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_厚积雹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讲义20180316283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十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十 含答案 精品
专题十巧换视角(记叙类)(2017·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绿皮火车的成长道路我,是一辆绿皮火车。
我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我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喜悦的光芒,就连妇女们怀中的婴儿也睁大了眼睛,伸着小手想触摸我那锃亮的皮肤。
我在每日的奔波中不断成长,我的嗓音由起初的清脆变成雄浑,连我吐出的烟雾也变得浓厚,我为人们送去便捷,为亲人们送去团聚,为朋友们送去欢声笑语……我依旧在成长,冷风的抚摸使我原来锃亮的皮肤裂开了道道缝隙,阳光的热烈又使我的皮肤块块脱落,我腹上的编号早已看不清楚,脱落的皮肤下生出片片锈斑,时代的进步又让我的快车兄弟们不断涌现……我,是一个资深的怀乡病患者,我过山腰,过河流,过田野,过桥梁,我一路往西,一路向北,向母亲泪眼婆娑的年关前走,向父亲风湿病的膝盖前走,我在成长的路上探求着自己的价值。
我像你一样,外边寒酸;像你一样,风里来,雨里去。
我在自己的轨道上喘着粗气,随时准备接受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眼光。
我对红灯毕恭毕敬,对绿灯心存感激,我在直道上志得意满,又在弯道上甩动自己笨重破旧的身躯,痛苦摇摆,喘着粗气。
我会因自己慢慢落后于时代的脚步而感到沮丧,会因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目光而感到神伤,我却依旧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困惑着我的事都可以在我奔跑时随清风远扬,随水流激荡。
我明白,困惑又有何用?不如清醒地做好自己,为人们贡献自己!我在成长的路上与大地亲吻,与花草言谈,与山峰拥抱,与浓雾私语,与树木对望。
我们充满欢笑,我以鸣笛示意,他们以怀抱回应。
我会在年夜送农民工兄弟回到故乡;我会在风雨中送走外出打工的孩子,并迎来他们父母希冀又担心的目光;我在大雪纷飞的夜里到达了终点站,却不会让自己停止奔波,我依旧在自己的奔波中成长。
你知道我的种种不好,我慢,身价低廉,随时准备给快车们让出轨道,但你却同样知道,我一定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奔波,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永无止境,永无终点。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八 写好时评讲义
专题八写好时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
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
”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是锻炼还是折磨?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
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
舆论场中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磨孩子。
引述材料,是时评文常见的开头方式。
不消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
何况,如何教育孩子,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无论是虎爸虎妈,或是慈父慈母,皆无原罪。
如此说来,乐嘉的教育方式引发的争论固然热闹,实际上不过是他人多管闲事。
展开评论,先肯定双方都有道理。
然而事实并非人们说得那样简单。
在这场讨论中,十分关键却又为舆论所忽视的,是乐嘉女儿的所思所想。
乐嘉的教育方式究竟是锻炼还是折磨,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孩子本人。
可如今,众人将大把精力花费在争辩何种教育方式更可取上,并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
话锋一转,指出双方的不足: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
而这一现象的发生,恐怕不是偶然的。
中国家庭在传统观念里推崇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
《颜氏家训》等经典著作,无不将“教子”置于首要位置。
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容易被异化为单向的灌输,将父母的三观强加给子女。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记者就其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向乐嘉提问时,他如是说:“她的问题在于她喜欢走,她很开心,但她走到一半的时候想放弃。
不可能让她放弃,如果放弃了,她以后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她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做任何事情她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课件:第十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二
专题二 辩证立意
[专题引语 ]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
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
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当然,想做到恐非易事。
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
Ⅱ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元代陈绎曾说过:“戴师初先生曰:‘凡作文 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 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 作不能满足于“陈言”“正语”,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精意”。因为 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平庸肤浅,流于“陈言”。 再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正语”。“正语”虽比“陈 语”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因此,还不能停留在“正语”阶段, 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 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 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
可能。
内容索引
Ⅰ
Ⅱ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Ⅲ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Ⅰ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2017· 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
木车上的人生 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 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 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 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 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 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 一、二两段是点题,点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五 精准用例讲义
专题五精准用例(2015·浙江)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笔下的真实与真心“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
”叶燮曾这样写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善于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去发现这美丽的世界。
世界观的不同带来了创作心态的迥异,作为思维外化形式的作品也自然有了不一样的格调。
《纽约时报》在采访海明威时问及他最好的写作状态。
海明威回答说:“最好的写作注定来自于我爱的时候。
”创作是灵感和笔尖的激烈触碰,是强烈情感的奔涌而出。
当归于平静,创作者搁下笔,却仍能看见作品里正翻涌的温柔与热烈。
唯其如此,创作才有了艺术的品格,笔下才有了能透视创作者心灵的真实。
用例一: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
直接引用其原话。
先从熟悉的例子写起。
在南美洲反体制主义者长长的名单中,加莱亚诺无疑是殿堂级的人物。
这个被称为“南美洲的良心”的作家,以火一般的热情和执着,发出对现实最有力的叩问。
“我为那些不能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为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为不识字以及没办法识字的人写作。
”他用笔尖温暖了南美洲的底层人民,又用目光毫不留情地鞭挞全球化下被人们忽视的暴戾与野蛮。
加莱亚诺的文字永远充满战斗的激情,正如他的作品名“南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而加莱亚诺本人,也是一位倔强、顽强、勇毅的战斗者,正是心里从未熄灭的火光,让他的作品有了温度,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他笔下的真实与真心,印证了“文如其人”这个词,也给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用例二:南美洲反体制主义者、作家加莱亚诺。
这是一个较新颖的例子。
点出其作品名“南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特别有冲击力。
尽管这位作家不为人所知,需要多点笔墨,但作者还是将精要的笔墨用在与论点有关的文字中。
激昂的斗士留下战斗的呼告,而那些坚守内心的人,也在用文字塑造着另一个自己。
文学大师木心先生淡泊致远,一直走在向内心朝圣的旅途上。
他喜欢从前含蓄的美好,也一直竭力去守护那种美好,正如他在《从前慢》中写下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八写好时评课件
享信息分享生活,“晒”是我们当下的一种网络生活方式。任医生 在自己的微博上晒自己的羽绒服,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炫一下自己的 “得意之服”,这和那些炫恩爱的、炫技能的类似。他虽然高调“晒” 服,但这在法律允许的言论自由内,不该受到指责。任医生买服、“晒” 服两个行为都谈不上可耻,外人拿不节俭不低调的道德舆论指责他,纯 属无稽之谈。(《医生“晒”万元羽绒服,不可耻》) 文段兼顾了大小背景,同时分析了法治社会、网络分享生活的时代 大背景和医生个人职业、网络习惯的小背景,把小背景置于大背景下说 理,更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实。
②讲危害。多用于反面评价对象的分析评价,就是针对议论的人、
事,分析其负面效应。危害分析有三个角度,即个人、集体、民族。危
害分析有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现实,分析其已经造成的危害;二是着
眼于未来,用假设的方式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例如:认为图片中的那位老师,安然享受学生撑伞的做法是不恰当
的。这位老师可能认为,学生是自己在私人苗圃里培植的树苗,可以随
所以带她参加艰苦的沙漠徒步活动,这本无可厚
非。可乐嘉所忽视的是,女儿同样应该拥有放弃 的权利。至于她这一辈子是否“会因为这件事情 沮丧”,不该由乐嘉来判定。
杜威、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念各有不同,
但核心观念有一个: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
该在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天赋的基础上进行。但这 对中国家庭中天然拥有权威的父母而言,并不容 易做到。他们往往倾向于简化与子女的交往关系, 不愿意也不可能受子女的约束。因为他们制订了 游戏规则,当然不愿意受它的制约。若干年前, 美剧《成长的烦恼》热播,着实震撼了我。原因
常见的开头方式。
不消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何况,如何教育孩
子,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虎爸虎妈,或是慈父 慈母,皆无原罪。如此说来,乐嘉的教育方式引发的 争论固然热闹,实际上不过是他人多管闲事。 然而事实并非人们说得那样简单。在这场讨论中, 展开评论, 先肯定双方都有道理。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课件:第十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
专题一 审准题意
[专题引语 ]
现在的作文审题越来越容易,但是,审题容易不代表不要
审题。相反,随着任务驱动和隐性审题的增加,审题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审准题意,更要切准题意。
内容索引
Ⅰ
Ⅱ
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Ⅲ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Ⅰ 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
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
(1)拎关键,括中心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也有它的关
键与重点所在,只要拎出这些关键,就可以说是审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
Hale Waihona Puke 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
句中的关键词。例如: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 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 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 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核心关键词:智慧。
答案
②什么是“智慧”?请说说其内涵或特质。 答案 智慧,是心理对待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 能量。“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相对立。“智 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 (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的联结点是 “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因此,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再具体点,如灵气、悟性、才华、 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 只有准确理解了“智慧”的内涵或特质,才算准确理解了题意。
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_厚积雹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讲义180316283
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1.(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①请分别提取出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再从两段文字中提取出共同的关键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一致。
第二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背离。
共同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文品)、作者人品(人品)。
②如何理解“作品”“格调”“趣味”“人品”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作品,重在理解其范围。
可以指文学作品,还可以指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喜剧和影视作品),甚至扩大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b.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c.趣味,指情趣、旨趣、兴趣,这里应为审美趣味。
d.人品,意谓人的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细读要求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十
专题九精巧构思(记叙类)(2016·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烟火蓝边碗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单刀直入,摆出描写对象,引出写作线索。
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布置新居。
这里瓷器种类繁多,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巧的骨瓷;有绚丽多彩的斗彩……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叙写买碗的经过。
衬托一:种类繁多,为何单选蓝边碗?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票子够多尽选造型独特的买,显得荣华富贵的买,精工极致的买,这还不简单?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的生活态度。
不可不慎重。
有的瓷器过于大件且富丽堂皇,赤红、明黄、宝蓝与我家简约的装修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有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一行人中并无行家不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衬托二:风格多样的都看不上,为下文写蓝边碗蓄势。
突然,这平淡无奇得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的眼帘。
如此简陋的碗会在这里出售?我要走,爸爸却在这碗前驻足许久。
蓝边碗在层层铺垫、蓄势中终于现身了。
为何?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盛放了父亲的记忆的碗。
解释原因一:此碗盛放了父亲的记忆。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蓝边碗在传统蓝边碗上进行了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
我拿起一只仔细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踏实。
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不失大气。
而且这碗极易打理,深受妈妈的喜欢。
解释原因二:此碗在细节上有改良与创新,暗合材料内涵。
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修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
可当你凝视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生活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温度……解释原因三:虚写此碗盛放的生活烟火味。
推荐K12学习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_厚积雹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讲义
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1.(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①请分别提取出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再从两段文字中提取出共同的关键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一致。
第二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背离。
共同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文品)、作者人品(人品)。
②如何理解“作品”“格调”“趣味”“人品”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作品,重在理解其范围。
可以指文学作品,还可以指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喜剧和影视作品),甚至扩大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b.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c.趣味,指情趣、旨趣、兴趣,这里应为审美趣味。
d.人品,意谓人的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细读要求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十
专题四善分论点(2015·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智慧三境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借佛家三境之由头引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比喻式。
第一境便是这山。
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
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
由一名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
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不能变通。
就如同山永远无法比人高,无论山多么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方寸之间。
揭示“山”境的内涵。
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经过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
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为死板的思路所困。
同时,大海何其宽广,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无法将其填满。
然而,人要到达这一境界是何其困难。
虽然人有时也会灵光一闪,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
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将那流水归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分论点二,并揭示“海”境的内涵。
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
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
同时又无形无象,不可捉摸。
在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大智若愚。
就如同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在那。
智慧到了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
道非道,非常道,有这种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并很难为人所理解。
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有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过几人,如老子、释迦牟尼等。
过渡,引出分论点三。
揭示“天”境的内涵。
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围绕着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无穷。
就如同大圆与小圆,大圆面积比小圆大,但其接触的未知也比小圆多。
推荐K12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_厚积雹善于表达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
专题二辩证立意(2017·浙江)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借“有字之书”品人生浙江一考生人生必读书目中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而.我却.言人生只.需“有字之书”。
特别注意画线句子中的三个词:而、却、只。
这可不是寻常的转折词,背后包含着该考生的勇气和质疑精神:不盲目顺从作家,不同于其他考生尽说“心灵之书”。
歌德曾有言:“有读书经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东西,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东西。
”对待读书问题,先贤早有预见。
“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早已刻在“有字之书”的背后,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
在我的理解之中,读三本大书的观点似乎显得刻意与褊狭。
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又为何要生生将其剥离以显示专业与高深?关键理由。
“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
”“一身才气是一个人最好的修饰。
”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之书”对人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又何需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两段两个反问句,作者的质疑精神尽现矣!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了“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
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
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愚”,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
掩藏在各种“定义”“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
而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
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百个生活智慧”等层出不穷。
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辩证思考的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再探原因,原因有内有外。
有理论高度。
韩少功在《另一片天空》中写道:“我们的观光旅游不过是将电视媒体,他人口中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印证与残渣式的咀嚼。
”书莫不如此,人生的智慧早已镌刻于“有字”的经典之中。
推荐K12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_厚积雹善于表达专题五精准用例讲义
专题五精准用例(2015·浙江)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笔下的真实与真心“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
”叶燮曾这样写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善于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去发现这美丽的世界。
世界观的不同带来了创作心态的迥异,作为思维外化形式的作品也自然有了不一样的格调。
《纽约时报》在采访海明威时问及他最好的写作状态。
海明威回答说:“最好的写作注定来自于我爱的时候。
”创作是灵感和笔尖的激烈触碰,是强烈情感的奔涌而出。
当归于平静,创作者搁下笔,却仍能看见作品里正翻涌的温柔与热烈。
唯其如此,创作才有了艺术的品格,笔下才有了能透视创作者心灵的真实。
用例一: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
直接引用其原话。
先从熟悉的例子写起。
在南美洲反体制主义者长长的名单中,加莱亚诺无疑是殿堂级的人物。
这个被称为“南美洲的良心”的作家,以火一般的热情和执着,发出对现实最有力的叩问。
“我为那些不能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为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为不识字以及没办法识字的人写作。
”他用笔尖温暖了南美洲的底层人民,又用目光毫不留情地鞭挞全球化下被人们忽视的暴戾与野蛮。
加莱亚诺的文字永远充满战斗的激情,正如他的作品名“南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而加莱亚诺本人,也是一位倔强、顽强、勇毅的战斗者,正是心里从未熄灭的火光,让他的作品有了温度,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他笔下的真实与真心,印证了“文如其人”这个词,也给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用例二:南美洲反体制主义者、作家加莱亚诺。
这是一个较新颖的例子。
点出其作品名“南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特别有冲击力。
尽管这位作家不为人所知,需要多点笔墨,但作者还是将精要的笔墨用在与论点有关的文字中。
激昂的斗士留下战斗的呼告,而那些坚守内心的人,也在用文字塑造着另一个自己。
文学大师木心先生淡泊致远,一直走在向内心朝圣的旅途上。
他喜欢从前含蓄的美好,也一直竭力去守护那种美好,正如他在《从前慢》中写下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七形象说理讲义(2021学年)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七形象说理讲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七形象说理讲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七形象说理讲义的全部内容。
专题七形象说理[专题引语]论述文是说理的,讲求以理服人。
不过,讲理也不能板着面孔,让人觉得严肃古板,何不来点形象说理,增加一点生动灵动?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不也同样达到了说服梁惠王的目的吗?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该专题试图告诉你一点门道.钓鱼与人生一看标题,喻体与本体隐然可见.钓鱼有趣。
钓之趣,在有鱼与无鱼之间,或曰在易钓与不易钓之间。
若钓于鱼塘,鱼辈趋饵若狂,下钩便有,获则多矣,却难免乏味.然无鱼之钓,浮子终日不动,亦不乐.携竿漫游,偶遇一去处,垂柳拂岸,野草荒荷,遥观水面,隐隐似有鱼纹.问于牧童:曾见有钓者否?童子摇头。
抛钩向水,久之,浮子竟不动。
正疑惑之际,方见浮子上下蹿动,忽而泛出,忙奋力用竿,见有鱼如梭,凌波而出,继而蹿跳于岸、草之间,此中乐趣,不为外人知也.这两段叙钓鱼有趣,是说“喻”.人生之趣,亦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在有章法与无章法之间。
这两段由说“喻"转说“本",人生之趣同钓鱼之趣一样。
明知其不可尽知而努力知之,生活中有章法而不全按章法,方得人生之趣。
苏东坡一面“把酒问青天”,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面又懂得“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深识人生乐趣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专题一审准题意
1.(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①请分别提取出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再从两段文字中提取出共同的关键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一致。
第二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背离。
共同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文品)、作者人品(人品)。
②如何理解“作品”“格调”“趣味”“人品”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作品,重在理解其范围。
可以指文学作品,还可以指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喜剧和影视作品),甚至扩大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b.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c.趣味,指情趣、旨趣、兴趣,这里应为审美趣味。
d.人品,意谓人的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细读要求
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一般性要求: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一是“对此”发表看法,这个“此”应指上面两段文字,两种观点,也就是说不可只选其中一个材料谈,忽视另一个材料,不能只讨论材料的一方面,两方面的材料,不要偏废,在比较中突出观点、看法。
二是暗示了写作文体——论述文。
②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2016·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①材料中最关键的一段话是哪一段?请从中提取出关键词。
(可以圈出)其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段话(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关键词:虚拟现实、拥抱、远离、保持距离。
核心关键词:虚拟现实。
②如何理解核心关键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拟,虽说有虚构之意,但在本材料中,它是从“虚拟现实”沿用过来的,是指高科技带来的模拟现实,与“虚拟现实”几乎同义。
它与虚构、虚幻有一定的差异,也不可直接
理解为“虚实关系”中的“虚”。
(2)细读要求
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点性要求: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一般性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一是对材料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也就是说要在材料针对“问题”提出的三种态度中作出选择;二是明确要求,写论述类文章。
②警戒性要求有哪些?(可以圈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3.(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①作家的话语中包含了哪几个关键词?其中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键词: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核心关键词:心灵之书。
②如何理解“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个关键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有字之书指书籍,包括电子书等。
阅读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填补和丰富自己的人生。
b.无字之书指社会生活,读社会这本书,体验思考人生,从“活书”中直接获得人生经验与智慧。
上面两本书古已有之,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相似,已成为人生的经验常识。
c.心灵之书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即心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
它与前面两本书构成外与内、实与虚的并列关系。
(2)细读要求
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