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

合集下载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
汉语句子的成分分析方法和技巧包括:
1.词法分析:首先对每个汉字和词进行分析,确定其词性、含义和位置。

2.语法分析:将句子分解为不同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3.依存句法分析:确定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4.维基分词:根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确定词语的边界。

5.上下文分析:从整个句子的上下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来确定句子中
的成分。

为了进行汉语句子成分分析的技巧,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常见的汉语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规律,例如主谓宾结构
的常见搭配。

2.通过阅读大量的汉语文章和句子,熟悉不同句子成分的表达方式。

3.注意上下文信息,尤其是一些指示词语或代词,能够帮助理解句子
的成分。

4.学习使用语法分析工具和技术,如中文分词工具和句法分析器,能
够提高分析句子成分的准确性。

5.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可以采取逐步分析的方法,先确定主要的成分,然后再逐步分析其他修饰成分。

总之,汉语句子成分分析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分析技巧,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可以逐渐提高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是指描述和规范汉语句法结构和用法的一套规则系统。

它是基于现代汉语的实际用法和语言感知,通过观察和总结汉语的现象,对汉语的句子结构、词类、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句法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类,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对于理解和使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一、句子结构规则汉语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状结构等。

其中,主谓结构是汉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谓宾结构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加上宾语。

主谓宾补结构是主谓宾结构的扩展形式,宾语后面可以跟一个补语,补语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主谓状结构是主谓结构的扩展形式,主谓状结构中的状语可以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

句子结构规则指导我们在组织句子结构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二、词类规则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量词等。

每个词类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和词义,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化和组合。

名词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等成分,代词可以替代名词、短语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词类规则是汉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我们在使用汉语词汇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三、句子成分规则句子成分指的是句子中实际具有语法功能和意义的成分。

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等。

主语一般放在句首,谓语在主语后面,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后面,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句尾或句子的其他位置,补语一般放在宾语后面。

在句子成分的组合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序原则。

句子成分规则对于理解和分析汉语句子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短语结构规则短语是由几个相互关联的词构成的一种句法单位。

汉语中的常见短语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汉语句子分析成分_举例说明

汉语句子分析成分_举例说明

汉语句子分析成分_举例说明1. 【汉语句子的成分以及解释和说明其效果句子成分为:主语、谓语、宾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主语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说明主语所发出的动作或具有的特征和状态.谓语由动词来承担.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由这个顺序可以看到,定语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成分主要是主语和宾语)前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制的成分,状语是在谓语(包括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前对其修饰和限制的成分.例:1定语:我的书美丽的花(以上两个句子中“我”和“美丽”是定语.)2状语:狠狠地打多么美丽(以上两个句子中“狠狠”和“多么”是状语)从形式上看,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用“的”字,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用“地”字,这是标志. 什么是状语状语是置于谓语中心或句子前,以修饰、限定谓语中心或句子的句法成分.在句法分析中,状语以〔〕标示,与其相应的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以——标示. 讲的再俗点定语就是定义性的状语就是形容状态的他进了个漂亮的球.漂亮就是定义性的,用在名词“球”前.——所以定语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 状语某个状态的自然只能修饰动词例如她非常非常爱他.非常就是状语.一种状态. 什么是补语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对动词、形容词加以补充、说明的成分叫补语. 他进了一个球,漂亮!“漂亮” 补语。

2.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1 培育出来的(定语)抗病(定语)品种(主语),在原地种植几年后(状语),也(状语)会(状语)出现(谓语)能力退化的(定语)现象(宾语)。

——品种出现现象。

2 那西瓜地上的(定语)银项圈的(定语)小英雄的(定语)影像(主误),我本来十分清楚(谓语)。

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与成分的关系

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与成分的关系

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与成分的关系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而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则是句子的基本组成形式。

在汉语中,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三个基本成分构成的。

主谓宾结构的正确运用对于句子的准确表达和语言的流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与成分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实例来辅助理解。

1. 主语与谓语在句子中,主语是句子的中心和核心部分,谓语则是主语所做的动作、发生的事件或者所具有的状态。

主语与谓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语往往决定了谓语的形式。

主谓之间的搭配关系需要注意主谓一致性,即主语单数应搭配单数谓语,主语复数应搭配复数谓语。

例如:(1) 我喜欢画画。

- 主语为“我”,谓语为“喜欢画画”。

(2) 他们正在看电影。

- 主语为“他们”,谓语为“正在看电影”。

2.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句子的基本框架,它表示了主语所做的动作或者发生的事件,并指明了动作的对象。

宾语一般是动词所要求的动作承受者或者受益者。

例如:(1) 我吃了一个苹果。

- 主语为“我”,谓语为“吃”,宾语为“一个苹果”。

(2) 她买了一本书。

- 主语为“她”,谓语为“买”,宾语为“一本书”。

3. 主谓宾结构的补语和定语除了主语、谓语和宾语外,主谓宾结构通常还可以包含补语和定语。

补语用于补充说明或者限定主语或宾语的性质、状态或特征,常见的补语有形容词、副词、名词和介词短语等。

定语用于修饰或者限定主语或宾语,常见的定语有形容词、副词、名词和从句等。

例如:(1) 我的猫叫花花。

- 主语为“我的猫”,谓语为“叫”,宾语为“花花”,“花花”是宾语的定语。

(2) 他感到很开心。

- 主语为“他”,谓语为“感到”,宾语为“很开心”,“很开心”是宾语的补语。

4. 主谓宾结构的变化主谓宾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以便更加准确和灵活地表达语义。

例如,可以通过加入状语、并列谓语、被动语态等方式来改变句子的主谓宾结构。

例如:(1) 我明天要去图书馆看书。

汉语句子结构

汉语句子结构

汉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它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构成。

句子结构是指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关系。

了解汉语句子结构对于学习汉语语法和提高汉语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常见句式和语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句子结构。

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的主题,谓语是句子中的核心动词,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受益者。

例如,“小明(主语)在公园里(状语)玩耍(谓语)。

”这是一个简单的汉语句子,由主语、状语、谓语构成。

二、常见句式。

1. 主谓结构,句子中只包含主语和谓语,例如,“他跑。

”。

2. 主谓宾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例如,“她吃苹果。

”。

3. 主谓宾补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例如,“我认为他是个好学生。

”。

4. 主系表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系动词和表语,例如,“花园里的花开了。

”。

5. 主谓宾宾补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例如,“我认为他是个好学生。

”。

三、语序。

汉语句子的语序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但在实际应用中,汉语句子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例如,“我今天买了一本书。

”和“今天我买了一本书。

”都是正确的语序。

四、句子成分的衔接。

在汉语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衔接关系非常重要。

要注意主谓、动宾、定状、主谓宾等成分之间的搭配和搭配关系,确保句子表达清晰、准确。

五、句子的修辞手法。

在汉语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借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都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总结。

汉语句子结构是汉语语法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句子结构对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常见句式和语序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句子,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现代汉语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构成的。

这些成分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语义信息。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一下现代汉语句子的各个成分。

首先是主语,主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它通常是句子的话题,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是标志性的存在。

例如,“小明”、“这本书”等都可以充当主语。

其次是谓语,谓语是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它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或者性质。

谓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例如,“跑”、“是”等都可以充当谓语。

然后是宾语,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作用对象,它通常是动作的直接对象或者间接对象。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短语等。

例如,“篮球”、“他”等都可以充当宾语。

接着是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它可以限定名词的范围,或者对名词进行描绘、补充说明。

定语可以是形容词、名词、代词、数量词等。

例如,“红色的”、“三个”等都可以充当定语。

再者是状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成分,它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方式、程度等。

状语可以是副词、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等。

例如,“昨天”、“在学校”等都可以充当状语。

最后是补语,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分,它通常是由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等构成。

补语可以是表语、宾语补足语、主语补足语等。

例如,“很高兴”、“是医生”等都可以充当补语。

以上就是现代汉语句子的各个成分的介绍,它们在句子中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写出更加准确、生动、简洁的句子。

语义角色清单

语义角色清单

语义角色清单余 求 真论文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语法理论中语义角色的界定及分类,分析了当前语义角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语义角色的性质、分类、提取、标志及层级性问题。

最后分析了语义角色句法配位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语义角色 格 配价 题元 论元 语义角色在不同语法理论中有不同的名称,其在格语法中称为语义格,在配价理论中称为动词的价,在题元理论中称为论元或题元。

虽然各家名称不同,在定义、提取、分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语义角色在本质上都是揭示句子中核心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一、不同语法理论体系下的语义角色分类1.0格语法理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C.J.Fillmoere)提出格语法理论。

格语法中的“格”是指在基础结构中,和作谓语的定式动词有语义结构关系的一个或几个名词。

在菲尔墨看来,格关系是句子深层结构里的名词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一种固定不变的语义结构关系,这种关系和具体语言中的表层结构上的语法概念没有对应关系。

菲尔墨从英语出发,提出了如下的格:施事格、工具格、与格、使成格、处所格、客体格、受益格、源点格、终点格、伴随格等。

格语法对汉语语法的分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运用格语法理论研究汉语的学者是李英哲,他在《汉语语法中格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把汉语的格分为九种:施事格、工具格、与格、使役格、方位格、客体格、施役格、永存格、伴随格。

孟琮等编纂的《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把名词宾语按其与动词的格关系分为十四类:受事、结果、对象、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致使、施事、同源、等同、杂类。

李临定(1986)《现代汉语句型》中划分了21个格:施事、受事、结果、对象、关涉、条件、范围、方面、工具、材料、方式、手段、依据、凭借、原因、目的、时间、处所、起点、终点、方向。

鲁川、林杏光认为格系统是一棵树,上层是“句子的语义成分”,有主体、客体、邻体、方式、根由、环境六种;下层是“格”,一共分为十八种。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结构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结构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结构1.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有哪些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动语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例如: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中补短语作动语)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联合短语作动语)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

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的句法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它们之间的配对关系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
主语和谓语的配对关系:
- 我喜欢吃苹果。

- 他在公司工作。

宾语和谓语的配对关系:
- 我们听这首歌听了好几遍。

- 她带着一个小包包走了。

定语和被修饰的成分的配对关系:
- 那个红色的大衣是我新买的。

- 这些滋补品对身体有好处。

状语和被修饰的成分的配对关系:
- 昨天我们去了一个新的餐厅。

- 我们静静地等着他回来。

浅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成分的二重性

浅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成分的二重性

浅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成分的二重性浅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成分的二重性所谓“句法结构”是指词语和词语按照一定方式进行的有机组合。

如邵敬敏所言,“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结合体”。

在句法结构中,总是存在着两种结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而句法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也因此具有了两种不同的性质: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这就是句法构成成分性质的二重性。

1. 句法构成成分性质的二重性: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句法成分,即所谓的句法关系结构成分,往往用于承担句法结构内部组合项之间的关系,如主谓,动宾,偏正等等。

具体可以分为主语,谓语,宾语等几种成分。

语义成分,即语义结构的成分,通常可分为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成分。

语义关系不同于句法结构关系,它是词语进入句子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事实上或逻辑上的关系。

体现为动作--受事,施事--动作,等等。

如,我今天约了人。

主语状语谓语宾语施事时间动作受事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有时所体现的是句子表面意义,句法成分的位置会根据实际交际需要而发生改变。

因此与包含句子深层含义的语义关系相比,句法关系更为灵活多变。

如,“国军打了败仗”/“打了败仗的国军”,前一个句法结构的句法关系为“主谓”,而后一个句法结构的句法关系则为“偏正”,句法关系发生了变化。

但就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国军”是“施事”,“打”是“动作”,语义关系未发生明显变化,较为稳定。

2.句法结构成分二重性在句法结构中的体现句法结构成分的二重性在句法结构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非一致性以及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的不平衡性。

2.1 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非一致性之前我们说到,句法成分主要分为主谓宾定状补等几种成分,而语义成分则划分为施事、受事、与事等几种语义角色。

句法成分中的主语通常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

谓语则与主语相对,表达陈述的内容,能回答“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2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文献论文部分一、词类刘丹青《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马庆株《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文炼《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文炼《与分类有关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邢福义《词类问题的思考》《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徐枢《兼类和处理兼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杨成凯《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1991年尹斌庸《汉语词类的定量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张连生《词性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朱林清《论词类的语法功能及词性的确定》《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TOP二、名词陈宁萍《现代汉语名词类的扩大——现代汉语动词和名词分界限的考察》《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邵敬敏《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汉语学习》2001年第6期邢福义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其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TOP三、动词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语法研究和探索》(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范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三)商务印书馆1988年马庆株《能愿动词的连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马希文《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一)商务印书馆1983年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性及其语用制约性》《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吴为章《动词研究述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尹世超《试论粘着动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年第2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TOP四、形容词、区别词崔永华《与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语言学论丛》(九)商务印书馆1982年齐沪扬《区别词的语法性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2期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形容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谭景春《双向和多指形容词及相关的句法关系》《中国语文》1992年第2期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吕淑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TOP五、副词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聂仁发《否定次“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中国语文》1984年TOP六、数词、量词方梅《宾语和动量词的词序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郭继懋《也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99年第4期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项选择》《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宋玉柱《关于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重叠问题》《现代汉语语法论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张万起《试论现代汉语复合量词》《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TOP七、虚词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六)商务印书馆 1980年黄国营《“的”字的句法、语义功能》《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马学良史有为《说“哪儿上的”及其“的”》《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倪宝元《也谈“的、地、得”的分合》《汉语学习》1983年第6期沈开木《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张炼强《人称代词的变换》《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周刚《连词的范围和分类之再认识》《中国语学》(246号)日本中国语学会 1999年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中国语研究论集》日本中国书店 1999年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的“的”字》《语法丛稿》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TOP八、词语的重叠卞觉非《AABB重叠式的语义、语法、修辞和语用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年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2期TOP九、短语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语言研究》1982年第1期马庆株《词组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齐沪扬、王爱红《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汉语学习》2001年第2期TOP十、句法成分陈平《试沦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汉语学习》1996年第4期范继淹《形名组合间“的”字的语法作用》《中国语文》1958年第5期郭熙《“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李英哲《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词序》(陆俭明译)《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3期廖秋忠《现代汉语并列名词性成分的顺序》《中国语文》1992年第3期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刘月华《定语的分类和多项定语的顺序》《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陆丙甫《定语的外延性、内涵性和称谓性及其顺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陆丙甫《汉语定语的分类及其顺序》《华文世界》1989年第4期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词序》《语言学论丛》(13)商务印书馆1984年马庆株《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中国语言学报》1991年第4期马庆株《多重定名结构中形容词的类别和词序》《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孟庆海《动词+处所宾语》《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屈承喜《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4年第1期屈承喜《汉语词序与词序变迁中的问题》《语言学论集:理论、应用及汉语语法》台北艾鹤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邵敬敏《从语序的三个方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史有为《施事的分化与理解》《中国语言学报》(四)商务印书馆1991年王光金《动词直接做定语时的位置》《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项开喜《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徐枢《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谈“名受十名施+动”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杨成凯《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2年第1期俞咏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余志鸿《补语在句中的语义联系》《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中国社会科学》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张伯江《动趋式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郑怀德《“住了三年”和“住了三年厂”》《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年8月—9月号朱德熙《“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TOP十一、句法分析方经民《哈里斯的变换理论》《语言学通讯》1989年第1—2期李临定《试谈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从〈汉语句法的灵活性〉一文说起》《中国语文》1992年第5期陆俭明《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国外语言学》1989年第2期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3期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汉语学习》1991年第1期陆俭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吕冀平《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学习和探索》1979年第4期马庆株《层次、语法单位和分布特征》《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维贤《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语文研究》1991年第4期吴为章《运用变换理论的先驱——〈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之二》《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徐枢《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述评》《语法研究与探索》(七)商务印书馆 1995年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TOP十二、句型陈建民《如何整理与归纳口语句型》《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范芳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范继淹《多项NP句》《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范继淹《无定NP主语句》《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范晓《动谓句的定型问题》《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VP主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施事宾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范晓《“兼语”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胡裕树《如何确定句型》《中文自修》1984年第4期李临定《谈谈句型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吕文华《“被”字句和无标志被动句的变换关系》(《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马庆株《现代汉语的双宾构造》《语言学论从》(十)商务印书馆1983年施关淦《动词谓语句型简论》《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6年宋玉柱《经历体存在句》《汉语学习》1991年第5期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字句》《中国语文》1983年第6期王维贤《说“省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6期文炼《句子的理解策略》《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易绵竹《汉语把子句和被字句探析》《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殷志平《“被”字句研究综述》《中国语文天地》1990年第1期詹开第《有字句》《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周小兵《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朱德熙《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邢福义《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TOP十三、句类:范继淹《是非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胡炳忠《有关“呢”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黄国营《吗字用法研究》《语言研究》1985年第2期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李子凡《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林裕文《谈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刘月华《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吕淑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邵敬敏《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吕淑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举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沈开木《反问语气怎样起否定作用》《汉语学习》1992年第5期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江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2期于根元《反问句的性质和作用》《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袁毓林《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TOP十四、复句:范晓《补重复句》《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龚千炎《现代汉语的假设让步句》《语言文字探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梅立崇《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1期邢福义《“越X,越Y”句式》《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邢福义《复句的分类》《句型与动词》语文出版社 1987年邢福义《现代汉语的“要么P,要么Q”句式》《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第2期邢福义《反递句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1期邢福义《汉语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邢福义《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第1期徐杰《“即使A,也B”句的语法逻辑问题》《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王维贤《论转折句》《中国语言学报》(4)商务印书馆 1991年周换琴《“不但……而且……”的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TOP十五、句群:田小琳《句群的修辞》《修辞学新探》论文集(香港)1995年吴为章《句群研究兴起的原因》《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吴为章《解证句群的类型和作用》《学语文》1989年第6期吴为章《汉语句群研究的价值》《中国语言学报》(6)商务印书馆 1996年邢福义《选择问的句群形式》《汉语学习》1993年第6期著作部分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语文出版社 1995年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试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语文出版社1986年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白帝社1998年范晓(主编)《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版社1998年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高更生王红旗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 1996年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商务印书馆 1995年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 1997年郭志良《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年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年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年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年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3年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商务印书馆 2000年吕淑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1984年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孟琮、郑怀德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9年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年饶长溶《汉语层次分析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邵敬敏《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王国璋吴淑春等《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商务印书馆 1996年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 1992年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年徐枢《宾语和补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俞如珍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于思《句法的逻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9年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4年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淑湘译)商务印书馆 1979年郑怀德孟庆海《形容词用法词典》湖南出版社 1991年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周国光《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7年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1980年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1985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由于汉语的句子同词组的构造原则

由于汉语的句子同词组的构造原则

由于汉语的句子同词组的构造原则
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遵循以下几点:
1.主谓宾结构:汉语的一般陈述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语用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主体,谓语用来表示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2.定状补结构:汉语中可以用定语、状语和补语来修饰和补充句子中
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前面,状语一般放在
谓语的前面或后面,补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

3.主谓短语结构:有时候,汉语的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可以省略,只
保留谓语,这样的句子也是完整的句子。

4.并列结构:汉语中可以用“和”、“或”、“还是”等连词来连接
两个或多个并列关系的词、词组或句子,构成并列结构。

5.从句结构:汉语中的从句可以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来描述主句中的事情,从句通常由连接词引导,包括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以上是汉语句子同词组的基本构造原则。

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句型,还
可以有其他的构造原则和规则。

由于汉语的句子同词组的构造原则

由于汉语的句子同词组的构造原则

由于汉语的句子同词组的构造原则
不清楚你具体指的是哪种构造原则,汉语的句子构造有多种可能性,以下列出一些常见的构造原则:
1. 主谓结构:句子中通常包含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主语说明句子的主体,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他去学校。

主语是“他”,谓语是“去学校”。

2. 主谓宾结构: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宾语,宾语通常是接受动作的对象。

例如:他吃了一块蛋糕。

主语是“他”,谓语是“吃了”,宾语是“一块蛋糕”。

3. 主谓补结构: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补语,补语通常是对主语或谓语的补充说明。

例如:她变得很漂亮。

主语是“她”,谓语是“变得”,补语是“很漂亮”。

4. 主系表结构: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一个系动词连接,谓语是一个形容词或名词,用来对主语进行补充说明。

例如:鱼是冷血动物。

主语是“鱼”,系动词是“是”,表语是“冷血动物”。

5. 并列结构: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并列在一起,用连词连接。

例如:他喜欢吃苹果和香蕉。

两个动词短语“吃苹果”和“吃香蕉”并列在一起。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句子构造原则,当然,在实际使用中汉语的句子构造还有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请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1)今天晚上‖ 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 笑‖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 谓语(2)公正廉洁‖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怎样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成分

怎样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成分

怎样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成分一些现代汉语中有关语法的小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

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

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各某另别其它。

副词: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国家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为了使人们在交流中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意思,现代汉语有一系列的语法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词序、时态、语气、语法关系等方面,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语法规则进行介绍。

首先,词序在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

汉语是一种以主谓宾的语序为主的语言,一般情况下的句法结构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这样的句子结构在现代汉语中是最基本的。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汉语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词序,以强调某些语法成分。

但总体而言,词序的规则性是现代汉语的基础。

其次,时态在现代汉语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

汉语的时态表达方式相对简单,一般是通过助动词来表示。

例如,“我去过北京。

”这个句子中的“去过”就是表示过去完成时的助动词。

此外,汉语的时态还可以通过时间状语词或上下文来表达,例如,“我明天会去北京。

”这个句子中的“明天”就是表示将来时的时间状语词。

掌握时态的表达方式对于准确地表达时间和语义非常重要。

此外,现代汉语的语气也有一定的规则。

语气是指说话人对事实、愿望、乐观等带有一种情绪色彩的态度和语态。

在汉语中,语气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句型或词汇来表达。

例如,“我希望你能够成功。

”这个句子中的“能够”就是表示一种希望、愿望的语气。

此外,语气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情态助词、感叹词、语气词等来表达,使句子更具感情色彩。

最后,现代汉语还有一系列的语法关系,这是指语句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联和关系。

在汉语中,语法关系主要通过使用各种连词、连词短语和从句等来表达。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因为它们很健康。

”这个句子中的“因为”就是表示原因的连词,它将前后两个句子连接在一起,使其关系更加紧密。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对于准确地表达意思和理解他人的意思非常重要。

词序、时态、语气和语法关系等都是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要素。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则,我们可以更加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并使沟通更加准确有效。

成分配对和句子成分分析

成分配对和句子成分分析

成分配对和句子成分分析传统语法析句,通常把句子分为六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例如:(1)他刚刚吃完一碗饭。

按传统语法的句子分析,例(1)的分析结果如下:他,主语;吃,谓语;饭,宾语;一碗,定语;刚刚,状语;完,补语。

这种句法分析及其结果,很容易使我们感到:句子是由六大句子成分一次组合形成的,六大成分都是句子的直接构成成分,并各自独立(即都不依赖其他成分而存在)。

但实际上,一个由三个及以上词语构成的句子,几个成分往往不是一次加合形成的;句子的六大成分,不能同时都是句子的直接成分;六大句子成分都是依存配对成分。

以下从四个方面来看句子成分的配对性以及有关的问题。

一成分的依存性与配对性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星电视教材《现代汉语》(修订本),291页-296页讲“句子成分”时说:主语和谓语是彼此相对的两个成分。

宾语跟动词性成分相对待。

定语跟名词性成分相对待。

受定语修饰的名词性成分叫作中心语。

状语跟动形性成分相对待。

受状语修饰的动形性成分也叫作中心语。

补语跟动形性成分相对待。

带补语的动形性成分也叫中心语。

从教材关于六大成分的论述中,我们看到所谓六大句子成分都有自己相对待的成分。

如果把六大成分及其相对待的成分排列出来,就可清楚地看到:构成句子的成分,不是六大成分,而是五组十大成分。

如:主语谓语动词性成分宾语定语(定语)中心语状语(状语)中心语补语(补语)中心语并且这十大成分在使用形式上都是一对一对的,在内在关系方面是相互依存的。

一对一对和相互依存是一种表里关系:一对一对是相互依存的外在表现,相互依存是一对一对的内在依据。

十大成分这种外在形式上的成双成对的表现,内在关系上相互依存的性质,在八十年代被邢福义先生概括为句子成分的“配对性”。

成分配对性的突出表现是:配对成分相互依存,谁也不能离开对方而单独存在,因而总是一对一对出现。

没有主语就无所谓谓语,没有谓语也就无所谓主语。

同样,没有动词性成分就没有宾语,有宾语就一定有动词性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