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里学科综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学以致用-
(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 b 三角洲的是__________ 。
(2)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 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 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周围 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 重化工业。
主要粮食 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
其 他 生 产 活 动
工业
商业
_____
-方法指导- 如何比较两个区域差异: 1、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 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 2、人文地理环境: 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 科技、文化、市场、历史基础等
新加坡工业 的发展:
第一阶段(1961~ 1965):改变传统 的单一依赖转口贸易 的状况,发展进口替 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第四阶段(1976~ 1985):着力并扩大 引进高新技术,不断 提高产品质量经,降 低成本,增强产品的 国际竞争力 第二阶段(1966~ 1970):经济结构向多 元化经济转变,着力发 展制造业引进电子产品,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第三阶段(1971~ 1975):大力引进 技术密集型产业,以 电子行业为先导,提 倡科研与经济结合
地 理 气候条件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矿产条件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耕作方式
农 业 人 类 活 动 差 异
水田耕作业 水稻(主) 油菜、棉花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试卷选择题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小题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和“黄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秦岭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小题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小题3】各区域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如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橡胶种植北界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小题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据此回答问题。
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C.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D.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45°N
东北地区的中部
31°N
沿海地区的中部, 长江入海口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读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农作物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读图说出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作物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共40 张PPT )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 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人农 类业 活生
主要 作物
主要种植水稻, 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作物
动 产 作物熟 差活 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异动
备注
河湖水面广,水产 业较发达
主要种植玉米、 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
松嫩平原
地理 位置
不 气候 同 条件 点 土地
条件
30°N附近的
43--48°N附近的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
东北地区中部
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组合好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 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 较短。
水稻土、水田、小片 黑土、旱地、大片 分散、人均耕地少 集中,人均耕地多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区域与区域特征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2.图中我国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B.区域面积的大小C.区域年降水量的大小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020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2018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
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上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开放性④综合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没有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题组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甲乙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生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2020广东湛江高二上期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见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平原、丘陵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和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和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①②海拔7.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经度、纬度B.热量、水分C.海拔、热量D.水分、地形8.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有 ( )①光照充足②热量充足③降水丰富④土壤肥沃⑤灌溉水源充足⑥气温日较差大A.①⑥B.①②④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2020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陕州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
高一地理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新人教版必修3
阅读材料分析
概念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后期阶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关系
ppt课件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ppt课件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为例: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差异。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松嫩平 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 影响? 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 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
生产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活动
商
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 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 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水网稠密、耕 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p位pt课被件 取代
〖小结〗
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阶 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理 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 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 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 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重点: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 第二课时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 、 、 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早期开发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 原因分析:(2)成长阶段(3)工商业发展阶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中后期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3、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 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工业等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变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在变化 地理环境 地平土黏 河湖沼泽广布 发展缓慢 水稻棉花桑蚕生产 科技进步 使用 工具改进和农技改良 肥沃 雨热同期的 气候 人口迁移 丰富 全国粮棉桑蚕基地 人口城市密集 人均耕地少 下降 破碎 水网稠密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了解如下问题: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C. 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与连续性D. 区域之间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早区多为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为耕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A. 形态与结构B. 优势与特色C. 生产水平D. 发展过程3.一般情况下,在区域的加速发展阶段()A. 土地资源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B.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C. 基本断绝与区域外部的联系D.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至今已过周年。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雄安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 界线是模糊的B. 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C.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D. 区域内发展方向相同5.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地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B.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C. 过度开发水资源D. 降水少且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区城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读黄河流域图,回答6~7题。
6.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①以行政区划为指标划分,但与地形、气候有关系②以山脊、山峰为界③其界线为分水线④其界线为集水线⑤利用单一指标划分⑥利用综合指标划分A. ①②④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②③⑤7.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 赤潮、酸雨、水土流失B. 泥沙淤积、水土流失、荒漠化C.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干旱、洪涝灾害D. 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8~9题。
8.这种划分是按()A. 行政区划划分的B. 自然指标划分的C. 综合指标划分的D. 地理位置划分的9.这种划分主要体现区域间的()A. 整体性B. 阶段性C. 开放性D. 差异性下图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简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阶段性11.下列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内部从西向东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引起的B. 丙区内部从南向北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引起的C. 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 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12.下列有关丙自然区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B.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C.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D. 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13~15题。
13.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14.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阶段性15.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A. 黄淮海平原B.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C. 长江三角洲D. 云贵高原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
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
据此完成16~18题。
16.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奈曼沙漠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A. 热量充足B. 地形平坦C. 光照充足D. 土壤肥沃17.该地种植水稻的主要水源来自于()A. 地下水B. 河流水C. 大气降水D. 冰雪融水18.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肥力B. 减少蒸发C. 阻隔沙尘D. 防止渗漏黑河为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边缘的祁连山脉。
下图为黑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9~21题。
19.有关黑河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河水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 河流上游地区水能资源较丰富C.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D. 河流径流量自上游向下游递增20.黑河下游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酸雨C. 土地荒漠化D. 森林锐减21.下列措施有助于黑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A. 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B. 利用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采矿业C.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D. 利用森林资源,发展造纸工业.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性。
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A. 相似差异B. 绝对一致相似C. 差异整体D. 地带非地带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图文材料,完成24~25题。
24.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此幅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 准噶尔盆地B. 东北平原C. 长江三角洲D. 三江源地区2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A.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B.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C.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Ⅱ卷主观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二、综合题(计45分)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5分)材料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图甲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15分)(2)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
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要季节及理由。
(10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地区之一。
马拉开波湖石油、渔业等资源丰富。
20世纪70年代开始,委内瑞拉加大湖区石油资源开发与出口,并拓宽、挖深马拉开波湖与委内瑞拉湾相连水道,以便大吨位的货轮和油轮驶入。
伴随石油资源开发,湖区周边城市迅速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加强与委内瑞拉石油资源合作,成为委内瑞拉最大的石油投资贸易与进口国之一。
(1)分析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10分)(2)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参考答案125 CBDCB DDCDB DAABB CADBC CAACA1.答案C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与连续性,区域内部水分条件,与农业活动类型相一致,C对。
可以看到区域有一定边界,不能判断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A错。
不能反映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B错。
图示区域之间的边界中自然边界,是模糊的D错。
2.答案B 半干早区多为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为耕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优势与特色在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B对。
不能体现区域的形态与结构、生产水平、发展过程等特征,A、C、错。
3.答案D 一般情况下,在区域的加速发展阶段是工业文明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在农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低水平缓慢发展时期,A错。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是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快速发展,与区域外部的联系加强。
5.答案B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故B正确。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不是主要原因;过度开发水资源是因为需水量大所致;降水少且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属于自然原因。
故A、C、D错误。
6.答案D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
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注意河流流域划分的基本标志。
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其界限为分水岭,故其划分的指标是单一性的,因此②③⑤正确,故答案选D。
7.答案D甲地位于渤海湾,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海洋污染;乙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因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丙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8.答案C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可知,这种划分属于综合指标,故C项正确。
9.答案D根据综合指标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故D项正确。
10.答案B主要依据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划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这种划分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选B 正确。
11.答案D甲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内部从西向东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引起的,A错;丙是东部季风区,其内部从南向北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变化引起的,B正确;乙区与丙区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C 错;甲区深居内陆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两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正确。
12.答案A丙是东部季风区,地形以高原、丘陵和平原为主,东部沿海地形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A 错;本区是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B正确;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C正确;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D正确。
选A正确。
13.答案A所划分功能区域,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不是完全一致,B错误。
各区域间的界线有的是利用自然界线,是模糊的,C错。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具有相似性,也有独特性,D错误。
14.答案B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B对。
区域的整体性指的是区域内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A错。
开放性是某个区域的发展特点,不是区域间的特点,C 错。
阶段性指的是区域内不同阶段,D错。
15.答案B 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为禁止开发建立的保护区,B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