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巩固讲明文的有关常识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把握本文所使用的讲明顺序和讲明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四、课前预备:1、搜集生物入侵的有关资料2、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五、教学步骤:1、导课:古往今来,人类不仅经历了外来入侵者的种种入侵,还面临着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严峻危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发觉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美国斑潜蝇等30多个外来入侵者动物和水葫芦、大米草、紫茎泽等90多个外来入侵植物种。

来自北美的松材线虫进入中国后,差不多造成3500多万株松树枯死,生态缺失庞大。

据初步测算,仅林业一项,中国每年因入侵生物造成的缺失就达500多亿元。

面对这如此庞大的缺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增强环保意识、保持生态平稳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中心话题。

板书课题«生物入侵者»2、整体感知:快速阅读、围绕讲明文的有关要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①讲明对象:生物入侵者。

由此得出这是一篇事理讲明文。

②讲明重点: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庞大危害。

③讲明顺序:a、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出话题→ 摆显现象→ 探讨因果→ 揭示态度→ 采取措施。

b、明确: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c、探究本文如此安排讲明顺序的好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且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d、总结一样规律:演变过程时刻序,构造型状空间序,成因规律逻辑序。

④讲明方法:a、本文要紧采纳了哪些讲明方法。

明确:作诠释、列数字、举列子、打比方b、讲讲上述讲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讲明〔举例略〕用诠释:具体明白〔第1节〕列数字:用事实讲话、引发读者的想象〔3、4、5节〕举例子: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讲服力打比方:通俗易明白,使讲明更形象〔1、3、5节〕3、咨询题探究:①什么缘故对发觉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连一般人都可不能感到惊奇的情况,而生物和生态学家却会认为这〝不是件平常的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作者认为“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文中找出一个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检查预习。(见导学案)
2.删除预习时已解答对的问题,再自由快速朗读,之后对没解答或解答不全的问题加以思考作答:
(1)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有哪些?
(通过对导学案的批阅,学生易错题出现在第二个问题。)
(1)先自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交流讨论。
(2)小组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后,小组长点名,每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针对不同见解和看法,进行讨论,整理形成本组意见。
(3)小组长分配展示任务,领到任务后,积极准备等待展示交流。
2.探究
(1)根据大屏幕的提示完成本篇课文的结构图,并分析本文是按照何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生:针对第二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并修正或完善答案。
生:展示思考结果。
师:注意,本题的问题是“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极其危害的”而不是“生物入侵的危害”。
明确:具体说明了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举了三个例子,如“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三)合作探究
(板书: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师:逻辑顺序有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因到果。这些说明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容易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19 生物入侵者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X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本文的内容,理清其说明顺序。

2、掌握文中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设计学习流程(一)字词掌握。

(2分钟)检查预习:需要积累的生字、词语及多音多义字,读准、会拼。

劫掠(jiélüè)栖息 ( qīxī )藩篱 ( fānlí ) 归咎 ( guījiù)五彩斑斓 (bānlán) 繁衍( yǎn )(二)自学指导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4分钟)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本文介绍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介绍的?方法:1)找出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2)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什么?造成生物入侵者的途径有哪些?科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如何?对生物入侵者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明确:1.“生物入侵者”的含义。

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2.本文介绍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介绍的?(三)自学指导二精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15分钟)要求: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生物入侵者》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生物入侵者》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9.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希望学习《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走进作者:梅涛(1962-),江西南城人,中国当代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

研究领域为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特种机器人、微机电系统。

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已发表论文近百篇,获专利六项。

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知识链接《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1)归咎()(2)五色斑斓()()(3)失衡()(4)监控()(5)劫掠()(6)藩篱()2、解释词语。

(1)无动于衷:(2)在劫难逃:(3)束手无策:(4)五色斑斓:(5)啸聚山林:(6)归咎:3、选词填空。

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2)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3)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四、初读课文,整体阅读:1、理清文章的结构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5、、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6、本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五、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3、生物学家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十分重视,这给你什么启示?六、拓展迁移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七、课堂小结《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新人教版

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培养观察能力并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焦点访谈法、讨论法、追问法、引导法和图片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入侵者”,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学情分析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希望学习《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片(出示一些生物入侵者破坏现象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它们是什么?(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

引入课文。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同学一定有不少的问题吧?谁能说说你想了解有关“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提问。

老师把问题进行归纳。

可能有这些问题:(展示焦点问题)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有那些危害?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4.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5.人们将取那些对策?(展示焦点问题)二、初步感知我们就带着这些焦点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焦点访谈。

分组(每6人一组,共八组。

每组一个小记者)每小组选一个小记者进行采访,然后做汇报。

(过程略)三、深入探究通过我们的焦点访谈,我们对“生物入侵者”已有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并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

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8.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9.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10.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八人,并在每组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专门记录本组回答问题的数量及回答问题的人数)及抢答时摇铃铛的人(铃铛充当抢答器)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以抢答的形式来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

第19课《生物入侵者》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

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教师点拨:(1)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

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

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某某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

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八年级语文上册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师生解疑总结
四、课堂检测
A.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
1、藩篱:2、啸聚山林:3、五彩斑斓:4、束手无策:
5、物竞天择:6、无动于衷: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1.专家的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们,通过自述途径迁移到新的____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____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____的严重失衡。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新课导入: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会感到很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进入这一特殊的“战争”,做一番详细地考察。希望通过此文的学习,能够增强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读一读,写一写”重点字词。
2.了解学生读后收获。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Βιβλιοθήκη ”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3.造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是什么?
4.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5.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作用。
自学指导
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2.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举例: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入侵者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

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

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劫掠栖息藩篱归咎一、整体感知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段):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二部分(2-4段):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第三部分(5段):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第四部分(6-7段)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第五部分(8段):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采取措施:(8段)㈡局部探究1.本文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明确:逻辑顺序。

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

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劫掠....藩篱衡山有树林的地方聚合起来。

始料不及:当初没有估计到这种结局。

料,预料,估计。

.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是按照提出问题、,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花”、互花米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

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B.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C.作者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天地。

D.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喜欢妈妈用和颜悦色....的态度跟我说话。

B.我小心..地走进屋里,结果还是被妈妈发现了。

..翼翼C.上次的登山路线非常难走,把大家弄得筋疲力尽....。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泄.气(xiè) 要塞.(sài) 翘.首(qiào) 殚.精竭虑(dān)B.轨.迹(guǐ) 咆.哮(páo) 溃.堤(kuì) 悄.然不惊(qiāo)C.刹.那(chà) 娴.熟(xián) 澎湃.(bài) 屏.息敛声(bǐng)D.镌.刻(juān) 遗嘱.(zhǔ) 颁.发(bān) 一丝不苟.(gǒu)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其.真无马邪B.舜发于畎亩之.中与民由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舜发于.畎亩之中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哭拉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生物入侵者》的内容,掌握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其危害。

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学习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平衡。

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其危害。

2.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掌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入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生物入侵现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学习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

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3.分析课文第三段,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第四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预习课文第四段的收获。

(二)深入学习1.分析课文第四段,了解生物入侵的防治方法。

2.学生讨论: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生物入侵现象,提出解决措施。

(三)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物入侵事例,进行调查研究。

2.各组汇报调查结果,交流防治方法。

(四)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精神及环保意识。

2.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调查结果。

5.作业布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提高实践能力。

1.部分学生对生物入侵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少,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侵略者教育意图1.堆集词语,把握“抢掠、休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了解“劫数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常识,了解生物侵略者的有关状况。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备认识。

教育重难点1.堆集词语,把握“抢掠、休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了解“劫数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常识,了解生物侵略者的有关状况。

课时:1课时教育内容与进程情形激趣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导,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孤立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敏捷延伸。

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漆漆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想念树上。

树木由于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由于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干枯,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漠,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孤立岛,或许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损坏力呢?让咱们走进梅涛的《生物侵略者》去寻觅答案。

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阐明文的写作的方针,用横线标出文章的阐明点,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阐明方针的特色,批注自己的阅览了解,列出不明白之处。

在阅览进程中校对读音,堆集词语:抢掠休息藩篱归咎一、全体感知㈠区分阶段,归纳粗心榜首部分(1段):什么是生物侵略者第二部分(2-4段):生物侵略者的损害第三部分(5段):构成生物侵略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第四部分(6-7段)对待生物侵略者的情绪第五部分(8段):各国对生物侵略者采纳的方法采纳方法:(8段)㈡部分探求1.本文首要选用了怎样的阐明次序?清晰:逻辑次序。

文章从解说“生物侵略者”这个概念下手,接着摆呈现象,介绍了“生物侵略者”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对生态环境的损坏作用,再探求原因,终究评论对策。

根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打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生物入侵者
知识与技能
能掌握课文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
了解本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法。

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1课时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既然有“入侵者”,那就一定会有抵抗和防御,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这篇文章将把我们领到“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梅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

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由于人们对有些外来生物的侵入往往是简单地当作偶发事件,对它的威胁的认识也很不够。

所以,本文旨在促进人们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卫家园而努力。

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 000公顷的海底。

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2.学生自由讨论问题,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课文第1自然段。

(2)本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采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状况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

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自然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的失衡。

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要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

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4.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1)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2)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3)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4)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5)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

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今天,“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环保课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形成于无声无形中,遗害却迅速深重。

从细菌、真菌,到水葫芦,天上、地下、水中,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入侵者”的身影和它们造成的祸害。

但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请同学们利用各种形式向人们介绍这一现象,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生物入侵者⎩
⎪⎪⎪⎨⎪


⎧提出问题:生物入侵者的本质特征(非自然途径迁移) 分析问题⎩⎪⎪⎨⎪⎪⎧剖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物种的多样化构成极大威胁举例: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与途径⎩⎪⎨⎪⎧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跨国宠物贸易宠物主人的疏忽和遗弃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主张“物竞天择”主张即时扼制解决问题: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1.立意美。

作者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灾难,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生物入侵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随后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旨在提醒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平衡。

当然这种保护绝对不是因害怕形成“生物入侵者”就不要发展生产力,而应在发展的同时不忘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地球日益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在“生物入侵”的现象尚未达到毁灭性的地步的时候,发出这样的呼唤,应该是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危机意识,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2.语言美。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如课文开头“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

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
件寻常小事。

”前面是毋庸置疑地“肯定”,后面“或许”表猜测,语言表述准确恰当。

科普说明文语言要力求简洁。

如“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一句,作者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天牛破坏树木,红蚂蚁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的特征,达到了科普说明文通俗易懂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生物入侵者⎩⎪⎨⎪⎧⎭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本课教学我既关注整体,又突破局部,通过设置自由朗读课文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并迅速捕捉重要信息。

在语言提炼活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逐段阅读圈画,不但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训练了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请学生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对策,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合作学习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