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将从传统耕作、有机耕作和转基因耕作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是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特点是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和化学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这种耕作方式常常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方面,机械化耕作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另一方面,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有机耕作方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来保护农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

相对于传统耕作方式,有机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积极。

有机肥料中富含有机物质,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有机农药的使用相对较少,不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从而保护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因此,有机耕作方式通常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转基因耕作方式是指应用转基因技术来改造农作物的耕作方式。

转基因农作物通常具有抗虫、抗病等特性,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转基因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抗病特性使得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对土壤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通常伴随着对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这些除草剂可能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从而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转基因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总的来说,不同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常常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有机耕作方式通常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田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田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田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田间的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耕作方式会对土壤的结构、养分含量以及微生物活动等产生各种效应。

本文将从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促进微生物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保护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之一,直接影响土壤的通气性、渗透性以及保水能力等。

传统的耕作方式中常采用耕翻整层的深耕措施,虽然能够达到除草和破碎土块的目的,但同时也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翻耕会破坏土壤的团聚体,使土壤颗粒间的接触面减少,导致土壤的容重增加,通气性和渗透性降低。

而保护耕作方式中常采用不翻耕或少翻耕的方法,如保护犁、免耕播种等。

这些方式能够减少翻耕活动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团聚体稳定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根系伸展,减轻土壤侵蚀的风险。

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养分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分布有显著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中常采用机械化施肥的方式,将化肥直接投入到耕作层中。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均衡,使部分养分无法充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土壤污染。

相比之下,有机肥的运用是保护耕作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有机肥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并通过慢释放的方式使养分逐步释放给作物,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促进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中的翻耕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暴露在空气中,使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保护耕作方式中的不翻耕或少翻耕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增加。

此外,添加有机肥也能够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和作物生长。

总结综上所述,田间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蒋云峰;屈明秋;王月;钱瑞雪【摘要】对比分析了免耕、翻耕、深松耕作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免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在改善土壤结构、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方面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本文望能为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的有效开展,营造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3页(P144-146)【关键词】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土壤理化性质【作者】蒋云峰;屈明秋;王月;钱瑞雪【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5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土壤进行耕作可改变耕层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水、肥、气、热之间的关系,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1].不同耕作方式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传统耕作方式,如翻耕、裸露休耕等可快速除去杂草、作物残留等,但会使耕层变薄,地表受损,水分蒸发,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持水保肥能力下降,恢复功能减弱等不良后果[2].近些年来,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营造机能为特点的保护性耕作逐渐兴起,其取消了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进行免耕播种[3].保护性耕作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防止扬尘、减少侵蚀、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通过比较保护性耕作与常规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以期为保护性耕作的有效开展,营造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基础,是土壤物理性质中不可缺少的指标.耕作活动对土壤水分有很大的影响.常年翻耕无作物覆盖,地表裸露,会增加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分流失.而免耕秸秆覆盖较传统耕作方式减少了对土壤扰动,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可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4].有研究表明,在降水量5~25 mm时,免耕水分平均入渗率比翻耕提高1.80倍;30~45 mm时,比翻耕提高1.71倍[5].深松耕作可缓解土壤紧实性,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也利于作物生长[6].土壤容重亦称土壤密度,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重量(g·cm-3),是反映土壤紧实程度、孔隙状况等结构性特征的重要指标.土壤容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植物根系发育等[7].传统耕作方式不断地翻耕,农用机具频繁使用,特别是重型农用机具的使用,可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强,加大土壤容重.有研究显示免耕土壤容重小于传统翻耕,且土壤容重随免耕年限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深松耕也可降低土壤容量,给作物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8].但也有一些研究显示:长期免耕,在0~20 cm耕层土壤容重高于连年翻耕[9].由此可见,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依土壤类型、生态条件而存在差异.土壤硬度指土壤对外界垂直穿透力的反抗能力,反映土壤孔隙状况及土粒间结持力的大小[10].土壤硬度对土壤水分、养分、通气性、热特性以及作物根系的发育、耕作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影响.传统翻耕由于常年频繁翻动土壤,使土壤质地变得疏松,自然降低土壤硬度.相反,免耕则不会连续翻动土壤,硬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对土壤水分的传输、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适当的孔隙度可是土壤保持良好的水、气关系,并增强土壤生物的活性.免耕的土壤硬度虽然很大,但是免耕相对于翻耕,大孔隙减少,中小孔隙增多,提高了土壤表层的总孔隙度,很好地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传统耕作方式,常年翻耕土壤使大孔隙数量增加,中小孔隙减少.土壤pH在土壤肥力方面,尤其是供肥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Gal等的研究表明,耕作可以显著改变土壤的酸碱度[11].常旭虹研究表明,表层免耕土壤pH往往比传统耕作土壤低(尤其30 cm耕层内),影响作物生长[12].兰全美等研究发现,水作及旱作后,免耕土壤pH均低于常规耕作,免耕2年和3年土壤pH分别降低了0.29和0.46个单位,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土壤[13].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包括养分的多少、养分的有效性的影响大不相同.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使土壤养分增加.对比翻耕、旋耕等耕作方式,免耕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碳,并不断积累.而传统翻耕,长时间持续地翻动土壤,使土壤结构不稳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下降,土壤养分严重流失.但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在土壤粘性较高、排水量较差的区域,免耕并没有有效地提高有机碳含量,其储量与传统耕作差别不大.相比之下,旋耕在这种土壤质地下,土壤有机质储量更高[14].因此,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和土壤类型条件下耕作对于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在提高土壤养分、肥力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与耕作方式密切相关,不同耕作方式下其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秸秆覆盖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多.因为免耕作物秸秆覆盖使土壤温度变化小,湿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高云超等研究显示,连续免耕秸秆覆盖可提高0~10 cm土层土壤细菌总数、棒状细菌数、贫营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15].陈尚洪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活性碳、矿化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16].土壤动物是土壤具有生命力的一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交换的纽带,成为判断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17].不同的耕作方式深刻影响着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免耕保护了对扰动敏感的土壤动物,少耕则促进了土壤动物繁殖,有利于提高大多数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免耕秸秆还田可为土壤动物提供稳定的栖身之处,有利于土壤动物幼虫的繁衍生长.因此,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更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保护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朱强根等在黄淮海平原研究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显示,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在玉米拔节期免耕要高于翻耕;并且秸秆还田量与土壤动物丰富度成正相关[18].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土壤结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而这又与耕作方式密切相关.传统翻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但常年频繁的翻耕会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度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随着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的提高,免耕秸秆还田、深松耕作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相对传统翻耕,少耕或免耕,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的供给,为土壤生物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我国保护性耕作方式还不太成熟,需要不断的探索,要结合不同地区实际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采用适地适法的耕作方式.农业现在正在走向数字化、绿色化,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也要与其他国家交流经验,共同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推进农业进步.【相关文献】[1]孙利军,张仁陟,黄高宝.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6):207~211.[2]丁昆仑.深松耕作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作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7):13~16.[3]张海林,高旺盛,陈阜,等.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16~20.[4]李永平,王孟本,史向远,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23~727.[5]Chen Y,Cavers C,Tessier S,et al.Short-term tillage effects on soil cone index and plant development in a poorly drained,heavy clay soil[J].Soil Tillage Res.,2005,82:161~171. [6]Lal R.No-tillage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crops in WesternNigeria.Soil.[J].Sci.Am.J,1976,40:762~768.[7]廖萍,黄国勤.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6,(5):31~32.[8]王昌全,魏成明,李廷强,等.不同免耕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19(2):152~154.[9]刘武仁,郑金玉,罗洋,等.玉米留茬少、免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8,16(4):123~126.[10]Yang X-J,Li C-J.Impacts of mechanical compaction on soil properties,growth of crops,soil-borne 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J].Scientia AgriculturaSinica,2008,41(7):2008~2015.[11]Gál A,Vyn T J,Michéli E,et al.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with long-term no-till versus moldboard Plowing overestimated with tilled-zone sampling depths[J].Soil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7,96:42~51.[12]常旭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及应用前景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4,(1):1~3.[13]兰全美,张锡洲,李廷轩.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主要理化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1):145~149.[14]Divito G A,Sainz Rozas H R,Echeverría H E,et al.Long term nitrogen fertilization:Soil property changes in an Argentinean Pampas soil under no tillage[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11,114:117~126.[15]高云超,朱文珊.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细菌群落区系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0,19(3):27~32.[16]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等.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31):54~56.[17]时雷雷,傅声雷.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J].科学通报,2014,59:493~509.[18]朱强根,朱安宁,张佳宝,等.黄淮海平原保护性耕作下玉米季土壤动物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417~2423.。

不同种植方式对蔬菜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不同种植方式对蔬菜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表1)采用纯有机肥、有机肥和土壤、无机肥、土壤和纯稻田土四种耕种方法,通过对蔬菜鲜重、干重、茎高、维生素A 、叶绿素、糖分等含量的检测,对比分析并整合了在我国南部地区,采用有机栽培和传统种植方式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四种栽培方法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在无机肥和土壤处理下鲜重、干重、茎高比有机栽培法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在种植过程中,作物生长速度快,发芽率高,且采收周期较传统的有机种植方法缩短。

在质量上,采用有机耕作的蔬菜比传统种植的要好,但在生产上的表现要差一些。

在不同的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植株的外在形态的影响依次为:无机肥和土壤大于有机肥和土壤,有机肥和土壤大于纯有机肥,纯有机肥的作用约等于纯稻田土。

试验结果显示,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种类的蔬菜的适宜栽培方法与有机肥的种类、比例差异有关,适当施用鸡粪有机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过量施用则会使植株的可溶性糖、维生素A 和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限制。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亮红灯,多起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劣质、污染蔬菜的新闻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蔬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焦点。

蔬菜是人体七大必需元素之一,是每个人日常所必须吸收的,而现在,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消费理念也随之改变,追求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尤其是现在的绿色蔬菜,人们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吃饱喝足,而是要吃的更好,这就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在国内,有机蔬菜的发展迅速,已形成了许多高质量的有机蔬菜。

广西市各大菜场均可见有无污染蔬菜,其销售均价平均为一般蔬菜的3-5倍。

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选择了我国广西常见的蔬菜,采用四个不同的施肥措施,对其品质和生长特性及价格进行了比较,以便为广大农民的生产和工作提供参考。

一、实验材料1、培育品种试验所选用的叶菜种子是在我国南部地区普遍种植的优良品种,其萌发率大于95%。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
1 2 土壤 孔 隙 度和 土壤 团聚 体 .
态的代价就愈大。近 1 来 , 国机 械耕作活动加强 , O年 我 农产
品 需 求 大 幅度 上 升 , 河 流 泛 滥 、 壤 退 化 、 尘 暴 猖 獗 、 但 土 沙 作
业成本上升也是 不争 的事 实。保 护性耕作取 消铧式犁 翻耕 , 在保留地表覆盖 物的前提下免耕播 种 , 以保 留土壤 自我保护 机能和营造机 能 , 蓄水保墒 、 在 培肥地力 、 防止扬尘 、 减少 侵 蚀、 保护环境 、 节本增效 、 加农 民收入等方 面表现 出了其它 增
据两年的精确定量栽培实践平均增产都是在150kg332浅插精确定量栽培以上昌宁县125万亩的水稻只要认真推广可以确保低节位叶蘖同伸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浅插精确定量栽培全套集成技术至少可以增产70kg667m可入土2citi不栽直秧为保证浅插必须浅水犁田耙田田要以增产稻谷875万kg以16元kg计可直接增加产值1400做得平整丰产沟和背阴沟要留好沉实露泥浅插插后适当万元同时可以减少种子农药化肥和水的用量可见效益加深田水促活棵
研究则 指出 , 与传统翻耕 相 比, 免耕表层 o o m 土壤容重 ~2 c
降低 了 l 6 , _5 但次层 2  ̄4 T容 重增 加 了 18 。深层 0 0I CI . 4  ̄6 c 0 0 m土壤容重基本不受耕作方式 的影 响。土壤 容重降 低有利于土壤 中水气流通 , 土壤根 系及生物有效 活动创造 为 了适宜环境 。还有部分研究者报道 , 不同耕作方式下 粘土土 壤容重之 间无 明显差异 [ 】 。张 志 国等¨j 1 长期研究 也发 现 , l 长期免耕未使土壤容重增加 。土壤容重 的大小受土壤 质地 、 结构 、 有机质含量以及各 种 自然 因素 的影 响 , 因此只要 田间 管理措施合理 , 免耕等轻简化栽培模式并 不会对土壤 容重产 生严重 的影响 。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 自然结 构 , 提供作 物所需要 的水分和养分究则指 出 , ”研 免耕改 善 了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以旋耕为主的土壤耕作方式在黄淮海夏玉米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种传统耕作方法也带来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耕地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使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耕层有效土壤数量明显减少,农业耕层土壤的理化性状趋于恶化,地力下降[1-4]。

因此研究适合该区自然条件及发展要求的耕作体系已成为迫切的需求。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了本课题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采取多年定点定位方法,在济宁市农科院试验农场进行,设5个处理,处理1:CK(常规旋耕)+秸秆还田;处理2:连续深耕(30~35cm)+秸秆还田;处理3:连续深耕秸秆不还田;处理4:隔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5:深松+秸秆还田。

处理4隔年深耕是指在上年深耕的基础上本年度采取免耕处理。

文章中数据为2009-2010年试验数据。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6m×60m,种植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种植方式:60cm等行距,株距24.7cm,种植密度4500株/亩。

试验田小麦玉米的施肥灌水及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与当地生产条件一致。

在小麦播种前结合耕作整地进行试验处理,常规耕作深度为15cm,深耕处理耕作深度为30~35cm,玉米秸秆粉碎后翻耕还田,小麦收获后玉米免耕播种,小麦秸秆覆盖地表还田。

1.2调查项目土壤理化性状:每个处理在试验田取5个点,于玉米播种前、收获后,每处理按10cm分层测0~60cm 深5个点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计产与考种:每个处理收获3个样点计产和考种,每个样点收双行5m长计产,并取代表性的10穗考种。

2结果与分析2.1土壤容重本试验分玉米播种前、收获后两个时期分别测定不同深度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50~60cm土壤容重(见图1和图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刘国伟张龙平高园园高发瑞(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272031)摘要:采取多年定点定位研究方法,设置常规旋耕+秸秆还田、连续深耕+秸秆还田、连续深耕秸秆不还田、隔年深耕+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5个处理,对不同耕作方式与土壤理化性状、玉米单株叶面积及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p 值测定使用 P S H H J一4 A型 实验 室 p 酸度 计 : 化 率 测 定 H 磁 用 MS一2 型磁 化 率 仪 ; 度 分 析 采 用 英 国 Ma e 公 司生 B 粒 lm v 产 Matr2e 一8 s s zr ei 型激 光粒 度 仪 进行 测 量 。 有 机碳 含 量 测 总
方 式 . 深 层 土 壤 影 响 较小 。苹 果 林 地 土 壤 0 2 对 ~ 0厘 米 p 相 H 对 下 层 高 。不 同剖 面 0 2 ~ O厘 米 土 壤 p 值 表 现为 农 田 高 于 H
灌 溉 。 实地 调 查 , 据 由于 庄稼 种 和 收 的需 要 。 地 被 年 复 一 年 耕
定 是 采 用 德 国 生 产 的 Hi T C I 器进 行 。 g O I仪 h
三 、 据 分 析 、 理 和解 释 数 处
下 土壤 理 化 性 质和 质 量 有 明 显 差异 。
【 键 词】 土 地利 用方 式 关
随 着 土 壤 的连 续耕 作 , 同 的 土 地 利 用方 式 对 土壤 的理 不 化 性 质 和 环境 状 况 影 响 比较 大 , 而 影 响 土 壤 许 多 生 态 过 进
博士硕士论坛
ohs u s i na s ih o hl tn u
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 的影响
刘 静
( 宝鸡 文 理 学 院 )
【 摘
要] 对 关 中 西部 农 田 和苹 果 林 地 两 种 不 同土 地 利 用 方 式 的 土壤 ( ̄ 2 厘 米) 了分 析 , o1 0 作 结果 表 明不 同土 地 利 用 方 式 土壤 理 化 性 质 关 中西 部
为 8 — . , 整 个 剖 面 来 看 , 地 0-0厘 米 的 土壤 p 值 . 86 从 3 7 林 - 4 H 大 于 4 厘 米 以 下深 度 土 壤 的 p 值 。 0 H

田间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田间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田间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一、引言在农业生产中,耕作制度是指农田土壤的管理和处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耕作制度会导致土壤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

因此,研究田间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 翻耕制度翻耕制度是传统农耕中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深耕、翻动土壤,使土壤松散,增加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

然而,长期以来大面积的翻耕也给土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频繁的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化,增加土壤的密实度,降低土壤容重。

其次,大规模的机械化翻耕会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同时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问题,加速土壤的退化和贫瘠化。

2. 免耕制度免耕制度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耕作方式,其通过不翻耕、不翻土的方式来保护土壤结构,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免耕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损失,同时减少耕作成本和劳动量。

然而,免耕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不翻耕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难以分解,影响养分的释放和吸收。

其次,免耕制度容易诱发一些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三、现代耕作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 保护性耕作制度保护性耕作制度是在传统耕作制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耕作方式。

其通过减少或合理控制翻耕的频率和深度,保持土壤表面覆盖物,保护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避免土壤流失和侵蚀。

保护性耕作制度能够明显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改良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3. 秸秆还田制度秸秆还田制度是指将作物的秸秆经过处理后还原到农田中,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的肥力。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作者:吕巨智闫飞燕程伟东等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11期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翻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 25 cm+免翻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松35 cm+免翻耕和深松35 cm+旋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氮、磷、钾的含量,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关键词:玉米;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3.04;S15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118-04收稿日期:2014-11-27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玉米综合试验站项目(编号:CARS-02-73);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编号:桂科攻1123001-1J)。

作者简介:吕巨智(1984—),男,湖北武穴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玉米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

E-mail:lvjuzhi520@。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对土壤进行耕作可改善耕层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中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相比例,协调好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1]。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主产区采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紧实,容重增加,土壤蓄水和透水能力差,根系下扎阻力增加,从而增加了玉米发生灾害的风险,对玉米生长发育不利,进而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2-5]。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以不同的外部机械力形式作用于土壤并从本质上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子,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6-9]。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pa in r g wi t h n om a l t u r n—o ve r t i l l a g e t e c h no l o gy ,s ub s oi l i ng t e c h no l o gy c a n i nc r e a s e t he wa t e r s t or a g e o f t o ps o l i p l o ug h l a ye r ,
YUE J i a n — k u i , ZHA NG C h e n 2 , G UO J u n — x i a n , XU X i a n g — q i n 。 , L I Qi n g ~ y o n g 4
( 1 . M e c h a n i c a l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o f X i  ̄i a n g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U r u mq i 8 3 0 0 5 2 X i  ̄i a n g , C h i n a ; 2 . A g r i c u l t u r l a m e e h i n e r y
p o p u l a i r z a t i o n s t a t i o n o f Ya n q i C o u n t y ; 3 . Ag ic r u l t u r a l me c h i n e r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s t a t i o n o f Ya n q i C o u n t y ; 4 . Ag i r c u l t u r a l me c h i n e r y s t a t i o n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工矿业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微生物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两个方面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一、微生物特性的影响1.农业利用方式:农业活动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农业化肥的施用会改变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农药的使用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降低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

长期耕作会导致土壤中有机质的流失,降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特性。

2.林业利用方式:林业活动会改变土壤中的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从而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不同类型的树种会释放不同类型和量的根际物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林地的保护和恢复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健壮性。

3.畜牧业利用方式:畜牧业活动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但过度放牧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影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合理的畜牧业利用方式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的健康。

4.工矿业利用方式:工矿业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会导致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工矿废弃物的排放会造成土壤污染,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合理的工矿业利用方式可以减少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促进土壤的恢复和重建。

1.农业利用方式:农业活动会改变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影响土壤中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农田的耕作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会改变土壤pH值和离子交换能力,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吸附作用。

2.林业利用方式:林地的植被可以保护土壤不受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林地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的肥力和肥力。

林地的保护和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健康。

论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因子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论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因子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论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因子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作者:蔡琦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1期摘要:耕作方式的不同能够对土壤的水热、养分以及生物特性造成不同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能够让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生态过程得到改变。

采取保护性的方式进行耕作,能够让土壤的质量得到改善,提高酶活性,深松耕以及免耕等方式提供丰富的资源以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免耕以及少耕等方式能够大大减少土壤动物受到的干扰,从而改善其数量、种类以及结构。

文章着重对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活宜的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修复的可能性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耕作方式;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健康的农田土壤,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让土壤的特性得到改善,同时还能够提高水分利用率,从而实现保水增产,促进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农田的耕作方式主要有传统耕作、少耕以及免耕等,其中免耕被应用最为广泛。

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是让土壤耕层的质量得、培肥地力以及土壤生态等得到改善,耕作方式的不同能够对农田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酶活性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让微生物结构发生改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递进,农田土壤在频繁耕作、施肥不当以及作物残茬处理不科学等的影响下已经严重退化。

所以,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因子和生物学特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1.1 土壤水分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会让土壤结构因过度搅动而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水分加剧胁迫。

相关研究表明,免耕方式下的秸秆覆盖能够让土壤物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土壤侵蚀,促进良好结构形成。

长期的不合理耕作会使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传统垄播耕作加剧土壤水分的流失,再加上地面蒸发,土壤水含率持续下降,进而影响降水渗入。

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能够让土壤水分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提高水分利用率;此外,浅层耕作也有此效果。

不同农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农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农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农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引言:农作方式是指农田的管理和耕作方法,对耕作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

耕层土壤是农田土壤中最外层的一层土壤,直接接触到大气和植物根系,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农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一、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1. 常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方式包括传统的耕种和施肥方法,通常会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这种方式长期以来在农田中被大量使用,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壤的贫瘠化。

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氮、磷、钾等养分的积累,使土壤失去了平衡,在土壤中形成了营养元素的过量和缺乏现象。

2. 有机农作方式有机农作方式强调通过保持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增加有机质来改善土壤质地。

有机农作方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而是依靠绿肥作物和有机肥料来提供养分。

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抗逆性。

有机农作方式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分解,为植物提供更健康的生长环境。

二、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 常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方式使用机械翻耕和深耕作业,破坏了土壤表面的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导致水分的快速流失。

此外,过度耕作还会破坏土壤的团聚体和孔隙结构,降低土壤的保水能力。

2. 保护性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方式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翻耕深度,保持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的水分蒸发和侵蚀。

保护性耕作方式能够保持土壤表面的覆盖层,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冻融循环,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

同时,保护性耕作方式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增加土壤的水分储存能力。

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1. 常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方式使用机械翻耕和深耕作业,破坏了土壤的团聚体和孔隙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和贫瘠化。

长期以来的过度耕作和翻耕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流失,使土壤变得贫瘠。

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影响的研究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其持续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耕种方式是土壤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耕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建议。

一、耕种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1.传统耕种方式传统耕种方式主要采用深松耕和常规犁耕,这种方式下土壤会经常被犁翻,导致土壤颗粒的破碎和压实。

这种耕种方式下,土壤的孔隙度下降,通气性和保水性减弱,对于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较低。

同时,传统耕种方式还容易导致土壤容重增加,从而限制作物的根系伸展和生长,对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保护性耕种方式保护性耕种方式将秸秆还田、不翻土、覆盖作物秸秆等作为主要耕种措施,能够有效保护土壤结构。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肥力和团聚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不翻土可以避免土壤的二次压实,保持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有利于根系的扩展和水分的渗透。

覆盖作物秸秆可以防止暴雨冲刷和风蚀,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二、耕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1.传统耕种方式传统耕种方式下,由于频繁的耕作和犁翻,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有机碳含量下降。

另外,由于土壤的压实和颗粒破碎,减少了有机碳的贮存空间,加速了有机碳的流失。

因此,传统耕种方式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减少,并间接影响了土壤肥力和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性耕种方式保护性耕种方式下,由于减少了土壤的犁翻和耕作频次,有机碳的分解速度减缓,有机碳贮存量相对较高。

此外,通过秸秆还田和覆盖作物秸秆,有机质的输入也增加了,有机碳含量得到增加。

保护性耕种方式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质量,改善土壤的肥力和墒情。

三、结论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传统耕种方式下,土壤结构容易受到破坏,有机碳含量减少,对土壤质量和农田可持续发展不利。

甜菜中耕工作总结

甜菜中耕工作总结

甜菜中耕工作总结甜菜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它不仅可以用来提取糖分,还可以作为饲料和食品原料。

在甜菜种植过程中,中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耕工作可以有效地松土、除草、促进甜菜生长,提高产量。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甜菜中耕工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首先,甜菜中耕工作可以有效地松土,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中耕,可以将土壤中的硬块打碎,使土壤更加松软,有利于甜菜的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

此外,中耕还可以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甜菜的生长发育。

其次,中耕工作可以有效地除草。

甜菜生长期间,杂草的生长会严重影响甜菜的生长,降低甜菜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中耕工作,可以将田间的杂草彻底除去,保持甜菜田的清洁和整洁,有利于甜菜的生长。

此外,中耕工作还可以促进甜菜的生长,提高产量。

通过中耕,可以有效地松土、除草,为甜菜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甜菜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甜菜的产量和质量。

在进行甜菜中耕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中耕机械,根据田地的情况和甜菜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耕机械进行中耕作业。

其次,掌握中耕的时机,一般在甜菜生长的早期和中期进行中耕作业,以保持甜菜田的整洁和清洁。

最后,注意中耕的深度和速度,根据甜菜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情况,控制中耕的深度和速度,以保证中耕的效果。

总之,甜菜中耕工作是甜菜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除草、促进甜菜生长,提高产量。

在进行中耕工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掌握时机和注意深度和速度,以保证中耕的效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总结,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甜菜中耕工作,提高甜菜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农学中的作物栽培技术对土壤改良的关键影响

植物农学中的作物栽培技术对土壤改良的关键影响

植物农学中的作物栽培技术对土壤改良的关键影响在植物农学中,作物栽培技术对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关键影响。

通过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并最终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就植物农学中的作物栽培技术对土壤改良的关键影响展开论述。

一、有机物质的施用有机物质是土壤改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保肥能力。

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能够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二、合理施肥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合理施肥可以避免养分的浪费和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进行施肥,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同时,选择适合的施肥方式,如分蘖施肥、沟培施肥等,也能够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养分的损失。

三、科学间作与轮作科学间作与轮作是作物栽培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效果,对土壤进行有效地利用和保护。

间作作物的根系交错,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率,改善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

轮作作物则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土壤的侵害。

四、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是植物农学中的重要栽培技术之一,对土壤改良具有关键影响。

过量的灌溉会导致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而缺水则会导致土壤干燥和养分的流失。

因此,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度的合理范围,保护土壤结构和水质。

五、适时翻耕适时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通过翻耕,可以将土壤中的氧气充分供给植物根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翻耕还可以改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

总之,在植物农学中,作物栽培技术对土壤改良具有关键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物质、合理施肥、科学间作与轮作、合理灌溉和适时翻耕等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状况,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最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郁鑫;王旭东【摘要】The Loess Plateau is an arid and semi-arid rain-fed agricultural area.In the past,the traditional tillage methods were the main ones.Crop straws were not returned and the arable lands were directly ploughed,which caused the top soil to expose and accelerated the miner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were increased,and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asdeclined.Therefore,conservation tillage methods have been gradually taken in this reg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use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such as subsoiling tillage,no-tillage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on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and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s were provided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tillage methods.%黄土高原属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过去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作物秸秆不还田以及对耕地直接进行翻耕,导致耕地表土裸露,因而加快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土壤侵蚀、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为此,以保护环境、提高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保护性耕作在该地区逐渐展开.比较分析深松、免耕、传统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域创建合理有效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指导.【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4页(P144-146,156)【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性质;作物产量;水肥利用效率;黄土高原【作者】郁鑫;王旭东【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4耕作方式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决定了土壤质量变化的方向和程度[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进行 了研 究。结果表明, 不耕起直播 区与简易耕直播 区比较 , 土壤结构 易紧密化 , 甜菜易产生侧根 。但是 , 在 出苗、 生育期 以及产量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不耕起 直播 区的根 部 收获 量 与现行 的耕 起 移植 区相 比 , 减产 2 . 5 %~ 9 . 2 %。对 于碎 土性 较好 的淡 色火 山灰土 , 耕翻 与 整 地作 业 可 以简略化 或 者免 除 , 同直播 方 式进行 组合 同样 可以获得 较 高的 产量 。
t h e i mp a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 me t h o d s o n s o i l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s u g a r b e e t g r o w t h .T h e r e s u l t s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 t h e s o i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n o t i l l a g e d i r e c t p l a n t i n g wa s e a s y t o b e c l o s e l y , a n d t h e s u g a r b e e t mo r e b r a n c h i n g r o o t c o mp a r e d wi t h mi n i mu m t i l l a g e d i r e c t p l a n t i n g . B u t t h e r e w e r e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n t h e
No nh e a s t F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Po s t d o c t o r a l Pr o g r a m, Ha r b i n 1 5 0 0 0 0 ;
3 j i a mu s in g A c a em d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ce n s , J i a m u s i 1 5 4 0 0 7 )
( He i l o n g i f a n g 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P o s t d o c t o r a l P r o g r a m, Ha r b i n 1 5 0 0 0 0 ;
恭 擘学报 2 0 1 3 , 3 ( 0 4 ) : 1 3 — 1 8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e www. c a a j . o r g
不 同耕作方式对 土壤 物理性质及 甜菜生长的影 响
张春 峰 1 , 2 , 3刘 峰 , 祖元刚2 7 孟 庆英 , 王 囡囡 , 朱宝国
p l a n t i n g me t h o d.Th e c o n t r o l we r e c o n v e nt i o n a l t i l l a g e t r a n s p l a n t a n d n o t i l l a g e di r e c t p l a n t i n g ,t h i s s t ud y o n
关 键词 : 甜菜; 耕 作 方式 ; 土壤 物理 性状
中图分 类 号 : S 一 3 文献 标 志码 : A 论文 编号 : 2 0 1 2 . 0 4 0 7
I mp a c t o f Di fe r e n t Ti l l a g e Me t h o d s o n S o i l Ph y s i c a l Pr o p e r t i e s a n d S u g a r Be e t Gr o wt h
( 黑龙 江省农业 科学院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 哈尔滨 1 5 0 0 0 0 ;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哈尔滨 1 5 0 0 0 0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 院佳木斯分 院, 黑龙江佳木斯 1 5 4 0 0 7 )
摘 要: 为利 用甜 菜作 为 生物 能 源的原 料 , 在 其栽 培技 术方 面进 行 了探 索 。 以淡 色火 山灰 土壤 为供 试 土 壤, 播 种 采 用直播 方 式 , 栽培 采 用 简 易耕作 栽培 技 术 , 以耕起 移植 区和 不耕起 直播 区为对 照 , 针 对 不 同耕
Z h a n g C h u n f e n g L i u F e n g 。 , Z u Y u a n g a n g 2 , Me n g Q i n g y i n g , Wa n g N a n n a n 。 , Z h u B a o g u o
A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f o r 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c o u p l e d t o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g o f s u g a r b e e t w a s e x p l o r e d a s a b i o l o g i c a l e n e r y g s o u r c e .T h e l o w- h u mi c a n d o s o l s a s a s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o i l ,t h e p a n t i n g me t h o d wa s d i r e c t p l a n t i n g ,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wa s mi n i mu m t i l l a g e d i r e c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