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生态林业技术研究进展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不断发展,很多河道水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水质污染、河道改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并保护生态环境,各地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积极探索和推广河道生态治理技术。
本文将围绕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展开探讨。
一、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概念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科学的、可持续的措施来修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技术手段。
生态治理的目的是通过改进河道水质、修复生态环境和重塑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包括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二、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1.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常用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之一,它通过植物修复、人工湿地建设等手段恢复和建立自然的河道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河道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在很多地区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长江流域一些河段进行了湿地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引种湿地植物和采用湿地过滤技术,有效改善了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 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湿地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长期受到开发和污染的影响,很多湿地已经面临破坏和消失的局面。
为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已经成为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一些地区正在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通过湿地保护区划、湿地恢复和植被建设等手段,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增强。
3. 河道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环境污染控制是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设水污染治理设施、实施废水处理工程、整治污染源等手段,旨在净化河道水质、减少污染物负荷,改善水环境质量。
在中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对河道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
4. 生态移民与生态补偿技术生态移民和生态补偿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5平方公里)
项目名称:镇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规划治理面积:20.5平方公里项目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镇长)一、小流域概况1、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小流域位于镇域北部,距镇政府6公里,京源铁路穿境而过,周张、石水公路交错境内,交通便捷。
(2)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山区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800.6米,最低海拔160米,大部分地区为山前台地,20-30度坡地24.5平方公里,25度以下坡地18平方公里。
(3)地质土壤:该小流域地质条件一般,岩性多以白云岩和石灰岩为主,土壤多以褐土和黄粘土为主,土层厚度10・40厘米。
(4)植被:海拔300米以上阳坡以荆条、酸枣、白草为主,300米以下阳坡以经济林、荆条、酸枣为主,阴坡多以灌草为主。
2、社会经济状况(1)人口与劳动力:该流域范围包括七个行政村,总人口7568人,劳动力3260人。
(2)土地利用现状:该流域有耕地5268亩,林地16000亩,果园1452亩,荒坡地708亩,其它用地19000亩,未利用坡地27135亩,山地利用率36%o(3)经济指标:规划区农村经济营业收入9600万元,各业增加值3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
3、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1)水土流失情况:该流域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0.5平方公里,流失形式主要是面蚀、浅沟侵蚀为主,轻度侵蚀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规划区的中上部。
(2)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截止到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小流域治理面积14.2平方公里,修整梯田100公顷,植水保林751.9公顷,发展经济林90.5公顷,建塘坝3处,截流1处,护堤2处,修水泵站5处,发展节水灌溉3000亩,五小网络化工程266处,修路15公里,水利富民综合开发收到了显著成效。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1、为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突出以富裕农民为主线,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区域开发,扩张主导产业,实现规模效益。
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河流生态修复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梳理和探讨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的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河流生态修复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介绍当前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实践案例,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河流生态修复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共同推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二、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河流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旨在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完整性的策略,其基本理论主要基于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
在生态学的框架内,河流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了水、土壤、生物群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恢复生态学则强调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逆转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整体性原理: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水、土壤、生物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避免片面地关注某一单一要素。
自我恢复原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即当受到干扰时,系统内部会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
在修复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自我恢复能力,通过适当的干预,促进系统的自然恢复。
适应性管理原理:由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期之外的情况。
因此,需要采取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即在修复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复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流域综合管理原理: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流域尺度的系统,其健康状况受到流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从流域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实施综合管理的策略。
基于以上基本理论,河流生态修复的实践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我恢复能力、适应性管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
浅析流域综合治理方法探讨及效果分析
浅析流域综合治理方法探讨及效果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区域问题日益严重,流域综合治理涉及到水土流失防治、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流域经济发展等许多因素。
本文主要探讨了流域综合治理,并深入地研究了其效果分析。
关键词:流域综合治理方法探讨效果分析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具体内容已从过去单纯的水土流失治理转变到当今的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小流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综合治理;其特点为统一规划、优化配置,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手段,实行全面开发,综合治理,在较短时期内尽快地提高流域内农民生活水平,由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追求的是高标准、高效益和规模化,因此,其规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种复杂的、多目标的综合治理,传统的水土保持规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满足综合治理的规划需求。
1、流域综合治理原则(1)为适应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意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提高该地区的防洪除涝标准。
(2)同意流域综合治理以防洪除涝为主,统筹考虑航运、供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益。
(3)原则同意流域治理方案提出的洪涝水出路安排,并要充分发挥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
(4)流域治理工程投资,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负担。
负担比例在编制和审批单项工程设计任务书时确定。
2、流域综合治理污染因素分析2.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源于废水排放,在目前流域的控制条件下,已经成功地将其污染比重控制在20%以下。
但这个比例是相对数,会随着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而变动。
随着严格的环保审批和准入制度的实施,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和污染企业的关停,工业废水的氮、磷污染量估计可削减一半左右。
2.2 农业生产面源氮、磷对水的污染关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控制农业生产面源污染也是国家治理的措施之一。
由农业生产活动排入水中的氮、磷主要来源于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水产养殖废水和养殖业粪便三类。
2.3 化肥与农药污染流域经济发达,农业投入和产出水平均居全国前列,在农民科学施肥技术与知识缺大于此数据的氮肥施入量都可看作是环境污染量,根据流域的化肥施用情况,每年约有200kg·ha-2·a-1左右的化肥是作为污染物排放的。
我国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我国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因此,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成为了当前各地政府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对策。
一、我国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1.监测方法的优化我国在流域水生态监测方面,通过建立水质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站等方式,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生态监测体系和技术路线,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平。
同时,各地政府和科研机构也不断探索新的监测方法,如无人机监测、遥感技术等,以提高监测效率和覆盖范围。
2.水生态评价标准的制定水生态评价标准是衡量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状况的重要依据。
我国在推进水生态评价标准制定方面,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参考国际水质标准、借鉴外部经验、利用专家咨询等方式,制定了一套符合国情和地方特点的水生态评价标准。
同时,我国各地政府和科研机构还在不断加强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3.数据处理与管理的提升随着监测数据的不断增加,数据处理和管理也成了流域水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各地政府和科研机构采用了多种数据处理和管理的策略,如建立水生态数据库、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式,以优化监测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价值。
二、我国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发展对策1.强化标准的统一性和完善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水文条件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水生态评价标准。
但是,为了保证标准的可比性和监测数据的可信度,需要实现标准的统一性和完善性。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建立全国统一的水生态评价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
2.加强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为了提高水生态监测的有效性和覆盖范围,需要探索新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强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如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等,以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加快,全球大多数河流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河流水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以植物为主体的生态工程技术,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清除河流中的污染物质,促进河流水的自净能力。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可有效地去除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并促进水中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和增长。
此外,人工湿地还能够保持和提高河流的生态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二、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反应的环境保护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无机
及毒性污染物的吸附、营养代谢和转化、分解等能力,去除河流水中的污染物质。
生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环保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传统水域治理技术
传统水域治理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改造河流水环境的技术,包括河道疏浚、跨越式工程、岸线修整和植被绿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维护河流的水生态环境,提高其水质和水量,防止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淤积,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总的来说,保护河流水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
织和个人共同参与。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手段,才能实现河流水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保护。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治理技术研究
黄 土 丘 陵 区 小 流 域 治 理 技 术 研 究
张 文 玺 , 秀娟 , 立 军 杨 常
( 内蒙 古 自治 区赤 峰 市 克 什 克 腾 旗林 业 局 , 内蒙 古 赤 峰 0 5 5 ) 2 3 0
摘要 : 为有 效 治 理 克什 克 腾 旗 黄 土 丘 陵 区的 生 态 环 境 , 者 通 过 实 地 调 查 和 科 学 分 析 , 最 佳 生 态 效 益 和 最 大 经 济 效 益 作 以 的观 点 , 对 不 同 立地 类 型提 出 了 3种 治 理模 式 和 4项 实用 技 术 , 针 为克 旗 黄 土丘 陵 区建 立 完备 的 生 态体 系 , 供 了有 力 的技 术 提
挥。
3 1 集 水 整 地 .
草场, 坡度 一 般 在 1 。 5 以下 , 性 侵 蚀 较 轻 , 便 于 线 不 耕 作 的切沟 和 冲沟较 少 , 置 行 列式 窄 林 带 小 网格 设
草 田林 网 , 由横 山林 带 和顺 山林带交 织构 成 , 网格大
收 稿 日 期 :O 一 1 一 O 2¨ 2 8
山 东林 业 科 技
2 l 年 第 1期 02
总 1 8期 9
S ND G F ) E T Y S I N E A D T C O G HA ON ( S R C E C N E HN I Y R O
2 1. o 1 0 2 N .
文章 编 号 : 0 2 2 2 ( 0 2 0 — 0 4 — 0 10 — 74 2 1)1 02 3
支持 。 关键词 : 土丘陵区; 理 ; 式; 黄 治 模 小流 域 ; 赤峰
中 图分 类 号 : 7 7 1 2 ¥ 1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小流域治理技术探讨和效益分析
19 9 2年开始 , 全旗范 围内开展 了 “ 小流域治理工程”的综合开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又能调动广大群众 治山治水造林 的积极 发治理 山区技术 ,立足实际 ,由单纯注重生态防护林 建设 向生 性。巴林右旗经过几年的建设 ,原来光秃的荒 山,现在 变成绿 态 、经济兼用型防护林转 变。兼顾 了长远效益与近期效益 、全
巴林右旗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而漫长 ,夏季 坑 、水 平沟等整地方式 ,栽植油松 、侧柏 、山杏和榆树等水 土 5 炎热短促 ;春秋季气温变化剧烈 ,春季多大风 ,降水量少 ,常 保持林 、薪炭林 ;山中部 2 。 以下缓坡采取水平沟或水平阶整 遭春旱的威胁 ,素有 “ 旱巴林 ”之称 。年平均 气温 5c,1 o 月平 地 的方式栽植果树 ,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 ;山脚修水平梯 均气温 一 37 ,7 1 l℃ 月平均气温 2 o 3c,≥ 1 o 积温 2 6  ̄ 0c 9 0C,无 田 ,种植农作物 、药材 、果树 经济林或速生丰产林。此举被群
和山地资源 ,因地 制宜,因害设防 ,宜林则林 ,宜果则果 ,努
2 5 1东 经 1 。 1 0 ” 一 1 0 0 4 ” ,南 北 力挖掘土地生产潜 力,发挥林业植物措施多功能综合效益 ,在 3 5 8 1 2 9 。 4 2 2
1 0公里 、东 西 1 5公里 ,地势 由北 向南逐渐 降低 。海拔最 高 保证生态效益 的前提下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 5 为 1 5 米 ,最低为 3 1米 ,平均海拔 8 0米左右 。该地 区地 91 6 0 1 、综合 开发利 用 以小流域为单位 , 以综合治理 为主体 , 对山地全面治理。 根
维普资讯
差
整沟壁、挡水土埂和梯面 。
流域生态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流域生态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流域生态治理的主要做法包括:生态修复、水源保护、土地利用调整、非点源污染控制、河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种植植被、恢复湿地、治理退化土地等方式,恢复和改善流域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水源保护是指通过限制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对水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保护流域中的水资源。
例如,建设水源保护区,禁止非法采砂和乱倒垃圾,提高水源的质量和数量。
土地利用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农田、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布局,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
例如,将旱地改为湿地,优化耕地利用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系统。
非点源污染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雨污水和园林绿化等活动,减少流域中的污染物排放。
例如,推行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城市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质量。
河道治理是指通过清淤疏浚、河道整治等方式,恢复和改善流域中的水环境质量。
例如,进行河道淤积量调查,清除水生植被和沉积物,增加水流量和水质。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建立流域环境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评估流
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变化。
例如,建设环境监测站点,定期采集和分析水质、水量、土壤和大气等环境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流域生态治理的成效包括: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恢复和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水环境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通过综合施策,流域生态治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河道生态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提高河道水质,并达到持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是为了解决当前河道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法,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1.生态修复技术(1)河床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的植物,修复河道岸坡及河床砂石区的植被,提高河道抗洪能力和保水保土能力。
(2)湿地建设与恢复:在河道周边建设湿地,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净化能力,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2.水质治理技术(1)生物除磷技术: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有机磷物质,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改善水质。
(2)人工湿地净化技术: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湿地植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提高水体质量。
3.河道岸坡防护技术(1)生物工程防护技术:采用天然的植物、生物组织等进行岸坡及岸边的防护,在维护河道生态的保护河道免遭侵蚀。
(2)生态护岸技术:通过改变原有的岸坡结构和岸坡物理特征,利用生态措施,增加岸坡的稳定性和抗冲蚀能力。
(1)流域综合管理:通过统筹考虑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水资源利用,合理分配水资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持河道水流平衡,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2)湿地保护与修复:保护和修复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河流健康、生态良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河流环境和生态福利。
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探索与机制改良——以河长制为例
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探索与机制改良----以河长制为例贾先文(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流域是以水为核心要素和纽带形成的特殊空间。
流域的跨域性和跨域流域的整体性决定了单一区域、部门、手段无法实现其有效治理,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化解治理困境。
地方政府“自下而上”探索和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创新性地提出和实施了河长制。
河长制统一了省域内流域生态环境行政管辖权,化解了制度上的激励困境,实行治理手段和模式多元化,推进多目标整体治理,有效改进了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这种“自下而上”探索与“自上而下”推动的制度,终因“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力度不够,影响治理效能,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良,构建适应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上移宏观规划协调权限,“自上而下”高位推动流域治理;下移微观治理重心,“自下而上”多元参与流域治理;实行综合性一体化动态运作,全天候和全过程提供服务;实现信息开放共享,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
关键词:河长制;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机制中图分类号:D922.6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21)01-0062-006为破解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党和政府不断推进制度探索与创新,河长制就是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创新成果。
地方政府“自下而上”提出河长制模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自上而下”推广这一创新性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河长制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其“生命周期”,需要不断完善和动态改良。
一、我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探索实践及成效河长制通过“自上而下”强力推动,强化主体责任,推动治理手段与模式变革,统一流域生态环境行政管辖权,运用系统思维,实现激励措施制度化、治理手段多元化、省内跨域治理一体化、治理措施整体化,大大提高了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技术研究
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技术研究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流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水质恶化、水生物种群减少、河流湿地退化等问题。
为了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治理,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技术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技术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河流生态系统现状1.水质恶化: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土地开发等活动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形成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2.物种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许多水生物种群的减少或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湿地退化:河流湿地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围垦、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导致河流湿地退化,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二、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技术1.生态修复技术(1)湿地修复:通过湿地恢复和保护来恢复湿地功能,提高水质净化和土壤保持能力。
(2)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恢复或改善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促进土壤水分渗透和沉积物的去除。
(3)生态纳污带建设:在河道两侧或合适位置建设一定宽度的过滤带,采取适当植被种植,吸附和净化污染物。
2.水质净化技术(1)生态滤池: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代谢作用,对河流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净化。
(2)人工湿地:建设人工湿地来提高水质的净化率,加强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和重金属的去除。
(3)水生生物群落:引入特定的水生生物群落进行生态修复,利用这些生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3.水生物种群恢复技术(1)人工增殖:通过人工增殖的方式,补充和恢复受损水生物种群。
(2)栖息地保护:保护重要的栖息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水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长。
(3)物种保护:对于濒危物种,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促进种群的恢复和繁育。
(4)非本地生物控制:对于入侵物种,采取物理、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减少其对当地物种的影响。
三、技术研究的挑战与展望1.多学科交叉融合: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需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持续高效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持续高效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摘要:在部分流域的发展过程中,应明确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当地区域的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等基础条件,积极借鉴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型技术,在全新的理论支持作用下,对流域治理现状进行综合考虑,从生态学、系统工程学等原理入手,坚持可持续化和高效化的基本原则,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发挥出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技术实际效用。
关键词:持续高效;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引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推进过程中,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积极解决水土流失等问题,坚持持续化和高效化的基本原则,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有序进行,在综合治理技术的作用下,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整体进程。
一、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对于部分研究区域来说,其中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内部的水土流失情况,可以看出河道支流的水土流失问题更为明显,并且是以水力侵蚀等问题为主。
在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影响下,从间接和直接等2个角度,导致当地区域的土地资源受到破坏,使土层厚度持续变薄,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逐渐流失,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
在大量泥沙堆积的过程中,受到了淤积等问题的影响,缩短了水库的使用周期,并且在工业、农业生产阶段,阻碍了实际的用水情况。
在植被面积缩减的过程中,无法确保水热条件比例设置的合理性,提高了自然灾害问题的发生频率,阻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开展。
通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现阶段可以从小流域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技术、节水灌溉高效栽培技术2个角度出发,以典型性和小流域为主,对沟壑侵蚀的出现原因予以分析,结合发生此类现象的实际现状,对发展规律进行总结,确保原因分类的合理性。
在构建沟壑治理开发模式时,应突出此类开发模式的实用价值,并在推广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充足的空间保障,结合节水灌溉高效栽培技术应用要求,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集成与示范模式。
在分析林分生长状况的过程中,应保障调查内容的全面性,确保最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河流流域生态与环境治理
河流流域生态与环境治理第一章:概述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它不但是人类饮水、灌溉农田、发电等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资源,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会对区域经济、人类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河流流域生态与环境治理工作备受各方关注,成为了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第二章: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工业化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日益突出,致使河流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各国纷纷加快了河流流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步伐,目前全球各国在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方面都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工作。
特别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也为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和契机。
第三章: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范围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流域水文地貌、水文水资源、水文生态、水生态系统、水生态、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分析能够为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支持。
第四章: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值得关注和改进的问题。
第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虽然有许多学者和科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不够。
研究的分类不够细致,研究的领域还有待扩大,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
第二,研究方法还需改进。
在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研究中,科学家和学者常使用模型、实验和观测等手段进行分析,但是这些方法还需不断改进和创新。
需要建立多学科的协作机制,开发各种适应的技术和方法,为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河流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目前在河流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第一,开展水环境监测。
确定污染来源、污染物浓度和各种环境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为河流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流域生态整治方案
流域生态整治方案1. 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质持续恶化,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流域进行生态整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流域生态系统是由土地、水域、植被、动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
流域生态整治是在流域层面上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流域生态整治不仅可以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
2. 流域生态整治的必要性和意义2.1. 保护水资源流域是水资源的来源和集散地,对流域生态进行整治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和污染物的传输,确保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质量。
2.2. 保护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态整治可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2.3. 提高土壤质量流域生态整治可以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2.4. 改善人居环境流域生态整治可以改善城市和农村环境,减少垃圾与废水的污染,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
3. 流域生态整治的实施策略3.1. 整治水污染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与污染物的分布、传输、转化等密切相关。
对流域水污染的整治主要包括强化源头控制、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综合治理和建设湿地等措施。
3.2. 保护水生态系统实施流域生态修复,可以通过开展湿地重建和湖泊、河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3.3. 合理土地利用流域土地的合理利用可以减少非点源污染的排放、提高流域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如合理分布农田、森林、种植区等,特别是放弃违法占地、非法开采等活动。
3.4. 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流域生态整治也可以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还可以达到绿色生态的目的。
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河流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水资源,它们不仅提供了我们日常所需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还为许多野生动物和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然而,由于政治、工业、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许多研究者正致力于研究如何维护和保护河流环境,以确保我们和其他生物的未来。
自然因素对河流的影响是复杂而巨大的。
气候变化、干旱、洪水、火灾和地震等事件都可以影响河流的流量、水质和水的温度,甚至可以改变河道形态。
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主要专注于研究河流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对它们的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水文特征和人类的影响进行研究。
近年来,许多新技术和方法被引入到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中,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
总的来说,河流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物理过程,包括水动力学和河道形态学; 河流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 河流生物学和生态过程; 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物理过程——水动力学和河道形态学水动力学是研究水在河道中的流动以及与河床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水动力学的研究旨在理解水下流动的物理过程,如湍流、流体力学和化学作用,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河流生态系统。
同时,河道形态学则研究河流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包括沉积、侵蚀和岩石的挤压等过程。
形态学分析有助于我们预测河流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行为特征。
河流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水文学研究的是河流的水周期和水资源管理,包括气象学、地质学、植被和土壤;流域与河流流量、温度和化学通量; 以及与湖泊、水库和其他水域之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水资源管理旨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河流的水资源,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其生态系统。
河流生物学和生态过程河流生物学专注于研究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群体,包括藻类、植物、昆虫、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等。
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周期进行详细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生物在河流中的角色和功能。
2011—2016年神农架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2011—2016年神农架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2011年至2016年,在中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进行了一项神农架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来恢复神农架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水资源保育能力以及生态环境质量。
该项目的具体任务有:林业发展的改进,水土流失控制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提升,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等等。
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是对该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该项目的成果,提出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更好地促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
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神农架林区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之一。
由于近年来,降雨量、水源质量和水源数量等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致使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越来越紧迫。
为此,该项目组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地表水、地下水和自来水等水源的补给措施,饮用水的过滤技术采用等等。
通过对这些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发现:相应措施的实施是有效的,可改善水的质量和供应。
而且,这也有助于减少水源污染和人为破坏。
2、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在有关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该项目组也采取了众多措施。
例如,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土壤类型特点,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物种和施肥方法,树干、根系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各有特定的要求,在营造树林生态系统中各显身手。
此外,人工造林地一般密度大并引进各种适宜种植的草本花卉,以达到逐年密度增加的效果,变得更加美化。
另外,还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植被特点、土地利用现状等条件开展生态工程规划,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建设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
3、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治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该项目中,该研究小组尤其注重了对于治理对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上可以看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例如,林业、畜牧、渔业等产业发展加速,地方政府也得到了更多的财政拨款;旅游业也有明显的增加,增加了当地更多的收入,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实现了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 、 林 梯 田等林 地 水 土 保 持 工 程 及 相 关 配 套 的坡 造
面工程、 沟道 工 程 、 型 蓄 水 灌 溉 工 程 、 洪 及 泥 石 小 山
流 排 导工 程 等 技 术 措 施 , 依 据 河 流 、 泊 、 库 的 并 湖 水 重 要性 及 流域 的社 会 经 济 状 况 , 定 不 同 流 域 治理 确
为一 体 的 综 合大 系统 。根 据 我 国 水 系 分 布 特 点 , 可 把 我 国划 分 为 以下 几大流 域 : 北松 花 江 、 江 和辽 东 嫩 河三 大 水 系流 域 , 江 流域 , 河 流 域 , 江 流 域 及 长 黄 由于 人 口压 力 增 大 , 耕 地 和 木 材 、 对 薪 炭 材 需 求 不断 增 加 , 掠夺 式 利 用 土地 , 流域 内的 森 林 资 源 破 坏 E益严 重 , 土 保 持 和 水 源 涵 养 功 能大 t 水
生态 林 业 建设 技 术体 系 。亦 即 , 域 治理 生 态 林 业 流
大削 弱 , 造成 水 土 流失 加剧 、 土地 生产 力 下 降 甚至 石 漠 化 、 利设 施 加 速 老 化 、 河 湖 泊 加 速 淤 塞 、 灾 水 江 水
旱 灾频 繁 。 因此 , 加强 流 域 治理 生 态 林 业工 程 建设 , 严 格 保护 和 科 学 经 营 流 域 内现 有 的 森 林 , 尽 快 地 并
工 程 建设 应按 立 地 自然属 性 的 分 异性 及 同一 性 , 将 地块 单 元 进 行 分类 和 组 合 , 成 不 同 等 级 类 型 分 类 形
系统 , 按 特 定 的树种 或 特 定 的林 分 , 择 合 理 的 经 并 选
恢 复 被 破坏 了的 森林 植 被 , 已成 为保 障 流 域 可 持 续
因此 ,我国政府 历来重视流 域治理 工作 。在简要 概述 流域 治理 林业 生态 技 术特 点 基础上 ,较 全面 综述 了上 世纪 5 O年 代 以来 我 国 在 这 方 面 研 究 工 作 取 得 的 重 要 进 展 。 关 键 词 :流 域 治 理 ;生 态 林 业 ;林 业 技 术 中 图 分 类 号 :¥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78 5
2 流 域 治 理 生 态 林 业 技 术 发 展
新 中 国成 立之 初 , 国政 府 就 十 分 重 视 流域 治 我
理 工作 , 开 多次 全 国性 会议 , 召 讨论 流 域 治理 的基 本 任务、 目标 和工 作 原 则 , 黄 河 流 域 , 织 了 3次 大 在 组
1 流 域 治 理 生 态 林 业 技 术 特 点
流 域 内水 是 生 产 、 生活 的 主 要水 源 , 以在江 河 所
的中、 上游 的 各 山 区小 流域 内, 须 建设 以水 源 涵养 必
林 、 土保 持 林 为核 心 内容 并 通 过合 理 的结 构 , 水 充分
发挥 其 水 文 效 应和 防 止土 壤侵 蚀 效 应 , 到 “ 水 于 做 蓄 山, 蓄水 于林 ” 才能 从根 本 上 改 善 流 域 内及 下 游 的 , 水资 源 状 况 。管 中天 提 出, 河 上 游 应 以 营 造 水 源 江 涵养林为主, 以调 节 地 表 径 流 、 洪 增 枯 、 养 水 源 削 涵
发 展 的关 键 和 非 常 紧 迫 的 任 务 , 起 了政 界 和 学 术 引 界 极 大关 注 。本 文拟 对 我 国建 国 以来 的流 域 治理 生 态 林 业 技 术研 究进 展进 行综 述 。
营方 向 、 宜 的利 用 方 式 及 科 学 的造 林 设 计 与 经 营 适
措施, 高造林成效。 提
源 、 节 地 表径 流 , 根 本 上 防止 干旱 、 积 等 自然 调 从 淤
灾 害 为根 本 目的 。这 些 论 点 充分 表 明 , 在流 域 内, 为
涵 养水 源 、 防治 水 土 流 失 、 善 生 态 环 境 、 展 当 地 改 发
国 民经 济和 提 高 人 民生 活 质 量 , 多采 用 鱼鳞 坑 、 水平
流域 治理 生态林业 技术 研 究进 展
徐刚标 ,张合平
( 南林 学院 生 命 科 学 与技 术 学院 ,湖 南 株 洲 市 ,4 2 0 ) 中 1 0 6
摘 要 :森 林 植 被 破 坏 , 导 致 水 土 流 失 、 土 地 沙 化 E益 严 重 , 已 成 为 制 约 我 国 流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根 本 原 因 之 一 。 l
流 域 , 一个 以江河 干 流 为 主线 , 穿 各 不 同 自 是 贯
截缓 径 流 , 止 水 土 流 失 , 善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为 目 防 改
的 ; 志城 认 为 , 域 内 山 地 林 业 建 设 应 以 涵 养 水 赵 流
然 与 社会 区域 , 自然 生 态 环 境 与 人 类 社 会 子 系 统 集
林技术研究, 并提 出 以生 物措 施 为 主, 生物 措 施 与工
为 目的 ; 、 游 I 区应 以营 造 水 土 保 持 林 为 主 , 上 中 l J 以
规 模 科学 考 察 活 动 , 点 对 黄 河 中游 进 行 水 土 流 失 重 的勘察 。全 国各 地 在对 传 统 的流 域 治理 林 业 技 术措 施 进 行 总结 的 同时 , 展 了水 土流 失 的调 查 、 山育 开 封
维普资讯
第3 1卷
第 2期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V 0 . N o. 1 31 2
20 0 2年 6月
G u ng r s r inc a xiFo e ty Sce e
J n. 0 2 u 2 0
文 章 编 号 : 10 0 6—1 2 (0 2 2 0 5 3 16 2 0 O —0 5 一O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