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作文讲评

(2018.10.19)

一、原题再现(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

“预测”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预测,是指预先推测”,题目先给预测进行界定。“预先”突出超前性,“推测”有推理的意思,意为所做的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空穴来风,因此“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由于是“推”,意味着还没有发生,所以必然会有一定的不确定、不

稳定性。因此,对于预测,我们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哪些能信,哪些不能信需要考生辩证地去

思考。

再次,“生活充满变数”为思辨创造了至少一个方面的可能。既然充满变数,那还有没有必要预

测生活?反过来,因为充满变数,所以预测就更具挑战性,更富有魅力。在魔都上海,“变数”与“预测”互为矛盾。相生相克。

还有,两类“有的人”对预测的不同态度体现了社会的多元与包容。差异既缘于个人秉性趣味

的不同,也在于既往预测的准确与否。“乐于接受者”是预测的主要市场,“不以为然者”则倒逼预

测不断提升质量。在已经列举的两种情况之下,存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可能性,比如在某些领域,面

对不在少数、泛滥成灾、意图不轨的预测,相比略显轻描淡写的不以为然,决绝的批判和驳斥恐怕

是更加正确的态度;还有更加隐晦的,比如对“预测”,除了一般的接受者,存在着实施者和推波助

澜者,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接受”,目的或阳光或阴暗,显示着大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这道评论体作文题,评论的对象是“人们对预测的不同态度”。对于这种现象,考生可以肯定,

可以否定,也可以部分肯定或否定。考生在立意时可就其中一个方面立意,也可两者结合辩证立意,以体现写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

1.从肯定的角度立意:尽人事,顺天意。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

们借助于大数据可以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科学而理性的预测,可以让人们

制订短期乃至中长期的规划和计划,做出相应的预案和行动准备。预测的不断更新与修正,会使预

测的结果更为精准。而所谓的“生活充满变数”“不要预测"的观点,可能是为自己随波逐流寻找的

借口。

2.从否定的角度立意:生活因变数而美丽。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比较发达,但生活中处处时时

充满了各种变数,完全精准的预测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有相对准确的预测,生活

如果完全拘泥于预测,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更为重要的是,媒体或大众对某人某事所做的夸大其词

的预测,也会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干扰,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过于倚重对未来生活的

预测,也会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当下的生活与感受。

3.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偏重一者、兼顾“预测”与“变数”的角度辩证地来谈。在肯定或否定“预测”时,文章的主体部分肯定“预测”后,兼顾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变数”的尊

重;同理,文章的主体部分否定“预测”后,兼顾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对“预测”的尊重。需要注

意的是,文章需要有主体部分的偏重。另外,还可以从两者相互影响的角度辩证地来谈。

三、问题反馈

1.标题指向不够明确:自己的人生自己书写,随缘人生,成功不是靠预测,人要有梦想,我看我猜

我想,预测(偏大),变化的生活。

2.理解上的偏差:预测等同于语言、梦想。

3.表达上的误差:预测的利与弊,怎样预测,什么是预测等。

4.表述上的平面化:列举现象得出结果,缺少自我的理解和分析;例证后缺少理证。

5.开头表意不明:模棱两可,不明方向;病句丛生,语意不清;啰嗦繁杂,入题拖拉。

四、例文参考

预测与立命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赵雷《成都》2016年,赵雷的一曲《成都》让多多少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入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

预测到了余路,却还是在挣扎。

面对预测,不难看到生活中的人大都是这种模式:生命的前些年,壮志在心,呐喊“天命不足

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试图让所有对自己的预测打脸;生命的后些年,放下骄傲,感慨“精诚之至,哀感之灵,自有命数,亦不能为之挽回”,叹息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预测随遇而安。就这样,我们周而复始地从“不信预测。不认命”走到“后I每不信预测,认命”,吊诡的逻辑就这样闭合得

毫无破绽。

其实,人们大可不必在这两种极端中盘旋。首先,对生活的预测是真实存在的。人类这个物种有

一个最根本的特性,就是我们无止境地追求意义,形成理性,这决定了我们这个物种拥有比其他物

种更强的理性思维,我们知道要什么也知道要怎样。真相是我们太擅长就现有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

推理了。你从小就知道蜻蜓飞不高那要下雨,你敢说对生活的预测都是空穴来风?对生活的合理预测一定不会偏颇太大。

但我并不想说对“准”的预测就要听之任之。哪怕是再合理的预测,都有一个致命的局限性,

那就是它只能根据现有发生的一切进行预测,而你是个最大的变量。你素来碌碌无为,而下一刻的

你可能做出大善,那么原本的预测就会被推翻,反之亦然。由此看来,就算对生活的预测并无不妥,

人们也完全可以自我“立命”,当然前提是不完全脱离预测地异想天开。

然而,道理总是简单,现实总是复杂。如韩寒的《后会无期》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现实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徘徊在“天命不足畏”和“亦不能为

之挽回”的两种极端之间,就是因为在“立命”的道路上受挫了,想的比预测更好,做的比预测更

糟。事实上,这份焦虑伴随着人类的终生:不确定的失去。让人恐惧。我们不知道义无反顾地去改

变生活里每一次已能预测到结果的事情会意味着什么,我们焦虑这么做是不是会失去更多。但是我

们也忽略了另一个事实:不确定的得到,让人兴奋。尝试去突破预测的路上也会有欢笑和掌声。但

切忌盲目,天马行空并不是笔者所倡导的“立命”。

仔细试想,如果我们事事根据预测如此理性地过活,那么我们人类跟正在日益兴盛的人工智能

还有甚区别?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不就因为这一点吗?我们要么真知道水深水浅,要么就以身犯险地

去试探,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我们。

先哲有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愿我们都能有勇气地对自己说:“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

不停留。”

◇阅卷组意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其亮点有三。

一是立意高远,富有思辨性。作者并不否认对生活的合理预测,主张突破预测,为人生立命,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是巧用连词,结构巧妙。几乎每段文字的开头,作者都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使说理逐层

深入。

三是材料丰富,内容翔实。特别是开头引用的赵雷的歌词,既巧妙地引出了论题,又开拓了论

题的内涵,还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

活在当下,莫问前程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为了更好地生活;有的

人则不以为然,希望活出自己闪亮的人生。而在我看来,前路尚未可知,没必要过多的预测,而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