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形式政策——三农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三农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

三农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

三农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同时由于农村内外部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又产生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些问题被综合概括为“三农”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

“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关键字:农业农村农民策略正文:一: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的生产低效率。

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在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二十多年来,实际上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制度变革,传统农业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分家分户经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土地产出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也不高,因此日益缺乏竞争力。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读后感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的刚萌芽的文明遗址上种植的各种作物,到今天的科技化与传统种植模式共存的农业,农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

即使今天农业已经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仍然是最基础的产业。

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产业背后的农村发展情况,农民的生活条件,与中国社会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在中国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体制变化,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制度是左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创新人手,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和加人的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确立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是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政府应当成为主导力量,寄希望于农村自发的制度创新是不现实的。

因为农村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的发育等,单纯靠农村自身力量推动不可能成功,只有政府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营造一个全社会的公民和法人单位发展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目前改革的发展前景较好。

第一,我国农业发展显著,农业收入大幅增加,粮食总产与农业投入都有大幅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我国三农问题矛盾依然,一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而是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三是农业要素流失,包括土地用途不合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失,四是转化落后,我国现在的农业的产品大多是土地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对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制约。

第一,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基本公共权益的均等化问题,而财产权益的城乡不平等问题是靠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来解决。

农村产权制度与农村户籍制度,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制度有关,具有相当复杂性,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农民宅基地与住房产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与其他资产等产权问题。

公共权益的供给制度则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制度有关,这一制度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的特性,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化供给特点。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三农政策是指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村问题而出台的政策,其中包括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三农问题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难题。

为了改善农村面貌,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三农政策。

首先,为探索把中国农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中国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政策。

该政策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如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村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实现了转型升级。

其次,针对农民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扶贫政策。

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将农民转移到外地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政府还设立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保险制度,加强了社会保障网络的建设。

这些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再次,针对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流转难等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土地制度改革”政策。

政府通过加强土地流转的制度建设,完善土地规划体系,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承包权、流转权的确权、权能和流转,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缓解人口压力,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的流动性。

中国政府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福利。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出台的“三农”政策,着眼于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三大问题,是一系列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目的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福利。

政策的实施,成效显著。

相信在中国政府不断加强政策调整和更新下,农村面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三农”政策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政策之一,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本文将对“三农”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一、“三农”政策现状1. 农业支持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实施了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农资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2. 农村改革政策:为解决农村人口聚集、资源浪费等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政策,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村级组织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农民生活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民生活改善,包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卫生保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等,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1. 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三农”政策,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总量逐步增加,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生产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3. 农村社会结构优化:农村改革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加快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4. 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生活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农民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三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农产品供给结构仍需优化:虽然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农产品过剩,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给结构的优化。

形势与政策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形势与政策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班级:材科1102班姓名:余芳学号:0121101010232摘要:表现为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的存在,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复杂性,这已成为了牵动全社会上下的一个无法绕开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增长缓慢。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关键在以消灭小农经济,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小农经济;现代农业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目前学术理论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分析歧见纷呈,故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就不尽一致。

那么,举国关注的“三农”问题,其成因究竟是什么?症结又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本文认为,有必要继续深化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认识,从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供思路,要从机械的照搬他国成功经验转到紧密依托本国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起因在于殖民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回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就会发现,“三农”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

殖民入侵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冲击着古老的农业文明。

由于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顽强抵抗,它的解体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但从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就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之中,虽然是被动的,甚至是不情愿的。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式工业的兴起,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耕织结合。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美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棉纺织品的输入,首先引起了在五口通商地区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方式变化。

例如著名的棉产地长江三角洲,“松江利在棉布、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2013年12月24日时事新闻(国内+国际)

2013年12月24日时事新闻(国内+国际)

军转干考试2013年12月24日时事新闻(国内+国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12月24日上午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关于废止《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议案,审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参加分组审议。

全国政协12月24日下午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建言。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从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民航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67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旅客运输量3.54亿人,同比增长11%;货邮运输量557万吨,同比增长2%。

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预计达273亿元。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十二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推进党的思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激励高校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习奋斗。

解读“三农”问题

解读“三农”问题

解读三农问题一、认知“三农”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人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偏重点不一,必需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何谓农人?具有农业户口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人”。

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域的人口,而不单单指从事农业劳动人口。

农人问题是“三农问题”之首“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人问题。

”农人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人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如果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不同。

农人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人增收问题。

二、“三农”问题现状及分析一、农业问题:主如果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二、农村问题:主如果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功效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其突出。

3、农人问题:主如果农人就业和农人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4、“三农”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人收入低下。

(2)农业人口过量、素质太低。

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本源在于过量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人的自由流动。

城乡二元结组成因:①由于城市承载力低,资源稀缺,工作职位有限,粮食需要配给,客观上要求有必然数量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

②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

现实情况促使修宪,以法律形式将城乡二元结构固定下来。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

“三农”政策研究分析一、引言“三农”政策是指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揽子政策,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的工作。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农村问题日益凸显,“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了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对“三农”政策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政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农业问题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三农”中的首要问题。

中国农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农业现代化滞后、农民收入低下等诸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加。

土地问题。

土地是农业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的生活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整合成为了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逐步提高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力度,从而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农业现代化问题。

农业现代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专业化经营等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施了农村电商扶贫计划、农村互联网+计划等,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产品价格问题。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稳定农产品价格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农业保险、建立农产品市场稳定机制、调整农产品收购政策等途径,努力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农村问题分析农村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基地,也是“三农”政策的重点对象。

受限于资源、环境以及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农村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策,以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通电通讯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农村经济与“三农”问题的研究

农村经济与“三农”问题的研究
农民收入将持续增长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民收入将持续增 长,城乡收入差距将逐渐缩小。
农村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
未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将得到更加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和 提升,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内外经验对比与借鉴
国内外在解决“三农”问题上 都有其独特的经验和做法,应 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和借鉴。
国内应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 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产
业升级和转型。
国外经验中,应注重保护农民 权益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加 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 设。
通过国内外经验的对比与借鉴 ,可以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 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
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 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良性循环,彼 此相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增强农村社会的稳定性 。
内涵解析
“三农”问题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 题,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 增收等方面。
“三农”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历史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再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一直在探索解 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益 低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
农村经济与“三农” 问题的研究
汇报人:XX 20XX-02-04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三农问题论⽂三农问题及其对策在21世纪⾥,“三农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向伟⼤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任务。

党的⼗六⼤提出提出实现全⾯建设⼩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

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建设⼩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个从事⾏业、居住地域和主体⾝份三位⼀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必须⼀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个农业⼤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地描述是指⼴⼤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产业为主,⾝份为农民的⼤部分国民的⽣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1)第⼀,农民问题。

主要是三个⽅⾯:⼀是农民收⼊增长缓慢。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多数农民仍然只能通过种粮,散养家禽获得收⼊,⽽这些收⼊都不⾼。

⼆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长期以来农民⼀直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

在劳动⼒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却不能分享其利益。

三是农民的⽂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

农民教育培训滞后、培训⾯不⼴、针对性和实⽤性不强。

同时,随着对农民⼯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很多农民外出难以找到合适的⼯作,难以转移到⾮农产业。

第⼆,农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耕地少、分散,受⽓候的制约较⼤,交通不便、通讯困难、能源短缺等客观问题⼀直存在。

⼆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多数项⽬带动⼒较弱,竞争⼒不强,规模不⼤,辐射⾯不⼴,农民能从中获益的不多。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干部学习课件:我国“三农”建设与“维稳”问题探讨(上)

干部学习课件:我国“三农”建设与“维稳”问题探讨(上)

干部学习课件:我国“三农”建设与“维稳”问题探讨(上)潘维北京大学教授一、我国“三农”问题探讨第一个问题,“三农”问题。

可能有一些同志还挺关心的,农村到底怎么回事,农村怎么了。

“三农”问题一下消失了。

讲理论与实践的时候,我们都会讲到理论,我们讲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贫穷,这是我们直到若干年前都是头疼得不得了的问题。

中国人不富裕,不富裕主要在于我们的农民,而农民贫穷是因为什么呢?有人给出答案是城市剥削,城市剥削的说法是不对的,包括最高层领导也有这么讲,说剪刀差,当年我们计划经济时剥削了农民,今天就要反哺农民,今天反哺农民是不错,过去剥削农民是没有的。

所以,农民自己也不这么认为,这是一帮知识分子从苏联那儿学来的剪刀差概念以后,在那儿瞎编过来的。

我们在座的可能有农业部的同志,我刚才还看见了。

如果说我们在当初的粮食价格、工业品价格是不合理的,农业产品价格给低了,但是你同时要注意,国家从来都只征收了20%的粮食,城市人口长期20%,一直到90年代初期为止。

我们只征了20%的粮食,80%是农民自己吃掉的,没有剥削的问题。

如果有剥削的问题就20%,那20%在哪儿划了呢?是给钱的。

给的是什么?是工业产品。

工业产品那个时候也是低价,工业产品的短缺更是厉害了,如果你真是要按市场价格的话不是这个比例了,因此你会发现市场化之后,农民更亏了,所谓的剪刀差更大了,只能说明一点,当初我们给农民的粮食价格是合理的、优惠的。

这一点是全国的误区。

而且20%的粮食全部抛到市场上是不是就高了呢?当然你拿黑市价格算是不合适的,当20%的粮食全部都抛到市场上,撑不住那个价格,粮食的需求是有限的,多了就没用。

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税费负担很高。

我们的税负长期在5%,这是很低的。

我们的费还是5%。

费用于哪儿了呢?用于农村。

取之于农村,用之于农村,三低五调高。

第三,中国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差,因为我们是自我给自己干活的人,是一盘散沙。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三农”问题研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三农”问题研究

036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年第2期1针对“三农”问题的探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于农业经济优势的丧失,不得不对社会经济结构体系进行调整,但同样使得农业经济在调整中产生了“三农”问题,造成劳动力和资源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相应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本积累,这就使得农民经济收入低下的问题长时间存在,进而造成城乡经济收入差距矛盾以及农业经济生产积极性严重下降的问题,导致严重的农业问题和农村经济收入问题[1]。

面对“三农”问题这一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农业经济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截止至2017年,党中央共计签发了19次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党中央工作的重点之一。

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农民工、失地农民、农业村落等“三农”问题的重要形态,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推动中国乡村发展,振兴农村经济事业,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出现了乏力。

在此形势下,农业、农村如何发展,农民如何实现增收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结合新常态的特点,需要从农业现代化、制度创新、农村金融改革、新型城镇化、农民增收五个方面讨论“三农”问题。

其核心观点是,在新常态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农村金融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是发展农村的有效措施[2];“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问题就是农民的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是涉及多个领域的重要民生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方案也由政策扶持发展到农村经济创收能力的激发,逐步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发展。

1.1经济常态下的“三农”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必然伴随着金融发展的新常态。

而中国金融发展必不可少的农村金融,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杠杆和核心作用,在服务“三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农问题政策的改革研究

三农问题政策的改革研究

三农问题政策的改革研究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日益重要,同时,也暴露出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三农问题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下,我国政府多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我国三农问题政策的改革研究。

一、土地政策的改革研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和资源,土地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国的土地制度中,农地是集体所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土地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土地资源出现了“集中、规模、市场化”等特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日渐活跃,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但是我国土地政策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健康的现象,如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过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流通,土地使用权不能与流通的经济权利相挂钩等问题。

因此,在土地政策的改革研究中,需要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下如何划分城乡土地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如何发展,以及城乡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一系列问题。

二、农业政策的改革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农业政策的改革研究涉及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生产、农业的市场化等多个方面。

农业政策改革的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同时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的产出和效益。

在农业政策的改革研究中,需要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于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的支持,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农村政策的改革研究农村政策的改革研究涉及到农村公共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较大,一方面表现在农业生产不足、农村人口外流,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三农”问题的由来、现状和对策

“三农”问题的由来、现状和对策

“三农”问题的由来、现状和对策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

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更是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目前三农问题的由来、现状和对策思路作一简单介绍。

三农问题的由来建国前后,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耕者有其田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群众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取得了很大成绩,还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然而,随之而来的集体化运动,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的快速演变,破坏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和劳动自主权,在经社教运动(1963-1965)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等*教育运动之后,农村人口大规模增长,农民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中国三农困境已经大致形成。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分田单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全国农村推广安徽小岗村农民包产到户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三农困境才出现转折。

改革的结果,一亩地粮食增加了两百多斤产量,既能满足家庭和集体经济的需要,也能满足国家和城市工业化的需要;到了1984年,中国农民过上了历史上几乎最好的日子。

农村集体有了积累,乡镇企业因此异军突起,农民的非农就业和收入提高,大幅度拉动了城市工业品的需求,使中国改革迅速转向城市,中国经济也处于黄金增长时期。

lOcalhOSt80年代后期,经济改革和*改革出现波动,通货膨胀和*风波相互影响局势复杂,不仅让城市人感到不舒服,农民们更感到不适。

粮食卖不出去,棉花、油料、烟草、麻、茶叶等都积压在农民手里,农民增产不增收;同时,农民还要为县乡基层财政和义务教育承担大部分费用,农民负担沉重浮到面上。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经济改革继续推进,国民经济重新起飞,城市的高速发展,支持了打工经济,一时民工成潮,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卖粮难也初步得到缓解。

三农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三农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三农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一、三农问题概述“三农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涉及农村、农民及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具体包括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三农问题的因素分析1.市场因素随着市场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激烈。

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要顺应市场需求,精准把握市场状况,适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结构。

2.技术因素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农民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政策因素国家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政策对农村人口流动、土地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均有规定。

政策的制定需要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要针对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强。

4.社会因素如现在的农村社会风气以及劳动力稀缺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发展趋势,尽可能设法促进其良性发展。

三、三农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1.加强流转土地的管理中国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在现阶段不具备大幅度扩大耕地的条件。

为了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促进市场化经营,可以通过制定和改善耕地的流转制度来尽可能地调动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这样可以使得大量的闲置土地更好地得到利用,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改变农民贫困的现状。

2. 拓宽资金渠道农民创业、投资需要资金支撑,但农村地区市场规模较小、风险较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农村信用环境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推广和调控,使得金融机构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持。

此外还可以探索新的资金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3.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由于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农村地区的文化和资源背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

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

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在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被称为“三农”,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经济的发展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社会稳定。

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来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相关政策法规,探讨三农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三农经济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三农经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三农经济的发展。

二、现行政策法规分析为了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

比如,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等。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然而,政策法规的制定容易,落实却不容易。

在一些地方,由于各种原因,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协同不畅、政策落地难度大、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三农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四、政策法规的完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法规的作用,有必要深入分析现有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同时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此外,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

只有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才能更好地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农业是三农经济的核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至关重要。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都是重要的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培育一批技术精湛的农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13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发布等2则

《2013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发布等2则

《2013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发布等2则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3年第12期《2013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发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在转型升级中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主题,提出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要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深化城乡改革。

报告显示,问卷调查涉及全国15个省的140个县和1700个农户,重点了解财政投入、农业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扩大农村消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调查表明,2013年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县级财政对部分领域的农业投入进一步弱化、地区之间政策执行情况不平衡、一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

报告提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贸易逆差保持高位;二是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多,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三是资源约束持续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四是农民收入增速下滑,收入倍增压力加大;五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六是城乡一体化要求迫切,城乡二元体制亟待破解。

(钟欣)广西安排千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近日,广西农业厅介绍,2014年该厅将安排专项资金扶持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将资金总量近7000万的有关项目优先给包括农民合作组织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承担。

近年来,广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

截至2013年10月底,广西全区在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3187个,其中今年新发展1513个。

广西各地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户联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普遍比当地非成员农户高出20%以上。

《三农问题研究-关于三农问题的几项政策性思考》

《三农问题研究-关于三农问题的几项政策性思考》

《三农问题研究-关于三农问题的几项政策性思考》“三农”问题,是上上下下十分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实行家庭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给农民以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开始进入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主要是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央连续两年发出一号文件,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三农”工作出现期盼已久的重大转机,呈现多年来少有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喜人局面。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三农”问题,既有农业外部的问题,也有农业内部的问题,积累多年,十分复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彻底解决。

从根本上来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

道理很简单,只有农民数量减少了、市民数量增加了,农产品才有更大的消费空间,农民的生产成果才能顺利地转化为直接收益;只有工业的实力增强了,才能够反哺农业,惠及农村。

目前,xx 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因此,我们要顺应发展大势,遵循经济规律,努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激活农业的内部活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尽可能多的增加农民收入。

最近,我到澧县、桃源等区县(市)的部分乡镇,与县乡村干部座谈,到农户家走访,了解“三农”,问计“三农”,收获和启发很大。

我感到,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问题。

现阶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生产环节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关键是要开展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搞活流通,使农产品卖得好价钱。

我市这些年在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流通型农民专业协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过百万元的有100多家,流通型农民专业协会有300多家。

关于财政“三农”问题研究

关于财政“三农”问题研究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三农”是什么呢?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然而农民问题才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一个形象比喻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具有其一般性,也具有我国的特殊性。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对“三农”的投入也是如此,而且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这就是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所在。

我国“三农”问题投入的特殊性表现在,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生产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部门。

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受气候条件及其他诸多条件的影响,不仅波动大,而且具有相对明显的周期性。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微观经济学中需求弹性表现为e<1,缺乏弹性的物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

以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的供给关系,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这种不稳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市场加以克服,进而又会强烈的冲击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研讨

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研讨

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研讨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统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等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农村是农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改善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关注农民的利益和权益。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

此外,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维权工作,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治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农村治理是指通过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完善农村自治、法治和社会管理等手段,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和农村治理效能。

政府应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注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需要政府、农民、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建设、关注农民利益和加强农村治理,才能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五、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青壮年劳动力、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在农村劳 动力的比重大幅下降,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忙 季节短缺、区域性短缺问题突出。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的一种经营形式,要 求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土地的规模适度,有比较 完备的社会化服务。典型的如上海市松江区农村的粮食家庭 农场(视频)。
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城市郊区出现的合作农场、 股份合作农场与家庭农场有相似之处。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丰手 衣中 足有 食粮 喜心 气中 洋不 洋慌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农 村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生
“我要上学”
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五、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三农”改革进行时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从事行业
居住区域
主体身份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一号文件连 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五、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六、农业组织化进程加快,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 七、农业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地位日益突出
八、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规模种植出效益,农户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后,其农业经 营收入显著高于一般打工收入。因此,农户对经营农业更加 有信心,对农业的投入也明显增加。适度规模经营能够留住 农民种粮,也提高了农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视频)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 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 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太平 鸡视频) 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近70万家,而且 多种形式的服务型合作项目社发展更为迅速。如,在上海 松江区,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当地政府支持农户组建 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2至3个劳动 力能耕作150亩左右的农田。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砺苦谨信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 点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初步达到小康以后, 这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而要完成这 一历史性任务,必须加快“三农”的发展。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可能是我国发展现代化,提高农业土 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有效的经营组织形式。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种植大户,就是为了进行规模化经营,在一定条件下由 农户跨区、跨村转入土地逐渐形成的。
由于近几年的政策对种粮大户、专业户有支持,种植大 户在快速成长。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100亩以上的 种粮大户约47.84万户,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9744.08万亩。 黑龙江垦区、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种粮大户所生产的 粮食分别占到垦区和当地粮食总产量的84%、27.5 % 、 18.51 %。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农业农村制度安排从被动调整转为主动设计
二、农产品供求总量紧平衡,部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
三、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各类费用全面上涨 四、农产品价格波动性上涨,影响因素多样化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 任务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 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 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 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 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 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 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 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一、农业农村制度安排从被动调整转为主动设计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重新关注“三 农”,中央高层领导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多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民 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放活(搞活农村经营机制,消除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给予农民 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的强农惠 农政策,农业农村制度安排开始从被动调整转为 主动设计。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二、农产品供求总量紧平衡,部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 2010年进口棉花284万吨,约占国内产量596万吨的 1/2;进口植物油687万吨,是国内消费量2575万吨的 1/3。此外,部分品种结构性短缺还体现在优质农产品 的短缺上,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消费者对优质、 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农业新型经营组织 1、土地托管兴起 2、家庭农场出现
3、种植大户发展较快
4、家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新阶段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渐形成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一 二 三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 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 大成就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 标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 任务
技精图强
土地托管,即农户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务自选的原
则下,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农户的土 地承包关系,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由拖管服务组织 (通常为本村农民成立的土地托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 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的全程服务,也就是 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 土地托管组织可以是普通农民,也可是一个村集体 经济组织或专业合作社。 托管方式,一种是全拖,将土地委托给托管组织全 权管理,托管组织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服务;另一种是半 托,即菜单式托管,也就是季节性在外务工或家庭劳动 力不足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需要,自愿选择服务项目。 目前,以播种、收割和病虫除害服务最受欢迎。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态势良好
2012年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667万人,同比增长2.6%; 上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200元,同比增长14.9%。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杂交水稻之父(视频)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八、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砺苦谨信
技精图强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 给,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 得合理利润;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 制,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 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加大统筹城乡 发展力度,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在“收入倍增”中着 力促进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 长,并力争超过。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制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
六、农业组织化进程加快,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
“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 家庭经营、合作社经营与企业经营高度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