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现代化标准问题的思考
谈政治现代化
谈政治现代化自由、民主与宪政是一个发展的相互关联的关系,以往不同时期,政治学者都有偏重不同著述,联系现代社会,用时下的说法就是政治现代化。
对此,也谈点浅见:政治现代化就是现代民主政治。
现代民主政治,就是确立和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国家政制为人民主权与权力体制制衡,即民主宪政。
由自由主义与民主理想的不同搭配,曾产生了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
自由的民主:由自由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下,个人权利与自由是至高无上的,公民既有参政的自由,也有专注于自身事务的自由。
个人自由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确保障,同时对政府的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
因此,使个人权利和自由得以免遭民间和官方的侵害和剥夺。
不自由的民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权民主,将人民以群体化概念,转为民族化国家化,以人民的意志高于一切,当然也高于人民个体的自由,不得存在任何反对派。
另一种是集权民主,在这些国家虽然有自由公开的选举,但人民的政治自由权以及经济和其他自由权仍受到严格的限制。
极权民主与集权民主区分仅是对人民自由权限制方式和程度上的相对比较而言。
现代民主政治有两个重要原则,即个体(少数)原则和多数原则。
简单通俗比如小家与大家的关系,不可以舍小家为大家,而是通过保小家为大家或发展小家为大家,其多数原则的意义是这样理解的。
因此,现代民主政治的前提是通过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来达到对所有人的保障,是自由的民主。
国家宪法与体制制度都是为这个而设置,和保障这样的社会生活方式。
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其权力行使虽都持多数原则,不自由的民主是少数权力(个体或具体权力)服从和屈服多数(整体或一般权力),是以多胜少,以强胜弱;而自由的民主是少数原则前提下的多数原则,是为享有各自权力和发展各自自由的最大空间边际。
所说“自由的民主与不自由的民主之间的分野”,并不是指有两种民主或不同民主可以并存。
不自由的民主是民主发展的过去式与挫折和教训,使自由的民主发展经受了多种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是人类社会政治觉悟提高,促进了人的自由与社会文明进步。
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政治现代化是指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进步之一,旨在与国家社会经济现代化相适应,提高政治制度的效能和合法性。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个科学、民主、法治的现代政治体制。
这意味着政府权力应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决策应更加科学、民主和透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表达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和司法独立得到加强。
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建立法制、推进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政治制度。
例如,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宪法和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和公民权利,推行选举制度和依法治国理念,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权力下放,加强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等。
同时,中国政治现代化也需要加强政治文化的转型和培育。
政治文化对于现代政治制度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公民意识等方面。
因此,中国在进行政治现代化的同时,还需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参与意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信任和共识建设。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式政治现代化是指中国在保持自己的国情和文化特色的同时,适应时代的需求,通过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转型升级,实现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具体来说,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各级政府需要具备有效的组织架构、流程与人员配置,提升政府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2. 民主制度的建设:以公民的普遍参与为基础,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制度。
3.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行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政治体制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权力合法性。
4. 建立法治体系: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保障公民的权利、提高司法公正度、维护社会稳定。
5.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其逐步适应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
总之,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理念是保持本国特色的同时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推
进三个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我国政治现代化因素的增长及反思
首 先 ,以 现 行 的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为 契 机 . 会 主 义 社
民素质的提 高、 民文化的培育等发生 了有利 公
于促进 政 治现 代化 进 程 的 重 大 变化 。 反观 政 治
们的政 治现代 化建设 已经 初见 成效 。 是, 治现 代 但 政 化 比经济现代 化更 复杂 , 周的政 治现代 化仍然 面临 我
着十 分艰 巨的任 务。因此 ,当前 我们要 加强现 代政 治 文明建设 , 必须明确我 国政治 现代化建设 取得 的成就 和存 在的不足 , 据此做 出清 醒 的认 识 , 明确 面临 的主 要任 务, 以加速实现我 国政治现代化 的进程 。
一
一
、
政治现代 化 因素的增长
政治现代化既是社 会主义现代化不 可或缺的组成
l 一 7
维普资讯
党政 论坛
主义 , 发展社 会主 义民主 , 调动 人 民和基层单位 的积 极性。 政治体 制改革决不是要 否定共产党 的领导 , ” 否
定社会主义制度 , 而是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 的 自我完善
思 想作 风有关 , 组织制 度 、 但 工作 制度 方 面的 问题更
重 要。为 了克服过 分集 中的政 治体 制 , 从根 本上 防止 “ 文革 ” 悲剧 重演 , 实现人 民当家作 主 , 改革 开放之 在 初就尖锐地 提m 了党和 国家领导体制 改革 的问题 。以 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 为突破 口, 积极推进 政 治体 制改
关 键 词 :政 治现代化 政 治制度 政 治主体
作者简介:侯 军英,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 学部 。
政 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政治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其运行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的福祉。
在现实中,政治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一、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1、政治意识淡薄部分干部和群众对政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
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鲜明,不能准确把握政治方向。
2、政治制度执行不力尽管我们拥有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策法规的落实不到位,导致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3、政治腐败问题腐败现象在政治领域仍然存在,个别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损害了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
这种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政治生态,也削弱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4、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和多样化。
一些决策过程缺乏充分的公众参与,导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能充分反映民意。
5、政治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够有力。
内部监督存在形式主义,外部监督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一些违规违纪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6、政治教育缺失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和系统,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对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不够到位,导致一些人对政治的理解存在偏差。
二、整改措施1、加强政治意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培训、讲座、宣传等,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意识。
强化对政治形势、政治任务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使每个人都能在政治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2、严格执行政治制度加强对政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对于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各级干部和群众熟悉制度、遵守制度。
3、加大反腐力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法规,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查处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杨宏亮摘要: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应根据国情,制定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国;政治;现代化;战略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4970 (2000) 04 - 0011 - 02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处于跨世纪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面向21 世纪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要根据国情,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政治稳定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政治稳定既是政治现代化要达到的目标,又是政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这不仅为现代政治理论所揭示, 也为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实践所证实。
人们通常认为: 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是贫困和愚昧,经济上比较发达富裕的国家比经济上落后贫困的国家政治更稳定。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最容易发生政治动荡的是那些正在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
正如亨廷顿指出的“:现代性产生稳定,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
”1 ( P41 )而政治现代化的推进,又要求保持相对的政治稳定为先决条件。
中国作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尤其是在现阶段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更应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邓小平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么都搞不成, 已取得的成果会丢掉。
”2 ( P248) 江泽民也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代价才取得的共识。
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一切都无从谈起, 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 那么怎样实现政治稳定呢? 邓小平提出了以适度的政治控制来实现政治稳定。
并指出“:我们要让国内外明白,加强控制是为了稳定,是为了更好的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
”2 ( P287) 政治控制的一般方式主要有:第一,运用国家政权控制。
论政治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政治法治化 的衡量标准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宪政意识 的确立、行 政立法的制度化和依法 行政 的规范化 。政治法治化 的核 心就是要牢固 树立并强化宪政意识,其核 心就是确立宪法和法律的绝对权威 ,建立 法理型的政治结构,以此来实现政治领袖有规则的更迭 ,实行政治运 行的规则化。但是宪法意识本 身很难衡量 ,在实践中,我们就可 以通 过违宪审查制度是否建立、可 否提起宪法诉讼、各级政府 如何处理和 宪法相冲突的部门或地方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来衡量。
社会观察
论政 治现代化 的评价标准
聂华念
( 郑州 城 市职业 学 院 ,河南 郑州 4 5 2 3 7 0 )
摘 要 :政治 现代 化 是一 个 国 家或地 区的政 治结 构和 功 能不 断变化 ,是传 统 向现代 的演 变过程 ,也是政 治 系统 的 不断 完善和 各 项机 制的 逐 步健全 过程 。对 于 政治 现代 化 的评 价标 准 众说 不一 ,运 用 文献 资料 法 、逻辑 分析 法结合 现今 民 主政 治发展 的趋势 ,研 究发 现政 治现 代 化的评 价 标准 应该 从政 治 制度化 、政治 法 治化 、政 治稳 定化 、政治 民主 化和 行政 高效化 进行 。 关键 词 :政治 ;现 代化 ;评价 标 准
优录用;严格考核 ,按工作 实绩决定升迁;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不 断提高官员的素质 ;由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进 行管理 ,公务员的升迁 撤免和政党及领导人的变化无关等等。 行政结构是否合理。根据组织管理学的基本 原理 ,机构的组织设 计对于机构的功能绩效影响巨大 。合理 的行政机关组织结构 ,有利于 科学决策以及决策 的及时执行。具体涉及行政区划的大小和层级,行 政单位的数 目和结构等等 。 行政体制是否通畅。对 于提高政府效能来说,机构上的改革还只 是起步,更重要 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具体公共事务领域 的改革 。如投融 资体制的变革、粮食体制的变革、社会保障体制的变革、财政金融体 制的变革、外贸体制的变革等。只有这些具体的行政 管理领域都能做 到理顺体制,做 到流程科学、政令通畅 、反馈及时、行动迅速 ,政府 的管理绩效就会大大提高 。
1结合课程学习,谈谈对政治现代化问题的认识?
结合课程学习,谈谈对政治现代化问题的认识?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现代化的理论繁杂而庞大,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观点是亨庭顿的现代化理论。
总的来说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权威的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
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政治现代化评价标准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治制度化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支配国家的整个政治。
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相关制度,它规定一国的根生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志就是看该国是否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
尽管自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来,就在长期的政治活动中逐渐积累起了政治制度,但在农业社会中,政治主要还是少数人的专利,虽然也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制度,但在实践中,人的因素要远远高于制度的作用,“口含天宪”、“金口玉言”就是这种政治的突出特点。
所以,作为政治现代化的首要内容,就是将政治活动的程序和规则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政治活动摆脱随意性和过多的个人影响,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我们将政治制度化列为政治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二)政治法治化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在行政上的最大区别就是“依法治国”和“以人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而“以人治国”则是将政治的合理性都寄托在各级官员身上,后者又主要寄希望于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政治法治化的衡量标准大体由三部分组成:宪政意识的确立、行政立法的制度化和依法行政的规范化。
讲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讲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政治是国家的命脉,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整改措施,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1.腐败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这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和贫富差距的加大。
腐败问题还妨碍了国家的治理和政策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2.政治文明问题在一些国家,政治文明水平不高,一些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素质,行为不端,缺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这给国家的治理和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政治决策问题一些国家在政治决策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政策滞后,不能及时满足人民的需求;有的政策不够民主,不能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政策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二、整改措施1.加强腐败治理腐败问题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腐败治理。
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反腐意识和公民道德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是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建立完善的违法成本制度,让腐败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四是建立健全腐败惩治和预防体系,加强腐败预防和风险防范。
2.提高政治文明水平提高政治文明水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政治文明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
二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建立健全的执法和司法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严格约束公职人员的权力。
3.完善政治决策完善政治决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政治决策。
一是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听取和反映民意,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谈谈对中国是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解
谈谈对中国是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其长期的发展目标。
现代化本质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转型,是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关键。
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来解释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首先,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即实现人民对国家的民主管理和法治化治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让人民通过选举、公开透明的政治制度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基石,必须加强法律的实施和执法的公正性,让人民在法律的保障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其次,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国际化,即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发展。
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基石,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调节价格、激发创新和提高效率。
国际化则是开放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现代化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创新,即实现文化的自由、平等和多元化发展,以及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创造。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的文化权利,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创造,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最后,社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即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社会和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人民创造更加和谐、稳定、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转型,实现民主、法治、市场化、国际化、文化多元化、文化创新、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
只有全面推进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
律等多个领域。
下面从几点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提高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水平是必要的。
虽然中国的政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当前,需要加强制
度建设,把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提高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
政治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其次,经济体制的现代化水平也需要提高。
中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市场调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同时,还需要探
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
第四,法制和法治建设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司法公正,提高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
最后,社会治理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国家、
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通过协同作用来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当前,需要进一步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社
会治理机制的现代化。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各领域
广泛深入参与和协同推进,以实现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目标。
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
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政治标准是指在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中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在当今社会,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因为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的规范化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就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包括政治道德、政治行为规范、政治决策程序等多个方面。
政治道德是指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忠诚诚信等。
政治行为规范则是指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在政治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如言行一致、言行一致、言行一致等。
而政治决策程序则是指政治决策应当遵循的程序规范,包括程序合法、程序公正、程序公开等。
其次,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是政治腐败。
政治腐败是指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在政治活动中违反政治道德和政治行为规范的行为,如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等。
政治腐败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
另外,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还包括政治权力过度集中、政治决策程序不够民主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政治体制的健康发展,还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信任度。
再次,针对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政治道德建设,倡导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遵守政治道德规范,加强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忠诚诚信等价值观教育。
其次,我们应当加强政治行为规范建设,规范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加强言行一致、言行一致、言行一致等行为准则的教育和培训。
最后,我们应当加强政治决策程序建设,完善政治决策程序,加强程序合法、程序公正、程序公开等程序规范的落实。
最后,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政治人物、政治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解决。
我们应当认识到政治标准方面的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政 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政治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福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于提高政治治理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1、政治参与渠道不够畅通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有限,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这导致部分民众的声音无法及时传递到决策层,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权力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权力监督体系,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监督不到位、监督乏力的情况。
部分权力行使者可能利用制度漏洞,逃避监督,从而导致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3、政策执行不力一些政策在制定时考虑周全,但在执行过程中却遭遇重重困难,出现变形、走样甚至无法落实的情况。
这既影响了政策的预期效果,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4、政治教育工作不够深入部分地区对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育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无法有效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法治意识。
这使得一些民众对政治制度、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不高。
5、基层政治建设薄弱基层政权在组织建设、干部队伍素质、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6、政治信息公开不充分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选择性公开、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导致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误解和质疑。
二、整改措施1、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的法律保障,建立多样化的参与平台,如听证会、网络问政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
2、强化权力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的协同配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同时,加大对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现代化的政治理解
现代化的政治理解1 什么是现代化的政治理解?现代化的政治理解是指在现代时代背景下对政治的理解与认知。
现代化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向着全面发达、高度成熟的方向不断前进的过程,也是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不仅仅是制度的建设,更是民众的参与、普遍的民主、自由的竞争。
2 现代化的政治理解要素首先,现代化的政治理解要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
这个制度体系要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配合国家和区域现状制定政策和法律,确保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行。
其次,现代化的政治理解要注重民众的参与。
民主是现代政治最重要的渠道,应该让普通公民有机会参与决策,并建立向政府质询和反馈的渠道。
最后,现代化的政治理解还应该强调政治透明度和反腐倡廉。
政治透明度要求信息公开,反腐倡廉则要求政治人物廉洁奉公,维护正常的政治秩序。
3 现代化的政治理解与发展实践关系现代化的政治理解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也需要与现实发展相结合,与发展实践进行物质实践。
实现现代化的政治理解需要长期坚持,推动各项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和完善。
可以以我国的发展实践为例。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国内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相应的现代化进程也会受到一些限制。
因此,现代化的政治理解要与国情相结合,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发展需要的政策和方向。
4 现代化的政治理解带来的影响现代化的政治理解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治能够调控经济发展、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现代化的政治理解还能够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政治制度与人权、民主和法制都密切相关,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制度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政治影响力。
5 总结现代化的政治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愈发重要。
现代化的政治理解的要素包括健全的制度体系、人民的参与、政治透明度和反腐倡廉,这些都是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是当前中国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国家治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中国必须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模式,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强调“人民为中心”。
“人民为中心”是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完善代表机制,加强社会民主建设,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注重“制度创新”。
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系统完备、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上。
为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
国家应该不断完善和创新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社会制度,同时还应该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具有“国际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系统进入到相互交融的时代,中国的发展也需要有一种国际视野。
这就要求中国在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秩序的发展,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同时,中国也要注重国际影响的提高,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经济的转型升级。
要同时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度,控制污染和减少环境破坏,实现经济与环保的良性循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王维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因为这次全会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全面深刻总结,是对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规律从经验到理论再到制度的全面提炼升华。
关键词: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1DOI:10.13784/ki.22-1299/d.2020.01.001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早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就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此后几十年,实现“四个现代化”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
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并把它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五年过去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后对比: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党对现代化问题认识的逐步升华,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器物和工具的现代化也是制度和治理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党对国家治理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因为这次全会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全面深刻总结,是对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规律从经验到理论再到制度的全面提炼升华。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认识的几种错误倾向目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倾向。
一是治理的西方化倾向。
与社会科学的多数学科和研究领域一样,治理理论产生于西方现代化过程之中,同时也被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引领公共管理未来发展的潮流。
这种产生于西方语境之下的概念一方面反映了西方国家和民族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规律,另一方面也具有特定的民族性观念特质和隐藏的阶级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稳定,只有建设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治理现代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治理能力,中国才能在国际上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挑战,中国必须与国际接轨,积极应对全球治理变革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全局,更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只有深刻认识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长期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治理现代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法治国家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政治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
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国家提供群众支持的政治民主化过程,以及促进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制度的建立。
下面是政治现代化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政治现代化的含义
一是权威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
理性化的权威对外坚持民族国家的主权以抵制外国影响;对内坚持中央政府的主权以控制地方性和区域性权力。
因此,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的整合,把权力集中于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
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各种专门职能部门,如立法、军事、行政和科学,都应有专门化的机关去执行,应从政治王国中分离出来。
科层组织变的更精密、更复杂、更有纪律性。
职位和权力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
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
在现代国家中,不管是动员性参与还是自主性参与,公民已直接置身于各种政府事务中,并直接受其影响。
二、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
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总而言之,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广泛参与,只有合法性政治,才能保证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众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探讨
全文共计2201字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迅速适应入世以后带来的新挑战,继续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服务保证,这是一个亟待加紧研究的课题。
一、入世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出现的新课题
我国加入WTO后,将进一步开放市场,这将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市场运行体系,WTO有其自身的经济运行规则,某些市场运行法则,如价值法则的等价交换,利益法则的利益导向等如果影响和渗透思想领域中,那么,必将对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带来严重冲击;其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WTO既是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体系,也是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和传播西方政治模式的新工具,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及各种文化思潮等也必将随之而入,对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再者,加入WTO后,我国将在更广阔的领域直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会对某些行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较大冲击,少数企业如果不适应入世要求,将会面临倒闭、破产等形势,很多职工将面临下岗或重新择业等选择,这在给广大职工更多流动机会的同时,再就业压力也会对部分人的思想产生影响;第四,入世后,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成分和利益分配也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必然导致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政治现代化标准问题的思考
【摘要】: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和功能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过程,也是政治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机制的逐步健全过程。
多少年来,各国学者围绕着现代化的解读,现代化的标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等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文章拟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政治现代化的标准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标准
现代化理论发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们已普遍认同并接受了现代化的涵义,可人们对政治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标准的界定却比较简单、模糊。
一直到现在,政治现代化仍被界定为”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的变迁”;或”从不发达的政治社会向发达的政治社会的过渡”,或被更简单地界定为”政治方面的现代化”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
他们的这种认识上的局限,在许多学者的思想中都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若干学者对政治现代化及其标准的论述
对于政治现代化及其一般标准,不同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
关于政治现代化的标准,学界提出了多种理论,如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论”;亨廷顿的”政治的制度化”理论,亨廷顿认为,与政治关系最密切的现代化,可以归纳为三点: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或机构的分权化)以及大众参政化[1]。
它们”构成了现代政体和传统政体的分水岭”;派伊以”普遍平等的精神、强大的施政能力和结构分化”三者为中心构建的理论;李普赛特大量运用社会学指标(如财富、工业化、城市化、大众传媒)构造的政治现代化论,等等。
当然,还有经典依附理论、依附发展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以及世纪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新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些都不是纯粹的政治现代化理论,而应该算是更为宏观的发展理论,它们都注重分析”政治”这一根本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政治现代化研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在中国理论界,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
如杨孝臣认为,”所谓政治现代化,就是从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的演变过程,应当把民主视为政治进步的象征。
为此,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标准,应依据三条基本原则,即政治的制度化程度;大众参与政治的程度;政治体系合理化的程度”。
李元书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专门化,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参与的扩大与广泛化,政府能力的提高与政府的高效能,政治稳定,科层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行,防止政治权力超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等”[2]。
陈丽珍则将政治秩序的稳定性,政府行为的现代性,价值取向的合理性,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这四个参照指数是衡量中国政治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政治现代化的一般标准
私以为,政治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内涵的概念,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衡量。
在对以上学者的观点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可以看出,政治现代化是全面的政治进步,其标准主要通过政治系统、政治参与、政治管理、政治发展等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
1. 在政治系统方面,政治现代化要求政治结构日益分化并优化组合。
简单地说,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政治系统在自身的结构、功能方面发生离异,产生新的政治实体,从而使政治结构功能日益分离和政治职能的日益专门化。
阿尔蒙德认为,”结构分化就是建立新的专业化政治角色”。
在传统政治体系下,小部分社会集团、组织或个人承担着整个政治体系的一切没有分化的政治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状况逐渐得以改观,”人数很少,性质单纯的统治阶级的解体,社会力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力量之间日趋平衡的相互作用是产生政治组织和程序并最终产生政治机构的先决条件”[3]。
在现代多元社会里, 现代政治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分化和重新整合的趋势,社会阶层分化,各种社会团体和利益集团逐渐形成。
逐步建立并健全了专门化、民主化、独立化的政治科层制,政治选举和选拔制度日趋完善,形成了大批具有现代化意识的精英文官阶层。
同时,各阶层和群体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更大的影响力。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开展和信息化的到来,这种结构分化和重新整合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在很多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权限合理、协调统一的政治体制。
政治和行政机构的高度专业化和职能分化,是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转型的需要;是公民政治参与,建立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建立高效率政府的需要。
所以说,”没有政治结构分化,就没有政治现代化”[4]。
2. 在政治参与方面,政治现代化要求政治参与扩大化和世俗化。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5]。
在传统的政治体制中,政治生活为君主个人和少数人政治精英所垄断,致使言路不畅,政治透明度差,社会大众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市场主体和利益集团, 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力求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由于公民参与的扩大,整个社会参与层次不断提高、参与机制得到完善、参与程序进一步完备,公民的政治参与亦呈现出大众化、扩大化和理性化等特征。
关于公民参与世俗化,阿尔蒙德从衡量政治文化发展的尺度出发,认为”它包括一国居民当时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6],它意味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开始从传统的风俗习惯和魅力型来源向法理型转变;意味着公民为了自身的利益,自觉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参与人数大大增加,参与积极性也迅速提高,从而使政治系统在各种实际政策和参与者的要求与支持之间的流程更加趋于平衡和协调;由于参与人数的增加,公民影响的扩大,”世俗化的主要影响在于它指出有可能慎重考虑的政策,按照所需的方式来控制社会和经济环境”[7], 从而使政策更多地反映公民的意愿和利益,进而有利于改善人民大众生活质量。
3. 在政治管理方面,政治现代化要求政治管理高效化和法制化。
从现代市场竞争来看,一国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首先取决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
一
个国家如果政府行政管理的效能很低,那么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能令人满意的。
政府行政效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之一。
亨廷顿强调,”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8]。
布莱克也认为,”在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种种必要条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在中央、中层和地方各级建立强有力的政府”[9]。
艾森斯塔特在总结日本现代化的经验时就指出,日本的现代化是”革命寡头统治下的现代化”[10]。
在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府体制中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机构重叠膨胀、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因人设事等现象,严重削弱了政府体制的效能。
官员的大量增加,机构的膨胀,势必导致上面愈管愈细,互相扯皮。
因此,在政治现代化尤其是民主化的过程中,这些国家很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是社会飞速变革,以及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涌入这种领域,而同时这种制度却发展缓慢的结果”[11]。
与此同时,现代化的政治管理还必须有完备的现代法制作支撑。
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制运转机制必须高度健全和有序,法制必须适应发展着的和变化了的各种社会实践需要,并且能够充分体现现代社会的各种价值目标和价值需求。
”司法独立乃是法治的真谛”[12],政治管理法制化要求实现司法权、法院、检察院和法官的真正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