五篇

中小学生关于《大学》300字的读书笔记五篇

中小学生关于《大学》300字的读书笔记五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关于《大学》300字的读书笔记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小学生关于《大学》300字的读书笔记五篇(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古典诗文《大学》第一章里的句子。

意思是《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

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性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强调说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思想)。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讲的要治好家族,关键就在于必先修养自身之品德。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意思是所说的要治理好国家,关键须先治理好家族。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意思是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

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中小学生关于《大学》300字的读书笔记五篇(二)“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四十一(《大学》大致整理一遍)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四十一(《大学》大致整理一遍)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四十一(《大学》大致整理一遍)
《大学》学习整理笔记之四十一(《大学》大致整理一遍)
原文: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大学》
译文: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认知能力,而万事万物也都有一定的原理和客观规律,只是我们还未能对这些原理和客观规律予以彻底认知,所以我们的知识才显得有限。

原文:
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大学》
译文:
因此,大学开篇就教学习者要接触天下的万事万物,以其已经掌握的现有知识,进一步探求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和客观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孔子门生曾参(曾子)所作。宋朝程颢、 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 子章节有所错乱,便将它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 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 子的学生记录。
“三纲要”分别从内证德性,外化德行,仁爱所依等三方面讲述了通达大学之道。紧接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着,《大学》论述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水有“止”,就不起波澜,人心有“止”, 心则安静,心安静则各守本分事。安守本分,则摒除物欲的蒙蔽,这便是“虑”的作用, 也就是起“观”智。有“观”则有“照”,观照同时,即是“得法”,明明德之本。则近道 矣。道次第颇是分明。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东方圣人孔老夫子的内修功底,真乃个人修身实 践与家国天下治理理念完美统一
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我认为它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八条目”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 格物、至知”。它成为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至理名言,同时千百年来也成为中华民族理想人 生的奋斗目标。时光荏苒,古代的很多事情都过时了,但我觉得“三纲领”和“八条目”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过时。
整个第二段经文,还阐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内涵,这也是与孔 老夫子及其弟子们深厚的道德根基与实践分不开的。该段经文明确透露出,古代那些贤明 君主,之所以都是治国的典范,是因为他们首先是修身、齐家的典范。所以,孔夫子及弟 子们正告统治者的,就是要他们从修身做起。所以,孔子的治世思想,与治家、修身、涵 养德行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割裂开来。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对于社会而言就是人各安其位,秩序井 然,顺乎自然;而对于个人来说,君子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这也是明了治国做人所彰 所遮,所彰,即止于至善,扬圣贤明君仁政君子之道;所遮,即戒行,杜绝暴君暴政小人 之行。
“明明德于天下者”应该怎么做?《大学》概括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他内德光明的一个注脚。德性,本来就是光明的体性,也 就是通常说的慧性。“明明德”第一个“明”一般理解为动词,即对明德的能动认识。在经 世方面,古今贤哲多解读为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所以把第一个“明”定义为“弘 扬”等义,但这远远不能涵盖“明”的根本“智”性一面。所以,仅仅“弘扬”一词,内 在的明德是不可能真正彰显出来的;它所能弘扬的,只能是社会道德人性的一面,却不能 涵盖内在修为超凡脱俗的一面。若没有这一面的内德,孔子的思想就不能碰撞出如此灿烂 的火花来,所以我觉得这更是一种明“智”的状态。这种“智”体现在《大学》提到的 “格物”而“致知”,达到对“明德”的觉悟,则“近道矣”——它包容一切,涵盖一切, 空明廊阔。
一部《大学》,千古传颂。其中的精髓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解释清楚的,所以我们作为 古圣先贤的子孙后代,应该不断去拜读,去体会,去品味。借用朱熹的话:“《大学》所教, 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这“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三目”是“修身” 的目的。关于“修身”,在《大学》的第七、第八两章中是与“正心”、“齐家”并列讲解的。其 中,“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为修身,在正其心。”解释了“修身” 是以“正心”为前提的,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书中还特别提到“好而知其恶,恶 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生动地揭示了“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的道理,就是我们做事 情的时候必须推己及人,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格物”与“致知”是在 第五章一起讲解的,这一章的原著遗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章是朱熹补上的,他解释 “格物”和“致知”就是我们应当接触外物并对每一事物极力探索它的道理,从而达到认识的 极点。
大学之道在“亲民”。这反映了夫子教化世人的着手点,在于建立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 并以远古尧舜禹,近之西周王朝为样板奔走呼吁,终身致力仁政仁爱理念。关于“亲民”, 很大部分学者根据《大学》所引用《康诰》“作新民”而注解为“新民”,所谓弃旧图新、 去恶从善是也。但从行道角度讲,“亲民”不仅是“作新民”,而有更深的内涵,否则同一 篇目中,为什么不直接根据古语概括为“新民”而采用相异的词汇呢?显然,二者内涵有 所不一致。即使孔子或他学生,如果只是 “新民”涵义,他就没有必要另外创造一个“亲 民”词汇。后文《大学》引用《康诰》语“如保赤子”,这样“亲民”之意才趋于完整。 “如保赤子”说的是爱护民众如同母亲护亲生婴儿般。所以,“亲民”与孔老夫子一生倡导 的“仁”,即与“仁政仁爱”在内核上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