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其影响析论
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认识及几点建议
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认识及几点建议我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两次参加组织的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考试。
2010年12月被组织任命为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
根据调研安排,我就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谈几点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发现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是扩大了选人范围,拓宽用人视野。
从“伯乐相马”走向了“赛场选马”,改变了“封闭式选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实现了面向社会的开放式选人,提高选人用人中民主、公开、透明程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二是创建了平等竞争的平台。
公开选拔将大家放到同一起跑线上,为应试者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
三是通过公开选拔,可以发现、挖掘一批优秀干部。
参加公开选拔的干部中,有很多人通过努力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进入到组织的视野,这为委任干部提供后备人选。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1、由于通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最后进入考察的人员分数差距不大,考察仍起决定作用。
往往在考察中,考察对象单位领导和干部意见一致,优点多,无缺点,认为本单位干部能入围,是本单位的荣耀,应尽力推出去,容易造成考察失真。
其次,对考生的德、能、勤、绩考察评分标准需要细化量化,特别是德、能等不好量化评价,无法全面掌握。
另外,由于工作性质和岗位不同,工作相对的较为轻松的单位的干部,因时间较为充足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部分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无暇顾及迎考的干部可能会因“一分之差”被淘汰出局。
2、不能辩证地看待公开选拔上岗干部的优缺点。
公开选拔有别于委任制,社会对此期望值过高,以挑剔的眼光看公选干部,也不愿给予必要的缓冲期,没有真正认识到公开选拔不是选完人,而是选能人。
3、公开选拔跟踪培养方面,由于公开选拔上岗干部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环境和人际网络,心理上要承受更多的考验。
需要对公开选拔上岗干部“扶上马、送一程”,也就是跟踪培养,但目前对于上岗以及入围未上岗的干部跟踪培养不够,特别是有相当一批最终入围未上岗的干部会受到周围人员的一些非议,影响这些优秀干部积极性的正常发挥。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与作用探析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与作用探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与作用,以期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选拔与晋升有所提升。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是国家事业的重要力量,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领导干部的任用和选拔必须严谨、科学、公正、透明。
作为配合党和国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也可防止出现不合适的干部进入领导岗位,保证干部队伍的素质与领导水平。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作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它能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可以确保干部任职透明、公正以及合法,遏制干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等不正之风,从根本上保证了党风廉政的建设。
其次,它能够促进干部岗位素质的提高。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既能反映出干部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又能展现出干部的才能素质、业绩和管理效果。
这样一来,能够更全面地挖掘干部的优势和长处,提高干部任职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最后,它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实施,可以让人民群众参与干部选拔和任用的过程中,保证了反映群众意见的权利,防止干部选拔中出现失误,加强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监督与评价。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局限性虽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达到公平、公正、科学的效果并不容易。
它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干部选拔层面复杂。
领导干部的选拔涉及到很多因素,除了个人素质、工作经验、业绩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包括组织机构的因素、政治因素、基层环境因素和地域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为了确保干部选拔的公正、公平,需要加强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监督。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一、探寻公选干部的成长轨迹,彰显公选制度的积极效应实行公开选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活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拓宽选任用人视野,使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能够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人才。
1996年以来,我市已先后组织了13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选拔处级领导干部49名,科级领导干部114 名。
经过对我市近年来公选情况和公选干部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体现出公选制度的优势。
1、公选干部的群体情况分析从公开选拔任职的干部构成情况看:年龄上,基本都是在40岁以下,占93.9﹪的比例;学历方面基本都在大学本科以上,研究生占24.5﹪的比例,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6.7﹪的比例。
(表一、表四)。
全市九个县市区公开选拔的的干部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醴陵市两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1名,文化程度均在大学本科以上,其中在读研究生3名。
芦淞区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10人,其中30岁以下5人,31-35岁3人,35-40岁1人;具有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学历2人;女干部2人,党外干部1人。
从岗位适应的情况来看,我市公选的干部49名处级干部中有 17人得到提拔重用,114名科级干部中有11人得到提拔重用。
处级干部称职率达48.97﹪,优秀率达48.98﹪,不称职率只有2﹪。
科级干部没有不称职的情况。
(表二、表三)茶陵县公选的22名干部中,正科岗位提拔到副处岗位的2名,其中一人担任本县副县长,副科岗位到正科岗位的3名,外调到省、市的3名。
株洲县公选的15名副科级干部,现在有2名已是副县级干部、9名是正科级干部。
这样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对改进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表四):株洲市公开选拔干部结构情况表批次年份选拔人数女干部党外干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45岁以上40-45岁40岁以下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正高副高199911 11 3 8 122 3 1 1 21 2 19 1 58 2 6 8 76 1 6 62 2 2合计49 4 1 3 46 11 37 1 13 表三:株洲市公开选拔干部履职情况表处 级2%48.98%48.97%优秀称职不称职科 级34.21%65.78%优秀称职表一:株洲市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人数情况表1222860023516208426050510152025303540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年份人数处级科级表二:株洲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比例表20.378.06 3.372.71000.7110.486.7513.71264.317.36021.7051015202530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年份比例处级科级。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与作用探析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与作用探析北京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而进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
研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的地位和作用,对更好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不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还是公开选拔工作的自身发展;不论是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法规性文件,还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都表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方法之一,不会成为选拔任用的主渠道,更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方法。
1.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项成果。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干部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的具体制度在内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深化,大大增强了干部管理工作的活力,开创了新的局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在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执行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使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领导班子的结构有了很大改善。
在干部管理体制上,本着“管少、管好、管活”和分类管理的原则,先后出台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法官法》、《检察官法》、《教师法》等法规,建立了公务员制度,党群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逐步建立了分级分类管理的新体制。
在领导干部队伍的“入口”上,打破了单一的委任制,实行了选任、委任、考任、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并举,并对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广泛使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法作为考任制的一种形式,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正在不断走向完善。
在领导干部队伍管理上,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建立健全了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实行了后备干部制度,干部奖惩、升降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体系分析
人 的公信力 。 三是 落实规 范 功能 。 选 领导 和组 织 公 体 系 的 核 心功 能 就 是 组 织 落 实 规 范 好 公 选 活 动 , 保 证公选稳 定有 序进 行 。四是 协调 引导功 能 。 公选
领 导 和组 织 机 构 通 过 宣 传 舆 论 和思 想 政 治 工 作 。 主 动协 调 引导 。 加社 会 的认 同和 支 持 , 深入 推 增 为 进公 选制 度创造 更加 有 利 的社 会 心理环 境 。
【 关键词】 公选制度; 公选模 式; 干部任用选拔
【 作者简介】 陈传伟 , 中共岳 阳市委 党校 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 副教授 ; 石树林 ,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教授 。
湖 南 岳 阳 4 4 0 100
【 中图分类号】 2 D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4 4421)1 01 0 10 -43 ( 11 —05 — 4 0
2 0
,
第 ( 总第 20期) 5
学 术 ’0 坛 A A E I 论 u ’ DM C R_ C M
N . ,0 1 O1 2 1 1 (u lteyN . 0 C muai l O2 ) v 5
公 开 选 拔 党 政 领 导 干 部 制 度 体 系 分 析
本要求 , 也是搞好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的基本保证 。 坚 持 党 的领 导 是 公 选 制 度 有 效 运 行 的 基本 前 提 . 公选制度是党管干部的鲜活实践 。不仅扩大了党
内民 主 ,同时 为 人 民群 众 民 主参 与 预 留 了制度 空
政的重要实践形式 。在具体的实践 中。 各地摸索 了
层 层优 化 。在方案 制 定 、 传 发动 、 宣 资格 审查 、 试 笔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相关问题调研报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就是运用公开报名、考试和考核相结合,面向社会招考的方式选拔领导干部。
这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近年来,我区始终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通过公选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全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功能不断增强,公选已经成为我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公开选拔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自2006年以来,我区分两批共对21个正副科级领导职位进行了公开选拔,其中2006年公开选拔干部10人,占提拔干部总数的71%;2007年公开选拔干部11人,占提拔干部总数的59%。
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中,正科级干部11人,副科级10人;女干部10人,占48%,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各4人,占19%。
一是以公开的形式为核心。
公开选拔工作必须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努力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其核心就是公开,只有公开才能保证公平,只有公开才能保证公正。
因此,整个公开选拔过程,我区始终做到“五公开”,即通过张榜、电视新闻等形式公开报名条件、公开选用标准、公开报名人数、公开考试结果、公开考察程序,确保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保证公开选拔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是以规范的操作为载体。
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是公开选拔的载体,直接关系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它要求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整个工作组织得是否严谨细致,直接关系到公开选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两次公开选拔工作中,我区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安排,事先都做好了充分的论证,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案,使每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
我区公开选拔的基本程序是:(1)制定方案,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包括拟选职位、报名资格条件、选拔程序、方法和有关要求等在内的公开选拔方案,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制度逻辑:制度发生学的分析
在的东西所决定的 , 以, 所 若想解谜 , 必须深入到谜的 内部 。 藉此 , 笔者认 为若要 阐释 “ 制度生命周期 ” 这个
谜, 必须 剔除其 表面 的形 式化 的东西 。当形式化 的东 西被剔 除后 , 们会发 现 , 我 制度实 际上也 是一个 有生 命 的事物 , 它要经过孕育 , 然后脱 胎于制度母 体 , 并在 适宜 的制度环境 下成长和发 展 , 一点 和动物是完 全 这 相 同的。当然 , 和动物一样 , 发育 不 良的制 度雏体往 往
一
中屡经变化 , 简单 的形 态 , 从 变为 复杂 的形态 。 此种形 态之变化 ,即称为发生 , 而研 究探讨生物发生之科学 , 即称 为发生 学” 因此 , 发 生学 实为探 究动物全 生涯 , “ 之 经历及 其历 史之科 学 ” 如 果我们 祛除掉 制度 与动 。 物 之间形式 化的差别 , “ 将 制度 ” 视为一 个鲜活生 命 ,
共 事务 学 院讲 师 , 士 ; 王君 ,中国浦 东干部 博
学院教 师 , 士。 硕 中图分 类号 :D 3 文献标 识码 :A 60 文 章编号 :0 5 2 0 一 6 3 0 8 1 ( 0 6) 0 0 — 0 2
20 3 , 04年 月 中共 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通过 了《 公 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 这标 志着公 开选 , 拔党政领 导干部工作正式 成为一项 制度 , 并相应地 获
3 — 9
维普资讯
党 政 论 坛
长 , 是其 结果却 是确定 的 , 但 即鸡无 论如何 也变不 成 鸭。这就 意味着 我们可 以用发生 学之规 律 , 从动 物基 因 出发 , 前预 测到动 物未来 之形体 ;抑或 相反 , 超 我 们根据 动物现有之 形体 , 用发生学 之规律来推 论其原 有之 因子为何物 。 们将 这一规律 引 申至制度 发生过 我 程 , 以得 出同样的结论 :我们可 以制度基因为元点 , 可 通过 发生学之规律来推测制度 发展及其未来走 向 ;抑 或通过制度之各种 现状来反 向推导制度基 因。 再次 , 从整个制度发 生过程来看 , 存在着一些普遍
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的思考
、
公 开选 拔 党 政领 导 干 部模 式 的产 生 与 发 展 过 程
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起步于改革开放 8 0年代初期。 其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一
是孕 育阶段 。我 国公 开选拔党 政领导 干部经 历 了一
个 比较长的 “ 产” , 难 期 直到 18 , 9 0年 才得 以孕育 出产。当时 重庆市公路局根据市 出租汽车公司领导 班子建设 的需要 , 征 得市建委领导 口头 同意 , 在市 委组织 部 、 人事 局的支 持和 市 帮 助下 , 公开登报在 重庆市 内全 民所有制 职工 中招聘经 理 、 副经理 和技术业 务干 部。报考 人员持所 在单位 党组织 的介 绍信报名 , 经过严 格 的业务 考核 和政治 审查 , 从报 考 的 26 1 名人 员 中确 定录用 1 , 中 6人被安排 在市 出租汽车公 1人 其 司 , 3人任副经 理 , 有 1人任工程 师 , 2人任会 计 师。这 一尝 试标 志着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拉开序幕 。虽然 , 这时 还没有 提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这一 概念 , 是具备 了公开选 但 拔 领导干部模 式的雏 形 , 即领导干部 的选拔 任用在委任制 的
V0. 7 o 6 1 1 N .
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的思考
艾 理 生
( 中南大学,湖 南 长沙
4 08 ) 10 3
[ 摘
要 ]公开选拔党政领 导干部 是深化 干部人 事制度 改革的重大举措。我 国公 开选拔 党政 领导干部模 式的产 生与发
展经历 了孕育、初步形成、发展 和完善 三个阶段 。现行 的公开 选拔 党政领 导干部模 式为优 秀人 才提 供 了公 平竞争的机会 , 对于加强新时期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具有重要 的积极意义 ,但也还存在不 少问题 。笔 者认 为,改革和创新公开选拔 党政领 导 干部模式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行考任 分离和 资格分类 审查 ,提 高公 选笔试 的科 学性;实行结构化情景模拟 素质测 评 ,增强公选面试的科学性;建立考官职 业资格制度 ,提升公选测评的科 学性 ;构 建立体化的考察体 系,确保公 选考 察的 科学性。 [ 关键词 ]公开选拔 ;领导干部 ;考试模 式 [ 中图分章编号]10 9 9 (0 6 6— 0 7一 3 0 8— 3 X 20 )0 07
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优势和局限论-小论文
论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的优势与局限性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才择贤问题始终关系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完善公开选拔、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
”这说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一项经常和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扩大选拔视野,遏制选人上的不正之风等优点.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规定逐步完备,操作程序日趋规范,组织工作更加严密,逐步得到大家认可,形成了较为科学和稳定的制度构架体系。
但发展不够平衡、程序不够严谨、方法不够科学、随意性较大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加以改进完善。
一、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的优势1、打破“论资排辈”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作为对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给公务员带来了什么?对比今昔,“过去,少数人决定,容易产生论资排辈、封官许愿等弊端。
而现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让干部成为自己进步和成长的主人。
”实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凡是符合资格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与,平等竞争。
它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打破了论资排辈,保证了公开平等。
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标准,树立了积极正确的用人导向。
科学设置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按照一定的比例量化分值,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增强了广大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吹皱一池春水,带来勃勃生机。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凭德才、政绩和民意决定公务员的职务晋升,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
2、引入民意和监督公信度不断提高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在给公务员队伍带来活力的同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充分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彰显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传统的选人用人制度由于过分强调选拔任用工作的保密性,使选拔任用工作陷入了神秘化的误区。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就是运用公开报名、考试和考核相结合,面向社会招考的方式选拔领导干部。
这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是领导干部选拔方式的重大改进。
最近,我们围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问题,对300余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普通群众进行问卷调查,邀请了包括曾参加过公开选拔的考生、考官及部分党政机关干部进行座谈,现就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相关问题作一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一、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有益尝试1、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
公开选拔面向社会,不拘一格选人才,敞开了进贤之路,形成了群贤毕集的局面,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部门的视野,有利于解决实际存在的用人视野不够宽,优秀人才难以发现的难题。
公开选拔打破了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束缚,突破了部门、行业、职业的限制,促进了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2、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公开选拔借鉴了现代科学的考试方法和人才测评技术,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再加上严格的考察,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优,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
据调查,公开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比较高,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责任心,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
3、推进了领导干部年轻化进程。
从调查情况来看,公开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大多在年龄和学历层次上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通过公开选拔,实行选拔一批、发现一批、储备一批的做法,把已经通过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但因职数所限而未被任用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改善了后备干部队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
4、增进了使用干部的透明度。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扩大了民主,提高了群众参与程度。
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优势和局限论
论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的优势与局限性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选才择贤问题始终关系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完善公开选拔、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
”这说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成为党的干部工作中一项经常和重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扩大选拔视野,遏制选人上的不正之风等优点。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规定逐步完备,操作程序日趋规范,组织工作更加严密,逐步得到大家认可,形成了较为科学和稳定的制度构架体系。
但发展不够平衡、程序不够严谨、方法不够科学、随意性较大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加以改进完善。
一、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的优势1、打破“论资排辈”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作为对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给公务员带来了什么?对比今昔,“过去,少数人决定,容易产生论资排辈、封官许愿等弊端。
而现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让干部成为自己进步和成长的主人。
”实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凡是符合资格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与,平等竞争。
它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打破了论资排辈,保证了公开平等。
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标准,树立了积极正确的用人导向。
科学设置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按照一定的比例量化分值,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增强了广大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吹皱一池春水,带来勃勃生机。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凭德才、政绩和民意决定公务员的职务晋升,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
2、引入民意和监督公信度不断提高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在给公务员队伍带来活力的同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充分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彰显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关于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再思考
标 准 和 条 件 . 织 选 拔 任 用 领 导 干 部 的 组
度 . 才能真 正有 效地 防止选 人用 人上 这
的 不 正 之 风 2制 度 完 善 : 意 、 法 性 、 规 性 . 民 合 合
是 领 导 干 部 选 拔 制 度 完善 的 基 点
主 要 领 导 干 部 的 选 拔 标 准 应 该 不
同于普通 干部 . 用标准 应该 强调和 坚 任
开 , 成 外 部 压 力 。以 往 我 国 人 事 监 督 形
和 国家 干部 工作 和 制度 必 须 遵循 和 贯 彻 的一项 基本 原则 。其基本 涵 义是 : 党
要 加 强 对 干 部 工 作 的 领 导 . 定 干 部 工 制
作 的方 针 、 策 . 荐和 管 理 好重 要 干 政 推
权 力属于 人民 . 对领 导干部 的选拔 任 用
权 自 然 属 于 人 民 目前 只 有 中 国 共 产
主要 靠事 后 监 督 .事 后 监督 固然很 重 要 。 是其 成 本 很高 . 关键 是 事 后监 但 更 督 的 结 果没 有 反馈 到 新 一轮 的制度 设
计 中 与 其 把 重 点 放 在 事 后 监 督 上 . 不
改 革 探 索
EC OMI T OOK T E B AI E ON COU L H OH A S
的领导 干部任 用机 制 , 即选考 制 这就 要求 必须从 以下方面 进 行变革 与创新 1观念 变革 : 管干 部 原 则 与“ . 党 民
对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思考
对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思考作者:王慧治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03期(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政路桥工程公司湖南长沙410014)摘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改变了传统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干部选任工作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过程中,要在规范化和细节上下功夫,在建立与完善科学合理的公开选拔任用机制上下功夫,在加强对公开选拔干部的管理上下功夫,实现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关键词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分析;对策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有效地总结和研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尽快使公开选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当前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公开选拔的利弊分析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选拔的一种新兴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干部任用方式,又吸收了传统选任干部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使干部选任工作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因此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由于在制度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方面也不很完善,因此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和弊端。
1、有利的方面一是体现了竞争的公平性。
公开选拔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
二是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
在选人方式上,改变了封闭式选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实现了面向社会的开放式选人。
三是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
按照选拔的要求与岗位实际的需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使整体领导班子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四是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公开选拔工作对广大干部的思想产生了极大触动,带动了干部思想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增强了干部的压力感和危机意识,由被动、消极等待提拔,转变为通过自身努力主动向组织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问题探讨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问题探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是中国党政系统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理论探讨1.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性干部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组织实现各项任务的关键。
正确选拔优秀干部是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实现国家目标、建设幸福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干部选拔任用不当,将会导致干部队伍质量下降、政治生态恶化,严重影响党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2.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和政策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包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分类施策、因材施教”,“政治先行、注重实绩、宽严相济、公正公开”。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选拔任用政策。
3.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监管干部选拔任用监管是干部选拔任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完善的干部任用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和更多样化的选择机会。
二、实践探讨1.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操作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岗位和职务的特点,采取不同、合适的选拔任用方法,注重发现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以及对干部的培养、考核和使用。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操作,可以为干部队伍的稳定,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实现国家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2.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智能化支撑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的选人用人工具正在逐渐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趋势。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干部选拔任用过程更加科学化、有效化。
3.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学术研究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有效的学术研究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改进至关重要。
相关领域的学者应积极从理论层面出发,从历史和现实案例中总结经验,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更为可靠、有效且科学的理论支撑。
三、结论在中国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干部选拔任用是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不断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操作、数据智能化支撑和学术研究,将为避免任用不当、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优化党政工作环境,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做出深入而有益的贡献。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浅析
2019年第12期【摘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是我国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如何有效解决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突破发展,这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组织的总体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简述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内涵,从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对比出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必然性,并列出现存的问题,由此总结出完善此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制度比较;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干部,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一切工作人员。
公共权力职位是干部产生、存在的基本条件和配置依据。
职位代表着一种公共权力,而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晋升是依据公共权力运行的实际需要。
干部与职位的相结合是意味着公共权力的获取和运用的状态,是公共权力和职位相结合的身份象征;干部应当是人民的代表,具有传递、示范和服务的作用和功能,必然承担着履行公共权力的相应职责,就必须运用公共权力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
领导干部具有干部的一般特征,但最大区别就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领导干部”的界定:“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县级以上各级党、人大、政府、政协及其机关内设机构、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
[1]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就是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引入竞争,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和方法,多个选拔对象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职位展开竞争,选拔主体依据人职匹配的原则比较择优任用人选的过程、规则和程序的总和。
本文主要围绕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基本概念进行论述,首先对几种相关选拔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现今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必然性对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一、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直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
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其社会影响的分析材料_党性分析材料_
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其社会影响的分析材料近些年来,随着中央关于领导干部选拔的各种法规、政策、规定的不断出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在全国各地区、各层次的探索力度不断加大,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概述所谓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筛选出领导干部人选的制度。
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是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
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孕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试验探索、改进推广、制度推行等三个阶段。
浙江省宁波市在1985年公开选拔局级干部,揭开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试验的序幕;1992年中央有关部门转发了吉林省《关于采取“一推双考”的方式公开选拔副地厅级领导干部情况的报告》,肯定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这一做法,并要求各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改进干部选拔方法,由此公开选拔制度进入推广阶段;XX年7月,中央在修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专门增设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一章,其中明确指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标志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形成;XX年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XX 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规定将公开选拔制度带入了规范推进的新阶段。
二、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基本内容、程序与发展现状1.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或者其他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他人选,以及其他适用于公开选拔的领导职务。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一、探寻公选干部的成长轨迹,彰显公选制度的积极效应实行公开选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活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拓宽选任用人视野,使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能够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人才。
1996年以来,我市已先后组织了13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选拔处级领导干部49名,科级领导干部114 名。
通过对我市近年来公选情况和公选干部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体现出公选制度的优势。
1、公选干部的群体情况分析从公开选拔任职的干部构成情况看:年龄上,基本都是在40岁以下,占93.9﹪的比例;学历方面基本都在大学本科以上,研究生占24.5﹪的比例,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6.7﹪的比例。
(表一、表四)。
全市九个县市区公开选拔的的干部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醴陵市两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1名,文化程度均在大学本科以上,其中在读研究生3名。
芦淞区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10人,其中30岁以下5人,31-35岁3人,35-40岁1人;具有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学历2人;女干部2人,党外干部1人。
从岗位适应的情况来看,我市公选的干部49名处级干部中有 17人得到提拔重用,114名科级干部中有11人得到提拔重用。
处级干部称职率达48.97﹪,优秀率达48.98﹪,不称职率只有2﹪。
科级干部没有不称职的情况。
(表二、表三)茶陵县公选的22名干部中,正科岗位提拔到副处岗位的2名,其中一人担任本县副县长,副科岗位到正科岗位的3名,外调到省、市的3名。
株洲县公选的15名副科级干部,现在有2名已是副县级干部、9名是正科级干部。
这样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对改进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株洲市公开选拔干部结构情况表批次年份选拔人数女干部党外干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45岁以上40-45岁40岁以下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正高副高199911 11 3 8 1 200122 3 1 1 21 2 19 1 5 20028 2 6 8 7 20036 1 6 62002 2 27合计49 4 1 3 46 11 37 1 13 表三:株洲市公开选拔干部履职情况表处 级2%48.98%48.97%优秀称职不称职科 级34.21%65.78%优秀称职表一:株洲市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人数情况表1222860023516208426050510152025303540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年份人数处级科级表二:株洲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比例表20.378.06 3.372.71000.7110.486.7513.71264.317.36021.7051015202530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年份比例处级科级3、公选干部的群体特点分析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公开选拔的干部除了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基本素质高。
论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选择(合集五篇)
论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选择(合集五篇)第一篇:论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选择论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选择一应该看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推行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数量不断增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并正在逐步成长为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推行和实施,还受到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综合分析这些制约因素。
笔者认为,主要有观念心理因素、利益因素、制度配套因素。
(一)观念,心理因素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较长,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干部选拔任用的委任制,因而,存在着许多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相违背的陈旧观念。
第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
它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根源:一方面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惯性;另一方面是建国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客观实际的影响。
这种传统历史文化和干部选拔任用客观实际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就形成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
这种观念既反映在干部选拔任用的主管部门干部的观念中,也反映在相当多的干部群众的观念中。
由于存在这种观念,因而,也就认为按照资历、年龄而非能力选拔任用干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由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在任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以能力标准为主要指标,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推行该项制度就打破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旧有格局,使原有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这就必然直接与这种陈旧的观念相矛盾。
因而,要建立和推行这种制度,就必须首先冲破这种陈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怕丢面子、怯于竞争的保守观念。
这种观念主要反映在具有资格条件参与公开选拔竞争的干部中。
归类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参与竞争与伸手要官混同起来的心理。
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合理性的思考
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合理性的思考吴骏峰【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是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促进优秀党政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推进公开选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规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仍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促进公开选拔工作的日臻完善,探索并建立程序健全、操作规范、运作高效的干部选拔机制,是未来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工作发展的方向。
%The open selection of lead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to promote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and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outstand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talent talent showing itself.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central, in promoting the public selection of leading cadr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work specific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ccumulated certain experience, received a good social effect. But the open selection of leading cadres work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s a long-term, continuous innovationand improvement process. How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open selection work, explore and establish measures to complete, operatingnorms, efficient cadre selection mechanism, is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selection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work direction in the future.【总页数】3页(P24-26)【作者】吴骏峰【作者单位】芜湖市人事考试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0【相关文献】1.加强和完善新时期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思考 [J], 郭杰2.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模式的思考 [J], 艾理生3.善治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过程研究 [J], 王涓4.推进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规范化的实践与思考 [J], 耿成亮[1];马刚[2]5.完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方法机制的思考 [J], 南策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及其影响析论
【摘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在干部选拔方式、范围、导向等方面的变化,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本文将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中央关于领导干部选拔的各种法规、政策、规定的不断出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在全国各地区、各层次的探索力度不断加大,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概述
所谓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筛选出领导干部人选的制度。
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是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
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孕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其间经历了试验探索、改进推广、制度推行等三个阶段。
浙江省宁波市在1985年公开选拔局级干部,揭开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试验的序幕;1992年中共中央有关部门转发了吉林省《关于采取“一推双考”的方式公开选拔副地厅级领导干部情况的报告》,肯定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这一做法,并要求各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改进干部选拔方法,由此公开选拔制度进入推广阶段;2002年7月,中共中央在修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专门增设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一章,其中明确指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标志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形成;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规定将公开选拔制度带入了规范推进的新阶段。
二、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基本内容、程序与发展现状
1.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或者其他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他人选,以及其他适用于公开选拔的领导职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进行公开选拔:一是为了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或者领导职位空缺较多,需要集中选拔领导干部;二是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无合适人选;三是选拔专业性较强职位和紧缺专业职位的领导干部。
公开选拔工作应当经过下列程序: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审查;统一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办理任职
手续。
2.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发展现状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正在全国各地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逐渐展开,成绩斐然。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开展范围广泛:全国各省、市、县、区基本上都开展了此项工作,包含了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选拔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选拔层次全面: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职位层次从正职到副职,从省直机关正厅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乡镇领导干部,覆盖了我国领导干部的大部分级别。
实践形式多样:各地党组织在开展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过程中,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的指导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多种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实践形式。
三、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对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改变
实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打破了我国传统的选任用人制度,带来了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一系列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人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干部选拔主要通过组织部门提名和领导推荐的方法,官员的提拔主要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形成“个别酝酿、集体决定”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面向全社会进行,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突破了原有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条条框框,任用的整个过
程都对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公开,按照既定的各种规则进行,实现了从“少数人”选人变为“多数人”选人、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转变。
2.选任范围的转变。
以前的官员晋升大多是从自己单位内部选拔人才,党政领导干部主要从党政机关内部任用,系统外的优秀人才只能望“官”兴叹。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突破了地域、行业和职业的限制,面向全社会进行。
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参加选拔,将机关中行政人才的配置纳入到市场配置中,并在中国干部选拔中首先实现双向选拔机制,从而极大的扩大了干部选拔的范围。
3.选拔导向的转变。
干部选拔方式是敏感的线,牵动着广大领导干部的神经。
不同的干部选拔方式,产生不同的选拔导向,孕育各色的官员形态。
上级任命以长官意志为导向,跑“管”盛行;民主评议以人际为导向,拉“官”当道;实绩考察以实绩为导向,干“官”涌现;公开选拔以考试为核心内容,它以为素质导向,考“管”风行。
四、我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影响与效应分析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实践运用中表现出了双刃剑的效应:一方面回应了社会政治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公开透明、民主开放与效率责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政系统自身的要求,破坏了稳定与忠诚。
1.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正向效应
(1)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体现了公开
公开选拔的整个过程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避免了传统选拔制度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推进了政府机构的运作从黑箱走向了透明。
坚持民主,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广泛参与,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任用的整个过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干部选拔不再像雾里看花,而是如在玻璃缸中看鱼。
在这种透明状态下,大大减少了各种不规范和违法的操作,从而增加了任命的民主和公开程度。
(2)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凸显了开放
公开选拔政策有利于扩大组织部门的选人用人视野,便于在更大范围内把真正有真才实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促使政府机构从封闭状态逐渐走向开放。
通过公开选拔,在开放的环境中选拔人才,让一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竞相涌现,从而增强政府的开放性。
(3)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提高了效率
公开选拔制度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促使政府工作效率和责任性的提高。
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引入较客观公正的人才检测机制,使具有同等条件的人都具有参与竞争领导职位的资格和权利,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和选用领导干部。
这能充分调动广大中青年干部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促进大家尽量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促进行政
效率的提高。
2.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负向效应
(1)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阻碍了公务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公务员是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组织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公务员自身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路径所作的计划。
在我国现阶段的干部制度下,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通路比较狭窄,适合公务员成长规律的多样化的职务分类还不够健全,公务员所任职的政府机构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主体之一,当领导事实上成为许多公务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公务员要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就必须获得职务上的晋升,而获得职务晋升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职务空缺。
在传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下,领导职位空缺后,组织内部的正常晋升顺序保证了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依次递补。
一部分干部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即将进入领导层的后备人选,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的推行改变了通常晋升的基本格局,很多职位被系统外部的人员通过考试获得,使得这部分干部也需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来产生,无形中就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原本就相对狭窄的晋升空间,直接影响到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