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土壤耕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农业技术措施。它对改善土壤环境,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为了使药用植物持续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掌握耕作的基本原理和各项耕作措施,因地制宜地制定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土壤耕作制度。

一、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一)土壤耕作与土壤、气候、植物的关系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库之一。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每一个肥力因素和它们的综合体都是土壤与无机环境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的结果。

土壤是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活的基础。植物和动物也为土壤提供物质资源。如植物残体及根茬还田和动物提供的厩肥等,通过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被分解成腐殖质或矿质养分;植物根系在土壤内的穿插和蚯蚓的松土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土体构造包括表土状况、土层结构和厚度以及蓄水、供水和保肥、供肥的性能等,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壤结构变化,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例如雨、雪和太阳曝晒,出现干湿现象、冻融交替,使土壤膨松熟化,对植物根系生长有利。大风、暴雨的袭击导致土壤的板实,甚至造成风蚀和水蚀,又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也经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并直接影响到土壤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生态系统,不受人类的干涉,是闭合式的生态系统。"气候-植物-土壤"之间的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比较缓慢和稳定。在作物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多的农产品,所采取各种农事操作,对土壤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不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应采取耕作、施肥、灌溉和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调节土壤生态系统,促进药用植物生长。

土壤耕作就是用机械方法,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状况,调节土壤固相、液相、气相的比例关系,建立良好的耕层构造,以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诸因素。

然而,不恰当的土壤耕作,也会对土壤中诸因素的比例产生影响。例如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因耕作不当,搅动土壤过多,会跑墒和加重干旱程度。在斜坡地耕翻不当,还容易引起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多雨季节,在土壤过湿的条件下,耕作可压实土壤,或使耕作层形成大土块,降低整地质量,影响作物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以及根系的生长。因此,必须权衡利弊,选择对土壤破

坏最轻的耕作措施和机具,或尽量减少耕作作业次数。研究和掌握当地、当时气候、作物、土壤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土壤耕作措施,合理地调节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促进药用植物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达到药用植物的稳产、高产和全面持续增产。这就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要求。

(二)土壤耕作的任务

1 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

(1)药用植物对耕层构造的要求。耕作层(有称熟土层,简称耕层)是耕地表面到犁底层的土层,通常15~25 cm深。耕层构造通常表现在耕层土壤中固相、液相、气相的比例关系上。由于耕层中土壤团聚体与单粒的结合和排列方式不同,构成了大小不同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有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在毛管持水量的情况下,水分被保持在毛管孔隙内,非毛管孔隙充满着空气。如果土壤(固相)与毛管孔隙(液相)和非毛管孔隙(气相)保持良好的比例关系,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协调存在,从而使养分和温度状况表现良好。

耕层构造的另一种表现是土壤的松紧度。这也是土壤中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比例关系的反映。土壤过松,非毛管孔隙占优势,耕层土壤疏松易耕,通透性强,但持水力差,土壤湿度不稳定,养分易淋失,不利于药用植物生长;土壤过于结实,容重加

大,毛管孔隙多,通透性不良,透水性差,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有效化,根系伸展受阻,影响药用植物尤其是深根性药用植物的良好生长。

良好的耕层构造中,固、液、气三相比例的指标因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作物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旱地土壤总孔隙度占总容积的52%~56%为宜,其中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之间的比为1:1,或毛管孔隙稍多为好。在干旱地区,毛管孔隙稍多,可以增强蓄水抗旱能力,但非毛管孔隙小于总孔隙的10%时,则通气不良,对药用植物生长不利。从土壤容重(紧实度)来说,大多数药用植物以1.1~1.2 g/cm3合适。例如块茎、根茎类药用植物要求疏松的土壤,以土壤容重1.0~1.2 g/cm3为好。

(2)耕层构造的动态变化。在农业生产中,耕层构造受到自然、生物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常常变坏或变好。例如干湿交替、冻融交替,蚯蚓的松土作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形成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都会使耕层变得疏松,通气性好,适宜于作物和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土壤自身的重力作用,人、畜和机械的压力以及降雨和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常会使土壤紧实,容重加大,孔隙度减少。大雨后,表土结构破坏,土粒悬浮起来再沉积在表面,失水后干缩结皮,形成硬壳,阻碍幼苗出土,也影响空气交换和水分渗透,甚至引起较大的土壤冲刷,所以,雨后和灌溉后通过松土破除表土板结是很重要的。人、畜机具和

车辆通过,对耕层土壤的压紧作用也是很大的。总之,耕层构造经常变化,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药用植物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应经常调节耕层构造。

(3)土壤耕作是创造和维持良好耕层构造的基本措施。团粒结构学说认为,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条件,并提出直径2~3 mm或1~10 mm范围内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土壤肥力最高。我国南方的耕作土壤结构多属非稳性的土壤团聚体。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不同的药用植物对耕作层中、上、下层次的土壤团聚体大小以及它们所构成耕层构造状况的要求都不相同。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土壤耕作措施,以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

2 适宜播种的表土层在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同生长时期对耕层表面状态的要求也不相同。在播种前,土壤耕作的任务是精细整地,为播种和种子的萌发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一般要求播种区范围内地面平整,土壤松散,无大土块,表土层上虚下实,使种子能够播在稳实不再下沉的土层中,种子上面又能够覆盖团粒状态的松土。这样使毛管的水分不断地流向种子,供给种子萌发出苗之需。种子萌发需要的氧气和热量则通过疏松的表土层得到充分的供给。萌芽后的幼苗也容易通过这一疏松的表土层迅速出土。整平地面可以使播种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均匀,也便于排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