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必三第一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世界森林面积逐渐消失图,完成1~3题。

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是()A.南美洲B.北美洲C.亚洲D.欧洲2.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维持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保护臭氧层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3.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①光合作用较强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土壤肥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题,读图,结合图例判断,亚洲消失森林比重最大,亚洲面积最大,因此亚洲是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大洲,C项对。

第2题,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①对;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②对;有繁衍物种功能,③对;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④对;森林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⑤对;森林与保护臭氧层关系不大,⑥错。

A项对,B、C、D三项错。

第3题,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热带雨林分布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较多,光合作用较强,①对;水热条件充足,生物循环旺盛,②对;雨林群落的物种多样,生长旺盛,生产力高,③对;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差,多酸性土壤,④错。

B项对,A、C、D三项错。

2.A3.B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

下表为1987—2005年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变化数据。

据此完成4~5题。

时间七里海古潟湖湿地面积/km2天然湿地人工湿地4.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提供农副产品B.提供水源C.旅游功能D.维持生物多样性5.关于七里海古潟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C.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4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 1 -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 10 -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 17 -章末复习提高................................................................................................................... - 35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把组成物体的微粒统称为分子。

2.1 mo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就达6.02×1023个。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1)扩散: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1)概念: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习题

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渗透压下降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5.与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D.呼吸内分泌循环运动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A.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HCO3-、HPO42-对血液中酸碱度起调节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7.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8.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9.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 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10.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C.稳态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1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理化性质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13.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14.有关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描述是 ( )A.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15.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常途径是()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 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16.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造成组织液积累C.淋巴液的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17.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进入血浆至少需穿过几层膜结构()A.3层 B.4层C.5层 D.6层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20.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A.a=b B.a=b+c C.a=c D.a>b+c21.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高中物理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自学。

然而,在自学的过程中总少不了遇到不懂的问题。

本篇文章为高中物理必修三课后习题的解析,针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答案和解释。

第一章、基础模块1.1 课后思考练习1. 在下列情况中,哪些属于物理量?哪些不是?为什么?(1) 大众的喜爱程度。

(2) 温度。

(3) 石油储量。

(4) 门柄位置。

(5) 速度。

(6) 体重。

(7) 表面草丛的颜色。

答案:(2)、(5),温度和速度是物理量,其余不是。

物理量是指能够精确计量并在物理理论中讨论的物质的某种特征,比如速度、质量等。

而其他的则不是。

2. 确定如下问题所涉及的学科或领域。

(1) “哪一种热效应使玻璃窗玻璃开裂了?”。

(2) “发现一种新的微生物, 确定它的遗传信息的方式是什么?”。

(3) “探究清华大学新材料中的原子结构是如何影响材料性能的。

”(4)“如何预测一架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答案:(1) 物理学;(2) 生物学/遗传学;(3) 物理学/材料科学;(4) 机械工程。

1.2 概念模块2. 导体的定义是什么?说出三种导体并指出其中哪些是良导体。

答案:导体是指可以传导电荷的物体或材料。

三种导体分别为线性导体、面上导体、体内导体。

其中,金属是一种良导体。

3. 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定义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单位分别是什么?答案:磁感应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它的单位是特斯拉(T)。

磁场强度是指在某空间点附近产生磁场的物质所受的洛伦茨力的大小,它的单位是安培每米(A/m)。

第二章、机械模块2.1 理论模块2. 计算离子动能之和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平均电离能。

它是什么?说说计算离子动能之和时为什么需要平均电离能。

答案:平均电离能,通常指一个原子从基态向外发射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它可以注明物质的1个重要物理性质,用于表征原子或离子源的内部结构及行为。

在计算离子动能时,需要考虑所计算的离子是否具有电离,如果电离则需要算入电离能的数值。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练习(P5) 1、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正实数r .第二步,计算以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2S r π=.第三步,得到圆的面积S .2、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 .第二步,令1i =.第三步,用i 除n ,等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0r =”是否成立. 若是,则i 是n 的因数;否则,i 不是n 的因数. 第五步,使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第六步,判断“i n >”是否成立. 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练习(P19)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精确度d ,令1i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不足近似值,赋给a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过剩近似值,赋给b . 第三步,计算55b am =-.第四步,若m d <,则得到5a;否则,将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返回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5a.程序框图:习题1.1 A 组(P20)1、下面是关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收费的问题.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订了以下生活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未超过7 m 3时,每立方米收费1.0元,并加收0.2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超过7m 3的部分,每立方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 m 3,应交纳水费y 元,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1.2,071.9 4.9,7x x y x x ≤≤⎧=⎨->⎩我们设计一个算法来求上述分段函数的值.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用户每月用水量x .第二步:判断输入的x 是否不超过7. 若是,则计算 1.2y x =;若不是,则计算 1.9 4.9y x =-.第三步:输出用户应交纳的水费y .程序框图:2、算法步骤:第一步,令i =1,S=0.第二步:若i ≤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 第三步:计算S=S+i 2.第四步:i = i +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3、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人数x ,设收取的卫生费为m 元.第二步:判断x 与3的大小. 若x >3,则费用为5(3) 1.2m x =+-⨯;若x ≤3,则费用为5m =.第三步:输出m .程序框图:B 组 1、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111222,,,,,a b c a b c ..第二步:计算21121221b c b c x a b a b -=-.第三步:计算12211221a c a c y ab a b -=-.第四步:输出,x y .程序框图:INPUT “a ,b=”;a ,bsum=a+b diff=a -b pro=a*b quo=a/bPRINT sum ,diff ,pro ,quoEND2、算法步骤:第一步,令n =1第二步:输入一个成绩r ,判断r 与6.8的大小. 若r ≥6.8,则执行下一步;若r<6.8,则输出r ,并执行下一步.第三步:使n 的值增加1,仍用n 表示.第四步:判断n 与成绩个数9的大小. 若n ≤9,则返回第二步;若n >9,则结束算法.程序框图:说明:本题在循环结构的循环体中包含了一个条件结构.1.2基本算法语句 练习(P24) 1、程序:2、程序:3、程序:练习(P29) 1、程序:INPUT “a ,b ,c=”;a ,b ,cIF a+b>c AND a+c>b AND b+c>a THEN PRINT “Yes.” ELSEPRINT “No.” END IF INPUT “a ,b ,c=”;a ,b ,cp=(a+b+c)/2 s=SQR(p*(p -a) *(p -b) *(p -c)) PRINT “s=”;s END INPUT “F=”;F C=(F -32)*5/9 PRINT “C=”;C END4、程序: INPUT “a ,b ,c=”;a ,b ,csum=10.4*a+15.6*b+25.2*c PRINT “sum =”;sum END2、本程序的运行过程为:输入整数x . 若x 是满足9<x <100的两位整数,则先取出x 的十位,记作a ,再取出x 的个位,记作b ,把a ,b 调换位置,分别作两位数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然后输出新的两位数. 如输入25,则输出52. 34练习(P32) 1 2习题1.2 A 组(P33)1、1(0)0(0)1(0)x x y x x x -+<⎧⎪==⎨⎪+>⎩23、程序: 习题1.2 B 组(P33) 1、程序:23 41.3算法案例 练习(P45) 1、(1)45; (2)98; (3)24; (4)17. 2、2881.75.3、2200811111011000=() ,820083730=() 习题1.3 A 组(P48) 1、(1)57; (2)55. 2、21324.3、(1)104; (2)7212() (3)1278; (4)6315().4、习题1.3 B 组(P48)1、算法步骤:第一步,令45n =,1i =,0a =,0b =,0c =.第二步,输入()a i .第三步,判断是否0()60a i ≤<. 若是,则1a a =+,并执行第六步. 第四步,判断是否60()80a i ≤<. 若是,则1b b =+,并执行第六步. 第五步,判断是否80()100a i ≤≤. 若是,则1c c =+,并执行第六步. 第六步,1i i =+. 判断是否45i ≤. 若是,则返回第二步.2、如“出入相补”——计算面积的方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等等. 第二章复习参考题A组(P50)1、(1)程序框图:程序:1、(2)程序框图:程序:2、见习题1.2 B组第1题解答.INPUT “x=”;x IF x<0 THENy=0ELSEIF x<1 THENy=1ELSEy=xEND IFEND IFPRINT “y=”;y ENDINPUT “x=”;x IF x<0 THENy=(x+2)^2 ELSEIF x=0 THENy=4ELSEy=(x-2)^2 END IFEND IFPRINT “y=”;y END34、程序框图:程序:INPUT “t=0”;t IF t<0 THEN PRINT “Please input again.”ELSE IF t>0 AND t<=180 THENy=0.2ELSEIF (t -180) MOD 60=0 THENy=0.2+0.1*(t-180)/60ELSEy=0.2+0.1*((t-180)\60+1)END IFEND IFPRINT “y=”;yEND IF END INPUT “n=”;n i=1 S=0WHILE i<=n S=S+1/i i=i+1 WENDPRINT “S=”;S END5、 (1)向下的运动共经过约199.805 m (2)第10次着地后反弹约0.098 m (3)全程共经过约299.609 m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35)1、 2、3、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一个正整数x 和它的位数n . 第二步,判断n 是不是偶数,如果n 是偶数,令2n m =;如果n 是奇数,令12n m -=. 第三步,令1i =i=100 sum=0 k=1 WHILE k<=10 sum=sum+i i=i /2 k=k+1 WEND PRINT “(1)”;sum PRINT “(2)”;i PRINT “(3)”;2*sum -100 ENDINPUT “n=”;n IF n MOD 7=0 THEN PRINT “Sunday ” END IF IF n MOD 7=1 THEN PRINT “Monday ” END IF IF n MOD 7=2 THEN PRINT “Tuesday ” END IF IF n MOD 7=3 THEN PRINT “Wednesday ” END IF IF n MOD 7=4 THEN PRINT “Thursday ” END IF IF n MOD 7=5 THEN PRINT “Friday ” END IF IF n MOD 7=6 THEN PRINT “Saturday ” END IF END第四步,判断x 的第i 位与第(1)n i +-位上的数字是否相等. 若是,则使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否则,x 不是回文数,结束算法.第五步,判断“i m >”是否成立. 若是,则n 是回文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四步.第二章 统计 2.1随机抽样 练习(P57)1、.况之间有误差. 如抽取的部分个体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那么我们分析出的结果就会有偏差. 2、(1)抽签法:对高一年级全体学生450人进行编号,将学生的名字和对应的编号分别写在卡片上,并把450张卡片放入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不放回地从中抽取一张卡片,连续抽取50次,就得到参加这项活动的50名学生的编号. (2)随机数表法:第一步,先将450名学生编号,可以编为000,001, (449)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 例如选出第7行第5列的数1(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摘取了附表的第6~10行).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 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 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 90 52 84 77 27 08 02 73 43 28第三步,从选定的数1开始向右读,得到一个三位数175,由于175<450,说明号码17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331,由于331<450,说明号码331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572,由于572>450,将它去掉. 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5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参加这项活动的50名学生. 3、用抽签法抽取样本的例子:为检查某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可用抽签法取出容量为5的样本. 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例子:部分学生的心理调查等.抽签法能够保证总体中任何个体都以相同的机会被选到样本之中,因此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4、与抽签法相比,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主要优点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缺点是所产生的样本不是真正的简单样本. 练习(P59)1、系统抽样的优点是:(1)简便易行;(2)当对总体结构有一定了解时,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对总体中的个体进行排队后再抽样,可提高抽样调查;(3)当总体中的个体存在一种自然编号(如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控制)时,便于施行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的缺点是:在不了解样本总体的情况下,所抽出的样本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2、(1)对这118名教师进行编号;(2)计算间隔1187.37516k==,由于k不是一个整数,我们从总体中随机剔除6个样本,再来进行系统抽样. 例如我们随机剔除了3,46,59,57,112,93这6名教师,然后再对剩余的112位教师进行编号,计算间隔7k=;(3)在1~7之间随机选取一个数字,例如选5,将5加上间隔7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12,再加7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19,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3、由于身份证(18位)的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后三位是632的观众全部都是男性,所以这样获得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女性观众的意见,因此缺乏代表性.练习(P62)1、略2、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一个好的抽样方法应该能够保证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抽样调查结果会接近于普查的结果. 因此只要根据误差的要求取相应容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3、可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将麦田按照气候、土质、田间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层,然后按照各层麦田的面积比例及样本容量确定各层抽取的面积,再在各层中抽取个体(这里的个体是单位面积的一块地).习题2.1 A组(P63)1、产生随机样本的困难:(1)很难确定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目,例如调查对象是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2)成本高,要产生真正的简单随机样本,需要利用类似于抽签法中的抽签试验来产生非负整值随机数.(3)耗时多,产生非负整数值随机数和从总体中挑选出随机数所对的个体都需要时间.2、调查的总体是所有可能看电视的人群.学生A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数是:上网而且登录某网址的人群,那些不能上网的人群,或者不登录某网址的人群就被排除在外了. 因此A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差.学生B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小区内的居民,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B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差.学生C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那些有电话的人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C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所以,这三种调查方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收视率.3、(1)因为各个年级学习任务和学生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影响各年级学生对学生活动的看法,所以按年级分层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得到更有代表性的样本.(2)在抽样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敏感性问题:有些学生担心提出意见对自己不利;又如不响应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不能发表意见;等等.(3)前面列举的两个问题都可能导致样本的统计推断结果的误差.(4)为解决敏感性问题,可以采用阅读与思考栏目“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中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为解决不响应问题,可以事先向全体学生宣传调查的意义,并安排专人负责发放和催收调查问卷,最大程度地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将每一天看作一个个体,则总体由365天组成. 假设要抽取50个样本,将一年中的各天按先后次序编号为0~364天用简单随机抽样设计方案:制作365个号签,依次标上0~364. 将号签放到容器内充分搅拌均匀,从容器中任意不放回取出50个号签. 以签上的号码所对应的那些天构成样本,检测样本中所有个体的空气质量.用系统抽样设计抽样方案:先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365天中随机抽出15天,再把剩下的350天重新按先后次序编号为0~349. 制作7个分别标有0~7的号签,放在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 从容器中任意取出一个号签,设取出的号签的编号为a,则编号为7(050)a k k +≤<所对应的那些天构成样本,检测样本中所有个体的空气质量.显然,系统抽样方案抽出的样本中个体在一年中排列的次序更规律,因此更好实施,更受方案的实施者欢迎.5、田径队运动员的总人数是564298+=(人),要得到28人的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为27.于是,应该在男运动员中随机抽取256167⨯=(人),在女运动员中随机抽取281612-=(人).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6、以10为分段间隔,首先在1~10的编号中,随机地选取一个编号,如6,那么这个获奖者奖品的编号是:6,16,26,36,46.7、说明:可以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设计方案. 习题2.1 B 组(P64)1、说明:可以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设计方案,调查问卷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组成. 例如:(1)你最喜欢哪一门课程? (2)你每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你最喜欢看《新闻联播》吗? (4)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 (5)你每天晚上几点睡觉?要根据统计的结果和具体的情况解释结论,主要从引起结论的可能原因及结论本身含义来解释.2、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练习(P71) 1、说明:由于样本的极差为364.41362.51 1.90-=,取组距为0.19,将样本分为10组. 可以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观图和频率折线图. 2、说明:此题目属于应用题,没有标准的答案.3、茎叶图为:由该图可以看出30名工人的日加工零件个数稳定在120件左右. 练习(P74)这里应该采用平均数来表示每一个国家项目的平均金额,因为它能反应所有项目的信息. 但平均数会受到极端数据2000万元的影响,所以大多数项目投资金额都和平均数相差比较大.练习(P79)1、甲乙两种水稻6年平均产量的平均数都是900,但甲的标准差约等于23.8,乙的标准差约等于41.6,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2、(1)平均重量496.86x ≈,标准差 6.55s ≈.(2)重量位于(,)x s x s -+之间有14袋白糖,所占的百分比约为66.67%.3、(1)略. (2)平均分19.25x ≈,中位数为15.2,标准差12.50s ≈.这些数据表明这些国家男性患该病的平均死亡率约为19.25,有一半国家的死亡率不超过15.2,15.2x >说明存在大的异常数据,值得关注. 这些异常数据使标准差增大. 习题2.2 A 组(P81) 1、(1)茎叶图为:(2)汞含量分布偏向于大于1.00 ppm 的方向,即多数鱼的汞含量分布在大于1.00 ppm 的区域. (3)不一定. 因为我们不知道各批鱼的汞含量分布是否都和这批鱼相同. 即使各批鱼的汞含量分布相同,上面的数据只能为这个分布作出估计,不能保证平均汞含量大于1.00 ppm. (4)样本平均数 1.08x ≈,样本标准差0.45s ≈.(5)有28条鱼的汞含量在平均数与2倍标准差的和(差)的范围内.2比较短,所以在这批棉花中混进了一些次品.3、说明:应该查阅一下这所大学的其他招生信息,例如平均数信息、最低录取分数线信息等. 尽管该校友的分数位于中位数之下,而中位数本身并不能提供更多录取分数分布的信息.在已知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判断;在已知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很多,则说明最低录取分数线较低,可以推荐该校友报考这所大学,否则还要获取其他的信息(如标准差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4、说明:(1)对,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 (2)对,从标准差的角度考虑;(3)对,从标准差的角度考虑; (4)对,从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角度考虑; 5、(1)不能. 因为平均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太多,说明高收入的职工只占极少数. 现在已知知道至少有一个人的收入为50100x =万元,那么其他员工的收入之和为4913.55010075ii x==⨯-=∑(万元)每人平均只有1.53. 如果再有几个收入特别高者,那么初进公司的员工的收入将会很低. (2)不能,要看中位数是多少.(3)能,可以确定有75%的员工工资在1万元以上,其中25%的员工工资在3万元以上.(4)收入的中位数大约是2万. 因为有年收入100万这个极端值的影响,使得年平均收入比中位数高许多.6、甲机床的平均数=1.5x 甲,标准差=1.2845s 甲;乙机床的平均数 1.2z y =,标准差0.8718z s =. 比较发现乙机床的平均数小而且标准差也比较小,说明乙机床生产出的次品比甲机床少,而且更为稳定,所以乙机床的性能较好. 7、(1)总体平均数为199.75,总体标准差为95.26. (2)可以使用抓阄法进行抽样. 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和抽取到的样本有关. (3) (4)略 习题2.2 B 组(P82)1、(1)由于测试1T 的标准差小,所以测试1T 结果更稳定,所以该测试做得更好一些. (2)由于2T 测出的值偏高,有利于增强队员的信心,所以应该选择测试2T .2、说明:此题需要在本节开始的时候就布置,先让学生分头收集数据,汇总所收集的数据才能完成题目.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练习(P85)1、从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看,吸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 但除了吸烟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随机因素影响身体健康,人体健康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可以找到长寿的吸烟者,也更容易发现由于吸烟而引发的患病者,所以吸烟不一定引起健康问题. 但吸烟引起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大,因此“健康问题不一定是由吸烟引起的,所以可以吸烟”的说法是不对的.2、从现在我们掌握的知识来看,没有发现根据说明“天鹅能够带来孩子”,完全可能存在既能吸引天鹅和又使婴儿出生率高的第3个因素(例如独特的环境因素),即天鹅与婴儿出生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天鹅能够带来孩子”的结论不可靠.而要证实此结论是否可靠,可以通过试验来进行. 相同的环境下将居民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居民和天鹅一起生活(比如家中都饲养天鹅),而另一组居民的附近不让天鹅活动,对比两组居民的出生率是否相同. 练习(P92)1、当0x =时,147.767y =,这个值与实际卖出的热饮杯数150不符,原因是:线性回归方程中的截距和斜率都是通过样本估计的,存在随机误差,这种误差可以导致预测结果的偏差;即使截距和斜率的估计没有误差,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对应于x ,预报值y 能够等于实际值y . 事实上:y bx a e =++. (这里e 是随机变量,是引起预报值y 与真实值(1)散点图如下: y 之间的误差的原因之一,其大小取决于e 的方差.)2、数据的散点图为:从这个散点图中可以看出,鸟的种类数与海拔高度应该为正相关(事实上相关系数为0.793). 但是从散点图的分布特点来看,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不强. 习题2.3 A 组(P94)1、教师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又如,“水涨船高”“登高望远”等.2、(3)基本成正相关关系,即食品所含热量越高,口味越好.(4)因为当回归直线上方的食品与下方的食品所含热量相同时,其口味更好. 3、(1)散点图如下:(2)回归方程为:0.66954.933y x =+.(2)回归直线如下图所示:(3)加工零件的个数与所花费的时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4、(1)散点图为:(2)回归方程为:0.546876.425y x =+.(3)由回归方程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工资收入之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即工资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 习题2.3 B 组(P95) 1、(1)散点图如下:(2)回归方程为: 1.44715.843y x =-.(3)如果这座城市居民的年收入达到40亿元,估计这种商品的销售额为42.037y ≈(万元). 2、说明:本题是一个讨论题,按照教科书中的方法逐步展开即可.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100)1、A .2、(1)该组的数据个数,该组的频数除以全体数据总数; (2)nmN. 3、(1)这个结果只能说明A 城市中光顾这家服务连锁店的人比其他人较少倾向于选择咖啡色,因为光顾连锁店的人使一种方便样本,不能代表A 城市其他人群的想法. (2)这两种调查的差异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引起的. 因为A 城市的调查结果来自于该市光顾这家服装连锁店的人群,这个样本不能很好地代表全国民众的观点.4、说明:这是一个敏感性问题,可以模仿阅读与思考栏目“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来设计提问方法.5、表略. 可以估计出句子中所含单词的分布,以及与该分布有关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等.6、(1)可以用样本标准差来度量每一组成员的相似性,样本标准差越小,相似程度越高. (2)A 组的样本标准差为 3.730A S ≈,B 组的样本标准差为11.789B S ≈. 由于专业裁判给分更符合专业规则,相似程度应该高,因此A 组更像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7、(1)中位数为182.5,平均数为217.1875.(2)这两种数字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430比其他的数据大得多,应该查找430是否由某种错误而产生的. 如果这个大数据的采集正确,用平均数更合适,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如果这个大数据的采集不正确,用中位数更合适,因为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稳定性好. 8、(1)略.(2)系数0.42是回归直线的斜率,意味着:对于农村考生,每年的入学率平均增长0.42%.(3)城市的大学入学率年增长最快. 说明:(4)可以模仿(1)(2)(3)的方法分析数据.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101)1、频率分布如下表:从表中看出当把指标定为17.46千元 时,月65%的推销员 经过努力才能完成销 售指标.2、(1)数据的散点图如下:(2)用y 表示身高,x 表示年龄,则数据的回归方程为 6.31771.984y x =+. (3)在该例中,斜率6.317表示孩子在一年中增加的高度.(4)每年身高的增长数略. 3~16岁的身高年均增长约为6.323 cm. (5)斜率与每年平均增长的身高之间之间近似相等.第三章 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 练习(P113) 1、(1)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个,两个均为正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均为反面. (2)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结果汇总,可以发现出现一个正面一个反面的次数最多,大约在50次左右,两个均为正面的次数和两个均为反面的次数在25次左右. 由此可以估计出现一个正面一个反面的概率为0.50,出现两个均为正面的概率和两个均为反面的概率均为0.25. 2、略 3、(1)例如:北京四月飞雪;某人花两元钱买福利彩票,中了特等奖;同时抛10枚硬币,10枚都正面朝上.(2)例如:在王府井大街问路时,碰到会说中文的人;去烤鸭店吃饭的顾客点烤鸭;在1~1000的自然数任选一个数,选到的数大于1. 练习(P118)1、说明:例如,计算机键盘上各键盘的安排,公交线路及其各站点的安排,抽奖活动中各奖项的安排等,其中都用到了概率. 学生可能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关键是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例子中蕴涵的概率思想.2、通过掷硬币或抽签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这两种方法都是公平的. 而猜拳的方法不太公平,因为出拳有时间差,个人反应也不一样.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掷骰子一次得到2是一个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掷6次骰子就是做6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可能出现2也可能不出现2,所以6次试验中有可能一次2都不出现,也可能出现1次,2次,…,6次. 练习(P121)1、0.72、0.6153、0.44、D5、B 习题3.1 A 组(P123) 1、D . 2、(1)0; (2)0.2; (3)1.3、(1)430.067645≈; (2)900.140645≈; (3)7010.891645-≈.4、略5、0.136、说明:本题是想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到这种摸球游戏对先摸者和后摸者是公平的结论. 最好把全班同学的结果汇总,根据两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比较近,猜测在第一种情况下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10,在第二种下也为110. 第4次摸到红球的频率与第1次摸到红球的频率应该相差不远,因为不论哪种情况,第4次和第1次摸到红球的概率都是1 10.习题3.1 B组(P124)1、D.2、略. 说明:本题是为了学生根据实际数据作出一些推断. 一般我们假定每个人的生日在12个月中哪一个月是等可能的,这个假定是否成立,引导学生通过收集的数据作出初步的推断.3.2古典概率练习(P130)1、110. 2、17. 3、16.练习(P133)1、38,38.2、(1)113;(2)1213;(3)14;(4)313;(5)0;(6)213;(7)12;(8)1.说明:模拟的方法有两种.(1)把1~52个自然数分别与每张牌对应,再用计算机做模拟试验.(2)让计算机分两次产生两个随机数,第一次产生1~4的随机数,代表4个花色;第二次产生1~13的随机数,代表牌号.3、(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2)随机事件,概率为49;(3)必然事件,概率为1;(4)让计算机产生1~9的随机数,1~4代表白球,5~9代表黑球.4、(1)16;(2)略;(3)应该相差不大,但会有差异. 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随机的,但在200次试验中,该事件发生的次数又是有规律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所得的频率与概率相差不大.习题3.2 A组(P133)1、游戏1:取红球与取白球的概率都为12,因此规则是公平的.游戏2:取两球同色的概率为13,异色的概率为23,因此规则是不公平的.游戏3:取两球同色的概率为12,异色的概率为12,因此规则是公平的.2、第一位可以是1~9这9个数字中的一个,第二位可以是0~9这10个数字中的一个,所以(1)190;(2)18919090-=;(3)9919010-=3、(1)0.52;(2)0.18.4、(1)12;(2)16;(3)56;(4)16.5、(1)25;(2)825.6、(1)920;(2)920;(3)12.习题3.2 B组(P134)1、(1)13;(2)14.2、(1)35;(2)310;(3)910.说明:(3)先计算该事件的对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会比较简单.3、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概率模型. 首先要模拟每个人的出生月份,可用1,2,…,11,12表示月份,用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办法,随机产生1~12之间的随机数. 由于模拟的对象是一个有10个人的集体,故把连续产生的10个随机数作为一组模拟结果,可模拟产生100组这样的结果.②进行模拟试验. 可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如使用Excel软件,可参看教科书125页的步骤,下图是模拟的结果:其中,A,B,C,D,E,F,G,H,I,J的每一行表示对一个10人集体的模拟结果. 这样的试验一共做了100次,所以共有100行,表示随机抽取了100个集体.③统计试验的结果. K,L,M,N列表示统计结果. 例如,第一行前十列中至少有两个数相同,表示这个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月. 本题的难点是统计每一行前十列中至少有两个数相同的个数. 由于需要判断的条件态度,所以用K,L,M三列分三次完成统计.其中K列的公式为“=IF(OR(A1=B1,A1=C1,A1=D1,A1=E1,A1=F1,A1=G1,A1=H1,A1=I1,A1=J1,B1=C1,B1=D1,B1=E1,B1=F1,B1=G1,B1=H1,B1=I1,B1=J1,C1=D1,C1=E1,C1=F1,C1=G1,C1=H1,C1=I1,C1=J1,D1=E1,D1=F1,D1=G1,D1=H1,D1=I1,D1=J1),1,0)”,L列的公式为“=IF(OR(E1=F1,E1=G1,E1=H1,E1=I1,E1=J1,F1=G1,F1=H1,F1=I1,F1=J1,G1=H1,G1=I1,G1=J1,H1=I1,H1=J1,I1=J1),1,0)”,M列的公式为“=IF(OR(K1=1,L1=1),1,0)”,M列的值为1表示该行所代表的10人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N1表示100个10人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的个数,其公式为“=SUM(M$1:M$100)”. N1除以100所得的结果0.98,就是用模拟方法计算10人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的概率的估计值. 可以看出,这个估计值很接近1.3.3几何概率。

练习题物理必修三

练习题物理必修三

练习题物理必修三练习题物理必修三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对于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解答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必修三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机械运动1. 一个物体以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过10秒后速度变为10 m/s,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即a=(v-v0)/t。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10-5)/10=0.5 m/s²。

2.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20秒后,司机突然踩下刹车,汽车在5秒内停下来,求汽车的减速度。

解析:减速度的定义是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即a=(v-v0)/t。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20)/5=-4 m/s²。

第二章:力学1. 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 N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a=10/2=5 m/s²。

2. 一个物体质量为5 kg,受到一个10 N的水平力和一个5 N的竖直向上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水平方向的力为10 N,竖直方向的力为5 N,所以合力为√(10²+5²)=√125 N。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加速度a=√125/5=5 m/s²。

第三章:功、能与机械能守恒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 kg,从地面上抛出,初速度为10 m/s,求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动能和势能。

解析:到达最高点时,物体的速度为0 m/s,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Ek=mv²/2。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动能Ek=2*0²/2=0 J。

由于到达最高点时物体的高度最大,所以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即Ep=mgh。

粤教版()物理 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期末复习题(一)(含答案)

粤教版()物理 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期末复习题(一)(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第一章静电场的描述期末复习题(一)一、单选题1.一段导体横截面积为S,导体单位体积上的自由电荷数为n,设其中单个自由电荷所带电量为q,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导体中电流强度的表达式为()A.nqSv B.nqv C.Sqv D.Snq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时平行板电容器中带电质点P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下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增大B.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下端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减小C.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下端移动时,质点P将向下运动D.断开开关S后,质点P仍然静止3.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点的小磁针南极受力的方向B.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点的电流元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C.某电流元受磁场力为F,则磁感应强度大小B=F ILD.某电流元放在磁场中不受磁场力,该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4.一个电容器的规格是“10μF,50V”,则()A.这个电容器的电容总等于10μFB.这个电容器上所加的电压不能低于50VC.这个电容器加上50V电压时,电容才是10μFD.这个电容器的最大电容为10μF,带电荷量较少时,电容量小于10μF5.图示电场中,负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由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此过程中()A.电场力增大,电势能减小B.电场力减小,电势能减小C.电场力增大,电势能增大D.电场力减小,电势能增大6.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是“法拉”的是()A.电场强度B.电容C.磁感应强度D.磁通量7.新型冠状病毒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如图所示,其大小在纳米(nm)的数量级,普通防尘口罩已不能有效阻止该病毒的传播。

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下列选项中的单位均为基本单位的是()A.g、cm、s B.kg、nm、NC.m/s、km、s D.Ω、N、J8.如图所示,A、B两个导体分别带等量正、负电荷,如果在它们之间连接一根导线,则()A.导线上不会产生电流B.导线上会产生从A到B的瞬间电流C.导线上会产生从B到A的瞬间电流D.导线上会产生从A到B的持续电流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拉第得出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B.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用F表示,它是一个基本单位C.富兰克林提出了用电场线来形象描述电场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10.某品牌充电宝上标记的20000mAh反映的物理量为()A.电压B.功率C.电量D.能量11.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A 、B 、C 三点,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AB :BC=1:2,在B 处放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当在A 处放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时,在C 处放一未知电量的点电荷,能使Q 处于静止状态,则C 处所放点电荷的电性和电荷量分别为( )A .2q +B .4q +C .2q -D .4q -12.关于电压与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动势等于外电路的路端电压B .电压与电动势的单位都是伏特,所以是同一物理量的不同叫法C .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强弱的物理量D .电动势公式WE q =中的W 与电压W U q=中的W 是一样的,都表示电场力做的功 13.如图所示为空间某一电场的电场线,a 、b 两点为其中一条竖直方向的电场线上的两点,两点的高度差为h ,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时,速度大小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中,小球动能增加量等于电势能减少量B .a 、b 两点的电势差2mgh U q=C .小球若质量不变,电荷量变为2q +,小球沿电场线运动到bD .小球若质量不变,电荷量变为q -,小球沿电场线运动到b14.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出电压表的内阻。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习题第一章-算法的概念含答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习题第一章-算法的概念含答案

答案:C
2.求过 P(a1,b1),Q(a ,b2)两点的直线斜率有如下的算法,请将算法补充完整: 2
S1 取 x1=a1,y1=b1,x2=a ,y2=b2. 2
S2 若 x1=x ,则输出斜率不存在;否则,________. 2
S 输出计算结果 k 或者无法求解信息.
3
解析:根据直线斜率公式可得此步骤.
第三步,依次从 2 到(n-1)检验能不能整除 n,若不能整除 n,则执行第四步;若能整
除 n,则执行第一步.
第四步,输出 n.
满足条件的 n 是( )
A.质数
B.奇数
C.偶数
D.约数
解析:此题首先要理解质数,只能被 1 和自身整除的大于 1 的整数叫质数.2是最小的
质数,这个算法通过对 2 到(n-1)一一验证,看是否有其他约数,来判断其是否为质数.
B 级 能力提升 1.结合下面的算法: 第一步,输入 x.
3
第二步,判断 x 是否小于 0,若是,则输出 x+2;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输出 x-1.
当输入的 x 的值为-1,0,1 时,输出的结果分别为( )
A.-1,0,1
B.-1,1,0
C.1,-1,0
D.0,-1,1
解析:根据 x 值与 0 的关系选择执行不同的步骤.
第四步,得到方程组的解{x=10,)
y=20. 第五步,输出结果,鸡 10只,兔 20只.
4
答案:A
二、填空题
6.给出下列算法:
第一步,输入 x 的值.
第二步,当 x>4时,计算 y=x+2;否则执行下一步.
第三步,计算 y= 4-x.
第四步,输出 y.
当输入 x=0 时,输出 y=________.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一章复习题一、选择题1.人体代谢终产物中,水的排出途径是( )①皮肤 ② 直肠 ③ 肺 ④肾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B中C.与A相比,B和D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生长激素、血浆蛋白、H+B.纤维素、抗体、H2OC. CO2、Ca2+、载体D.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4.下列激素中,能使血糖升高的是A.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5.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6.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7.以下表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血糖的来源( )A.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来 B.肝糖原分解C.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D.肌糖原的分解9.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一组是①胆汁 ②唾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尿液 ⑥组织液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⑥10.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血浆蛋白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H1N1病毒的增殖 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1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B.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C.淀粉、Ca2+、血浆蛋白 D.葡萄糖、尿素和胰岛素12.下图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甲图中Ⅱ、Ⅲ、Ⅳ与乙图有对应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Ⅰ为高等动物的内环境,并且有Ⅱ→Ⅲ→Ⅳ的关系,则Ⅱ是血浆,Ⅳ是组织液B.若Ⅰ代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Ⅲ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在真核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若Ⅰ为可遗传变异,Ⅳ能产生新的基因,则Ⅳ是基因突变D.若Ⅰ为光反应产物,Ⅱ是O2,Ⅲ是ATP,则Ⅳ是NADPH13.下图为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①中蛋白质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C.在①②③④中,④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③中14.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a、b、c、d、e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③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B.若①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C.当①中Na+含量上升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5.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可以在组织液与淋巴之间双向交换B.抗体、生长激素、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大小有关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二、非选择题16.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高中物理讲义.必修三.第一章:静电场(知识点总结+习题)

高中物理讲义.必修三.第一章:静电场(知识点总结+习题)

电荷【引入】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拿梳子梳头,却发现发丝被梳子吸引粘连在一起;干燥的冬天脱下毛衣总会发出“噼啪”的声音。

这些其实都是静电现象,不同物体因为相互摩擦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是“电”的基本单元。

一、电荷(一)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的玻璃棒2.负电荷:毛皮摩擦的橡胶棒3.电荷量(Q或q)表示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伦(C)(二)电荷的基本性质1.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2.带电体也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例】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乙带什么电?(负或不带电)二、三种起电方法(一)摩擦起电1.现象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带电2.原理不同原子核(带正电)对电子(带负电)的束缚能力不同,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判断正误】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X)3.带电情况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分别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思考】玻璃棒和丝绸摩擦后,丝绸带什么电?(二)接触带电1.现象用带电物体接触导体,会使导体也带电。

2.原理电荷向导体发生了转移3.电荷的分配原则【例】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1)A带1C的正电荷,B不带电,接触后怎么分配?(AB平均分配,最后都带0.5C的正电荷)(2)A带1C的正电荷,B带2C的正电荷,接触后怎么分配?(仍然平均分配,最后都带1.5C的正电荷)(3)A带1C的正电荷,B带2C的负电荷,接触后怎么分配?(先中和,剩余的再平均分配,最后都带0.5C的负电荷)结论:能中和先中和,如果两物体完全一样,最后电荷平均分配。

4.中和等量的电荷相接触后,既不显正电,也不显负电,而是成电中性。

5.应用验电器原理:接触带电,同种电荷相排斥张角越大,带电越多。

【拓展】金属导电原因金属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可以自由的穿梭于金属内部,这样的电子叫自由电荷。

并且,自由电荷如果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三)感应带电(静电感应)1.现象2.原理(1)金属内部有自由电荷,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

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习题

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习题

1.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共7小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2.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成分的是()A.淋巴 B.核液 C.胆汁 D.汗水3.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B.C.D.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DNA B.葡萄糖C.CO2 D.抗体7.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共同组成内环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B.肝细胞通过协助扩散从①中获得氧气C.与①②相比,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葡萄糖含量有关二.填空题(共3小题)8.由所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9.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浓度是%的NaCl.10.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资源,江海河湖地下水和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统称为天然水,水对人类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人体内的水统称为,除一部分存在人体细胞内液外,其余的分别存在于、、等细胞外液内.(2)在医院里注射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11.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1)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 ] 、[ ]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来源于[ ] ,呼吸酶主要存在于[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12.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液体增多所致.这种情况属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子:.(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1.C;2.A;3.C;4.A;5.A;6.A;7.C;二.填空题(共3小题)8.细胞外液;9.蛋白质、无机盐;0.9;10.体液;组织液;血浆;淋巴;0.9%;三.解答题(共3小题)1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泌尿系统;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12.③;组织液;④;淋巴;神经-体液-免疫;③;组织液;①;细胞内(液);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13.二氧化碳、尿素等;减少;②③;自由扩散;6;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较多,③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③;花粉过敏(其他合理答案即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高中必修三物理习题答案

高中必修三物理习题答案

高中必修三物理习题答案高中必修三物理习题答案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习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

而高中必修三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给出高中必修三物理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一个小球以10 m/s的速度从斜坡上滚下,滚动的时间为2秒。

求小球滚下斜坡的长度。

答案:根据运动学公式v = s/t,可得s = v × t = 10 m/s × 2 s = 20 m。

因此,小球滚下斜坡的长度为20米。

2. 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向上抛出,上升的时间为2秒。

求物体上升的高度。

答案:根据运动学公式v = u + gt,可得0 = 10 m/s - 9.8 m/s² × t,解得t =1.02 s。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s = ut + 1/2gt²,可得s = 10 m/s × 1.02 s - 1/2 × 9.8 m/s² × (1.02 s)² ≈ 5.1 m。

因此,物体上升的高度为约5.1米。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运动1.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牛的水平力作用,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可得10 N = 2 kg × a,解得a = 5 m/s²。

因此,物体的加速度为5 m/s²。

2. 一个物体质量为2千克,受到一个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²。

求该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可得F = 2 kg × 2 m/s² = 4 N。

因此,该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为4牛。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一个力的大小为10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度。

求该力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大小。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 1 -2.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 6 -3.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 12 -章末综合测验................................................................................................................ - 17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多选)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摩尔质量为18 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1,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这种气体() A.每个分子的质量B.每个分子的体积C.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D.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ACD[实际上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远比分子本身的线度大得多,即气体分子之间有很大空隙,故不能根据V′=VN A计算分子体积,这样求得的应是该气体每个分子所占据的体积,故C正确;可认为每个分子平均占据了一个小立方体空间,3V即为相邻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D正确;每个分子的质量可由m′=M AN A估算,A正确。

]2.(多选)下面所列举的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是() 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B.汽车开过后,公路上尘土飞扬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干了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做无规则的运动AC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三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寒假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三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寒假复习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寒假复习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ⅠA族元素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6~8n s2的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C.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p区D.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 xn s y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为x+y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价电子排布分别为4s2、3s23p2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XYZ2B. X2YZ3C. X2YZ2D. XYZ33.短周期元素X、Y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已知Y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为nsn-1npn+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元素的电负性大于Y的B. X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C. Y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D.原子半径:Mg<X4.已知三种微粒(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X:1s22s22p619Y:1s22s22p63s23p611Z:1s22s22p63s23p620若将上述三种微粒归为同一类,下列微粒中也可归为此类的是()A.B.C.D.5.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6.某主族元素的原子,M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即该能级的每个轨道只有1个电子),这种原子的质子数()A.只能是7B.只能是15C.是11或15D.是11或1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p2表示3p能级有2个轨道B. 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C. M能层中的原子轨道数目为3D.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可以有多个,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同8.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 2、8、8、18B. 2、8、18、18C. 2、18、18、18D. 2、8、18、329.在核电荷数为1~36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满足4s1的元素共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10.下列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A. 3d94s2B. 3d44s2C. 3d104s0D. 3d84s2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双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区说法正确的是()A. s区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B. d区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C. p区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D. ds区元素一定是副族元素12.(双选)某电子层当它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当它作为次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该电子层可能是()A. M 层B. K 层C. L 层D. P 层13.(双选)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A. 18、6、4B. 20、8、6C. 26、14、6D. 15、3、114.(双选)根据对角线规则,下列物质的性质具有相似性的是()A.硼和硅B.铝和铁C.铍和铝D.铜和金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5.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向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的颜色变深,经进一步提取可得红棕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B、C、D的核外电子层数不超过3,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2倍。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一章统计1.5.2

[推荐学习]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一章统计1.5.2

5.2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课时过关·能力提升1.某商场买来一车苹果,从中随机抽取了10个苹果,其重量(单位:g)分别为150,152,153,149,148,146,151,150,152,147,由此估计这车苹果单个重量的平均值是() A.150.2 g B.149.8 gC.149.4 gD.147.8 g解析:x=150+152+153+149+148+146+151+150+152+14710=149.8(g).答案:B2.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s1,s2,s3()A.s3>s1>s2B.s2>s1>s3C.s1>s2>s3D.s2>s3>s1解析:甲、乙、丙的平均成绩均为8.5.s1=√120[5(7-8.5)2+5(8-8.5)2+5(9-8.5)2+5(10-8.5)2]=√2520,同理s2=√2920,S3=√2120,所以s2>s1>s3.故选B.答案:B3.如图,样本A和B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x A和x B,样本标准差分别为s A和s B,则()A.x A>x B,S A>S BB.x A<x B,S A>S BC.x A>x B,S A<S BD.x A<x B,S A<S B解析:由题图易得x A<x B,又A波动性大,B波动性小,所以s A>s B.答案:B4.某车间共有12名工人,随机抽取6名,他们某日加工零件个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茎为十位数,叶为个位数.若日加工零件个数大于样本均值的工人为优秀工人.根据茎叶图推断该车间12名工人中优秀工人的人数为.解析:因为样本均值为17+19+20+21+25+306=1326=22.所以样本中优秀工人占的比例为26=13,而12×13=4,故推断该车间12名工人中有4名优秀工人.答案:45.若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3,标准差是2,则方差是;这10个数据的平方和是.解析:设这10个数分别为x1,x2, (x10)则x1+x2+…+x10=30.又标准差为2,则方差为s2=4,则x12+x22+⋯+x102=4×10−9×10+6×30=130.答案:41306.样本数为9的一组数据,它们的平均数是5,频率条形图如图所示,则其标准差等于.(保留根号)解析:由条形图知2与8的个数相等,且多于5的个数,于是这9个数分别为2,2,2,2,5,8,8,8,8.∵x=5,∴s2=19[(2−5)2+(2−5)2+(2−5)2+(2−5)2+(5−5)2+(8−5)2+(8−5)2 +(8−5)2+(8−5)2]=19×8×9=8.∴s=2√2.答案:2√27.已知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练习射击,每人打5发子弹,命中环数如下表:则两人射击成绩水平更为稳定的是.解析:因为x甲=8,x乙=8,而s甲2=1.2,s乙2=1.6,s甲2<s乙2,所以甲稳定性较强.答案:甲8.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表(分数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1)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同学共有多少人?(2)已知成绩在91~100分的同学为优秀者,则优秀率为多少?(3)所有参赛同学的平均得分M(分)在什么范围内?(4)将下图中的成绩频率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解:(1)参加这次比赛的同学共有2+8+6+4=20(人).(2)分数在91~100分的人数为4,故优秀率为420=20%.(3)总分数段最小值及最大值分别除以人数,得120×(61×2+71×8+81×6+91×4)=77,120×(70×2+80×8+90×6+100×4)=86,故平均得分M的取值范围是77<M<86.(4)根据第三组的人数得其频率为620=0.3,f iΔx i=0.310=0.03,则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9.为了了解汽车在某一路段上的速度,交警对这段路上连续驶过的50辆汽车的速度(单位:km/h)进行了统计,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2)试估计在这段路上,汽车行驶速度的标准差.(提示利用组中值估计)解:(1)用各速度区间的组中值作为汽车在这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各区间速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5,55,65,75,85,95,105.故样本的平均数为x=150(45×1+55×4+65×10+75×15+85×12+95×6+105×2)=76.8(km/h).即这一路段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76.8 km/h.(2)由上面各小区间的平均数和样本的平均数,可求得这一段路上汽车行驶的方差s 2=150[1×(45−76.8)2+4×(55−76.8)2+10×(65−76.8)2+⋯+6×(95-76.8)2+2×(105-76.8)2]=174.76(km 2/h 2),从而,标准差s ≈13.2(km/h).故在这段路上,汽车行驶速度的标准差约为13.2 km/h .10.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五次测试成绩得分情况如图所示.(1)分别求出两人得分的平均数与方差;(2)根据图和(1)中的结果,对两人的训练成绩作出评价. 解:(1)由题图可得甲、乙两人五次测试的成绩分别为甲:10分,13分,12分,14分,16分; 乙:13分,14分,12分,12分,14分. x 甲=10+13+12+14+165=13(分), x 乙=13+14+12+12+145=13(分),s 甲2=15[(10−13)2+(13−13)2+(12−13)2+(14−13)2+(16−13)2]=4(分2), s 乙2=15[(13−13)2+(14−13)2+(12−13)2+(12−13)2+(14−13)2]=0.8(分2). (2)由s 甲2>s 乙2可知乙的成绩较稳定.从折线图看,甲的成绩基本呈上升状态,而乙的成绩上下波动,可知甲的成绩在不断提高,而乙的成绩则无明显提高.11.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如下表:中成绩谁优谁次,并说明理由.解:(1)甲组成绩的众数为90分,乙组成绩的众数为70分,从成绩的众数比较,甲组的成绩好一些.(2)s 甲2=12+5+10+13+14+6[2×(50−80)2+5×(60−80)2+10×(70−80)2+13×(80−80)2+14×(90−80)2+6×(100−80)2]=172(分2).s 乙2=150(4×900+4×400+16×100+2×0+12×100+12×400)=256(分2). 因为s 甲2<s 乙2,所以甲组的成绩比乙组的成绩好.(3)甲、乙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0分,其中,甲组成绩在80分以上的有33人,乙组成绩在80分以上的有26人,从这一角度来看甲组的成绩总体较好.(4)从成绩统计表来看,甲组的成绩高于90分的人数为14+6=20,乙组的成绩高于90分的人数为12+12=24.所以乙组成绩集中在高分段的人数多,同时乙组得满分的人数比甲组得满分的人数多6,从这一角度来看,乙组的成绩较好.。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一章统计 检测

新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一章统计 检测

第一章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从100件产品中随机抽出10件进行质量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件产品是总体B.10件产品是样本C.样本容量为100D.样本容量为10解析:这里考查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是100件产品的质量;样本是抽取的10件产品的质量;总体容量为100,样本容量为10.答案:D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系统抽样是先将差异明显的总体分成几个小组,再进行抽取B.分层抽样是将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总体分成几层,然后进行抽取C.简单随机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体数较少的总体中逐个抽取个体D.系统抽样是从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的总体中,将总体均分,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解析:当总体中个体差异明显时,用分层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体数较多时,用系统抽样;当总体中个体无差异且个体数较少时,用简单随机抽样.所以A不正确.答案:A3.重庆市2016年各月的平均气温(单位:℃)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19B.20C.21.5D.23答案:B4. 如图是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质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样本质量均在[5,20]内,其分组为[5,10),[10,15),[15,20],则样本质量落在[15,20]内的频数为()A.10B.20C.30D.40解析:由题意得,组距为5,则样本质量在[5,10),[10,15)内的频率分别为0.3和0.5,所以样本质量在[15,20]内的频率为1-0.3-0.5=0.2.故频数为100×0.2=20.答案:B5.某学校随机抽取20个班,调查各班中有网上购物经历的人数,所得数据的茎叶图如图所示,以组距为5将数据分组成[0,5),[5,10),…,[30,35),[35,40]时,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是()解析:由分组可知C,D一定不对;由题中茎叶图可知[0,5)有1人,[5,10)有1人,所以第一、二小组频率相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高应相同,可排除B.故选A.答案:A6.已知两组数据x1,x2,…,x n与y1,y2,…,y n,它们的平均数分别是x和y,则新的一组数据2x1−5y1+3,2x2−5y2+3,…,2x n−5y n+3的平均数是()A.2x−5yB.2x−5y+3C.4x−25yD.4x−25y+3答案:B7.在抽查样本中,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表示尺寸的过程中,将其尺寸分成若干组,[a,b)是其中的一组,抽查出的个数在该组内的频率为m,表示该组的小矩形的高为h,则b-a等于()A.hmB.ℎmC.mℎD.与m,ℎ无关解析:b-a是组距,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频率组距是表示该组的小矩形的高h,所以mb-a=ℎ,所以b-a=mℎ.答案:C8.某班有48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统计出平均分为70分,方差为75分2,后来发现有2名同学的分数登错了,甲实得80分却记成了50分,乙实得70分却记成了100分,更正后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A.70分,75分2B.70分,50分2C.70分,1.04分2D.65分,25分2解析:注意到平均数没有变化,只是方差变动.s2=148[…+(50-70)2+(100-70)2+…]=75分2,实际上s2=148[…+(80-70)2+(70-70)2+…]=50分2,故选B.答案:B9.某校高三年级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为了了解该年级学生的健康状况,从男生中任意抽取25人,从女生中任意抽取20人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抽签法C.随机数法D.分层抽样解析:样本容量n=25+20=45,男生和女生的抽样比都是120,即按抽样比为120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答案:D10.某示范农场的鱼塘放养鱼苗8万条,根据这几年的经验知道,鱼苗的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后准备打捞出售,第一网捞出40条,称得平均每条鱼2.5 kg,第二网捞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2.2 kg,第三网捞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2.8 kg,估计这时鱼塘中鱼的总质量为()A.192 280 kgB.202 280 kgC.182 280 kgD.172 280 kg解析:样本平均数x=40×2.5+25×2.2+35×2.840+25+35=2.53(kg),可知样本中平均每条鱼重2.53 kg,所以估计鱼塘中鱼的总质量约为80 000×95%×2.53=192 280(kg).答案:A11.在发生某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有专业机构认为该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的标志为“连续10天,每天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7例”.根据过去10天甲、乙、丙、丁四地新增疑似病例的数据,一定符合该标志的是()A.甲地:总体均值为3,中位数为4B.乙地:总体均值为1,总体方差大于0C.丙地:中位数为2,众数为3D.丁地:总体均值为2,总体方差为3解析:x=2,则s2=110[(x1−2)2+(x2−2)2+⋯+(x10-2)2],若有一天超过7人,不妨设x10=8,则s2≥110×(8−2)2=3.6>3,不合题意.故任何一天都不超过7人.答案:D12. 已知两个相关变量满足如下关系:A.y=0.56x+997.4B.y=0.63x-231.2C.y=50.2x+501.4D.y=60.4x+400.7解析:因为b=x1y1+x2y2+…+x5y5-5x yx12+x22+…+x52-5x2=0.56,a=y−b x=997.4.所以线性回归方程为y=0.56x+997.4.答案: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某市有大型超市200家、中型超市400家、小型超市1 400家.为掌握各类超市的营业情况,现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则应抽取中型超市家.解析:本题为分层抽样,所以应抽取中型超市400×100400+200+1400=20(家).答案:2014.某考察团对全国10大城市职工人均工资水平x(单位:千元)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y(单位:千元)进行统计调查,y与x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66x+1.562.若某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7.675千元,估计该城市人均消费额占人均工资收入的百分比约为.解析:将y=7.675代入y=0.66x+1.562,得x=611.366.所以7.675611.366≈83%.答案:83%15.如图是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试根据图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样本数据落在区间[2,6)内的频率为;(2)样本数据落在区间[6,10)内的频数为.解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数据落在区间[2,6)内的频率为相应的小矩形的面积,即0.02×4=0.08,数据落在区间[6,10)内的频率为0.08×4=0.32,故数据落在区间[6,10)内的频数为100×0.32=32.答案:(1)0.08(2)3216.甲、乙两个班级各随机选出15名同学进行测验,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甲班、乙班的最高成绩各是,从图中看班的平均成绩较高.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乙班的成绩集中在70分以上,且在80分以上的有6人,而甲班80分以上的只有4人,甲班的最低成绩是46分,对平均分影响较大.答案:96,92乙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小明家2016年四个季度的用电量如下表:第三季度400第四季度200其中各种电器用电量如下表:根据如图所示三幅统计图回答:(1)从哪幅统计图可看出各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2)从哪幅统计图可看出冰箱用电量超过总用电量的14(3)从哪幅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空调用电量?解:三幅统计图分别为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如下:18.(本小题满分12分)农科院的专家为了了解新培育的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从甲、乙两种麦苗的试验田中各抽取6株麦苗测量麦苗的株高,数据如下(单位:cm): 甲:9,10,11,12,10,20 乙:8,14,13,10,12,21.(1)绘出所抽取的甲、乙两种麦苗株高的茎叶图;(2)分别计算所抽取的甲、乙两种麦苗株高的平均数与方差,并由此判断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 解:(1)茎叶图如图所示:(2)x 甲=9+10+11+12+10+206=12,x 乙=8+14+13+10+12+216=13,s 甲2≈13.67,s 乙2≈16.67.因为x 甲<x 乙,所以乙种麦苗平均株高较高.又因为s 甲2<s 乙2,所以甲种麦苗长得较为整齐.19. (本小题满分12分)2017年春节前,公安交警部门在321国道沿线设立了多个长途行驶摩托车驾乘人员休息站,让过往返乡的摩托车驾驶人有一个停车休息的场所.交警小李在某休息站连续5天对进站休息的驾驶人员每隔50辆摩托车就进行一次省籍询问,询问结果如图所示:(1)交警小李对进站休息的驾驶人员的省籍询问采用的是什么抽样方法?(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被询问了省籍的驾驶人员进行抽样,若广西籍的抽取5人,则四川籍的应抽取几人?解:(1)交警小李对进站休息的驾驶人员的省籍询问采用的是系统抽样法.(2)从题图可知,被询问了省籍的驾驶人员中广西籍的有5+20+25+20+30=100(人); 四川籍的有15+10+5+5+5=40(人).设四川籍的驾驶人员应抽取x人,依题意得5100=x40,解得x=2,即四川籍的应抽取2人.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车间20名工人年龄数据如下表:(1)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众数与极差(2)以十位数为茎,个位数为叶,作出这20名工人年龄的茎叶图;(3)求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解:(1)由题中表可知,众数为30岁.极差为40-19=21(岁).(2)(3)这20名工人年龄的平均数为(19+28×3+29×3+30×5+31×4+32×3+40)÷20=30(岁),所以这20名工人年龄的方差为s2=120[(19−30)2+3(28−30)2+3(29−30)2+5(30−30)2+4(31−30)2+3(32−30)2+(40−30)2]=12.6(岁2).21.(本小题满分12分)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1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如下频数分布表:(1)作出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3)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80%”的规定?解:(1)(2)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x=80×0.06+90×0.26+100×0.38+110×0.22+120×0.08=100.质量指标值的样本方差为s2=(-20)2×0.06+(-10)2×0.26+0×0.38+102×0.22+202×0.08=104.所以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的估计值为100,方差的估计值为104.(3)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所占比例的估计值为0.38+0.22+0.08=0.68.由于该估计值小于0.8,故不能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80%”的规定.22.(本小题满分12分)某种瓶装溶液,因为装瓶机的不稳定性,所以很可能使每瓶的含量都不是标准的含量,我们随机抽出了20瓶,测得它们的含量(单位:百毫升)如下:12.1 11.9 12.2 12.2 12.0 12.1 12.9 12.1 12.3 12.5 11.7 12.4 12.3 11.8 11.3 12.1 11.4 11.6 11.2 12.2(1)根据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2)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精确到0.01)(3)结合(1)(2)的结果,根据实际意义写一个简短的报告.(对总体情况作出估计) 解:(1)频率分布表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2)平均数x =120×(12.1+11.9+12.2+…+12.2) ≈12.02(百毫升).标准差s ≈√(12.1−12.02)2+(11.9−12.02)2+⋯+(12.2−12.02)220≈0.41(百毫升).(3)标准差相对于平均数来说比较小.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可以看出,每瓶的含量大致位于1 150毫升到1 250毫升之间.因此可判断装瓶机工作稳定.。

高二物理新鲁科版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课后习题

高二物理新鲁科版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课后习题

高二物理新鲁科版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课后习题
第一章第四节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1.电流的方向是相对的,相当于测量起点和终点进行了对调。

2.滑膜液是一种黏稠的液体,可以减少关节和韧带之间的摩擦力,保护关节。

3.用射线来检测人体器官的状态。

4.4/3πr³
5.日晷由两部分组成:指针和刻度。

6.500
7.断面积越大,电流通过的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8.线圈A中电流方向:自左向右,线圈B中电流方向:自右向左。

9.由左侧向右侧电流通行的电阻:A-C, A-D。

10.占用硅晶体的空间大,硅片与热沉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大,散热比较快。

11.声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对于空气、液体和固体,它们的声速是不同的。

12.41.4
13.交流电的方向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

14.温度的升高会增大金属导线的电阻值。

15.屏蔽性越好,影响越小。

16.AB=AC
17.美国国家标准电流强度:6A,中国国家标准电流强度:
60A。

18.静电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电子转移。

19.小气泡不易上升,因为气泡所受的浮力较小。

20.雾是指由悬浮的水汽和其他微云团(如雾滴、雾状颗粒等)所组成的大气现象。

以上是高二物理新鲁科版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课后习题的相关参考内容,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内的内环境与稳态
1、(2007,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 HCO3- HPO42- 等参与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下列哪项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A.血红蛋白
B.递质小泡
C.尿素和尿酸
D.胃蛋白酶
3、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须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4、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血浆中白蛋白的浓度
B.血浆中氯离子的浓度
C.血浆蛋白的分子量
D.血浆中钠离子的浓度
5、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血液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以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主要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液的ph
A. 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6、生物个体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解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B.肾上腺、甲状腺、胃腺产生的分泌物都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组织液是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7、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②③
同类型的: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8、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9、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血糖在血浆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11、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也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1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二氧化碳、碳酸钠
B.降低、乳酸、碳酸氢钠
C.升高、二氧化碳、碳酸
D.升高、乳酸、碳酸氢钠
13、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1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6.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17.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18.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从电离的角度看,此代谢的反应物、生成物各属于什么物质?
(2)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A CDCC DC(D)DBA DBBAD BC
上述变化使得血液中pH改变较小,从而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生成大量的乳酸钠和碳酸使氢离子浓度减小;由于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中的酸碱度影响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